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节日,我们才能更加了解和传承我们的文化。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元宵节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写作提供灵感。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一
今年和平时的除夕夜一样熬夜看春晚,包饺子,每年都是奶奶煮好,我只有吃的份,今年我已经十一岁了,希望能学会包饺子。
妈妈怕我浪费面,所以把面和好让我做皮。饺子好吃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活馅儿,我先把白菜洗好,然后把白菜根切掉,再把发黄的叶子去掉,把白菜切成细丝,再从左向右反复剁成碎末,然后在肉馅里放入料酒、酱油、盐等调料,把鸡蛋炒熟准备和馅用。
妈妈切好面块,让我先把它们团成球,然后用手按成圆片。用擀面棍擀成圆片。刚开始我的饺子皮擀得一边厚一边薄,这样的饺子皮儿包不起来,我只好把它们团起来重新擀。没想到皮儿沾了面以后就团不起来了,手一松还掉到了地上。妈妈过来教我擀皮儿:先把饺子剂子按扁就好擀了,一手拿着皮儿,一手擀,像我这样一边转圈儿一边擀,不要太用力。我照着妈妈的样子试了试,还真容易多了,我高兴的说:我也会擀皮儿了,谢谢妈妈。不一会儿我擀了一小摞儿饺子皮,这是妈妈也把馅儿活好,可以正式的包饺子啦!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先在饺子皮中间放半勺馅儿,然后把两边的皮儿折在一起,用右手食指拖着皮儿,再把两层皮儿捏在一起就包好了。我发现爸爸妈妈包的饺子是立着的,而我包的饺子却是躺着的,这是为什么呢?说不定以后熟练了饺子就能立起来了。
今年春节我比往年都高兴,不仅因为我又长大了一岁,最重要的是家人吃到了我包的饺子,人人都夸我聪明能干,我无比自豪。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诗里说清明的时候经常会有雨,可我回老家过清明的时候却只下了一点点毛毛雨,看来诗里说的不一定准啊。
诗里说的“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因为清明节大家都出来扫墓,灵魂自然都出来了,可如果我告诉你我还去扫墓了呢,你会不会相信呢?我可是在说真话呢,我还扫了一个清朝的墓,里面埋了四个人呢,别的都不知道是什么年代,因为没立墓碑。
有一次我和别的来扫墓的人刚除完草,正在点香,突然蹿出一只蜈蚣,有一根筷子那么长,有一寸宽,所有人都吓了个半死,有一个人急忙拿锄头把蜈蚣劈成了两截,可是虽然后面没有动了,前面那一截还在动!我急忙又用锄头把石头砸烂了,蜈蚣这才不动了。正准备走的时候,我似乎又看到了一只那么大的蜈蚣,赶紧走了。
我爸爸说这是他活到现在见过的最大的蜈蚣,可见这只蜈蚣很大呀!看来扫墓也要小心啊!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三
每年春节雷打不动的要看“春晚”、吃饺子和拜年。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坐在一起包饺子。
今年春节我比往年都高兴,不仅因为我又长大了一岁,最重要的是家人吃到了我包的饺子,人人都夸我聪明能干,我无比自豪。
四年级的作文:记忆中的节日就到这里结束了,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能有所启发,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四
想着自依稀记事后的每一个年,而那一年的鞭炮声却与众不同,浮现在我的脑海,回荡在我的耳畔,烙印在我的心中。
那年后,姐姐去英国上了大学,庙会依旧,鞭炮依然,但却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样才......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
留在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五
节日生活里总是充满了乐趣,它们像繁星点点闪烁在我美好的记忆中成为我心底最珍贵的回忆。在那前不久母亲节的前一天,也就是星期六,我正像往常一样做着家庭作业。
别看我那时脸上没什么异样,但其实有一个就算冥思苦想也想不出办法的心事,它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怎么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把它安全地放下,只能吃力地举着。大家可能都猜到了——母亲节该送什么礼物给妈妈。我本来想不送的,因为不一定要用物质表达对妈妈的爱,可又仔细想想这样会不会让她有些小失望,我顿时感觉进退两难。
到了下午,我去上素描课,课上,老师说我们可以随机挑选一张贺卡和一朵康乃馨送给母亲。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呀!我兴致勃勃地挑了一张贺卡后,来到花桶旁,只见花桶中的康乃馨各色各样,我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该选那朵。就在这时,我发现了在角落的一朵粉红色康乃馨,它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众花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拿起了它。素描课下课后,我在贺卡上写起来:“在这十几年来,您给予我的爱无源无尽,您也像这朵康乃馨一样,是我独一无二的依靠……”到了家,我兴高采烈地跑到妈妈面前,边拿出贺卡和鲜花边说道:“我提前祝你母亲节快乐!”妈妈边接过礼物边微笑着点点头:“嗯,不错……”我听了,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在这个难忘的母亲节中,我过得开心极了!它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期待下一次母亲节的到来。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六
