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写景散文散文篇一
雨,还是一直下个不停。滴滴答答地落在屋檐上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路面上升起一阵一阵雨雾。路上行人很少,都被暴雨赶回家去了。
直到今天为止,自从我和父亲吵架后,我就再也没有理过父亲。放学后,我走出了校门,看见他开着汽车来接我。他下车后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把十分不情愿的我推上了车。虽然我十分庆幸不用再淋雨,但是我还是不愿意理会他。车上的气氛十分冷清,谁都没有说话。
前几天,他带我回家时,我向他提了一个“过分”要求:帮我买一个平板。结果他一句话都没说了,一回家就把我训了一顿。我感到十分委屈,之后我就再也没理过他。过去父亲可不是这样的,我提什么要求他都是尽力完成。在雨天接我回家时,他总是抱住我,然后放在他那又大又宽的肩上。对我来说,那就是一片净土,雨伞是一棵大树,支撑起我整个世界!
我的眼潮湿了,一如一直下的雨。
写景散文散文篇二
在从桐庐回来的路上,一轮篮球大小的太阳正徐徐落下。她不同于海上日落,把大海汪洋照亮映红。她那柔和的光,向着深山照去,却又被那迷雾挡住,可谓是“雾锁山头山锁雾”啊!
远处的几亩田地前,有着一排农舍,一个个玻璃窗上,被夕阳映红,一瞬间,便盖上了朱红的帷幔,将简陋的村舍打扮的焕然一新:一块块瓦砾被阳光充满;一块块石砖被照出了岁月的苍莽;一扇扇门窗被染成了金红……这便成了公路边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太阳已西下。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可是,那一排排,一棵棵松树林却让我如醉如痴,无法自拔:松树绿,夕阳红,火红的太阳如同百草之中的红花,而坚劲有力的松,,便又成了柔柔细草。天空虽似汪洋,却不能如海洋般完全被映红。一片天空,只在那红日周围陈现出朱红,遥远的天际,依旧是那样的蔚蓝……这便是高速公路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太阳渐渐地落下,凉风也许还会将她捧起?也许,那落日,那余辉便是大自然最得意的著作吧!她胜过万水千山,漫漫雪原。
写景散文散文篇三
金鸡山,坐落在子洲县城南,在大理河的南岸边。
走至苏渠大桥时,打消了去滨河公园的念头,想去爬一趟金鸡山,虽然时间已近九点。
我没有走台阶,右拐步入右侧的坡路。膝盖不舒服,也给自己省点力。
路径左拐时,拐角处的那块大石头,掩映在一棵松树枝间,艾克奇书写的“双湖峪镇三个百树工程基地”苍劲有力,红色的油漆已显斑驳。略有点喘息,来到了那个小广场。左边一块大石矗立在边上,上书艾克奇的三字“金鸡山”;右边一座凉亭,曾经斑驳的六根廊柱又被漆得红色十足,顶部的颜色已经退去,日照风吹雨淋淡了许多,檐下一块匾额“琼林亭”三个金字,间隔迎数千游客憩息于此。一块200平米左右的空地在左侧,曾经有十二生肖石雕分两排摆放在这里的,前几年被移去了佛殿堂。
拾阶而上,来到了一个较为宽大点的平台处,在新广场没有开放之前,这儿是跳广场舞的一个热点,每到夜幕降临时,随着音乐的旋律,几数十的女人,就在这摆腰扬手,场面还可谓壮观二字。后来就慢慢的没人去那了。
在这块平台的靠山处,是榆林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排数十个平方的上方金色镂空大字“缅怀革命先辈弘扬延安精神”,在阳光的反射下清晰透亮。最靠左边的一大间是马文瑞生平事迹图片展览室,14年之前这儿就装备好了,可我却还没有机会进去参观过,这儿没有人看管,门上始终是锁子挂着一把。试着从门缝里瞅一眼,可是缝隙太窄什么也看不到。
我没有选择右边的陡坡,而是走了左边的台阶。这边的景色春意盎然,一棵棵的杏树都在尽情的绽放,一株株的松柏苍翠欲滴,一树树的叶芽在枝头含苞待吐,一片片青草在荒草间争相破土而出,……选景,拍照,我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仰望,杏树的花海;俯瞰,杏树的花海。一簇簇,一堆堆,点缀在山坡、路边、沟壑之间,它们的粉白,和松柏的翠绿,还有黄土高原本色的荒凉,相互映衬起来,构成了一幅完美的高原风情画幅。
