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心得,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策略,充分发挥自身优点,改进自身不足。如果你正在寻找写心得体会的灵感和素材,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会有所收获。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一
考研成功与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和平台,而且考研只有一次机会,但是找工作什么时候都可以,所以这个机会是要抓住的,努力试试才有可能。
2.目标的选择。
3.时间很宝贵。得抓紧。
现在我们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便是时间,而我们每天学习的有效时间不过是6小时左右,这样算下来也不超过900个小时,所以每天按照计划有序复习很重要。
4.最近要了解的东西。
专业的考试科目,参考教材,报名人数,招生人数,报录比,分数线,实际录取分数线,复试的差额比例和权重,复试的考试形式和内容。
最后的流程是:选专业——地区——学校——对比学校——确定!
另外,明天还要参加校庆志愿者面试了,既然报名了就加油吧,选不选上还是重在参与,要不要我是他们的事情了,我会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加油啦!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二
教育学属于统考科目,目前没有指定参考书。在考研的准备上应该博采众家之长,总结出一分属于自己的,针对自己特别设计的复习规划。在复习的过程,有几点需要注意: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统考中的重头戏,同时,这门学科也是比较灵活的,很多人反映,大纲里要求的东西要在好几本书里才能找全,比较琐碎,所以这里我简单列一下我当时是怎么找的。
2、教学,德育,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这几章,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育学》和王道俊、王汉澜编写的《教育学》为主。
3、剩余几章不是考试重点。随便看哪本都行。值得一提的是,教育目的那章有很多条例,什么几几年出了一个什么法之类的,用练习题带着背,别自己硬背。
4、袁振国的《当代教育学》那本书相对于前几本书比较有时代性,有很多热点问题的探讨,如:14章。此外,还有以下一些可以注意一下:312-315页讲述了xx年新增点人力资本;224-255页中间有一部分是关于德育xx年的新增点部分,讲得比较细,便于理解。
比较灵活的学科,但是从xx和xx两年的教育学统考试卷来看,在教育心理学上出的'大题都不是很难,很活的那种,但是小题中偶尔会有比较灵活的。
陈琪、刘儒德《教育心理学》那本1-12章都要看,对着大纲找对应的部分,其余找不到的地方用冯忠良、伍新春那本《教育心理学》来补充。
这门学科重视实际应用,从xx年和xx年的统考试卷中可见一斑。所以重要的不仅仅是看书,更重要的是应用。xx年的大纲和xx年相比改动较大,我在复习时,主要以裴蒂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为主,大纲涉及到但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没有的部分,可以参考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
这门学科需要大量记忆很多东西,但知识点不是特别的难,但要多注意中外的对比,以及同时期不同思想的对比。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和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基本上可以涵盖大纲知识点。
大纲没出来前,可以先以去年的大纲为准看基本教材,能看多少是多少,把要点用铅笔划一划。在大纲出来后市面上没出来大纲解析前这段时间很重要,自己先对着大纲在各种基本教材上找答案,然后,会有一部分在书中找不到答案的可以在解析等材料中找答案,总之,就是综合各种材料总结出一本属于自己的大纲解析。
总而言之,就是要多看,多总结,多做题,用选择题去带小的知识点记忆效果好一些。大的知识点就要把主要方面背下来。自己多动手,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解析,多动脑,多思考大题的思路和层次。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三
考研不易,相信任何经历过考研的人对此都是深有体会。在备考期间,我潜水考研论坛,一些帖子给了我不少帮助和启发。当时我便决定,若有幸被自己报考的学校录取,一定分享一些关于备考的体会感悟。因此,我现在努力地回想当时备考的点点滴滴,试图总结出自己最终政治英语共取得155分的心得体会,为了还愿,也希望此文能对考研的朋友们的复习尽微薄之力。但在这里必须要说的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所要采取的复习方法也应该有所差异。因此,本文仅供参考,相信所有关于考研经验的文章都只是适合某一部分人而非全部,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多多借鉴再归纳整合,融入自己的习惯与风格,从而形成真正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关于考研政治,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大纲解析》对于政治复习的重要性,毕竟最终考研政治考卷上90分以上的试题答案都直接来自《大纲解析》,而且各种辅导机构的所有参考书的编写标本都是这本《大纲解析》。但肯定也有很多朋友都知道《大纲解析》太“难看”了,在排版方面重点不突出,在内容方面有时空话连篇,这导致很多同学转投《序列一》或辅导班。
但我当时在参考了各方观点后,还是决定只将《大纲解析》进行到底。因此,以下就以《大纲解析》为核心,来谈谈自己对于考研政治的一些体会。
首先是开始复习政治的时间。我当时是从八月中旬就开始了,不过也确实见过一些人从11月甚至更晚才开始复习政治但也取得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成绩。后来想想,只留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来复习政治并不是不能成功,但个人还是感觉这个把握性不是非常高,毕竟考研一年一次,万一失手,后悔莫及,自己还是求稳了。
但是,由于最新版的《大纲解析》一般是在9月中旬出版,因此我当时就先买了一本过去一年版本的《大纲解析》看看,试图搞清楚基本的内容框架,准备等新《大纲解析》出来后再仔细研读几遍。但我当时用了旧版《大纲解析》后基本就一直用到底了,新《大纲解析》在后来只是起到了一个补漏的作用,就去年的情况来看,两本《大纲解析》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完全一样。
其次是研究《大纲解析》的方法。当时,在我买到旧版《大纲解析》后,就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把它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并把自己认为是重要的考点的部分标记了出来。不过现在想想,在这一点上,我当时是有些失策了,因为这样看了一遍后,我当时的感觉是重点超级多,但什么都没记住,而且后来还发现自己看这一遍《大纲解析》时所自以为的重点其实并不是什么重要考点。
因此,个人现在的看法是,在拿到《大纲解析》后,看第一遍之前或看的时候,最好能了解一下《大纲解析》上的哪些内容有可能会以哪种形式出现在最终的考卷上。了解这个的途径很多,比如可以找一个你身边考过的而且政治成绩非常不错的朋友,向他(她)请教一下《大纲解析》上的哪些章节和篇幅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它们很有可能出选择题还是论述题,而哪些内容又是可以略读的。在请教的时候最好是把《大纲解析》带上,而且这一过程应该在一个下午的时间内就能完成。再比如在看第一遍《大纲解析》的时候就可以结合着过去几年的真题和上一年的《序列四》以及肖秀荣的4套卷来看,也就是说,在看某一章节的内容时,也看看这一章节会被出成什么题目,这会大大提高看《大纲解析》的效率。
总的来讲,研究《大纲解析》的轮次安排,应该是找重点与熟悉、温习、背诵相结合穿插。具体来讲,就是在以上第一遍之后,可以再看一遍(或两遍)《大纲解析》以进一步熟悉该书的框架与全貌;到第二轮的时候配合做一本选择题的书来找重点(看一章节后把这一章节的选择题做完,然后再看一遍这一章节),随后再看一遍(或者更多)《大纲解析》以加深记忆;第三轮结合《大纲》上列举的考点或《序列三》上的知识点框架图(其它机构也出版类似的)来查缺补漏,进而再看一遍(或者更多)《大纲解析》以让自己有强化背诵的时间,并且在这一轮次中,在宏观上要掌握大体的知识框架,在微观上最好应将重要的小知识点熟记于胸;到了第四轮,可以结合辅导机构的大题预测、《序列四》以及肖秀荣的4套卷来做最后的整理,总结与背诵。
此外,在看《大纲解析》的时候,我们可能一时无法理解一些比较深奥的命题,也可能要问为什么这个命题是这个说法,这往往导致我们因为无法理解所以无法记忆。但是最高效的方法其实是先记忆后理解,看的多了之后,或者自然知道这是为什么了,或者到时候就会觉得其实没有必要知道这是为什么。
在此要说的一点是,记忆的任务不能一拖再拖,以至于到了12月份才专门花时间来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应该是在每一轮复习的时候就尽量记住应该记住的内容,由此经过多轮的重温,对知识点的印象将会非常深刻。
再次我想分别谈谈时政、选择题以及论述题复习方法。个人不建议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时政(这里所说的时政包括形式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虽然时政这一块也有一道论述以及好几道选择题的分数,但首先如果你翻阅任何一本11月或12月出版的时政方面的书就会发现,里面所列举的当年的重要事件真是太多了,即使有的书将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标注了出来,但那个记忆量也是太大了,而且不能保证他们认为的重点是否最后会考到,因此买一本专门的时政书然后花大量时间去钻研是非常浪费时间的。其次我个人的经验是《大纲解析》的最后一部分、《序列四》以及肖秀荣的4套卷上面有关时政的内容已经非常够用了,虽然后两者的预测肯定不能和最后的考题相吻合,但也不至于让人得到一个非常不理想的时政分数,而且即使出现了几个我们没有见过的事情,只要我们熟悉贯穿在整本《大纲解析》中的主要思想以及一些重要的基础性知识点,我们能凭借技术性的蒙猜来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关于时政的那道论述题。当然,当年所发生的几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相信大家即使不复习考研政治也肯定是听说了不少的,例如去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像这些事情,在复习政治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多留心一些。
