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

时间:2024-12-28 作者:QJ墨客

教案中应包含适当的教学活动,例如讨论、实验、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五年级的各个学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分享。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一

本单元先教学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同一个数。再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显然积的变化规律研究范围比较窄(只研究因数乘几的情况,不研究因数除以几的情况),商不变的规律研究范围比较宽(既研究被除数和除数乘同一个数,也研究除以同一个数)。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一是在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理解规律的内容,还要学习探索规律的方法,并运用这些学习活动经验继续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把积的变化规律的研究范围缩小一些,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二是应用这两条规律学习小数和分数知识,积的变化规律一般只需要因数乘几这种情况,商不变的规律则需要被除数、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数两种情况。

这些变化规律在前面的教学里有过渗透,现在作为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找其中的规律并应用于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由于研究的是关于运算的规律,势必涉及较大数的计算,为了不把大量教学资源消耗在计算上,所以用计算器作为工具。

1提供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提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通过计算在若干个实例中归纳运算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商不变的规律又指什么?都要学生经过探索自己得出。教材编写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思想: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对学生而言,教材是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极目标”。

(1)第83页例题只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积的变化情况。研究活动先在教材提供的36×30=1080这个实例上进行,并把因数和积的变化记录在表格里。然后由学生自己找一些例子,进行类似的实验。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积的变化规律。

“想想做做”让学生继续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并初步应用。第1题有两条解题思路:一条是先算出变化了的那个因数是多少,再求积;另一条是根据一个因数乘了几,把原来的积20也乘几。两种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能再次体会积的变化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第3题让学生在购买计算器的实际问题中,联系生活经验和数量关系,通过变化购买的数量,计算相应的总价,感受积的变化规律的合理性。

(2)第84页例题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数与同时除以一个数放在一道例题里教学,这是考虑到学生有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经验,继续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时可以增加问题的容量,提高学习的效率。例题选择8400÷40=210这个算式为研究载体,是因为它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同时除以几可选的数比较多,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对商不变的体验。

例题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的那一个数,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可以交流和呈现商不变的多种实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的那个数不能是0,这是因为除数不能是0。在8400÷40这个除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0,显然是不可以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乘0,除数就变成为0,也是不可以的。所以,例题及其结论中都指出“0除外”。教学时要让学生注意到这一点。但不要花费过多时间,更不要用这方面的试题去考学生。

(3)商不变的规律可以应用于除法计算。有些除法有余数,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虽然商不变,但余数变了。第85页例题就教学这些内容。

教学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且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让学生看着竖式,联系商不变的规律思考“被除数的末尾为什么只划去一个0”。理解这个问题要分三步:先是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划去0,然后是为什么被除数末尾只划去一个0,最后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从而掌握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竖式计算简便的方法要领。

教学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重点在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10,商虽然不变,但余数变了。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把这个数学知识置于900元钱买单价40元的篮球的实际问题里教学,有利于化解难点。通过还剩20元这个现实答案,理解余数是20而不是2。另外,不应用商不变规律直接计算得到的余数是20;商22乘除数4,只有加20才能得到900等都能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2通过练习发展知识。

练习七第1、4题分别应用积的变化规律或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教学的基础知识。其他的题,在知识内容或知识应用上都有扩展。

第5题里的除法,过去只能依*笔算,现在可以应用商不变的规律把这些题转化成比较容易的除法题,通过口算得到结果。而且各题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的那一个数不是习惯的10、100,要根据题中数的特点灵活选择。如210÷35可以转化成420÷70(被除数和除数都乘2),也可以转化成30÷5(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7),还可以转化成42÷7(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5)。

第2题继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从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发展到两个因数各乘一个数,如80×4→(80×10)×(4×10)、80×4→(80×20)×(4×10)。这样的扩展利于学生以后研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两个因数各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0(10×10=100)。要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积是怎样变化的。

第3题探索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积是否发生变化。第6题的数量关系里含有被除数乘几,除数不变,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乘几的变化规律。安排这两题并不是教学更多的有关积、商的变化规律的基础知识,而是增加学生探索规律的题材,激发研究规律的兴趣,培养数学活动的能力。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重过程,不要突出结论。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是教材的意图。发现的规律不要强化、不求记忆、不必应用,不能作为基本教学要求考查。二是不必在积、商的变化规律方面继续扩展,不要增加新的探索题材,不能削弱了本单元着重教学的两条规律。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二

教科书第48~49页。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一、感知规律: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个游戏。(学生游戏:请小朋友们伸出自己的一只小手。)。

2、如果用两个手指夹一根小棒,那么一只手能夹几根小棒?

(学生用一只手夹住了4根小棒。)。

3、像这样,类似一只手的5个手指可以夹4根小棒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现在,我请第一小组的男生排成一队。如果每两个男生中间只站一个女生,那么能站多少个女生?(可预先设计一个小组的人全部为男生。)。

照这样排,10个男生中可以站几个女生?20个、50个、100个男生呢?

4、同学们答得可真快啊,是不是这里面有一定的规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发现规律:

(多媒体出示例题中的图)。

1、师: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这幅画,然后小组讨论:

图中画了哪些事物?哪两个事物间是有联系的?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讨论)。

2、交流:

a你在图中发现了哪些事物?

b哪两个事物间是有联系的?就像刚才游戏中手指和小棒一样。

生1:夹子和手帕。

生2:兔子和蘑菇。

生3:木桩和篱笆。

……(相机板书:夹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

2、观察“夹子和手帕”

(出示部分手帕图)。

师:看一看,图上一块手帕用了几个夹子?两块手帕呢?(多媒体逐步演示证实)。

猜一猜,照这样推算,3块手帕用多少个夹子呢?4块、5块……9块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想一想,你发现夹子的个数与手帕的块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了吗?讨论一下。

3、观察“蘑菇和兔子”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蘑菇和小兔子吧,他们又是怎么排列的呢?

(每两只小兔子中间有一个小蘑菇)。

那么小兔子的只数与蘑菇的个数之间有没有规律呢?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试着说一说。

想象一下(填空出示):9只小兔子,中间有个蘑菇。

10只小兔子,中间有个蘑菇。

4、观察“篱笆和木桩”

师:再来看木桩和篱笆,你找到其中的规律了吗?

说一说:你找到的规律是怎样的?

5、归纳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一起发现了图中存在的一些规律。一般来说,像夹子、小兔、木桩这样,是处于两端的事物(板书:两端);像手帕、蘑菇、篱笆这样,是处于中间的事物(板书:中间)。

现在,谁来说一说,两端的事物与中间的事物间存在什么规律?

三、动手操作:

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课件出示题目)。

请同学们拿出身边的小棒和小圆片,摆一摆,使得你摆出的图形也符合这种规律,看谁摆得又快又正确。(学生动手操作)。

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呢?谁上来摆一摆,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摆的。

(让摆得较快的学生上前,在投影上演示自己摆的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师:其实,在我们的教室中,有些事物也具有这样的规律。你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吗?(学生先观察,再回答)。

(生举例说明)。

如:我家门口有好几棵树,树和树之间的空格比树少1。

(师:你的'世界很大!不但能走出教室,而且能用空格代替物体,真了不起。)。

又如:街上有的人穿的衣服一条蓝的一条黄的排列着。(最好现场有人穿着这种样式的服装,便于举例教学。)。

再如:放学的队伍、广场的栅栏、学校里栽的树……。

2、师:老师这儿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需要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大家请看屏幕。(课件出示题目)。

(1)、“电线杆和广告牌”

仔细看这幅图,在这条马路边,有25根电线杆,那么中间会有多少块广告牌呢?为什么?

