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潜力,观察比较潜力。透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构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面角的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活动角、三角板等。
学具准备:图形纸、正方形纸、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媒体出示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这就是咱们学校美丽的校园,你们看,我们学校不仅仅有漂亮的教学楼而且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有做韵律操,有踢足球等等。咱们学校里还有许多角,你能找到吗?(学生找角。)。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像老师手上的三角板、老爷爷修剪树木用的剪刀、球门、角球线,以及伸开两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等等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角。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联系生活实际: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表面有角,你们能找到吗?此刻,我们就一齐来找找看吧!(学生找角。)。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角指给大家看看。(大家都说的很好)。
2、新授:
师:角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角”。这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请小朋友看大屏幕,这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吗?(学生回答)。
像大屏幕上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角,角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我们来看看是怎样来变出角的。(教师演示)。
教师小结:像这些物品,不管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不论它们有什么颜色和用途,如果我们去掉图像和颜色,留下的这些由一点出发引出的两条直直的线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屏幕上的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都有边。)。
角的顶部有一点,你明白它叫什么名字吗?顶点。(演示)。
这两条直直的线又叫什么?(这是角的两条边。)。
角有两部分组成,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教师分别请学生指出第二、第三个的顶点和边。
3、练习:(课件显示)。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二)折角。
同学们透过刚才的学习认识了角,大家观察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拿出一张纸折角,看谁折角的速度最快。
学生动手折角,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教师:大家看一看这几个角的大小一样大吗?(不一样大。)。
这能够说明什么?(这说明角是有大有小的。)。
(三)演示活动角。
透过刚才折角的活动,同学们明白角是有大有小的。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看看老师手上的这个角(师示意大变小)它能(活动)。
这两条边又怎样了?角又怎样了?(两条边又张大了,角比原先大了。)。
这能够说明什么?(同桌讨论)。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板书)。
此刻我们再看看下面两个角,他们的大小怎样样呢。
演示大小一样,边长不同的两个角比大小。
从那里你们能发现什么?(板书: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四)画角。
1、透过刚才的多种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角,如果要把角画下来,该怎样画呢?让我们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下面的例2,请根据书上的提示画一个角。
学生先自学,然后再画角。
有不少小朋友已经学会画角了,谁能教教老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画一个角。
教师一边画一边讲解:先画一点作为角的顶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2、巩固练习: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个角。(请几个学生上台画角)。
三、拓展延伸:
你们的表现都很好,教师奖励你们做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折一折,猜一猜,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此刻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一个正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再折一折、试一试,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群众反馈.
四、全课总结。
这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1、角的组成:
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3、画角:
六、教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中有关“角的初步认识”的资料。这些资料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透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有有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这部分时间花的相对多了些,把学生折的角展示在黑板上,没有标出角而给学生造成错觉,以为角的形状是三角形,所以在后面学生画角时出现画出三角形的状况。课后思索后觉得实际上就应让学生用两根小棒摆出各种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这样就不会让学生造成错觉了,也避免了后面画角出现画出三角形的状况。由于前面的时间花得比较多,造成最后完成拓展练习的时间不够。可见,今后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还需要多进行严密的揣摩,避免失误。
文档为doc格式。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二
今天听了李美丽老师上的《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感觉到这真是一节生动有趣又扎实、有效的课。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导入时李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于三角形、五角星、圆形和长方形等平面图形认识,让学生在这些图形中抽象出了角,并在这些角中提炼出角的概念: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使抽象的角的认识简约化,简单化。李老师还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如让学生去找一找老师带个学生的剪刀、可乐瓶上的吸管、时钟等这些物体当中的角。熟悉的物体引起了学生强烈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注重操作,让学生的行动起来。
