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教学的“导航”,可以帮助教师抓住重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资源。通过研究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点,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一
1.尝试用绿豆、赤豆、瓜子、芸豆等,进行种子贴画。
2.体验创作的快乐。
1.每桌绿豆、赤豆等种子各一盒,若干勾画了物体轮廓作品、双面胶。
2.背景音乐。
1.欣赏"种子贴画"范例。
师:"你喜欢哪幅画?它用了哪些豆豆?"了解可以用一种豆或两种豆交替排列,也可以用一种豆贴出轮廓,细小的部分用不同颜色的豆表现。
(通过范例,激发兴趣,为下一步的操作环节做好铺垫,同时利用谈话形式,让幼儿初步感受艺术的美,从而产生表现美、创作美的欲望。通过欣赏、观察,让幼儿掌握初步的操作技巧。)。
2.教师示范,勾画物体轮廓,要求幼儿画的要大,尽量和别人不一样。
(鼓励幼儿在勾画轮廓的环节时,要有个性、有创造性地作画,培养孩子个性化发展。)。
3.教师提出要求:
(1)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纸来贴,也可以自己设计,勾画时要画的大一点。
(2)粘贴时,不用取很多豆子,豆子落到桌子要拣起来。
(3)全部粘贴后,用手掌轻轻地压一下。
(教给孩子操作的细节,根据孩子们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确保活动的基本成功。)。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粘贴豆子时,手不要压到白胶上,以免粘不住。
5.展示作品,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作品。
(给幼儿展示作品的机会,让孩子间互相交流、欣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6。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种子贴画主题墙。
7。教师与幼儿一起参观种子贴画主题墙。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二
1.能自己绘画并用玉米粒进行粘贴。
2.提高幼儿的小肌肉灵活性。
【活动准备】。
玉米粒、双面胶、素描纸、油画棒、记号笔、ppt图片玉米粒粘贴画。
【活动过程】。
1.出示玉米粒,请幼儿说出玉米粒的作用。
(1)师:这是什么?你知道它能干什么吗?
(2)请幼儿回答。(做爆米花、煮着吃等)。
(3)你们知道它还能做什么吗?(请幼儿想一想)。
2.播放ppt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玉米粒粘贴画。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还带来了一些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逐张出示玉米粒粘贴画,引导幼儿欣赏。
3.出示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自己作画粘贴。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也来自己动手做一做这些漂亮的玉米粒粘贴画吧。
4.幼儿操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和桌面卫生。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作品展示。
把幼儿的作品拍成照片在电视上播放,幼儿欣赏。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能够按《指南》精神,先引导幼儿欣赏图画,为后面的自己操作做好了铺垫,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同时也让幼儿认识了一粒小小的种子尽有如此大的作用,活动效果很好。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美术种子粘贴画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1、能利用种子进行粘贴作画,根据种子不同的外形特征表现一定的物体形象。
2、发现自然材料的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3、能在活动中耐心、细心完成作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1、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葵花子、白芝麻、绿豆、黑米、红豆等,每组提供一份。
2、画有各种图案的彩色卡纸、胶水、棉签、湿毛巾若干。
3、《种子粘贴画》ppt 。
1、出示“种子瓶”,玩《听音辨物》游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摇动装有种子的瓶子,让幼儿根据声音来猜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猜完之后,导入透明盒子里请幼儿看一看都有哪些种子。
2、讨论:种子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刚才说了很多种子的用途,老师也用种子做了许多好看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一起来看吧。
3、播放《种子粘贴画》ppt,引导幼儿欣赏观察。
教师:小朋友们,种子宝宝们可真厉害啊,变出了这么多的漂亮图片,我们把这些漂亮图片叫做种子粘贴画。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教师:刚才看了这么多好看的种子粘贴画,你们想不想也用种子来做一幅漂亮的图画呢?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种子粘贴画是怎么完成的.。
首先,取出一张画有图案的画纸,根据图案想一想,选择哪些种子来进行粘贴,接着,用棉签沾上胶水涂在图画里,注意不能涂的太多哦!然后,用你选择的种子宝宝粘在胶水上面,并轻轻地按一按,将图案里都粘贴上了种子宝宝,种子粘贴画就完成了,图案不同的地方我们可选择不一样的种子,而且拿种子的时候要小心,不能将种子撒了。(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制作过程)
4、幼儿动手制作种子粘贴画。
幼儿制作时,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注意胶水不能太多,拿种子时要小心,注意谦让等。
5、展示作品、进行简单点评。
将幼儿制作的种子粘贴画创设一个作品展示栏,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自然材料的创作之美,体验成功感的快乐。
原来的粘贴相框的活动只是单一的技能要求以直线条为主,这一操作任务对孩子已经不再具有挑战性了,这就向我们发出信号,提醒我们要调整材料,作出应答。这正是《纲要》中提倡的教师在组织实施教育活动时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四
二、目标:
1、巩固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特征及颜色的认识。
2、练习使用剪子,剪图形,并进行粘贴。
3、培养良好的手工活动常规。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三、准备:
1、三种图形的家(纸板)三种图形的不干胶;
2、画好的.图形范画及图形;卡纸、胶棒、剪刀若干。
四、过程:
1、(幼儿自由选择图形的不干胶贴在胸前,扮做图形宝宝。请另三们老师举图形牌)引导幼儿找到与之相同图形的家(并启发幼儿说一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你说它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积极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如:用手去摸,用语言表达出来图形的特点。)。
2、"请小朋友看一看冯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画呀?"(粘贴画)"你们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幼儿说出是由各种图形组成的)"你们想和老师一起来做一幅画吗?"。
3、老师提完要求后,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范画,认真观察他们是如何组合的?并自取一筐图形进行剪纸和粘贴。
五、重点:
1、能说出自己剪贴的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是什么颜色的。
2、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巡视检查,,有困难及时帮助。
3、引导幼儿收拾好剪剩下的纸头、剪刀和胶棒,培养良好常规。
