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教师与学生、家长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找到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编写教学工作计划的要点。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5篇)篇一
通过这一堂课的尝试,让我深深感受到一些极具价值而又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只要我们善于引导,以恰当的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就会使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情感、灵性、智慧去巩固课文内容,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内化、掌握,这也是师生教学互动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就会使语文课堂绽放出勃勃生机。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5篇)篇二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人物入手,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借箭”的经过。
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简要复述借箭的经过。
指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有条理地复述借箭的经过。
(一)引入课题。
1.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2.指导学生说出本文叙述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板书:诸葛亮神机妙算。
(二)分组学习第一段。
1.组内朗读第一段。
提问: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小组汇报]。
2.演示对话文字,分角色朗读,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从文字入手,了解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演示语句。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这些材料。”
提问: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果然”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什么?
(四)紧扣“神机妙算”指导学生复述“借箭”经过。
1.默读课文。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再读“借箭”经过体会“神机妙算”。
3.观看演示。学生试着复述“借箭经过”。
4.指名边看演示边复述“借箭”经过。
(五)指导朗读故事结局。
1.推荐读结局部分。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齐读周瑜“自叹不如”的语句。
(六)小结:
诸葛亮能预测第三天的大雾,注意水流和风向的特点,了解鲁肃的为人,这说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所以诸葛亮神机妙算。
(七)开放性问题引起学生读书兴趣。
提问:你们还知道《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其它故事吗?
(八)作业:
搜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5篇)篇三
《草船借箭》是人教社新编的第12册第四组教材的首篇重点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的好课文。
二、教学目标。
本组教材读写的训练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时,应当把这一练重点有机地融进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知道草船借箭这件事有它的前因后果,文中每个细节也有它的前因后果。让学生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分清事情前因后果的方法,并能在学习本组教材的后两篇课文中加以运用,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并领会其在作文上的作用。基于此,教学目标为: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杰出的才干和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2、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领会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委托”、“轻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从重点词入手读懂课文、探究课文的读书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围绕上述的第1、2、4进行。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重点项目,和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导读法”教学。导之以读、导之以思、导之以说、导之以写、导之以疑。
3、采用实物演示法教学。实物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变阅读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为“清清楚楚一条线”。
四、学法指导。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下面三种方法学习课文:
1、以课题的“借”字为线索: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怎样?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从重点段入手,加强字、词、句的训练,避免面面俱到,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抓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设疑导读,以词绕文,串珠引线,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教学程序。
1、复习引入。
复习旧课的目的在于温故知新,为新课作垫铺,使教学前后衔接。
(1)请一位同学说说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2)诸葛亮为什么敢于向周瑜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之内筹得千万支箭?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个中心词概括说明,并用上“因为……所以……”(板书:种机妙算)。
(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个词语提出什么问题?
2、导之以读。
通过插问导读课文,使学生知道诸葛亮怎样神机妙算?分别体现在课文什么地方?为进一步深究因果、回答问题奠定基础,达到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的目的。
生(先读):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等诸葛亮调度。
师(插问):那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在算?
生(接读):第一天……去了就知道。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一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吩咐……朝北岸开去。
师(插问):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
生(接读):这时候大雾漫天……船已经*近曹军的水寨。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二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一边大声呐喊。
师(插问):诸葛亮又“算”到了什么?
生(接读):鲁肃吃惊地说……天亮了就回去。
师(插问):诸葛亮“算”准了没有?