而选择题却是我们在复习政治时最应该重视的一种题型。考研政治的选择题能否做好主要取决于对考研政治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是否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说白了,就是你对《大纲解析》的熟悉、记忆与理解的程度。在看《大纲解析》的时候,可以用蓝色,黑色,红色的笔以及铅笔按照自己的风格和思路在做标记,这样在看了几遍《大纲解析》后,你就会发现《大纲解析》的排版并不是非常差,反而是非常有条理。
在《大纲解析》上找选择题的出题点,除了参考历年真题、选择题(例如《序列二》),以及辅导机构的预测套题(例如《序列四》以及肖秀荣的4套卷)外,其实我们自己就可以发现选择题的重点在哪里,最明显的就是“最重要的是……”,“……的精髓是……”,“……的目的是……”,“……的重要保证是……”等等等等。
其实不难发现,如果将选择题所代表的小知识点都掌握了,那么论述题其实就是将其整合一下就可以了,论述题的分数也就有了大部分的保证。因此在之前复习的大部分时间内,没有必要专门研究论述题该怎么答。但在这里还应注意两点,一个是技术性的,包括要写满,论述的时候要结合材料(最好在开头写上“由材料可知”)等等;另一点是要注意,论述题要得高分,必须对《大纲解析》的整体框架熟悉,也就是说要熟悉各章节分别在讲什么,以及各章节之间有什么联系,由此,我们才能在看到材料所给的几件具体事例后快速地想到应该用哪些章节的知识点来作答以及如何安排答题的结构。
最后再补充一些上文没有提到的问题。我当时只是报了一个政治的冲刺班,虽然觉得也有一点用处,但更多地感觉是在浪费时间,因此最后一个下午都没有去听课。个人感觉,如果自己学习的效率还可以,那么在相同的时间下,自己学习的收获应该是上辅导班的两倍。但是如果看不进去《大纲解析》,那么也只有上辅导班了,毕竟每年都有那么多的人报辅导班,要说一点用都没有也是不可能的。个人感觉,政治辅导班中冲刺班的作用最大,其次是强化班和最后的预测或点睛班,但这种感觉可能是因人而异。
当时我用的书:两本《大纲解析》,《大纲》。
《20xx年版任汝芬序列一、二、三》。二用的非常多,但一和三基本没看过。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配套1600题》。个人感觉《任汝芬序列二》题目出的比较死,但更有助于记忆《大纲解析》中的内容;而《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配套1600题》题目灵活,相对来讲更接近这几年政治真题的风格,不过有些题的难度也随之升高。
《考研高分政治历年真题详解与考点分析》以及一本想不起名字的历年真题集。由于政治的考点每年都会做微调,因此考研政治历年真题的重要性不及英语。不过,最近几年政治真题的趋势是题目越来越灵活,完全一个死的知识点,题干以及答案和《大纲解析》中的原文完全一致的情况是越来越少了。这就要求能在熟悉、记忆单个知识点的前提下,最好能理解之并熟知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研究一下过去几年的政治真题,对于复习过程的调整、复习方向的把握以及最终的解题方法的获得都大有裨益。
《任汝芬序列四》、肖秀荣的4套卷以及导航的一本最后套题。前两本非常重要,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再买一本其它的套题。
以上便是我对考研政治的一些体会和感悟,虽然距离我完全放下包袱,完全将考研英语抛在脑后仅仅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多日不接触,还是会使自己对考研政治有些淡忘和生疏。因此,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何况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所要采取的复习方法也应有所差异。但有一点对所有考研的朋友们都是一样的,那便是一旦决定考研并选好自己所要报考的学校,就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即使备考期间困难重重。
希望所有考研的朋友们都能取得一个理想的分数。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四
我的政治第一轮复习是从强化班开始的,8月每天我都要认真听课。每天都要听至少8小时的课,强度很大,非常的辛苦。授课老师真的是既专业又敬业,真的要向老师们致敬。
考研政治共分5门,马原,毛概,史纲,思修,时政。课程全程电子讲义,内容都是根据当年的政治大纲编写的,再加上老师的讲解,非常的全面而且透彻。所以除了讲义,我没有再买任何政治复习材料。要强调的一点是,听辅导班课时,不能仅仅单纯的背老师所讲重点,更重要的是理解知识点。尤其是马哲和政经这两门,理解是尤为重要的,只要理解,记忆的负担也就变轻了。如果没有理解,只是单纯记忆,负担大,效率低不说,灵活运用的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我开始复习确实有些晚了,感觉到很吃力,而且有种被赶着走的感觉,我狠不喜欢这种感觉,所以,建议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早一些着手复习,一面出现慌张的局面。
新学期开始,我回到学校之后,就开始了考研全面的复习。政治的复习也就正式开始了。我首先将政治辅导班上老师所讲重点内容从头到尾又理解着看了一遍,差不多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课上明白的知识点已经有点遗忘。所以,这里建议同学们,如果报辅导班的话,下课之后也不能偷懒,最好能将当天学的内容当天复习一遍,尤其是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及时复习,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基础扎实,可以使以后的复习事半功倍。
不过还好我报的是网络课程,可以重复收听,我又重复听了一边课程,将遗忘的部分补回来。9月的第二个星期,我开始稳扎稳打的全面复习。每天的复习时间固定在早上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4点。我选择了最原始的记忆方法,就是大声的朗读背诵,朗朗的读书声,让人振奋,有种回到高中的感觉,一心一意,没有杂念的纯粹生活。由于时事政治要在11月份才会确定考试的备试范围,所以,第一轮的复习不用涉及。对于其他几门,我认为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由于我高中的政治基础比较扎实,所以我在马哲的复习上花的时间较少,主要是理解一些高中未涉及到的内容。邓论和毛概则主要是稳扎稳打的背诵,这是很关键的。而对于政经,我认为理解要比记忆重要的多,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内容其实是很少的。
总而言之,在第一轮复习中,及时的复习是十分关键的,要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效果,查漏补缺。马哲和政经注重理解和章节之间的衔接,贯通;邓论和毛概则注重记忆。
第二轮复习:11月-12月。
我在政治第二轮复习中将强化班的讲义重新复习了一遍,并且在11月中旬重点听冲刺班课程,重点更加突出。复习的侧重点是第一轮的薄弱环节,冲刺班老师的重点。此阶段,我将历年的考研真题都做了一遍,我认为基础知识只有能够贯穿到题目里面才算真正的掌握。
练习考研真题,一方面是熟悉考研的题型,一方面是检查自己运用知识的灵活性。所以,在第二轮复习阶段,真题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不建议大家做过多的练习题,因为很多的练习题不权威,与考研题目的出题角度都有不同,过多的做练习题,往往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并且让原本理解透彻的知识点含糊不清。
第二阶段复习中,还有一项新内容,时事政策。对于这门的复习,我认为在于广泛的浏览材料,边思考边阅读。单纯复习这一门,我认为是徒劳无功的,时政复习材料里的选择题出现在考研试卷上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所以我认为不如将时政的材料都当成分析题材料对待,因为大题多与时事政策相联系。而死记硬背一些复习材料上的分析题,不如以出题者的角度阅读材料,这样更容易在考试当中读透材料,准确的把握出题者的出题意图。
总而言之,第二轮的复习主要是进一步的理解记忆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与真题相结合,学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第三轮复习:12月-考试。
也许有的同学认为,考研复习到这个阶段,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到一定程度,不需要再拿出时间记忆了。也许因人而异吧,对于我来说,这个阶段,我依然会花多半的时间在记忆上。与前几个阶段不同的是,这个阶段我大部分时间是有逻辑的默写知识点。将每门的知识点都用树形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比较容易发现知识中的断层和漏洞。在1月初,我听了政治点题班的课程,这一课程无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那本冲刺班讲义成为我最后冲刺的宝典。这本书将材料和知识点很好的联系起来,使我在考试中能够快速的读出材料与题目之间的联系,抓住答案的要点。
在这一阶段,我个人认为有一个大忌就是大量的做模拟题。由于考研即将来临,大多数的考生都有种病急乱投医的感觉,当然我也包括在内。只要一有同学说那本模拟题好,大家就开始疯抢。做模拟题固然重要,但是我觉得求量不如求质。选几套质量好的模拟题做做,找找感觉就可以了。大量的做题,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因为做题成绩不理想,打击信心。但事实上,模拟题往往不能反映考研真题。
在进考场的前一天晚上,心情是很复杂的,很多同学觉得这时候不宜再复习什么内容,重要的是调节情绪。但我在那天晚上,依然向往常一样,一遍遍的浏览冲刺班的讲义,努力使头脑里的知识变得更加的清晰和有条理。我认为在最后一秒都不能浪费,更不能放弃。
总而言之,第三轮复习要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做模拟题,培养答题感觉与技巧。切记,不要放弃!
第三轮复习:12月-考试。
复习重要,考场上的答题技巧也不容小觑。考试时间一共3个小时,看似很充裕,但是如果利用不当,还是会手忙脚乱。
我的时间安排下面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首先,选择题我总共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做完。平均每小题一分钟的时间,而多选要比单选所用时间长一些。对于犹豫不决的题,我认为不要在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我的策略是凭第一感觉选择,涂卡。对于多选题,我在考试过后对答案的时候发现,错误大都在于少选。所以,这里建议大家,少选不如多选,只要选项言之有理,符合题目要求,就尽可能的将其选上。选择题过后,就是分析题了。分析题总共五道,我每道都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我认为这样的时间安排是合理的,因为在收卷的那一刻,我刚好不慌不忙的答完所有题目。如果没有预先安排时间,就会出现答题过快或过慢的情况。过快容易漏掉答题点,过慢则容易是后面的题无法完成。所以,根据自己的答题速度事先安排好答题时间,是考试中稳定军心的关键!
