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的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以下是一些幼儿园小班总结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关幼儿园教育的思考和启示。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一
苹果和橘子,以其香甜的口味、诱人的外形,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加上父母包办的居多,所以很大一部分孩子对于水果怎么吃、吃哪里都不知道,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较差,所以我安排了该活动。
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再现,再迁移到平时常见的水果吃法上,形象鲜明的水果横切图让幼儿很容易就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吐籽,哪些不必吐籽?最后的“品尝水果”环节更是起到了升华内化的作用。
1、知道许多水果里都有籽,吃水果时要吐籽。
2、通过感官激发孩子爱吃各种水果的兴趣。
ppt课件,几种水果实物,几个布袋
1、介绍苹果
——猜猜老师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宝宝?请你们小眼睛闭起来,我们来摸摸看。让幼儿摸摸说说苹果是圆圆的,红红的。滑滑的,吃起来甜甜的。
2、介绍桂圆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袋子,大家猜猜这个袋子里躲的是什么水果宝宝,我们来看一看。(桂圆)
3、介绍木瓜
——还想不想再请水果宝宝呀,好的,顾老师这里还有个水果宝宝,你们认识它吗?跟孩子一起说说木瓜。
——说说自己的想法,看图听故事《籽儿吐吐》
(1)图一:胖胖猪已经把木瓜都吃进肚子。
重点提问:胖胖猪是怎么吃木瓜的?木瓜的籽能吃吗?吃下去会怎样?
师结:小胖猪吃的太快了,把木瓜籽吞进了肚子,水果籽太硬了,会让我们的肚子受伤的。
(2)图二:小猪头上长出一棵树来。
小结:小猪猜想自己的头上长出了一棵木瓜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3)图三:小猪大便里有许多木瓜籽。
重点提问:木瓜籽吃进肚子,最后会到哪里去?
小结:最后小猪发现在自己的大便里发现了许多木瓜籽。
重点提问:小猪吃下去的籽最后从哪里出来啦?
小结:原来小猪吃下去的籽会从大便里排出来,可不会从头上钻出来哦!
——知道吃水果要吐籽。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水果里的籽是不能吃的吗?那应该怎么办?
小结:你们说的可真好,有籽要吐掉,不能吃,千万不要吃进肚子里,如果不小心吃下去,也别担心,它会从我们的便便里排出身体。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不同的水果,我们一起去尝尝吧,但是先要把我们的小手洗干净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二
1、尝试探究纸杯的多种玩法。
2、愿意与同伴合作进行搭建游戏。
1、一次性纸杯若干个,纸板若干个,纸杯制作的各种手工作品若干个。
2、糖果一个,玩具小猴一个,乒乓球若干个,游戏音乐。
探索纸杯的玩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1、出示纸杯,让幼儿说说纸杯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可以用纸杯喝水喝饮料装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4、教师创设钓鱼岛和吹球乐园,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
游戏玩法:《1》纸杯装满水放入一个乒乓球,幼儿用嘴吹球,球能从一个纸杯吹到第二个第三个或更多纸杯中。《2》用纸杯做成各种小动物,用自制钓鱼竿钓小动物。
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谁把球从第一个纸杯吹到了第四个纸杯中。数一数谁钓的鱼最多。
5、创设情景,启发幼儿合作用纸杯玩游戏。
教师提问题:小河是什么样?小区里都有什么?小路是什么样的?
教师引导幼儿会描述这些地方:宽宽的小河、干净的社区、弯弯的小路。
教师组织幼儿自由搭建{鼓励幼儿合作完成}
游戏一:引导幼儿将纸杯口朝下叠高搭建,或借助老师提供的不同形状的大纸板进行搭建。
游戏二:引导幼儿把纸杯摆放一排,一个挨着一个,或者摆放两排。
游戏三:引导幼儿把纸杯摆放两竖,或直直的或弯弯的。
6、小猴邀请幼儿一起去摘果子
教师组织幼儿把摘到的果子放入水果篮中送给小猴。幼儿可自由进行摘果子游戏。
7、幼儿欣赏纸杯作品
小动物、小桌子、漂亮的娃娃、笔筒、电话、小鼓、灯笼等。
8、随音乐整理纸杯。
9、活动延伸:结束后观看活动中的图片,组织幼儿讨论活动中孩子们的亮点和需要提升的地方。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三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猜测、实验、记录中感知沉与浮。
2.在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体会到水的科学知识。
4.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1.在整理箱中提前装好水。
2.石头、磁铁、乒乓球、积木等若干。
3.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1)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材料的特征。
(2)设计游泳比赛的情景,请幼儿猜想、预测材料“跳人”水中的现象。“这么多的东西,要进行一个游泳比赛,它们跳到水里会怎样呢?”
