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街道青年座谈会发言稿简短 乡镇青年座谈会篇一
街道座谈会怎么做好发言演讲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街道青年座谈会发言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街道青年座谈会发言稿
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xx年10月我有幸进入四中工作,一年多的学习和工作生活,让我慢慢熟悉了这所美丽的学校,结识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下,我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学习到不少的知识。在这个物质主义喧嚣的时代,静下心来潜心从教显得艰难,神圣而清贫的尴尬处境,让一些同志对职业产生了怀疑,安贫乐道对许多人来说并非易事。我常想与其抱怨生活,不如以积极地心态去面对生活,做个平庸的教师是一生,做个有信仰有追求的教师也是一生,谁甘心平庸呢?今天我在四中工作,分享着四中过去的光荣与成绩,但是要把这份光荣和成就传承下去,就需要我们青年教师去拼搏,去赢取,去创造,为她挣得更多的荣誉。记得上学期青年教师培训会上,黄主席和蒋建华老师,分别就自己的成长经历,为青年教师做了精彩的发言,他们的报告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展现了每一位优秀教师成长的背后,都是一个追求的过程,一个拼搏的过程,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这个学期由于工作的需要,学校安排我接任高二文三班班主任工作,我首先感到的是责任重大,担心自己经验不足,搞不好工作,辜负了学校的信任,耽误了学生的前途。之后领导找我谈话帮我分析班级学生的情况,提出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鼓励我要对自己有信心。我想在困难面前不气馁,在责任面前不回避,是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应该做出的选择,只要用心去做,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接班伊始,我找到班级的每一位同学谈心,征求他们对于班级管理的意见,表明自己对于加强班级管理的决心,请班委会起草班级公约,争取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在出勤和卫生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旷课,迟到的现象基本消除,班级的卫生状况大大改善,班风学风也有了好转。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班在3月17号,举行了“感恩主题班会”活动,邀请了药都活雷锋张西军老人,亲临班会现场,在聆听身边的先进事迹后,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立志要做一个像张老一样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班会中我还邀请八位家长,在百忙之中参加班会活动,当学生面对自己的父母,把自己对父母十几年来的感激之情形成文字,在父母面前大声读出来的时候,我看到几位家长感动得热泪盈眶,即使是平时习惯不好,学习并不突出的学生,读出那久违的感谢时,他们的家长也一样感动地流泪。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班会之后,很多同学精神上变化很大,学习上也更有劲头。结合学校团委开展的志愿者活动,我们班级先后开展了关爱环卫工人,体会劳动的辛苦和光荣志愿者活动。开展为期一年的定额按月资助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的我县耿皇乡九年级同学王振标每月200元生活费,献爱心助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领会父母的辛勤付出,感受社会真爱,积极回报社会,尽力帮助身边的困难同学。
尽管这些与我们追求的目标仍有不少差距,但是我们的学生在慢慢进步,作为班主任我为他们的进步感到欣慰。有时我在想我们从事的职业是能影响一个学生一辈子大事业,在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我们陪伴他们成长,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厚重的一笔!我们的思想和观念通过他们影响更多的人,我们其实在做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我们的职业因而神圣!当然班主任工作也会遇到一些困扰和苦恼,但是困扰也是促使自身成长的外在条件,就像人生要经历酸甜苦辣一样。一个教师若没有从事过班主任工作,就不能很快地成长,同时也是一种缺憾。
相信在学校的关心支持下,在青年教师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一定会不负所托,不辱使命,为学校做更多的工作。谢谢。
篇二:街道青年座谈会发言稿
我很赞成开这个座谈会。对如何做青年工作,对年轻人的特点和想法,乃坤和程-凯同志比我要了解。今后我们会有更好的条件,中国残联新一届团委换届以及成立青联,相信会把青年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刚才26位团员青年的发言,对我们是激励和教育,让我深深感到青年同志们的进步。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年有希望,中国就有希望。
就要到“五四”青年节了,我想以青年朋友的身份说说自己的感受。同志们,再过9年,我们就要迎来“五四”运动100周年,xx年后,又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发生在20世纪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这两件事,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对近代人类历史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想当年,就在我们中国残联北池子大街办公楼的北面,是北大红楼,“五四”运动从那里走过,我党创始人李大钊曾在那里宣传革命主张;在南面东华门箭杆胡同里,有当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编辑部所在地。我们的地方正好在“南陈北李”之间。北有李大钊,南有陈独秀,在上世纪20年代末,两位革命前辈,一个扮成伙夫,一个扮成账房先生,秘密相约建立中国共产党。我常告诫自己:没有前辈的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条件,没有今天的生活。这么近的距离来感受中国革命先辈的脚步路径,这种传统、这种精神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当时《新青年》是同人刊物,不接受外面的稿件,全部是由编辑部的几个人撰写,那时候他们非常年轻。当时,陈独秀作为主编最赞赏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胡适,一个是鲁迅,认为他们的文章最体现青年的锐气和新思想。
看我们中国残联的历史,开创时期工作的同志当时也都很年轻。比如朴方同志,1984年初创建基金会时不到40岁。再如海迪同志,1983年被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时28岁。我们残联许多老同志来残联工作时也是年轻人啊,正因为他们的努力,经过这20年、30年,我们的事业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我想起的一件事,基层一位老理事长退休后,他把残联成立以来当地有关残疾人事业的剪报全部整理出来,并根据自己的经历编了一本书。他把书稿寄给我,希望能写个序。我于是请了老理事长郭建模同志帮忙。后来建模同志写了一段,没等写完,在当年5月2日因病突然去世了。宝贵的草稿上留了三行字,大概内容是:这位同志是残疾人事业的有心人,他的心是百分之百用在了残疾人事业上。
半年后,书的作者又反复做我工作:新宪同志,这个事由你开始帮,可惜没能完成,请你帮助把这个序接下去。我感到实在不可推辞,于是续写了后面这一段话:“是非经过不知难。多少同志为理想追求过、奋斗过,他们都是新中国的建设者,残疾人事业的开拓者,人道主义的忠实践行者,他们与事业一同走来,事业因他们有今天。这些老同志虽离工作岗位多年,仍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继续关注着事业的发展,冀望残疾兄弟姐妹能早日进入小康大同。这难以释怀的情愫,是留给青年残疾人工作者的宝贵财富。”朴方同志多次不同场合动情地说,以后这个事业就由你们扛下去,这句话就是对大家说的。
我想,在座的包括整个残联系统的年轻同志,你们不一定“从一而终”,将来还可能到新的岗位、新的领域,人才是流动的,但有一条,中国残联确实是锻炼成长可遇不可求的地方。我们团委的工作是做得很好的,能团结大家,有号召力,有创新精神。我们的直属单位45岁以下年轻人有1300多人,占系统总人数的55%,其中共青团员近600人。这支队伍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是我们残疾人事业未来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