4、相互欣赏作品,结束!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五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用纸杯进行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感受纸杯的多变性、易操作性,进而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体验制作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环保意识。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用纸杯进行小制作三、教学难点:
自己在纸杯上设计造型四、教学准备:
1、一次性纸杯。
2、剪刀、双面胶、即时贴、彩纸、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幼儿欣赏作品。
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把谁请来啦?(出示教师作品,用纸杯制作的故事情景《小蝌蚪找妈妈》)幼儿说一说都有谁。
2、以小客人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请你们看看我们是用什么做的`呢?(幼儿回答:纸杯。同时渗透环保教育)二、教师示范设计制作。
1、这些小动物真可爱,你最喜欢哪个呀?(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2、以小青蛙为例,教师进行示范制作。
师:看老师手里有一个完整的纸杯,现在我要将它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青蛙,仔细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1)以杯底作为身体,用铅笔在纸杯壁上描画出青蛙四肢和嘴巴的轮廓。
(2)用剪刀沿着所画线条进行剪裁,剪时要注意力道,不要把四肢剪断了。(可边剪边说儿歌:小剪刀,真灵巧,沿着线条跑呀跑,直着跑,弯着跑,慢慢跑,跑呀跑,跑呀跑,一只青蛙出来了。)。
(3)剪完将四肢整理好,添画眼睛,然后用彩笔进行上色,涂色要均匀。
3、师:我喜欢的小青蛙就这样做出来了,你喜欢什么小动物?现在你们就是小小设计师,好好设计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引导幼儿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小动物)三、我的纸杯变变变。
1、操作前,教师讲清制作要求: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他人;正确使用双面胶,不要到处贴;每人完成一件作品,剪裁后的下脚料要放进桌子上的小筐里。
2、四人一组,每人一份制作材料,分组进行制作活动。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采用直接介入指导、建议性指导、(同伴借鉴)及练习法的指导方式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大胆、自主的完成作品。
(2)密切关注动手能力弱的幼儿,如果他们有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
(3)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如果完成的快,有再制作的欲望可以满足他。(提醒幼儿在制作结束后,把多余的东西整理好)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幼儿完成后,把作品陈列在玩具橱上,同伴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小朋友的作品,你最喜欢谁的?为什么喜欢?教师根据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五、活动延伸。
1、将制作好的玩具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进行创编故事、角色表演。
2、在美工区多投放一些纸杯,供幼儿进行设计制作更多种类的玩具作品。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六
1、尝试用纸杯进行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感受纸杯的多变性、易操作性,进而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体验制作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环保意识。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用纸杯进行小制作三、教学难点:
自己在纸杯上设计造型四、教学准备:
1、一次性纸杯。
2、剪刀、双面胶、即时贴、彩纸、水彩笔等。
一、激趣导入。
1、请幼儿欣赏作品。
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把谁请来啦?(出示教师作品,用纸杯制作的故事情景《小蝌蚪找妈妈》)幼儿说一说都有谁。
2、以小客人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请你们看看我们是用什么做的呢?(幼儿回答:纸杯。同时渗透环保教育)二、教师示范设计制作。
1、这些小动物真可爱,你最喜欢哪个呀?(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2、以小青蛙为例,教师进行示范制作。
师:看老师手里有一个完整的纸杯,现在我要将它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青蛙,仔细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1)以杯底作为身体,用铅笔在纸杯壁上描画出青蛙四肢和嘴巴的轮廓。
(2)用剪刀沿着所画线条进行剪裁,剪时要注意力道,不要把四肢剪断了。(可边剪边说儿歌:小剪刀,真灵巧,沿着线条跑呀跑,直着跑,弯着跑,慢慢跑,跑呀跑,跑呀跑,一只青蛙出来了。)(3)剪完将四肢整理好,添画眼睛,然后用彩笔进行上色,涂色要均匀。
3、师:我喜欢的小青蛙就这样做出来了,你喜欢什么小动物?现在你们就是小小设计师,好好设计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引导幼儿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小动物)三、我的纸杯变变变。
1、操作前,教师讲清制作要求: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他人;正确使用双面胶,不要到处贴;每人完成一件作品,剪裁后的下脚料要放进桌子上的小筐里。
2、四人一组,每人一份制作材料,分组进行制作活动。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采用直接介入指导、建议性指导、(同伴借鉴)及练习法的'指导方式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大胆、自主的完成作品。
(2)密切关注动手能力弱的幼儿,如果他们有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
(3)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如果完成的快,有再制作的欲望可以满足他。(提醒幼儿在制作结束后,把多余的东西整理好)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幼儿完成后,把作品陈列在玩具橱上,同伴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小朋友的作品,你最喜欢谁的?为什么喜欢?教师根据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1、将制作好的玩具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进行创编故事、角色表演。
2、在美工区多投放一些纸杯,供幼儿进行设计制作更多种类的玩具作品。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七
中班美术奇妙的圆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重点和难点,活动过程,教案反思等内容,指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使幼儿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奇妙的圆教案吧。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使幼儿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2.由圆变成的物体范例。
3.一位大班幼儿。
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幼儿能用一个至几个圆变成各种物体。
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和别人不同的作品。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出大班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元元,(小朋友向元元问好)元元特别喜欢圆的东西,请他来说说他喜欢什么圆圆的东西?(大班幼儿说:我喜欢玩圆圆的皮球,爱照圆圆的镜子,爱吃圆圆的饼干,还会变圆的魔术!)。
教师:什么是变圆的魔术呀?你能变给我们中二班小朋友看吗?