(有24块。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块广告牌,广告牌的块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1)。

(2)、“锯木头”

师:图中这人在干什么?

锯木头中是不是也有这种规律呢?

a、把这根木料锯一次,能锯成多少段?锯2次呢?

b、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c、快速抢答:锯7次能锯成多少段?锯9次呢?55次?

反过来,如果要锯成8段,需要锯多少次?9段呢?24段呢?

师:你们回答得这么快,用的是什么规律啊?

(锯的段数总是比次数多1,锯的次数总是比段数少1。)。

3、小结: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规律,思考的速度就快了。

四、拓展规律:

1、游戏: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

师:现在老师请大家再来完一下夹小棒的游戏。

用2个手指只夹一根小棒,我们刚才用一只手夹了几根小棒?(4根)。

照这样,用2只手能夹几根小棒呢?(8根)。

只能8根吗?请你动手试一试、想一想。

(9根,把大拇指并在一起或把小拇指并在一起。)。

那是不是只能夹住9根小棒了呢?

(10根,可以把两只手围起来。)。

师小结:当我们把手指和小棒围成一个圈的时候,结果就有所不同了,小棒和手指的数目相等了。这种想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见。

2、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河堤上种的树。(课件出示)。

师:有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要种一棵桃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桃树?

(先口答)你是怎么想的?

但是,如果要种75棵桃树,行吗?

在怎样的堤岸上才可以种75棵桃树呢?(池塘)。

3、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下一题。(课件出示)。

师:为什么可以种75棵呢?

4、看书上第48页到第49页的内容。

五、练习。

2、一条公路总长960米,如果在一旁每隔40米有一根电线杆,一共有多少根电线杆?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一条很有用的规律,还运用这条规律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这样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

课后你可以找一找,看谁找得多!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三

1、说课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的例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化数”领域的部分。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单的“找规律”方面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其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6、教具准备。

教具:主题挂图、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小棒和石子。

二、说教法。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游戏法、动手操作、引探等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过程中找出规律。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名字叫“猜一猜”,请看:

1、出示:

你们猜一猜,下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2、出示:

请你们猜一猜,中间应该摆上什么水果才能使它们的排列有顺序,且更美呢?

生:找规律。

师:对!你们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规律,就能解决很多疑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排列规律。

(设计理念:以游戏猜一猜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感知规律的基础上揭示课题,既与本课的学习内容相联系,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二)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出示教学主题图:小兔乐园。

师: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一下:小兔乐园!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师:请你们把在小兔乐园里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2、观察数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行物体有多少个,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教师依次提出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三部分分别数一数,分别得出两种物体的个数,然后按问题顺序,根据学生数的结果,分别板书三行,显现出各是多少。

3、比较发现。

(1)师:比较每行两种物体,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2)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帮助学生把话说通顺,清楚。

4、归纳规律。

(1)师: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从、我们发现“小兔乐园”的情景中有怎样的规律?

(2)学生归纳规律。(板书略)。

(设计理念: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观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小组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规律,寻找规律)。

(三)理解规律。

摆一摆,比一比,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2)组织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新知再现,对新知起到检查、巩固、提高的`作用,对规律有着更深的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四)实际举例,体验规律美。

1、生活处处有规律。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仔细想想,先跟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2、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展示生活中规律美的画面。

(设计理念: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2、河坝的一边了7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2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设计理念:前两题是基础巩固题,最后一题是拓展延伸题。这样的设计既有层次,又有坡度,对所学知识起到检查、巩固的作用,同时也发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创造规律。

(设计理念:运用现在的学习资源,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总结归纳。

师: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在生活中,在数学王国里,还有更奇妙的规律等着你去探索。只要同学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定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设计理念:这样的总结,既归纳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又能激起学生不断探索知识的决心和欲望)。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四

1.使同学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同学体验“猜测-验证”这一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从而发展同学思维,培养科学的探究素质。

3.使同学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胜利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一、导入因数

12

12

12

12

120

120

120

因数

2

4

20

400

2

40

200

指名口答,并说说怎么想的。

二、猜测

同学猜测。师引导说出需举例验证。

三、验证

1.师引导运用表格来举例验证。

因数

因数

积的变化

36

30

1080

指名举例,师板书,在此过程中指导填表:积怎样算,积的变化是什么,又怎么表示。

师:观察整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符合猜测吗?

小结:在36×30=1080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积也会乘这个数。

2.在其他乘法算式中是否也存在这样一个结论呢?再次猜测、验证。

同学任意举例填表。

因数

因数

积的变化

展示作业纸,你发现了什么?符合猜测吗?

四、应用

1.用规律解释:

(1)口算:24×30=?你是怎么算的?你能用刚才的规律解释吗?

(2)笔算:250×15=?(简便算法)

2.用规律计算:“想想做做”1、2。

3.数学日记。

4.自然界的计算专家。

五、总结

师:你能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或学习的感受,为这节课定个题目吗?

六、拓展(导入中的口算题)

因数

12

12

12

12

120

120

120

因数

2

4

20

400

2

40

200

24

48

240

4800

2400

4800

24000

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大家的表示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仅仅拥有知识的人从石头里只能看到石头,拥有智慧的人就能从石头里看到风景,从沙子里看到灵魂”。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五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2、83页。)。

课标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从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独立成篇的,这节课与本单元的其它知识之间没有必然的前后联系,是一节相对独立的数学活动课。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但本课知识虽然简单,却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好题材,即是让学生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又是让学生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发展学生归纳与概括能力,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

五年级学生在数的方面,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小数、分数等。在形的方面,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学生对利用图形研究数,寻找数和图形之间的联系,还有困难。学生对线围成的基本图形有深刻的认识,但是点阵中的几何图形,只有点,没有线,学生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加以补充和延伸,这对学生来说会感觉比较陌生。

2、学生的能力基础。

学生在一年级学过找规律填数,二年级学过按规律接着画,四年级学过探索图形的规律。因此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然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感性经验的支持。而这节课完全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极为抽象,因此对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会感觉有点困难。

教学目标:

1.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2、培养学生推理、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感受“数形结合”的神奇之美,并获得“我能发现”之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总结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五子棋,磁扣等。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引出课题。

1、展示图片,(投影)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生:好像都是由点组成的。

师:是呀,不要小看了这样一个小小的点,点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许许多多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就构成了点阵。

早在20xx多年前,古希腊的数学家们就是从这样一个小小的点开始研究,并且发现了有许多个这样的点组成的点阵中许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也来尝试研究点阵的规律。(板书课题――点阵中的规律)。

二、细心观察,探求规律。

1、出示正方形点阵,探索正方形点阵的规律。

a、第一个规律。

师:(出示点阵),这就是他们当时研究过的一组点阵,请大家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出示思考题)(指名读)。

(1)每个点阵可以看成什么图形?