生(接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箭好像下雨一。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三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两边的草把子插满了箭。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四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要追也来不。
3、导之以思。
这一环节的教学。抓“神机妙算”一词,出示两道思考题,深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究竟“算”到了什么。思考题(一)采用“扶”的方法,指导读书方法。思考题(二)采用“半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其教学目的是运用读书方法,实现学法迁移运用。
划出有关句子,用四个字概括。曹操说的话体现了他是个怎样的人?先指导学生看插图,听鲁肃和诸葛亮的谈话录音,再让学生摘录句子中的“不敢出兵”,从曹操说的话可以知道他是一个用兵谨慎、多疑的人。诸葛亮敢断定曹操不敢出兵,是因他深知人心。
4、导之以练。
“练”就是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放手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学法、独立思考的能力。练习题: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利用四种妙法,划去有关句子,分别用八个字概括。
先检查、讨论概括为:绳索连接、朝北开去;一字摆开、擂鼓呐喊:掉转船头、逼近水寨,齐声高喊、驶回南岸。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关句子,加深对四种妙法的理解。
5、导之以说。
思考题: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四种妙法,妙在什么地方?说明了什么?这道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使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悟出各法的奥妙:“绳索连接”使雾中的船不会离散,“一字摆开”是为了扩大受箭的面积,“掉转船头”既能船两面受箭,使船保持平衡,又为迅速撤兵做好准备,“驶回南岸”是说明诸葛亮晓得地理。这一环节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口头的表达能力。最后,利用板书总结课文,明确因果,再布置作业预习第一、二段,以果寻因,落实本组课文的训练项目。
文档为doc格式。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5篇)篇四
一.概括各段段意。
第一段(l、2自然段):
第二段(3—5自然段):
第三段(6—9自然段):
第四段(第10自然段):
二.根据课文填空。
1.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草船借箭准备是( );草船借箭的过程是(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 )。
2.文章结尾的句子( )照应了开头的句子( )。我们学过的首尾照应的课文还有( )。
三.本文从诸葛亮“识人心、知天象、晓地利”三方面落笔,表现他的“神机妙算”。试分析下面句子各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特点。
(1)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 )。
(2)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
(3)鲁肃答应了……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 )。
(4)……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 )。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 )。
(6)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
四.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五.读同学习作,完成练习。
劝爸爸戒烟。
青岛碱厂子弟小学五(2)班 高俊。
我爸爸很爱吸烟,可以说是吸烟成瘾,一天要抽两包多。家里常常乌烟瘴气的,呛得我和妈妈直咳嗽。爸爸早上起来也要咳嗽一阵。我们劝他戒烟。可他说吸烟解乏,消除疲劳。我知道那是根本没有科学道理的。
每天晚上,我在爸爸的喷烟吐雾中完成作业;每天早晨,我又在烟雾中起床。我想:这样下去可不行,爸爸的身体吃不消,我和妈妈也会生病的。我要想一个巧妙的办法使爸爸戒烟。我想了又想,最后我想出来一个好办法。
我对爸爸说:“爸爸你把空了的烟盒给我好吗?我要收集烟盒!”爸爸说:“这件事我帮定了。”他并没问我要干什么,可能觉得我要搞什么有益的队活动吧。爸爸每天晚上回家都把烟盒交给我。我就放在抽屉里,一个、两个……一个月下来,我的抽屉里装得满满的都是烟盒。我数了数一共有73个。
那一个星期天,我对爸爸妈妈说:“我要发布一个新闻。”爸爸说:“什么新闻,赶快宣布!”我把抽屉里的烟盒倒出来。对爸爸说:“爸爸,这就是你一个月抽的烟,一共73盒。折合人币150多元。”爸爸惊异地说:“不可能这么多吧!”他一边说着,一边翻着看,发现品牌一点没错,全是他抽的烟,就有点难为情了。我对爸爸说:“抽烟危害身体健康浪费钱。要是把这些钱省下来,可以存进银行支援国家建设,也可以买食品衣服,也可以买学习用品,也可以捐给希望工程的失学儿童,那该多好啊!”爸爸听了我的话说:“我一定戒烟!”“话算数吗?咱们拉钩!”我伸出的手指。“爸爸这一回一定戒烟,放心吧。”他也伸出了手指。
从此,爸爸果然戒烟了。
朱维山指导。
发表于《海湾集团报》1996年11月版。
发表于2009年3月30日《求知报》小学五年级b版。
1.小作者为什么要劝爸爸戒烟?
2.小作者是怎样劝爸爸戒烟的?这个方法好在哪里?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哪里看出来的?