2.元元表演变圆魔术。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元元是怎么把红色的圆变成苹果的呀?(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你们会变吗?你们会变什么呢?怎么变呢?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元元的变圆魔术学会了。
教师:元元,你还会变什么?元元:我还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呢。
元元表演(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三个圆变成了小花,四个圆变成了蝴蝶。)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任务:我们今天也来学元元变圆的魔术。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撕去圆后面的双面胶的外面一层,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了,可以互相参观,也可以请客人来参观,告诉客人,你把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了。现在请小朋友去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去变圆。
(2)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幼儿把废纸仍在箩筐里。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
4.评价:鼓励幼儿大胆的告诉同伴和客人,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
延伸活动。
教案反思:
1、由于预定计划,因而对于目标以及在实际中根据幼儿发展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由于我们生活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圆形物品,因而教师把握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学习寻找、观察的方法,获取各方面的知识。
2、将幼儿的兴趣、求与活动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在主题活动中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和关注是我们教师实施教育的基础,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幼儿的好奇心强。常常对这件事感兴趣,对那件事感兴趣,有的孩子个性差异不同会产生不同关注点,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不断提炼和分析有价值的内容。
在我观察幼儿的兴趣和学习需要生存了有关圆方面的.活动。
如:有趣的圆、圆形的妙用,根据这些内容创设相关主题墙饰有:我玩过的圆形物品、我用过的圆形物品、我吃过的圆形物品、我见过的圆形物品、我用圆形变变变,在创设过程中为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让预想内容和生存内容有机整合起来,鼓励幼儿充满自信参与活动创设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发展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在各类活动及部分操作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关注周围生活的愿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活孩子原有的认知经验,随之生成了其他形的教育活动,同时调动了家长的积极参与性。
3、在主题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空间。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而且鼓励幼儿更多的尝试。体验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幼儿更积极更关注自我实践获得的过程。
4、在集体中每位幼儿在主题实践过程中,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人、都是参与者设计者、收益者、通过实践我们感到主题活动中对于能力强的孩子。鼓励他们动脑用各种材料制作实现自己的目的,对于中等水平的幼儿,我启发引导他们画出贴出简单的作品,而相对能力弱的幼儿降低难度,让他们随意贴贴玩玩,主要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指导,大大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八
二、教师示范制作过程
1、先把材料从硬纸卡上取下
2、把毛毛虫的头的背面涂上胶,粘贴在树叶上的合适位置。
3、挨着毛毛虫的.头一个一个粘贴圆形,注意每个圆形要挨在一起,中间不能有空隙。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指导个别幼儿正确的粘贴方法,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拼贴出毛毛虫的不同造型。
四、幼儿作品展示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九
一、设计意图:
“皱纹纸粘贴”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美术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脑、眼、手的协调,锻炼手部小肌肉群,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而且,因为其制作过程比较细致,时间较长,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所以,皱纹纸粘贴画教学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展此项美工活动,正如《纲要》中所说的,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充分发挥幼儿的艺术潜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本班级幼儿对绘画和手工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构图时线条流畅,画面布局合理,有一定的色彩感,能大胆用色,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班级幼儿在小、中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用皱纹纸团纸团、搓、捏的技能,为本次开展皱纹纸粘贴画活动打下了基础。班级幼儿从未尝试制作过皱纹纸粘贴画,我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花瓶”作为素材,所表现的形象装饰性较强,能够产生浅浮雕的效果,活动中将引导幼儿用灵巧的小手与皱纹纸尽情地在卡纸上粘贴出自己的世界与可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特点,敢于大胆尝试,有创新意识和挑战意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2、学习、运用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创作装饰画《花瓶》。
3、喜欢皱纹纸粘贴画,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初步养成耐心细致制作的良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1、黑色卡纸16张(幼儿已画好底稿“花瓶”图案),范例4张(欣赏);
3、各色纸团、纸绳若干(幼儿课前已经制作好)。
四、活动过程:
1、感知材料,欣赏导入:
(1)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幼儿分为4组,每组一张范例)——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漂亮的画,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是一幅粘贴画,画面是凸起的)。
——提问:“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来粘贴的?”(皱纹纸纸团、纸绳等)——教师向幼儿介绍皱纹纸的特性及皱纹纸粘贴画的特点。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皱纹纸粘贴画中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1)请幼儿观看图片,说出画面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2)请幼儿观察并讨论:
——“画面中物体各部分是用什么颜色的什么材料进行粘贴的?”
——“材料粘贴的时候有什么规律?”(综合采用纸团、纸绳进行粘贴画时,应利用这些富于色彩和纹理变化的材料特点,根据画面中点、线、面的呈现方式,巧妙利用材料进行设计。)。
3、探究制作方法并学习制作皱纹纸粘贴画。
(1)幼儿人手一份底稿,根据草图,讨论:
——“画面上哪里用什么颜色的纸团粘贴?哪里用什么颜色的纸绳粘贴?怎样粘贴?”