(2)每个点阵中分别有多少个点?你是怎样观察出来的?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师:每个点阵可以看成什么图形?(正方形),同意吗?

生1:我认为第一个点阵不能看成一个正方形,是一个圆形。

师:其他同学也同意他的观点吗?

师:其实第一个点阵虽然只是一个点,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看成边长是1的小正方形。是吗?

师:每个点阵中分别有多少个点?

生2: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有4个点,第三个点阵有9个点,第四个点阵有16个点。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的吗?你是怎样观察出来的?

生:我是通过数出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得到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有没有更快一些的方法?

生:我是通过计算得到的。

师: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通过计算得到的吗?

生: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横着看,每行有2个点,有2行,共有2×2=4个点;第三个点阵每行有3个点,有3行,共有3×3=9个点;第4个点阵每行有4个点,有4行,共有4×4=16个点。

生:我们分析了前面几个点阵图的特点,认为在这个点阵图中,点的个数的规律是:1×1,2×2,3×3,4×4,也就是n×n师:这种数法真是又快又方便!照这样下去,能不能根据你们的发现画出第5个点阵呢?(学生画,指名说,教师投影显示)。

师:第6个呢、第7个第100个点阵的点的个数都能瞬间求出来。也就是说:“是第几个点阵,就用几乘几”(板书)。

师:如果一个点阵它有81个点,它应该是第几个点阵?每行有几个点?每列有几个点?

(这个画点阵的过程虽然简单,但体现了由数――形的转换。培养了学生主动进行数形转换的意识。)。

b、第2个规律。

师:刚才我们是怎样观察的?(横着数和竖着数)。

正方形点阵还有没有其它的观察方法呢?能不能换个角度观察?

“斜着看又可以得到什么新的与序号有关的算式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写出算式,然后汇报。”(投影)。

观察并思考。

(1)分别用算式表示每个点阵点的个数。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第1个:1=1。

第2个:1+2+1=4。

第3个:1+2+3+2+1=9。

第4个:1+2+3+4+3+2+1=16。

第n个:1+2+3+n++3+2+1。

师:“谁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如第2个点阵就从1加到2再加回来,第3个点阵就从1加到3再加回来,第4个点阵就从1加到4再加回来”。

师小结:“第几个点阵就从1连续加到几,再反过来加回到1”这个规律。

刚才是横竖数,“第几个点阵就是几乘几”。

c、第3个规律。

师:我们把第1个折现内的点看成第一个点阵,该用什么算式表示?其他呢?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全班汇报。

小组代表汇报。

生:(总结)每用折线画一次后,点阵中的个数是。

1=11+3=41+3+5=91+3+5+7=16。

师:(总结)这样划分后,点阵中的规律是:1,1+3,1+3+5,1+3+5+7,

师:第1个点阵是1,第2个点阵是在第1个的基础上多3个,第3个点阵呢?有的学生可能说:“这次都是奇数相加。”

教师问:“从奇数几加起?加几个?是随意的几个奇数相加吗?”

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第几个点阵就从1开始加几个连续奇数”。

师:真了不起。这种划分方法,我们可以叫做“折线划分法”。

第几个点阵,就是从1开始加几个连续奇数。

通过研究点阵,我们发现这组正方形点阵中有很多规律。这3种规律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出来的,无论你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得到的结论都与它的序号有关系,所以我们以后再研究点阵的时候,都要想一想跟它的序号有什么关系,这样才能更简单。

(在这里,教师不是让学生发现规律就结束了,而是让学生活学活用这些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刚才发现的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其实就是一个完全平方数的规律,它可以应用到所有的完全平方数。)。

(在刚才的新课教学的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表达等过程,培养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并深刻体验到数与形,数与式,式与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牛刀小试。

生:竖排×横排:1×2,2×3,3×4,4×5师:与它们的序号有什么关系?都是序号和它后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乘积。在点子图上画出第5个点阵。

小组交流,研究:上面的点阵还有其他的规律吗?

生:(1)两个两个数:1×2,3×2,6×2,10×2,15×2(2)斜着一层一层数:1+1,1+2+2+1,1+2+3+3+2+1,1+2+3+4+4+3+2+12.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和创造规律。除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点阵外,还有很多其它形状的点阵,我们研究他们,同样会有很大的收获。看看,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课件出示试一试第2题三角形点阵图)你能用一层一层数的方法,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展示,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画出第五个点阵。

生;1,1+2,1+2+3,1+2+3+4。

师:其他同学看明白了吗?有什么规律?(第几个点阵,就从1加到几。)。

上面的点阵还有其他的规律吗?学生思考,指名说。(投影显示)。

四、兴趣优在:(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练一练)。

第2题:按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

师:这道题就象梅花桩,指第一个,走了几个梅花桩?

生:3个。

师:指第二个,共走了几个梅花,增加几个桩?

生:7个,增加了4个。

师:指第三个,共走了几个梅花桩,又增加了几个桩?

生:13个,又增加了6个。

师:如果再往下走,你们想想会再多走几个桩,你能写出算式吗?写完算式,学生自己独立画出点阵。小组合作,讨论点阵中蕴涵的规律,然后汇报交流。

生:交流,探索总结规律。

(这一题与前几个题区别很大,前几题的点阵可以看作规则的几何图形,这一题点阵图不规则,要画出下一个图形,既要抓住数量的变化,又要抓住形状的变化。进一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重要。)。

五、知识拓展。

欣赏生活中的点阵图片。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点阵的知识?(座位、站排做操、楼房的窗子等。

师:点阵不只是点,很多有规律的排列,都可以看成点阵。

投影跳棋、围棋、十字绣、花坛里的鲜花、水晶灯等图片。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的点阵,有没有收获,哪些收获?

七、课后操作。

自创新的点阵图,并说出点阵规律。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六

课件、投影仪。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复习准备

通过两个题的复习,为这节课的学习做铺垫,这节课会用到这些解题的方法。

1.读出下面各小数,并说出它们的意义。

0.3,0.25,0.14,1.34,4.06,0.08,1.042,0.315。

2.求下面各题的商。(小数、分数。)

3÷4 15÷45 1÷8

5÷10 9÷10 6÷15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和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

通过两种动物的赛跑比赛,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发现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

先让学生自己来做,教师巡视,看学生的计算情况,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然后找学生回答自己的作法。

生1: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9写成分数,0.9=,这时只要比较和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即可。

生:在比较和的大小时,需要先把这两个数通分,它们的公分母是10,所以,,由此可得0.9,所以羚羊比鸵鸟跑的快。

师:这种方法很好,是先把小数化成了分数,然后再比较分数的大小。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一齐: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师:对,谁是用这种方法做的,来说一说。

生:把化成小数是:=4÷5=0.8,0.8

师:通过上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在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时,既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也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

[议一议]: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怎么把小数化成分数?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几个例题,通过例题我们来总结规律。(教师演示课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三、课堂练习

通过练习熟练这节课所学知识。

课本p86“试一试”: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0.4 1.5 0.12 2.8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五、课后作业

课本p86“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

课题:分数、小数互化

1.复习

2.1分钟赛跑

3.例题

4.课堂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七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重点:会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难点: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学生代表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注意让学生指图说明。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思考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

共摆了多少个吗?