每年春节都是难打的。我们应该看春晚,吃饺子,庆祝新年。我最喜欢的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坐着包饺子。
这一年,我熬夜看春晚,包饺子就像往常的除夕一样。奶奶每年都做,我只有吃的。今年十一岁,希望能学会包饺子。
妈妈怕我浪费面条,就把面条调和了,给我做了皮。活馅是美味饺子中最重要的一环。我先把白菜洗干净,然后把白菜的根切掉,去掉黄叶,把白菜切成细丝,从左到右切成小块。然后在肉馅中加入料酒、酱油、盐等调料,将鸡蛋炒熟做馅。
妈妈把面团切成小块,让我先做成丸子,然后用手压成圆形。用擀面杖擀成圆形。刚开始我的糖纸卷的又厚又薄,包不起来,只好重新卷。没想到皮革接触到表面后就粘起来了,手松了就掉在地上了。我妈来教我卷皮:“把饺子卷平就行了,一手抱皮,一手卷,像我一样转圈卷,不要用力过猛”。我按照我妈的样子试了一下,轻松多了。我高兴地说:“我也可以卷皮。谢谢妈妈。”不一会儿,我就铺开了一小堆饺子皮,意思是我妈可以正式包饺子了。我效仿爸爸妈妈的做法,把半勺馅料放在饺子皮中间,然后把饺子皮叠在一起,用右手食指拖着饺子皮,再把两个饺子皮捏在一起。我发现父母做的饺子是站着的,而我做的饺子是躺着的。为什么?也许你精通饺子之后就能站起来。
今年春节我比往年更开心,不仅仅是因为我长大了一岁,更重要的是,我的家人吃了我的饺子。大家都夸我聪明能干,我也无比自豪。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七
每年春节雷打不动的要看“春晚”、吃饺子和拜年。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坐在一起包饺子。
今年和平时的除夕夜一样熬夜看“春晚”,包饺子,每年都是奶奶煮好,我只有吃的份,今年我已经十一岁了,希望能学会包饺子。
妈妈怕我浪费面,所以把面和好让我做皮。饺子好吃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活馅儿,我先把白菜洗好,然后把白菜根切掉,再把发黄的叶子去掉,把白菜切成细丝,再从左向右反复剁成碎末。然后在肉馅里放入料酒、酱油、盐等调料,把鸡蛋炒熟准备和馅用。
妈妈切好面块,让我先把它们团成球,然后用手按成圆片。用擀面棍擀成圆片。刚开始我的饺子皮擀得一边厚一边薄,这样的饺子皮儿包不起来,我只好把它们团起来重新擀。没想到皮儿沾了面以后就团不起来了,手一松还掉到了地上。妈妈过来教我擀皮儿:“先把饺子剂子按扁就好擀了,一手拿着皮儿,一手擀,像我这样一边转圈儿一边擀,不要太用力”。我照着妈妈的样子试了试,还真容易多了,我高兴的说:“我也会擀皮儿了,谢谢妈妈。”不一会儿我擀了一小摞儿饺子皮,这是妈妈也把馅儿活好,可以正式的包饺子啦!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先在饺子皮中间放半勺馅儿,然后把两边的皮儿折在一起,用右手食指拖着皮儿,再把两层皮儿捏在一起就包好了。我发现爸爸妈妈包的饺子是立着的,而我包的饺子却是躺着的,这是为什么呢?说不定以后熟练了饺子就能立起来了。
今年春节我比往年都高兴,不仅因为我又长大了一岁,最重要的是家人吃到了我包的饺子,人人都夸我聪明能干,我无比自豪。
四年级:小云飘飘。
上一篇:放鞭炮。
下一篇:文明,只差一步作文500字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八
春风吹大地家家喜庆纳千祥。
——题记。
在中国的节日中,除春节外,就属元宵节最为热闹了。在家乡清水,元宵节的前几天大街上就能看到许多参加社火表演的正在装饰的车,虽然是半成品,但还是很漂亮。
到了元宵节这一天,处处张灯结彩,花团锦簇。人们早早地起床,去看轩辕广场精彩的社火表演。到演出开始时,轩辕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花车游行经过的沿途也是人多得摩肩接踵,就连广场周围的楼顶,也站满了不少围观的群众。
每一辆花车游行前都经过他们的精心装饰,有些车上的假人也是栩栩如生,动物也好像活的一样,转眼间便要逃走了似的。每一个节目也是独出心裁,别具一格,美不胜收。鞭炮声接连不断,欢呼声响彻云霄。
到下午两点时表演才结束,虽然这时人们已是疲惫不堪,但是仍希望看到更多的精彩表演。
到了元宵节晚上,皓月当空,轩辕广场和轩辕湖也是灯火喧天。人群熙熙攘攘,非常拥挤,仿佛全县人民都来了这里。轩辕黄帝的塑像矗立在广场中央,在人群的簇拥下,此时此刻显得异常高大。
每年元宵节,人们还有吃元宵的习俗,像征着一家人和和睦睦,团团圆圆。晚饭刚一吃完,小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买好的灯笼,点好蜡烛,出门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总会玩得乐不思蜀,直到传来大人们的阵阵呼唤声,他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元宵节,这个古老而又隆重的节日,蕴涵着人们希望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团圆的愿望。我喜爱元宵节!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九
说起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已然不再陌生。每逢节日时,家家户户都会挂灯张彩,空气中总会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但是,在这11年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当属那一年一度的春节。
每当春节来临,中国人回家的脚步就会变得越来越快,我的心也会变得越来越激动。无论当年的火车票有多稀少,还是挤在火车上有多么不舒服,我们总会在除夕前一天赶回江西的故乡。
除夕的夜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望着夜色弥漫的天空,品尝着丰盛的菜肴,享受着家的温暖,听着远处渐强渐弱的鞭炮声,看着独有新年气息的春晚,我的心中总会泛起说不清的复杂心情。
