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可爱的企鹅篇一
1、幼儿认识企鹅的外形。
2、了解企鹅简单的生活习性,懂得企鹅为什么不怕冷。
3、丰富词汇:脂肪、潜水、软体动物。
1、vcd盘、vcd机、电视、录音机、录音带各一个。
2、鹅分体图片一套、企鹅模型一个、背景图一张。
3、儿每人一套拼图(6—8块)。
1、 重点:幼儿认识企鹅的外形特征并了解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性。
2、 难点:幼儿懂得企鹅为什么不怕冷。
1、 幼儿观看录像,引入主题。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一位朋友,我们看看它是谁?放vcd盘,幼儿观看录像。
2、 教师提问:它是谁?(企鹅)它长的什么样?
小结:企鹅有尖尖的嘴巴、白白的肚皮、黑黑的背、两只翅膀、两条腿、一双眼睛、一个短短的尾巴。(幼儿回答,教师小结)。教师出示企鹅分体图片。
1、 它的翅膀像三角形,尖尖的样子,像鱼(鲸)的鳍一样。
它的翅膀可以滑雪、可以游泳、可以飞(教师提示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海鸟)、翅膀可以在企鹅走路时保持平衡、在潜水时紧缩不动。(教师提示:在水中不露头地向前行叫潜水。)
2、 它的脚像什么?
像鸭子的蹼,可以用来游泳(幼儿也可以讲述别的有蹼动物)。
3、 企鹅喜欢吃什么?
企鹅喜欢吃鱼、虾、软体动物(教师提示:软体动物身体中没有骨头很软,像贝壳、河 蚌)教师出示图片一张,加深幼儿印象。
4、 企鹅生活在什么地方?
很冷很冷的、有冰、有雪的南极,在幼儿讲述同时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幼儿加深印象。
5、 企鹅为什么不怕冷?
通过幼儿想象的出它皮很厚、脂肪很多(教师提示:脂肪是皮肉内一种油质的东西,它储存热能,发出热量)帮助企鹅保持体温。教师出示企鹅模型让幼儿感知。
幼儿继续观看vcd的出企鹅不怕冷的正确答案:脂肪厚、群聚在一起防寒。
1、 幼儿每人一份拼图(企鹅)6—8块。
根据幼儿认知能力,分别发6块或8块的拼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凭借自己对企鹅已有的了解进行拼图练习,使幼儿对企鹅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2、 幼儿在歌曲《小企鹅真漂亮》的伴奏下,做小企鹅走路的样子退场,活动结束。
1、幼儿继续看vcd,了解其他关于企鹅的生活习性。
2、将企鹅的图片和模型放于自然角,便于幼儿充分感知企鹅的外形特征。
3、将企鹅拼图放于操作区,帮助幼儿巩固企鹅的外形特征。
可爱的企鹅篇二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看图正确理解数量关系.
一、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可爱的企鹅1)
3.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说出图意.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观察图片:可爱的企鹅1)
教师:仔细观察图,说说图的意思,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2.教师提问
(1)想一想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又表示什么?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6+3=9
(二)活动二:加深理解,强化新知.
1.(出示图片:可爱的企鹅2)
教师: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有多少只小企鹅藏起来了?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1)仔细看图,完整地说一遍图意.
(2)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3)怎样算出藏起来多少只企鹅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3.小组汇报
教师板书:9-5=4
教师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海尔兄弟想请你们帮助解决两个数学问题.
(三)活动三: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1.(出示图片:)
教师:爷爷送给海尔兄弟两人8支铅笔,都可以怎么分?
2.(出示图片:猴子吃香蕉)
教师:有一把香蕉共9根,分给两个小猴吃,都有哪些分法?
要求:
(1)看图说说图的意思.
(2)怎样填表?把数填在书上.
(3)观察讨论: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汇报
4.同学们真能干!现在海尔兄弟在大家的帮助下又登上热气球出发了.(轻快的音乐)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教师:很快,海尔兄弟来到了热带森林,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猴子荡秋千1、2)
要求:(1)观察这两幅图,在小组内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观察后在书上独立列出算式.
(3)结合算式说说图的意思.