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三、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发挥。
李老师是一位敢于放手,敢于尝试的好教师。特别是探索哪个角是从长方形上剪下来这一教学环节,老师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从不同的角中去寻找出:哪个角最有可能是从这个长方形中剪下来的?学生拿出了都是直角的角,学生马上发现他们拿出来的角的模样是一样的,老师抓住了机会追问道:这几个三角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的?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从互相交流中发现边的长短不影响角的大小。利用吸管做角这一环节中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的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无关,一层扣一层,层层都体现教师的大胆放手,学生的积极参与。
最后我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讨论一下:也就是该老师在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画角需要什么工具?要画出角的哪几部分?,这样会不会限制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发挥,没有这样具体的讨论学生可能会出现了各种画法不正确的画法,也许有的孩子画出来的角会没顶点,有的边会不直……而这堂课也学会因为这些“不正确”而精彩。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三
在本学期学校教研活动中我听了wu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认识直角》。在听课过程中,我感觉到wu老师的课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同时也给了我一些启发。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
1、旧知导入,联系前后知识。
上课初始,让学生在活动角上说出角的各部分组成,通过比较角的大小复习,回顾观察法与对比法,复习这些与本节课有直接联系的知识,能够沟通知识的前后联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条理清晰。
2、立足生活,找准认知起点。
新课导入初始,课件出示了教科书、黑板、三角板,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找出物品德特点。从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物体中抽象出直角,让学生既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很有亲切感,又体现了数学学习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能初步认识直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中找直角,深化学生对直角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比如:(1)让学生找出直角,学生兴趣盎然,找到了宣传栏、桌子、班务管理栏等地方的直角,并且意犹未尽;(2)让学生触摸三角尺上的直角,说出感受,体验直角的形状。
4、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
角板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还是有困难的。不知道怎样放置三角板。课下需要个别辅导。由于课堂中出现对直角的认识,用三角板进行验证,画直角的过程学生掌握形成知识的过程较慢,不能按预设的将锐角及钝角一起认识,将锐角及钝角的认识下移到下节课进行认知。
为了共同努力进步,对于本节课,提以下几个建议:在整节课设计的一些小细节上教师可适当做些调整,会让教学流程紧凑有序。如:在让学生动手画直角环节,可适当缩短时间,做好时间上的把控不致浪费;可多出现一些大于、小于直角的角作为练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判断直角材料等。
记得朱永新老师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既然选定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以一颗平和的心不断提升自己,在工作中做好学习与研究。通过wu老师的这节课,我又学到了很多。静下心来反思教学,静下心来细细品位课堂上的得与失??或许在哪一天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绿色的生命。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四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直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之上的。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从生活中感受直角,从动手操作中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力求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一)学生自由画角。
1.选取不同大小的角向全体学生展示。
2.选择其中一个角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揭示课题。
同学们画的这些角有大的也有小的,但有一类角很特殊,它的大小是不能变的,你猜出是什么角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
(一)描一描,初步感知直角。
1.课件出示例3。
2.观察上图,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汇报交流,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观察比较: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指出:上面这些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直角标志)。它是一种特殊的角。
(二)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直角。
1.在教材第38页主题图中找直角。
2.在我们的生活中找直角。
3.在一副三角尺上找直角。
(三)判一判,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
1.用活动角做一个直角。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定。
2.用三角尺判定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
(四)折一折,进一步认识直角。
1.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一个直角。
2.用三角尺验证是不是直角。
(五)画一画,学会用三角尺画直角。(例4)。
1.小组合作,尝试画直角。
2.师生交流,确定工具。(三角尺)。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一)教材第44页练习八的第6题。
1.下面哪些角是直角?
