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一些值得注意的教学工作计划案例,希望对大家在编写过程中有所启发。
最新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专业12篇)篇一
1、了解日本的轮廓图。
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
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
5、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
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
难点:
1、日本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条件。
2、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家地理中的新加坡,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的呢?(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资源等;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日本(板书)。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国家地理中的日本,还是跟上节课一样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
自然地理特征(板书)。
1、地形(板书)。
读图请大家把地图册翻到日本这一页,找到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提问根据地形图,来总结一下日本的地形状况?(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由四个小岛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由此总结出其地形构成:)。
2、气候(板书)。
提问根据它的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4°n—46°n))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和,降水较多;夏季凉爽,降水丰富,原因: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
3、河流(板书)。
提问继续看图,看河流的数量,流向及其长短并分析其原因(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
4、资源分布(板书)。
林—多山地,降水丰富;地热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风能—处于季风气候区)。
二、农业(板书)。
提问通过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大家应该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一个国家的农业状况(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地价水平)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实例,便提问边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然后得出如下结论。板书:
种植业:平原狭小,人多地少,稻米单产高,可自给。
措施:小型农机具;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培育良种等。
渔业发达:远洋、近海捕捞和近海养殖发达。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于此,形成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其他:丘陵种果蔬,但仍需大量进口。
主要农作物:水稻。
进口农产品:小麦、玉米、蔬菜和水果等。
三、工业。
读图指导学生阅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并思考一下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状况(板书)。
科技等;其他社会因素)。
2、日本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板书)。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3、日本发展工业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有哪些?(板书)。
(优势:国土狭小,国内市场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劣势:劳动力充足,文化素质高,科技雄厚,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4、日本的工业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板书)。
(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引导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后,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呢?
5、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板书)。
(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缺陷:工业产品依赖国际市场销售;工业原料严重缺乏;依靠国际市场进口)。
引导读课本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
人口多,密度大。
原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
2、人口问题。
老龄化严重。
原因:
(2)日本的人口出。
生率一直在下降。
3、人口分布。
太平洋沿岸平原。
原因:地形多山地,平原n面积狭小,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人口和工业也多集中在这一地区。
最新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专业12篇)篇二
1、了解日本的轮廓图。
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
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
5、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
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
难点:
1、日本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条件。
2、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家地理中的新加坡,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的呢?(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资源等;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日本(板书)。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国家地理中的日本,还是跟上节课一样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
自然地理特征(板书)。
1、地形(板书)。
读图请大家把地图册翻到日本这一页,找到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提问根据地形图,来总结一下日本的地形状况?(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由四个小岛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由此总结出其地形构成:)。
2、气候(板书)。
提问根据它的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4°n—46°n))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和,降水较多;夏季凉爽,降水丰富,原因: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
3、河流(板书)。
提问继续看图,看河流的数量,流向及其长短并分析其原因(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
4、资源分布(板书)。
林—多山地,降水丰富;地热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风能—处于季风气候区)。
二、农业(板书)。
提问通过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大家应该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一个国家的农业状况(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地价水平)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实例,便提问边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然后得出如下结论。板书:
种植业:平原狭小,人多地少,稻米单产高,可自给。
措施:小型农机具;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培育良种等。
渔业发达:远洋、近海捕捞和近海养殖发达。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于此,形成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其他:丘陵种果蔬,但仍需大量进口。
主要农作物:水稻。
进口农产品:小麦、玉米、蔬菜和水果等。
三、工业。
读图指导学生阅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并思考一下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状况(板书)。
科技等;其他社会因素)。
2、日本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板书)。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3、日本发展工业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有哪些?(板书)。
(优势:国土狭小,国内市场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劣势:劳动力充足,文化素质高,科技雄厚,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4、日本的工业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板书)。
(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引导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后,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呢?