随后的几天里,我们总会陪着常年住在江西的爷爷奶奶串门、走亲戚,那是一年中最轻松的日子,也是最快活的时刻,除了温暖,便是年后即将分别的不舍。
自从进入小高,我的学习生活日渐紧张,给爷爷奶奶打电话的`次数少了,陪他们的时间短了,每次离开,老两口总会送我们到站台,重复着说:“常回家看看”。因此,生活在北方的我,时常思念家乡的亲人,南方的万物与温暖,始终记忆。总是在一瞬间,盼着年末的到来。
那年春节,天气格外好,太阳露脸的次数最多,杜鹃花提早开了,一天一个样,煞是好看。抬头望天,白云孤飞,不禁伤感,感慨之余,提笔作诗一首,《故乡的云》曾令家人、老师和同学们感动。我时而望着南方,眼着似乎又浮现出爷爷奶奶以及故乡亲人的殷殷笑语,因为,那是家的方向——温暖的南方。
人呐,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根,故乡,永远都是家;年,永远象征着团聚。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十
有的人喜欢“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的元宵节,有的人喜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阳节,而我喜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
传说古时候,有一只怪兽叫“年”,每年春节都出来捣乱,弄得人们鸡犬不宁。可它有三个弱点:怕火,怕红,怕巨响。所以人们在春节的时候放爆竹,用来驱赶“年”。
除夕夜,我和弟弟用了比平时快三倍的速度吃完了饭,抓起一袋烟花就往姐姐家冲。我们早就约好晚上一起放烟花了!我们到的时候,姐姐早已等候多时。于是,我们赶紧拿出烟花。由于不敢靠近点火,我们就先点着了一根小烟花,然后把小烟花伸过去借火,“噌”的一声,烟花瞬间冒出了绚丽多彩的火花,直冲云霄!我们瞠目结舌,两眼成了灯泡状,下巴都快要掉到地上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激动地边喊边跳。
一个原本宁静的夜晚,被热闹的烟花代替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十一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孩提时的那一份宁静美。早晨起床,揉开睡意朦胧的双眼,趁着缕缕的朝霞,邀上三五伙伴,去村旁的小河里尽情地洗浴嬉戏,一时间笑声,打闹声,搅乱了村庄的宁静。正所谓:晨起洗浴奔走忙,霞光璀璨碎河床,欢声笑语九霄外,端午洗浴人无恙。
端午节我想到了缅怀。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各地都会以不同的习俗来缅怀屈原。其内容主要有:插艾草,佩香囊,绑五线绳,赛龙舟,荡秋千,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爱国诗人屈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时时激励着我们。此正是:“淡然如菊,浩气冲霄撼乾坤,山河破,乱世风云渡经纶,汨水拍岸泪四溅,江河叹英魂……”
端午节我想到了爱国。“爱国”之情自古有之。在我国特别是汉唐以后,爱国成了民众情感世界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就说屈原吧,“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屈原“瑾瑜比洁,日月争光”的极高评价。他的爱国情怀,个人气节,历久弥新,为国人所景仰和热爱。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激励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勇于探索真理。
端午节我想到了感恩。儿时的端午节,母亲是最操劳的,不仅要为我们准备好吃的东西,还要给我们制作香囊,绑上五线绳祈福。她的操劳,让我逐渐明白了事理,晓得了感恩。所以,我觉得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纪念屈原,还有必要利用这个假期,回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家看看辛苦一生的父母,陪他们吃个团圆饭,拉一拉家长里短。有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端午节里回想父母的恩慈,儿女应该成为父母一生辛劳的返息,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亲情的时候再后悔,到那时则悔之晚矣。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俗话说,人生在世只能走一回。但如何走却值得我们深深思考,或玩物丧志颓废一生,或厉兵秣马放手一搏。在这里,我无权评价他人人生的选择,但需要记住的是,人要活出自己的激情,放射出自己的光彩,去赢取周围的尊重。
在这个缅怀感恩的日子里,我们应该记住民族史上的爱国英雄,记住血浓于水的亲情,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并将这份情感传承下去,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同时把情感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拼搏力量,呐喊出民族铿锵的声音。
转眼间又到了端午节了,我记忆中的端午节是很快乐的。早晨起床,我都会惊奇的发现手上、脚上戴上了漂漂亮亮的五色线,这五色线只有在端午节的时候,妈妈才会在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的时候,给我戴上,那时候我还在梦乡呢!可想而知我看到手上、脚上突然多了漂亮的五色线,会有多么的高兴。