2.简单操作,并记录。引导幼儿初步建立猜测、假设的概念。
(1)教师记录自己的假设,并详细说明怎样使用记录表。
(2)引导幼儿自己猜想、假设并记录。提示幼儿:“这些东西跳到水里会是什么样。
的呢?我们来猜一猜。不要讲出来,先用笔把我们猜到的画下来。”(老师指导幼儿记录的方法。)。
3.实验操作。
(1)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幼儿体验“浮”与“沉”的概念。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是否和我们的猜测一样。
例如:把一个积木和石头分别投到水里,请幼儿观察积木在水里是怎样的。“我们用一个词来说一一“浮”,表示积木在水的上面。”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石头是“沉”的,表示石头在水底下。
(2)鼓励幼儿用图示表示自己看到的实验结果。
提示:将结果画下来,必须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来画。
(3)幼儿自由操作,并记录结果。
先记好的幼儿将记录的结果与自己的预测进行比较,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对物体沉浮现象的认识。
4.交流实验记录结果(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与他人分享与交流)。
请幼儿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记录。每一个符号表示什么。假设与实验是否一样。
5.教师小结。
(1)引导幼儿将猜测、假设与实验结果对照,强调记录的真实性。
(2)与幼儿回忆活动中自己的操作与记录。
6.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提出延伸问题。
请幼儿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幼儿把家里的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还是浮的?试试看,并尝试自己做记录,带来与老师、小朋友们分享。
设计评析: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仍然处于直觉行动阶段,所以他们常常停留于游戏的表面,而忽略了实验内在的教育价值。本设计创设的情境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的'引导给了幼儿积极、大胆参与和猜想、假设的空间。
小班幼儿记录的意识还未建立,记录能力相对较弱。设计中提供的记录表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支架。
鼓励学生尊重与倾听他人的观点,帮助他们学会互相学习。
记录表:(给幼儿使用时可放大)。
编辑评析:
科学活动让幼儿直接参与是很重要的,让幼儿在直接参与中体会是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比较缺乏的。这个活动注意了这一问题。同时在科学活动中,注意幼儿的表征,注意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见到的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从两方面来看,这一个活动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
但是这个活动有一些方面还值得进一步考虑:
这样的活动一定要小组进行,让幼儿单独自己实验、单独填记录表不是太合适。尤其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在小组里的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先集中表征他们的发现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这一科学活动虽然强调了幼儿用语言与别人交流,但在具体活动中对语言的强调并没有放在首位,而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语言交流发现是最重要的。即使是孩子们在实验前的猜想,也最好是先用语言表达。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四
1、应用种种感官的感知来开端相识生果。
2、生长幼儿开端的摸索精力。
石榴、柿子、橘子多少
1、发言,引出主题:“秋日里有很多好吃的生果,你都吃过那些生果?本日先生带来了几个生果,让我们看一看,它们是什么?”
2、请个体幼儿上前摸口袋,摸出一种生果并说出它的名称。(要勉励每个幼儿都能清晰的说出生果的名称。)
3、每组一盆,数一数,共有几种生果?比一比,那种生果最大,那种最小,并举行排序。
4、摸一摸、看一看、幼儿手工制作闻一闻,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纷歧样?
(2)你再去摸摸你没有摸过的生果,看看它和你适才摸的生果有什么纷歧样?
5、发言:“我们幼儿园里有棵石榴树,如今我们就来看看石榴是怎么样的?”
(1)摸一摸,看看它的感受怎样?
(2)打开石榴,看一看,内里是什么样子的?(内里是一粒一粒的赤色的石榴子)
(3)尝一尝,幼儿园教案它是什么味道的,和你曩昔吃的生果有什么纷歧样?
6、小结:每种生果的味道都纷歧样,但都有养分。多吃生果对人的身材有利益。你另有那些生果没有吃过,归去可以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五
1.让学生在猜测、实验、记录中感知沉与浮。
2.在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体会到水的科学知识。
4.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初步了解其特性。
1.在整理箱中提前装好水。
2.石头、磁铁、乒乓球、积木等若干。
3.记录纸人手一份。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1)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材料的特征。
(2)设计游泳比赛的情景,请幼儿猜想、预测材料“跳人”水中的现象。“这么多的东西,要进行一个游泳比赛,它们跳到水里会怎样呢?”
