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

时间:2024-12-29 作者:MJ笔神

通过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调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有所帮助。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一

课后,语文组和其他组老师给我评课,学生给我提供反馈意见。结合上课、评课和反馈情况,我就这节课简要谈谈自己的反思。

这是我努力用最有限的资源最古朴的方法进行有效诗词教学的一次尝试。我校是农村薄弱校,条件落后,学生基础不扎实。所以针对这样的实情我进行了如上教学设计。平心而论,这节课有一些令我满意的地方。以“英雄泪”作为本课教学的支点和切入点,达到了省时有效;以诵读贯串整个教学过程,把握了诗词教学的关键;以“情”字渗透整堂课,较好地把握了词人形象、挖掘了词人丰富情感、明确了抒情方法、感知了辛词词风;通过为辛弃疾画像等措施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联想想象能力;通过赏读环节的处理,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对课文难点的解决,以学生体验参悟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型课堂互动模式的特点。

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反思一: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自然地体现出随机应变的机智?

在这节课上,由于问题太难,学生比较沉闷,我显得很急躁,对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适当的点评,即使点评了,评语也缺少个性和激励性。反思之后,我觉得,高效的课堂还应以教师灵活的课堂随机应变的智慧为前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二

1、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诗对接。

青山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听老师读、抽读、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2、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讨。

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一)分析词的上片。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

(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学生讨论完成)。

――(1)看、拍、会、登(板书)。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5、全体女生朗读。

师:女生读的如此有气势,男同学想不想和她们比比?那就请男同学激情饱满的朗读下片。

(二)分析词的下片。

1、全体男生朗读。

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板书)。

2、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包裹才气,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

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1分钟后),大家不妨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1)用“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

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用典。

师: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

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h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五、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师: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这首《水龙吟》也不例外,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心?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又何止辛弃疾一人呢?《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下面请同学们就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做一个简单概括。

六、对比鉴赏,拓展延伸。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师: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七、小结。

这首词立意辽远、意境开阔,它仿佛令我们拔地凌空、极目游骋。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它是辛词名作之一,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八、板书:

上片: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会、登。

下片:

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三

5月19日下午,我参加了焦作市优质课大赛决赛,参赛篇目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这次大赛,让我得到了锻炼,收获良多!最大的收获是,在备课备赛的过程中,我真正读懂了辛弃疾这个人,真正读懂了“英雄”两个字的内涵。思想上也得到了一次升华。几天的时间里,我每天都要吟诵这首词很多遍,对诗歌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当我真正读懂他一生不屈的壮志,四十年苦苦的坚守的时候,情不自禁流泪了。我想,这节课,如果我能让学生跟着我读懂这首词,走近辛弃疾,崇敬他,爱戴他,我就完成了一多半的教学任务。

但是在教学设计和实际讲课的过程中,有很多困惑。觉得好多地方都得讲,不讲唯恐学生不懂。但是时间不够。一遍遍修改教学设计,一句句精简课堂语言,但是时间仍然紧张。最后走上比赛的讲台时,我的计划是,如果时间真不够,就将最后的拓展延伸部分精简掉。反正,辛弃疾的词,要讲就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盘桓讨论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懂。第一个教学目标(了解辛弃疾的一生,理解他的愤慨和痛苦)必须实实在在彻彻底底地完成。

课上完之后,在我脑子里久久萦绕的一个念头是:如果能再让我讲一遍多好!如果让我再讲一遍,我一定会在以下几方面多加注意:

由于反复改动教学设计,一直到上课前半个小时仍在改动,上课时心情紧张,唯恐流程出错。教态拘谨,影响了和学生的交流,没有充分放开,更谈不上挥洒自如、谈笑风生,使得课堂缺少一种激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课件制作上,我还缺乏追求美的意识。事实上,课件制作的很多细节,如配色、动画设置等,都会影响到学生接受知识时的心情、效率。要追求课堂效率最大化,就要在制作课件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做到务实而且求美。

在朗读这个环节,我摒弃了课件中已经设置好的录音,自己读。我的范读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热情。好几位同学跃跃欲试。但是顾虑时间不够,我只叫了两位同学。看到其他几位未能展示朗读的同学脸上那失望的表情,我非常自责。课后,我一直在想,如果整个教学流程再熟悉些,重点再集中些,语言再精简些,一定能多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课堂效率要最大化,归根结底,还是教师备课要充分啊!

我是19号下午第四节的课,第二天,我早早赶到会场,就等着听党老师评课。党老师说:“上片赏析时间过长。完全可以把重点放在下片用典明志的赏析上。”说实话,我竟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一直为时间不够苦恼。总觉得上片借景抒情,也是本词言志的重要方法,总怕盘桓时间短了学生读不懂,读不深。没有站在整册书的高度,从整个高一诗词鉴赏教学的角度去看待这节课。其实学生已经很熟悉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所以对上片的景中情,完全能够领悟。不能大胆取舍,还是因为不能高屋建瓴。党老师的评课,让我意识到,我们讲一首诗词的时候,应该站在整册书,甚至整个高一年级,整个高中三年的高度,这样才会高屋建瓴,取舍得当,提高时间利用率,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

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两大代表,学生又刚刚学过苏轼的词。所以我几乎不假思索就把本课的拓展延伸部分设计为:比较苏辛词风。但是课上完后,我突然发现,错了。我把整节课的重点放在思想感情的把握上,目的也是想让学生崇敬辛弃疾对理想的坚守,为什么不在这一点上拓展呢?辛弃疾虽然壮志未酬,但是他仍然是英雄。英雄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怎样才算真正的英雄,从而树立正确的“英雄”观,恐怕比苏辛词风的对比更重要,也更符合整节课的气氛。

总之,这节课我有一些收获,但更多的是不足,还请党老师和其它同仁批评指正!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四

2、柳永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长调与小令平分秋色。

1、请一位学生朗读《望海潮》,如有错误,请其他学生纠错。目的:读准字音。

2、请全体学生看文中注释默读本词。目的:理解词意。

3、老师配乐范读。请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及节奏。

4、请全体学生齐读。

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明确:运用炼字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字词来品析词句的意境美。例如:“烟”: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根据意境指导朗读:轻声舒缓的读。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明确:运用炼字法,分析“绕”、“卷”用字的妙处。根据意境指导朗读:音调急促提问:此句为何与柳永婉约派词风不尽相符?明确:由于年龄、际遇的不同。

