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随着教学工作的发展和变革,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性愈发突显,下面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小草地教案(汇总13篇)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2.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小草地教案(汇总13篇)篇二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2、根据课后练习给课文分段。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读了课文,我获得的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1、找出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有关句子,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
2、学习课文第1段,第5段。
(1)读读第1段。找找“我”在行军中,遇到的困难。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一直伸向远方。——遥远
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空着肚子。——饥饿
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掉队
稀烂的泥路。——难走
拖着僵硬一步一挨像一座山似的喘不过气来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疲劳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
(3)困难重重,为什么“我”会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前走了呢?
3、有感情的朗读第1段、第5段。
4、概括这两段的段意,写在课后练习题1中。
生3:也许会饿死在这草地上
生4:也许会一不小心陷进泥潭,就此牺牲
过渡:分明是在茫茫无边的草地上,分明是在风雨交加的漆黑之夜,怎么会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呢?“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这里的“光明之路”具有象征意义,它不是实指,实虚指。象征了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实际老红军的精神和人格在闪光。
小草地教案(汇总13篇)篇三
教学要求:
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小草地教案(汇总13篇)篇四
1、导言:简单介绍红军长征,了解草地(沼泽地)引入课文情境。
2、结合课题和课前预习,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课题的重点词“行”,理清层次。
一人行(1、2自然段);
1、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小战士目前的困难是什么?
3、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你认为他能不能走出草地?
一人行(19自然段);
1、体会现在是一幅什么画面?
2、刮风、下雨,他的困难增加了,可是现在,你认为他能不能走出草地?为什么?
与第一部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矛盾引出是什么使同样条件下小红军有了如此大的变化。
二人行(3—18自然段);
1、导言:就在“我”极度疲惫情况下,老红军来了。他是“迎面”而来的,说明什么?
2、这个一个什么样的老红军?抓外貌,体会老红军的同样饥饿疲惫。
抓我与老红军之间的对话和老红军的动作,体会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激励行—哄着行—催我行—背我行)
4、过渡,进入;
5、面对生与死的瞬间,老红军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抓语言,体会老红军的心理。他的心里只是有“我”和革命。
抓动作,体会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品质。
6、体会我的心理(第18自然段):朗读课文
7、现在,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是什么使小红军发生了那样巨大的变化。
理解光明大路:这里的"光明大路"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小红军受到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感染后,对革命充满了信心,觉得前途一片光明,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配乐朗读第19自然段。
1、老红军就这样死了,在文中,作者没有运用“死”字,在课文中找出含有“死”意思的词语和所在的句子,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2、如果我们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去缅怀英雄,你会对英雄说些什么呢?可以是一句赞美的话、一首缅怀的诗、一封怀念的信。
同学们,正是无数个像老红军这样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战士,才使我们的队伍坚不可摧;也正是有了无数个像老红军这样的无名的英雄,抛头,洒热血,才使我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相信文中迈开大步的小红军必定会成为那样舍己为人的老红军,更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出力,这样才不辜负养育我们的祖国。
小草地教案(汇总13篇)篇五
大自然是多么地美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大自然,我们将失去很多乐趣,请你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有人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小草地教案(汇总13篇)篇六
教学。
内容1、常见的小草。2、比较大树和小草。3、整理相同和不同。
设计。
理念。
引入小草,扩大学生的认识视野。关注一个个的小生命。小草与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提醒孩子,对小小的生命也要关注、也要爱护。
课时。
教学。
目标1、意识到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2、明确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3、知道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4、会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5、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
资源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一、认识常见的小草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二、观察记录狗尾草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樟树狗尾草茎颜色软硬粗细质地叶颜色形状软硬大小气味果实颜色形状大小多少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四、整理相同和不同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这是教学重点)大树 小草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板书设计。