2.简单操作,并记录。引导幼儿初步建立猜测、假设的概念。
(1)教师记录自己的假设,并详细说明怎样使用记录表。
(2)引导幼儿自己猜想、假设并记录。提示幼儿:“这些东西跳到水里会是什么样。
的呢?我们来猜一猜。不要讲出来,先用笔把我们猜到的画下来。”(老师指导幼儿记录的方法。)。
3.实验操作。
(1)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幼儿体验“浮”与“沉”的概念。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是否和我们的猜测一样。
例如:把一个积木和石头分别投到水里,请幼儿观察积木在水里是怎样的。“我们用一个词来说一一“浮”,表示积木在水的上面。”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石头是“沉”的,表示石头在水底下。
(2)鼓励幼儿用图示表示自己看到的实验结果。
提示:将结果画下来,必须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来画。
(3)幼儿自由操作,并记录结果。
先记好的幼儿将记录的结果与自己的预测进行比较,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对物体沉浮现象的认识。
4.交流实验记录结果(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与他人分享与交流)。
请幼儿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记录。每一个符号表示什么。假设与实验是否一样。
5.教师小结。
(1)引导幼儿将猜测、假设与实验结果对照,强调记录的真实性。
(2)与幼儿回忆活动中自己的操作与记录。
6.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提出延伸问题。
请幼儿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幼儿把家里的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还是浮的?试试看,并尝试自己做记录,带来与老师、小朋友们分享。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仍然处于直觉行动阶段,所以他们常常停留于游戏的表面,而忽略了实验内在的教育价值。本设计创设的情境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的引导给了幼儿积极、大胆参与和猜想、假设的空间。
小班幼儿记录的意识还未建立,记录能力相对较弱。设计中提供的记录表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支架。
鼓励学生尊重与倾听他人的观点,帮助他们学会互相学习。
记录表:(给幼儿使用时可放大)。
科学活动让幼儿直接参与是很重要的',让幼儿在直接参与中体会是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比较缺乏的。这个活动注意了这一问题。同时在科学活动中,注意幼儿的表征,注意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见到的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从两方面来看,这一个活动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
但是这个活动有一些方面还值得进一步考虑:
这样的活动一定要小组进行,让幼儿单独自己实验、单独填记录表不是太合适。尤其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在小组里的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先集中表征他们的发现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这一科学活动虽然强调了幼儿用语言与别人交流,但在具体活动中对语言的强调并没有放在首位,而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语言交流发现是最重要的。即使是孩子们在实验前的猜想,也最好是先用语言表达。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六
设计意图:
花生是幼儿经常看见的食品,但是有许多孩子都不怎么喜欢吃花生,因此我们设计了“好吃的花生”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对花生这一类的干果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并结合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看一看,摸一摸,剥一剥,吃一吃中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表达,融合了多种领域的内容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活教学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亲自动手剥花生,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感受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幼儿在快乐学习。
活动目标:
1.探索剥花生的方法,感知花生的特征。
2.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3.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花生若干,纸盒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1.师:瞧!这位是松鼠阿姨。我们一起来跟阿姨打声招呼吧!今天呀,松鼠阿姨开宴会,她会送给每一位小朋友一个礼物。(每位幼儿一份花生)
2.看一看,摸一摸。
幼儿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花生长什么样的?再摸一摸花生壳怎么样的?轻轻地的打开花生壳,看,这是什么?(花生米)看看,里面住着几个花生宝宝?我们一起来数一下!