3、“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分析湖山、桂子、荷花的意象营造的意境。根据意境指导朗读:惊叹、艳羡的读。

1、“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展现了杭州人民生活的富庶和奢华。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明确: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意境。通过“嬉嬉”一词了解杭州百姓生活的怡然自得。

根据意境指导朗读:热闹、祥和,轻快地读。

3、“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根据意境指导朗读:陶醉满足的读。

词人柳永一句一景向我们细致入微的`描绘出杭州的三重美:美在风景、美在生活、美在和谐,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

品读了柳永笔下杭州的三美,请学生们观看有关兰州的幻灯片,用美的眼光、智慧、优美的文笔描绘出我们脚下这片热土的美丽之处,表达对它的热爱与眷恋。然后与同学们分享写作的内容。

1、背诵默写《望海潮》;

2、搜集有关杭州美景的诗词。

板书设计:自然风物壮美清嘉。

百姓生活繁华富庶。

官民同乐政治清明。

————————————————————————。

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评课内容。

两堂课都是以词作为教学内容,听课时我在想诗词教学在哪些方面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诗词教学在当今时代实际上是诗心传递的过程。要讲好诗歌,必须要品味诗的味道,引导学生感受诗意,带领学生融入诗境,而其中最需要紧扣的是诗的语言去想去品。诗词教学是否还原了诗词的本色,是否变成了其他文体的教学,一堂课首先观察是否明确关注诗词的文体特征,观察学生是否走进了诗词的语言,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诗的情感与内涵。

第一位老师音色很好,激情导入,语调铿锵,教学有板有眼,步骤清晰。这是一首登临诗,表达辛弃疾的愤慨之情、爱国之忧。领悟词人既含蓄又慷慨激昂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由何而登临,然后分上下片讲解。有层次,步骤简洁。第二位老师讲解的《望海潮》中柳永一反自己习惯的写作手法,变得豪放。柳永这个慢词高手写出了铺陈的味道。上课的老师由兰州入题,从上下片融入朗读理解内容。最有意思的是提出这首词与柳永的婉约词风不符。最后由兰州景色的写作作结。教授过程对诗词的理解颇为到位。

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诗词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处的位置是什么?两堂课中学生没有主动体悟词作,提出自己对词作的观点、看法和理解。老师还是满足于我教你记,我教你懂。诗词教学讲究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怎样摆正学生读诗词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诗词感悟中走进作者、走进自我这一点需要注意。两位老师的掌控力太强,老师讲的很好跟教学很好不一样,一定要注重学生学得怎么样。

2、教师在诗词教学中是怎样的角色?这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所有问题都是牵着学生走,教学显得“严密”甚至让人觉得无痕,其实是用细碎的问题慢慢肢解诗词,诗词变成碎片化对某些词句的理解。两位老师对诗词的理解过于严密,没有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没有引导学生深入诗词的深处,还是浮在表面上。有点遗憾!这个单元的单元提示第一要求反复吟咏,第二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那么这两堂课老师留给学生联想和想象的地方在哪里?所以课堂问题的设计缺乏有效思考,老师不是报幕员,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学习者。其实这两堂课的展开可以从词作的词眼入手,让学生思考起来,这才是有意义的教学。要懂得基于教的教学和基于学的教学是不一样的。

3、这两堂课对诗词语言的品味极度欠缺。诗词教学中对语言的品味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两堂课我几乎没有感受到有语文味的品味,没有感受到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只有“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稍有体现。其实可以抓住“云”、“绕”、“卷”字深入品味,落到语言内涵上,所有感情都是从语言中悟出来的。其实缺乏有效诗词语言的品析背后暴露出老师解读诗词的过程中自己没有注意它的语言。《望海潮》数词运用比较突出,“十万”、“三秋”、“十里”、“千骑”就已经能展现出杭州的美丽和繁华。不要只想我该怎么教,要想我教些什么,哪个地方值得教。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五

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提高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品味诗词语言,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2、教学难点。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问题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辛弃疾,我们所熟知的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但你可曾知道,在文学之外的辛弃疾是怎样的人呢?他曾经揭竿而起,曾经威震四方,曾经率领区区五十几个士兵长驱直入敌营,在五万多精兵驻守的兵营中活捉了杀死己方将领的叛徒,更有人称他为“隆中诸葛”,肯定他的谋略超群。但这样一位将才,却在当时的时局之下,备受排挤,有心杀敌,但却无路请缨,终至壮志难酬。然而,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壮志难伸的辛弃疾在文学方面却是成就卓著,成为南宋词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人称“词中之龙”。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给大家介绍这位词坛大家,主要来欣赏他的代表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生前十三年,正值“靖康之难”,中原沦入金人之手,北方的抗金斗争此起彼伏。在遍地烽烟之中,辛弃疾降生了。他出生的第二年,南宋朝廷与金人签订了屈辱条约,从此形成南北分裂的政治格局。

辛弃疾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济南人耿京聚众数十万反抗金朝的暴虐统治,年仅22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揭竿而起,拉起人的队伍奔耿京部下,担任全军书檄文告的掌书记职务,显示出非凡的.胆略和胸襟。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劝耿京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并以文人的身份跟随诸军提领贾瑞等奉赴建康(今江苏南京)面见宋高宗。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辛弃疾获知耿京被降金的叛徒张安国杀害,便立即率领50名骑兵,直奔济州(今山东巨野)有五万之众的金兵营地,将张安国生擒绑缚于马上,疾驰送到建康处死。这一壮举充分表现出辛弃疾非凡的胆略勇气。

辛弃疾深谋远虑,智略超群。南归后,年26岁的辛弃疾向孝宗上奏《美芹十论》,31岁进献《九议》,指陈任人用兵之道,谋划复国中兴的大计,切实详明。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辛弃疾,南归后本来希望尽展其雄才将略,挥拥万夫,横戈杀敌,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然而,自隆兴元年(1163)符离之役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向金朝俯首称臣,纳贡求和,使得英雄志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辛弃疾受到歧视而不被信任,只好转而在词坛上开疆拓土,将本该用以建树“弓刀事业”(《破阵子》)的雄才来建立词史上的丰碑。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代表作有:《鹧鸪天》、《清平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三)、赏析全词。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明确】开篇写景,营造了宏大壮阔的意境。面对这阔大的境界,词人那种磊落的胸怀让我们一览无余。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明确】借景抒情。“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层层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明确】借景抒情。写的是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寓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这里的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4、“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明确】是借动作抒情和直抒胸臆,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看、拍,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无人会、登临意”则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5、“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明确】用典抒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辛弃疾虽然那张翰自比却是反其意而用之,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愤懑,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6、“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小结:所以,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者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7、“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明确】用典抒情。“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我今日内心是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明确】直抒胸臆。“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四)、问题探究。

1、上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2、上片描写了哪些景色?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3、在上片里,作者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作者用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等自然景物,烘托出一种凄清冷落、无线悲凉的意境,来衬托作者压抑、孤独、忧愁的心情,巧妙的做到了,情景交融。

4、在下片中,作者写了哪些人和事?