学生回答,老师同时板演:

(3种,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及时板书:1×12=122×6=123×4=12。

或:12=1×12=2×6=3×4。

师: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见,12的因数有哪些呢?

(1、12、2、6、3、4)。

引导思考: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交流,学生已经有所发现。)。

学生的答案:

(1)我发现积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们的因数都是12的因数。

(2)我发现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一对对的找12的因数。

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1、2、3、4、6、12)。

3、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第38页“练一练”第1题,注意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2、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38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四、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用学到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做些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以后我感想很多,感触也很深。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教学思路,才能更好达到教学目标。下面我就说说我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的一些想法和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找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而言,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难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学例题“找出12的因数”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拼长方形,让学生们直接感知两个自然数的积等于12的几种情况,使他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己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意识),然后在交流中不难发现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列出积是12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2的除法算式)。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我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才会有思维创造的火花,才能体现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特别是用除法找因数的学生,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因数与倍数之间的整除关系的本质,才会想到用除法来解决问题。

新课标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究、研究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独立思考、交流探讨,学习研究,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前进。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八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与发现算式背后的规律。教材例题3,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面三题,然后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找出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填出后面四道算式的得数。本节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得数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比较算式的特点,从而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苏教版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2页例3和“练一练”,完成第43页练习七第5-8题。(第四单元第2课时)。

1.使学生探索一些特殊算式计算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同类算式或同类算式的得数,能用计算器验证一些算式计算得数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计算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升归纳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一些特算式计算规律的观察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出示题目: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为课堂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作准备。

2.游戏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用计算器玩“猜数字”游戏。

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喜欢的数字记在心里,不能说出。接着,在你的计算器上连续输入9次,然后用它除以“12345679”,把得数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同学们,相信吗?请你试一试。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也为新知设疑,为本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来寻找算式中的蕴含的规律,探索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教学例3。

出示第42页例3。

26640÷111=。

26640÷222=。

26640÷333=。

学生读题,并要求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交流汇报得数,教师板书。

26640÷111=(240)。

26640÷222=(120)。

26640÷333=(80)。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师:观察这三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请将下面两题和第一题比较,看被除数、除数和商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完成表格。小组讨论,交流发现。

交流:你发现什么规律吗?

学生1:第二道题和第一道题相比,被除数不变,除数乘2,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2。

学生2:第三道题和第一道题相比,被除数不变,除数乘3,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3。

学生得出: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得到的商就等于原来的商除以几。(板书)。

3.运用规律并验证。

引导:如果除数继续变化,商会怎样呢?这个规律适用于其他算式吗?(出示后四道题)。

26640÷444=26640÷555=。

26640÷666=26640÷888=。

根据发现的规律,你能直接填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学生直接填写得数。

提问:填写这几道算式的得数时,你是怎么想的?

填写的得数对不对呢?请你用计算器验算,看做对了没有。

4.归纳小结。

通过计算器计算,我们发现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几。反过来,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几,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乘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计算器计算—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计算器检验”的探索过程,初步体验除法算式中商的变化规律,体会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积累一些探索和发现简单规律的经验,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结构美,激发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除法运算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积累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经验,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1.完成“练一练”

出示第42页“练一练”。

111111÷37037=。

222222÷37037=。

333333÷37037=。

444444÷37037=。

666666÷37037=。

999999÷37037=。

(1)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题的得数,交流并呈现得数。

教师板书:111111÷37037=(3)。

222222÷37037=(6)。

333333÷37037=(9)。

(2)观察、比较算式中各数的变化。

(3)提问:比较这几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得到的商就等于原来的商乘几。(板书)。

(4)应用规律完成后三题,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完成后,再用计算器验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由此及彼的认识过程,积累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经验,感受计算器的学习与应用价值,增强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出示第5题。

34×357-9018÷48。

学生用计算器完成。输入过程中,输入要准确。

“开火车”的形式,指名学生回答。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好。

【设计意图】本题呈现的是一组由四则运算构成的计算流程图,学生按要求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用计算器计算的步骤,形成必要的操作技能。

3.完成“练习七”第6题。

(1)出示题目。

要求学生结合方格中的数,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

交流:你发现每组算式的特点了吗?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一说。

引导说出:这里的每道算式里的数都是按表里各数排列位置的相应顺序列出的。每组里两道算式的数字和符号顺序正好相反,把其中一道算式的数字和符号的顺序倒过来,就是另一道算式。

(2)计算比较,发现规律。

让学生计算每道算式的得数并填写。

提问:比较各道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引导:你能再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吗?自己再列出一组两道连加算式,算出得数,或者一组三位数连加的算式计算。

交流:你列的什么算式,得数是多少?

提问:这里的算式和得数符合你发现的规律吗?你对上面这些算式和计算有什么感受?

(3)分析表格,延伸思考。

大家感觉这里的计算非常有趣,

提问:你发现什么了吗?方格中横行、竖行和斜行的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三个数的和都是15,三个两位数的和是165,三个三位数的和是1665。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感兴趣的学生课后可以讨论。

【设计意图】本题取材于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洛书”,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幻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本题重在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类比、归纳的能力,感受数学的神奇和美妙,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完成“练习七”第7题。

1×8+1=91234×8+4=。

12×8+2=9812345×8+5=。

123×8+3=987123456×8+6=。

先出示左边三题的算式,让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

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得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提醒:乘加算式要注意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器的作用,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6.完成“练习七”第8题。

出示第8题,

1×9+2=。

12×9+3=。

123×9+4=。

1234×9+5=。

×+=。

×+=。

让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四题的得数,再直接填写后两题横线上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总结出算式各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巩固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方法,积累一些类比与归纳推理的经验,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7.科学探索。

学生选择一个三位数进行计算,发现有没有什么奇妙的现象。如果还没有发现,再继续这样算。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奇妙的现象?

引导:任何不同的数都会这样吗?再任意找一个三位数这样试一试,看看结果这样。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意在巩固学习的新知和培养学生对知识拓展延伸的应用能力。学生任意写的数字可能计算两次或三次就可以找出规律,或者更多次才能找出规律。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充分鼓励学生,树立能够解决问题的信心。

8.游戏揭秘。

师:同学们还记得老师在课的开始和大家做的“猜数字”游戏吗?

完成本题后,你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出示题目。111111111÷12345679=。

222222222÷12345679=。

333333333÷12345679=。

444444444÷12345679=。

555555555÷12345679=。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和同学说一说。

运用规律,你还能再说出一些算式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与本课的游戏激趣相呼应,揭秘题中的奥妙。联系算式之间的规律,学生豁然开朗。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算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九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找出事物变化规律,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能够学会找简单规律的方法。

1、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奖品,要奖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你们想看看老师带了哪些奖品呢?(实物出示)。

2、猜一猜,林老师拿出来的下一个会是什么?(学生猜,师演示)。

3、小朋友,真聪明,别急,还有其他奖品呢!(再次演示课件)你猜下一个是什么奖品呢?(学生猜,师演示)。

4、咦,老师刚刚夸你们聪明,怎么现在猜不准了呢?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第一排是按有顺序的排列,第二排是没有规律,乱放的。)。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

1、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一年级小朋友正在举行联欢会呢!(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2、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3、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的摆放是怎样的?

