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和平与战争篇一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一中美术组曾萃娟
(一)教材分析:
关于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美术作品,在古今中外的美术史中极为丰富,其表现的内涵与传递的信息也相当深厚,是个容量很大的课题,可拓展的空间也可以很开阔。根据课时、学生的学情,这里对本课的定位,旨在作个引子,导引学生课后再继续探讨与拓展。其切入点是以几幅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剖析美术这种独特的方式表现出的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思路:
这节课教学主要是内容:通过对若干件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战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从不同层面上看待战争,并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围绕着这个主题而展开。先播放一段音乐作品为导入,通过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代表进行讲解作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补充。第三部分主要是欣赏有关和平的作品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最后自己设计创作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作品,进一步加深对美术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即教学设计的“定位”与教学效果的“到位”,作为教师,如何定位自己的一堂课或一个单元或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同时,达成效果的预测和反思效果的到位也很重要。
面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内容课,我要以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在短短的一个课时突破问题,然后又要拓展这个庞大的空间,给学生留有余地,激发他们对这个话题的兴趣,并能自觉拓展该课题,将课题的内容与内涵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是我考虑得比较多的问题。
(五)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欣赏系列战争题材的作品,感受画家爱国、爱和平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美术作品是如何反映战争与和平主题的?这种主题性的美术作品,美术大师们想向我们传递什么?(以剖析战争主题的作品为主)
(七)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战争与和平”主题的艺术作品 教学用课件
(八)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音乐作品“松花江上”。(情境与氛围)
这首歌传递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心理感受?(提示: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已赏析过该作品。)
小结:这首歌给人以悲伤、悲愤的心理感受,它曾激起无数中华儿女对残酷战争的回忆,并引领人们为保家卫国、捍卫和平而奋起直追!这种如此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音乐传递给我们的。这是音乐作品中反映战争的经典名曲,那么,在美术作品中,大师们又是怎样表达这一主题的呢?(板书课题)
二、作品欣赏与重点讲解:
2、组织讨论由每组选出的解说员,结合课后搜集的材料具体的进行解说。教师将在每位解说员讲完后进行总结和连接。并评出最佳解说员。
附:根据古罗马历史故事改编。但是罗马城邦和邻近的伊达拉里城邦交恶,结果决定动武。但是他们似乎并不想大动干戈,因为战争会给双方极大的灾难,两败俱伤的后果是大家都不愿接受的。于是双方商定各选代表上场教练,谁最后赢,谁的城邦就算胜利。在罗马城邦,荷拉斯家族选出三兄弟去应战,对方也排除了三兄弟。值得注意的是,荷拉斯兄弟的姐妹已经许配给了对方的兄弟,一面是亲兄弟,一面是未婚夫,现在为了城邦的利益要拼个你死我活,她们内心又怎么能平静。决斗的结果是荷拉斯兄弟牺牲了两个,但最后一个终于打败了对手,为罗马赢得了胜利。
教师补充:组织思考交流在画面中你感受到怎样的场面?
总结:达维特没有描绘双方械斗的场面,而是选择了荷拉斯三兄弟出战前的情景。画面上,荷拉斯的父亲把三把宝剑交付给三兄弟。三兄弟相互扶持,伸手在接受宝剑时庄严宣誓:“不成功,宁死亡!”他们的动作威武有力,神情大义凛然。为了城邦的利益,抛弃个人家庭的情感,这种悲壮牺牲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父亲的身后,三兄弟的母亲俯身安抚孙儿们,而三兄弟的姐妹,则痛苦地相互依靠,欲哭无泪。
1、你对该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新奇的视觉刺激与强烈的心灵震撼;)
2、作者在这幅作品中想传递什么信息?(战争来临前带给人们的极度恐惧心理;)
3、作者传递信息的目的是什么?(对法西斯战争的控诉;)
这幅作品,表达了达利对战争的有力控诉,把战争来临前带给人类恐惧与痛苦的心理感受传达得很充分,是控诉罪恶战争的杰作。1937年,达利的这种预感得到了不幸的证实。
教师补充:作品的构图、形、色上分析作品的造型特征:a、构图满、大,主体形象扑面而来,营造有一种紧张、恐惧、痛苦的视觉感受;b、造型上是拆散的人体及事物,高度 2 写实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可怕的真实;c、色彩上,客观呈现,加强逼真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拉近与观者的距离。
达利把人性最强的厌恶感投射在对内战的绝望上,画面上没有一丝战争相关事物,只有心理上的感受与之相符,其作品中的形象内容在现实中没有办法看到,在很多人梦境中也没有,但是他把它画出来了。而这就是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的表现特征。
作品描绘拿破仑统治下的西班牙人民奋起反抗但惨遭屠杀的历史事件。画面描绘的是西班牙宫廷后山的一角,夜空体现了黑暗中的马德里,地上的灯光代表了黎明前的黑暗。士兵的猥琐和人民的愤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极大的愤慨和控诉的激情,表现法国拿破仑侵略者在夜晚对赤手空拳的西班牙人民的屠杀暴行,歌颂西班牙人民对侵略者的反抗。
教师补充:画家用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动人心魄的效果的?