教师小结:我们吃的花生里面的宝宝有的多有的少。
3.认识花生。
师:那小朋友看看这个花生宝宝它长的什么样子的呢?(穿着一件红衣服)
我们帮它脱掉红衣服,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肉)
教师小结:原来花生呀,穿了两件衣服,一件硬外套,一件红衣服。
1.师:你们是不是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那我们该怎么办?(把它剥开来)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办法都很好,松鼠阿姨不是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花生吗,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把花生剥开来。(要求幼儿讲卫生,花生壳放在纸盒里)
2.剥花生。
幼儿品尝自己剥的花生米,说说花生的味道。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科学教育目标,是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我设计这么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看一看,摸一摸,摇一摇花生,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能运用感观去感知操作,运用和体会。在第二个环节中,探索剥花生的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打开花生,为了养成幼儿探究问题的好习惯。最后环节吃花生,延伸活动花生壳作品制作,包含了《纲要》中教育幼儿的目标,乐意与人交往,合作分享,突出了与人交往和分享,让孩子相互团结,分享成果。本次活动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动手能力增强了,由感知事物到感知世界,掌握的非常好。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孩子们的常规还需加强,在尝一尝环节应该准备放花生壳的纸盒大一些,这样孩子就不会将花生米的红衣服末掉的桌子都是了。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七
1、掌握用果珍粉做果汁的方法。
2、能仔细的观察果珍粉在水中的变化,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3、体验自制果汁饮料的快乐。
1、温开水、幼儿人手一把小勺、一份果珍粉。
2、布小熊一只,创设环境“小熊的家”
一、激发幼儿做果汁的兴趣。
1、出示小熊,以小熊请客的形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小熊邀请我们小(1)班的小朋友去他家做客,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开着小汽车出发吧!
(听音乐幼儿开汽车去小熊家)。
2、来到小熊家,与小熊问好。
(幼儿想办法)。
那我们一起来每人做一杯果汁饮料吧!怎么做呢?需要用到什么呢?
(杯子、勺子、果珍粉、温水)。
(评:以去小熊家作客的形式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更易于幼儿接受。在宽松的活动氛围中,激发了幼儿制作果汁的愿望。)。
二、幼儿做果汁。
1、引导幼儿观察材料,提出操作规则。
先看看你们面前的杯子里有什么?是什么颜色?喝一口尝尝有没有味道?(无色、无味)。
再看一看小碗里有什么?什么颜色什么样子?(黄色的果珍粉)。
师:有了这么多的东西,你会怎么做呢?(幼儿回答)。
提出操作要求,幼儿自已制作果汁。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做果汁,你是怎么做的?果珍粉放到水里后就怎样?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八
1.感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2.在同伴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实验与发现。
1.经验准备:带幼儿到户外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
2.物质准备:泡泡水、瓶子、用铁线拗成的三角形吹泡泡工具。
一、出示泡泡水及圆形吹泡泡工具,引发幼儿兴趣。
(一)教师吹泡泡唤起幼儿的回忆。
(二)师:圆形吹泡泡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二、出示三角形的吹泡泡工具,引导幼儿大胆猜想。
(一)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的形状。
(二)幼儿猜想:"你们猜猜用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吗?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样的?"。
三、自由探索,感知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一)幼儿自由探索,观察泡泡的形状。
(二)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猜想记录表上。
(三)交流分享:
1.你发现了什么?
2.三角形的工具能吹出泡泡吗?
3.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4.和你原来想的一样吗?
(四)教师小结: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的。
本活动,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空间,充分让幼儿自主感知,直接操作或得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而教师始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协调者,这个活动组织有序,是和幼儿个性发展,幼儿自然成为活动的探索者,知识的建构者。
你乐,我乐,泡泡乐!在本次科学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而且也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九
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哪里有泡泡,引起幼儿探究兴趣。
2、通过游戏活动,了解泡泡的特征。
1、用纸杯装肥皂水若干,吸管(精细不一),有图案的盆。
2、前经验准备:在平时洗手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搓洗肥皂时发生现象。
一、提问引出主题——刚才你在洗手时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区分可吹出泡泡的肥皂水。
2、请幼儿介绍自己区分方法(可吹泡泡、可搅拌出泡泡是肥皂水)。
3、认识泡泡,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泡泡形状、大小、颜色。
三、吹泡泡。
1、提供粗细不一致的管吹泡泡(可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
2、提供若干盆(盆底有图案)(可知道泡泡是透明、无色的)。
1、选择有阳光地方观察泡泡,看泡泡颜色(解决问题:为什么泡泡有时会有颜色?)。
2、教师用各类型小管吹泡泡(如:2个管合在一起,4个管放在一起,吹泡泡引起幼儿再次探索兴趣)。
1、有废物利用的意识,对回收垃圾、给垃圾分类有兴趣。
2、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3、知道垃圾可以回收变成新的物品,垃圾是有用的,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1、认知准备:幼儿对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认识,看见过垃圾场、垃圾堆。
2、材料准备:
(1)垃圾场图片,玻璃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一套,几个大篮子。
(2)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旧物品(装在大篮子里)。
一、提问,引出话题。
师: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二、观察垃圾场图片,了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坏处。
1、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害处。
掩埋法:占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苍蝇、病菌;焚烧法:容易产生烟尘污染;积肥法:农业生产几乎都不用积肥了。
2、启发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
三、引导幼儿为垃圾分类。
1、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废旧物品,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1)观察“玻璃瓶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悦一说废旧玻璃瓶是如何变成崭新的玻璃制品的。
(2)讨论:废纸怎样变成新纸?旧的易拉罐怎样变成新的易拉罐?