2.学生独立判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提示借助三角尺比一比。
(二)教材第40页“做一做”的第2题。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2.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汇报时强调直角要画出直角标志。
(三)教材第44页练习八的第7题。
1.学生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开始)。
2.提醒学生画上直角标志。
(四)教材第54页练习八的第14题。
先数正方体一个面有多少个直角,再数正方体表面有多少个直角、长方体表面有多少个直角,最后引导学生比较发现特征。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五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能认识辨别直角,会画直角。
:判断直角。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锐角、直角、钝角的纸。学生准备手帕、教科书、纸盒、练习本、纸。
一、复习。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边画边说:“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我画的三个角的大小就不一样。”画完后,要学生分别指出三个角的顶点与边,教师—一写上。
教师指着直角说:“大家看,这个角是不是跟其他两个角不太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
教师让学生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出各有几个角?并且跟黑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使学生发现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的角,跟黑板上教师指出的角的形状、大小差不多。
教师说:“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到的角,跟黑板上的角(指着直角)是一样的,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教师在直角上画出直角的符号。
折出直角。
教师发给学生画有三个角的纸,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纸上画的角哪一个是直角。教师说:“先将顶点和顶点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合在一起,再看另一边是否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如果另一条边和三角板的一边也合在一起,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最后,让学生检查自己折出的角、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否都是直角。
2、做教科书第42页的题目。
第4题让学生独立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让学生回答。
3、教学画直角。
教师:“我们已学过怎样画角。那么,怎样画直角呢?”教师边画边说:“先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跟这条边的左端合在一起,使三角板上的一条边和这条边也合在一起;再从顶点出发,沿着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这样就能画出一个直角。”然后,让学生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画直角,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充分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物品中的直角,还要让一部分学生来判断是否正确。
2、第2题,在方格纸上画直角。要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
3、第42页第5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钉子板上做。没有钉子板的也可以用直尺或三角板在书上画出所加的线段。
4、第42页第7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在带来的纸盒上找直角,看谁能找得又快又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盒子上各有24个直角。)这道题也可以作为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四、小结。
教师:我们学习的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多,在几何知识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
板书设计: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六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角,谁来说一下你知道了关于角你都知道了什么?
2、师:老师这儿有一组角(课件出示),你们见过吗?
3、师: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角?
4、师:你在你的周围找一个这样的角观察一下看这些角有什么特点?(随便学生说,只要说的合理都给于肯定)。
5、师:像这样的角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直角”(板书课题)(这样设计是想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受直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知道直角无处不在)。
二、探究新知。
1、折角。
(1)教师拿出一张纸,先问学生:我们怎样能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呢?
(2)学生思考后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进行适当的补充。
(4)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折角的过程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直角、体验直角)。
2、认识直角。
(1)师:刚才我们折的直角,那么它的图形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从实物中抽取出直角的图形)。
(2)认识直角的组成,先让学生说一说直角的组成,然后课件出示。(让学生从直观认识直角到感性认识直角,并且让学生知道直角就是角的一种,同样具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认识三角板中的直角。
让学生观察三角板,根据前面所接触的直角的认识,判断三角板中的哪个角是直角。让学生找到一个标准,以便为下面学习用三角板种的直角判断一个叫是否是直角做铺垫。
4、用三角板判断一个叫是否是直角。
(1)学生交流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下是否是直角的方法。
(2)全班交流方法,教师根据学生说的进行纠正和补充。
(3)学生练习。
(4)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帮助学困生。
(能够利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不但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充分认识了直角)。
5、用三角板画角。
(1)先让学生复习画角的口诀。
(2)教师引导学生画角,先在黑板上示范,一边画一边说明要注意。
的事项。
(3)学生画角。
(4)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上节课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了画角的体验,所以要先回顾画一般角的步骤,然后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快速、准确的掌握画直角的步骤)。
6、提升:寻找生活中是怎样来运用直角的?