4、他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摆放的,那他们有什么规律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找一找。

5、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吧!(课件出示彩旗,猜一猜,最后这面彩旗会是什么颜色?)。

7、师小结:这组彩旗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红一黄,又一红一黄有规律地出现(课件以红黄为一组,逐组闪动)。

8、彩旗的排列规律我们已经找到,那么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的告诉同桌。

9、学生思考交流,师巡视。汇报: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

(1)在学生汇报顺序的摆放时,引导哪几种颜色为一组?下面是什么?(课件演示)。

10、小结:小朋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知道了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三、练习巩固规律。

第一关:(形状)。

第二关:(颜色与形状)。

第三关:(颜色与个数)。

第五关:(出示没有规律的图形)那你们有办法让它们变成有规律吗?四人小组利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组合。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

(1)谁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学生分组交流、汇报。

(2)欣赏规律的美:看来规律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有规律的事物。(课件出示:花池里的灯,教学楼的瓷砖、门窗,建筑物、房间的瓷砖,条形的背心,有规律的图案等)。

小朋友,规律无处不在,那你们会创造规律吗?接下来就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或自己身边的材料或水彩笔或是老师这里的材料,看哪组小朋友创造的规律最特别。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创造规律。

2、学生汇报,展示作品,并自己当小老师,提问题。(如:猜猜我们是按什么规律排的?再猜后面会是什么?)。

3、小结:刚才我们根据颜色、形状、个数不同创造了许多规律,在生活中还可以用其他规律排列,我们以后再学。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十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自主交流观察所得。

“每3只兔为一组”,“每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学生交流结果。

18只兔刚好排成“这样的6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共有6组,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所以灰兔一共有6个1只,1x6=6(只)。

白兔一共有6个2只,2x6=12(只)。

试一试。

问题: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想的。

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

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方法:20÷3=6(组)……2(只)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灰兔:1x6+1=7(只)。

白兔:2x6+1=13(只)。

所以20只兔里有13只白兔,7只灰兔。

第1题: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每4枚棋子一组,每组有3枚黑子,1枚白子。)。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6÷4=6(组)……2(枚)余下的2枚为2枚黑子。

黑子:3x6+2=20(枚)。

白子:1x6=6(枚)。

第2题: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

(每2块一组,每组有1块正方形瓷砖和1块长方形瓷砖。)。

35块瓷砖里有多少正方形瓷砖和多少长方形瓷砖?

35÷2=17(组)……1(块)余下的1块为正方形瓷砖。

正方形:1x17+1=18(块)。

长方形:1x17=17(块)。

练习十第4—7题。

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汇报思路。

第5题:

明确:信号灯亮的顺序依次是红灯、绿灯、黄灯;从10时到10时15分,信号灯一共亮了42次。

每3个为一组,每组中有一个红灯,一个绿灯和一个黄灯。

42÷3=14(组)。

所以红灯、绿灯和黄灯各亮了14次。

第6题:

提示:通常把7天看作一组,11月份共有30天。

每7天为一组,每组中为2天休息、5天工作。

30÷7=4(组)……2(天)余下的2天为休息日。

休息:2x4+2=10(天)。

工作:5x4=20(天)。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计算结果。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十一

“量一量、找规律”是小学五年级“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中的一节主题性学习内容。“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是《课标》的一个特色,向学生提供了进行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这一领域沟通了生活中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使得几何、代数、统计和概率的内容有可能以交织在一起的形式出现,使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成为必须的学习内容,这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就本人教学《量一量、找规律》这节课的课堂实况,我认为这节数学活动课,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合作中探索,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技能、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

一、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在这节课中,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量”得有效,“想”得有价值,整节课落实“动”、注重“趣”、渗透“用”。“动”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身体验,学生才能发现、概括和运用规律,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了规律,不论在学习情感上,还是在学习兴趣上都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强烈的.多;“趣”是学生课堂的“调味品”,用有趣的数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有了它,学生才愿学、乐学、爱学;“用”是活动的目的,发现规律的目的在于灵活应用规律,“用”也是手段,让学生在应用中不断巩固提高知识技能。

二、教学目标明确化。

活动课的教学往往容易形式化,只顾着让学生体验过程,而忽视知识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最终实现。这节课在教学时就摆脱了这个不利的问题,“双管齐下”,既有过程性的目标,也把握住了知识、技能目标,从而较好地体现了《课标》对数学教学所作的要求。课堂上充分利用了实验记录表及关系图,为学生提出明确的活动目的和要求,使实验的过程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增强了学生科学实验的意识。填写实验记录表、绘制关系图的过程,使自主学习更加落实,也使执笔者和参与探索者增强了责任感。

三、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提高。

合作学习、生生互动是学生获得提高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每三位学生一组,并按学习能力上的不同进行合理组合,以求在课堂上“人人有事做”,从而让各类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学生在这样的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成员之间能互相交流、互相尊重,既洋溢着温情友爱,又充满竞赛气息。在小组中,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学生们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因此变得更加愉快,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益。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如对知识、技能的拓展不够深入、课堂上的引导过于零散,造成总结性不强等等,对此会引以为重,以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寻求完善。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十二

一.教材简解《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排列问题。

四.教学难点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具体情境的创设下,教师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应用简单周期现象中的内在规律。

学法:学生以前学习过有关找规律的内容,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现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新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十三

教材19页内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基本练习。

1、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2、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节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1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举例验证。

2、能被2、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3、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检查自探效果。

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2、着重强调;。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对于本节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说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1分钟)。

(一)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判断下列各数能不能被3整除,为什么?

72567951890111120373。

2、58115207210451008。

有因数3的数:()。

有因数2和3的数:()。

有因数3和5的数:()。

有因数2、3和5的数:()。

让学生说说怎么找的。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

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十四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难点:充分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活动一:分笔游戏,体会单位一

1、分笔活动,找4名同学拿着自己的笔来到讲台。(笔数是2的倍数:4、4、6、8)

2、请你们4名同学拿出自己笔的1/2,看谁拿的又快又准。

3、另找4名同学检查。

4、同学们自己说说是怎么分的。(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5、师提问:他们都是拿出全部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每位同学的总数不一样)

活动二:教材p34说一说。

1、带着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

2、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3、师总结:因为书的薄厚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4、在什么情况下,他们读的一样多呢?(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34画一画。

2、教材p35练一练第一题、第二题。(在练习中,针对错误比较多的,进行集体讲解,少的则个别讲解)

四、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采取以小游戏为开篇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教学和练习中我重点强调了“平均分”和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学生在练习时,也能体会到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如“印度洋海啸捐款”一题。但在练一练第一题写分数时出现错误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书中没有平均分,而是要画一条辅助线和旋转图形。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十五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会找一个数的因数。

: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学生代表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注意让学生指图说明。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思考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

共摆了多少个吗?

学生回答,老师同时板演:

(3种,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及时板书:1×12=12 2×6=12 3×4=12

或:12=1×12=2×6= 3×4

师: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见,12的因数有哪些呢?

