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领导视察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篇一
许久后,我才得知他是我小学同学的父亲,甚至,我们老家都相距不远。按理说,我对他们应该是很熟悉的,但自从这个同学转学后,我至今未与她见面,与她的父亲打交道不多,唯有的几次,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那时,我在老家电视台工作。县里的张津公路翻修改造时,单位的领导让我去跟张津公路做新闻采访报道,这样年终时便可签下一点宣传赞助费,有了这点费用,我才能将基本工资领到手,安心过个年。领导是照顾我,宣传费------对每年都难以完成又从不积极主动完成任务的我来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我前后给张津公路做了十几次报道,自认做的质量不高,又是第一次独自去合作单位讨钱,一路上惴惴不安,也不敢提前跟他联系。运气不太好,去了三次,才遇到时任张津公路改善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他。他一见到我,听我支支吾吾地说明了来访的缘由,便毫不犹豫地签单了。我大舒一口气。他签完,看着我,突然很是歉意地说道:“丫头,不好意思,我晓得你们拍得很辛苦,主要是经费太少,要不,我也会给你补齐的。”我一愣,这才发觉要他给我签的费用,相比我们的付出,实在是太多了。也正因为这一点,我心中隐隐,难以启口。可他一个领导,能设身处地为我们考虑,让我很感动。他说得很诚心,是觉得自己能力有限,无法帮助到我,心里有愧意。后来,他给台里的宣传费,不多不少,看得出很是按原则办事的。
还有一次,是兄弟县市来澧县举办羽毛球比赛,接到采访任务后,和往常一样,我跟负责赛事的他联系。由于当时台里外出采访的交通工具有限,我便询问他:“在采访当日,能否让他单位的车接送一下?”我刚说完,便听到电话那头的他满是歉意地答道:“丫头,实在对不住,我自己也是骑自行车过去的,你明天的出行要自己解决了。“听到这话后,我暗自一怔,无言地挂上了电话,内心深深地被触动了。不管怎样,他是一个领导吧,我怎么也没想到他会骑着自行车出行,这仿佛与”领导的光辉形象“不大符合。平常,看惯了领导们乘坐豪华专车,一路呼啸而去。他却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出行。他高大魁梧的身躯骑着小小的车轮,一骑一拐,淹没在滚滚人海车流中,这幅画面,好多天都在我脑海里不时地浮现出来。
后来,领导们下乡调研时,我有时也会看到他,还是那副容貌,身材高大,笑容和蔼,跟人打交道乐呵呵,和群众打成一片。也曾听说过他援过藏,还听到坊间有关他的传闻:逢年过节,会骑自行车去菜市场买牛肉的领导只有他。当官居然没人给他送礼?有人对此揶揄:“当官混到他这份上,也算是白混了。”当然这是传闻,不知真假。
无独有偶,我在一篇写到他的文章里看到:在盐井担任镇长兼党委书记期间,他有个小本本,专门记该镇干部的报销费、招待等费用,他对每个干部的支出费用都了如指掌,一笔笔账记得一清二楚,连同自己的各项费用。镇里招待费包干到人,书记不得超过8000元,谁超过了自己贴,施行的头一年,他自己超支了74元,当月发了工资后,他便将钱交到了财政所。朋友想找他批张“条条”,到镇陶器厂拿几个龙缸,没想到,他从自己口袋里掏出30元给了陶器厂的负责人,还笑着扬了扬手中的票子,强调说:“以后只有这个‘条条’管用!”当时,他是镇里的当家人,要花钱是只要他开个口的事,可他以身作则,宁愿自己贴钱,也不愿乱花费国家一分一厘。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清廉作出了生动的诠释。
他从我们邻村那个小山村出发,做了父母官,是市里首批远赴隆子县的援藏干部,在那边辛苦拓荒求发展,回乡后又力争为家乡做贡献,就算不再位高权重,就算身边很多人都笑他傻,他依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生为民乐在其中。无需多言,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想必在他的身上都有真正体现吧!
领导视察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篇二
大家晚上好!能站在这里参加这次演讲比赛,我感到很荣幸,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人要有精神!