端午节这天,妈妈还会准备我喜欢吃的粽子,有蜜枣的、八宝的、板栗的、豆沙的……吃着粽子优秀作文专注写作作文人,我还把在幼儿园里老师讲的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讲给爸爸妈妈听。我看到爸爸妈妈吃的津津有味,我讲的也津津有味,心里别提有多美了!我还发现学校里无论男女,手上、脚上都会和我一样戴上五色线,有的脖子上也戴着。这时候,我们几个要好的小女孩就会在一起比一比谁的五色线好看。在我的记忆中,总是认为妈妈给我做的最漂亮!可是,唯一让我不明白的是什么时候才可以把五色线摘下来。于是我就问妈妈,妈妈告诉我说:“五色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端午节最初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是中国的女儿节。每当端午过后的第一个下雨天才可以摘下来,寓意所有的坏运气都随着雨水冲走。”听了妈妈的介绍后,我反而期盼着快点下雨,这样我就可以让身上的坏运气快点儿远离我。
现在,不用到过端午节就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但戴五色线却只有在端午当天可以戴,所以我依然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十二
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间又到中秋了。童年中的中秋总是和一群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害人,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玩,可是也有些伤感。如今同龄的'孩子们都已经在长大了再也没有了以前的那份真诚。越长大越孤单,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坐在草地上,仰望星空。无限的夜色包围着周围的一切。以前,也会时常去看星星,但是却没有今晚的那样感觉苍凉。突然好想家,想一切的一切。或许,这就是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吧。
都不知道这是自己一个人过得第几个节日了。面对那一张张空白的信纸,不知道自己要写些什么。写完之后要往哪寄。或许,地址在心里的某个角落以熟记很久但就是无法下笔。呵呵,真可悲。周围的朋友都说我傻、好骗,可是为什么自己就不觉得那。因为是自己吗?呵呵。
中秋了,可是我却和月亮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呵呵,可爱吧!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十三
清早起,楼外就由远及近地不断响起隆隆的鞭炮声,我便从睡梦中醒来,知道猴年的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是猴年春节的最后一天了,但不知为什么,我对于这个传统佳节既不祈盼,也不留恋,简直有些麻木,远比不上我记忆中的元宵节情深意浓。
“故园今夕亦元宵,独向蛮楼坐寂寥。赖有网书堪作伴,幸无亲朋来相邀。”曾几何时,在家乡过元宵节时是多么的畅往和欢愉。虽然居住在低矮昏暗的茅草房中,但一家人欢聚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
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话和微信,也没有丰腴的年货,但却有浓浓的节日气氛和合家团聚的祥和。与此同时,元宵节也特别重要,因为一过了正月十五,年的气氛也就戛然而止了,我们吃的基本也都是粗粮了。
在元宵佳节这天,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仍然可以吃到几块水果糖,可以嗑些瓜子、花生,而且可以品尝到香甜可口晶莹诱人的汤圆。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的糖块真甜,汤圆也真好吃,远比今天的高级软糖和精致汤圆强多了。如果幸运的话,赶上卖糖葫芦的人到村子里来卖,父亲还会慷慨地给我们一人买一串那红彤彤的糖葫芦。我们吃上酸甜爽口的冰糖葫芦,真是幸福极了,惬意极了。有时候,适逢邻村的`秧歌队来我们这里扭大秧歌,我们便边吃冰糖葫芦,边欣赏原滋原味的东北秧歌。
二月的辽北天气还是异常寒冷,当我们欣赏完那秧歌舞蹈后回到家中,吃上母亲煮好的滚热汤圆,真是温暖极了,快乐极了。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还情不自禁的哼唱起那脍炙人口的“汤圆歌”:“卖汤圆卖汤圆,玄哥的汤圆是圆又圆;一碗汤圆满又满,三毛钱呀买一碗;汤圆汤圆卖汤圆,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
那时候家中没有电视,看不到电视节目,家中唯一的娱乐节目就是那台古老的东方红牌收音机播放的各种文艺节目,通过它我们可以听评书、相声、歌曲,还有爹妈最喜爱的“二人转”。记得我家这台收音机特别巨大,相当于今天39英寸电视机那么大,收音机音质特别好,它也是我们家庭成员都喜欢的宝贝。据说是父亲委托城里的亲戚用购物券好不容易才买到的,这也让父亲极为自豪。
元宵节这天,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收音机旁,收听“辽宁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元宵节猜灯谜节目。记得主持人一共说了20个灯谜,我们猜得热火朝天。那时候的灯谜很简单,基本都是东北地名,或者是东北著名的产品。我至今依然清晰记得几个精彩谜语:谜面是“头戴珊瑚真正美,身穿皮袍花如梅,纤纤细腿虽瘦小,翻山越岭快如飞”,猜一种电池的品牌,二姐一下子就猜到了是金鹿牌电池;谜面:“一年四季花如锦”打一东北城市,大哥最先猜到谜底是长春;谜面:“一头瘦驴,两只怪蹄,不踹不走,站着稍息,”我立刻就猜到了谜底是白山牌自行车;谜面:“号称关外三省”,猜一灯泡的品牌,大姐马上想到了谜底是“东北牌”灯泡。猜谜结束后,我们都很兴奋,立即把谜底写好,然后我和哥哥跑到五里远的蔡牛邮局,把我们猜到的谜底寄了出去。可惜非常遗憾,我们猜错了一个味精的品牌,便和奖项无缘了,但那个过程比起今天抢红包都要兴奋快乐的多。