(1、12 、2、6、3、4)

引导思考: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交流,学生已经有所发现。)

学生的答案:

(1)我发现积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们的因数都是12的因数。

(2)我发现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一对对的找12的因数。

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1、2、3、4、6、12)

3、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第38页“练一练”第1题,注意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2、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38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四、总结与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用学到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做些什么?

这节课上下来以后我感想很多,感触也很深。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教学思路,才能更好达到教学目标。下面我就说说我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的一些想法和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找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而言,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难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学例题“找出12的因数”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拼长方形,让学生们直接感知两个自然数的积等于12的几种情况,使他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己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意识),然后在交流中不难发现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列出积是12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2的除法算式)。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我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才会有思维创造的火花,才能体现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特别是用除法找因数的学生,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因数与倍数之间的整除关系的本质,才会想到用除法来解决问题。

新课标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究、研究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独立思考、交流探讨,学习研究,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前进。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十六

1、复习:果园里有梨树42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杨树和柳树一共120棵。

杨树比柳树多120棵。

杨树比柳树少120棵。

3、出示线段图:梨树:

桃树:

从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梨树的棵树用x表示,桃树的棵数怎样表示?

4、出示条件: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5倍。

5、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练习二十一第1题)。

6、交流:板演,你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

7、导入:在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谁来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出示课题)。

(1)齐读。

(2)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边问边画出线段图。

(3)“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这道题要求的.数量有两个,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做比较简便?

(4)下面我们就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道题用方程来做,学生讨论。

(5)交流。

(6)通过讨论和同学们的交流,你们会解这道题了吗?请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校对板演。还可以怎样求桃树的棵树?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准备怎样检验?(把问题作为已知数进行检验,)生说,师板书,齐答。

2、教学想一想。

现在我们把第一个条件改一下,变成“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吗?(出示改编题)。

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集体订正。提问:设未知数时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因此,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4、小结。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看出,如果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就可以把1份的数看做x,几份的数就是几x;把两部分相加就是它们的和,两部分相减就是它们的差。我们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

1、练一练。校对:你是根据哪个条件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

2、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2.2倍。

(1)已知天鹅和丹顶鹤一共有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鹅的只数比丹顶鹤多3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3、选择正确的解法。

明明家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和鸭一共56只,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1)解:设鸡和鸭各有x只。x+3x=56。

(2)解:设鸡有x只,鸭有3x只。x+3x=56。

(3)解:设鸭有x只,鸡有3x只。x+3x=56。

商店里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苹果比梨多26千克。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3.6x-x=26。

(2)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3.6x+x=26。

老师有个疑问,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为什么今天学的应用题用方程来做比较好,而复习题用算术方法做比较好呢?说明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练习二十一/2—5。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十七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学生在掌握整数加法的基础上,探索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过程,理解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

1、分数加法的意义。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1、(录音内容)我是妮妮,今天想请哥哥、姐姐帮我一个忙。我妈妈烙了一张饼,爸爸把它平均分成八份,爸爸吃了八分之三张饼,妈妈吃了八分之一张饼,我想知道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呢?谁要是能帮我,就奖给大家一个赞,我先谢谢哥哥、姐姐了。

2、师:同学们,能帮助小妹妹吗?那怎么列式(板书式子),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活动2【讲授】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

活动3【活动】提示预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1、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一)师: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四个人的智慧,一定是很大的,下面就让我们小组合作来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

(二)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讨论

(三)学生讨论,师个别指导

(讨论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个人见解,提示可以借助辅助工具来解题。)

2、汇报交流

生1:同学们,下面由我来代表我们组跟大家分享我们组的做法,大家请看,我是把这张长方形纸当成妈妈烙的饼,我也把它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份,我把它折回去,妈妈吃了1份,我也把它折回去,还剩4份,吃了也就是4份,占整张饼的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老师,我想对赵红俐的讲解做下点评,你的想法真奇特,能想到加法的逆运算减法来解决问题,你真棒,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你能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生2:大家请看,我们组是用折纸法,我把这张圆看作是妈妈烙的饼,我把它对折三次,平均分成8块,这3块是爸爸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三,这1块是妈妈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3:我来为大家讲解说意义的方法,大家请看,我是把这张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相当于吃了这张饼的八分之三,妈妈吃了1块,相当于吃了这张饼的八分之一,两个人共吃了4块,也就是这张饼的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4:我们组是用画线段的方法来解答的,我是把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看成是妈妈烙的饼,把它平均分成8份,这3份是爸爸吃的,用来表示八分之三,这1份是妈妈吃的,用来表示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份,也就是八分之四,请大家注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5:我们组是用画图法来解决的,我是把一张正方形纸看作是妈妈烙的那张饼,把它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的3块,我是用蓝色表示的,妈妈吃的1块,我是用红色表示的,爸爸、妈妈一共吃了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6:我们组是用切割法来解决的,请八位同学来帮我完成,请大家手拉手紧密的围成一个圆,我把这个圆平均切成8块,这3块是爸爸吃的,这1块是妈妈吃的,一共是4块,也就是八分之四,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我想对陶梦如的做法做一下点评,你的想法很新颖,但在日常的应用中不实用,我建议你可以用小棒来代替人。

生:我觉得小棒易丢,也不实用,可以用手指来代替小棒,因为手指不会离开我们的身体。

生:我觉得手指算小数可以,假如就没法算了,我觉得还是画图比较好。

生7:大家请看表示3个,表示1个,它们两的分数单位都是,所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刚才大家用这么多方法来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那到底该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呢?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师:同桌互记计算法则。

活动4【练习】能力提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专业18篇)篇十八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2页活动3:数数看,找规律。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在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中起桥梁作用。教材在前面介绍了常见的基本几何体和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后,安排了这节数学活动课。一方面是丰富学生对图形世界的认识,二是从直观上感知几何体是由面围成的,三是初步培养学生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的思维方式。所以这节活动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是由平面图形向几何空间转化的桥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正多面体的展开与折叠以及模型制作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数一数的过程中,归纳出正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的规律,进而会利用经验自制模型,检验规律。

2.能力目标。

通过折叠,经历做数学和学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动脑能力,在活动中获得空间想象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目标。

活动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参与、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展示学生成功折叠的'正多面体模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审美情趣。

另外,引用数学史料,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问题的背景,学习科学家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治学精神,树立勇于攀登科学巅峰的远大理想。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利用折叠出的五个正多面体,数出它们的顶点数、面数和棱数,找出规律。

(2)教学难点。

如何折叠出正八面体和正十二面体;如何正确地数出正十二面体的顶点数和棱数。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操作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具体程序是:

情境导人一观察与思考一动手折叠一探究规律一知识引伸与拓展。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又提倡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方式,即自主探究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自备剪刀、胶条及画有下列五种图形的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面对一座座宏伟壮丽的建筑,一尊尊形神兼备的雕塑,一件件精巧典雅的物品,我们常常惊叹于它的美妙。我们深人观察就会发现,千姿百态的图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形态各异的立体图形几乎无处不在,而许多立体图形就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让我们一起进人立体图形的世界,共同探究它的奥妙与规律吧!这节课通过动手,对几种正多面体进行展开和折叠,寻找它们的顶点数、面数和棱数三者之间的规律。