六.习作。
写一件事,表现出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5篇)篇五
1、继续学习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
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体会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一、复习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一起读课题。
2、昨天,我们初读课文了,还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出示投影1:
课文先写了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
浏览课文回忆。看来初读课文读得不错,我还想考考你们
3、初读课文以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们说得挺好的,不过课文只用了一个词就概括了你们说的内容。哪个词?找找——(板书:神机妙算)
4、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的思考作业吗?
1、大多数同学认为神机妙算最有研究价值,那提出了问题到哪里找答案啊?
2、投影——下面就请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读书体会,读懂的地方用!作标记,不懂的地方用?作标记。
3、汇报交流你们的读书收获吧
(1)围绕神机妙算先说说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
(2)围绕神机妙算谈谈读书的收获吧!
(3)大雾漫天——这是场什么样的雾?这么大的雾怎么读出来呀?
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这场大雾漫天,你说神不神?妙不妙?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出示投影2: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看到诸葛亮如此神机妙算,周瑜是自叹不如啊!
(4)再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更能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书思考。
诸葛亮几次说话,会是()说?能想象出来吗?真好,要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找三人分角色读。
去掉提示语,2人组练读,小组展示。
早有安排,早有谋划,所以才胸有成竹地立下军令状。这就是超人的智慧,惊人的才干,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5)前后联系的方法继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7、8自然段。
曹操,笑他什么?——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
还在笑谁?——周瑜,笑他什么?笑周郎嫉妒贤能,气量狭小。
再读:
诸葛亮早就算定曹操不敢派兵;早就算定曹兵会放箭如雨;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会长叹一声——发现自己的智慧才能远远不如诸葛亮,
(6)继续研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顺风顺水——图示说明
看图示,你能发现什么?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了解风向和水流方向,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顺风顺水。这就是神机妙算。
2、随着研究的才步步深入,我们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足智多谋,智慧过人,他的本事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地上长出来的?那是怎么来的?想知道吗?真想知道吗?——〈诸葛亮全传〉、三国演义46回。
草船借箭
大雾漫天
神机妙算放箭如雨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5篇)篇六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是三国鼎立?看老师画图。(师边画边讲)。
师:周瑜让他几天之间造多少箭?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师:哪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
师:周瑜为什么要妒忌诸葛亮?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生齐读)。
师:周瑜是怎样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怎样做的?默读第2自然段。
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小结: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箭十万支”陷害诸葛亮,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细读第3~5自然段:
师: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自是怎么做的?
(生默读思考找到答案,并回答。)。
3、默读6~9自然段,用“——”划出出发时间,草船借箭的有关语句。
师: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行动的目标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怎样?
请看老师给同学们放“电影”。
(师出示电脑动画,配合录音范读,让学生观看诸葛亮是怎样在大雾漫天的环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经过。)。
师:借箭成功了吗?读出书上有关语句。
师:周瑜看到诸葛亮完成了任务,他的阴谋失败,是怎样表现的?
小结: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万,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5篇)篇七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词:三国演义(卷首词)罗贯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事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整体感知。
1、读课题,谁来说说是谁向谁借箭?(板书:诸葛亮)。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板书:忌妒、造箭)借箭的结果怎样?(板书:交箭、叹服)。
3、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针对“神机妙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教师择要板书问题。)。
[过渡: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借箭的经过?(6——9自然段)]。
二、重点学习借箭经过。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展示屏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划出来,用心体会。
2、自学——然后(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