“五光十色花千万,姹紫嫣红不夜天。艳艳灯笼高高挂,但求幸福到永远。”一向节俭的父亲,但过春节的时候,都要买很多鞭炮和“穿天猴”、“夜明珠”,元宵节的夜晚,我们孩子们和父亲欢欢喜喜地燃放爆竹和礼花,璀璨的烟花映红了我们张张欢乐的笑脸。自己家的烟花鞭炮放完了,我们的余兴未减,我们便一起来到后院极目四望张家庄矿区燃放的璀璨烟花,光彩夺目、熠熠生辉的烟花映红了西边的天空,和天上的皎洁明月交相辉映,让整个夜空都璀璨起来,亮丽起来,也让我们的心里亮堂起来。
时光荏苒,转瞬几十年过去了,“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又到了一年元宵夜灯火不眠时,可惜物是人非,大姐和父亲都已经先后离开了我们,兄弟姐妹也树大分枝各自成家了,以前的合家团圆欢聚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了。尽管今天的物质条件非常优越,电视、电脑、手机等娱乐通讯工具应有尽有,非常便捷,汤圆种类繁多,但我的内心却很孤寂,甚至连精彩纷呈的晚会,璀璨的烟花,香喷喷的汤圆,我都无心欣赏、品尝。人到中年,倍感韶华易逝,岁月峥嵘,人世沧桑,物质条件好了,但精神却有些荒芜,人也已经憔悴,增添了无限伤感。
外面瑞雪纷飞,不由得让我想起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走笔和袁起岩元夕前一夜雪作》:“天公极意辨元宵,顷刻挼云作雪飘。茂苑长洲花剪玉,苏台香径砌成瑶。千灯剩喜开红药,两鬓还惊插素标。客子孤舟寒折骨,无端诗伯苦相撩。”但愿自己在金猴唱春之年,在文学上有更大的收获,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也丰盈起来,让自己的人生也像灿烂的烟花一样精彩起来。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十四
在珍贵的记忆相册里,总会有一页会成为你最不可磨灭的记忆,它的每一个片段都会牢牢地牵扯到童年那颗激动而又激动的心。那年春节看舞狮成了我永恒美好的回忆。
我的思绪随着回忆的画册翻到难忘的一页:去古文化街的那一天正好过年,到处人山人海,心情仿佛和人流一样。但在我大叫之前,我的注意力被锣鼓声深深吸引住了。我不顾周围的人群,带着大人径直冲了过去。
我像一只灵活的小仓鼠,很快就打破了人墙的重重包围圈,冲到了前面。结果是一场精彩的舞狮。就这样,我占据了这个独特的位置,和人一起享受了精彩的表演。
我看到一个年轻人挥舞着绣球花,在上欢快地跳着独特的.舞蹈,仿佛在逗弄两只大狮子。两只大狮子,一红一黄,也表现的很完美。他们纷纷摆动着华丽的身躯,奔向绣球花。穿制服的年轻人只是轻轻地躲了起来,灵巧地避开了两只狮子雄伟的身躯。两只狮子看着恼羞成怒,使劲摇着闪亮的头发,又跳起来追绣球花。然后,拿着绣球花的小伙子不慌不忙地侧身跳了下去,让两只狮子又贴近了空中。青年和两只狮子配合得非常默契,表演得恰到好处。他们一起玩的样子就像流动的火焰,有节日的气氛,有浓浓的新年味道,流进了我的心里。
记忆相册里的动人照片让我知道,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抛弃这段珍贵的记忆,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完美诠释,也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和向往。
文档为doc格式。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十五
节日生活里总是充满了乐趣,它们像繁星点点闪烁,在我美好的记忆中,成为心底最珍贵的回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包银币在饺子里。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们大家都聚到奶奶家过年。因为是过年嘛,我提出要包饺子,并且自告奋勇地去包。包到一半时,奶奶突然掏出了一块的硬币,对我说:“你把这块硬币包进饺子吧。”我不解的问:“为什么呢?”奶奶会细心的回答道:“吃饺子时吃到硬币的人,在来年会有好运气,一家会团团圆圆,开心、幸福和金钱都会源源不断地来到你身边,伴你一身。”
吃饺子啦。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我飞速地搜寻着带有硬币的饺子。啊。找到了。我便说:“第一只饺子应该由长辈吃,奶奶是长辈,先吃。”说完便夹起那只饺子往奶奶的碗里送去。奶奶咬了一口,咬到了什么硬的东西,大声叫起来:“是硬币。”“奶奶好运气啊。一击就中。”我高兴的迎上去祝福奶奶。大家也欢呼起来:“真厉害啊,祝您高寿啊。”
这次过年,我对于孝顺有了新的认识。有一种孝顺就是让长辈开心,就称福到、孝到。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十六
我六岁那年,才知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艾节、五月节……这一天,家家挂艾叶,吃粽子,人人佩带香囊……。
听妈妈讲,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一位名叫屈原的爱国者,他在楚王身边做官小学生作文你也可以投稿,很有学问,一心为国家的富强出计策,可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发配边疆。后来,听说自己的国家被敌人占领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天,他来到江边,怀抱一块石头,纵身跳了下去……后来人们为了让鱼虾们别吃屈原的尸体,往江中投入荷叶包着的糯米。于是,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每当到了端午节,我虽然吃着喷香的粽子,观看着激烈的赛龙舟,可一想到这个故事,我就高兴不起来。
萧山区宁围镇第三小学204班陈文潇。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十七
小的时候,我对端午节的记忆,是从吃粽子和黏米饭开始的。