(二)观察思考。

请看这五个正多面体,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识他们吗?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知正多面体、顶点以及面和棱。

(三)折叠。

演示正六面体的展开与还原(即折叠还原),由学生分组完成折叠出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1.难点。

在折叠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时容易出错。

2.解决方法。

让学生仔细观察模型,看老师演示,充分利用对称性折叠,还要同组人大胆试探,相互合作;老师巡视指导,发现成功组及时鼓励,并由一人介绍(讲解)成功的方法,同时利用cai辅助。

1.难点。

面数可由名称得到,也可由展开图上数出,但顶点数和棱数不容易数准确。

2.解决方法。

(1)放在桌面上不转动;。

(2)对称地找;。

(3)在起始地方作标记。

(五)背景引入。

历史上曾有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研究过正多面体,著名数学家欧拉惊奇地发现了v,f、e之间存在这样一个奇妙的相等关系。图形世界尽管形态各异,只要我们像科学家一样多动手,多动脑,一定能找出其中的奥妙。

(六)做一做想一想。

五、教学评价。

(一)通过折叠正多面体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

(二)从填表找规律上,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与动脑能力;。

(三)从知识的引伸与拓展的设计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与合作的综合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一个好的活动方案应该具备清晰明确的目标,合理有效的安排,以及充足的准备工作。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活动方案案例,希望能给大家的活动策划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合同协议可以是买卖合同、劳动合同、租赁合同等不同类型的协议,具体内容根据双方需求而定。范文中的条款和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实施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军训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在军训中遇到酸甜苦辣的回忆和思考,是我们成为更好自己的一个见证和记录。下面是一些同学们写的关于军训心得体会的文章,他们通过真实的经历和感
优秀作文是一种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性的作品,能够给人以启发和思考。优秀的作文是一种艺术,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希望以下范文能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一段时间内所学所感所悟的总结和反思,它能够引导我们更好地认知自己和他人。心得体会是一种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思路和方法。
通过学习优秀作文,我们可以开拓思维,提升写作水平,让作文成为我们思考和表达的重要工具。优秀作文是思想与行文的完美结合,它能够引导读者思考,激发共鸣和共识。想要写
实施方案的评价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随着项目的推进,实施方案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改进。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书籍和研究报告。
青春是我们发展兴趣和爱好的时期,我们要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以下是一份关于青春成长的报告,让我们一起了解青年的成长之路。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
发言稿的撰写需要结合演讲的主题和目的,通过语言的精炼和逻辑的严密来传达信息。如果你对撰写发言稿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一下以下发言稿范文,或许可以给你带来一些灵感。
在幼儿园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幼儿园工作总结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优秀作文的结尾通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够把握好情感和思想的变化。在下面给出的优秀作文范文中,有的写得生动活泼,有的深情绵长,不同的作品展示了不同的魅力。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提升阅读的效果。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值得一读的读后感,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今天,我读了《贝
合同样本是法律规范和经济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经济合理性。接下来是一些合同样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您的合同起草有所启示。第一条:为规范甲乙双方
在实践中积累的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进行参考和借鉴。一是节目内容丰富精彩
优秀作文需要有独到的观点和创新的表达方式,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优秀作文范文,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说道童年,似乎有一股暖流涌
优秀作文需要以扎实的知识储备为基础,以丰富的想象力为驱动,以灵活的表达方式为呈现。这是一些经过认真筛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写作参考。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心得是我们踏上这个阶梯后的回顾与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和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读书心得,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阅
通过销售工作计划的制定,可以提高销售团队的工作效率和销售结果。如果你想了解一些销售工作计划的实际案例,不妨阅读下面这些销售实战故事。目前在全国基本上进行了点的销
计划书是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或学习目标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书面材料。如果你还在为写计划书发愁,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
教学工作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的提升。教学工作计划的写作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撰写教学工作计划的技巧和步骤。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优秀的作文可以给读者带来深入思考和共鸣。下面是一些精选的优秀作文范文,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些优秀作家的才华吧。春天来了。柳树的头发
实习报告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实习经历中找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请大家阅读以下实习报告范文,并从中汲取写作经验,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在指导老师的指
教案的内容要全面、系统,考虑到幼儿园教育的整体目标和幼儿个体差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幼儿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教室国庆节环境布置(灯笼、彩旗、彩
施工现场是一个复杂的环境,我们需要做好各种应对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以下是一些施工中常见的错误和教训,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为加强房屋拆除安全工作的监
发言稿的撰写过程包括明确演讲目标、准备演讲大纲、编写稿件以及反复修改和添补细节的过程。发言稿的写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发言稿典范,供大家参
实习心得是在实习期间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职业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心得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于自己的学习、工作或者生活经历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篇文字,有助于提升自我认知和促进个人成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
读书心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理解书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下面是一些值得分享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呵,我站在世人的眼光之上,眺望着窗外黯黑
在工作中,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工作总结,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工作进展和成果。阅读这篇月工作总结范文,你可以找到一些写作时适合使用的优秀词汇和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
优秀作文是通过对事物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而产生的,它既给人以启发,又能够表达作者独特的感悟和理解。优秀作文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展现出
在幼儿园中班,孩子们开始接触艺术和音乐,培养了审美和表达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幼儿园中班教学中的技巧和经验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1.引导幼儿正确表现人体各部位的
活动方案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活动的成功和持续发展。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活动方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以便更好地规划和组织活动。一、活动目的:三八妇女节
优秀作文需要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和独特的思考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这些范文选取的是各个领域的杰
优秀作文是一篇独立完整的文章,它需要有清晰的中心思想和合理的组织结构。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片段,让我们一起欣赏、品味其中的文学之美。宽容是光,能使大地温暖;
优秀作文是对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它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阅读和写作的乐趣。
作文是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对于提升语文能力非常有帮助。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我做你们的女儿有十几年了,你们给予的
在写作中要注重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避免出现低级错误,影响整体的印象。以下是一篇热门话题的作文范文,通过这篇作文可以了解一种优秀的写作方式。军训让我成长5月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结构的合理性和逻辑的清晰性,使作文更具说服力和可读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优秀的写作范例。
党员思想汇报是党员与组织之间建立联系、加强沟通的一种手段。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党员思想汇报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借鉴。敬爱的党组织:您好!自2019年12月1
学校是人生的起点,它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为我们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是一些学生对学校生活的观察和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展示我
学习心得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总结,它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也可以为他人提供借鉴和参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学习心得的实用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启
党员思想汇报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分析问题,既要总结经验教训,又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通过阅读其他党员的思想汇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撰写检讨书是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一次全面回顾和自我反思的有效方式。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检讨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尊敬的xx老师:您好!我是xxx,
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用心去写,总有一天会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请大家参考借鉴,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今天我和马硕珩去了海洋馆,我们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我曾有幸前往一家大型电力集团所属的电厂参观,这是我第
买卖的过程中,买方和卖方需要根据市场行情和需求供应情况进行谈判和协商。下面是一些买卖中的市场趋势和发展动向,供大家参考和把握机会。供方:____________
范文范本的选择要与实际写作任务相符,以确保写作风格和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总结的写作规范,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些范文供参考。亲爱的老师、小朋友们:普
