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篇一
观察鸟蛋的结构:
卵壳:坚硬,起保护作用;有小孔透气。
气室:内充满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壳膜:包裹内部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卵黄: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系带:同定卵黄(位于卵黄上,一端与卵钝端的壳膜相连,另一端与卵尖端的壳膜相连)。
胚盘: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
特别提醒:鸟产下的整个鸟卵并不是一个卵细胞。鸟的卵细胞是由卵黄膜、卵黄和胚盘三部分组成的。
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在生殖时期,发育成熟的雌、雄鸟进行交配,雄鸟把精子送入雌鸟体内,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鸟的体内开始发育。鸟卵产出以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鸟的体温,胚胎就暂停发育。以后在鸟的体温或人工孵化箱的恒温条件下,胚胎继续发育,最后雏鸟破壳而出。
鸟类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并伴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
(1)鸡卵的结构: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卵白(保护作用,为胚盘提供营养)、胚盘(含有细胞核,受精后可以发育成胚胎)
(2)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3)鸟类的生殖方式:卵生,基本同爬行类。
(4)受精方式:体内受精。
(5)鸟类的发育特点: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有坚硬的喙。早成鸟出壳后的雏鸟,眼睛已经睁开,全身有稠密的绒羽,腿足有力,立刻就能跟随亲鸟自行觅食。这样的雏鸟,叫做早成鸟。
易错点:
1. 误认为鸟的受精卵的发育是在雌鸟产出后开始的
鸟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就已经开始发育,受精卵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了早期的胚胎。当鸟卵产出之后,由于环境温度下降,鸟卵停止发育;当母体开始孵卵后,鸟卵的温度升高至母体体温时,胚胎又开始继续发育直至雏鸟出壳。
2. 误认为整个鸟卵就是一个卵细胞
整个鸟卵的构造由卵细胞和非卵细胞两部分构成。卵细胞是由卵黄膜、卵黄和胚盘组成;非卵细胞包括卵白、卵壳、卵壳膜、气室、系带等,它们为卵细胞的附属结构,对卵细胞起到保护、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早成鸟和晚成鸟:
(1)早成鸟:有些鸟的雏鸟,从卵壳里孵化出来时,眼已经睁开,全身有稠密的绒羽,腿、足有力,立刻就能随亲鸟觅食,这样的鸟叫早成鸟。如鸡、鸭、鹅、大雁等。
(2)晚成鸟:有些鸟的雏鸟,从卵壳里孵化出来时,发育还不充分,眼还没睁开,身上的绒羽很少,甚至伞身裸露,腿、足无力,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要留在巢内由亲鸟喂养,这样的鸟叫晚成鸟。如家鸽、燕子、麻雀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篇二
现存的两栖动物约有2500种,它们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最常见的是蛙类,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春末夏初,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两栖动物的发育(变态发育)
蛙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属于卵生。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在生殖过程中,蛙类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抱对。需要说明的是,蛙类的抱对并不是在进行交配,只是生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研究表明,如果人为地把雌雄青蛙分开(即没有抱对的过程),那么即使是在青蛙的繁殖期里,雌蛙也不能排出卵细胞。可见抱对的生物学意义,主要是通过抱对,可以促使雌蛙排卵。一般蛙类都在水中产卵、受精,卵孵化后变成蝌蚪,在水中生活,然后变成幼蛙登陆活动。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蝌蚪用鳃呼吸。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篇三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1课时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
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两栖动物可能是由鱼类进化来的。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认真观察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得出结论
阐述观点
说明道理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得出结论
进一步明确
巩固新知创设情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导入新课。
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
问题:
1、青蛙都能鸣叫吗?
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
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
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
质疑: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吗?
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