戈雅(1746-1828)是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西班牙最具影响的艺术大师。他以极其多产而又风格多变的创作影响了后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以及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戈雅对灯光的独到运用,用低光源,让人产生不寒而栗的情感,反映出拿破仑镇压的残酷。
教师讲解[画面故事]:1625年西班牙军队进攻荷兰要塞布雷达,由于双方军力悬殊,要塞司令官尤金斯·纳萨乌斯基向西班牙军团司令斯宾诺拉投降,交出要塞城市的钥匙。这只是西班牙占领军的一次战役胜利,并没有挽救它最终失败的命运,更没有阻挡荷兰人的独立。画家对这件创作任务并不乐意,因为这是一次不光彩的侵略,而且事过10年,荷兰人早就收复了要塞,没有炫耀的意义。但是国王之命,宫廷画家不能不从,另一方面斯宾诺拉司令官是画家的朋友和主顾,最后画家不得不画。
作为历史画必须遵从历史的真实再现,画中主要历史人物必须是真实的,但绘画是艺术,必然体现画家的政治和思想倾向以及艺术观念。我们从画中可以看到画家是站在西班牙的立场上,运用人道主义来表现这一历史事件的。从画面上看,一场激烈的交战刚刚结束,背景空间开阔,大气浮动,弥漫着战火硝烟;前景敌对双方分列两边,双方司令长官达成协议,结束战争。画家显然站在胜利者一边,他塑造了英武的西班牙军士,标枪林立威严整齐;而荷兰军松散零乱无序,像一群乌合之众,形成胜败对比。西军司令斯宾诺拉和荷军首领纳萨乌斯基虽然握手言欢,但在形象塑造上,胜利者居高临下、宽容大度、具有高傲的尊严;失败者虽举首向上,但并没有乞求而丧失勇敢者的刚毅。这种一俯一仰的形象差别正表现了画家站在西班牙国家立场的思想倾向。画中西班牙军队人强马壮,而荷兰军人却漫不经心。但 3 画家没有丑化失败者的形象,荷兰士兵仍然具有善良自尊的个性,使交战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画家“化干戈为玉帛”,有意地掩盖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将一场侵略战争处理为和平休战的场面。
请同学们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
《我的愿望》招贴作品
用儿童的角度反思战争
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在艺术当中,我们一直寄托着这种良好的愿望。
三、课堂内容小结:
通过对反映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我们知道,每一个美术家对战争的理解,关注点和着眼点不一样,他在美术创作作品中对事物的表现方法和处理手段就不一样。
我们再来看看反映战争与和平主题的其他美术作品(出示其他反映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美术作品)。在这些美术作品中,美术家们又表现了怎样的视角和观点?希望今天的课能作为一个很好的引子,导引同学们课后再继续探讨与拓展。
历史上曾经爆发过无数战争,即使在现实社会中,仍有战争在遥远的地方进行,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但是战争毕竟是人类经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正确地理解战争与和平,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的素质。在文学、电影、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艺术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品,它们都以其独具的表现手段,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观点诠释这个主题,传达着深刻的内涵,既有对战争的控诉,也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更有对和平的呼唤!