解答分析题,各科有各科的技巧。马哲的分析题,题目多是问到文中的原理,所以要一句一句的斟酌材料,透过材料与原理相结合答题。政经的分析题,常常会问到某一现象的解决方法,而很多措施材料中都会涉及到。邓论与毛概的分析题,则要靠平时的积累,复习时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为,这两门的分析题常会涉及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关于当代两道选做题,我建议大家在将两道题目都认真分析后再答题,下笔之后就不要后悔,否则会浪费掉很多的答题时间,影响答题进度。
相对于英语、数学、专业课,政治往往是大家开始得比较晚的学科。但考生们要尽早开启20xx考研政治的复习,因为打下扎实的基础会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五
我说作文是第一位的,并不是意味着你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复习作文,恰恰是因为作文不需要拿出阅读复习那么长的时间和那么多的精力,却能取得很好的应试效果。因为作文的复习很简单,一个字:背!对,就是背范文。我背的是新东方的作文讲义,大小作文各十篇。背到什么程度,王江涛说了,滚瓜烂熟。标准就是大作文默写十五分钟,小作文八分钟。背的作文最好是一个辅导机构的全套讲义,不要东背一个西背一个,因为考研辅导机构的范文对于作文题型分类都是有涵盖,而且注重每种图画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基本上一套背下来,各种表达方式和各种热点话题都齐全了。
作文的复习不宜开始的很早,11月份开始即可。11月份把20篇范文第一遍给背熟了,12月份默写加巩固。不要相信网上所谓的不能背范文背模板。背范文不是让你生搬硬套,而是在你积累了一定量的范文之后,你会自然而然的熟悉各种表达方式,第一段的描述方式,第二段的阐述观点,第三段的总结等等。
阅读:我只用了历年真题+新东方范猛的阅读视频。我每天早上会花一个小时左右读真题,训练所谓的语感。如果你的基础很差,我建议你先做个十年左右的真题,然后去看范猛的视频,理解一下英语阅读做题的一些诀窍。辅导班不是万能的,但是听一下还是不错的,网上这种免费的视频资料也非常多。我的感觉是如果你掌握了英语阅读做题的诀窍和进行一定量的复习,不求高分,但求20+,是没有什么难度的。英语阅读的做题技巧在考研各种辅导视频中都有,我就不赘述了。
翻译:如果你是零基础的话,我也建议你去看看辅导班的视频,掌握一定的技巧,然后把近20xx年的真题翻译都做一遍,得个5分+是不成问题的。
新题型:好吧,第一次接触新题型就是在考研战场上,上考场之前我没有做过一道新题型的题目。建议还是复习一下,这个也是有做题技巧的。
完形填空:如果你只追求60分,这个题型真的可以放弃复习。平时做几年真题,看看自己能得多少分,如果不蒙的情况下能有3、4分,那考试就按照平时的来做,如果3、4分都没有,那考试就纯蒙吧,全选a或者b、c、d。
单词:单词记得天天背。这是基础,不能忘。每天早上抽一个小时朗诵阅读的真题,也是背单词的一种方式。
考试之前我按照这个分值分解来制定考研复习计划的,最终的考试结果也大致与我这个论点相符合。我的客观题应该是在40分左右,完型4分,新题型10分,阅读大概26分左右。剩下的翻译和作文有28分,虽然今年的翻译很简单,但是我估计翻译想拿到8分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我的作文肯定有20分以上。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六
春节过去,又是一个大批学子步入考研大营的时候了,在此总结了对考研数学学习的几点建议,希望能让即将成为考研生的同学少走弯路。
一,复习基础知识要扎实,还要有扩展的意识,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一直存在。参加20xx考研的同学如果从现在开始进入备考状态,那么这前一两个月就应以20xx年的考研大纲为中心复习教材上的基础内容。对教材上的每一个大纲规定的考试知识点均需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此时在看或学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做一做书后相应的练习题以加深理解,国家医师考试网。这一步是为以后进一步复习打基础的阶段,务必要认真进行。
二,不论是开始复习还是以后强化的时候,做题都最好能按正常思维进行。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数学题目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但对于一个考试题来说,出题者考查的是某几个知识点,但你可能会绕过那几个知识点而用其他方法解决问题,你所用的方法如果不在出题者给出的几种标准答案之中,那么你的方法即使可行并且也能得到正确答案,也有可能会被阅卷老师忽略掉,也就是你失去得分的几率很大。所以解决问题的很多方法中只有一部分能保证为你赢得你该得的分数,其他方法可能会让你付出不该有代价。
三,往年的真题一定要反复做,当然时间需掌握好,一般应放在复习完全部的教材知识之后与强化训练之后各进行若干次。真题体现了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宗旨,但某一年的真题并不能完全覆盖大纲规定的所有考点,所以往年的真题做得越多越好。
四,复习的时候辅导书不必太多,但拿到一本一定要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专注于一本辅导教材,吃透里面的知识点,反复练习,考研英语怎么复习,必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五,希望想要参加20xx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同学,备考就从现在做起,给自己留下充足的复习时间。临时抱佛脚的失败可能性很大,而失败需要很大的心理承受力来化解,所以不要轻易给自己制造失败的机会。有目标地复习十个月与复习两个月当然离成功的距离是不一样的,从现在开始你离目标的距离已经近了一步了。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七
从3月中旬到7月中旬:背单词和新概念第三册。单词是英语的基础,所以这个阶段是必须的,但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好坏来决定这个阶段的长短,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必须在8月之前完成。
背单词时候我用了两个参考书《星火英语考研词汇》和《新航道英语考研核心词汇》,这两本书要先背星火,星火中几乎包括了所有的考研词汇,大概有9000多,这本书配有mp3,大家可以一边听一边背,效率会高一些,我的建议是大家要多背几遍,30遍左右,大家不要写单词,而是要用心记,快点过。书共分15单元,每天可以背1单元然后复习以前背过的,这样当你全过一遍的时候,你的第一单元就已经过了15遍,之后循环背,这样大概2个月左右,你就可以记住大部分词汇,注意:1)你不用要求自己完全记住,因为以后还有背的机会,而且这本词汇范围很大;2)主要背下面划线的词义,这种词义是以前考过的,考研的单词词义几乎只考以前考过的。之后背新航道,这本书里面大概有20xx词汇左右,这个才是考研词汇的精华,每年的重复率非常之大,这本书也要每遍快看,多看几遍。
这个阶段英语的复习除了背单词之外就是背新概念第三册了,新概念3里面有60篇文章,前20篇最短,后20篇最长,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基础的好坏决定从哪里开始背,要求是背一篇文章的时候不用背很熟,但是要背下来,之后忘了就忘了,但是要曾经背下来过!我当时一共背了30篇,1-20,30-35,40-45。背文章才是英语的精华所在,只要背的多,英语想不会都难,大家背一些就能体会到了,一定不要偷懒,这是全面增加自己英语实力的阶段,可不单单是针对考研的噢,而且这一阶段可以让大家的大脑扩容,可以记住更多的东西,利于下学期的复习。
这个阶段每天的时间安排,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情况灵活一点,但是如果不考数学的话,每天的英语复习应该达到6个小时,考数学的,也要最少给英语4个小时时间。背单词每天3-5个小时,文章2-1小时,因为单词每天要背的数量是递增的,而文章则越背越快。
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你会去上英语和政治的强化班,建议尽量不要把强化班托到下学期上,到时候时间很紧的。我当时英语报的是新东方辅导班,还不错,我这篇文章里面有好多都是当时老师的建议。政治报的是海天,也不错。如果是考本专业的话,想报辅导班报这两个就足够了。
从8月中旬到10月底:开始复习考研阅读真题和作文。先说阅读,阅读要看近十年的阅读,大概60多篇,每天只看一篇,要这样看:先看文章做题20分钟,然后不要对答案,而是把文章从头到尾的笔译一遍(最少也要选5个长难句)!需要两个小时,但是这样你既可以很好的懂得文章,又可以记住单词,又可以练习翻译,是非常有用的!最后,第二天早上起来晨读这篇文章一个小时!这样一篇文章完全下来需要3个小时,大家一定不要偷工减料的,否则以后就赶不上了,这样3个小时下来,这篇文章你就几乎可以背下来了(因为上学期背了很多新概念3的文章,现在背东西就很快,很容易。这些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东西,大家不要偷懒啊)。这样阅读真题的第一遍就过完了,但是阅读真题需要做10遍,剩下的几遍我一会还会提到,是下一阶段的事情啦。推荐的参考书是张剑的历年真题(黄皮书),特别好的一本书,或者新东方的历年阅读真题。
再说作文,考研英语阅读40分、作文30分,可见作文的比重之大,而且以前我们又很少练习作文,所以一定要比阅读更为重视。一些辅导班的作文班到12月份再开,押题,这是完全不行的,大家千万别等那时再复习,哭都找不到调,一定要从9月初就开始着手复习。作文的复习的第一个字就是“背”,大家需要背的是10篇大作文和10篇小作文,一共20篇,这20篇文章要选近20xx年的大小作文真题分别背诵,背诵的程度一定要达到“脱口而出”,不能像上学期背新概念一样,总的来说要达到“滚瓜烂熟、脱口而出、多多益善”。但是不能只是背诵,而更重要的是练,所以在背诵的同时要练习。一篇真题文章的掌握步骤:第一天,先看中文译文,将其翻译成英文,然后跟这篇英文的范文进行比较,和原文不同的进行改正;第二天,读熟背诵;第三天,继续背,背到特别熟,随便一句都知道前后句,默写不出错;第四天,练习,拿这篇文章去套另一年的写作真题或者其他作文题目(这就是背真题的好处,你会发现很万能,比如说你背了20xx年的,你就会发现07、08、09的完全可以用这个文章套进去),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否则你就会像很多同学一样,背下来也不会用。这样一篇文章需要4-5天,大家背诵这20篇文章要在12月中旬前完成。
11月初到11月中旬,这半个月的时间,继续阅读和写作。阅读这时要进行按题型分类的复习,考研阅读一共有5种题型,要把历年真题中这5种题型的题分别归类,然后分别复习,3天可以复习完一种题型,这样需要把真题过5遍,虽然15天很快,但是经过你自己的总结,你会觉得自己有进步的。推荐新东方印建坤老师的历年真题(按题型分类的貌似只有这本)。这时还要开始阅读新题型的复习,解决新题型的最好方法就是大量做题,至少要50篇!到考试之前作完就行,每天1篇,限时完成。
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继续阅读和写作。阅读这时要进行的是继续新题型和按照文章类型分类的复习,其中经济类、计算机信息类等都需要按类复习,特别是经济类一定要好好复习,几乎每年都有,我个人认为这遍非常有用,如果说前边是打基础阶段,那么这个阶段就是教你作题的阶段了!复习方法:将20xx年真题中的各文章归类,按类复习,以经济学为例,先将13篇文章仔细再做一遍,找感觉,尽量背诵下来,然后做阅读200篇里的经济类文章,大概10篇。这样一类文章大概需要7-13天不等,大家按照不同类别的重要性安排时间,经济类肯定要安排的时间多些啦。(这样还要把真题过5遍左右,所以真题至少要过10遍的,要重视啊。)。
12月中旬开始就要开始模拟啦,安排自己的考试时间分配,建议:作文30分钟大+20分钟小+阅读20分钟每篇(20*4)+翻译20分钟+新题型10分钟+完形。这个也是个人认为比较好的答题顺序,完形`````没时间就放弃吧````。
英语这样复习不只是提高了你的应试能力,经过这一年之后你会发现你的英语真的是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年的功夫真的没有白费。今年我考试时候英语真的是没有发挥好,感觉会的都没有发挥出来,但是也有北京的58分,过线应该是可以的了,大家不要因为6级过了就觉得考研英语不用复习,事实证明结果很惨,所以一定要塌实复习啊!