(1)、张翰——乐于归隐。

(2)、许汜——谋取私利。

(3)、刘备——雄才大略。

(4)、桓温——叹时光流逝。

5、词的下片,作者连用三个典故,有何作用?

——作者连用三个典故表明了自己的志向。

(1)、张翰的典故,即表明了词人对金人和南宋朝廷的激愤,又表明了自己不会像张翰那样置政务不顾而隐居。

(2)、三国时许汜和刘备的典故,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立志恢复山河的雄才大略。

(3)桓温典故,直抒胸臆,感叹时光。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是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词中抒发了浓郁的爱国情感,在抒发感情时运用了写景、用典等艺术手法。此词无论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还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都不失为一篇佳作。

但就是这样一篇佳作,学生学起来感觉很困难。因为学生无法理解词中运用的典故,学生普遍反映读不懂此词。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也很无奈,学生读不懂,就无法完成鉴赏,强行让学生进行鉴赏的话,学生也会不知所云,课堂教学势必会进入困境。我思前想后,决定用串讲的方式,一句句地引导。

这是我努力用最有限的资源最古朴的方法进行有效诗词教学的一次尝试。我校是农村薄弱校,条件落后,学生基础不扎实。所以针对这样的实情我进行了如上教学设计。平心而论,这节课有一些令我满意的地方。以“英雄泪”作为本课教学的支点和切入点,达到了省时有效;以诵读贯串整个教学过程,把握了诗词教学的关键;以“情”字渗透整堂课,较好地把握了词人形象、挖掘了词人丰富情感、明确了抒情方法、感知了辛词词风;通过为辛弃疾画像等措施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联想想象能力;通过赏读环节的处理,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对课文难点的解决,以学生体验参悟为主。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上片中作者运用的几个动词,看、拍、会、登,让学生明白,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通过一步步地引导及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能够理解了这首词,我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七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是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词中抒发了浓郁的爱国情感,在抒发感情时运用了写景、用典等艺术手法。此词无论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还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都不失为一篇佳作。

但就是这样一篇佳作,学生学起来感觉很困难。因为学生无法理解词中运用的典故,学生普遍反映读不懂此词。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也很无奈,学生读不懂,就无法完成鉴赏,强行让学生进行鉴赏的话,学生也会不知所云,课堂教学势必会进入困境。我思前想后,决定用串讲的方式,一句句地引导。

这是我努力用最有限的资源最古朴的方法进行有效诗词教学的一次尝试。我校是农村薄弱校,条件落后,学生基础不扎实。所以针对这样的实情我进行了如上教学设计。平心而论,这节课有一些令我满意的地方。以“英雄泪”作为本课教学的支点和切入点,达到了省时有效;以诵读贯串整个教学过程,把握了诗词教学的关键;以“情”字渗透整堂课,较好地把握了词人形象、挖掘了词人丰富情感、明确了抒情方法、感知了辛词词风;通过为辛弃疾画像等措施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联想想象能力;通过赏读环节的处理,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对课文难点的解决,以学生体验参悟为主。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上片中作者运用的几个动词,看、拍、会、登,让学生明白,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通过一步步地引导及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能够理解了这首词,我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

文档为doc格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八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辛弃疾及词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3、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一课时。

一、导语

由辛弃疾的名字导入:

同学们,辛弃疾,姓什么?

请大家用“辛”字组词:艰辛、酸辛、辛辣、悲辛。

这些词,几乎就是辛弃疾一生的写照了。连他自己也这样自嘲姓氏: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永遇乐》)

那么辛弃疾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辛酸、悲辛、艰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走近辛弃疾。

二、诵读

1、师范读

2、自由读,注意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

3、请学生单独朗读,并作朗读指导。

三、赏析

赏析指导:诗言志,读诗,就是要读出字里行间所含蕴的“志”。熟悉辛词的人都知道,辛弃疾的词,常常借景物言志,用典故言志。读这首词,我们就要注意体会景中情,参透典中义:

板书

诗言志

上片借景抒情

下片用典抒情

(一)赏析上片:

请咱班的女同学齐读上片,然后展示上片探究的问题,小组讨论。

师示范赏析“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并请大家依照示例,鉴赏“落日楼头……江南游子”一句。

2、除写景言志外,词人还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情感,找到这些动词,感受词人此刻的心境。

意!李白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但是,辛弃疾,他会吗?

(二)赏析下片

1、请男同学齐读下片。

2、多媒体展示问题:

(1)词人用到了哪些典故?作者借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什么感情?

典故作者态度

张翰——莼鲈之思乐于归隐休说,耻于归隐

许汜——求田问舍钻营私利羞见,为国忘私

刘备——雄才大略才气,渴望建功

桓温——木犹如此时光流逝可惜,时不我待

由“休说、羞见、可惜”可知,词人心境的痛苦。所以词的结句,词人说: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和上片中的哪一句互相呼应,该如何理解?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孤寂和对知己的渴求。

该句是反问句,作者的意思是说,红巾翠袖也搵不去英雄的眼泪。因为英雄流泪,是因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四、小结

这首词,上片借景抒情,写尽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下片以典明志,表达了自己对抗金复国理想的执着坚守。

现在我们回顾该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写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惊心动魄。但是,这壮烈的战斗,辉煌的胜利,只是一场梦。梦醒之后,只剩下惨淡的灯光下,白发早生的词人。理想与现实,壮烈与悲凉,形成了鲜明的的对照。词人不由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