问题一抛出,不但让学生意识到直角的作用,而且让学生拓展了思维,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不同的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
四、疏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直角、能够用三角板判断一个叫是否是直角和会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角,直角和生活紧密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的表面的角入手,揭示角。在学生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预设的交流活动和教学流程是不是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
第一、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
第二、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让人不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词语。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交流活动是找直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体会直角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教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学画直角,由于在直角的判断上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画直角这一活动没有完成。
主要不足:
1、对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准,预设的活动没有完成。
2、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没有对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
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发言不踊跃。
3、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的不好不完整。
4、画直角还有一定的问题。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七
一、教学设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以及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以后,教材编排了认识直角。教科书上安排了两道例题,一是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二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及用三角板画直角。尤于在认识角的时候,学生就是先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而其中就有直角,所以本课我改变了这一模式,在学生介绍了角后,直接引入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认识直角标注符号。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并将抽象出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使学生正确感知直角。而后通过“折一折”指导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直角,并通过比较折出的多个直角和直尺上直角的大小来地出结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一判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经历画一画、猜一猜、数一数等多种操作、体验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直角。整节课教师给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特别注重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操作体验的时间以及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仅开放学生求知探索的空间,而且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力求把课堂上有限的时空变成了人人参与,个个发展的无限空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经历多种操作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四、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不同方向的直角。
五、教学准备:
一副三角板;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纸各一张;不规则纸和白纸若干张。
六、教学环节分析: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是复习引入:
首先,让学生介绍“角”,说说有关角的知识。
接着引入直角,并简单概括了角与直角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探索求知: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并说明直角是角家族中的一名特殊成员,它有自己独特的直角标记,且标好以后就像个“口”字——这就解决了学生作直角符号不标准这一问题。同时,作为角的一员它又有角的特性。认识直角后,我设计的交流活动是“找直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又能体会直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通过折直角的活动,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判断:1、直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大小有关,叉开越大直角就越大,叉开越小直角就越小。
2、放大镜下的直角与其它角一样,只是边变长了,大小没变。这又是它们的相通之处。)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对概念理解得更深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举例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层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出示一个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这时再让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同时验证所发现方法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这样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不让人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的词语。)第三层次,画直角。
先让学生用三角板试着自己动手画出一个直角,然后介绍各自的方法,教师组织学生研究、讨论,给予肯定与指导。接着教师再规范画法。之后安排练习,给出顶点和一条直角边,能画几个直角?给一条边又能画几个?只给出一个顶点又能画多少个角?此举设计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画不同方向的直角,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部分是实践应用。
首先,是直角过河。
其次,猜一猜图后面藏着什么样的角?进一步巩固判断角的大小的方法。
再次,通过数一数有多少个角及几个隐藏着的直角,发展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四部分,通过介绍直角,梳理本课教学知识板块,形成知识网络。
“亲历性”,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八
1.师:同学们,上节课你们认识了角,大家能够在下面的物体中找到角吗?观察正方形纸、纸工袋、三角板,找出上面的角,向旁边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
生1:正方形纸上有4个角。
生2:三角板上有3个角。
生3:纸工袋上有4个角。
2.师:老师把大家找到的角画下来,是这样吗?
师:仔细观察这些角,你有什么感觉?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生1:这些角的边很直。
生2:这些直直的角可以分成一类。
生3:尖尖的角分成一类。
3、师:谁知道这些一样大的角是什么角?
生:这些角叫做“直角”。
师:对,像正方形纸的4个角,三角尺上的这个角都是直角。
师:你能从教室里找出更多的直角吗?
生1:黑板的边上有直角。
生2:国旗的边上有直角。
生3:窗户的边上有直角。
(1)师生共同折纸(红色)。
(2)小组活动,学生独立操作(绿色)。
师:你们是怎样把直角折出来的呢?
生: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就可以了。
师:把折出的两个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是一样大的。
师:把折出的两个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相同吗?
生:相同。
2.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呢?有几个?
生:用我刚才做的直角去比一比。
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九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直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之上的。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从生活中感受直角,从动手操作中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力求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自由画角,导入新课。
(一)学生自由画角。
1.选取不同大小的角向全体学生展示。
2.选择其中一个角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揭示课题。
同学们画的这些角有大的也有小的,但有一类角很特殊,它的大小是不能变的,你猜出是什么角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描一描,初步感知直角。
1.课件出示例3。
2.观察上图,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汇报交流,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观察比较: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指出:上面这些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直角标志)。它是一种特殊的角。
(二)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直角。
1.在教材第38页主题图中找直角。
2.在我们的生活中找直角。
3.在一副三角尺上找直角。
(三)判一判,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
1.用活动角做一个直角。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定。
2.用三角尺判定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
(四)折一折,进一步认识直角。
1.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一个直角。
2.用三角尺验证是不是直角。
(五)画一画,学会用三角尺画直角。(例4)。
1.小组合作,尝试画直角。
2.师生交流,确定工具。(三角尺)。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44页练习八的第6题。
1.下面哪些角是直角?
