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热闹的元宵节篇一
元宵灯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孩童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我虽是女孩,却如男孩般爱玩鞭炮,爱放烟花,为此父亲总是说我投错了胎、生错了性别,并时时教导我,说是女孩不可如男孩般如此疯闹,可我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丝毫不去加以理会。
因此每次离传统元宵佳节还有好几天时我就已早早买好了烟花,然后开始掰着手指头等待十五的到来了。那时的我真真可以说是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啊。
仍记得小时候的烟花多种多样,有钻天坠,有小蜜蜂,有满天星,有……每到十五,漆黑的夜晚总是亮如白昼,被各色的烟花装点着,照映着。最近几年国家提倡文明春节,提倡人们少放鞭炮,少放烟花,所以现在春节、元宵的热闹程度大不如以前,然而即使如此,元宵灯节时仍是一片热闹场面。
过了十多年的传统元宵佳节,放了十多年的烟花,然而只有今年最让我记忆深刻。
以前传统元宵佳节是在自己家中度过,唯有晚饭后,方才被允许跑到大街上与小伙伴们一起。然而,今年却是在舅舅家度过的。而正因为如此,今年的传统元宵佳节才让我如此难忘。
嫂子前年九月份刚添了个小孩儿,今年已一岁半了,正是无忧无虑,活泼好动的时候,所以场面格外的热闹。我们先是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然后欣赏了美丽的烟花并放飞了孔明灯,接下来就是观看我一岁半的小侄子的表演。
哥哥用手机放了一首《最炫民族风》,本来还在乱跑的小侄子立马从哥哥那夺过手机拿在手中,并伴着音乐开始了他自创的舞蹈——群魔乱舞。他先是在房间的空地上转圈,然后挥动双手,不停的摇晃,有时晃的猛了就会跌坐在地上,可是他既不哭,也不闹,一骨碌就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了,然后再接着晃动。
后来跌的多了,他干脆就又加了一个动作——爬地。可是他爬地还不是简单的爬地,偶尔也会加上几个高难度动作,那就是翘起一只胳膊和一条腿,然后再晃悠胳膊,那滑稽的动作总是会引起我们的大笑。
他也很会和我们这些‘观众’互动,偶尔拉上我十三岁的弟弟和他一起跳舞,或是跑到我们身边给我们来个飞吻,当我们要去抱他时却又迅速跑开了。
热闹的元宵节篇二
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合家团圆又喜庆的节日,人们在元宵节放鞭炮、吃元宵,围在一起说说笑笑。下面,我先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元宵节。
从前的元宵节主要是看灯,舞龙舞狮,历史上,灯火通明的长安街,万家灯火的紫禁城旁,都是充满了中国味道的元宵节。到了现代人们开始燃放烟花了,看完花灯再看漫天绽放的烟花,成了庆祝节日必不可少的环节了。
今年元宵节有点不太一样,因为我那淘气的弟弟回来了。
早上,我带着弟弟去集市上买鞭炮,鞭炮摊子上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和弟弟竟然看的眼花缭乱,眼冒金星。我们买了一些鞭炮,想什么蝴蝶烟花、坦克鞭、甩鞭还有小金鱼等等。
临近傍晚,我们全家位子一起吃饭,吃着想跳美味的汤圆,吃完汤圆,我们就拿着买的鞭炮,去大街上看烟花了。
烟花开始了,首先“出场”的是一个柳叶形状的烟花,五颜六色,长长的“柳条”在空中慢慢散开,紧接着心形状的烟花出来了,只见两颗心慢慢连在了一起。菊花形状的烟花最多,在后面朵朵绽放,为天空布景,将黑夜变得如同白昼。一朵朵绚烂的烟花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让人陶醉其中。
然后我们也开始燃放自己买的烟花了,点燃一个小坦克,它喷着火向前跑去,点燃一只小蝴蝶,蝴蝶向空中飞去。我的小弟弟被这氛围感染了,拿着手里的烟花和其他小朋友你追我赶起来,整条街上都被孩子的笑声充满了。
天上、地上,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热闹啊!
热闹的元宵节篇三
星期天的大清早,爸爸从菜场一回来就兴冲冲地告诉我:“女儿,今天我看到‘滚汤圆’了,真是太神奇了!”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只听说过“包汤圆”和“滚鸡蛋”,可从没有见过什么“滚汤圆”。百闻不如一见,我得亲自去见识见识。
顺着爸爸指引的方向,我一会儿就来到了“滚汤圆”的摊点,这里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我挤进人群,终于看到了摊位的真面目。摊位分两个部分,分别是销售点和制作点。销售点摆放着六个大盘子,分别插着“豆沙”、“芝麻”、“桂花”等标牌,看来品种还挺多的。
两个工作人员麻利地为顾客装袋、称重、收费,忙得不亦乐乎。我特感兴趣的是制作点上“滚汤圆”的忙碌景象。只见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大师傅首先取出上百个方形的馅儿料放进笊篱中,这是要干什么呀?方的馅儿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不会把汤圆也做成方的吧?真是太稀奇了。
接着,他舀出一大勺浓浓的汁将馅儿淋了个透。然后,迅速将陷儿全部倒进一个盛满米粉的大盆中,抓住盆边快速地转动起来。方块的馅儿立即穿上了白白的沙衣,随着每一次的摇动,几百只汤圆在盆中上下翻飞,就像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最后,方块的馅儿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白白的汤圆,它们挨挨挤挤地撑满了整个盆子,真是太可爱了!