从辛弃疾南归到去世的四十年间,朝廷对他时弃时用,用而又疑。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时局稍稳,又弃他一边去。他就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捶打,时而又被扔进冷水。可是他呢?不学季鹰归隐,不学许汜谋私,始终怀着一颗忠心、一腔壮志在等待。等到英雄流泪,等到华发苍颜,等到晚年,终于被韩侂胄任用了,却又不被信任和重用,在任上含恨而终。

这就是辛弃疾的一生。正如辛弃疾在自嘲诗中所说: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这样的人生经历,注定了他的词中会有几多沉郁,几多悲愤。

五、比较苏轼和辛弃疾

现在,我们就拿《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作比较,从人生态度的角度,深入感受苏轼和辛弃疾不同的魅力。

不同:

苏轼壮志难酬,年华老去,有些感伤,但是最终却能用一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驱散所有的叹息感伤,人生态度洒脱。

辛弃疾则不然,他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最后又流下孤寂悲愤的眼泪。他执着于自己的理想,无法排遣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忧愤。

请同学们朗读以下文段:(多媒体展示:)

可怜无数山。同为豪放词人的代表,一个胜在文学造诣,登峰造极。一个胜在国仇家恨,痛入骨髓。

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苏轼超脱了,他像一只成功蜕变的蝴蝶,翩翩起舞。辛弃疾则更像春蚕,到死丝方尽,像蜡炬,成灰泪始干。

所以,熟悉苏辛的人都说,苏放辛豪,苏平和,辛沉郁。

六、结束语

爱我们这片生长过无数古圣先贤,盛开过无数思想之花的沧桑厚重的土地。

现在,让我们用齐声诵读,向这位流泪的悲剧英雄辛弃疾致敬!

七、作业

1、背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请课外自读梁衡的散文《把栏杆拍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九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是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词中抒发了浓郁的爱国情感,在抒发感情时运用了写景、用典等艺术手法。此词无论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还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都不失为一篇佳作。

但就是这样一篇佳作,学生学起来感觉很困难。因为学生无法理解词中运用的典故,学生普遍反映读不懂此词。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也很无奈,学生读不懂,就无法完成鉴赏,强行让学生进行鉴赏的话,学生也会不知所云,课堂教学势必会进入困境。我思前想后,决定用串讲的方式,一句句地引导。

这是我努力用最有限的资源最古朴的方法进行有效诗词教学的一次尝试。我校是农村薄弱校,条件落后,学生基础不扎实。所以针对这样的实情我进行了如上教学设计。平心而论,这节课有一些令我满意的地方。以“英雄泪”作为本课教学的支点和切入点,达到了省时有效;以诵读贯串整个教学过程,把握了诗词教学的关键;以“情”字渗透整堂课,较好地把握了词人形象、挖掘了词人丰富情感、明确了抒情方法、感知了辛词词风;通过为辛弃疾画像等措施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联想想象能力;通过赏读环节的处理,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对课文难点的解决,以学生体验参悟为主。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上片中作者运用的几个动词,看、拍、会、登,让学生明白,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通过一步步地引导及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能够理解了这首词,我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十

1、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诗对接。

青山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1、自由朗读、听老师读 、抽读 、译读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2、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讨。

(一)分析词的上片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 (学生讨论完成)

(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师: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学生讨论完成)

—— (1)看、拍、会、登(板书)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5、全体女生朗读

师:女生读的如此有气势,男同学想不想和她们比比?那就请男同学激情饱满的朗读下片。

(二)分析词的下片

1、全体男生朗读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板书)

2、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包裹才气,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

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 1分钟后),大家不妨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1) 用“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

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 用典

师: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

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师: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这首《水龙吟》也不例外,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心?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又何止辛弃疾一人呢?《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下面请同学们就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做一个简单概括。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师: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首词立意辽远、意境开阔,它仿佛令我们拔地凌空、极目游骋。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它是辛词名作之一,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上片:

江月 山景落日 断鸿

动作:看、拍、会、登

下片: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十一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

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这段关于辛弃疾的介绍呢?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一)分析词的上片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

(学生讨论完成)

(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师: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学生讨论完成)

(1)看、拍、会、登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5、全体女生朗读

师:女生读的如此有气势,男同学想不想和她们比比?那就请男同学激情饱满的朗读下片。

二)分析词的下片

1、全体男生朗读

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2、师: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张翰

乐于归隐

_____(正)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______(反)

桓温

叹时光流逝

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1分钟后),大家不妨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1)用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

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用典

师: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

6、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

师: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教师小结:真是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呀!我真的很佩服同学们的理解,很多话是老师想说的,你们都说到了。

五、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师: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这首《水龙吟》也不例外,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心?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又何止辛弃疾一人呢?《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下面请同学们就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做一个简单概括。

六、对比鉴赏,拓展延伸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师: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七、师生再次跟读这首词。

师:美的艺术我们该反复欣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诗情画意中再次倾听辛弃疾最真实的心跳。

八、小结

这首词立意辽远、意境开阔,它仿佛令我们拔地凌空、极目游骋。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像这样的壮观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难得有心领略,而鹪鹩偃鼠之辈则消受不起。在这里我们感谢辛弃疾,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丰富的精神食粮;感谢他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结。

九、板书:

上片:江月

山景落日

断鸿

动作:看、拍、会、登

下片: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运用典故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十二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篇因此而生动。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非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另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后几句一句句感情渐浓,达情更切,至最后“无人会”得一尽情抒发,可说“尽致”了。读者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层意思:“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像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者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层意思:“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十三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为: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这段关于辛弃疾的介绍呢?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

一)分析词的上片。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学生讨论完成)。

—— (1)看、拍、会、登。

5、全体女生朗读。

二)分析词的下片。

1、全体男生朗读。

张翰——乐于归隐     。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2、师: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张翰——乐于归隐       _____(正)。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______(反)。

桓温——叹时光流逝。

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1分钟后),大家不妨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1)用“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 用典。

6、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师: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五、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六、对比鉴赏,拓展延伸。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师: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七、师生再次跟读这首词。

八、小结。

九、板书:

上片:江月 山景落日 断鸿  。

动作:看、拍、会、登  。

下片:张翰——乐于归隐     。

许汜——谋取私利           运用典故。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十四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了解本词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典故。

【过程与方法】。

加强朗读训练,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词意,感悟词情,培养学生读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辛弃疾在仕途失意情况下,愿为国效力的旷达胸怀,却报国无门的苦闷情感,增强自身以国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了解本词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典故。

【教学难点】学习辛弃疾在仕途失意情况下,愿为国效力的旷达胸怀,却报国无门的苦闷情感,增强自身以国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学生展示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简单介绍辛弃疾,教师补充。并且请学生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词。

2.补充本词的创作背景。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上阕,由写景表达自己的“愁”与“恨”;下阕,由用典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上阕作者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

(由远——近;天地——自身;)。

2.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能看出来?