5、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板书)。
(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缺陷:工业产品依赖国际市场销售;工业原料严重缺乏;依靠国际市场进口)。
引导读课本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
人口多,密度大。
原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
2、人口问题。
老龄化严重。
原因:
(1)随着生活环境、饮食和营养状况改善与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人死亡率在不断降低。
(2)日本的人口出。
生率一直在下降。
3、人口分布。
太平洋沿岸平原。
原因:地形多山地,平原n面积狭小,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人口和工业也多集中在这一地区。
最新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专业12篇)篇三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及晨昏线。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它对自然地理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整体性和差异性都有重要影响,是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因此本节知识是高中地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由于地球运动具有难以感知的特性,不少学生在学习时还会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空间智能有较大促进作用。
3.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情景——设疑——探究——建构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演示,画图等创设问题情景,使抽象的地球运动具体化,生动化。学生进行质疑,探究交流,归纳,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已初步具有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解决问题,故在教学中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分组讨论,进行有效教学。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节的知识结构,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昼夜更替现象
2.理解晨昏线的地理意义
3.学会晨昏线的判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地理实验的探究以及相互讨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且汇报探究成果的这一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最后,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培养他们求真,求实,善于观察,寻根问源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生活的情操。
1.重点:昼夜更替现象;晨昏线
2.难点:晨昏线的应用
1.教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学案导学法。
2.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
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软件
略
最新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专业12篇)篇四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知识与技能:
3、学生能举例说明和解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特殊性。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导入新课]。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
[导学、自主探讨、讨论交流]。
先根据同学们过去的观察体验,交流对天体和宇宙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p2图1.1除认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探究指导]。
(引导启发)认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认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原因。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
(方法步骤)。
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描述层次要清晰。如: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顺序描述。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交流点评]。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最新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专业12篇)篇五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图片资料丰富,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是一节非常有意思的课,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却比较的陌生,他们从初中的区域地理一下子跳到自然地理,让他们对地球有个宏观的认识似乎又让学生有点望而生畏。而第一节上得好不好,又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后面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所以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个人认为应该用较多的图片去弱化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比如“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物质的存在”?“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请你为它找证据。”等等。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将知识点落实。
同时布置一些课外资料的查找,让学生对宇宙中的地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在教学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较大的转变。
总体来讲,第一节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基本达到自己的设计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提出了一些较深的问题,有关天文知识的,我个人的.感觉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野外观测效果会更好,但是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所以较难实现。也是现阶段教学的一个困惑之一。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专业12篇)篇六
从现象上看,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小从生活中就有所了解。但要求学生从理论上解释就不太容易,尤其是四季产生的原因。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积极探究。
一、导入新课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请大家解一下原因。学生争抢回答:地球一方面在自转,另一方面还在绕日公转。
1、用手电筒当作太阳,请两位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
2、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并对地球自转、公转做简单的描述、评价、对比等。
二、地球的自转
在学生演示活动结束后,教师设置以下问题:
1、若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地球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2、若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地球永远是白天。
以上问题学生通过自由合作、探究很快完成。接着,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在一定时间的探究活动结束后,学生仍不能用很清晰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昼夜交替现象。
1、用红色的粉笔将地球仪的任一经线圈勾画出来;
在演示后引导学生归纳描述: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三、地球的公转
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自由合作完成下面问题:1填表(用flash课件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运动)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
四季划分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有一个地方一年四季昼夜平分,这个地方位于哪里?
4、结合生活经验,比较6月1日、12月1日昼夜长短情况。
5、地球绕日公转运动中是直着身子还是倾斜着身子?如果是直着身子,能不能产生四季?
教学中教师及时检查、指导各小组的活动。最后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
一天(24小时)
昼夜长短
地球公转
自西向东
一年(365天)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
四、地球上的五带
1、如下图:在三种情况下,哪个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多,地面的气温最高?
5、探究题:在生活中,太阳能装置如何放置,取得的采光效果最好?
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后归纳: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表划分为五带(同时要求学生读教材第12页的图说出地球上的五带)。
【活动与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面问题:
1、中国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
2、全球最炎热的大陆是哪个?
3、全球最寒冷的大陆在哪里?