小结:垃圾并不是非丢不可,很多垃圾还是可以再利用的。有工人叔叔专门把废旧物品收回去,重新制成新的物品。
2、引导幼儿给垃圾分类。
师:为了方便回收,我们应当把垃圾分类整理。看一看,哪些废品可以分为一类呢?允许幼儿互相讨论,可提示幼儿,把质地相同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探索用图案标志来标明种类。
一般来说,垃圾中可以回收的物品可分为四类:
(1)金属:如铁罐、铝罐、锡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冶炼成各种金属制品。
(2)纸张:利用旧纸做原料,制成再生纸。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罐,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再重复使用或重新加工制成新的玻璃制品。
(4)其它。
3、提出要求。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十
1、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一般常识。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重点: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一般常识。
难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猴子、老虎、鸭子、蝙蝠、蜜蜂等小动物的图片。
动物过冬课件
师:冬天到了,天变冷了,你们想知道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
师:小动物真有趣,都有自己过冬的办法,老师告诉你们,小动物的秘密还多着呢。
过冬的趣话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十一
1、知道不同的动物尾巴形状不同,并初步感知尾巴的功能。
2、在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和谈论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尾巴的兴趣。
物质准备:课件,背景图,动物图片若干。
有去动物园参观小动物的经历。
1、捉迷藏:感知金鱼、马尾巴形状的不同。
2、用分别先出示松鼠、孔雀身体的方法说说尾巴形状。
3、小结:尾巴长在身体的后面,不同的动物尾巴不同。
1、操作要求:看一看,说一说,贴一贴。
2、幼儿操作。
3、小结:你们真棒,帮这些小动物们都找到了尾巴,小动物说要谢谢你们,小朋友,谢谢你们!
1、让幼儿试述4种动物的尾巴的功能。
2、老师通过儿歌的形式来说一说这4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3、小结:原来小动物不仅长着漂亮的尾巴,而且这些尾巴用处还真不小啊!
4、通过儿歌《尾巴的用处》加深幼儿对尾巴作用的了解。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十二
1、认识白天和黑夜,了解知道白天、黑夜的主要特征。
2、在快乐的游戏中正确区分白天和黑夜。
1、多媒体课件
2、白天、黑夜的大背景图各一张、画有白天、黑夜特征的小图片若干。
3、幼儿游戏操作卡片若干(约每人一份)、游戏大转盘一个
一、“白天真热闹”,通过小视频认识白天及白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1、出示手偶太阳,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这是谁?它会在什么时候出来玩?白天到了,都有谁会和太阳公公一起玩?
2、观看小视频,了解白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提问:太阳公公出来了,白天到了,都有谁醒来了?
3、出示白天的背景图,幼儿边说教师边将对应图片粘贴到背景图上。
4、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对照图片再次感知“白天真热闹”
二、“黑夜静悄悄”,通过小视频认识黑夜及黑夜里人们的活动。
1、出示手偶月亮,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这是谁?它会在什么时候出来?黑夜到了,小朋友都会做什么呢?
2、观看小视频,了解黑夜里人们的活动。
提问:月亮婆婆出来了,黑夜到了,都有谁睡着了?