大家在复习中一定要思路清晰,有自己的复习时间安排,既要有总体的时间安排又要有每天的时间安排,每天晚上躺下睡觉之前回忆一下自己一天都干了什么,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没用是浪费时间的?今天都学到了什么?然后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这样才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而且有条不紊的复习,不至于东西都堆到最后,那样会很慌乱。最后祝大家明年金榜提名~加油啊!天道酬勤!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八
20__年_月_日,在我踏入校园的时候,我便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一名硕士研究生。在这过去的一年里,不仅加强了专业知识,更提高了专业素养。在导师、专业老师以及同学的帮助下,我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在学期末荣幸的获得了校级等奖学金。在这里对自己过去一年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等方面做一个小结,目的是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之处,以利于今后继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为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活确定方向,进一步完善自我,提高个人能力。
过去的这一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在20__年__月__日那天,光荣的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这以后,我更加的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与思想认识。它对我的思想与科研理念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国家以发展为重中之重,而科研又以国家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为方向,指导我在学习科研知识时不能盲从,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和丰富所学知识;它以人为本,指导我在学习工作中不能眼高手低、要用实践来取得发言权;它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指导我做学问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进,且勿急于求成;它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告诉我在搞科研时要综合考虑,不要丢三落四。
我们用一年级一年的时间获得了研究生应完成的课程学分。上半学期可也比较紧张,我主要的精力花在了学习专业课程,并阅读了大量有关钢结构的书籍和论文上,这既让我开阔了视野,也使我对自己研究方向——内容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在下半学期中,慢慢的将学习与工作的重点由只是按部就班埋头读书转变到有目标的思考与科研创新中,适应这种与大学学习的极大差异。而在这一年多的学习过程中,我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与专业水平都有所提高,这是令人欣慰的。
尤其是在研一期间对研究的先锋——与的课题团队的'研究方法与成果进行了收集与总结,在掌握前沿动态的条件下将现有知识、成熟的理论研究与当今热点相结合,让我领略了遥感世界的另一片天空。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要不断拓宽知识面,阅读国内外文献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的掌握科研动态与发展方向,熟悉了研究方向的现状、方法。
在下半学期3月,由于课题组没有工位,于是在工作室进行每天比较规律的课题科研工作。在这几个月的课题组的时间中,除了课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学习的效率较从前提高了许多,工作的质量也提升了。这主要归功于工作时间的保证和与课题组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影响。任何时候,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素质都是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生活方面与原来最大的不同就是,研究生学习让我离家更远了一些,从本科时候的同一个市变成了相隔好几百公里的两地,从从前的每周回家变成了一学期回一次家,这也让我有一段时间不适应。但是,似乎这才是求学,这才是更好的独立。我有了更多时间去接触同学,和同学关系也处的非常融洽。课余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比如,组团去打羽毛球,一起办游泳月票等。同时,还根据自身的能力,业余参与了一些社会活动,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以上便是我对研究生过去了的一年的总结,在接下来研二的一年半中,正式加入了课题组的我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任务上,对课题制定详细的计划,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并开展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争取顺利毕业。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九
我的英语向来不是很好,但这次成绩远远高过上海交通大学的复试英语线,所以我觉得英语只要花时间,花功夫,不学好是不可能的(当然只是应试的“好”)。英语感觉也不太好的同学们可以看看我的这些经验。
考研英语感觉还是比六级难一些,但大家也不要害怕,我六级考了n次都没过,这次也是六级考研一起准备的,结果成绩都还可以。
一、阅读。
考研比六级要高一个层次,句子都比较长,结构也复杂,而且常会考一些常见词的不常用的意思。
考研阅读的选项比较难,常常感觉是有两个你都觉得对,但要选一个最好的。六级的一般问得比较直接。
考研阅读比较长,当然花费的时间是15分钟左右。六级是9分钟一篇。
提高阅读没有捷径,只能多练,英语不可能在短时间学好。不要听那些辅导班的宣传,什么技巧都没用,最多去要些他们的宣传资料,比如新增词汇、常考词汇等。
还有,我觉得阅读就是一种感觉,刚开始读的时候感觉有些吃力,但做多了感觉就好了,并且要坚持天天做,特别是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慢慢的,就会没有了对考研阅读的抑郁心理,你的阅读就有进步了。强烈推荐张锦芯的《阅读200篇》。
二、词汇。
词汇是基础中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是不可能提高阅读和写作的。
英语复习刚开始就要从词汇看起,早点看。我看的是《星火词汇速记与难句突破》,暑假前应该就看完一遍了,一遍是不可能记住的,但我的口号是,忘了再记,记了会忘,忘了还记,千锤百炼。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看了第一遍后,不用着急看第二遍,应该结合阅读中的出现的生词反复记,考纲上的词很多不太可能考的,你要把时间花在那些常看到但还不会的生词上。这样投入的回报率会更高一些。
我复习时,把阅读时遇到的生词都记在一个本上,有的还分一下类,主要是义近词,形近词。还要注意的就是比如历年真题词汇、高频词汇、新增词汇、专业分类词汇等,这些网上都有,没事时可以看看。
另外,完型和翻译这两个题型是练词汇和阅读的副产品,考前做模拟题时做做就可以。
三、写作。
写作是个需要年头的东西,我没什么好的办法,感觉上只能多练,可是我认为写作这东西光自己天天写没什么用,最好是有一个老师能帮你改一下,会好很多。
我主要是看了看那本《万能作文》,可是最后感觉用处不大,还是平时没事多练练吧,至少那些常用句和常用词到写的时候能知道怎么拼,再会写些定语从句等。
要研究老师的判卷心理,老师花3分钟判一篇,不可能看太细,他也就大概看一下,只要你没有低级错误,有一些长的复合句,加上段落清晰(开头结尾可以背背那些范文,还有就是一些过渡性的连接句子),就能得个中等分。
四、新题型。
7选5这个题我练了一本胡敏编的《新题型速战速决》,还可以。我没怎么练小作文,因为我觉得这个东西也不难写,才100字,把那些开头结尾的套路一写,也剩不了多少让你发挥的了。
8月底前,看一遍《星火词汇速记与难句突破》。
平时,找机会看看大作文。
考前,再看应用文写作。
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要注意的是,英语是有一个连贯性的感觉的,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英语就要保持感觉,每天都要看。早点开始看,因为到最后,就不能把时间主要放到英语上了。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十
考研作为一种研究生入学考试形式,对于许多学子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考研的道路虽然艰辛,但也是一个磨练意志、提升能力的过程。在经历了考研的辛苦与挑战后,我深有体会地认识到了一些复习的心得与体会。
在考研复习的开始阶段,细致的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要求,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首先,我对考研的大纲和题型进行了仔细研究,了解了各个科目的重点和难点,明确了自己需要加强的部分。然后,我根据每个专业科目的知识结构进行整理,并合理安排每个领域的时间分配。通过合理的规划,我能更加高效地进行备考,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随着复习的深入,我意识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复习的重要保证。我每天都定时定量地复习,坚持在早晨时段进行专业课学习,这样能够保持清晰的头脑和高度的注意力。另外,我还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复习,例如在上课的间隙、公交车上等,这样能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我还注重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焦虑和压力过大对复习进度的不利影响。
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及时解决问题能够推动学习进步。每当遇到困难或是对某个知识点不理解时,我会及时找到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学习,并主动参加专业课程辅导班,向老师请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点提供解答,避免造成学习上的困扰。
在备考过程中,刷题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关键。我通过系统地刷真题,快速掌握了考点和考题类型,提高了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同时,我还通过参加模拟考试和模拟面试,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试能力。这种“以考促学”的方法使我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最后,复习过程不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更需要注重知识的应用和联系。我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做一些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还积极参加学术讨论和研究小组,与同行进行思想碰撞和学科交流,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这种学术探索的过程不仅让我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也使我对研究生生涯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通过考研复习的经历,我收获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良好的规划、习惯的养成、问题的及时解决、刷题和实践的结合,这些都成为我复习的宝贵财富。它们不仅帮助我克服了困难,也让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努力付出,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考研梦想。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十一
又是一年大学生毕业的季节,大家都有着落了吗?大学毕业出路不外乎考研、考公务员、进国企、进私企、进外企、出国留学、自主创业这几种方式,那么,这几种方式各有什么利弊呢?下面我们将一一分析。在做决定之前,理性地分析利弊,再仔细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是许多职场人士常用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考研。
利:延缓就业压力,推迟就业期的到来;有些城市,有些学校能给研究所解决户口的问题提高自身学历,增强竞争力;国家出台了新的研究所扩招政策,考研相对容易,能够拿到更高的文凭;学术上有创见,可以沿着这个方向一直努力,毕业后获得稳定的工作.
弊: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压力越加沉重;读研期间,不一定能学到对自身职业有用处的知识,可能会白白浪费了积累经验的时间;研究会生扩招,会出现和大学扩招相同的结果---研究所学历一定程度上贬值,也许毕业后只有一个选择---考博...研究生毕业或博士毕业后年龄偏大,失去年龄优势,特别是女生,要面临更多的年龄歧视..学术研究,层次越高,就业面就越窄,毕业后,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此时却已很难放弃本专业。
建议:如果对某个专业,某种学问有无法遏制的热爱和相应的研究能力,要不浪费自己的爱好和天才,继续深造,终有一天会有建树.但如果考研只是为了规避和缓解就业压力,建议不要考研,研究生毕业后压力只增不减,而且可能会使你丧失积累经验的机会,试想,2,3年内,你将与多少机会失之交臂.
年龄有时候是一种优势,因为年轻,有犯错误的时候也会有改正错误的机会,一旦年纪大了才开始接触社会,这些机会就会相应减少,试想,一个二十几岁的大学生犯了错误,单位会念在他年纪小,给予原谅;但一个将近三十岁的人犯同样的错误,会让人诧异甚至认为不可原谅,善用年龄优势就是为自己留下余地.
2.公务员。
利: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有良好的保障;公务员收入不是最高,但福利极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及相应的权限;职业轨迹确定,工作没有太大的浮动性;国家机构员工,本身带有荣誉性质。
弊:工作相对枯燥,忙起来极忙,闲起来极闲;考试没完没了,升职总与考试、考核挂钩;有些机关人际关系复杂;收入稳定,但没有大幅提高的可能,只能保持平均水准;坐在清水衙门、没有晋升可能的人,容易很没成就感。
建议:有志从政的人、有权利欲望的人、真心想改变国计民生状况的人、想要一个稳定工作的人都可以选择考公务员,公务员这个工作,如果心境淡泊,没有野心,不失为不错的选择,能够保证安定的生活和充足的个人时间;如果想要升职,则要有长期奋斗(至少15年)的决心和高明的人际头脑,否则不太容易出头。
3.国企(或事业单位)。
利:稳定的收入,良好的福利保障;有国家做后盾,安全系数高;国企注重员工素质,要求员工为人处事遵循一定规则,可以学到不少东西;有些行业工作相对安逸,心理压力相对较低;国企锻炼人,能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
弊:入门难,不容易进入;有的论资排辈,想要出人头地一般需要多年的奋斗;人际关系较复杂;中西部的国企,大多待遇一般。
建议:国企人际关系复杂,初入其中的大学毕业生也许会摸不到门路,而按资排辈的现实更让不接地气的大学生心生不服,当然,国企也正在克服上述弱点。
4.私企。
利:能够发挥能力,发展空间较大;能够很快学到实用的知识;私企工作不单调,需要一职多能,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劳有所得,私企老板会按照你的贡献决定你的待遇,形成良性循环;自由性大,升职、积累经验相对更快,想跳槽也容易.