【小结】
1、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全球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大陆,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大陆。
教学中要贴近生活经验设计问题,尽量降低问题难度,鼓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对地球运动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最新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专业12篇)篇七
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2、太阳系和地月系。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的简介。
1.普遍性:在太阳系中,外观和所处的位置普通。
2.特殊性:
1)表现:所知道的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体。
2)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
充足的水分。
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最新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专业12篇)篇八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高一年级的学生身心日渐成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同时好奇心也比较强,对天文宇宙知识的兴趣较浓、探索大自然的欲望较强,但由于心理原因,思维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理性的认识。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关于宇宙知识的内容在小学常识和初中科学课本中曾涉及过,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这对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知识准备;但这些知识都是很、零散的,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高中的内容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和提升,由于要求不同,学生所要认识的深度也不同,学习时应更加注重理性的分析。
新课标对本课时的要求是: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
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能说出宇宙的概念,能够判断天体和天体系统;能列举出太阳系的成员,并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和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有了目标就应该有相应的方法与之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我制定了这样一种教学策略。就是既注意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又注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的丰富理解知识,注意知识的实践性。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案例列举法,读图法和实验法。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兴趣导入,案例列举,试误分析,活动演示四个环节,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环节:
兴趣导入——展示一些浩瀚宇宙的图片和一段宇宙大爆炸的视频,引出本课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除了可以使学生满腔热情地从事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以外,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第二个环节是案例列举也同样采用的是兴趣培养的原则。首先我会请同学们我举出几个关于星空神话的故事,然后再分别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现在神六升空和嫦娥奔月,让同学们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三个环节是:试误分析——展示太阳系九大行星图。让同学发现错误,九大行星已经降级为八大行星,为什么要采用“试误理论”呢?行为主义告诉我们: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错误的反应会得到令人反感的刺激,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降低错误率。
活动演示——设置一个“找位子”的活动,请10为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和月球以及套样系的八大行星,根据距离太阳的远近,找到自己的位置。
开展“活动”,充分利用“活动”,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亲自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地理教学形式是“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课本以外的东西不想学、不会学;把课本知识当作绝对真理,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因而难以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本堂课的最后我为学生布置了一个研究性学习:
本节课为完成上面的教学目标而设定了不同的教学模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扮演的是学生的助学者,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完成任务的监督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启发教师,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好,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新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专业12篇)篇九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1)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彗星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3、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4、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5、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
(1)昼夜更替。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6、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最新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专业12篇)篇十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
地球仪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下面就来回顾一下(略)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让我们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师: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呢?
生:自转和公转。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演示地球仪,让其自西向东旋转)。
师: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
生:地轴。
生:没有。
生:自西向东旋转。
师:所以,我们看到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下面从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自转。
(从不同的角度演示地球仪的自转)请同学描述地球自西向东转。
生:(学生观察、思考后得出结论)。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
侧面北极在上,自西向东旋转。
师:(投影练习)。
甲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乙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
生:甲图中心是北极,乙图中心是南极。
师:非常好。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呢?也就是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呢?
生:一天。
师: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多媒体动画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拉长投影中地球与恒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日地距离可以更靠近一些。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恒星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师: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遥远的恒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是不动的,此时地球的公转过程将会忽略不计。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
(多媒体动画演示)。
师:此时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的角度是多少,以什么作参照?
生:(学生准确回答)。
地球继续自转(即p点继续绕圆运动),但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到e3处时,动画暂停,p点两次对着太阳。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太阳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从e1到e3的时间间隔称一个太阳日,长24小时,其自转的角度是360°59′。
生:地球在单位时间内自转的角度叫做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师:很好!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知道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多少度?
生:15°/小时。
师:非常正确。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根据360°/24小时推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小时,1°/4分钟,1′/4秒。但南、北极点无角速度,即南、北极点的角速度为零。
我们再看看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怎样的。地球自转时,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弧长),叫做该点的自转线速度。
(投影)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
师:大家一起探讨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在南北纬60°处,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师:什么是地球的公转?
师: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地球公转的规律呢?可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公转的规律。
师: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又叫黄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投影公转轨道图)。
师:仔细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由西向东。
师: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生:逆时针转。
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
生:顺时针转。
师:我们再来看看地球公转的周期是怎样的?