(首先,先出现的意象是秋色、水、天。“秋色”的修饰语是“千里”,给人以辽远之感,后“水随天去秋无际”正是这种辽远之感的具体表现,“无际”以体现出此时作者是在描写穷己之目所能及之景;玉簪螺髻,是写山,山虽也属远景,但比起“千里”“无际”而言,空间上的延伸感略有降低,是除天际以外的另一视线标的物;“落日楼头”“栏杆拍遍”就又近一层,从看得见摸不着之景,变成了可触摸之景。整个过程作者以秋色起兴,逐渐吐露出“愁”“恨”“游子之情”,从无情之景写至有情之景,从遥远的天际逐渐关注到自身的情感。)。

3.小组合作,上阕中作者的“愁”“恨”“游子之情”都是缘何而起?

(首先,“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出自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以及韩愈《送贵州严大夫》“山如碧玉”之句。此处体现山河的美好壮丽。然而,建康属于南宋偏安之地,北方的宋朝已被金人占领,作者也被迫投南。此时,山河越壮丽,山河沦丧之痛就越强烈,因此“献愁供恨”似是将自己的缱绻愁肠供奉给山河一般,愁恨难平;其次,作者是山东济南人,因山河沦丧被迫背井离乡,南行之此地,已然身世飘零,而作者在朝廷中又被排挤,孤独之意就更加一层。此处“江南游子”暗指“南逃、被异党排挤、不被君王重用”三层含义,“落日”代表了宋王朝衰败的颓势,“孤雁”代表了自己身世飘零又无法实现政治理想的苦闷。)。

4.小组合作,下阕使用了哪些典故,又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其一,张翰因为想吃家乡的鱼就辞官回家,暗含作者的思乡之情;其二,许汜于风雨飘摇之中求田问舍,表明自己不齿许汜之流,一心报国的情怀;其三,环纹被整,路过金城,见树长大,感慨自己年岁渐长,表明作者时不己待,对自己政治愿望难以实现的担心。)。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结合文本中的几处典故,谈谈什么样的内容才能成为典故?

(真实出现过的人、文字、事件,虚构的东西不叫用典,如神话。)。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对比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考两首词在表现手法和所表达的感情上有何异同,下节课来分享一下。

五、板书设计。

清秋、水、天玉簪螺髻楼、栏杆---------由远及近。

张翰————思乡;。

许汜————全心报国;。

桓温————老之将至,壮志难酬。

若想深刻了解本文内涵,把握本文情感,须对辛弃疾个人生平有一定地了解,在这个问题地处理上,可以预先留下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对此进行材料收集和分享,在导入环节讨论。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十五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辛弃疾词作鉴赏。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年、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语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篇因此而生动。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

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于。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非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另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后几句一句句感情渐浓,达情更切,至最后“无人会”得一尽情抒发,可说“尽致”了。读者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层意思:“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者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层意思:“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十六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十七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现存词600多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年68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十八

1.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

2.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北宋两位词人柳永和苏轼的词。现在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大家都知道,词从总体上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柳永的词音律和谐,美妙动听。其中“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同学们不仅要会背,更重要的是要领悟它到底妙在哪里。豪放派代表苏轼本单元有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首豪壮的怀古词,《定风波》虽然记的是途中遇雨这件小事,却表达出词人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相信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类词。一提到豪放词,大家肯定马上想到苏轼,但今天呢,我们来学习另外一位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他是谁呢?(学生齐答:辛弃疾)对,就是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的辛弃疾。(板书课题及作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二)、作者简介。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也学过辛弃疾的一些作品。像“醉里挑灯看剑”“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等等。那么对这些词的作者,大家又了解多少呢?有没有哪位同学主动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好,xx同学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辛弃疾。(学生答: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著名的南宋词人。他的词多是抒写爱国热情的,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好,请坐。xx同学讲的很好。她很简洁的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辛弃疾,但把主要内容都概括到了。下面我来补充一下,请看大屏幕。

(屏幕上显示: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生平。了解一个作家的主要经历对我们解读他的作品有很大帮助。我们来看。

(屏幕上显示: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从此闲居20年。

宁宗嘉泰三年(1203),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不久,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投奔南宋,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从此闲居20年。 宁宗嘉泰三年(1203),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

这些同学们都不需要记在笔记上,只要大致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在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距离他二十三岁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这期间,他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受到采纳。同时,由于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的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在这种境遇下,辛弃疾心中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就可想而知了。这一切,就是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并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水龙吟》的背景了。当他为了销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面对着大好江山词人的无限感慨就涌上心头。好,让我们一起进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中。

(三)词文赏析。

首先,我们来一起朗读一遍。朗读时,要注意体会词人的感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始。。。)。

好,同学们读的非常好。很有气势。基本上把词人的那种悲愤之情给传达出来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分析这首词。首先,来看词的上片。

“楚天千里清秋”一句,点出登临的地点、环境、季节楚天:下面有注释,代指南方的天空紧扣登临的地点“楚天千里清秋”,境界壮阔“水随天去秋无际”,江水悠悠之景开头两句是实写眼前之景,却蕴蓄着深厚的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秋”这个意象带有悲的气氛这一开头就用了两个秋字并用“秋无际”来加深“千里清秋”之意,使境界和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营造了一种“雄浑而不失清丽”的意境接下来“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岑,小而高的山遥岑:远山“遥岑远目”这里的目:,作动诃,看的意思词人看到了什么呢?“玉簪螺髻”玉簪:玉做的簪子,是古代妇女绾束头发用的器物,状如没有把柄的剑,这儿比喻山峰尖峭螺髻,古代妇女梳理的一种发型,将头发盘旋成田螺形状这儿是用来比喻圆形的山岳姿态优美以玉簪螺髻来比喻远山,既符合远望的特点,也描写出远山的秀丽“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词,按照今日的语言习惯来说,应是,“远目遥岑,玉簪螺髻,献愁供恨”这里用的是倒装在赏心亭上纵目眺望,远处错落有致的峰峦,形态优美,像妇女头上螺旋式的发髻和尖细状的玉簪一样但这美景只是给词人带来了愁和恨词人不说自己的心情不好,而说山的峰峦为自己“献愁供恨”,仿佛峰峦本身就是愁和恨的化身这里用的是什么手法啊?(学生齐答:移情)对,这一句用的是移情的手法把自己的感情移到了本身不具有感情的远山上,使客观景物带上了主观感情色彩,在写景之中,便显示出自己的悲苦心情。

