高水平的作文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甚至改变读者的观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吧。
重阳节两篇重阳节诗句(通用13篇)篇一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赏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于此,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古诗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这种作品是太多了。但在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这里着重说的是“天难老”。其次,“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就是片段,“难老”就是指发展变化的过程无穷无尽。这三个字简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的诗的说明,必须注意。再次,明白了“天难老”的涵义,也就明白了“人生易老”的说法,不但不是慨叹人命朝露,而且恰恰相反,在这里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地发些光和热,但这又何妨?天是难老的呀。这意义是丰富的,这情绪是昂扬的。它揭示出不朽的历史发展规律,它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象格言一样精警,真是耐人寻味。在这壮大,它是由“岁岁重阳”这一自然现象或客观现实生发出来,是通过具体感性而显现的抽象理念。所以,前主后宾,后句是前句的申说,却不意味着后句较之前句不重要;因为,从另一角度着眼,便又看到:前虚后实,诗意乃是由“岁岁重阳”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则是升华,两句是有机合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但却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假如说在这两句中,于秋风春光,尚无所轩轾;那么,紧接着写道:“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秋风春光,已有所抑扬了。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联想到的是“公堂”,毛泽东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处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诗的形象看作某种概念的象征,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秋登兰山寄张五》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己酉岁九月九日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鉴赏:
这首诗是公元409年(义熙五年)重阳节作,前八句描写时景:“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九月已是暮秋,凄凉的风露交相来到。“靡靡”,渐渐的意思。用这“靡靡”与下“凄凄”两个细声叠词,似乎也传出了深秋特殊的气息。这两句是概括描写,下两句写园林:“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有顽强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长了,园中树木也纷纷凋零,这见出秋气摧败零落的厉害,“空自”,含有无可如何之意。再两句写天空:“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清爽的秋气澄清了尘埃,秋空显得特别高远。所谓秋高气爽,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觉两个方面,这“杳然天界高”中就显出了目接秋空时那种新鲜感、那种精神的超旷感。最后两句写“群动”:“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秋蝉的哀咽停止了,只有群雁在高空鸣叫。这一息一鸣,把节序的变迁表现得更强烈了,那嘹唳的雁声又最能引发人的.悲凉意绪。这三个层次的描写,空间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历历分明。
后面八句是感想。“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万化”,万物的变化。“寻绎”,连续不断。这是指上面所写的那些变化。于是自然联想到人生。人生没有不忧劳的。正如后来欧阳修所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自然易于衰老了。(《秋声赋》)万事万物都在生生灭灭,人也如此,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纠缠过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何况今天是重阳节,这是个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长久,这就更能激起他的忧生之嗟了。所以下面他说:“念之中心焦”。这个“焦”字把那无可名状的痛苦表达出来了。写到这里可以说他的心情是极不平静,但他又是个通达的人,他不会像阮籍那样作穷途之哭的,他是有控制自己情绪的精神支柱: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下面他写道:“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他说:什么才叫我称心如意呢?还是喝酒吧。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通永)今朝吧。执着于“今朝”,把握这可以把握的实在的人生,这样他就可以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了。这里他似乎是在“借酒浇愁”,但并不怎么勉强。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喝酒,这个应节的举动正好作了他消解万古愁的冲剂。
陶渊明写有两首重九诗,意思差不多,写法不太一样。这首写景占有较多篇幅,写景也较细致,这是后半抒怀的出发点;另一首以感慨为主,中间只有四句写景的穿插。比较起来,这首诗要显得自然平和些。
重阳节两篇重阳节诗句(通用13篇)篇二
爱菊高人吟逸韵,悲秋病客感衰怀。
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为谁排。
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重阳节两篇重阳节诗句(通用13篇)篇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一首是杜甫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的习俗有很多,最有名的就是:赏菊花、饮菊花酒、佩茱萸、登高等。重阳节又叫老人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着长长久久的寓意。因此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
关于重阳节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有一年汝南县来了一个瘟神,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他就决定前去拜访一个神仙。找到了神仙的仙居。神仙知道他来拜师学艺所以就开始教他降妖。九月八神仙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神又要出来害人,杀瘟神的方法并且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说完,就把桓景送回了家乡,回家后桓景把仙人的话告诉村民,第二天瘟神果然来了,桓景照着神仙的方法杀死了瘟神。
祝大家重阳节快乐。
重阳节两篇重阳节诗句(通用13篇)篇四
冯唐白首尚含香,卫武谆谆肯惰荒。
万一享年如二老,犹堪烂醉十重阳。
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景定三年(1262)授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五年(1264)因眼疾离职。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第二年去世,谥文定。他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但他也曾仗义执言,抨击时弊,弹劾权臣。胡适先生在其所著的《白话文学史》说过,刘“有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说当时人“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在南宋后期号称一代文宗。
重阳节两篇重阳节诗句(通用13篇)篇五
年代:唐作者:李白。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九日》。
年代:唐作者: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九日龙山歌》。
年代:唐作者: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九月十日即事》。
年代:唐作者: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年代:唐作者:李白。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重阳节两篇重阳节诗句(通用13篇)篇六
【导语】本站的会员“aspark”为你整理了“重阳节的诗句”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1、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3、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4、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5、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6、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7、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8、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9、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0、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11、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12、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13、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14、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15、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16、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7、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18、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19、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0、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2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22、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23、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24、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25、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26、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27、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28、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29、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30、肠断裂,搔首一长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31、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32、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3、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34、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35、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36、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37、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8、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9、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40、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41、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42、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43、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44、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5、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46、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47、只座上已无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48、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49、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50、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51、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52、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53、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5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5、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重阳节两篇重阳节诗句(通用13篇)篇七