2.小组汇报
3.(出示图片:小兔子)
教师:在不远处,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玩耍,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在小组内先说说图的意思,再列算式计算.(比比哪个小组说得多)
四、全课小结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实现一年级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进行了尝试。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体现了情境性和活动性。学生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的效率。
可爱的企鹅篇三
本课内容在教材第36—37页。所呈现的内容是学生学习8和9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练习课,图中所安排的企鹅活动情境,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图中第一次呈现大括号的形式,所以教学中需要教师作适当的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学习状态分析:
学生基本上已经理解8、9的加减法的意义,但对于首次出现的大括号比较陌生,不容易理解其意思。对南极的情况有少数学生有些了解,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企鹅的生活情况。
教学目标:
1、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2、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根据图示正确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解决加减法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第36页主题情景图2幅。
2、“试一试”中的两张表格。
3、8支彩笔和两个笔筒。
学生准备9根小棒。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
3、讲解“{”表示“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的意思。
4、提问: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听回答板书算式:6+3=9)
5、出示企鹅图2。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你能说一说并列式解决吗?请和同桌互相交流。
6、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进行适当点拨。
1、看图交流图意:左边有6只企鹅,右边有3只企鹅排成一队。
2、看板书,猜测并试着提出问题。
3、听讲解,进一步认识“{”的含义。
4、看图,叙述图意,并列式解决:6+3=9
5、看图,同桌交流图意,并列出算式。
6、集体汇报交流:一共有9只企鹅,左边站3只,右边有几只?算式:9-3=6。
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更容易激起学习的兴趣。而且也由此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目的。
在与同桌的交流中,可以使学生逐步清晰自己的思维,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巩固8、9的加减法
2、提出要求:请用8根小棒代替彩色笔。将8根小棒分成两堆,看看可以怎样分,并把分得的结果填在书上。
3、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并板书。
4、谈话,创设分香蕉情境。提问:请你用9根小棒代替9支香蕉,帮两只小猴分一分,看看香蕉能有几种分法,把结果填在书上。
5、引导学生交流、填表。
1、仔细观察,并依次回答:(1)有8只彩笔。(2)纷纷交流自己的分法。
2、要求数出8根小棒,边分、边填空。
3、看书,汇报分8根小棒的结果。
4、分9根小棒,填书上表格。
5、集体汇报、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借助于半抽象的物来帮助学生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巩固练习
1、提出要求:独立完成第37页第1题,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巡视指导。
2、提问:第2题是什么意思?你能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吗?把它写在书上。
3、引导学生进行订正。
4、出示第3题,根据题意编一个故事,再根据故事列一个算式。
1、独立完成第1题。
2、思考并回答,并把算式写在书上。
3、交流算式,并说出列式的理由。
4、编故事,根据故事列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独立完成作业,及时订正。
四、数学游戏
1、提出要求:4人为一组。每人分别拿出6、7、8、9的点子图卡片一张,盖住其中的几个点,其余成员抢答盖住了几个点,并说出一个算式,轮流进行。
2、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1、分4人为一组,按要求开展数学游戏。
2、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在生生之间的互动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板书:
教学反思1:徐含萍
1、在组织学生操作学具时,教师应讲清要求,并加以指导,让学生明白动手操作的意图。同时让学生学会规范操作学具,养成操作学具的良好习惯。(如:专心操作,用完小棒应归位等)
2、本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大括号,所以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明大括号和问号在图画中的意思和作用,以便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不同意义。
可爱的企鹅篇四
教学内容:可爱的企鹅(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看图,述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计算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件:教材第41页情景图)
1、师:这些可爱的小企鹅非常调皮,你看这是怎么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第二幅图)
师:是啊,冰山后面有几只呢?列式算一算,告诉老师。
2、引导学生画图,列式。
3、说一说。
课本42页“练一练”
可爱的企鹅篇五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企鹅。企鹅有一张扁扁的嘴巴,小小的眼睛,乌黑的背,雪白的肚皮和金黄的脚。
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北极,饿了就吃海中的鱼,渴了就喝海水。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真讨人喜爱。
大家知道企鹅吗?企鹅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它们生性温柔,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是一个喜欢群栖的大家庭。
目前已知全世界的企鹅共有18种,比如在企鹅族群称王的帝王企鹅,独一无二的小蓝企鹅,生活在非洲的非洲企鹅……南极与亚南极地区约有8种企鹅,其中在南极大陆海岸繁殖的有2种,甚至在炎热的非洲大陆也有企鹅。
和鸵鸟一样,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鸟类。企鹅有翅膀但不能飞翔,身体为流线型,以便在水里游泳。它们的背部是蓝黑色的,腹部是与背部颜色反差较大的白色,看着就讨人喜爱。虽然现在的企鹅不会飞,但根据化石显示,最早的企鹅能够飞翔。因为环境的影响,直到65万年前,它们的翅膀慢慢演化成能够下水的鳍肢,成为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企鹅。看到企鹅望着蓝天,扑扇着翅膀的照片时,我就会想:大概现在的企鹅有重回蓝天的梦想吧!