以上几句,从“楚天”写到“遥岑”,由大入小,由远而近。千里楚天之下,随天而去的秋水之上,是玉簪螺髻似的峰峦,而峰峦为词人“献愁供恨”,所以下面笔锋便转向词人自己,由景及人,由物及我。“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是写作者当时的处境。楼,即赏心亭。“落日楼头”是说夕阳斜照在赏心亭上。“断鸿”,失群的孤雁,这里既借雁之哀鸣以渲染环境的凄凉哀怨,也是象征自己飘离失所的身世和孤独寂寞的处境。“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是词人自称。作者在“游子”之前,特别冠上“江南”二字,正是要表达自己孤独无依的处境。从字上面看,这几句是说自己这个从北方来到江南的游子,黄昏时候站在赏心亭上,看到夕阳下落,听到断鸿鸣叫,不禁感到孤独寂寞,内心十分伤感。实际上这几句包含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同学们觉得它会包含什么意思?如果你对这几句有自己的理解不妨大胆的讲出来,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好,同学你来讲一下。是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落日”,点明时间是黄昏,一天将尽,“断鸿”,点明季节是秋天,一年将尽。两者都写出时不我待,光阴虚度,未能利用少壮年华而大有作为。同时,词人又以落日隐喻国家形势,半壁江山岌岌可危,又以断鸿暗示自己如失群的孤雁,立志报国而无所依归。这句本是描写景物,但作者也将“落日”二字暗喻南宋朝廷如日落西山,国势危殆,犹如摇摇欲坠的落日,因而触景生情,黯然种伤神,为国势担忧。这三句是本词的第二个层次,前两句烘托后一句:以突出作者“举世独立”的处境。

这种被压抑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是没有人能够理解的,所以接下去就说:“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吴钩,春秋时吴国出产的一种钩子,用来挂帐子或宝剑的。但旧时的注家认为吴钩是吴国制造的一种弯形宝刀,后来就把吴钩作为宝刀的代名词。我们考试的时候,就按书上的来。杜甫有诗说,“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馈赠和观赏吴钩这样的宝刀,表示能凭借宝刀从事征战,杀敌立功,以锋利的吴钩陪衬怀有豪情壮志的少年。辛弃疾在写给陈亮的《破阵子》词中说“醉里挑灯看剑”,也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把吴钩看了”,则是从另一角度说自己空有宝刀,却派不上用场,不能为国杀敌立功。作者描绘了两个具体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看了”,当看过、看完讲,实际上包含着看了又看的意思,这是第一个动作。辛弃疾一遍又一遍地抚看着宝刀,是怜惜“物不尽其用”。他由物及人,想到自己文韬武略,但无法施展,正如这宝刀被闲置一般。胸中之苦闷需要发泄,于是,他便“栏杆拍遍”——第二个动作。拍阑干即是借以发泄难以诉说的满腔悲愤。但是,拍遍了阑干,也还是无人理解自己,如同看罢了吴钩依然无济于事一样。不仅拍,而且拍遍,可见胸中悲愤之深切、强烈。然而,可悲的是,昏聩的南宋朝廷无人能够理解作者的这种心情,“无人会,登临意”六字便是辛弃疾为“世无知音”发出的深沉喟叹。词的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表现爱国忠心无人理解的痛苦,侧重于写景,兼写由景物引起无穷的思绪。但“登临意”的具体内容并没有明说,于是词的下片就扣着“登临意”三字去展开抒情和议论。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东汉末年,有个人叫许汜,去拜访陈登。陈登胸怀豪气,喜欢交结英雄,而许汜见面时,谈的却都是“求田问舍”(买地买房子)的琐屑小事。陈登看不起他,晚上睡觉时,自己睡在大床上,叫许汜睡在下床。许汜很不满,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刘备听了后说:“当今天下大乱的时候,你应该忧国忧民,以天下大事为己任,而你却求田问舍。要是碰上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上,叫你睡在地下。”“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之辞。这三句字面上的意思是, 自己如果像许汜那样求田问舍,恐怕应该没脸去见刘备那样才气盖世的英雄。辛弃疾用此典是进一步申明自己回家乡,既不是像张季鹰为了吃鲈鱼,也不像许汜是为了求田问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十九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赏析。

该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是此句用语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篇因此而生动。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于。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非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另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后几句一句句感情渐浓,达情更切,至最后无人会得一尽情抒发,可说尽致了。读者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层意思: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下面就自然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层意思: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该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大全(20篇)篇二十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辛弃疾及词作的背景和内容。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体会情感——感受形象,

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四、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

3、通过比较,加深对诗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

诵读——感知——体会——涵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回顾《清平乐·村居》学生背诵。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师:你们能说出这首词的作者吗?

生:辛弃疾。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辛弃疾在词人中,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闯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2、听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师:播放朗读音频。

3、抽读(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

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呢?

生:朗读。

师:你读得真好!读出了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了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也读出了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我们为你精彩的朗读而喝彩!

4、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师: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

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师:分析题目——登高之作。

请回忆以前所学的登高之作?