四、课后作业(情感的表达)
1、立意:确立想要表达的主题
素材: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中国国都——南京沦陷,屠城
30万。南京这座历数千年的古城,几经更宕,饱受战火摧残,但异族侵入屠城只此一次,是为国耻。
作品:出示中国旅美画家李自健的油画——《南京大屠杀》。这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过目不忘的油画,它展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暴行。
资料:令人惨不忍睹的血腥场面——整幅画面几乎全部让倒卧血泊中的人物充满,横七竖八的尸体堆成一座山丘。在画的底线部位,我们能看见被血染红的土地,土地上有死者的头颅和被砍下的手。画面的上端,尸体堆上爬着一个侥幸存活的小男孩,他在死去的母亲身旁嘶声啼哭;画面右侧,一位僧人从尸体里抱出一位死去的老人;画面左侧,两个日本军面对如山的尸体,用白手绢擦着带血的屠刀。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构成,尸山的后面是奔流滚滚的长江。这幅画真实的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艺术效果十分到位。军刀的寒光,婴儿的泣诉和滚滚的大江,娓娓道来了这一段惨痛的历史。这幅油画在海外巡展时曾引起巨大轰动,观者无不默默伫立,泪流满面。在这幅作品中,画家用极为真实的笔调刻画了南京大屠杀这一真实历史事件,是一幅典型的具像表现作品。这幅作品映射着人性的善恶,承载着历史的注解,它蕴含的力量远远超出了一件油画作品的审美,显示出巨大的现实警示意义。不仅仅毕加索可以用画笔控诉战争,呼唤和平,我们 4 同学同样可以做到,课后,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招贴画。
2、构思:根据主题,进行构思设计
可画草图,也可以是文字方案,可合作讨论,也可以独立思考。不仅如果让你用美术的语言来表现这一主题,你会以怎样的立场和观点、以怎样的构图处理和以怎样的形象塑造来表达?接下来,我们以我们民族最为触目惊心的历史惨案南京大屠杀为素材,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3、在构思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描绘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的理解,采用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一张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招贴画。(在学生表达自己构思的过程中,教师可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讨论和进一步完善这一主题创作。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气氛。)
(九)收获与反思:
艺术教材中艺术与情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如何让学生理解、感受战争题材特有的绘画语言和他作品中蕴涵的情感和思想,并运用学习到的艺术技能创造性的表达学生自己的思想,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因此我采用分组布置学生课前的搜集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好习惯。在视频观摩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对比法、分组讨论法等方式,体现学生的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
和平与战争篇二
大地被摇晃着。
天空突然黑了。
死亡、血腥、残暴、毁灭,随着战争的到来。
我的心也被震碎。泪,汇聚成了河……
云荒大地,空寂无人,这便是古战场。回首远古岁月,历经多少兵荒马乱,我们——历史长河中的幸存者。这里,曾是繁荣昌盛的古城,但,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谋取某种利益,统治者,不惜兴师动众,发动千军万马,挑起战争。随着战争的来临,人民的家园被毁,人民的钱财得不到保障,人民的生命被无情地剥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古人云:杀敌一千,损兵八百。可一殊不知,在战争胜利的背后,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种代价,便是那无计其数的活生生、血淋淋的生命啊!
战争!你的轮廓在黑暗中淹没。战争!你的苍白主义到底被什么蛊惑。看桃花开出怎样的'结果,民众的目光比月色更凄淡。
和平,千百年来,看不穿你失落的魂魄,猜不透……
和平与战争篇三
橄榄树被拔开,和平鸽被射杀。还剩下什么?硝烟。战争使国家衰亡,战争使无数人无家可归,战争让年幼的孩子失去父母;让无数的父母忍受着失去孩子的悲痛;让亿万妇女变成寡妇。可想而知,战争是全人类不愿看到的。
回首往事,中国人民饱受了太多的战争之苦。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期间,有多少美丽的家园被吹毁;多少无辜百姓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人曾在24个地点对犹太人进行了至少30次屠杀,杀害了上千名犹太人。二战前,波兰共有350万犹太人,其中大约有300人死于纳粹的大屠杀,目前,波兰的犹太人仅约有2万人。许多波兰人一直认为他们都是纳粹的受害者,对于自己的同胞曾屠杀犹太人的说法难以接受。
人们多么希望:橄榄树在大地上自由地生长,任由和平之舟搁浅在荒滩上!在这个人类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古老星球上,战争,终会被划上句号,彻底的结束,而和平则能永远继续!迎接他们的是人类朝思暮想的两个字——和平!我们热爱和平,勇于维护和平。愿和平鸽自由的在天空中翱翔,让绿色的橄榄枝“铺”满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让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让妻子不在失去丈夫,为了让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起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留给宇宙的只有一次辉煌灿烂的生命。我们与时代同脉搏,我们与地球共呼吸,我们要维护我们的地球,不能留给后代一个破烂不堪的地球,也不能留给历史一个充满硝烟的一页。在未来的世界我们只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要昂首阔步开辟一条通往和平的光明大道!