3、出示黑夜的背景图,幼儿边说教师边将对应图片粘贴到背景图上。
4、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对照图片再次感知“黑夜静悄悄”
三、通过多个快乐游戏,正确区分白天和黑夜
1、快乐大转盘:通过大转盘旋转,辨别图片内容是白天还是黑夜
2、找“白天”和“黑夜”:幼儿每人从大口袋里摸一张图片,同伴间交流图片的内容,说说自己拿的是白天还是黑夜的小秘密,然后粘贴到相应的背景图上。
3、找“太阳”“月亮”。幼儿每人一张卡片,根据卡片中小朋友的活动,选择判断应该粘贴太阳还是月亮。
4、游戏“太阳和月亮”:幼儿每人一个太阳、一个月亮的手偶,教师手持图片,边走边念儿歌,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判断,然后高举太阳或月亮。
附:儿歌1白天和黑夜
太阳出来了,小花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动物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真热闹。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树睡着了,小动物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儿歌2看看是谁挂天上
走走走,长长长,看看是谁挂天上?幼儿答:太阳太阳挂天上。走走走,长长长,看看是谁挂天上?幼儿答:月亮月亮挂天上。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十三
1、通过对玩具的把玩与触摸,感知软软的、硬硬的,尝试按玩具的软硬分类。
2、乐意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大胆表达和表现。
1、玩具球两个,一软一硬;百宝箱一个。
2、“玩具王国”场景;各种软软的、硬硬的玩具若干。
3、软软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
1、比一比,初步感知软和硬。
教师出示两个小球,比比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用手触摸后发现一个是软的,另一个是硬的)。
2、猜一猜,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出示百宝箱,猜猜里面是什么,用手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软软的和硬硬的)。
3、玩一玩,进一步感知物体的软硬属性。
教师带领幼儿爬过软软的草地,走过硬硬的小桥去玩具王国玩,幼儿通过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把玩各种玩具并进一步认识玩具的特质(有软软的、硬硬的玩具)。
4、分一分,给玩具归归类。
出示软软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幼儿尝试对软硬玩具进行分类。边放边说:软软的(硬硬)xx放在了软软(硬硬)的玩具家里。
5、找一找,巩固软软的和硬硬的。
出示糖果盒,请幼儿每人挑选两颗糖果,一颗软软的,一颗硬硬的,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十四
"纲要"指出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活动中得到的经验又将服务于生活,这就构成了幼儿学习与生活的循环往复。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教学活动生动化、游戏化是最能体现他们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本次活动的材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气球,孩子们对气球有着浓烈的兴趣,愿意去探索气球变大变小的科学道理。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体验到科学活动的乐趣。
1、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2、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1、气球若干(充好气的、不充气的各若干)。
2、吸管、气球打气筒若干。
3、相关课件一份。
一、以自由玩的形式让幼儿认识充气玩具。
1、导入。
吹泡泡游戏。
2、师幼共同玩充气玩具。(放自由玩音乐)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玩气球时不要太用力。
二、观察充气过程,并讨论。
1、说"充气玩具"名称。
2、讨论:
(1)、我们玩的气球是什么样子的呢?
(2)、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在哪里见过气球。(出示课件图片)
3、师幼共同探索气球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1)、出示没有充气的气球,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
(2)、讨论怎样让它变大呢(用嘴吹气)。
(3)、师幼共同探索各种让气球变大、变小的方法。(提供工具,可以合作,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并让幼儿知道气球气冲的太多会爆了)
4、总结:
(1)、气球充气呼-----变大,漏气哧-----变小。
(2)、充气的时间长,漏气的时间短速度快。
三、用动作表示气球大小。(注意安全及充气、漏气的速度)
1、幼儿自己用动作变大变小,知道充气变大,漏气变小。
2、合作围成圆圈变大变小。
3、随音乐强弱来变大变小。(放游戏音乐,适时放爆炸音乐。)
四、用身体部位来变大变小。(眼睛、嘴巴、手)等。
五、延伸活动:
1、根据幼儿生活经验谈谈还有那些东西是充气变大、漏气变小的?(放课件)
2、现在我们就用睁得的大大的眼睛到外面去发现更多的能变大变小的东西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十五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1、这是什么?
2、这两片树叶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要求:1、想一想怎么分?
2、分好的树叶放在篓子里。
1、教师帮助幼儿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分类方法,请大家
猜测可能的分类标准,并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猜测。
2、教师对幼儿的分类方法进行记录。
1、区别枯叶和绿叶,发现绿叶中有水。
2、初步尝试用简单线条或圆圈记录的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1、枯叶、绿叶数份
2、积木、白纸等操作材料。
3、记录表、记录笔等。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学习
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十六
1.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选择合适的盖子。
2.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1、课件ppt、法袋、小蜗牛图片。
2、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
3、伴奏音乐。
一、谈话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教师:。
(1)魔术小蜗牛逛超市。
(2)出示魔法袋,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谈话引出主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出示ppt.