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师: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南归已了,却投闲置散,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值此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是的,我和同学们一样,读完这首词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

一)分析词的上片。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江水、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

——(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师: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学生讨论完成)。

——(1)看、拍、会、登。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二)分析词的下片。

1、全体男生朗读。

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2、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1)用“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用典。

师: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

6、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

师: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教师小结:辛弃疾名弃疾,……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五、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师: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这首《水龙吟》也不例外,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心?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又何止辛弃疾一人呢?《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下面请同学们就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做一个简单概括。

六、对比鉴赏,拓展延伸。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师: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七、师生再次跟读这首词。

师:美的艺术我们该反复欣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诗情画意中再次倾听辛弃疾最真实的心跳。

八、小结。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九、课后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评价辛弃疾的“登临意”;

3、课外阅读梁衡的散文《把栏杆拍遍》。

(附)板书:

上片:江水山景落日断鸿(凄清的意境)。

动作:看、拍、会、登。

下片: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运用典故。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的见证,它可以记录下我们不断前进的脚步和逐渐积累的经验。在下方,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和指
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经验积累,通过总结和概括,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
事迹材料可以激发我们对学习或工作的热情,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事迹材料范文,给大家带来正能量和勇气。2010年1月xx到xx园林
优秀作文充满了力量和灵感,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创造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纷呈的优秀作文,它们或让我们思考人生,或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对于我来说,能够担任今天的主持人,实在是一种难得的机会和挑战。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作中有所启示。女:敬爱的老师!男:亲爱的同学们!男:山形依
小娟的手工制作能力很强,每次都能制作出精美的手工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小学生评语,供大家参考。薄暮时分,夕阳又即将西下。独坐窗前,视线望着那被暮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于我们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进行整理和总结的一种书面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我们的实践活动进行回顾和评估,对未来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启示。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供应商将自己的员工派遣到劳务需求方的工作场所从事工作。关于劳务输出的相关报道和研究成果,小编整理了一些信息,供大家参考和理解。甲方:乙方:按照《
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地方。以下是一些学生的学校总结,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小学
演讲稿范文的语言要生动有力,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实例等方式来增强说服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房地产市场是指房地产买卖和租赁的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房地产是指用于居住、商业、办公、工业等用途的土地和建筑物的总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逻辑性,还要能够在语言上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这些优秀作文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独特的观点。
培训心得的写作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总结,更是对培训机构和讲师的评价和反馈。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培训心得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
优秀作文需要有留白的空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思考和猜测的乐趣。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选段,希望能够给大家展示出作文的魅力和特点。相传在远古时代,有十个太阳一齐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科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提高教学的组织性和针对性。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传说嫦娥是远古时
优秀作文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共鸣,对读者的情感和思维产生积极影响。这些优秀作文是作者用心之作,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启示。人人都能感受到母爱的温暖。母
在现代社会中,制定应急预案已成为各个组织和机构必不可少的工作。掌握了以下范文的要点,你就能更加明确如何制定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为预防学生校外集体活动事故的发生,
优秀作文词藻华丽,句式灵活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绪的飘渺。这些优秀作文范文以各种题材和风格展现,不同的视角和深度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一,室内儿童乐园的
通过述职报告的撰写,我们可以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些交流会上优秀员工的述职报告,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培训心得是重要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下面是一些经过整理和汇总的培训心得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年1月21日,由我院团委主办的
在国庆节期间,国内外各大景点都会迎来大量游客,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如果你不想外出旅行,以下是一些可以在家度过国庆节的创意建议。今天是10月1日——祖国妈妈的68
通过撰写述职报告,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评估工作效果。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灵感。本人于20xx年6月进入公司神马
学生会竞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同学们的实际问题,为他们提供帮助。以下是一些优秀学生会竞选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借鉴。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高
通过撰写优秀作文,我们可以更好地回顾和总结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接下来是一些我精选的优秀作文,借此展示写作的魅力和力量。一天的学习已接近尾声,大家
工作计划书是为了规划和安排工作任务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中的工作计划书摘录,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灵感。第一季度:2、
这个奖项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是对我的努力和付出的肯定和鼓励。以下是一些获奖感言的精选内容,这些感言来源于各个领域的获奖者,相信能够给大家一些触动和启发。
优秀作文的共同特点是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语句精准,能够准确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提升作文水平,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选范例,大家可以参考借鉴。
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和连贯的逻辑,能够将思想有序地展示出来。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篇章,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已是初冬时节,寒风凛
优秀作文能够表达作者独特的观点和感受,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下面给出的优秀作文范文中,有的写得生动活泼,有的深情绵长,不同的作品展示了不同的魅力。
通过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下面,我们整理了一些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完成了学校规定的课程后,我来到____
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同时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学习一下其他教师制定的优秀教学工作计划,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会有很大
优秀作文是一种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它能够启发读者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思想碰撞。通过模仿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加深对优秀作文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自己的写
写心得体会不仅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的方式,可以获得更多的启发和帮助。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社区工作计划的编制需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计划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以下是一份较为详细的社区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从资源调配到效果评估,每个环节都有相
致辞需要具备逻辑性和条理性,让听众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内容。在致辞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使致辞更加动人和感人。亲爱的各位同事,社会各界朋友:凯
加工能够改善原材料的性能,使其具备更多的用途和应用领域。继续往下看,你将会看到一些创新的加工方法和技术应用。甲方:法定代表人:乙方:身份证号:甲方根据公司发展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准备演讲稿,比如学校的演讲比赛或者工作中的汇报演讲。演讲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来传递观点和信息的文稿,它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共鸣。想要写
调查报告是一种通过对某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的书面材料,用于概括和总结研究结果。欢迎大家浏览以下调查报告,相信会对您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启示。调查结束了,但是它留
教学工作总结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归纳和总结,可以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它们展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和
实习总结是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个人改进和成长的建议和措施。如果你还在为写不出好的实习总结而烦恼,那么不妨看看下面这些实习总
学生演讲稿旨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演讲稿是一种对特定主题进行展开和分析的演讲材料,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向他人传递自己的观点和理念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思考和行为的一种反思,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困惑,不妨来阅读一些范文,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启发和解决办法。
励志是激励人心,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的一种力量。总结是一种重要的概括和归纳,以下是一些励志总结文章的范例,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我的缺点数不胜数,而优点却
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总结过去的经历,还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第一段:“十九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的结构和内容,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范文二:关于环保的范文,让我们认识到环保对我们的重要性。原告:名称(全称)。住所地:(地址)。