太阳选择在黎明前升起,流星选择在黑夜中闪亮,而我们选择在和平中成长!
和平与战争篇四
《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其实可以提炼很多主题,可王安忆就提取了什么是幸福的主题。我想其实无他,因为导读的是王安忆——一个热爱生活的女人。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小狗的尾巴,你兜兜转转地寻找,发现它一直都系在你身后,只是被忽略了。即使在战争年代,幸福也是可言的,而且来得更纯粹。
赞同王安忆,虽然是女人,但是在解读《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大卷的时候,还是理性感性并用,倒也尊重了原著精神。
解读的节选部分还是很有代表性的。以前读过《战争与和平》,现在一看这本书,相关的情节就想起来了,导读人分析得还是很用心的。
我也喜欢王安忆,淡淡的女人,不喧嚣的湖水
托尔斯泰的书总是场面恢宏,可是真的想人家书说的看不下去,还是看人家的解读号了,俺们确实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与耐心看原著,从头到尾。
看了耶,不会很难的样子,小有成就感,一本书耶
我觉得这样的导读书是未来的趋势之一,因为我们真的没有太多的时间读书,但是又想充实,导读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可是民主理我们究竟还有多远?不是不知福,是还有所期待。
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的一本书
和平与战争篇五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一中美术组曾萃娟
(一)教材分析:
关于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美术作品,在古今中外的美术史中极为丰富,其表现的内涵与传递的信息也相当深厚,是个容量很大的课题,可拓展的空间也可以很开阔。根据课时、学生的学情,这里对本课的定位,旨在作个引子,导引学生课后再继续探讨与拓展。其切入点是以几幅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剖析美术这种独特的方式表现出的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思路:
这节课教学主要是内容:通过对若干件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战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从不同层面上看待战争,并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围绕着这个主题而展开。先播放一段音乐作品为导入,通过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代表进行讲解作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补充。第三部分主要是欣赏有关和平的作品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最后自己设计创作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作品,进一步加深对美术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即教学设计的“定位”与教学效果的“到位”,作为教师,如何定位自己的一堂课或一个单元或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同时,达成效果的预测和反思效果的到位也很重要。
面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内容课,我要以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在短短的一个课时突破问题,然后又要拓展这个庞大的空间,给学生留有余地,激发他们对这个话题的兴趣,并能自觉拓展该课题,将课题的内容与内涵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是我考虑得比较多的问题。
(五)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欣赏系列战争题材的作品,感受画家爱国、爱和平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美术作品是如何反映战争与和平主题的?这种主题性的美术作品,美术大师们想向我们传递什么?(以剖析战争主题的作品为主)
(七)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战争与和平”主题的艺术作品 教学用课件
(八)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音乐作品“松花江上”。(情境与氛围)
这首歌传递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心理感受?(提示: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已赏析过该作品。)
小结:这首歌给人以悲伤、悲愤的心理感受,它曾激起无数中华儿女对残酷战争的回忆,并引领人们为保家卫国、捍卫和平而奋起直追!这种如此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音乐传递给我们的。这是音乐作品中反映战争的经典名曲,那么,在美术作品中,大师们又是怎样表达这一主题的呢?(板书课题)
二、作品欣赏与重点讲解:
2、组织讨论由每组选出的解说员,结合课后搜集的材料具体的进行解说。教师将在每位解说员讲完后进行总结和连接。并评出最佳解说员。
附:根据古罗马历史故事改编。但是罗马城邦和邻近的伊达拉里城邦交恶,结果决定动武。但是他们似乎并不想大动干戈,因为战争会给双方极大的灾难,两败俱伤的后果是大家都不愿接受的。于是双方商定各选代表上场教练,谁最后赢,谁的城邦就算胜利。在罗马城邦,荷拉斯家族选出三兄弟去应战,对方也排除了三兄弟。值得注意的是,荷拉斯兄弟的姐妹已经许配给了对方的兄弟,一面是亲兄弟,一面是未婚夫,现在为了城邦的利益要拼个你死我活,她们内心又怎么能平静。决斗的结果是荷拉斯兄弟牺牲了两个,但最后一个终于打败了对手,为罗马赢得了胜利。
教师补充:组织思考交流在画面中你感受到怎样的场面?