穿过山脊耀眼的红廊,笨拙的假山和它边上的水池映入眼帘,我特意拍了一张假山的照片,不是喜欢,而是为了这一篇书文的配图。
上得山顶,眼界马上就开阔了。满头的汗水在微微的春风中,带走丝丝凉意,一阵阵清爽袭上心头。绕顶一圈,饱览四周的山色,正所谓山花烂漫。顶部平台上半圆形的廊架,在太阳光的抚慰下温柔如水,那一袭淡淡的黄色投射在地上一个弧度,留下一段灰暗的影子,静静地被春风吹着。
沿着背面的台阶而下,来到曾经屹立金鸡的山头。在这里可以鸟瞰子洲县城全貌,从西至东,高层低层的一栋栋楼房,错落有致,展现了子洲景貌的变换。看着那一突兀的台子,自金鸡被风刮到之后,拖走再没有重新安放。不由得让人想起那一句诗来:金鸡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时光不早了,踏着一级级台阶下来,回家。
回望,山峦峭立,春意无限。
忽然的心情,被成绩所打乱,草草了结完事。
写景散文散文篇四
春来的`时候,春雨便来了。
春雨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文静而羞涩,温柔而优雅。每当春风吹起,她便姗姗走来,给冰封的大地温柔的拥抱,给肃静的丛林欢快的洗礼,给冬眠的花儿甜蜜的微笑。远处的村庄在她神秘的面纱中若隐若现,似被青烟笼罩,似被白雾缭绕,犹如迷幻的仙境,带着别样的朦胧和柔美,吹送着淡淡的泥土芳香,吹拂着柔柔的大地欢唱。
春雨是一个婀娜多姿的舞者。蒙蒙的雨丝宛如一根根银色的绣针在天幕穿梭,又似一幅幅素色的纺绸在大地飘扬,和着春天的气息、春天的节奏,翩翩起舞。雨儿滴在屋檐,挑起一幕幕雨帘,舞着一曲曲温馨的《回家》,意韵悠长;雨儿跳进湖面,荡起一阵阵涟漪,跳出一支支优美的《茉莉花》,舞姿曼妙。空中的鸟儿,水中的鱼儿,终于耐不住寂寞,随着这春天的使者,叽叽喳喳地飞舞起来,跳跃起来。
春雨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乐手。你听,“沙沙沙”的轻吟飘落在树上,好像春蚕在咀嚼嫩绿的桑叶。“叮叮叮”的轻唱洒落花伞,好似小伙伴在击打着欢喜的扬琴;“啪啪啪”的轻响滴落在屋顶,又像是万户千家在敲击着岁月的安闲与静好。雨儿仿佛一串串的珠子,顺着屋背向下流淌,慢慢地连成一条条的珠链,“哗啦啦”地唱着欢快的歌,投入大地的怀抱,浸入人们的心房。
春雨还是一个技艺精湛的画家呢。蓝天下,暖阳里,春雨挥动着神奇的画笔,挥洒着浓浓的情意,描绘出大地无边的绿色,抒发着万物蓬勃的斑斓。茶树上那翡翠般的绿裙,借着春雨的滋润,摇曳着青翠的鲜嫩和女儿的娇艳,点缀着漫山遍野的空灵。那盛开的樱花,花瓣中吐出几朵鹅黄的花蕊,细细的,长长的,引得一只只欢快的蜂蝶上下翻飞,给这绮丽的画幅添上一笔笔春的神韵、春的生机。
春来的时候,春雨也来了。雨儿带着她的爱意,带着我的怀想,亲吻着大地,拨动着我的心弦,一点一点,直到天的尽头。
写景散文散文篇五
静静伫立,倚着窗栏,望远山如黛,听秋轻轻呢哝。
秋,使人悲。
走在铺满落叶的小道中,脚下一片金黄,偶见几片火红掺杂其中。周围是寂静的,只听得见脚底踩到枯叶所发出的“嚓喀”声和留守鸟儿婉转的啼啭 。
坐在铺满落叶的长椅上,看着眼前的一片秋意,虽美,却又让人感到悲伤,这悲伤来得突然,来得莫名,似要和心爱的东西分离。酸酸的,有丝丝惆怅,浓浓笼罩在心头。
自古以来,秋是悲伤的象征,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叶飘零,及物及人,悲从中来,也正如陆机在《文赋》所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物之枯荣引发心之悲喜。
雨,毫无征兆地来了。
秋天的雨是蒙蒙细雨,朦胧了世间万物,远处的山,近处的树,无不笼在一片水雾之中,秋一如那风姿绰约的古典美女,在雨的妆扮下,则更显玲珑剔透,清高雅洁,却又处处透着悲伤凄美,似天地之间只剩秋雨秋,那般孤独。有爱秋之心者,必为多愁善感之人。
秋,使人思。
秋,处处显露出萧条。萧条中,却又感到丝丝想念。想家乡,想父母,想朋友。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诗人马戴的这种愁绪谁能理解?