建议:很多毕业生愿意选择私企,认为私企的门槛较低,更易积累经验。但是,不要形成“直接进入私企”的意识,私企的素质参差不齐,毕业生缺乏经验,很容易被第一份工作定型,错误的观念和不良的职场习惯会限制你的发展。同时,私企同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会束缚才能。对私企,应慎重考虑。
5.外企。
利:高薪,福利好,工作环境好;外企有系统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能力,也有利于搭建自己的人脉;注重员工发展,给予员工诸多培训;实力雄厚,不会出现拖欠工资、罔顾员工权利等现象。
建议:外企的高薪高酬是很多毕业生追求的目标,进入外企,感受成熟的企业环境和管理系统,有利于毕业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不论是个人能力、行业观念、企业文化意识。外企能够全方位地充实员工的头脑。但是,外企竞争激烈,职位也只能到一定级别,有些聪明人会进入外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然后自己创业。
6.留学。
利:增长见闻,开拓视野,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掌握一门外语,受益终身;磨练自己的生存能力,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学习外国人的优秀之处;好的学校,好的专业,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拿到过硬的文凭;有机会进入外国公司或者移民。
弊:出国留学需要大笔金钱,投资不一定有相应回报;国外消费水平高,也许你常会感到入不敷出;有些国家排他性强,你无法真正融入同学之中;外国的经济危机闹得厉害,工作机会更少;如果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会白白浪费几年光阴和大笔金钱。
建议:年轻的时候有机会多见见世面,是件好事。如果有条件出国留学,不妨出去。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学校或者好的专业,大可不必出国镀金,把同样的资金用来创业或投资意义更大。
7.创业。
利:不必为人打工,自己的事业自己做主;全方位锻炼人的能力;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质;培养系统性的思维能力;创业成功的成就感无可取代。
弊:目前中国的创业环境并不健全,需要一笔较大开支,需要长远目光和周密规划;毕业生社会经验少,缺乏实践经验,过于乐观,容易碰壁,创业失败会感觉打击巨大。
建议:大学毕业生想要成功创业,不只需要远大的理想,还要有激情、行动力、领导能力、商业信用和超强的适应性,毕业生不论是心智、观察市场的眼光、领导气质都还有一定欠缺。想创业的人无需急于一时,进一家好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再辞职创业更为妥当,成功率也更高。
8.自由职业。
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爱好,时间自由、充裕;能够全面安排自己的生活;挑战性高,生活不易枯燥;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心灵充实。
弊:没有稳定收入,必须自己注意社保和养老问题;脱离社会太久,不容易融入;对自制力要求极高;会有入不敷出的情况;有江郎才尽的顾虑。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十二
利用微分中值定理:微分中值定理在高数的证明题中是非常大的,在等式和不等式的证明中都会用到。当不等式或其适当变形中有函数值之差时,一般可考虑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柯西中值定理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一个推广,当不等式或其适当变形中有两个函数在两点的函数值之差的比值时,可考虑用柯西中值定理证明。
利用定积分中值定理:该定理是在处理含有定积分的不等式证明中经常要用到的理论,一般只要求被积函数具有连续性即可。基本思路是通过定积分中值定理消去不等式中的积分号,从而与其他项作大小的比较,进而得出证明。
除此之外,最常用的方法是左右两边相减构造辅助函数,若函数的最小值为0或为常数,则该函数就是大于零的,从而不等式得以证明。
一、打牢基础。
“懂”,首先要求同学们对考研数学的形式、考研大纲及考研用书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深入的了解。这个阶段,要求同学们全身心进行基础阶段的复习。这个阶段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细致学习课本基本知识点,弄熟定义、公式、定理及相关习题。只有打牢基础,才能决胜千里。最后,要求同学们做好规划,合理安排复习,做好经常性的`总结与归纳。
二、踏实前行。
数学不像英语和政治科目,能通过一定的背诵、记忆,就能取得可观的成绩。数学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得到巩固。不盲目地搞题海战术,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题,才能将知识领悟得透彻。强化阶段,同学们一定要利用好复习资料,做题的过程中,重点积累技巧与方法,吃透数学的知识点与题型。
三、总结归纳。
经过前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做题的巩固,同学们对知识点、练习题、真题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时,要做好归纳与总结,构建整体的知识结构体系,将之前所学的知识点牢牢记忆在脑海中。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遇到一些重点和难点题型,首先不畏惧,其次回顾之前学习的相关知识,并有效利用它们,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后将以往所学深深记忆在脑海中,达到“化”的境界。
1、两个重要极限,未定式的极限、等价无穷小代换。
这些小的知识点在历年的考察中都比较高。而透过我们分析,假如考极限的话,主要考的是洛必达法则加等价无穷小代换,特别针对数三的同学,这儿可能出大题。
2、处理连续性,可导性和可微性的关系。
要求掌握各种函数的求导方法。比如隐函数求导,参数方程求导等等这一类的,还有注意一元函数的应用问题,这也是历年考试的一个重点。数三的同学这儿结合经济类的一些试题进行考察。
3、微分方程:一是一元线性微分方程,第二是二阶常系数齐次/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对第一部分,考生需要掌握九种小类型,针对每一种小类型有不同的解题方式,针对每个不同的方程,套用不同的公式就行了。对于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大家一定要理解解的结构。另一块对于非齐次的方程来说,考生要注意它和特征方程的联系,有齐次为方程可以求它的通解,当然给出的通解大家也要写出它的特征方程,这个变化是我们这几年的一个趋势。这一类问题就是逆问题。
对于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的线性方程大家要分类掌握。当然,这一块对于数三的同学来说,还有一个差分方程的问题,差分方程不作为我们的一个重点,而且提醒大家一下,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差分方程的解题方式和微方程是相似的,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4、级数问题,主要针对数一和数三。
这部分的重点是:一、常数项级数的性质,包括敛散性;二、牵扯到幂级数,大家要熟练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区间的计算,收敛半径与和函数,幂级数展开的问题,要掌握一个熟练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对于幂级数求和函数它可能直接给我们一个幂级数求它的和函数或者给出一个常数项级数让我们求它的和,要转化成适当的幂级数来进行求和。
5、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这个要重点掌握连续性变量的这一块。这里面有个难点,一维随机变量函数这是一个难点,求一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分布函数法,这是最基本要掌握的。另外是公式法,公式法相对比较便捷,但是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6、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要记住一维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都要记熟,数字特征很少单独性考察,往往和前面的一维随机变量函数和多维随机变量函数和第六章的数理统计结合进行考察。特别针对数一的同学来说,考察矩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的时候会考察无偏性。
7、参数估计。
这一点是我们经常出大题的地方,这一块对我们数一,数二,数三的考生来讲,包含两块知识点,一个是矩估计,一个是最大似然估计,这两个集中出大题。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十三
考研数学一般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解题的能力。数学的复习需要一步一步的积累知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数学的考题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精确的答案,因而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万变不离其宗的灵活运用概念,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基本概念是课程知识体系的支撑点,掌握了基本概念就等于抓住了纲。高数里的概念一般都很抽象,必须理解其数学意义。"万变不离其宗",从概念入手,一旦了解了概念,把握住概念中的核心词汇,理解概念中蕴藏的精髓所在,就如同把握了解题的命脉。在做题的时候就有坚实的基础,容易对症下药。同时记忆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人在认识过程中就无积累,就没有继承。当然也不能死记硬背,正如歌德所说:“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而很多考生认为数学会做题就可以了,不需要记忆,但是通过和考研数学得高分的同学交流可以知道,在准备数学的最终阶段,还是需要记忆。只有先把基本的概念、解释记住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理解、运用。
数学科目是循序渐进的,基础没打好,积下的问题在未来的学习中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让人不堪重负。而一道高数题涉及的内容回到课本上可能是跨越好几个章节。所以学习数学时必须要学会举一反三。通过做题发现哪几个知识点比较容易连着一起出题。哪几个知识点又比较孤立,假如出现在同一道题里,又是怎样,并且尝试自己给自己出题,或者同学之间相互出题。
还有的考生认为现在离考试还远,没有紧迫感。今天没事干就看看书做两个题,明天有些事情就把书放在一边不理会了。这样的结果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知识没有连续性,形不成体系。考研的路程是漫长的,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在复习过程中需要考生具有坚强的毅力。虽然20xx的数学考试大纲未颁布,但万变不离其宗,考研数学的基本内容一般变化不大,考生可以参照去年的大纲和试题进行复习。详细了解本专业应考的数学卷种的基本要求,考试的题型、类别和难易度,以便更好的展开复习。凡是在大纲中表述为“会”、“理解”、“掌握”等的考试内容往往都是主要考点,务必要作为复习的重点。
数学复习不像英语、政治对辅导书的依赖性很大,主要靠课本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翻一下数学大纲,上面列出的知识点全部来源于课本。所以考生一定要老老实实参照大纲的要求把原来的课本找出来,按照大纲对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定理准确把握。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坚实的基础,包括对定理公式的深入理解,对基本运算的熟练和高正确率,对最基本的一些解题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选择资料:资料的使用关键要适合你的水平,这个要靠你自己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评价你的资料,必要的时候要即使的更换资料。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拔苗助长。一本难度很高的资料,无疑于能够起到这种效果。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那就得不偿失了。考研大约可以分为三个级别:高手、中手、庸手。高手水平很高,在他们的眼里,一切资料都那么简单。决个例子,那些能够考到400多分的,你可以设想一下,还有什么考研资料不是好的,不是简单,不是对他们来说有用。
市面上的资料五花八门,眼花缭乱,要想正确的选择,就要先进行了解。一般来说,考研复习资料根据内容、用途和针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模拟试题、历年真题、考试大纲、专业教材以及各种考研辅导书和内部资料。试题及大纲一般网上都有下载,专业课的教材有的学校指定复习参考书目,应按学校指定参考书目去复习。不过近年不少院校都取消了参考书目的公布,所以大家更加要积极的去寻找往年的参考资料,以及你想考的专业本科阶段的教材去看。