生: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生: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师:由于太阳略微偏离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因此,日地距离不断随地球公转而发生细微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也相应有一些变化。根据开普勒第三宇宙定律,行星运行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近日点运行速度快,角速度是61′/d,线速度是30.3km/s。而远日点慢,角速度是57′/d,线速度是29.3km/s。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km/s。
小结:本节课内容较多,主要是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的对比。
(投影下面的表格)分别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进行总结。
地球运动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略)。
(过度)昼夜的更替、时差的产生、四季的变化,都是因为地球运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地球的自转能带来哪些地理现象。
三、地球自转与时差。
生:没有,整个地球都是白昼。
生:一面是白昼和一面是黑夜。
师: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投影--自转)。
师:晨昏线的位置是不是静止的?
生:不是,晨昏线的位置在不断向西移动。
生:垂直。
师:答得好。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再给大家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高度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生:昼夜不停地交替。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停地交替。
(板书)1.昼夜交替。
师: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过去人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天,人们的起居作息也深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过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板书)2.地方时。
师: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19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全国统一的时间。随着长途铁路运输和远洋航海事业的日益发达,国际交往频繁,各国采用的未经协调的地方时,仍给人们带来很多困难。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我们已经知道,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投影文本)。
(1)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亚洲的印度(东5.5区)。(2)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取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例如,朝鲜位于东八区和东九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3)还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用一个时区的区时。例如,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目前统一采取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请大家看p17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
最新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专业12篇)篇十一
在地球上,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太阳、月亮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候,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若用天文望远镜和其它空间探测手段,可以观察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和星际物质等,都是宇宙间物质和存在的形式,通称天体。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与其他天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筑成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天体学说。
本节教材侧重对地月系和月球、太阳系和太阳的概况和银河系与宇宙总星系的简单介绍,使学生能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并清楚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本节教材内容不多、文字浅显,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运用读(学生读课本、读图)、讲(教师启发式提问、板书板画、讲述讲解)、练(学生讨论发言、随堂练习)等精粗结合的三环教学法。
2、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月球、太阳的概况。
(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月球、地月系、太阳、太阳系的概念。
2.教学的难点:月球的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地月运动和太阳运动的挂图、投影片或教学录像。
2.月球考察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白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夜间看到明媚的月亮和满天的星斗。宇宙间奥秘有多少呢?地球其实也是宇宙中的一员,今天,航天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登上月球了,宇航员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就在天空之中。地球、月球、太阳和星星都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位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长”和“兄弟姐妹”。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意义。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月系: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2.月球:
(1)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3)月面形态:多环形山-坑,(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3月面景观),月面较暗部分为平坦地域,月面较亮部分为起伏的山地。
(4)月球自身不发光,“明月”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不过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它的公转周期相同,都是27.3217日,这样的自转叫同步自转,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面只有半个月面,也就是说,月球在运动中总是一面向着地球。(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2地月系图)。
(6)1969年7月,原苏联宇宙员(加加林)首次登上了月球。1979年12月5日,联合国通过协定,宣布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二)太阳系和太阳。
1.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5太阳系模式图)。
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
5.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五、板书设计。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
1.地月系(2)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3)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1)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
(3)月面多环形山。
2.月球(4)自身不发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同步自转。
(6)1969年7月,宇宙员首次登上了月球。
(7)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二)太阳系和太阳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六、习题和解析。
1.随堂练习。
(1)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地球和月球构成,是宇宙中最小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2)月球自己不能。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皓月当空,明月的亮是由于它的缘故月球上既没有也没有,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个炽热的,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区域。由于地球表面有、和,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月球是太阳唯一的卫星。
(b)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1/2。
(c)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d)球表面昼夜温差不大。
(5)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除流星外)是()。
(a)太阳(b)月亮(c)金星(d)火星。
2.课后作业。
(6)下列星球之中不属于太阳系的是()。
(a)太阳(b)行星及其卫星。
(c)小行星(d)恒星。
(7)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是()。
(a)太阳(b)金星(c)地球(d)火星。
(8)下列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
(b)地球的质量约等于太阳的1/33。
(c)太阳表面温度高达10000c。
(d)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
(9)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a)水星、金星(b)金星、火星。
(c)火星、木星(d)木星、土星。
(10)月球实际上比太阳小得多,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与太阳大小相差不大?