总结:达维特没有描绘双方械斗的场面,而是选择了荷拉斯三兄弟出战前的情景。画面上,荷拉斯的父亲把三把宝剑交付给三兄弟。三兄弟相互扶持,伸手在接受宝剑时庄严宣誓:“不成功,宁死亡!”他们的动作威武有力,神情大义凛然。为了城邦的利益,抛弃个人家庭的情感,这种悲壮牺牲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父亲的身后,三兄弟的母亲俯身安抚孙儿们,而三兄弟的姐妹,则痛苦地相互依靠,欲哭无泪。
1、你对该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新奇的视觉刺激与强烈的心灵震撼;)
2、作者在这幅作品中想传递什么信息?(战争来临前带给人们的极度恐惧心理;)
3、作者传递信息的目的是什么?(对法西斯战争的控诉;)
这幅作品,表达了达利对战争的有力控诉,把战争来临前带给人类恐惧与痛苦的心理感受传达得很充分,是控诉罪恶战争的杰作。1937年,达利的这种预感得到了不幸的证实。
教师补充:作品的构图、形、色上分析作品的造型特征:a、构图满、大,主体形象扑面而来,营造有一种紧张、恐惧、痛苦的视觉感受;b、造型上是拆散的人体及事物,高度 2 写实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可怕的真实;c、色彩上,客观呈现,加强逼真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拉近与观者的距离。
达利把人性最强的厌恶感投射在对内战的绝望上,画面上没有一丝战争相关事物,只有心理上的感受与之相符,其作品中的形象内容在现实中没有办法看到,在很多人梦境中也没有,但是他把它画出来了。而这就是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的表现特征。
作品描绘拿破仑统治下的西班牙人民奋起反抗但惨遭屠杀的历史事件。画面描绘的是西班牙宫廷后山的一角,夜空体现了黑暗中的马德里,地上的灯光代表了黎明前的黑暗。士兵的猥琐和人民的愤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极大的愤慨和控诉的激情,表现法国拿破仑侵略者在夜晚对赤手空拳的西班牙人民的屠杀暴行,歌颂西班牙人民对侵略者的反抗。
教师补充:画家用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动人心魄的效果的?
戈雅(1746-1828)是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西班牙最具影响的艺术大师。他以极其多产而又风格多变的创作影响了后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以及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戈雅对灯光的独到运用,用低光源,让人产生不寒而栗的情感,反映出拿破仑镇压的残酷。
教师讲解[画面故事]:1625年西班牙军队进攻荷兰要塞布雷达,由于双方军力悬殊,要塞司令官尤金斯·纳萨乌斯基向西班牙军团司令斯宾诺拉投降,交出要塞城市的钥匙。这只是西班牙占领军的一次战役胜利,并没有挽救它最终失败的命运,更没有阻挡荷兰人的独立。画家对这件创作任务并不乐意,因为这是一次不光彩的侵略,而且事过10年,荷兰人早就收复了要塞,没有炫耀的意义。但是国王之命,宫廷画家不能不从,另一方面斯宾诺拉司令官是画家的朋友和主顾,最后画家不得不画。
作为历史画必须遵从历史的真实再现,画中主要历史人物必须是真实的,但绘画是艺术,必然体现画家的政治和思想倾向以及艺术观念。我们从画中可以看到画家是站在西班牙的立场上,运用人道主义来表现这一历史事件的。从画面上看,一场激烈的交战刚刚结束,背景空间开阔,大气浮动,弥漫着战火硝烟;前景敌对双方分列两边,双方司令长官达成协议,结束战争。画家显然站在胜利者一边,他塑造了英武的西班牙军士,标枪林立威严整齐;而荷兰军松散零乱无序,像一群乌合之众,形成胜败对比。西军司令斯宾诺拉和荷军首领纳萨乌斯基虽然握手言欢,但在形象塑造上,胜利者居高临下、宽容大度、具有高傲的尊严;失败者虽举首向上,但并没有乞求而丧失勇敢者的刚毅。这种一俯一仰的形象差别正表现了画家站在西班牙国家立场的思想倾向。画中西班牙军队人强马壮,而荷兰军人却漫不经心。但 3 画家没有丑化失败者的形象,荷兰士兵仍然具有善良自尊的个性,使交战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画家“化干戈为玉帛”,有意地掩盖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将一场侵略战争处理为和平休战的场面。
请同学们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
《我的愿望》招贴作品
用儿童的角度反思战争
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在艺术当中,我们一直寄托着这种良好的愿望。
三、课堂内容小结:
通过对反映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我们知道,每一个美术家对战争的理解,关注点和着眼点不一样,他在美术创作作品中对事物的表现方法和处理手段就不一样。
我们再来看看反映战争与和平主题的其他美术作品(出示其他反映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美术作品)。在这些美术作品中,美术家们又表现了怎样的视角和观点?希望今天的课能作为一个很好的引子,导引同学们课后再继续探讨与拓展。
历史上曾经爆发过无数战争,即使在现实社会中,仍有战争在遥远的地方进行,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但是战争毕竟是人类经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正确地理解战争与和平,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的素质。在文学、电影、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艺术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品,它们都以其独具的表现手段,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观点诠释这个主题,传达着深刻的内涵,既有对战争的控诉,也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更有对和平的呼唤!