制定任务:手头有一定复习资料后,就应该踏实看书复习了。关于如何复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当然也有一些大家经过摸索共同认可的方法。但考研复习毕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课程多,时间跨度长,因此,考研复习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也就是说必须要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这个计划是否合理,是否适合自己,往往在很大程度决定着你最后的结果。
最后,提醒同学们注意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写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在书上以题注的形式或者就是做笔记,尽量深挖例题内涵,这一点很重要在考研这条路,助大家早日修得正果!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十四
搞社会学研究,首先要能发现社会问题,哪些问题值得思考、深究,从什么地方发现社会问题?我认为,非专业的调查者,只能从两个地方发现问题。
一处是媒体,一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报道了一些我们自己无法直接了解到的社会事实、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还有另一类媒体,那就是很专门化的理论著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和报纸广播电视对待社会问题的不同方式,它要去解释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发生,并且上升到一种理论的高度,探讨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另一处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从中也可以发现一些社会问题。如果你是专业的调查者,你可以通过你的调查发现一些社会问题,那既不是你的日常生活,也不是媒体的报道。但你们不是专业的调查者,大概只能从媒体和日常生活接触社会。
这两方面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和问题。从报纸上或理论著作中看到的记者和学者对社会问题的描述和分析,你能够理解吗?如果他们所说的社会问题和你的经历距离很远,你能够很好的理解吗?很好理解的可能性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第一,你有良好的想象力。第二,你有过一些生活经历,你的生活经历和那些人的遭遇可能不完全一样,但是毫无疑问是你的这些社会经历帮助你去理解他们。我做一个不恰当的比拟,有人在火灾中被烧,你听说后很难过,你被烧过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感同身受呢?因为你体验过别的伤痛,要是你根本就没有体验过任何疼痛的话,你就很难体会他们。实际上你的痛感是帮你理解别人别样的痛感的根据。由此类推,我们对和我们生活差距很大的困境中人们的理解,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社会经历,这些社会经历和那些人的遭遇可能差别不小,但依然是帮助我们理解他人必不可少的东西。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社会经历更多一点,就更能帮助我们去理解他人的遭遇。但是肯定不能无限多下去,有最多社会经验的人是实践者,不是研究者,要你的经验和实践者们等量齐观是不可能的。但有的时候经历稍多一点有利于你理解他人。
二、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
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是社会问题吗?是公共话题吗?日常生活中上升不到社会问题层面的私人问题,不是我们要讨论的。我们要讨论的是从个人日常生活发现社会问题。就是说个人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看起来似乎是个人的问题,但是可以关联到社会问题。有些问题本身就是社会问题,比如你因为家庭贫困,考的分数再高也上不了大学,很多同学遭遇了这种问题,这就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有一些个人问题,里面包含着社会的因素。比如说你要离婚,这毫无疑问是你个人的问题,但有时也是社会问题。如果离婚率一直很低,离婚便不是什么社会问题。可是当代社会中离婚现象很多,你遭遇到离婚,这实际上就牵扯到社会因素,牵扯到人们普遍价值观念的变化,它直接间接地影响到某个个体的婚姻,离婚和这些因素是有关联的。
如上所述,个人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有些直接就是社会问题,有些包含着社会的因素。有的个人的问题也可以成为社会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何问题都不是绝对偶然的,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而那些个人经历的问题,如果带有社会因素,或者虽然是个人问题但实际上也是社会问题,则都可以由你的个人问题转化成社会问题。当你努力解决个人失恋的问题时,你要调整自己的心理,或努力把失去的对象找回来,但当个人遭遇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时,你还有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做出思考。比如说矿难,如果你的亲戚遭遇矿难,你直接想到的是怎么救助和赔偿,但同时也可以把它上升到一个社会问题来考虑。也就是说个人问题可以转化为社会问题,而且对于包含社会因素的个人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往往是日后对一些社会问题理解和思考的基础。生活经验加上书本学习,两点很好的结合,才能发现和提出真正的、有质量的问题。
三、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学习社会学要求我们学会发现社会问题,学会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怎么去开发这种能力呢?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从日常生活出发,不放过自己生活中及周围发生的问题。发现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应该从这里开始锻炼。当你从理论著作中知道学者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慢慢地获得了思想能力之后,再从媒体上听说一些远离你的社会问题,你的理解就不一样了。我来举一些例子说明怎样从说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家庭中的一些事情、事件都可以进入我们的思考。比如说父母的谋生之道是什么。你一直靠父母养育,你父母靠什么赚钱,怎样的营生,在生计上遭遇了什么挫折,你是近距离的观察者。只是过去你消极地接受养育,没有去积极地帮助他们,连积极地观察都没有。仔细观察思考一番,比如想想你家庭消费的变迁,你的思想会有很大的长进,能明白很多问题,这是最便利的窗口。农村的故事更多。在这方面,一个农村子弟比城市里的孩子幸运,对日后做社会学来说,从小的经历丰富更有利。农村孩子可以看到村内成员不同的生存方式,不同的打工、赚钱方式;可以看到分家、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看到很多非常有趣的事情;还可以看到人们对政治权力的看法,看到权力争夺。什么是政治?那就是政治。后来进了课堂屡屡说到政治这个大字眼,其实政治学是研究什么的?研究权力的。一个村庄也有村庄的权力斗争,那是城市里面出生的同龄人绝对看不到的,因为城市里的孩子看不到他父亲的单位,而农村孩子有幸看到村庄政治,甚至听到父母议论村庄政治,只是当时他没有,也没必要去认真想想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说离开村庄不少年了,那已经不是我日常生活了。但你现在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密切关注,可以从中发现问题,锻炼你的思考能力。现在,也就是大学当中仍然有很多故事,从中绝对可以发现问题,就看你是不是有心人了,是不是特别肯思想,肯观察。比如说手机,这个屋子里差不多人人都有,没有手机的可能只有我。你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吗,买手机是为了什么?实用、便利、还是时尚?没有手机就很不便利吗?买了手机你所获得的那个便利有多么的重要?没有手机的时代不能过了?宿舍有电话啊,还不够便利,我读大学时宿舍没电话。你还可以想想买了手机之后在做什么,有多大比例是解决一些急需解决的事。你算算账,人都会被自己的行为蒙蔽的,因为自己要为自己的行动找一个坚实的借口,促进自己去做,而且要说服掏钱的人。这很可能是自欺欺人。要自己算账,买了已经一年或是半年了,如果半年的开销想不起来了,算下一周的,一周来都打手机干什么了?都是很必要干的事情吗?假设不是,为什么要买?是社会风气的影响,无形中加入了一种时尚,还是确实要解决实际需要。这是绝对值得思考的。
再举个例子:电脑。像手机一样,我们在座的同学可能都有自己的电脑,虽然系里面有一些电脑可以供同学们使用,但是同学们可能都有自己的电脑。还是上面的问题,买电脑是纯粹的必要,还是掺杂了时尚,和别人攀比?这可以从电脑的质量、档次上来观察。特别要考虑到有些同学家庭经济上并不很富有。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先想自己,再想周围同学,还可以有些小对话。去想一想,我们通常为自己的行为想出了很多理由,它们是否真的成立。我举了两个例子,动用你的智力去思考,你就会发现我们周围的一些话语是不实之辞。在你动用脑子思考之前,你也不知不觉地加入到这种话语之中:对大学生来说手机是需要的,电脑是需要的,等等,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消费的形成来自时尚的作用。至少你应该同意,这些事情是值得琢磨的,道理至少不是一边倒的,有思考的空间。
还有你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可以再琢磨琢磨,比如吸烟。校园里不乏吸烟的人,耐人寻味的是很多吸烟的人是来大学之后开始吸烟的。那么就值得探讨,你怎么在这里学会了吸烟?今天这个社会应该是吸烟的人越来越被动,很多人在戒烟,然而你却在这里学会了吸烟。这是挺值得追问事情,把它说清楚不容易。我插队时代为什么不吸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省钱。我跟史铁生是很好的朋友,聊天中我们讨论过很多问题,史铁生对他那时为什么抽烟的解答是什么呢?也是为了省钱――当时找不到一个比吸烟更廉价的娱乐方式了,几个人晚上一边抽烟一边聊天。我俩都不是不善于思考的人,但两个人的说法完全不同。今天风气不一样了,可是在这样的风气下,好多人依然在开始学吸烟,更值得深入思考了。
另外还有一个点,就是宽容问题。今天很多场合都禁止吸烟了,你的宿舍里有没有人抽烟,不抽烟的人容许别人抽烟吗?在公共场合,饭厅、自习室、图书馆里有没有人抽烟?当有人抽烟时有没有冲突产生?通常情况下人们是被动的接受,还是反对和制止?还有一个宽容和性别的关系问题。是一个男生抽起烟来容易被人制止,还是女生抽烟容易被人制止?为什么会是这样?是不是制止一个男生你觉得风险比较大,因为他看着也来者不善。是不是一个女子更弱小,你更有勇气去制止?还有一些关于吸烟引起的特殊的关系:在择偶的时候对对方吸烟的宽容问题。假设两个人中只有一方抽烟,你去打听一下,如果是男生抽烟,一般女生的宽容程度如何。如果是女生抽烟,男生不抽烟,宽容程度又是如何。都做个小统计,你会发现想象不到的事情。这种想象不到的事情是思考的根据,思考的对象。
我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自己真的不知道――同学间的荣誉、声望来自什么?这在不同的时代是不一样的,学习好,体育好,文艺好,还是什么东西?这些在你们中学和大学期间有什么变化?这个变化是社会风尚变了,还是年龄变了?北大的生源是什么样,城乡各多少,大中小城市各多少,生源当中父母的职业,同学们毕业以后的去向等,都是我们要面对、足够我们去思考,甚至是有一定思考深度的问题。人民大学有一个学经济的学生想要读我的博士,最终我把他推荐到香港读社会学去了。他曾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叫“人大人的性格”,他说人大同学的性格就是非常的务实。务实怎么讲,可以有很多种定义,他说的务实就是非常的实惠,不冒风险,只做胜算很高的事情。他举例说明,他问过很多人大同学高考的分数,都很高,报哪里都能录取。他又问这些高分的同学:你觉得人大是最好的学校吗?都断然回答不是,北京有两大牛校。继续追问,你明明知道还有两个学校更好,你又能考这么高的分数,为什么要报人大呢?回答是不想冒险,追求保险。人大同学的务实性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到,这种务实性是哪儿来的?来源于务实人、不冒风险的人,扎堆到了一块。这些人互相影响,彼此都越来越务实,不作非分之想,不冒险。我很欣赏这篇文章,我看重的是他从身边去寻找思考对象,就这个问题我没有看别人说过,这是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要强调的是可以从周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如此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不是从概念出发,是从日常事情出发。我们要努力使自己变得敏感。敏感不是天生的吗?有天生的因素。但是因为你重视这一点,老是瞪大了眼睛,你也会变得比过去更敏感。我们要去领受生活中的好多事情,好多小情节的刺激和启示,不让它轻易溜走。我们要做认真的观察者和执著的思考者。我们系里经常给大家提供实习的机会,挺好的,实习机会可以让你身处一个你自己不容易走到的时空里面。
四、学习写社会杂文。