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可以过渡: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会有这场大雾的。引导学生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继续汇报: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情况二)生: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与“曹操听到……”相照应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引导读重点句)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还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自信的笑。)。
小结:你们看一个“笑”字,可以体会出诸葛亮善识人心。板书:识人心。
师:看完录像后,你们能模仿他们的神态读他们的话吗?请同学们自己试试。
师:(试读后)让我们分角色读他们的话,(老师读旁白,请一个学生读鲁肃的话、男生读曹操的话、女生读诸葛亮的话)。
(师: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算准了曹操不敢出兵、只会放箭如雨,这说明了诸葛亮不仅知天、而且识人。)再读周瑜的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5、4人小组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画图、另两人用文具盒或者钢笔当船,演示船头船尾的掉转方向。
6、请一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讲解。哪是曹军的水寨?哪是东吴?怎样掉转船头?为什么要这样做?(启发学生说出:多受箭、保持平衡、回来顺风顺水)从这儿你可以看出诸葛亮算好了什么?(算好了借箭的地理位置)(板书:晓地理)。
读句“曹操知道上了当……”体会神机妙算。
小结: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当鲁肃告诉了周瑜诸葛亮借箭的经过时,(引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总结延伸。
1、小结板书:刚才通过对借箭经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懂天文、识人心、晓地理三个方面;联系全文,你还能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他的神机妙算?(生:算到了周瑜是故意陷害的;知道了鲁肃是忠厚老实的。知道了周瑜会怀疑、所以才把鲁肃叫上做见证的……诸葛亮真的是神机妙算。)让我们再读周瑜的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读周瑜的话,试着从不同角度把句中的“神机妙算”换一个词来说。出示字条: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我真比不上他!”(解疑;擦去课前质疑时的问号。)。
2、师描述小结: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懂天文、借了长江的雾;晓地理、借了长江的风和水;识人心、借了鲁肃的兵和船,从而借到了曹操的箭。(完成板书:)。
3、再读课题:想一想,诸葛亮借了曹操的箭,那么有借就有还,他还要找机会还箭。师:你知道他什么时候去还吗?(《赤壁之战》去还箭)。
你们课外可以继续去阅读《三国演义》,课后召开一次“我眼中的三国人物”读书交流会。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5篇)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精通天文、知人心、巧安排。
2、潜心阅读借箭经过部分,以“神机妙算”一词为突破口,从重点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探究联系上下文读书方法,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从历史人物身上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感受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巧安排”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概括“神机妙算”
1、导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三国演义》这部作品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诸葛亮是众多三国人物中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今天,我们就借《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的《草船借箭》故事的继续研读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2、请一个同学简要地讲讲《草船借箭》故事。
3、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哪个词高度进行例如概括?(板书:神机妙算)。
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二、自读感悟——体会“神机妙算”
(一)潜心默读课文借箭经过的语段,体会从哪些语句中读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圈画相关语句,批注自己的感受。
(二)引导交流。
1、理解“神机妙算”之“通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可以看出他通晓天气。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第一天、第二天他在等什么?其实他早在三天前就已经预测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必有大雾。
(3)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早在立军令状的时候他就已经算好,“只要三天”的回答也是暗藏玄机,真是神机妙算。
(4)用一个词概括神机妙算体现在哪方面?——通天文。
(5)学法总结:把三句话联系起来,抓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我们深刻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理解“神机妙算”之“巧安排”
(1)“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默读语句,分析思考从具体做法中如何体现神机妙算。
(2)“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前后不同做法的用意。
(3)继续用一个词来概括神机妙算体现在哪方面?——巧安排。
3、理解“神机妙算”之“知人心”
(1)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引导对比:鲁肃已经惊慌失措,诸葛亮怎么还笑得出来?
结合课前《三国》的阅读说说对曹操的了解——生性多疑、用兵谨慎。
感情朗读,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的笑。
(2)这次他算准了吗?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箭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3)两句话联系起来,理解诸葛了解曹操,料事如神。
(4)诸葛亮了解的仅仅是曹操吗?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还因为他了解谁?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他了解周瑜,从一开始他就知道周瑜的意图;他了解鲁肃,所以请鲁肃帮忙去“借箭”。
(5)继续用一个词来概括神机妙算体现在哪方面?——知人心。
(三)总结:因为诸葛亮通天文、知人心、巧安排,所以借箭成功。而周瑜究竟哪比不上诸葛亮则不言自明了:计谋不如,心胸不如。诸葛亮的顾全大局,这一点周瑜更比不上。
(四)拓展延伸——丰富“神机妙算”
1、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哪些神机妙算的故事?