(2)引导幼儿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制作过程。
(3)幼儿观看课件,学习制作方法。
4、幼儿粘贴,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幼儿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
——粘贴顺序是先大后小,请幼儿注意纸团和纸绳排列的疏密、方向与画面的效果。
5、教师带幼儿评析作品,帮助幼儿将他们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
——“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引导幼儿从构图、色彩和粘贴技能方面来说一说)。
——“怎样搭配会更好,这张画和其他画有不同的地方?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学的?”
6、作品展览。
7、活动延伸:请幼儿利用所学装饰一下自己的卧室。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十
课题:
学习领域:
想象与表现。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人的脚印和动物的脚印,想象出各种形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重点:
培养学生从具现到形象的再创造的能力。
难点:
学生想象力的创新。
教具:
水桶、水、录像、图片、彩纸、彩笔、剪刀等。
学具:
彩笔、彩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教学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以趣味性的实验导入课题:
1、让学生拖掉鞋子,脚底在水桶里沾上水,然后将脚低印在地板上。
2、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脚印,想象着自己的脚印象什么。师指生点名回答。表扬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
3、小组讨论,说出动物脚印的样子。比一比哪一组说出最多种动物脚印的样子。
4、出示课题——奇妙的脚印。
三、观察了解各种动物的脚印,师生讨论脚印的模样。
1、师具体逐个播放动物的脚印,请同学欣赏观察并讨论它们的造型特征、以及你所想象的其他形象。
3、师小结:
我们感受大千世界的美丽,就别忽略了他的每一件馈增,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脚印。这小小的脚印能为小朋友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想象力,我们可以从它的外形,特征来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探究如何将各种脚印展开奇妙的想象。
引导学生于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学生将它对某种动物的脚印有什么样的想法说出来,然后经小组讨论。
先考虑你对哪种动物的脚印比较熟悉,可以先从它的形状打开思路。师提示学生展开思路,以脚印原来的形状,如圆形,半圆形,不规则形等去展开想象。师将各种脚印扩大挂在黑板上供学生观察。
五、想象与绘画。
2、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一组脚印的世界。
3、完成作业的手法可以多样,但以绘画和剪贴为主。
六、展示作业,总结评价。
1、否有集体合作的精神。
2、是否能把自己想象脚印的造型与色彩,大胆的表现出来。
3、想象的脚印思路是否有创新,独特。
4、是否能在完成作业的方法上有所创新。
七、课题拓展。
1、赏图例,引导学生课后应用其他材料,如大的硬纸板来绘制你最喜欢的脚印。
2、教育学生平时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多动脑筋。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与探究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师给予指导。鼓励学生要大胆创新。让学生通过交流,提高自主审美感知能力。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一
教材版本:广东版《美术》实验教科书小学第五册。
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大师的建筑,认识建筑的外观和结构美、艺术美、特点、文化背景等等。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建筑带来的奇特美妙的感觉,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3、能力目标:学会观察生物的外形特点,运用想像力发现大自然与建筑设计的内在联系,大胆模仿生物的样子设计出有趣的建筑;培养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生物外形与建筑外形的联想。
*建筑的外观和结构观察。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奇特的建筑。
兴趣点:
*欣赏不同类型的'建筑造型;
*世界名建筑的外形联想。
作业内容:
*异想天开地用画笔模仿生物的样子设计几座奇妙的建筑。
作业要求:
*基本要求:设计一个具有奇特外形(与平时我们所见的不同)的建筑。
*较高要求:造型奇特,表现的较细致。
*个性探究:构思与众不同,线条、色彩表现细致丰富。
教学准备:
powerpoint教学课件、纸材、彩笔、油画棒、教师示范作品若干件。
水果卡片(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水果名称命名,如:苹果组、桔子组等)。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课堂准备。
今天,这节课我把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个水果卡片,这就是你们的组名了。
分小组,讲要求。
组合成各个小组。
课堂导入。
展示悉尼歌剧院图片,直接导入课题。
欣赏大师建筑的美。
课堂发展。
*播放幻灯片:一系列建筑图片(附文字介绍)。
了解大师建筑的历史、背景等,.
增长知识。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这些图片:
1、这些建筑美吗?
2、美在哪里?
学生发挥自主探究能力,各抒己见。(给小组加分奖励)。
通过观察建筑的外形与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
*板书:
外形。
建筑美线条。
色彩。
想一想:我最喜欢什么动物?我会用什么样的花纹和色彩去表现它的花衣裳?
归纳美术知识,强化学生对事物的美术概括能力。
1、习题:我们来猜猜建筑大师的设计灵感来源,请你连线。
神圣家族教堂玉米。
悉尼歌剧院贝壳。
美迪斯尼乐园蜘蛛网。
慕尼黑体育馆球。
2、是不是只能做这样的联系,还可能来自于什么事物的外形呢?
请每个小组完成习题。
不是,像悉尼歌剧院的灵感可能来自于海上的帆……。
拓展思维。
设计构思:1、假设你是一位建筑设计师,你会设计什么样的建筑呢?
2、你的建筑具有怎样奇特的外形?