3、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4、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5、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7、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8、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9、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0、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12、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3、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14、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15、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6、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7、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18、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19、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20、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21、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2、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3、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24、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25、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6、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27、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28、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29、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30、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31、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32、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33、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34、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35、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6、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曹雪芹《螃蟹咏》。
37、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38、一年最好,偏是重阳。——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39、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40、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42、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43、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44、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45、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6、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47、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48、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49、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50、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51、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52、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53、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54、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55、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56、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57、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58、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59、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重阳节两篇重阳节诗句(通用13篇)篇八
又是他乡逢此日,九月九。午后携酒登南山,上行,蔚蓝天,烟云过眼;草儿半青,地斑黄,山似墨玉树洒金,黄叶不舍别离枝,漫,恋空,如蝶翩跹。西风渐劲,扫落一地声沙沙;风过,一阵凉,凉万里,望乡台惹起无限愁肠,孤寂。
回想多年前,正是此时暖日远,兄弟多日聚,把酒言欢,齐佩茱萸,避那三秋风幽,雨轻寒;往日情,往日景,依在目。
别离三弟纷赠柳,二兄菊花伴远行;自此漂泊天涯路,黄沙漫卷柳随风。
人生路远多生蔓,心无依,怎比得白云悠然;世事无常,多少悲喜恩怨,是非已自难辩;一声问候多温暖,解了些须清寒。岁月的脚步匆忙,回头过骥日,总是无病呻吟,多愁感,如风卷落叶舞起漫天惆怅,却忘了忆兄弟。
小径边,野菊黄,柳梢尽染残日晖,乱红溅。伫立高处看云天,举觞,道一声:兄弟安好!饮下一盏金花酒,万里同观鸿雁飞。天雁南,醉拨乡思弦,乡思脉脉剪不断,兄弟情,泪洒秋风无须言。
归,影舞,斜阳醉。
掬一捧金菊,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张张熟悉的脸,许愿,他日若到菊黄时,采黄花,渡碧水,跨过千山。兄弟相聚喜欢颜,揭窖藏,美酒香,共举,碰响,散尽细雨晚烟;对酒当歌尽情醉,指天笑!
重阳节两篇重阳节诗句(通用13篇)篇九
21、重阳风雨何堪别,只和名章当赠言。——方岳《次韵滕和叔投赠白发相过各暮年》。
22、今岁重阳日,凭栏气候迟。——邵雍《重九日登石阁三首今岁重阳日》。
24、忽忽重阳今一月,菊花数朵见城根。——赵蕃《招在伯》。
25、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6、雨过中秋明月时,病孤九日菊花期。——赵蕃《九日怀在伯》。
28、高帽山人两蓬鬓,重阳怀古几踟蹰。——叶春及《龙山为交埤郑君赋》。
30、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31、明年九日知何处,世难还家未有期。——韦应物《九日》。
32、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王昌龄《九日登高》。
33、菊径重阳酒,梅花雪后天。——方岳《山居十首其六》。
35、九日泣黄花,三秋悲白露。——李端《冬夜与故友聚送吉校书》。
36、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重阳节两篇重阳节诗句(通用13篇)篇十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重阳节两篇重阳节诗句(通用13篇)篇十一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节两篇重阳节诗句(通用13篇)篇十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今又重阳,
北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朝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重阳节两篇重阳节诗句(通用13篇)篇十三
3、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4、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5、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九日登巴台》。
6、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7、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8、只座上.已无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9、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10、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1、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2、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13、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14、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作》。
16、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7、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8、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9、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0、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重阳日酬李观》。
21、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2、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23、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九日》。
24、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5、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6、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27、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28、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29、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0、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