企鹅可以说是最不怕冷的鸟类。它们全身羽毛密布,并且皮下脂肪厚达2至3厘米。这种特殊的保温设备,是它们在零下6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中,仍然能够自在生活。企鹅的胃口不错,主要吃小鱼和磷虾,每只企鹅每天平均能吃0。75公斤食物。企鹅喜欢群栖,一群有几百只,几千只,几万只,最多甚至达10至20多万只。在南极大陆的冰架上,或在南大洋的冰山和浮冰上,人们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企鹅。有时,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面朝一个方向,好像一支训练有素的仪仗队,在等候和欢迎远方来客;有时它们排成距离、间隔相等的方队,如同团体操表演的运动员,阵势十分整齐壮观。
企鹅的本领也不少。成年企鹅的游泳时速为20至30公里,比万吨巨轮的速度还要快。企鹅的跳水本领可与世界冠军相媲美,它能跳出水面2米多高,并能从冰山或冰面上腾空而起,跃入水中,潜入水底。因此,企鹅称得上游泳健将、跳水高手和潜水能手了。
让我敬佩这些小小的、可爱的企鹅的是雄企鹅孵蛋时的毅力。在孵蛋期间,为了避寒和挡风,几只雄企鹅并排而站,背朝着风面,形成一堵挡风的墙。雄企鹅来承担孵蛋这个重任。孵蛋时,雄企鹅双足紧并,肃穆而立,竭尽全力、不吃不喝地站立60多天,一直到小企鹅脱壳而出。这些坚持,需要多大的毅力呀!
小小的企鹅让我敬佩,让我尊敬。甚至当我听到企鹅这个神圣的名字时,会肃然起敬。
可爱的企鹅篇六
(一)教学内容
这节课是第三单元“加减法(一)”复习8和9加减法的内容,通过前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9以内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利用“可爱的企鹅”这一学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有关加减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进一步巩固8和9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进一步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丰富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2、巩固有关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画图、操作等具体活动。经历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
教学难点: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大部分学生对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有极大的兴趣。经过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学生有较好的听课习惯,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前边补充了数的组成的知识,学生每节课都在练习,所以对于8、9加减法的计算基本没有太大困难,而大部分孩子出现困难都在解决问题上。低段孩子认识物体都是由直观再到抽象,所以我准备充分运用简单易懂的儿童化语言帮助孩子初步认识加减法问题。
1、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活动之时,一定要先设立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由学生去拟定学习计划与内容,而后运用有关的具体材料,从实际活动当中去完成解决问题。
设计教学法不仅活泼,而且也会有许多创意的学习活动从中产生。设计教学是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有明确的目的及强烈的意愿中学习,必然能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热诚。再者,当一个设计由学生自己去思想,去拟订计划时,更可训练他们的思考。组织和搜集资料的能力;一切手,脑并用的活动,对于他们精通知识与培养纯熟的思考和技能,都是有益处的;学生们由始至终获得完整的经验,更是宝贵。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企鹅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藉以增进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必须认真地去设计各种问题,以使学生达到有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去思考和参与讨论等的目的。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学条件下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是和被动学习相对而言的。专家们认为自主学习应体现在"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等方面。这是一个理想的境界,最终的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且是一件愉快的事,愿意学习,热爱学习。
2、合作学习
1、儿歌导入
刚入学的孩子正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7岁的孩子特别喜欢儿歌、游戏等活动 。儿歌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开始就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2、新授过程
我采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再说算理,自己用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教师做适当补充和纠正。让孩子自己参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亲自经历的经验。
3、练习
这一过程我安排了:
(1)、说一说,运用本节课的内容解决问题,做到课堂内容复习。
(2)、计算,安排了口算比赛练习。
(3)、游戏动脑筋,锻炼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应用能力,学习根据具体情况来解决问题。
4、课堂总结
学生自己谈收获,谈自己的疑问。
教师总结,由对企鹅的喜爱情感升华为从自身做起爱护我们的环境,注意环境保护从身边的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