积极发言,表达构思。
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表达设计意图。
展示若干设计图稿,引导学生设计时,大胆想像。
受启发,更大胆的运用仿生概念设计奇妙的建筑。
教师准备的设计样稿用于启发学生,要注意鼓励学生更开阔的运用各种自然、生活中的事物设计,而不要受到老师范画的限制。
学生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给予适当意见。
小组讨论,合作创作。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师生评价。
给予肯定意见,说出需要改进的意见。
自评与他评、组评相结合。
从构思、线条表现、色彩表现等方面。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到美术学习中。
课后延伸。
世界奇特的建筑还有很多,它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你们在平时要多看多想,希望将来你们中间会有人设计一些漂亮奇特的建筑。
课后学习和观察。
进一步了解有关于建筑的知识。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十二
1、运用蛋壳进行装饰画创作。
2、通过欣赏感受蛋壳画的艺术美。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蛋壳画范例三幅(螃蟹、熊猫、蝴蝶);简笔图案每人一份。
2、幼儿人手两个蛋壳(有淡浅之分),浆糊每组一盘,棉签每人一份。
3、在活动前,先在桌上铺报纸,以免弄脏桌面;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欣赏蛋壳画,感受蛋壳画的艺术美。
师:(出示背景)小朋友,森林里阿有几只小动物,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分别出示蝴蝶、熊猫、螃蟹)。
师:这几只小动物和你以前看到的一样吗?
允许幼儿摸一摸图画,再说说自己的感受(蛋壳)。
二、对蛋壳装饰画的分析。
师:对了,它们呀都是用蛋壳贴出来的,我们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蛋壳画。我们先来看一下蝴蝶这幅图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师引导,指出蛋壳颜色的不同,这样画面更加清楚,漂亮)。
师:熊猫(师引导,小结:熊猫的眼睛和耳朵是黑色的,脸上是白色毛,所以在贴的时候耳朵和眼睛处不用粘贴了,以此把眼睛耳朵和脸区分开来,画面也更加漂亮)。
师:螃蟹(师引导,小结:螃蟹的.身体和腿是两个部位,所以可以用两种蛋壳的颜色来进行装饰,螃蟹腿是从粗到细的,所以在装饰细的地方时蛋壳要掰得碎一点,而且要认真、有耐心)。
三、引导幼儿探讨如何用蛋壳来制作蛋壳画(出示步骤图)。
师:那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先……再……)。
1、让幼儿自由讲述,出示步骤图,教师简单小结,讲述制作过程:
(1)用记号笔画出线条图案;
(2)小心的捏碎蛋壳;
(3)用棉签将浆糊涂抹在图画内;
(4)最后贴上打碎的蛋壳。
2、请2~3名幼儿上前示范操作。
四、幼儿操作活动,教师指导、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师:我们小朋友真棒,都知道怎样来制作蛋壳画了,现在想不想来试试啊?(想)。
在桌子上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材料,选一张你喜欢的图案,开始吧。
提醒幼儿作画时不把浆糊弄到桌子上、衣服上。
五、展示幼儿作品,与幼儿分享蛋壳画的特殊效果。
师:请完成蛋壳画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选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蛋壳作为材料通过设计、粘贴制作出来的画面。在学习过程中我及时对学生加以表扬,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创造活动。
蛋壳是生活中被遗弃的东西,但是如果充分利用不仅能变废为宝还能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三
教学目的:1、让幼儿了解纸团粘贴的方法。
2、巩固学过的团球、粘贴等技能。
3、引导幼儿体验画面的立体美和操作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认真、仔细操作的良好习。
4、启发幼儿动手操作,大胆表现自己的意愿。
教学准备:紫红色绉文纸、绿色树叶、白纸、彩笔、胶水若干,大幅范画一幅,抹布每组一块。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活动。教师:秋天到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各种各样的果树都结满了果实,不仅好吃也很好看。请小朋友说说,秋天都有哪些果树?(引导幼儿说出有山楂树)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棵丰收的山楂树。
2、出示大幅范画,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感受画面的半立体美,激励幼儿动手制作的愿望。教师:小朋友,你们摸一摸这幅画,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教师走到幼儿中间,让每个幼儿都能摸一摸,亲自感受一下。)这幅画看上去怎么样?与其它彩笔画的画有什么不同?这幅画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样做的?(启发幼儿说出这幅画是用纸团成球,粘贴在纸上。)。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今天,我们做的山楂树是用纸和纸球粘贴的。怎样做成的呢?先要在作业纸上画出山楂树简单的树形(树冠可以画成大圆形,也可以画成大三角形);随后,将紫红色绉纹纸用力团成一个个小纸球,再把团好的纸球蘸上胶水,粘贴在树冠上;然后把树叶粘贴在适当位置;最后,用彩笔把树干涂满颜色。一棵丰收的.山楂树就做好了。
4、交待要求,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画山楂树时,只画出简单的轮廓。
(2)重点指导幼儿用力团紧纸球和粘贴纸球的方法。
(3)提醒幼儿,纸球和树叶都要粘贴在适当的位置。
(4)能力强的幼儿,粘贴结束后,可以用彩笔添画其它景物(蓝天、白云、小鸟等)。
5、评价作品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本领;就是用纸球贴画。大家贴的都很好,现在我们互相看一看,谁的山楂树丰收了,果子又多、树叶又密。幼儿互相欣赏与评价,教师总结。
6、活动延伸。
(1)在美术角为幼儿准备有关材料,引导幼儿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出苹果树、橘子树等。
(2)幼儿的作品陈列在美术角内,供幼儿互相欣赏,体验成功的乐趣。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十四
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强调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引导幼儿感受到大环境中的美,引导幼儿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进行制作或开展其他活动。艺体的主题活动三“寻找秋天”正是在一次散步中孩子们发现地上的落叶,继而与之游戏而引发的。我们借助随手可见的树叶,让幼儿说说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在用树叶拼贴、组画的过程中,表现他们的创意和审美能力。我们把各领域的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主动学习,用儿童的各种语言表示对树叶的喜爱,增加对树叶的了解。
在幼儿了解树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结合手工制作的美术活动“树叶粘贴画”,此活动我们综合了语言、音乐、律动等来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引发幼儿的兴趣,用剪贴的方法让幼儿创作树叶粘贴画,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活动目标。
1、萌发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不同形态,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并尝试用不同的树叶剪贴组画,表现有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
1、课前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树叶。
2、制作材料:白纸、胶水、剪刀、颜料、铅笔等。
3、将示范画以及和树叶形状相似的实物等等制作成幻灯片,歌曲《小树叶》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创设氛围,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秋天到了,你发现树上的树叶有什么样的变化吗?