大家可以试着写一点社会杂文,写你自己发现的小问题,或者是从媒体上发现的问题,对此你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你迫使自己开始这样的习作,你也就迫使自己去思考了。当你下笔去写的时候,就必然整理了自己的思路,深化了自己的思想。原来你可能觉得,哎,我是有点想法的,当你准备写在纸上的时候,发现想法还很有限。原来你以为自己的想法挺清楚的,当你写到纸上的时候,你会觉得逻辑上还得进一步梳理。写作,反过来就进一步锻炼了发现问题,解释问题的能力,当然毫无疑问也锻炼了写作能力。我在这门课上特别推荐一本书《社会学的想象力》,在书的附录里面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说对于同学们来说,写作是每一周都要进行的事情。我看社会学系的同学文笔很好的不多。我所教过的学生当中文笔好的多数是新闻学院的,显然高于社会学系的同学,应该如此,要不然人家为什么报考新闻学院,当然是觉得写作是自己的长处。但是我们不管入学前的事了,你们入校后锻炼也比人家少得多。你们多少天写一篇东西?假使你坚持一礼拜写一篇东西,肯定就不是今天这个水准了。过去有人这么告诉你,这么要求你吗?我今天主要说的是,从自己周围发现问题,发现不明白的事情努力去解释;而当你养成这个习惯并因此迫使自己一段时间写一点杂文时,写作将帮助你梳理思路,做更深入的思考,同时更要求你瞪大眼睛去发现问题。
我们要老老实实承认,有的人写作的天分好极了,大多数人在这方面是普通的,要下大力气锻炼。有了那样的本领一生受用无穷,到任何地方都会被人重视。当你在起步阶段,就比别人领先一步,很可能就锁定了这样的一个差距。这话怎么讲?就是说,如果你的领导看到几个毕业生刚刚报到,派你们分头写篇报告,看了报告后就说:小赵,来一趟。以后一写报告就找小赵,不找别人了。小赵在起步的时候只比别人高那么一小块,却因此屡屡得到锻炼,久而久之,小赵的进步就更大了。早年的微小差距,极可能锁定两人间的差距,以后的差距日益扩大,因为其中一位拥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所以现在一定要把自己的写作能力提上去,这样当你毕业的时候,开始真正的竞争了,别人在能力上就不能再跟你相比了。有人说我口才好,其实我的口才一般,靠的是思想制胜,不是措辞。有人说我的口才是天生的,更是胡诌。我做过的演讲,在人大社会学系是普通教授的十倍。为什么我有这么多机会?就是起步的时候我表现欲强,敢张口,领先别人一小步,以后机会就比别人多了十倍。
五、学术研究与日常生活。
说到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我要介绍《社会学的想象力》里面的一些观点,米尔斯说,多数学者割裂了他的学术研究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而大思想家不是这样的。有时候我想,有些平庸的学者写东西人们不爱看,是因为他在讲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内心没有激情,当然理论探讨是理性的东西,但是写作是要有冲动的。两个作者,一个写作的时候有强烈的情绪支撑着他,另一个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判然有别。那个饱满的情感,更多的是产生于生存体验。用米尔斯的话说,就是大思想家没有割裂思想与生活。
米尔斯的第二个观点,就是对于学者来说,学术研究应该成为他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他的工作,治学应该成为他生活的核心,整个治学过程应该极大地改变他的性格,使他将生活和工作融于一体,这样他就会利用一切机会去发现问题,获得信息,学会并且习惯于将生活经验融于学术。
米尔斯的第三个观点是要善于利用边缘信息,就是要利用街谈巷议,要利用耳闻目睹的小事件。
米尔斯说的第四个观点:现代的社会结构,现代的分工,使得现代人的生活经验比前人要少,因此我们要格外珍惜自己已经获得的经验。我们当然要借助媒体来获得大量的信息,但是与此同时,如果不拓宽自己生活的触角,那我们在面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及领会别人解答的时候,都会有较大的隔膜。
我们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关注形形色色的问题,但不要画地为牢,把自己卖给社会学。应该说解释社会问题可以释放一个社会学家心中的困顿。社会学者当然会非常关注社会问题,发现社会问题,并努力去思考它。但同时,别的类型的问题也应该在治学的早年就进入你的头脑中,比如说对一些哲学、历史学问题的思考,可能那些思考与你现在的作业,日后的作品,以及职业,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它可以安顿一个思想者的内心。如果那些东西无解,而你又是一个敏感的人,全面的人,不是现代分工造就的狭隘的匠人,那你会有解答这些问题从而安顿自己的需要。如果这些哲学问题、历史问题从来没有进过你的头脑,那就怪了。一旦它进入你的头脑,那就要尽力思考,要找点相关的东西读读,这能磨砺你的思想能力。历史学、哲学跟社会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一个思想家做过一个非常好的比喻,说哲学家、美学家、科学家在攀一个金字塔,每个人从金字塔的一个侧面向其顶峰攀登,攀登得越高的人相互距离越近,层次越低离得越远。你要做一个好学者,提高思想能力是关键。为什么要专门讲一节“学会思想”呢?这是关键的关键。比读书还要关键。有些一肚子知识的人,他们是俗话说的“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原因是他们缺少一条线将散落的很多知识串起来。这个线就是思想能力,最终对一个学者的判定,是他的见地,分析能力,不是看了多少本书。看本书是要提高自己思想能力的,没提高就算白看了。干我们这行要读很多书,看别人怎么思想,怎么提出问题,怎么解题。别人的问题与你的问题可能相关,也可能不太相关,主要是帮助你提高思考能力。
六、观察日常生活的心得笔记。
再要说的一点就是要做笔记。读书要做笔记,要发现问题也要做笔记,这是我读《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最大收获。珍惜自己一点一滴的思想,把它记下来,米尔斯管这叫学术档案。学术档案可以分为两路,一路是读书笔记,要点加上心得。另一路就是观察日常生活,发现问题,将自己的思考记下来。两路笔记,两个路径上的进展,会相互影响。书读多了观察周围会有新的眼光,阅历多了,观察多了,读书会更有心得。相反,不善于观察、思考的人,往往也读不出书中的精妙之处。
我在第一讲的时候非常强调动力,今天给大家讲的是要养成勤于观察周围的事情,日常生活,周边人等,提出问题,做出解答的习惯。我认为支撑学者成功的是两个动力。一个动力就是知识与智力上的纯正的好奇心,另一个是对社会公正的关怀,少了任何一个都是有欠缺的。只关注社会公正,这样的人视野容易狭窄,那些与公正问题没有什么关联的事情引不起他的好奇心,引不起他的关注,丢失掉很多学术营养,思想营养,这样就容易政治化,成为政治动物。光有智力上的好奇心,没有对社会公正的关怀,研究社会问题的动力不足。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对社会公正非常关注的学者,写出的东西激情四溢,但就是觉得味道不够,这是因为他不是一个纯正的学者,没有一种超越政治的更博大的智力关怀。用两句话来概括今天讲的内容。第一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就很像读书了,思就是今天所讲的东西。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第二句话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你不要只朝一个路径发展,光读书,那不成,特别是学社会学的。要勤于从你的周围,你自己的经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回答问题:
答:我的倾向是,思想能力是一切学术的基础,任何不同的学术风格都要以思想能力为基础。我就举吸烟的例子来说明。吸烟牵扯到宽容与性别的相关性,公共场合中的宽容与性别,择偶当中的宽容与性别,等等。我告诉一个人替我去调查和统计这些,谁都能做。但是谁能在吸烟问题上想到从这些变量下手做研究,就不是统计学能教授的了,它是一种社会学的思考能力。我把这样的思路叫做思想能力,不叫统计能力,有这样的思想才知道要寻找和验证这种相关性。看一本本统计年鉴,统计的条款越来越多。思想者的工作就是告诉统计局,还有哪个事项和关系需要统计。如果没有思想者创造性的工作,就没有新的、关键性条款的设立。所以我说,思想能力是基础。
答:你说的事我不了解,试着从一般意义上来回答你的问题。我看到的很多数量化的研究,不仅有同学们而且有学者们的,我觉得他们花了很大力气去应对一个没有难度、没有深度、没有疑问的所谓问题。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做,我觉得他的思想非常苍白。还回到我前面的那个说法,统计学能力必须放在思想能力的基础上,配合起来才会如虎添翼。如果没有统计学的能力,思想还是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表达出来,有时可能表达得稍差一点。而如果没有思想能力,只有统计能力,你会不知道该干什么。现在世界社会学的潮流,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美国带动的,它一直影响到中国社会学的教学。但是我们受到的影响是不全面的。美国的社会是一个多样性的社会,可以保护少数派,我们后发社会学习它的时候受它的主流影响更大,但是我们少数派的状况可能还赶不上美国少数派的状况,在我们这里数量派的影响可能大于美国,尽管这个潮流是被美国带动起来的。我们可以检点优秀的社会学著作,有多少是数量化研究,有多少是以思想为主的,定性的。我觉得出现了一种剪刀差,今天的潮流似乎是数量研究占上风,但是三年、五年、十年以来,最优秀的作品,数量风格占上风吗?我真的不觉得它占了上风。这还是不谈古典。有些同学以后要以数量风格作自己的主导方向,好啊,我支持你,并告诫你,把数量方法学好,同时也提高你的思想能力,那对你有莫大的好处,能帮助你今后在同样做数量研究的同行的竞争中占上风,也许你们的数量处理能力差不多,但是你有思想上的优势,你能发现问题,知道该统计什么。
我们看看当今最伟大的社会学家,找十个、二十个看看,有多少个是搞数量的?我有时候给人这么解释,一点数量不搞,纯靠抽象的理论思维,对于很多智力中等的学者来说,干不来,非要干就必然平庸。相反,调查这样的实打实的工作,能帮助那些中等水准的人,给他们一个饭碗。但是他们很多人的饭碗没有端好。有些人通过统计来表述,而不是通过统计来发现,这就等而下之了。既然已经发现了,很清楚,再统计一下重新表述,没意思。统计是帮助我们去发现的,不是仅仅帮助我们做表述的。我说统计可以帮助很多中等偏上的人来做脚踏实地的工作。思想家他们是做不了的,思想家是很少数的人。统计为社会揭示出事实来,对全社会都很有好处。可惜很多统计是为常识作注脚,这太遗憾了。没有对社会做很实在的工作,没有发现更多的事实,条分缕析,这是非常滑稽的事情。而且我们缺少宏观批判,就是学科内部方法论上的批评。我们这个小学科中欠缺这类学术批评。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十五
一名准毕业生,大学四年狂揽65个证书,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创办过志愿者服务队,当过大企业董事长助理,开过传媒工作室,可如今凭借着这么多的优势,却找不到一份称心工作。
“证霸”是怎么炼成的。
眼看着还有二十天就要毕业了,孙梦涛数了数大学四年所获得的证书,竟然多达65个,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这65个证书摊开一地,足足占了5平方米,摞起来也有1.3米高。
这些证书都是怎么得到的,孙梦涛坦言,自己每天都很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证书”水到渠成就来了。在这些证书中,国家职业资格类证书6个、国家级荣誉证书5个、省级荣誉证书15个、市级荣誉证书8个,校级荣誉证书27个,坐拥4次奖学金,并且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孙梦涛望着这些证书,有说不出的成就感,他觉得证书能证明他的能力。
他不是高分低能的人。
“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片精彩。”这是孙梦涛最喜欢的话。2011年,19岁的孙梦涛考进了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不久后发起成立了安阳工学院暖爱青年志愿者协会,利用课余时间联系爱心企业资助安阳工学院在校贫困生。经过半年多的时间,这个组织由最初的6个人,发展到了200多个人。后来,随着新媒体在校园的覆盖,他又发现了“商机”,组建了安阳工学院第一家校园公益网——暖爱网,借助互联网来传播爱心。
在同学眼中,他是一个开朗、乐观、有爱心的大男孩。那时候,学校里只要一提起公益实践,就会和“孙梦涛”挂上钩。“只要别人找我办事,我从来都不会拒绝别人。”正是孙梦涛的这种仗义劲,他被同学尊称为“涛哥”,是众人心目中的好好先生。孙梦涛说,他从来都不会让自己闲着。平时不是上课就是忙学校的事,周末出去做兼职。室友总是调侃他,“除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几乎没见过你的身影啊。”大三那年,他又去校团委任职干事长,后来干了没多久,又被团委老师任命为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并顺利成为第一届中高社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经过不断的努力,三年间,他组织和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一百余次,累计为困难群众和困难学生筹集善款和物资合计四十余万元。正是如此,河南一家大企业董事长向他抛来了橄榄枝,给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孙梦涛顺利成为学校内最早最年轻的“董事长助理”,并在之后的几个月内超额完成了工作台账,得到了董事长的赏识。考虑到企业都有团建文化,他就向董事长提出成立公司集团团委和党支部,最后他被推举为团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
2014年10月,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便辞去董事长助理工作,回到校园内复习考研。12月,由于考研失败,他募集了10万元资金创办了一家传媒教育公司,运营得还不错。
能力和名校哪个重要?