四、课后作业(情感的表达)
1、立意:确立想要表达的主题
素材: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中国国都——南京沦陷,屠城
30万。南京这座历数千年的古城,几经更宕,饱受战火摧残,但异族侵入屠城只此一次,是为国耻。
作品:出示中国旅美画家李自健的油画——《南京大屠杀》。这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过目不忘的油画,它展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暴行。
资料:令人惨不忍睹的血腥场面——整幅画面几乎全部让倒卧血泊中的人物充满,横七竖八的尸体堆成一座山丘。在画的底线部位,我们能看见被血染红的土地,土地上有死者的头颅和被砍下的手。画面的上端,尸体堆上爬着一个侥幸存活的小男孩,他在死去的母亲身旁嘶声啼哭;画面右侧,一位僧人从尸体里抱出一位死去的老人;画面左侧,两个日本军面对如山的尸体,用白手绢擦着带血的屠刀。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构成,尸山的后面是奔流滚滚的长江。这幅画真实的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艺术效果十分到位。军刀的寒光,婴儿的泣诉和滚滚的大江,娓娓道来了这一段惨痛的历史。这幅油画在海外巡展时曾引起巨大轰动,观者无不默默伫立,泪流满面。在这幅作品中,画家用极为真实的笔调刻画了南京大屠杀这一真实历史事件,是一幅典型的具像表现作品。这幅作品映射着人性的善恶,承载着历史的注解,它蕴含的力量远远超出了一件油画作品的审美,显示出巨大的现实警示意义。不仅仅毕加索可以用画笔控诉战争,呼唤和平,我们 4 同学同样可以做到,课后,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招贴画。
2、构思:根据主题,进行构思设计
可画草图,也可以是文字方案,可合作讨论,也可以独立思考。不仅如果让你用美术的语言来表现这一主题,你会以怎样的立场和观点、以怎样的构图处理和以怎样的形象塑造来表达?接下来,我们以我们民族最为触目惊心的历史惨案南京大屠杀为素材,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3、在构思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描绘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的理解,采用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一张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招贴画。(在学生表达自己构思的过程中,教师可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讨论和进一步完善这一主题创作。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气氛。)
(九)收获与反思:
艺术教材中艺术与情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如何让学生理解、感受战争题材特有的绘画语言和他作品中蕴涵的情感和思想,并运用学习到的艺术技能创造性的表达学生自己的思想,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因此我采用分组布置学生课前的搜集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好习惯。在视频观摩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对比法、分组讨论法等方式,体现学生的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
和平与战争篇六
和平,一个人人向往的名词,可是,这个世界真有这么美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与和平相对的,还有战争。
引发战争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元首暴躁的脾气,为日益匮乏的石油、天然气而战,中东国家为水与信仰而战,还有一些国家为扩大领土与权益而战……但是,战争带来的却只有死亡、硝烟与恐惧,人们在黑夜中瑟瑟发抖,大街上弥漫着鲜血与硝烟的气味,四周充满了死亡与恐惧……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越南战争……这些本可以避免的战争,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在无言的呐喊,从那明亮的眼睛里看到的埋怨,悲哀;失去孩子的父母,在奋力的挣扎,在寻找自己的骨肉;失去亲人的朋友,在经历着世界上最悲痛的事情,在那一片广阔的天上有添了几丝哀愁。
列夫托尔斯泰曾这样说过:“历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相连而成,人的天赋就是进行永无息止的战争。”我对此持赞同的态度。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开启了中国的封建帝国之路;盖乌斯·屋大维平息了罗马的分裂,成为罗马帝国的开国元首,为罗马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铁木真统一了蒙古,他的铁蹄一直蔓延到黑海,他的子孙为元带来了一片盛世繁荣的景象……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哪一个王朝的建立非血染而成,又有哪一回破灭不是因为金銮殿下反抗的旌旗满地?留下的,也只有一代传一代的叹息与撰书历史者掉落的泪水,用这些与昔日风光一起深深埋葬。
192019年,随着萨拉热窝的几声枪响,德国、英国、奥地利、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几大列强展开了空前的混战,在这场浩劫中,新发明的坦克、飞机、潜艇甚至毒气等武器纷纷登场,使人类间的相互屠杀变的更加迅速,2019多万生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葬送!