说起粽子和黏米饭还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那是大约我3岁的时候,那一年的端午节,幼儿园的小朋友“鹏鹏”神神秘秘的对我说;我会包粽子了,我和妈妈一起包的。我说;那有啥呀!下学后我也和妈妈包粽子。晚上我迫不及待的把想包粽子想法说给了妈妈,妈妈真就买了江米、小枣、苇叶、马莲等等包粽子的东西。恰巧姥姥去太姥姥家了.我们倍感无助。
多亏妈妈还算懂行,先把米用水泡好,把苇叶.马莲.小枣煮了。我们就开始包了,心想这有啥呀,不就是把米和小枣往里包吗,由于妈妈也没包过粽子,就出了洋相,妈妈不是把苇叶弄坏了就是捆不住米和小枣。我就更别提了用挺大的苇叶就捆了一小点米,连小枣都没放进去。就这样我们两个人包了半天都没弄成,妈妈说咱们这样吧!把苇叶平铺在笼屉上,把泡好的粘米和小枣放在上面蒸。
当然粽子是没包成但是蒸了黏米饭,味道也不错。粽子吗还是姥姥从太姥姥家回来后,她老人家给包的,那天我在姥姥手把手的指导下,终于包成了像样的粽子。
小小的粽子,看似简单其实这里面有大的学问,做人做事都是一个道理。看似简单的事是要认真地对待的。
因为我出生在农历五月初五,同为教师的父母就给我起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名字——端午。
于是,从我记事起,我每年都要在端午节这一天过生日。每年端午节这一天,我都感觉是我最幸福最快乐的一天。端午节到了,我的生日也就到了。
我13岁的那年,妈妈教初三,每天早出晚归,有时我一整天都看不到妈妈。偶有时间,妈妈就会问起我的学习情况。我总是抱怨地说:“妈妈,你不要自己的儿子了吗?”妈妈也总是带着歉意的目光看着我说:“妈妈怎么能不要自己的儿子呢?可我在学校里还有四十几个孩子要管啊!”
这年的端午节马上要到了,我不知道多少次翻看日历,盼望着自己生日的到来。可是,就在端午节到来的前一个星期,妈妈却告诉我一个让我愤怒的消息:她不能陪我过生日了!
为什么?我大声呼喊。你真的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要了吗?妈妈看着我,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一会儿,她才哽咽着说:“今年的端午节,我要带领学生们去参加中考。妈妈不能扔下学生们不管啊!”
“我不管!你必须留在家里给我过生日。你必须在家过端午节!”我坚定地说。
端午节到了!爸爸一大早就把我喊起来:“祝你生日快乐!”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放学回到家,我期望着妈妈为我准备好生日蛋糕。可是,我看到的是书桌上的一封信:
妈妈祝你生日快乐!妈妈知道,你长大了,你一定会理解妈妈。你一定能比较出来,是你一个人的生日重要还是四十多个孩子的前途重要。我是你的妈妈,我还是四十几个学生的班主任老师,我是他们的主心骨啊!你一定希望妈妈的学生都能考上重点中学!
妈妈知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等妈妈回家再给你补一个生日吧!
看着妈妈的信,我忽然感到自己太自私了!我后悔自己和妈妈怄气!我拿起了电话……。
记忆中,那个端午的味道是孤独的。但我知道:我长大了!
端午,是勤劳纯朴的村民们的小憩的日子。这天,全村男女老少早早的吃完饭,在晒谷上围城方阵。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尽情的跳舞、对歌,给平静安宁的村庄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晚上,乡亲们会在晒谷坪上燃起篝火,在火的旁边围成一个圆圈。火光照亮了村庄,点缀着夜空。乡亲们各自从家里拿来粽子,鸡蛋,煮蒜互相品尝、赠送。那热闹的场面,那淳朴的风情风俗令我至今忘怀。当送出最后一个粽子时,自己的身边已堆了一大堆。这种古朴纯正的民风一直保留在遥远的村庄甜了一代的山民。
记忆最深的是我8岁那年的端午节,那年,不知怎的,我全身长满了又大又紫的脓包,疼的我不的安宁。这时,爷爷说:“望博,你等着,我去弄些狗栆叶和老鼠刺回来”直到下午,他才回来。我听人家说,这玩意放在水里沸腾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过了几天真的不疼了。第三日就好了。
事后我问爷爷。他说“你小子走运,逢上端午节,要不,够你受的!”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节日!
其实我最喜欢吃粽子了,有甜有软,每一次过端午节,我就要求爷爷给我买粽子。
哎,现在长大了,不怎么吃粽子,总觉得小时候是那样地幼稚。我是多么想回到小时候,回到童年是的端午节。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孩提时的那一份宁静美。早晨起床,揉开睡意朦胧的双眼,趁着缕缕的朝霞,邀上三五伙伴,去村旁的小河里尽情地洗浴嬉戏,一时间笑声,打闹声,搅乱了村庄的宁静。正所谓:晨起洗浴奔走忙,霞光璀璨碎河床,欢声笑语九霄外,端午洗浴人无恙。
端午节我想到了缅怀。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各地都会以不同的习俗来缅怀屈原。其内容主要有:插艾草,佩香囊,绑五线绳,赛龙舟,荡秋千,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爱国诗人屈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时时激励着我们。此正是:“淡然如菊,浩气冲霄撼乾坤,山河破,乱世风云渡经纶,汨水拍岸泪四溅,江河叹英魂……”
端午节我想到了爱国。“爱国”之情自古有之。在我国特别是汉唐以后,爱国成了民众情感世界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就说屈原吧,“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屈原“瑾瑜比洁,日月争光”的极高评价。他的爱国情怀,个人气节,历久弥新,为国人所景仰和热爱。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激励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勇于探索真理。
时光,总是不留情面的带走些什么,与此同时,她又带来些什么。看!又是一年端午节即将来临!尽管如此,但这个端午始终比不上那年我在家乡过的端午节!