2.学生独立判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提示借助三角尺比一比。
(二)教材第40页“做一做”的第2题。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2.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汇报时强调直角要画出直角标志。
(三)教材第44页练习八的第7题。
1.学生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开始)。
2.提醒学生画上直角标志。
(四)教材第54页练习八的第14题。
先数正方体一个面有多少个直角,再数正方体表面有多少个直角、长方体表面有多少个直角,最后引导学生比较发现特征。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教科书在本课时安排了两个例题。例3从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例4主要是教学三角板上的直角的用法:可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也可以用它来画直角。本课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下学期认识锐角和钝角也是一个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他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直角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发现能力,因此对于直角并不陌生。
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孩子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受图形的美、数学的美。激发学生了解数学的愿望,乐于探索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点:认识、辨别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难点: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模型,通过动手参与、体验来获取知识,从而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教学中对教材的改动说明:
教科书例3是让学生观察国旗、椅子、运动员身上的角来认识直角的。我觉得既然是结合生活情景教学,用学生例举出的直角来观察引入会更贴近学生,更生活化也更直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试讲后同伴也说这样处理,导入更自然。学生也乐于接受。
教学流程: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我把本节课设计为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在开始新课之前,先向学生提出了上节课学过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做好了心理准备。出示活动角。
第二环节:引导体验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来进行。
活动一,找生活中的直角。在初步认识直角后学生对直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直角就不难了,这样直角在头脑中的印象会加深。
活动二,用肢体语言来展示直角。因为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言的逻辑表达能力有限,他们不可能用语言来准确的说出直角定义。只要他们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出直角,就说明他们真正的理解了直角。比找直角更进一步,因此在上课后我把这一活动与原来找直角这一活动进行了调换。
活动三,用圆形纸来折直角。这一设计的目的一是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二是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起到承接的作用。
2.判断直角。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因此我用一个问题总领:你怎么就能证明你所折的这个直角就是一个直角呢?这也是数学建模的第一步为学生提供现实问题、现实原形(折的直角),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为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了,所以把所折的角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并不会太难。在实际的比的过程中也完全可以叙述的很完整,因此在总结判断方法的时候我采取学生分别表述、逐条出现、最后整理的策略。这样不但给了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建构的时间和空间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愿望。
3.画直角。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学生在“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会画角了,因此我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去画直角,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操作能力落到实处。
巩固、强化。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仅靠新课的教学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才能把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结构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并贮存下来,从而使所形成的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
单纯的练习总是枯燥的,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说一说、比一比、画一画的情景。
第一题:说一说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
这道题不仅是对难点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是一个延伸。
第二题: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有几个直角?
这道题有些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完成。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第三题:画一画。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
自己谈在这一节课中的收获。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一
课本p40、41,例3、例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1、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1、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在学习完角的认识之后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本节课先让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再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巩固对直角的认识。学生画直角有一定的困难,方法虽然会了,但在一些细节方面,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力不从心。如,在画另一条直角边时,由于尺子不好按牢,画出的边不直;又如:从顶点出发画另一条直角边,因为尺子有厚度,画出的边不能和边相交。要让学生多练习画,熟练后就能找到技巧了。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二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直角,感知直角的特点——直角的大小是一定的,直角是一类特殊的角。
2、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题。
3、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重点: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难点:正确画直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折纸、课本。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出示任意角,请学生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出示书中例图,请学生说出例图中是否有角。
(2)揭示课题。
让学生观察例图,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并告知有此类特点的角为直角。
从例图中抽象出直角的图形,让学生认识直角的标志。
画三个边长长短不等的直角板书,强调直角的大小不随边的长短变化,直角的大小是一定、固定不变的。
(1)请学生拿出三角板,找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2)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说明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的方法(叠合法):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要判断的角的顶点对齐,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和直角的另一条边重合,若重合是直角,若不重合不是直角。
(3)让学生用三角板量一量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4)请学生拿出折纸,亲自动手折直角,并验证是否是直角。
三、画直角。