如果你想要转行或跳槽,一封恰如其分的求职信是成功的第一步。在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写作时可以参考。由于当初登记之时出现错误导致使用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自身在某个领域或某个任务上的得失、成功与失败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取经验教训。心得体会是人们在某个经历或活动后,对所见、所闻、所思进行总
入团申请书是表达大学生加入团组织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评价申请者是否具备入团条件的重要依据。以下是一些示范性的大学生入团申请书,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如何写一篇成功的申
幼儿园工作计划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以便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总结。下面的幼儿园工作计划可以作为参考,帮助大家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生产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创造财富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生产总结范文中的案例和技术分析可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构建自己的生产总结
范文范本是一种在学习和写作中常用的参考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写作形式。如果你正在为写一篇优秀的总结而犯愁,不妨看看以下的范文范本,或许能给你一些
工作计划书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工作任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等进行详细规划和总结的文档。为了更好地理解工作计划书的编写方法和技巧,我们特意整理了一些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
诚信是商业交往中的金字招牌,它能够提高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接下来是一些关于诚信的新闻报道,通过这些报道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今社会对诚信的重视程度。敬爱的老师,亲爱的
学生会工作计划的制定应该注重实际操作性,能够具体指导学生会成员的工作。学生会工作计划是对学生会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安排和目标的总结和概括。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学生会
幼儿园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希望以下幼儿园教案范文能够给教师们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使教学更加科学和有效。师:咱们班的同学
优秀作文要能够引人入胜,读者读完之后会被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笔所折服。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作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词汇和优美句式等技巧。
活动总结是对我们参与的活动进行检验和评估的过程,对我们的成长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活动总结范文:通过活动的交流和学习,我们拓宽了自己的眼界和见识,提升了自身的素
自我评价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让我们从自身角度审视问题,拓宽我们的思维视野。以下是一些关于自我评价的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篇篇都是经过精心撰写和反复修改的,
优秀作文的特点之一是语言流畅、表达清晰,给人以良好的阅读体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全区各行各业和广大市民朋友们:“餐饮浪费现象,
英语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参加英语角和组织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锻炼英语口语能力。第一:词汇记忆计划,每天给自己制定学习,背诵单词
优秀作文是在文学创作中,对一定主题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的表现,它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这里有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心得和经验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建
阅读优秀作文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文学修养,让我们的写作更富有内涵和品味。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片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魅力和智慧。
演讲稿可以发挥演讲者的个人魅力和情感感染力,引发听众的共鸣和思考。这些演讲稿范文展示了不同演讲者的风格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自查报告是一种对自身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通过编写自查报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点,进而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自查报告的写
感恩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它可以使我们更加亲近和理解家人和朋友。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感恩的教育案例,希望能给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敬的教师们、同学们:你们好!又
优秀作文凭借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性的结构赢得读者的赞赏。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的优秀作文片段,大家可以欣赏并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今天,我们祖国的生日又到了,街上都
梦想是我们不断奋斗的动力源泉,它让我们充满了勇气和信心。下面是一些梦想实现的技巧和步骤,希望对你实现自己的梦想有所启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时这梦想就像一种
优秀作文是一种能够反映社会现象并寄托作者情感的文学作品,它能够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随着我们一起阅读下面的优秀作文范文,相信你会对写作有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护士是医院的天使,他们的职责是守护着病人的健康和康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些护士总结范文,看看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一、继续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轨迹的回顾和总结,它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成长过程。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发。
优秀作文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和思想用生动的文字形象地呈现出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夏天的雷雨给我们带来了清凉和新鲜的空气。带给大家
创造性地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比如排比、对偶、比喻等,可以让致辞更加生动有趣。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精心挑选的致辞范文,相信它们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优秀作文是作者用文字展示自己内心世界的窗口,是一次深入交流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在寒假里,我和妈妈一同做了四个灯
供货需要建立起供应链管理体系,以确保供应商能够按时提供货物或服务。欢迎大家阅读以下供货范文,了解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经验。订立合同双方:购货单位:_____
事迹材料是记录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发展过程,展现其成果和经历的一种文本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事迹材料涌现出来,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报告要准确、准时地传达信息,以便他人可以理解和采取相应的行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主题,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和启示。
写培训心得体会是培训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关于培训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工作计划书是我们与团队成员共同商讨和确定工作目标的重要文档之一。如果你还不确定如何开始写工作计划书,不妨先阅读一下以下范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20_年12月1
遵守规章制度能够培养自觉守法、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一些规章制度的实际应用情况,供大家参考学习。一、住校教师一律服从学校统一安排,不得私
事迹材料的整理和呈现方式有多种,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形式。这些事迹材料范文还体现了人们不畏困难、坚持努力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楷
优秀作文是在写作过程中以自己的观点和艺术技巧展示出来的一种作品。优秀作文是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对于提升语文能力非常有帮助。在写作优秀作文之前,我们需要
活动方案是针对特定目标和需求制定的一种规划和安排,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实施各项活动。通过学习他人的活动方案,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和灵感。:某某山。1、希望
学生演讲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以下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学生演讲稿,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大家好!我是***,今天我
优秀作文需要有严谨的逻辑和连贯的思路,使得文章具备自洽性和说服力。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优秀作文的魅力,以下是一些精选作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
一个优秀的活动方案不仅能够提升活动的质量,还可以增加参与者的满意度和参与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挑选的一些精彩的活动方案范文,让我们一起欣赏和学习。中秋节是我国的传
优秀作文是积极思考和扩展思维的产物,它通常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为了保护地球,我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未来的
元宵节象征着团圆和吉祥,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团圆之乐,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庆祝活动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演讲稿范文的撰写要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以确保内容的清晰和有效传达。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关于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租赁合同的目的是保护租赁双方的权益,规范租赁行为,并维护社会秩序。在租赁合同的范文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合同中的典型条款和表达方式,从而完善自己的合同写作技巧。
在思想汇报中,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做事方式和思维模式,进而寻找提升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内容丰富、观点独特的思想汇报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
在写大学生演讲稿时,要以清晰的逻辑和有力的论证,展现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接下来是一些成功大学生演讲稿的分享,相信对于大家的演讲能有所帮助。尊敬的'叔叔阿姨
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在这里,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曾记得六年级时,学校举办了
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良好的班级氛围。通过研读这些大班教案范文,教师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学主题和教学领域的教学方法和设计。
转专业申请书的撰写需要提前做足准备工作,包括了解目标专业的学科特点、教师团队和学术研究方向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一份令人满意的转专业申请书,小编特意搜集了一
通过参考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写作的目标和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集团各部室、各分子公司:廖艳军,明
班级活动是学生们集体参与的一种活动形式,旨在促进同学们的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如果你想写一篇有关班级活动的总结,不妨看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拜年已经成为了人们欢庆新年、传递喜庆之情的重要方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拜年书信,感受其中蕴含的温情与祝福。在大年夜的晚上
幽默是人类天性中最美的呈现,它不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面对烦忧和压力,读一读这些搞笑文章,或许能给你一缕阳光和笑声。大家好!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