做好的汤圆被倒入了销售点的盘子中,我迫不及待地掏出10元钱,买了一大包神奇的“滚汤圆”,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热闹的元宵节篇四
瞧!一位“仙女”正驾着祥云在空中飘荡,她手里捧着一只花篮,花篮里盛满了五彩缤纷的花,这就是“天女散花”灯。在她旁边还站着两只威风凛凛的“老虎”灯,每只都有两米高,两只“老虎”双目放着光,还不停地转动着,旁边还有许多宫灯、荷花灯等,交相辉映,争奇斗艳。
再瞧那边的熊猫灯,一只“小熊猫”站在一边,手里拿着杯子吹泡泡,一只“大熊猫”站在一边拿着照相机,只见那“灯”一闪一闪,“熊猫妈妈”正给“小熊猫”拍照呢。还有飞机起落灯、鲤鱼跃龙门灯真是眼花缭乱,神采飞扬,好像进入仙境一般。
人们在美丽的彩灯间穿行,脸上写满了快乐和幸福。
热闹的元宵节篇五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1、干米粉、小盘子每人两份,花灯每人一盏
2、锣鼓音乐伴奏带
幼儿能从活动中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并能感受到节日的欢快气氛。
幼儿能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乐意进行搓元宵活动。
1、讲讲元宵节。
(1)引导幼儿讲述:我知道的元宵节。
(2)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2、做元宵。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教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将搓圆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盘中来回滚动,直到四周全沾满米粉。
②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圆即成。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两人合作滚米粉的技能。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组的大盘中,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幼儿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时玩花灯。
3、玩花灯。
(2)幼儿在音乐声中,提灯玩耍。
4、品尝小元宵。鼓励幼儿有礼貌地邀请老师、阿姨一起吃元宵,学习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热闹的元宵节篇六
1、能根据儿歌形式创编内容。
2、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请幼儿带一些灯笼来园。
1、复习儿歌《花灯谣》
师:“上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的那首儿歌,你们还记得吗?”(记得)
“那儿歌的名字叫什么?”(花灯谣)
“我们大家用好听的声音来念一念吧!”
幼儿齐念儿歌。
2、创编活动。
①提问:
师:“元宵节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你喜欢什么灯?”
②幼儿相互讨论。
③请幼儿大胆发言。
④将幼儿喜欢的花灯创编到儿歌里面,并一起念一念。
⑤把自己创编的儿歌念给好朋友听。
3、教师简单小结,用小红花鼓励积极创编儿歌的幼儿。
请幼儿试着用好朋友和自己的名字替代宝宝和浩浩。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体验欢快的节日氛围。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是感受儿歌押韵的特点,能准确地发出姥、闹、摇、浩等音。可通过活动也发现孩子们对儿歌的押韵始终比较难理解,对“闹”这个读音也始终有部分幼儿读不准,使得这一难点没有很好的掌握、理解。我想如果以后碰到这样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可以把诗歌中押韵的字“姥、闹、浩、谣、宝”等用有颜色的笔画出或做一标记,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发现押韵这个特点,我想这样效果会好些,从而有效地达成每一个教学目标。
热闹的元宵节篇七
愉快的春节刚刚过完,热闹的元宵节又来了。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每当到元宵节的时候,人们都会闹花灯,吃元宵,放烟花以及孔明灯,猜灯谜……在广场还可以看灯展呢!那场面可真热闹!
那天,天一黑,我便迫不及待地来到广场,只见人山人海。我兴奋地在嘈杂的人群中穿来穿去,目不转睛地看些美丽的花灯。吸引人的是喷泉的两个大花灯,它分别是关于“肩膀戏”和“沙县小吃”的,它们是那样的漂亮,又是那么地典雅。是吸引人注目的是走进大门的大花灯,上面的“春”字一闪一闪的,还有几只小鸟在上方,似乎在唱着歌儿……花灯还有很多,都是各式各样的,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种花灯的形式,就麻烦你跑一趟啦!
抬头望去,只见一轮明月高挂空中,还有无数盏孔明灯冉冉升起。据说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孔明发明的,它又叫许愿灯,它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吉祥。
在7点左右,人们开始放烟花了,夜里的烟花可真美啊!五光十色,它们在月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五彩的光,美丽极了!
这真是:“火树银花会,新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灯会为这个忙碌的城市增添了不少喜气,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节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