2、《三国演义》真的是值得我们认真去读的好书啊,课下让我们再次走进名著,认真去感受、品味更多的人物形象吧。
板书设计。
神
通天文。
机曹操。
草船借箭知人心周瑜。
妙鲁肃。
巧安排。
算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5篇)篇九
《葡萄沟》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2: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3:运用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品尝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一、激励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2、检查朗读情况。(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3、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以上环节从兴趣入手,总体上把握全文,认识生字。)二、体验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1)用图片,让孩子到前面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并让孩子“挂”在葡萄架下(教师已经画出茂密的葡萄架)(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3)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5、(1)葡萄沟的葡萄好,葡萄沟的人怎么样?有什么优点?读书画一画。(2)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体会悟这个词)6、是呀,我们新疆人就是热情好客,你们就要离开葡萄园,还想不想亲眼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想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7、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想想阴房是什么样。(发散思维,让学生异想天开)不过。他还有个问题要考者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读课文,看录象悟,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8、观察、品尝葡萄干。(让学生观察、品尝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书:色鲜味甜)三、升华1、看出来,同学们参观游览的真心。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动动笔,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写下来,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感悟、交际的训练)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没有发言的同学一起读一读。2、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5篇)篇十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和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养过猫吗?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对它的感受吗?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也非常喜欢猫。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老舍笔下的猫。
板书课题《猫》。
2、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指名让学生读。
二、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1、检查: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几只猫?主要从几方面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小、大既然小猫更可爱,我们先来学习描写小猫的这一部分内容。
2、出示自学指导(一):把作者喜欢小猫的句子画出来,注意读出感情。学生自学两分钟。
3、指名回答、板书。淘气。
朗读指导“生气勃勃”和“天真可爱”。
过渡: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洋溢着淘气与生气,他长大以后又怎样的表现,下面自己学习长大了的猫。
4、出示自学指导(二):作者为什么说大花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谁也不理,它什么“都怕”,可又很“勇猛”,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学生自学四分钟。
三、检查交流,深入探究。
1、课文开头一句就告诉我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表现在哪几方面呢?听老师读课文。
课件展示:猫在睡觉,猫出去玩,猫等老鼠。
指名回答,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课件出示句子,其中“说……,的确……可是……”加着重号,强调“可是”的作用,并且在读中体会。
3、说他古怪吧,可是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也谈不上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拟人、喜爱)。
谁能用读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3、下面的内容又讲了猫怎么古怪,你觉得哪几句能概括自然段内容,层次怎么分,详略怎么安排,用的什么表现手法等。
指名回答,板书。温柔可亲一声不出怕、勇敢。
4、指导感情朗读,注意停顿和语调。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留心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猫
小淘气。
老实、贪玩、尽职。
大、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喜爱。
怕、勇敢。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5篇)篇十一
教学目的: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人物入手,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简要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有条理地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2.指导学生说出本文叙述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板书:诸葛亮神机妙算。
(二)分组学习第一段。
1.组内朗读第一段。
提问: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小组汇报]。
2.演示对话文字,分角色朗读,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从文字入手,了解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演示语句。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这些材料。”
提问: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果然”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什么?
(四)紧扣“神机妙算”指导学生复述“借箭”经过。
1.默读课文。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再读“借箭”经过体会“神机妙算”。
3.观看演示。学生试着复述“借箭经过”。
4.指名边看演示边复述“借箭”经过。
(五)指导朗读故事结局。
1.推荐读结局部分。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齐读周瑜“自叹不如”的语句。
(六)小结:
诸葛亮能预测第三天的大雾,注意水流和风向的特点,了解鲁肃的为人,这说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所以诸葛亮神机妙算。
(七)开放性问题引起学生读书兴趣。
提问:你们还知道《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其它故事吗?
(八)作业:
搜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5篇)篇十二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课本剧。
每小组先出五人,四人分别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说课文叙述部分。表演后评选优胜小组和最佳小演员。
三、认记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学会的生字,指名读一读,说说是怎样的记字形的。
2.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外:左右结构,第3笔是点。熟字“处”是半包围结构,第3笔是捺。
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奶奶、小玲、小梅、妈妈、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爷爷、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边相同。
服:左边是月字旁。
怪:左边是竖心旁,右上边是“又”,右下边是“土”和“轻”的`右边不同。
3.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本课生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外”左短右长,“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宽。
“奇”上面的“大”第三笔是点。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拼读,指名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书上写。写后订正。
2.课后练习第4题。通过读例句,使学生体会到每组的两句话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5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2自然段,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住处:舒适温暖安全。
3.引导学生体会:
(1)开头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巢”指什么?舒适而温暖的巢是谁安排的?反映了“我”对珍珠鸟什么样的感情?