(请幼儿说说、唱唱、表演一下树叶飘落的情景)。
2、请幼儿挑出自己认识的树叶,说一说是什么树的树叶。
(进一步增加幼儿对树叶的认知和兴趣。)。
3、引导幼儿观察树叶,进行合理想象。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并说一说它像什么。(幼儿自己寻找、想象)。
4、观察范例,引导幼儿抓住动物(或物体)的`主要特征,自选树叶进行剪贴活动。
(老师观察幼儿选用的树叶与表现的事物是否相符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合理构图,表现事物特征。可以启发幼儿利用树叶形状特征剪贴成可爱的小动物,或者可以中心贴、对角贴可贴成美丽的手绢等装饰画,还可以为故事、诗歌配插图等等。)。
5、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自评。
(倾听幼儿介绍,提出恰当意见。)。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十五
1、在粘贴、画画打扮天安门的过程中,知道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
2、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初步了解天安门,知道一些北京的标志建筑。
2、操作材料、蜡笔。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了解北京。
1、你们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在哪里吗?
2、北京还有哪些著名的建筑?
3、小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许多著名的地方:天安门、长城、鸟巢等。
二、做一做——装扮天安门。
1、我们知道10月1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到处张灯结彩,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打扮天安门。
2、你们说说可以怎么打扮?
3、我今天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4、一会儿就请你们一起用这些材料来打扮天安门,看哪个小朋友打扮的天安门最漂亮。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找一找哪些地方左右相同?(对称)。
(2)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6、小结: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注意要用对称的方法来装扮天安门。
三、评一评——欣赏不同装扮的天安门。
1、请个别幼儿介绍,你们是怎么打扮天安门的?
2、评出最佳的作品进行展览。
3、小结:你们把天安门打扮得真漂亮,祖国妈妈谢谢你们,你们帮她庆祝生日。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十六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文是小鱼粘贴画小班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粘贴画教案:豆豆小海豚【1】。
活动目标。
学会海豚的画法和粘发。
知道不同的豆粘在海豚身上的部位。
通过图知道海豚身体结构。
活动准备。
白大米、黑豆、黄豆、绿豆。
深粉卡纸、铅笔、乳白胶。
海豚身体结构图。
活动过程。
1、我们的美术课是不是都学过粘画啊?你们都学过粘什么啊?
2、你们学过这么多那?那我们今天来学粘画,粘个你们没学过的海豚好不好?
3、那你们看过海豚吗?喜不喜欢海豚啊?
4、看看老师画的是不是海豚啊?那你们会画海豚吗?那让老师来教你们吧!
5、海豚简笔画画法:。
——我们今天在深粉卡纸上画海豚。
——画海豚的外形,在画身上的背鳍和胸鳍。
——再画海豚的嘴和眼睛,完成。
6、画海豚好不好学啊?你们学会了吗?
7、那我们就接着这幅画,学粘豆豆海豚好不好啊?
8、学粘豆豆小海豚:。
——我们用画完的海豚,现在就可以用粘了。
——我们用大黑豆粘出海豚的轮廓,用绿豆粘出背鳍和胸鳍轮廓。
——海豚的上半身我们用黑豆粘,下半身是白色的肚皮,用白色大米粘。
——粘的时候要心细的慢慢粘,用半个黄豆粘海豚眼睛,看小海豚玩的多高兴,我们用黄豆给小海豚粘上游泳圈吧!
——老师的小海豚已经粘好了,小朋友的粘好没啊?
9、小海豚已经粘完了,你们还想不想多了解一下海豚啊?
10、那我们先把手中的小海豚放在太阳下晾干,再来看看海豚身体结构图。
活动结束。
活动目标:。
1、尝试将大小不同的蜡光纸圆片黏贴在底板上,并在教师的提醒下有颜色搭配和图形组合的意识。
2、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学习用糨糊黏贴的方法。
3、能大胆黏贴,体验不同大小、颜色、组合方式的“泡泡”贴在展板上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康定斯基作品《圆之舞》的ppt。
2、颜色、大小不一的蜡光纸圆片,黑色卡纸每人一张。
3、泡泡枪一个,胶水、抹布每组一份。
4、底板上布置几条小鱼和水草,底板的大小以能张贴所有幼儿的作品为宜。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关于泡泡的经验。
1、你们吹过泡泡吗?你们看,我会变出泡泡。(教师用泡泡枪打出一串泡泡。)。
2、有多少泡泡?(适时丰富词汇:许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3、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并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引导幼儿欣赏康定斯基作品《圆之舞》ppt,帮助幼儿整理前面获得的经验。
1、有个画家画了许多泡泡,看看他画的泡泡和刚才你们看到的泡泡一样吗?
2、他画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
3、这些泡泡都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欢和好朋友挤在一起,有的喜欢单独呆在一个很空的地方一样。)。
如:“泡泡是怎么排列的?”小班幼儿就不知如何回答。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问题具体、语词准确特别重要。)。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黏贴泡泡的状态。
1、出示大底板,指着底板上的小鱼说:“小鱼也喜欢用嘴巴吹出许多的泡泡呢!”