课件出示3幅连续的直观图,呈现了三角板上的直角画直角的方法(重复判断直角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数一数课本“做一做”第2题中的直角。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三
一、教学设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以及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以后,教材编排了认识直角。教科书上安排了两道例题,一是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二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及用三角板画直角。尤于在认识角的时候,学生就是先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而其中就有直角,所以本课我改变了这一模式,在学生介绍了角后,直接引入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认识直角标注符号。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并将抽象出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使学生正确感知直角。而后通过“折一折”指导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直角,并通过比较折出的多个直角和直尺上直角的大小来地出结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一判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经历画一画、猜一猜、数一数等多种操作、体验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直角。整节课教师给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特别注重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操作体验的时间以及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仅开放学生求知探索的空间,而且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力求把课堂上有限的时空变成了人人参与,个个发展的无限空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经历多种操作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四、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不同方向的直角。
五、教学准备:
一副三角板;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纸各一张;不规则纸和白纸若干张。
六、教学环节分析: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是复习引入:
首先,让学生介绍“角”,说说有关角的知识。
接着引入直角,并简单概括了角与直角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探索求知: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并说明直角是角家族中的一名特殊成员,它有自己独特的直角标记,且标好以后就像个“口”字——这就解决了学生作直角符号不标准这一问题。同时,作为角的一员它又有角的特性。认识直角后,我设计的交流活动是“找直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又能体会直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通过折直角的活动,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判断:1、直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大小有关,叉开越大直角就越大,叉开越小直角就越小。
2、放大镜下的直角与其它角一样,只是边变长了,大小没变。这又是它们的相通之处。)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对概念理解得更深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举例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层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出示一。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
课本第40页、第41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三角形、三角板、一张不规则的手工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角,角有哪些部分组成?
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教学例3)。
(一)找一找,描一描,初步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
角有大的也有小的,但有一类角很特殊,它的大小是不能改变的,你猜出示什么角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并出示教学例3图片)。
2、观察例3图,找出直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二)、判断直角。
1、教师出示三角板,问:三角板上有几个角?有直角吗?谁能指一指?
2、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到上面的直角,摸一摸这个直角的顶点和边。
3、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动手折一个直角。
过程:(1)、学生动手折。
(2)、老师也折了一个角,怎么判断它是不是直角呢?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教师边操作边讲方法,
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看三角板上另一条直角边是否和角的另一边重合,如果重合,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没有重合,这个角就不是直角。
(3)、用所讲的方法判断自己折的角,先把方法说给同桌听,然后找学生上台边演示边说,同时说出自己是如何折的。
(4)在黑板上出示三个角,和学生一起判断。在判断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有的角比直角小,有的角比直角大。
(三)、画直角。
(1)、多媒体演示。
画法:先画一个点,从点开始画一条直直的线,再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画的点重合,一条直角边和所画的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直的线,然后标出直角符号,最后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在练习本上画直角。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教材第40页“做一做”练习题。
2、找出身边的直角。
四、课堂小结。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五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教学反思《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到实物上去感知,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角比较,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操作、去发现,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后来的一切活动都是那么“顺其自然”。
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折直角”和“画直角”的片断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折直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找到了判断直角的方法。在“画直角”的片断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互相纠正,互相改进画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六
1、知道有关直角的一些知识。
2、找到生活中的直角角,并正确判断。
3、能用尺子正确的画出直角。
正确判断直角。
能用尺子正确画出直角。
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
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学会了画角,下面,请大家拿出四张卡片,用水彩笔和尺子出画四个不同大小的角。每张卡片画一个。比一比谁画的又好又快!
请组长将大家画的角收集起来,平铺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小组活动说说你们这些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角的知识。
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能从里面找到角吗?(出示例3)。
2、折一折。
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在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纸(各种形状),请大家动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手来折出一个直角。
同学们折的真好,可我们折的角究竟是不是直角呢?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呢?
3、比一比。
(出示三角板)这个角就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说明方法:先将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另一条边重合。
在你的周围哪有直角。
1.说一说。
判断一下,这些角是直角吗?
观察这些直角你发现了什么?