3.参考答案:
(1)卫星地月系太阳(2)发光反射太阳光水空气(3)气体球温度较低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4)(c)(5)(b)(6)(d)(7)(c)(8)(a)(9)(b)(10)因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比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要远得多,尽管太阳比月球大得多,地球上的人们仍然会觉得两者差不多大小。
4.简要分析:
(1)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夜晚的月光不是很亮吗?其实,它“借”的是太阳的光,月光是一种反射光。这种光照射下,人们既不感到温,更不感到热,就是这个缘故。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登上地球,也一定会看到地球是“发光”的。据探测,月球上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因此更没有生物存在,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5)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6)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7)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8)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
(9)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10)人们观察一个物体的大小,除了物体自身的大小以外,还与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有密切的关系。物体距观察者越近,它在观察者眼中的视角就越大,观察者就会产生物体较大的错觉,反之则觉得小。虽然太阳的直径比月球直径大400倍,但日地距离也比月地距离大约近400倍,两者所造成的视角大小差异基本可以抵消,地球上的人们所看到的太阳与月球的视觉大小就十分接近(太阳视角平均值是32/,月球视角平均值是31/6//),大家就觉得两者的大小差不多了。
七、参考资料。
太阳活动太阳上各种变化情况。包括光球上的黑子和光斑,色球上的耀斑和日珥以及日冕形状的变化等。有高潮和低潮之别;前者为忧动太阳,后者为宁静太阳。扰动太阳的主要标志是耀斑的频繁出现,而耀斑的出现又同黑子和黑子群的出现有关。有明显的周期性,其平均周期为11年。
―摘自《地理学词典》。
(曹省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银河系、宇宙和总星系的概况。
2.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物质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银河系和宇宙总星系的概况。
2.教学的难点:宇宙不同等级的天体系统。
三、教学准备。
银河系、河外星系的挂图、投影片、幻灯片或教学录像。
四、教学过程()。
引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月球和地球构成地月系,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和其它行星等都围绕太阳公转,它们和太阳构成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即太阳系。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其实,在整个宇宙中,有无限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之中。我们在夏天的夜晚,可以看到天空中有一条白茫茫的光带,好像一条流过天空的大河。我国古代称它为“银河”或“天河”,其实,它不是一条大河,而是由无数多的天体组成的星系。太阳系在更高一级天体系统中是极微小的部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银河系、宇宙和总星系。
(三)银河系。
1.银河系:是由多亿颗像太阳那样的恒星和其他天体所组成的恒星集团。
2.银河系的恒星都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太阳系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环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大约需要2.5亿年旋转一圈。
3.太阳在银河系中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普通恒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6银河系图,查找太阳在银河系的位置。
(四)宇宙和总星系。
宇宙中的天体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流星及行星际物质等;另一类是人造天体,如人造成地球卫星、航空飞机、宇宙飞船、空中实验室等。
1.河外星系:天文学家把已经观测到的10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统称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2.总星系: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在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
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是银河系里太阳系中的一个普通的天体。
4.总星系是目前人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至于宇宙有多大?总星系之外是什么?是否只有地球上有智慧生命?人们正在探索。
(五)阅读材料。
人造卫星。
1.人们用火箭等运载工具发射到高空,并沿一定的轨道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天体叫人造卫星。
2.分类:按用途分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和军事卫星等。
3.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1990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用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为国外用户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讯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已走向世界。
钱学森。
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空气动力学家。浙江杭州人。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五、板书设计。
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
太阳系。
最新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专业12篇)篇十二
在地球上,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太阳、月亮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候,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若用天文望远镜和其它空间探测手段,可以观察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和星际物质等,都是宇宙间物质和存在的形式,通称天体。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与其他天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筑成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天体学说。
本节教材侧重对地月系和月球、太阳系和太阳的概况和银河系与宇宙总星系的简单介绍,使学生能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并清楚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本节教材内容不多、文字浅显,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运用读(学生读课本、读图)、讲(教师启发式提问、板书板画、讲述讲解)、练(学生讨论发言、随堂练习)等精粗结合的三环教学法。