审计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财务报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否符合要求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审计工作涉及面广泛,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于审计
合同协议能够约束双方遵守合同约定,增加交易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想要写一份合同协议,但不知道如何入手?以下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合同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优秀作文是通过文字展现作者内心世界的窗口,能够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并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广为流传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写作的启发。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预测和应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保障教学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实际应用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心得体会是对于某个事件或经历的感悟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成长为更加成熟和有价值的个体。不同人的心得体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收获,我们可以在中找到共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和思考的一种展示和沉淀。这里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写作上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今天,这让我受益匪浅,印象深
实习报告是对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在下面提供了一些实习报告的典型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写作灵感。离开xx之前,我有必要对自己几个月的
学习体会可以培养我们对学习过程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学习体会的范文九:写下这篇总结,不仅是对自己的检视和反思,也是对自己不断进步的期许。2月16日,广
通过研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积累一些好的写作素材和句型,丰富我们的写作表达。范文章本是写作时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文本,对于初学者来说特别有帮助。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
优秀作文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它散发出的香气令人心醉神迷。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段落,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和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知不觉,春天的气息
思想汇报是对自己思考思想的梳理和整理,有助于将零碎的思绪转化为系统化的知识。想了解更多关于思想汇报的范文吗?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思想汇报范文,让我们一起来
在实习期间,我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项目和任务,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暑假又来了,这个暑假我于8
护士在工作中往往需要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他们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护士总结范文,或许能够为你的总结写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和感悟的一个记录和抒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小编为大家精心选取了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工作计划书的撰写要充分借鉴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因素,在制定新的计划时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整。以下是一份具体明确的工作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健康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具有启发和思考价值的培训心得体会。前天,我参加了医院
调研报告着重描述和解释现象与原因之间的关系,通过数据和事实进行支持和论证。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呈现一些优秀的调研报告样本,供您参考和学习。xx县位于鄂豫皖三省结合
优秀作文能够表达作者真实的情感,传递真挚的情感给读者,并引起读者的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自我介绍应该根据不同场合进行调整和变化,以符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期望。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自我介绍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大国主神在出云的御大之御崎的
幼儿园工作总结是对我们在幼儿园工作中的成果和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小编整理了一些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思路。
优秀作文是对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文学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这些优秀的作文范文不仅有精彩的内容和观点,还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语言魅力。“快来买啊!物美价廉啊!
小班教案还需要紧密结合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小编整理了一些小班教案的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指导。1.幼儿和全体家长一起
情况报告可以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也可以用于内部交流和共享经验。在下面的范文列表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关于情况报告的优秀范文,它们能为你提供参考和启示。
比赛中的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这些比赛总结范文包含了不同类型的比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比赛的经验和教训。比赛开始了。第一场是由我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成果。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一份完美的月工作总结,不妨先参考一下以下的范文。
优秀作文是经过反复修改和打磨的,它能够在细节和用词上达到至臻完美的境界。下面是一些备受推崇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玉皇大帝从“天庭晚报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的工作成果进行回顾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下面是一些月工作总结的典型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
幼儿园中班的教育环境应该是温馨、和谐的,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乐趣。下面是幼儿园中班的毕业典礼总结,记录了孩子们从入园到毕业的成长点滴。1、学会用艺术
当我们面对重要庆典或仪式时,致辞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引导听众的思考和情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中,有一些通用的致辞模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
优秀作文既能体现作者的个人特色,又能符合文体的要求,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在小学的懵懂年纪,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文本形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所获得的经验和成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与工作、学习相关的心得体会范
典礼是一种文化传承,通过它可以保留和弘扬传统价值观。对于一场庄重而盛大的典礼来说,以下是一些演讲稿范例,供主持人或讲话人参考。各位同学:同志们:为期两个月的第二
劳动合同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劳动合同的写作要点,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指导。甲方:乙方:甲乙双方于x年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需要通过总结来反思,才能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走得更远。这些励志范文来源于不同的时代和背景,分享了各种追求成功的故事和经验。1、目标的坚定是性格
工作报告能够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效率,让每位成员都能够了解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过去五年,我们着力推进产业培育
演讲稿的结尾要简洁明确,强调我们的核心观点,留给听众一个深刻的印象。这些演讲稿范文不仅有精彩的开头和结尾,还有中间的亮点和重点,适合不同类型的演讲。
写好一篇优秀作文需要大量的积累和反复的修改,只有经过不断的努力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作文短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又到了春天的季节,校
自我介绍是个人形象的一种呈现方式,要注重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的协调配合。自我介绍是建立初次印象的关键,以下是一些自我介绍范文,供大家参考与学习如何展示自己的能力与
优秀作文需要语言流畅,用词准确,形象生动,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魅力。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与感情的艺术形式,我们需要写一篇优秀的作文来
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决定了它的运作效率和业绩表现。借鉴那些成功公司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公司。为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同时也保
演讲稿需要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和结构,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演讲内容。如何写一份令人难忘的演讲稿?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演讲范文,它们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的演讲,希望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分析自己的行为和决策。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可以拓宽视野、培养思辨能力,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心得体会范文。这几个星期以来,我读了
竞选是一个挑战,它要求候选人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竞选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选举。
每个月都做一次工作总结,是我们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的重要体现。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让大
好的培训方案应当具备明确的培训目标、系统的培训内容和科学的培训方法。培训方案的范文中还包括了一些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对你的培训工作有所帮助。
读后感是通过对所读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反思,从而形成的一种文章形式,用以表达对该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接下来是一些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入党是对个人权益和权力的责任和约束,要求党员恪守党的纪律和法规。下面是一些入党申请书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分享,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敬爱的党组织:20xx年5月2
无论是雇主还是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都应该遵循公平、自愿、平等的原则。以下是一份标准的劳动合同模板,大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修改和适应。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
优秀作文是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的产物,它能够体现出作者的精益求精和追求完美的态度。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选段,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文字的魅力吧。每个学生必不可少。在上完
在评价一篇作文是否优秀时,不仅要看文章的内容是否新颖、观点是否独到,还要关注作者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是否出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比赛是一种竞争性的活动,在不同领域和层次上都有各种各样的比赛方式和规则,它可以激发人们的竞争意识和潜力,提升个人能力。以下是一些比赛中的技巧和心得,希望对大家的
优秀作文是一种通过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它需要作者用心去感悟和表达。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片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魅力和智慧。高中生活已经快过
优秀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勤奋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以下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记录和成绩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是如何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的。有一天,我和朋
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高效、有序地响应和处置。以下是一些重大事件和突发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
实践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的实践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践报告的范文,希望能为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