秋,多情而又脆弱的季节,似天边的弯月,孤傲且孤单;似天边的星辰,浪漫且多情;似雪山的雪莲,纯洁且美丽。
悲之秋,思之秋!
写景散文散文篇六
美的天使,春的精灵———鲜花们用自己美丽的姿态、艳丽的色彩,点缀着大地,使春天更加迷人,更加 妖娆。看!嫩黄的迎春花,洁白的水仙花,淡绿的兰花,粉红的桃花……它们把大地 妆扮得姹紫嫣红,并发出一阵阵诱人的幽香,好一派百花争艳、花团锦簇的景象!
看见鲜花们如此努力,树木们也当然不甘落后。瞧!那柔柔的春风正亲吻着刚睡醒的大地,蒙蒙的绿雾荡漾在杨柳枝头上……,柳树长长的枝条上已展开了带黄色的嫩叶,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着;那高高低低都缀满了红花的红棉树,犹如一团团燃烧的烈火,真是壮观;桃树上绽满了桃花,粉红粉红的,如同片片朝霞……真是万木竞春啊!
活泼的小燕子来往穿梭,空中不时传来它们叽叽喳喳的欢叫声。美丽的蝴蝶扇动着五彩斑斓的翅膀在花丛里翩翩起舞。一群群小蜜蜂在辛勤地为人类酿造甜甜的蜂蜜……,这燕子,这蝴蝶,这蜜蜂给美丽的春天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置身于这美丽的春景之中,煦日当头,各色交杂,怎不让人叹服大自然的匠心,一刹间变幻出比万花筒更加多彩的画面。望着眼前的一切,我不禁从内心欢呼:啊,多么可爱的春天啊!
写景散文散文篇七
古柏有两棵,我看古柏,是偶然的。
那天我与文友去在河南南召看楚长城,归来又去云阳楚王行宫,两千年前楚王下榻的地方,看上去有点别致,大概是房屋已经破旧的缘故,让人感到有点破落的味道。建筑也没有什么特色,看不到雕梁画栋的古典韵致,极是平凡。
说实在的,楚王行宫,没有让我产生激动。正待离去,却看见两棵大大树,颀长、挺拔,笔直笔直的,灰褐色的大树干上,布满密密麻麻厚厚实实的鳞片。大树很粗,两个人合抱,竟然手模不着手,如此巨大的柏大树,我平生还是第一次看到,甚奇。谁知往上一看,顿时傻了眼,大树干粗大,大树冠却极小,像夏日的遮阳伞一般大小,不仅仅哑然失笑,古柏,多像一位苍老的秃顶老人。心想:如此巨大的大树干,没有蓊郁苍翠的枝叶,何以托起生命之重。
然而,我面前的古柏,从远古走来,走过一个又一个世纪,依然挺立,铁骨铮铮。看似苍老的躯体却蕴涵着蓬勃的青春气息,与它的同类默然以对,生声不息!
文友孙乐是中国长城学会会员,是个楚长城迷。他告诉大家:古柏是与楚王行宫同生同在的,在行宫建成伊始,便栽下了这两棵柏大树。这样算来,古柏已顽强地生存了2500年,难怪它像一位秃顶的老人。同行的黄景女士告诉大家:这两棵古柏是“夫妻大树”。据传是楚王与他的妃子栽下的,民间也叫“感情大树”。想想也是,两棵大树相对而立,默默地凝视着对方,包含着深深的情意,说他们是“夫妻大树”、“感情大树”,一点也不夸张。
离去时,文友乔阔说:古柏挺古老的,古柏的故事也很优美,让人感动,美中不足的是,古柏像一个身体硬朗,但相貌丑陋的老人。文友学现却说:世上无美丑,美到极致便是丑,而丑到极致也是美。这样一说,大家又对古柏进行了仔细的审视,忽然觉得,古柏丑中透出凝重,丑中透出秀雅,丑中透出一种灵气。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大美无言,大象无形”吧!
在我的心中,我甚至这样认为,它们是两棵佛大树,或者说,它们是两尊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