(3)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能帮老师的瓶子找找盖子呢?”(个别幼儿探索)。
二、幼儿动手操作。
1.讲明要求:四人一组,每人站在放有瓶子的桌子前面,把盖好的瓶子轻轻放进篮子里,瓶子都盖完了请小朋友坐回自己的位子上。
2.观察并引导幼儿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3.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样盖瓶盖的。(盖好与没有盖好的各举一个例子)。
三、游戏《找朋友》。
幼儿听音乐找朋友:音乐开始拿瓶子和瓶盖的幼儿就互相找朋友(盖子要盖得上瓶子)。音乐停老师检查,并提问为什么找对方做朋友。反复玩两次。(第二次瓶子和盖子要互换)。
四、结束:“小朋友真棒,我们一起回班上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十七
1、乐意参与观察体验和活动。
2、初步形成序列的经验。
3、能按abab的规律的排列物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对规律排序有一定的经验。
活动难点:
能按abab的规律的排序。
小红花若干、动物卡片若干、生活物品、待贴卡纸、固体胶。
1
老师叫出一些小朋友在前面排队,按着性别站好、
(1)让小朋友猜一猜,下一个会是男生还是女生。
(2)你发现了什么?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贴?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abab规律排列出来。
(1)翻看活动手册,让幼儿寻找和发现规律。
(2)老师讲解要求和注意事项。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检查幼儿的掌握规律的情况。
(1)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如何按规律找到下一个?
(3)请小朋友举例说明一下。
生活中也有许多abab规律排列的。如我们的毛巾和杯子、排排站的时候我们的做教育右脚。还有很多,我们要认真观察才能发现。
整节课的内容绝大部分幼儿都已掌握,但还是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方面,少部分小朋友动手操作能力差,涂固体胶的速度慢。另一方面,今年新进的王鸿阳小朋友反应速度慢,没能掌握本课知识,整理评价时间得再给他机会弥补。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十八
1.观察并感知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的沉浮经验。
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培养幼儿探索求知的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
每张桌上放有苹果、葡萄、土豆等果蔬和一桶水
幼儿每人一张记录纸和各种蔬果小图片若干
一、想一想、猜一猜
1.教师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水果宝宝和蔬菜宝宝,你们看,它们都是些谁?请你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水果或蔬菜。
2.师幼交流:请你跟小朋友介绍一下你选择的蔬果宝宝,它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4.引导幼儿猜想:如果把水果宝宝放到水里,它们会怎么样?
二、玩一玩
1.教师出示杯子记录卡:现在我们一起试一试,请你们轻轻地把你的水果或者蔬菜宝宝放到水里,然后观察一下,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这是杯子记录卡,你可以使用我为你们准备的蔬果小图片和记录卡,分别把小图片摆放在水面或水底。
2.第一次试验:幼儿轮流把三种水果放到水盆中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教师巡回观察,适时指导。
3.幼儿完成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沉”与“浮”来表述自己操作的结果。
4.师幼互动:教师把幼儿的操作结果呈现在黑板,集体验证。
三、讲一讲
1.教师请幼儿把其余的果蔬放到水中,进行操作观察: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2.第二次实验结束,幼儿分享其发现,教师对其操作结果进行记录。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浮沉(实用19篇)篇十九
1。能说出几种秋天常见水果的名称,通过各种感官感知其特征。
2。能够自己剥桔子和香蕉,喜欢吃多种水果。
1。剥掉皮的橘子一个,用消过毒的手帕包好
2。桔子,苹果、梨、香蕉等水果
3。篮子若干。
一、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样东西,请小朋友用鼻子闻一闻,看看是什么?(出示用手帕包好的桔子,引导幼儿用鼻子闻出桔子。)
二、引导幼儿观察几种常见水果的典型特征。
2。共同观察其它水果。
3。教师小结:苹果、梨、桔子、香蕉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水果。水果很有营养,请小朋友们多吃水果,身体会很健康。
三、游戏《送水果宝宝回家》。
请幼儿将苹果、桔子、香蕉、梨等按名称分类,并放在相应的盘子里。
四、鼓励幼儿练习剥香蕉皮、橘子皮,并品尝多种美味的水果。
1、说说水果的吃法。
这些水果怎么吃?请幼儿说出苹果、香蕉、桔子、梨的吃法。(香蕉、桔子要剥皮才能吃,苹果,梨要洗干净或洗干净后削皮吃。)
2、教师和幼儿一起洗手。
3、幼儿自己动手练习剥香蕉,桔子,教师将剥好的桔子,香蕉等做成水果拼盘让幼儿品尝。
(4)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品尝了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五、结束部分:表演《苹果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