2、你们想让小鱼吹出一个什么样的泡泡呢?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是什么颜色的?
最后将“泡泡”贴在幼儿选择的位置上,边贴边说:“先用食指蘸上胶水,从‘泡泡’白色的这一面的中间开始抹开去,记住每个地方都要抹到,然后用抹布将手指擦干净,再把‘泡泡’贴在底板上。”当贴第二个“泡泡”时,教师问:“是紧紧靠着第一个泡泡呢还是离它远一点,或者离它很远呢?”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幼儿运用前面的经验,进一步强化图像组合意识。教师通过演示,让幼儿明确怎样贴在一起或分开贴,将幼儿无意识的黏贴引导为有意识的`黏贴。通过与幼儿讨论如何选择“泡泡”的大小和颜色,强化幼儿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为后面幼儿的个性化黏贴作铺垫。)。
4、再次交代操作要求。
(2)谁会用胶水贴“泡泡”?(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如何正确抹胶水及黏贴。)。
二是教师可以由此了解幼儿在前一个环节中学习的情况,发现幼儿的问题和困难,从而进一步强化和补充,使指导具有针对性。同时演示的幼儿又给能力较弱的幼儿做了一次示范,既满足了该幼儿的表现需要,也满足了其余幼儿再次观察学习的需要。)。
四、幼儿创作。
教师提醒幼儿选择颜色、大小不一的圆片进行黏贴,并将多余的圆片放回原处。已完成的幼儿坐白线上看书。
五、引导幼儿欣赏作品。
1、师幼一起将所有作品布置在大展板上,教师引导幼儿找到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
2、教师鼓励并引导幼儿对别人的作品发表看法。如:“你喜欢哪里的泡泡呢?”
小班手工教案:制作小鱼【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大胆学习将皱纹纸边折边贴,变成小鱼鱼鳍和鱼尾的技能。
2、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充分体验和感受小制作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小池塘背景;每组圆盘、油画棒、自粘纸、彩色正方形小纸等,数量超过幼儿人数;每组一份范例。
活动过程:。
一、观察范例,了解小鱼的制作方法。
1、提问:看看池塘里有什么?
2、猜猜小鱼时怎么做出来的呢?
——引导幼儿对小鱼的整体制作方法有个了解。
——教师小结:先画小鱼的头部、眼睛等,再做小鱼的鱼鳍和鱼尾,最后可以装饰小鱼的身体。
二、引导幼儿大胆探索,学习将纸沿着自粘纸边折边贴,变成小鱼鱼鳍和鱼尾的技能。
1、引导幼儿估计想象:觉得自己做哪一步会觉得很难?
2、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设想大胆提出来:当幼儿说到哪一步很难时,便请幼儿同伴来想办法。
3、当有幼儿说到鱼鳍鱼尾很难做时,便请幼儿一起来讨论:鱼鳍和鱼尾是怎么做的?
——鼓励幼儿先观察桌上范例和半成品;。
——幼儿大胆尝试。
——个别幼儿交流。
——教师小结,完整示范,并适当提出操作常规,如纸屑和安静操作等要求。
三、幼儿作业,教师全面观察指导。
1、幼儿作业,教师观察并适当指导。
——画头部时,线条要画到圆盘的边缘。
——折叠时要尽量对齐、压平,最后几步要更加细心。
——粘贴时要两手配合好,先拉掉双面胶上面的纸,再把折叠好的鱼鳍、鱼尾贴上去。
2、鼓励幼儿最后在身上装饰花纹。
一、欣赏评价。
1、将每个幼儿的作品贴在“池塘里”,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2、个别幼儿来说说自己最喜欢哪条鱼?
教师根据幼儿作业情况全面评价。
活动分析:。
这次活动的重难点是边折边贴的技能,需要小朋友双手配合,做比较精细的动作。经过观察,孩子们大多是理解做法也敢于尝试了,但精细动作发展还不够,小部分孩子显得力不从心。我想若将边折边贴的技能改为让幼儿将皱纹纸先褶皱捏好后再贴,难度就会降低些,这样能力相对差些的孩子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了。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十七
设计意图:
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强调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引导幼儿感受到大环境中的美,引导幼儿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进行制作或开展其他活动。艺体的主题活动三“寻找秋天”正是在一次散步中孩子们发现地上的落叶,继而与之游戏而引发的。我们借助随手可见的树叶,让幼儿说说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在用树叶拼贴、组画的过程中,表现他们的创意和审美能力。我们把各领域的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主动学习,用儿童的各种语言表示对树叶的喜爱,增加对树叶的了解。
在幼儿了解树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结合手工制作的美术活动“树叶粘贴画”,此活动我们综合了语言、音乐、律动等来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引发幼儿的兴趣,用剪贴的方法让幼儿创作树叶粘贴画,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活动目标:
1、萌发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不同形态,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并尝试用不同的树叶剪贴组画,表现有情节的画面。
3、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结合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进行创作。
配套课件:
大班美术课件《树叶粘贴画》ppt课件。
活动准备:
1、课前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树叶。
2、制作材料:白纸、胶水、剪刀、颜料、铅笔等。
3、将示范画以及和树叶形状相似的实物等等制作成幻灯片,歌曲《小树叶》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创设氛围,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秋天到了,你发现树上的树叶有什么样的'变化吗?