直角的大小都一样。
下面我们来画直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直角。
5、画一画。
学生画直角。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课后习题4)。
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4、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4、在钉子板上做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5、拿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再拿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数数看。
6、孩子们拿出你们的画笔,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用各种图形画出美丽的图画,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角。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修改意见: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七
在本课联系实物认识直角的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让学生拿数学本上的角与周围的角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有的学生与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黑板上的角比,有的跑去与墙纸花纹上的角比……结果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也就是两个角的顶点、边都分别重合了)。这时我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学生感知充分,记忆深刻,让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已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教学反思《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到实物上去感知,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角比较,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操作、去发现,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后来的一切活动都是那么“顺其自然”。
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折直角”和“画直角”的片断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折直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找到了判断直角的方法。在“画直角”的片断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互相纠正,互相改进画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八
我说课的内容是《直角的初步认识》,这局部内容是省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直角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二课时。
教材先让同学认识角,再让同学认识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这局部教材,先让同学观察实物,如三角板、红领巾、扇子来认识角,然后再让同学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分针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逐步由实物笼统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角下定义,只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从给出的点画角。对直角的初步认识就是以这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做基础。
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教材第114~115页的内容和相应的“做做画画”,第116~117页练习二十二第5~9题。教材的第一项内容是借助同学熟悉的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接着通过让同学观察课本、信封、黑板面上的角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然后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同学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在“做做画画”中布置了对位置变化的图形作判断,以和用纸折直角和在方格纸上画直角等练习,以此来协助同学掌握直角的特征,初步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练习二十二第5题是“做做画画”第1题的模仿练习,练习二十二第7题是“做做画画”第3题的模仿练习,练习二十二第6题是画直角标志,练习二十二第8题是让同学找直角,练习二十二第9题是让同学指出各个角。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使同学初步认识直角;使同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使同学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同学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使同学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溢着探索与发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同学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难点是使同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首先,让同学判断一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其次,让同学举例说明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角。再次,让同学指出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哪几个角。这局部的教学通过对前一节课认识的角的复习为认识本课的直角作铺垫。
首先,就刚刚指出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提出疑问:“看了这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同学发现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一个相同的角。教师追问:“你知道像这样的角叫什么名字吗?”然后说明什么是直角,笼统出直角的图形,并说明表示直角的标志。接着让同学举例说说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直角。这儿教师通过引导同学观察、比较、举例等方法让同学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发展同学的实践能力,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先出示“做做画画”第一题的图形让同学判断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其中有一些角接近直角,但不是直角,引起争论。那么就让同学小组讨论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然后大组交流、研究,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与说明。接着再让同学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这儿的教学让同学在矛盾中提出疑问,然后进行考虑、讨论与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利用发现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验证所发现方法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这样让同学对新知发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同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利于同学体验数学活动充溢着探索与发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再次,让同学试着自身动手画出一个直角,然后介绍各自的方法,教师组织同学研究、讨论,给予肯定与指导。接着教师再一边示范,一边小结用三角板画直角的方法,并让同学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画两个直角,即“做做画画”第三题。这儿的教学充沛体现了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同学体验了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性,发展同学思维的灵活性。
首先,完成“做做画画”第二题,让同学拿出一张纸,动手折出一个直角来,折好后交流自身折的方法。培养同学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题,进一步巩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
再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6题,通过画直角标志不只可以看出同学对直角的判断能力,而且为以后的识图做了一个铺垫。
接着,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9题,通过找直角与找隐藏着的角,发展同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对全课进行总结,并安排作业,完成第7题。
通过以上的三大步骤的教学活动,基本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能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同学在主动观察、尝试、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找、比、画、折、想、说、练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使同学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热门19篇)篇十九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我们都知道,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题,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在上面联系实物认识直角的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引导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让学生拿数学本上的角与周围的角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有的学生与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黑板上的角比,有的跑去与墙纸花纹上的角比……结果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也就是两个角的顶点、边都分别重合了)。这时我们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学生感知充分,记忆深刻,让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已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
(一)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到实物上去感知,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角比较,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操作、去发现,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后来的一切活动都是那么“顺其自然”。
(二)发挥合作优势,改变评价方式。
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折直角”和“画直角”的片断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折直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找到了判断直角的方法。在“画直角”的片断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互相纠正,互相改进画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