毛主席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我是一个刚刚进入民政事业的工作者,既深深感受到了民政事业的伟大历程和不平凡的成就,也深深地感到新形势下做好民政工作的重大责任。如何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为民政事业增光添彩,我认为,要做一个有精神的人。
的确“人要精神”,从外表形象上看,就是着装整洁,给人以精神抖擞,春风满面的民政工作者形象。做到这些确实不难,然而,我想“人要精神”主要还是体现在做一个有精神的人,试想,我们的福利院阿姨弯着身子,吃力地搀扶着一位刚会行走的孤儿,虽然满头大汗,但这不精神吗?我们的民政干部冒着大雨,、趟着洪水,全身湿漉漉地看望受灾群众,这不精神吗?回答是肯定的,他们虽然外表“衣冠不整”,但他们体现了民政工作者内在的精神风貌。
作为新时期一个民政工作者,不仅外表要有精神,着装礼仪、行为举止保持端庄严整,而且内在更要有精神,要充满昂扬的斗志,坚定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信念、具有公仆精神,乐业敬业精神和务实创新精神。
首先我们民政工作者必须具有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执政为民的公仆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民政为本,为民解困”是我们民政的宗旨,在工作中我们只要坚持做到对群众心要诚,情要切,爱要真,坚持做到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疾苦急于一切,群众困难大于一切,做到感情上接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方便群众,服务上为了群众,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民政人形象,那么我们就有精神!
其次我们民政工作者应有乐业敬业精神。 “为民政事业出把力,为困难群众尽点心”——这是一个感动我们民政系统的一位平凡的公仆的心声。他就是金正一,他20xx年如一日,坚持以“人民赋予我权力,我为人民负好责”为座右铭,把全部精力和心血献给了民政事业,就是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工作,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他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赢得了各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面对这份赤诚,谁能不动容?
再次,我们民政工作者应具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上海市普陀区原是个老工业区,现在人口多,特别是老年人口多,经济实力也并不强。然而,这个区的民政工作在这些年来却年年创新,走在了全市、有些乃至在全国的前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有一个务实而又有创新精神的曹道云。他初到普陀区民政时已甫入天命之年,但从接过任命书后的6年来,他却一直在为民政事业默默地耕耘。民政部门人、财、物有限,但曹道云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并以他的人格魅力,以共产党人的务实和创新精神来开展工作,使政府各部门、社会团体、志愿者都参与到民政事业的发展中来,而在他推出的一系列新举措中,有3项在全国推广,7项在全市推广,使得普陀区的民政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里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人很有精神!
领导视察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篇三
最近这段时间,“向党中央看齐”成为时政新闻中的高频词。一个多月来,先后4次讲话,要求“向党中央看齐”。为什么最近密集强调“看齐”?
向党中央看齐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政治原则和重大政治要求,也是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本政治要求。
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是党中央持续深化党内教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重要实践,也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逻辑关系。讲政治既是基本要求,也是根本要求。有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共产主义信仰。讲政治必须先有信念;如果没有信念,是不可能讲政治的。要做到绝对忠诚,没有绝对忠诚不可能讲政治,绝对忠诚是刚性约束,是无条件的。要有严格的执行力,工作要落实到位。近年来我市坚持强化执行力建设和考核,坚定了大多数党员干部的信念,也提升了各级党委政府公信力。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根本要求。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怎么办。强化政治意识,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无论何时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强化大局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要把增强核心意识作为最根本的政治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和绝对权威。强化看齐意识,要求我们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委的决策部署,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实现路径。要真正做到“讲政治、有信念”,就要靠我们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要加强理论武装,加强道德修养,加强自省自律,始终做到忠诚于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现实要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要牢固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将其贯彻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体现到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部署中,加速品质活力永州建设。要坚定不移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努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永州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引擎。
看齐不仅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全体党员的要求。党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又一次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集中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增强看齐意识、自觉向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看齐,看齐的要求将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始终。当此之时,编写一本《向党中央看齐》的书,把这个原则要求作深入系统的阐述,对广大党员干部更好理解这个要求提供帮助,十分必要。中央党校组织党史教研部和党建教研部的同志协力撰写了这部书,就是这样一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