前些日,几场雨滋润着大地,纷飞起舞的云彩还是那样的捉不住影儿!心情更是烦躁不安,因为我不喜欢雨一直连绵不断的下。清晨,被阳光惊醒后觉得轻松了了许多。往年五月的天是闷热得让人焦躁不安的。睁开朦胧的睡眼,并不十分愿意马上起床。醒后懒懒地在床上闭着眼睛躺个二十来分钟,想些与现实不怎么接近的事物几乎成了我多年的习惯。仿佛这成了我生活地一种乐趣。不觉中神思已回到我久别了的家乡地端午节!
又是一年的端午,好多年都没有在老家里过个自己怀念的端午节了!温州的端午节在我看来和平时的日子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并不是这里的节日没有家乡的热闹,而是自己没有了在家里过端午节的那种特别的情愫罢了!这些年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在心里泛起无数小时候端午节的画面。我不知道自己以后还能否在家乡过个像小时候一样的端午节,所以只要到这个时候我便会不自觉地想到那些年珍贵的回忆!也许在我,睹物思情的日子会时常有之,但没有哪个时候有今天这般来得真真切切!
前些日子,家乡的外公打电话来,问我端午能不能回去。妈妈想了想老家离温州还是有些远的就算了吧。外公听到这个声音好像有点哽咽,我连忙安慰他我暑假会回去的。外公告诉我,外婆很想我。听到这话,该轮到我的声音哽咽了。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外婆是被我忽略次数最多的人,但到现在我才知道她是很喜欢我的,至少她很想我......
好了,那些心酸的回忆,不谈也罢。到底是好多年没有回老家了,记忆中的那些节日地气息或许到现在已经是模糊不堪的了。然而,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在脑海里努力的去勾起一些端午节的场景来,或多或少能给我一些在温州过端午节的安慰!那些记忆每次浮起时内心总是悸动地,要知道,在哪我都不可能忘了家乡的节日,它留给我的情我无法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来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十八
又是一年元宵到,此时,看着那红红的灯笼,天空五颜六色的烟花,听着爆竹声声,我不禁想起了儿时元宵节的情景。
我的老家在河南中西部,记得小时候,到了正月十三、十四时,母亲就忙碌着开始蒸馒头。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跑前跑后当小帮手。母亲蒸的有柿子糕、枣花糕、豆包等。
有趣的是当时,我们这里有一种风俗,每家每户都要蒸“麦垛”、“财神”、“口袋”和“刺猬”这些馒头,而每一种馒头都代表一定的寓意。母亲用一大团面,柔成山的形状,再用一小团面擀成圆片,把圆片切成一圈儿麦穗儿的形状,然后放在面山顶上,“麦垛”就做成了,它代表着新年庄稼获得大丰收。要做“财神”了,母亲把面团搓得长长的,盘成圈一层层往上,圈越靠上越小,下面留个龙尾,上边头伸向前方。找来两颗黑豆做眼睛,我把洗干净的五分硬币递给母亲,塞在它嘴里,含一半露一半。然后在身上刻上一些花纹,就做好了。看上去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条龙翘首摆尾盘踞着。它预示着一家人全年里财运亨通。
接下来要做“口袋”和“刺猬”了。根据家里人口,有几个男的就蒸几个“口袋”,有几个女的就蒸几个“刺猬”。以前常听奶奶说,男人力气大,要扛装满粮食的口袋,所以,要吃“口袋”。(说起口袋,恐怕只有六、七十年代的人,才会知道是用来装粮食用的.长长的粗粗的帆布袋子,大概能装60公斤。)女人力气小,要像刺猬那样勤劳,勤劳持家,所以吃“刺猬”。我家有六口人:父亲、母亲、哥哥、两个弟弟和我,需要做四个“口袋”,两个“刺猬”。母亲把柔好的面团拍成长方形的片,把煮好的豆子包进去,我把搓的细面条递给母亲,系在上面算是绑“口袋”口的绳子,这样一个大大的“口袋”便出现在案板上,第一个大的是做给父亲吃的。接着做较小一点的“口袋”是给哥哥和弟弟。做“刺猬”和做“口袋”差不多,也是先把豆子包进去,再捏一个尖尖的嘴巴,用两颗小红豆当作眼睛。之后,用手或者筷子在身上弄一些小刺儿刺儿,一只活灵活现的“刺猬”就出现在面前。
最后,母亲总是再为我们兄妹四人一人再做一个很好看的“小鸟”馒头。父亲是负责烧火,看时间。我们兄妹在一边看着,笑着,等着蒸熟了,迫不及待找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个。
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这种风俗已经不存在了。现在都习惯买馒头吃。
现在元宵节,流行吃元宵。那圆圆的,白白元宵,吃起来软软的,粘粘的,甜甜的,象征着团团圆圆,甜甜蜜蜜。我小的时候是没有元宵的,那时候,正月十五晚上一般都吃茶糊涂。母亲做的茶糊涂非常好吃,如今让我仍回味悠长。