(3)“我”喜欢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
(4)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导朗读(用喜欢、亲切的语气读)。
5.师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我”给珍珠鸟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和安全的住处。
三、学习第3——6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圈出有关词句。
(1)出示句子;
三个月后,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背后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a学生自由读,体会并找出描写鸟特点的词语。
b学生交流,师板书:雏儿外形:红嘴红脚毛灰蓝色蓬松球儿。
(2)齐读第3自然段。
(3)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按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写了雏儿的外形特点。
2.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板书:活动)。
(3)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珍珠鸟雏儿的活动的?圈出有关词语。
(4)根据学生交流,板书:飞落站撞。
挨近蹦到喝瞧。
啄笔尖啄手指。
(5)“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它完全放心了”这是用什么手法写雏儿的?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学习5.6自然段。
(1)师引读,第5自然段,用一句话来写雏儿的活动情况。
(2)板书:飞到扭动挤开钻。
(3)指名读第6自然段。
a出示图,观察图上“我”“雏儿”在干什么?展开想象。
b指名看图说说(板书:落到趴睡咂嘴)。
c这一自然段里哪些句子写到了“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d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4.师小结:第3—6自然段讲了珍珠鸟雏儿的外形特点。
活动范围以及与“我”的亲密相处,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
5.指导朗读。
6.齐读第3—6自然段。
四、作业。
1试背4.5.6自然段。
2.想想珍珠鸟是怎样信赖“我”的。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5篇)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复习导入。
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
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二、学习课文1-8自然段(感悟乔依帮助老妇人的故事)。
1、静心默读1-8自然段,你觉得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非常深刻,在书上圈圈画画,或者写写你的感受。等一下我们交流。
2、学生读、找。
3、全班交流。
(1)第1自然段中,引导学生抓住寒风、雪花、寒战等词体会天的冷,破汽车、破旧等词体会乔依生活的苦,当时的处境,再抓住工厂的倒闭进一步体会他内心的凄凉。
(2)第2、3自然段中,引导学生抓住老妇人当时的样子感受到老妇人此时的困境(急需帮助),然后再抓住乔依的表现,(微笑、安慰)体会他的品质。
(3)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乔依热心地不顾一切地帮助老妇人修车)引导学生逐句理解乔依的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冷。
汇报:
难手和脚腕蹭破出血顾不上擦冷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清水鼻涕流下来脏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是啊,在这寒风瑟瑟、大雪纷飞的乡间公路上,给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修车,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让我们再一起体会一下那份艰难不易吧!(齐读第四段)。
(4)第六自然段中,抓住愣住了理解:天经地义什么意思?(理所当然,不容质疑)抓住常常天经地义一直谈谈感受,多么质朴,多么纯洁的想法啊。再读第六自然段。乔依是这样想的,所以也是这样说的。
(5)出示第七自然段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理解。这是中心所在,全文都要围绕这句话写的。
4、小结:
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三、学习课文9-11自然段。(学习老妇人帮助女店主的故事。)。
过渡:引读第八、九自然段。老妇人带着这句话,沿着山路开了几公里,来到了一个餐馆,她打算吃点东西,然后回家。她看到了一位女店主。
1、女店主是怎样一个人?