比他大一级的学长似乎道破了“天机”。学长告诉他,自己以本科学历求职的时候,也几乎接不到面试的通知。可自从考上了985院校的研究生后,研一时投简历就几乎“百发百中”,后来进了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3个月就升职加薪,一年后就拥有了“年薪20万+提成”的待遇,现在已经是河南的地区总监。学长告诉他,学历远远比证书要重要。
孙梦涛最近开始思考,自己拼搏了四年,却仍然不能如愿找到一份工作。难道自己65个证书竟然抵不过一个985院校的学历?他陷入了沉思,对于未来的步伐,有点迈不开脚。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十六
我参加过两次考研,第一次在x年,考北航计算机研究生:第二次,考西工大,x年研究生。两次考研,第一次312,第二次356.我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
x年的计算机,总分356,数学121,专业96,英语56,政治83.我自己是x年毕业的,工作一年后参加考研。其实这个分数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专业课比自己预想的低了些。
但是很典型,最简单的例子最容易说明最重要的问题,你就不会被繁琐的解题步骤弄的不知道例题到底想说明什么。举个例子,在一阶导数的例题里,仔细看看,你就会发现,例题中包括所有的求导方法。也许,你自己却从未意识到,还在看考研参考书里的分类,永远记住,课本是最好的参考书。最后说习题,书上的习题,相信没有多少考研的人每一道题都认真做过。但是,习题,就如同例题,简单,但是最能要你明白你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
那么我想如果你不会做的题,那90%的人肯定不会做。概率,看起来公式太多,很难记住,同样,推导每一个公式,平时练习的时候做到不看书查公式,查定理,忘记了或者记不住了,就推导。
慢慢你就会发现,你都可以记住了,即使考试一紧张忘记了,也能用很短的时间推导出公式了。曾经在考研论坛上看到过,刚开始复习的时候觉得高数简单,线代和概率太难。随着复习的深入,就会发现线代和概率是那么的简单,高数有点难,这就对了。我觉得课本至少看两遍,一直看到,闭着眼,能回想起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当然,根据自己的基础,如果你还觉得哪些知识点薄弱,那就多做习题,不要把盲点留到最好。在复习课本的时候就可以做真题了,我选的是黄先开的那本历届数学真题解析,将近20xx年的数学真题分章节讲解,练习题也是真题,不过不是数一的。认真的做每一道题,然后思考出题者的意图,这一点很重要。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十七
考研是许多大学毕业生迈向研究生阶段的必经之路,对于考生来说,复习是成功的关键。在这一段,我将分享我在考研复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复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但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更高效地复习,取得好的成绩。
第二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制定一份合理的复习计划是考研复习的第一步。首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时间和知识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然后,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这个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复习内容和复习方法。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例如公交车上、午餐时间等,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每周进行一次复习总结,及时调整和优化复习计划。
第三段: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考研复习中,学习方法至关重要。首先,重要的是掌握各科目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辅导班或找同学请教,搞清楚哪些内容是重中之重。其次,要学会做题。解题是考研复习的核心环节,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提高解题能力。此外,积累笔记和复习资料也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之一。在复习过程中,要将知识点整理成条理清晰的笔记,以便日后温故知新。
第四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考研复习需要长时间的精力和精神投入,所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工作效率和记忆力,所以每天应该保证7-8小时的睡眠。其次,健康饮食也是不可忽视的。合理的饮食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此外,适量的体育锻炼和放松也是保持状态的必要条件。
第五段:坚持和调整复习计划。
考研复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有许多挑战和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信心和坚持是非常重要的。遇到挫折或低落时,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目标的重要性,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候,也需要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如果发现学习方法不适合自己,或者进度不如预期,我们应该勇敢地重新制定计划,以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总结:
考研复习需要付出大量的艰苦努力和持续不断的学习,但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和调整复习计划,这些都是成功复习的关键。在考研的道路上,相信自己,坚持不懈,最终必将收获理想的成果。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十八
第一段:引言(约200字)。
考研复习是许多大学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关键一步。对于我来说,考研复习是一个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一个丰富而有价值的经历。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不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还学到了许多关于自我管理和坚持不懈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考研复习心得体会,希望对正在复习考研或者即将面临这个阶段的同学有所帮助。
第二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约300字)。
考研复习是一个漫长而严谨的过程,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计划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我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并根据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合理的复习计划能够帮助我们合理分配时间,有序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在制定复习计划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合理分配知识点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在计划之外灵活调整,并及时休息、放松自己,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第三段: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约300字)。
考研是一个综合性考试,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但基础知识的掌握却是关键。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一些基础知识上存在薄弱的地方,因此我决定将这部分知识重点加强。我通过查阅资料、刷题、请教老师等方式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我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注重对一些常考的难点和重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强化记忆。通过不断的反复巩固和实践,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基础知识水平。
第四段:多角度进行综合复习(约300字)。
除了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外,考研复习还需要我们进行多角度的综合复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利用了笔记、题目和模拟试卷。我总结了每个科目的重点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制作了详细的笔记。在刷题和做模拟试卷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补充和总结,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综合复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规律和方法,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并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和分享,不断完善自己的复习策略。
第五段:坚持与信心(约300字)。
考研复习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过程,需要我们保持坚持和信心。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是我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我明白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所以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不断激励和鼓励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只要有信心和决心,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迎接考研的挑战。
总结(约100字)。
通过考研复习的过程,我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能力,还学会了良好的计划和自我管理能力。坚持与信心是考研过程中最重要的品质。我相信,只要努力和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无论考研结果如何,我都会珍视这个经历带给我的成长与收获。
考研复习心得(优秀19篇)篇十九
需要携带的具体材料要查看学校官网。应届生需要准备的材料通常有:学生证、身份证、准考证、带有学校教务处公章的本科成绩单、毕业证、学位证、四六级证书、大学期间的获奖证书等都要携带。最好将资料进行复印备份,如果有学校通知需要在面试期间进行体检,最好带上两张一寸免冠照片。
二.往届生考研复试要额外准备哪些材料?
通常需要由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的在校历年学习成绩单复印件,并需加盖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及毕业证、学位证。具体详情以目标院校官网通知为准。
三.同等学力考生考研复试要额外准备哪些材料?
一般需要学历证书及同等学力证明材料。具体详情以目标院校官网通知为准。
四.政审表要去哪里盖章?
政审表交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人才交流中心填写并盖章。应届考生由考生所在院系填写并盖章。
五.证书以及各种材料需要准备复印件吗?
需要准备各项材料的复印件,其用来审核你的资料是否真实,且复印件要给学校留档。重要证件可多复印一份。
六.往届生的本科成绩单怎么获取?
往届生的本科成绩单可以向档案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复印档案中的本科成绩单,也可以从本科学校教务处打印成绩单。
七.初试准考证丢了怎么办?
首先去自己所在学院办公室开一张证明,来证明你的身份,写明报考的学校专业,和准考证丢失的原因。然后拿着这份证明和你的身份证到报考院校的研究生处,请那里的老师给予补办。
八.近视或者高度近视,会对复试有影响吗?
除了对视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外,一般情况不会对复试有影响。
九.从哪里获得学校复试通知和复试相关要求?
一般院校会通过官网或者电话通知复试及相关要求。
十.复试结果什么时候出?
具体要根据院校相关规定,部分高校当天就会公布,部分高校需要等一段时间在官网或者电话通知复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