就在人们还处在一战后的喘息当中时,就在人类都盼望和平会降临的时候,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灾祸——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已经在地球的上空弥漫!和平,一个人人向往的名词,可是,这个世界真有这么美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与和平相对的,还有战争。
引发战争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元首暴躁的脾气,为日益匮乏的石油、天然气而战,中东国家为水与信仰而战,还有一些国家为扩大领土与权益而战……但是,战争带来的却只有死亡、硝烟与恐惧,人们在黑夜中瑟瑟发抖,大街上弥漫着鲜血与硝烟的气味,四周充满了死亡与恐惧……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越南战争……这些本可以避免的战争,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在无言的呐喊,从那明亮的眼睛里看到的埋怨,悲哀;失去孩子的父母,在奋力的挣扎,在寻找自己的骨肉;失去亲人的朋友,在经历着世界上最悲痛的事情,在那一片广阔的天上有添了几丝哀愁。
列夫托尔斯泰曾这样说过:“历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相连而成,人的天赋就是进行永无息止的战争。”我对此持赞同的态度。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开启了中国的封建帝国之路;盖乌斯·屋大维平息了罗马的分裂,成为罗马帝国的开国元首,为罗马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铁木真统一了蒙古,他的铁蹄一直蔓延到黑海,他的子孙为元带来了一片盛世繁荣的景象……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哪一个王朝的建立非血染而成,又有哪一回破灭不是因为金銮殿下反抗的旌旗满地?留下的,也只有一代传一代的叹息与撰书历史者掉落的泪水,用这些与昔日风光一起深深埋葬。
192019年,随着萨拉热窝的几声枪响,德国、英国、奥地利、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几大列强展开了空前的混战,在这场浩劫中,新发明的坦克、飞机、潜艇甚至毒气等武器纷纷登场,使人类间的相互屠杀变的更加迅速,2019多万生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葬送!
和平与战争篇七
某城市进行了一次防空警报的演练,其中,绝大部分人都还在大街上若无其事的行走着,司机们还是听着美妙的音乐在开着汽车,仅有几个人仰望。防空是不容忽视的,它是阻碍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的重要手段。
讲了这么多,那什么是人防呢?用标准一点的话来说,人民防空即国家根据国防的需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各种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保存战争潜力的综合性活动。而人防教育就是对人民防空知识的宣传,人防技能的传授、练习,以求到达人民群众增强人防意识,提高人防技能。
其实此刻的防空洞要比那种充满霉味的古老防空洞好太多,还有了简单的发电机和水管。就像有的人所说:“在这儿住上三个月也没问题。”这的确有点可笑,但有几分说不出的不快:若是没有防空洞该有多好。
防空洞是为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而建,可是,虽然我们中国是不太可能再次发生像几十年前日本侵略中国一样的战争了,但防空洞的存在就意味着战争不会不发生,只是此刻没有发生罢了。
而有的国家在不断发生战争,就如非洲地区的国家,仅因他们那儿地下石油多一点罢了,而战争却早已在这片土地上蔓延。和平难道会永驻人间吗?要和平,仅有全世界的人民一齐来维护。那鲜嫩的象征和平的橄榄枝,在不断的抽芽,别让我们在茂盛季节,掐去了它的嫩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