(请幼儿说说、唱唱、表演一下树叶飘落的情景)。
2、请幼儿挑出自己认识的树叶,说一说是什么树的树叶。
(进一步增加幼儿对树叶的认知和兴趣。)。
3、引导幼儿观察树叶,进行合理想象。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并说一说它像什么。(幼儿自己寻找、想象)。
4、观察范例,引导幼儿抓住动物(或物体)的主要特征,自选树叶进行剪贴活动。
(老师观察幼儿选用的树叶与表现的事物是否相符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合理构图,表现事物特征。可以启发幼儿利用树叶形状特征剪贴成可爱的小动物,或者可以中心贴、对角贴可贴成美丽的手绢等装饰画,还可以为故事、诗歌配插图等等。)。
5、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自评。
(倾听幼儿介绍,提出恰当意见。)。
针对幼儿喜欢成人或同伴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加以关注和肯定的心理特点,我让小朋友相互介绍作品或向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也促进了老师和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注重的评价绝不局限于幼儿的操作结果,而应包括幼儿各种能力、意志品质、情绪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状况。活动最后,师生共同与作品合影留念,让幼儿再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在以后的活动中保持这种创作精神。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十八
1、尝试用废弃的蛋壳进行拼贴,并且用排刷均匀涂色,进行印画的技能。
2、感受蛋壳粘贴画特殊的花纹,操作时保持桌面的整洁。
3、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蛋壳、水粉颜料、双面胶带、抹布,画好的各种图案(树、苹果等)。
一、出示盒子,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盒子,猜猜里面是什么?(幼儿自由发挥)。
(打开盒子)哇!原来是蛋壳。
2、蛋壳能做什么呢?(自由想像,表扬好的幼儿)。
小结:蛋壳可以用来装饰画呢,你们看:
二、出示范例,师幼一起欣赏。
1、用蛋壳装饰了什么画?(葫芦)蛋壳藏在哪里?请你来找一找。
过渡:蛋壳画还会变魔术呢。闭上你的小眼睛,变啦。。。(打开折好的半边)。
2、一个葫芦变成了两个葫芦,这个葫芦是怎么变上去的?(幼儿自由发挥)。
3、这个蛋壳印的画和我们平时印的画是不是一样呢?(出示平时的印画一张比较)。
小结:蛋壳印的画的花纹很特殊,是一块一块的,有空隙。
三、引导幼儿了解蛋壳印画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1、示范蛋壳画,讲解要求并配儿歌。
2、请一位幼儿示范,老师配儿歌。
过程:先找到一幅画,撕去上面的双面胶,拿一块又一块大的蛋壳,蛋壳的里面贴上去,用手压一压,蛋壳贴满这幅画。注意蛋壳只能贴在画的轮廓里,蛋壳不能叠在一起,画面上没有贴住的请抖一抖放进箩筐里。
3、蛋壳画做好了,我们来玩变变变的游戏。
用排刷刷上颜料,颜料刷均匀,最后把白纸对折(角对角),用手掌抹抹平,
这样一幅画变成了两幅画。你们想不想来试试?
4、后面还有许多的画要你们做成蛋壳画,不过,要求不要忘了噢。
5、老师再次强调制作要求时,请幼儿来说。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蛋壳粘贴在轮廓线里,蛋壳不能叠在一起,刷颜料要少一点且均匀。
五、展示幼儿作品。
1、幼儿交流。
2、小结:我们今天用了废旧的蛋壳来装饰了一幅幅漂亮的画,生活中还有很多废旧的像开心果壳、瓜子壳都可以装饰,希望小朋友去收集,下次我们再来尝试。
附儿歌:找到一幅画,撕去双面胶。
拿块大蛋壳,用力压一压。
一块又一块,贴满这幅画。
亲子快乐出游我们去了恐龙园,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我们发现孩子对恐龙的认识仅限于外部特征的观察,孩子对恐龙直接接触的感受不多。因此我们选择用蛋壳来加深孩子对恐龙皮肤的感受,在触摸想象中激发起幼儿制作的欲望。分解过程让他们体会了“量”的变化、“形状”的变化。粘贴动作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小肌肉。瞧一瞧,他们专注的样子,让我们感到了丝丝的欣慰和幸福。
美术粘贴活动教案(精选19篇)篇十九
《漂亮的花朵》这次活动将利用彩色手工纸,让幼儿在撕纸、粘贴活动中进行简单的色彩搭配,感受色彩美,体验集体创作的乐趣。小班孩子对颜色还不能很好的辨认,并且具有好玩、好动、爱游戏的特点,针对幼儿年龄特点,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自由、宽松的`、饶有趣味的环境中完成活动目标。
在本次活动中,利用彩纸的多色性,和幼儿一起感受了彩纸游戏的乐趣。活动中,不仅引导幼儿巩固撕贴彩纸的方法,还让他们通过色彩的搭配练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学会辨别色彩与搭配,进行创建“漂亮的花朵”,巩固幼儿对常见色的认识,更让幼儿在撕纸、粘贴活动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从这次活动来看,幼儿的粘贴技能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制作的作品,美观大方,画面整洁丰满,具有美感。但同时也发现个别幼儿撕纸的速度较慢,慢慢吞吞,所以在制作作品的时间上就显得比较长。在今后的活动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逐渐加快速度。
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在教学时,必须相信幼儿,他们都是会时刻创造出奇迹的能人;同时尊重他们独有的思维,不要硬套硬搬,让幼儿成为主导;要多为幼儿考虑一步,教具创作时,课案设计时,多问问自己,可不可以?为什么?再加上源于生活的题材,这样才会将活动的更高价值完全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