2、学生重点研读第10自然段。
3、学生交流。抓住重点词、重点句让学生体会女店主对工作的认真细致,对人热情关心。如:雪白的、甜甜的微笑她热情地送上一条雪白的毛巾,让老妇人擦干头发上的雪水;从餐馆的破旧、尽管如此、怀孕八个月等词句,体会女店主也是个需要帮助的人。老妇人突然想起了乔依提示:她怎么会突然想起乔依?会想起乔依什么呢?你可以结合前文,也可以展开想象,说一说。出示第七自然段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4、女店主不禁潸然泪下,她为什么会这样?她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如果我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我一定也要给他一点帮助。
5、让我们再次回到那简陋但温馨的小餐馆去感受这动人的故事,齐读自然段9-11。
四、学习12自然段。
1、女店主得到帮助后,内心充满了感激,再来读读最后一自然段,从中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交流后小结:你们看,乔依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后,当他看到老妇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帮助了她,当老妇人得到了乔依的帮助后,发现了需要帮助的.女店主后,也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相信女店主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也一定会去帮助别人的。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在延续,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一条爱之链(生齐读)。
五、总结课文。
1、出示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3、结束语:同学们,今后,当我们享受着爱的阳光,呼吸着爱的芬芳时,老师也真心希望你们能把这份爱传递给别人,把这爱的故事延续下去,成为爱之链中的一环,让爱的金链永远不断。
六、作业超市。
1、背一句爱的名言;读一篇爱的故事;吟一首爱的诗歌;唱一支爱的歌曲;做几件爱的事情。
2、写写身边爱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爱之链。
乔依。
老妇人。
女店主。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5篇)篇十五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
2、你还记得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吗?
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二、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师述: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寒风挟裹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一条乡间公路伸向远方。这里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一切显得是那么寂静、荒凉。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妇人?这样一个在危难中的老妇人的内心会是怎样的?请你自己读一读文章2--8自然段。(学生快速默读)(打开书)。
2、全班交流。
1)“又冷又怕”--在冷风中发抖紧张地闭上眼睛。
“紧张绝望”--荒芜人烟等了一个小时几乎完全绝望。
2)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老妇人此刻内心的绝望、害怕表达出来。(现在,你就是老妇人)。
指读--齐读。
3、尽管老妇人此时几乎绝望了,但她的内心始终在期望着有人来帮她一把。这时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看到这一切,他怎么做的,请你自己去文中读一读、找一找。
全班交流:
1)乔依是怎样为老妇人修车的?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乔依修车动作的词语,想象当时修车工作的困难。汇报:
“难”手和脚腕蹭破出血顾不上擦。
“冷”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清水鼻涕流下来。
“脏”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
2)你从这些句子的描写中看出了什么?(看出修车的工作非常费劲,而乔依不怕脏,不怕累,真心诚意为老妇人修车。)。
4、课文中还有哪些段落的描写也反映出乔依的为人?再默读2、3、5-8自然段。汇报:
你从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中体会到什么?(热情、体贴、细心)。
这几句话如暖风吹拂过老妇人的心田,谁还愿意来读一读?(假如老师就是那位风雪中的老妇人,请你安慰安慰我吧……)。
…………。
5、你从他的言行中能感受到他具有怎样的品质?(乐于助人的品质;乔依对老妇人是一种真心的关怀,而不是一时的敷衍;乔依竭尽全力,无私地助人。)。
6、出示第六自然段:
理解:“天经地义”什么意思?(理所当然,不容质疑)谁能用天经地义造一个句子?
多么质朴,多么纯洁的想法啊。再读第六自然段。
7、引读6、7自然段。
所以,当乔依修好车,老妇人满怀感激地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乔依该给多少钱,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全班齐读)。
8、小结: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三、学习9-11小节。
1、这爱之链的第二个故事,就请同学们自己学习。
2、自读9~11。
3、出示填空题:
来到了小餐馆,老妇人看到突然想起了于是。
自己先练习说一说,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4、让我们再次回到那简陋但温馨的小餐馆去感受这动人的故事,个别读9-11小节。
四、学习12小节。
1、引读:关上店门,女店主走进里屋……。
2、出示句子: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3、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互敬互爱、积极、乐观……)。
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爱之链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五、总结课文。
1、说说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作题目?
(真情互动,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正因为乔依曾受到他人的许多真情帮助,所以他认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是天经地义的,这正是用“爱之链”作课题的道理。)。
六、拓展。
读完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很多感受,把最深的感受写下来好吗?(抒情、议论)5分钟。
七、建议阅读《传递光明》、《仁爱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