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船借箭》读后感450字篇一
这一章节主要讲了:周瑜嫉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造10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巧妙计划,周密安排,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诸葛亮。
这一章节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他面对周瑜的故意陷害,没有知难而退,而是顾大局,将计就计。在借箭的时候向老实的鲁肃去借船,这可以看出诸葛亮知人善用、识人心。计划周密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这样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我怎么能不敬佩他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面对许多比自己优秀的人,我们应该取长补短。
就拿我学英语的事来说吧!我是第一个在那里学英语的人,老师就教我一个人,我学的不好的时候,老师说我几句我没有不好意思,后来慢慢有很多人来这里学英语。现在老师说我的时候,我真不好意思,但是老师经常表扬我的同班同学小陶。但我没有把他当做我的“敌人”,而是把他当做我的“对手”。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越他。在我一天一天的努力下,我终于超越他啦,现在老师表扬的人中也有我的名字啦。
正是因为有对手的存在,才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强。如果我们像周瑜一样把“对手”看成“绊脚石”,那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讨苦吃!
《草船借箭》读后感450字篇二
新学期开始了,我学到第十九课时,发现这是根据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这个故事写的是: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但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结果是箭按时交给了周瑜,让周瑜输得心服口服。
学完课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还感受到了周瑜的心胸狭窄、面善心毒、笑里藏刀。周瑜看见别人的才干比自我强,不是奋力追赶别人,而是不择手段地陷害别人。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周瑜赶紧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肯定完不成这个任务,到时候就能够用军法来处置他,诸葛亮也无话可说,自我还能够除掉一个心头大患。
可是周瑜太小看诸葛亮了。诸葛亮其实对周瑜的险恶用心早就看得一清二楚,他可是是将计就计。诸葛亮对怎样借箭其实心里早已经有了计划。诸葛亮算好了天气,明白第三天四更时分必须有大雾。又算准了那天有大风,借助风势顺水推舟能够很快将他们送回去;诸葛亮也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摆开,两面受箭;他也算好了人,明白鲁肃忠厚守信,特向鲁肃借船,诸葛亮还明白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在周瑜面前提借船之事,明白曹操生性多疑,所以假装攻打曹营。几方面的综合因素让诸葛亮的借箭计划得以成功。
其实,诸葛亮的聪明不是一时的,是平时日积月累的结果。他懂天文,才能算出天气;他懂心理,打心理仗,摸清每个人的想法“对症下药”。诸葛亮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经过长期苦读潜心研究才得到的。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知识是靠自我去努力与奋斗才能拥有的。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仔细思考,刻苦学习。
从《草船借箭》中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像诸葛亮那样虚心,宽宏很多,心胸宽阔,用自我的智慧证实自我的成绩。而不是像周瑜那样细心眼。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同学比我成绩好,这时我做的并不是嫉妒他,而是虚心地学习同学的长处,改掉自我的短处。
一篇课文让我明白:只要虚心、勤于学习,拥有了丰富的知识,不管多困难的任务,都有可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