2、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月球、太阳的概况。
(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月球、地月系、太阳、太阳系的概念。
2.教学的难点:月球的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地月运动和太阳运动的挂图、投影片或教学录像。
2.月球考察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白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夜间看到明媚的月亮和满天的星斗。宇宙间奥秘有多少呢?地球其实也是宇宙中的一员,今天,航天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登上月球了,宇航员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就在天空之中。地球、月球、太阳和星星都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位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长”和“兄弟姐妹”。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意义。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月系: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2.月球:
(1)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3)月面形态:多环形山-坑,(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3月面景观),月面较暗部分为平坦地域,月面较亮部分为起伏的山地。
(4)月球自身不发光,“明月”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不过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它的公转周期相同,都是27.3217日,这样的自转叫同步自转,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面只有半个月面,也就是说,月球在运动中总是一面向着地球。(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2地月系图)。
(6)1969年7月,原苏联宇宙员(加加林)首次登上了月球。1979年12月5日,联合国通过协定,宣布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二)太阳系和太阳。
1.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5太阳系模式图)。
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
5.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五、板书设计。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
1.地月系(2)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3)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1)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
(3)月面多环形山。
2.月球(4)自身不发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同步自转。
(6)1969年7月,宇宙员首次登上了月球。
(7)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二)太阳系和太阳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六、习题和解析。
1.随堂练习。
(1)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地球和月球构成,是宇宙中最小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2)月球自己不能。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皓月当空,明月的亮是由于它的缘故月球上既没有也没有,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个炽热的,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区域。由于地球表面有、和,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月球是太阳唯一的卫星。
(b)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1/2。
(c)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d)球表面昼夜温差不大。
(5)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除流星外)是()。
(a)太阳(b)月亮(c)金星(d)火星。
2.课后作业。
(6)下列星球之中不属于太阳系的是()。
(a)太阳(b)行星及其卫星。
(c)小行星(d)恒星。
(7)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是()。
(a)太阳(b)金星(c)地球(d)火星。
(8)下列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
(b)地球的质量约等于太阳的1/33。
(c)太阳表面温度高达10000c。
(d)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
(9)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a)水星、金星(b)金星、火星。
(c)火星、木星(d)木星、土星。
(10)月球实际上比太阳小得多,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与太阳大小相差不大?
3.参考答案:
(1)卫星地月系太阳(2)发光反射太阳光水空气(3)气体球温度较低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4)(c)(5)(b)(6)(d)(7)(c)(8)(a)(9)(b)(10)因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比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要远得多,尽管太阳比月球大得多,地球上的人们仍然会觉得两者差不多大小。
4.简要分析:
(1)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夜晚的月光不是很亮吗?其实,它“借”的是太阳的光,月光是一种反射光。这种光照射下,人们既不感到温,更不感到热,就是这个缘故。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登上地球,也一定会看到地球是“发光”的。据探测,月球上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因此更没有生物存在,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5)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6)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7)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8)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
(9)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10)人们观察一个物体的大小,除了物体自身的大小以外,还与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有密切的关系。物体距观察者越近,它在观察者眼中的视角就越大,观察者就会产生物体较大的错觉,反之则觉得小。虽然太阳的直径比月球直径大400倍,但日地距离也比月地距离大约近400倍,两者所造成的视角大小差异基本可以抵消,地球上的人们所看到的太阳与月球的视觉大小就十分接近(太阳视角平均值是32,月球视角平均值是31/6),大家就觉得两者的大小差不多了。
七、参考资料。
太阳活动。
太阳上各种变化情况。包括光球上的黑子和光斑,色球上的耀斑和日珥以及日冕形状的变化等。有高潮和低潮之别;前者为忧动太阳,后者为宁静太阳。扰动太阳的主要标志是耀斑的频繁出现,而耀斑的出现又同黑子和黑子群的出现有关。有明显的周期性,其平均周期为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