茶糊涂的做法既简单又考究。主要原料是玉米面,不过,玉米面要先炒一下。炒的时候要用铁锅,锅底稍微厚一点,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次放的玉米面也不能太多,还要用铲子不停翻动,不然的话容易炒糊了,或者炒的不熟,都不好吃。母亲做的时候,我常在一边儿看,她做得熟练麻利又轻松,炒好后倒进一个盆子里冷凉。把炒好的玉米面和成糊,待水开了后倒入锅中,并要快速搅动以免聚成疙瘩。之后,里边放进黄豆、花生仁、自家做的杏仁、粉条、炸豆腐块、葱花、青菜,还有盐、调料,也可放进少量芝麻酱,这样一道美味就可以出锅了。端起碗吃一口细细品味,香而不腻,滑而爽口,而且有嚼头儿。现在回忆起我都有点嘴馋了,可惜母亲去年已经去世,我以后再也吃不到那样的美味了。
小时候每到元宵节,父亲就买好多烟花爆竹放,还把一些烟花分给我们兄妹,带着我们放着玩,也偶尔带我们去县城看灯展,看放烟花。不过,我们玩的最多的,最好玩的是荡秋千。
正月十五是新春,这时天已不再寒冷,阳光灿烂。村上的人在空旷的地方,搭上大木架,用粗棕绳绑一个大大的秋千,足有十几米高。这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喜欢聚在这里,荡秋千的人成群结队,我们小孩子是轻易抢不到的,经常只能做一名观众。
秋千的玩法有几种,坐在上边荡是最小儿科的,大人们都是站在踏板上,有单人荡,双人荡,也有多人荡。开始是蹲着,由别人推着脊背送一下,然后再站起身用力蹬,秋千就会荡起来。荡得不好的荡不了多高,荡得好的可以荡得和最高处的横木一样高。我的姑姑就是当年荡秋千的能手,她先在掌心啐一口唾沫,双手一搓,紧握住绳子,拉到尽头,然后往前边荡去,顺势跳上踏板,弯着腰,弓着腿,用力猛蹬。同时,把两根绳子,一开一合配合着,就荡得越来越高,很快与上边的横木荡平。只见荡来晃去,上下翻飞,像燕子穿梭,看的人都不住“啧啧啧”称赞,大声喝彩。
还有一种很好玩的“牛蒙秋千”。先搭成丁字形架子,再在横木的两端,用牛拉犁的套子各挂一个秋千,仿佛一个人挑了一副担子。玩的时候两个人同时坐上去,由别的人推一下,便开始慢慢旋转起来,越旋转越快。久了就会感觉天旋地转,有的人就会受不了了,有的人则觉得刺激。这种秋千小孩子玩的多,大人少。
荡秋千活动从元宵节开始,一直到农历二月初二以后才结束,木架才会拆掉。期间的每一天,都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给小村带来了笑声。
随着岁月变迁,时光流逝,童年元宵节的一些习俗已渐行渐远,逐渐消失,但是,那段快乐的时光,那些美好的记忆,却永远铭刻在心中。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十九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习俗有吃月饼、赏月。月饼和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全是圆滚滚的,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再一起。因为李白在中秋节那一天在外地不能回家。看到圆月便思念起家人然后写下了这首诗。
我是这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一大早和妈妈去买月饼,我们买了月饼回到家后我就数月饼有边有少买。“团聚花纹月饼五个,个,打一个勾,”我在那边精确的数着。忽然,我跟妈妈说“妈妈,有几个月饼少买了!妈妈说到:“哦今天有几个客人不来了,所以就少买几个才不浪费呀。”正当我疑惑不解的时候“咚咚”一阵敲门声传来,我立马去开门时,客人们全部都来了虽然有个客人没来。
时间飞逝,到了晚上,我吃着月饼赏着月,真是美好的一天。
记忆中的元宵节节日(精选20篇)篇二十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这是曹雪芹的《中秋对月有怀》不禁让我回忆起童年的时光是那么的美好,每逢遇到节日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事。我会看着大人们忙碌着准备东西,就像八月十五这样的特殊节日。
记得那会我大概有五六岁的`样子,对我来说八月十五这一天我不明白家长们为啥这么重视这个节日,它有什么重要意义我不知道。没过节日前妈妈早就打好了月饼,我最爱吃的就是月饼了。
然后十五早上会买些水果,我就盼着太阳快快回家,我们一大家人早早吃完晚饭,爷爷就搬了一张桌子摆放在院子中央,说这样月亮就会吃上桌子上的供品。当时我最喜欢看爷爷把一个大西瓜切成两半,形状像鲨鱼嘴。
其次把月饼和各样水果供上,东西都摆好。我们就坐在院子里边聊天边仰望天空中的那一轮明月,爷爷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听着故事在想嫦娥身边只有一棵桂树,一只兔子,没人给她讲故事多可怜啊!
现在想想自己那时的想法很天真。不免对现在的生活有些漠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