大树 小草。
课后记录。
小草地教案(汇总13篇)篇七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丰碑》、《飞夺泸定桥》、《草地夜行》等几篇课文,我最喜欢的是《草地夜行》。
文章内容是这样的,在茫茫的草海,有一个红军小战士,他非常饿,一点食物都没有,他把皮带都吃了,可是他还是饿,他跟着队伍走,他一步一挨,身上还扛着枪,压得他喘还气来,就要掉队了,前面有一个同志向他走来,说:“快点走吧!要是像你这样走,走三年也到不了陕北”。他把我的枪拿了下来,背到了他的身上,让我快一点走,我紧紧的跟着他,可是我还没跟上,他说:“我背你吧!”他背着我走呀走呀!忽然他猛的往下一沉,他说快离开我,我掉到泥潭里了,他使颈一顶,把我顶到一边去,他说:“一定要记住革命!”就这样一个同志为了革命,为了帮助战士牺牲了。
我读了这篇课文,我特别敬配老红军,为了革命,为了帮助小红军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在长征艰苦凶险的恶劣环境中牺牲了,就在掉入泥潭之际想到的是革命。
小草地教案(汇总13篇)篇八
家乡的群山上,有一大片草地。站在草地上,可以看到村子的每一个角落,还可以看到村子脚下慢慢流淌的小溪。
春天,草地上长满嫩草,开满鲜花,我们高高兴兴地赶着牛羊来到这里放牧。我们躺卧在软绵绵的.草地上,舒服极了,不久便睡着了。轻轻的春风柔柔地触摸着我们的小脸,让我们从梦中醒来。直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们大家才唱着歌,赶着牛羊回家。美好而快乐的一天就这样度过了。
夏天,火热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的身影,我们再次来到草地上,在草地旁边的大树底下乘凉,听大树爷爷讲故事。风儿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大树爷爷就开始讲它的故事了。它说的是它小时候的故事,那时候,它离开了妈妈,随风飘送到了这里,看到这片草地很美,就落在这里生根发芽,慢慢地长大。
秋天,草地上一片金黄,好像谁用金色的颜料把大地涂了一遍。我们在草地上捡树叶,不时还爬到大树爷爷的枝头上去摘果子吃;大家还把树叶当船,放在草地不远的一个池塘里,让它们轻轻地自由自在地漂流。夜晚,我们还来到草地上看月亮,月亮圆圆的,她像一位守护者,静静地守护着大地上美好的一切。
冬天,大雪纷飞,草地铺上了一场厚厚的地毯。我们在草地上发现了许多动物的脚印和一种像玻璃球似的东西,那是小雪球。我们在草地上跑、跳、堆雪人、打雪仗,高兴极了。
草地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我爱家乡的草地。
小草地教案(汇总13篇)篇九
我家门口有一块绿油油的草地,那里的小草非常顽强,应验了一句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早上有的人在那儿晨练,有的人在那儿打羽毛球,还有的人在那儿踢足球,可热闹啦。那里空气新鲜,芳香迷人,让人如痴如醉。中午,阳光明媚,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草地上晒太阳,人们一边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一边休闲娱乐,真是如诗如画啊!晚上的草地,更是让人回味无穷。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到那里散步,常常会听见悦耳的动物之声。“纺织娘”的叫声真好听,“织呀织呀”,赛过催眠曲,让人们神清气爽,回味无穷。美丽的草地是最喜欢的地方。
(指导教师甘冬萍)。
小草地教案(汇总13篇)篇十
小草们挺着嫩绿的身体随风摇曳,迎风舞蹈草地上,许多无名的小花像一位位美丽的花仙子,摇着小手像在和我打招呼:“来和一起玩吧!”成群的小蜜蜂飞上飞下,忙着采花蜜,它们真辛苦啊!
草地像一块绿色柔和的大地毯,一碧千里,
小草们挺着嫩绿的身体随风摇曳,迎风舞蹈。草地上,许多无名的小花像一位位美丽的花仙子,摇着小手像在和我打招呼:“来和一起玩吧!”成群的小蜜蜂飞上飞下,忙着采花蜜,它们真辛苦啊!
草地上的薄公英玩,轻轻一吹,蒲公英就飞上天了,我希望它们飞到四面八方,飞遍大地的每一角落,稍去我对所有小朋友的问候!
小草地教案(汇总13篇)篇十一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了一篇《草地夜行》的文章,令我深受感动。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老红军为了让小红军走出草地,自己英勇牺牲了的事。我读到:“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时,我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我不由自主地对这位小战士产生了一种无比敬佩的感情。这是一位多么顽强的小战士啊!他面对着极大的困难,仍然坚定地向前走,真是坚强、勇敢的人。然而在我的学习中,也经常有这一类的事。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去学奥数,我们来到春雨学校的办公室,放下书包,便跑出去玩,只有李硕洋一个人留在办公室里,专心致致地做着周老师不置的奥数题。他左手摸着脑门,右手握着笔,旁边的桌子上堆起了一层刚演算过的草稿纸。
小草地教案(汇总13篇)篇十二
a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是xx。
b故事发生的时间是xx。
c“行”指什么xx。
师:什么人在草地夜行?夜晚在草地行走会碰到哪些困难?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2、根据课后练习给课文分段。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读了课文,我获得的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1、找出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有关句子,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
2、学习课文第1段,第5段。
(1)读读第1段。找找“我”在行军中,遇到的困难。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一直伸向远方。——遥远。
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空着肚子。——饥饿。
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掉队。
稀烂的泥路。——难走。
拖着僵硬一步一挨像一座山似的喘不过气来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疲劳。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
(3)困难重重,为什么“我”会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前走了呢?
3、有感情的朗读第1段、第5段。
4、概括这两段的段意,写在课后练习题1中。
生3:也许会饿死在这草地上。
生4:也许会一不小心陷进泥潭,就此牺牲。
过渡:分明是在茫茫无边的草地上,分明是在风雨交加的漆黑之夜,怎么会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呢?“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这里的“光明之路”具有象征意义,它不是实指,实虚指。象征了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实际老红军的精神和人格在闪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草地教案(汇总13篇)篇十三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谜语,学生进行猜谜活动,引出蒲公英。
2、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
3、学完课文后,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生都不能解决的,鼓励课外研究。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记在小笔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