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信息化会议讲话内容 学校教育信息化会议篇一
教育信息化会议讲话(三):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形势,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研究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措施,提高教育信息化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形势
“信息化”的提法最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的一些学术文献中出现,这一概念主要是从产业角度进行阐述和界定的。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随后,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从而带动了全球信息化建设的浪潮。我国政府在1997年4月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六个要素的国家信息化体系的概念,并把国家信息化解释为: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在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特别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it在教育中应用的计划。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信息化”的提法开始出现,联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提示也开始出现了。现在,政府的各种文件已经正式使用“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我们认为,所谓教育信息化,是人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最短的时间、最大的空间内获取最多知识和能力,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潮流,正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目前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 高度重视通过数字化资源和网络的应用改革教与学,让学生享有优质的学习资源。在具有良好设施基础和人员信息素养基础上向着使用宽带的数字化学习、虚拟学校、数字内容、数据整合利用的方向发展,呈现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的特征。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建成覆盖全国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和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加强了各类教育资源、各学科教学资源以及资源管理平台、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建设。建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初步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突出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并要通过这种应用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信息化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逐步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及策略研究取得新进展,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在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呈现了良好的态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xx年底,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28.9%。互联网正在加速走进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等目标任务。
在国家、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和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得到培养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扩大,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到20xx年底,全省所有的高中、90%的初中和15%的小学也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覆盖了48%的中小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高校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公共课,有力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5万多名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参加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信息技术的应用改革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用已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许多学校实现了学校内部从学生学籍、教师考核,到资产管理、信息的发布等多项管理的信息化,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招生考试、就业服务等的信息化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云南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其他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西部地区也是落后的。主要表现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计算机的配置数量和网络的接入、互联互通水平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低;学生、教师和校长信息素养的整体水平低;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水平低;信息资源管理和应用水平低;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不活。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增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全面加快我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技术用于教育过程,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思想运用技术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具有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引领社会进步等功能。信息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配置、网络环境条件),信息化人才(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素养和专门人才)、资源和数据、信息技术应用、管理机制和标准等五大要素决定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用水平。
根据国际、国内及我省信息化发展的形势以及信息化的标准和功能,着眼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未来,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应该是:积极应对国际、国内信息化的挑战,实施跨行业整合、全领域覆盖、全过程应用、全社会共享,面对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信息化战略。实施跨行业整合:最大限度的利用各行业的信息化设施、信息人才资源和资金优势,追赶建设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全领域覆盖:建设覆盖从城市到农村,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从学生到老师,开放的、交互性优异的、资源丰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全过程应用:从幼儿教育到终身教育阶段的全体学生都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培养发展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提高科研水平、拓展社会服务能力。全社会共享: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共享和协作优势,使全社会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人都享有良好的教育,享有终身学习的环境条件,使信息化有利于每一个人的发展,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引领社会信息化的功能作用。
根据以上战略选择,按照教育信息化要引领社会信息化的目标和系统标准、实用高效、安全畅通和引领创新的总体要求,我们要加强“四体系”、“五机制”建设(基础设施体系、网络平台和管理、人力支持服务体系、信息化应用体系;管理保障机制、投入保障机制、政策保障机制、技术保障机制、科研保障机制),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不断提高师生信息化素质和信息化能力,加强学校现代管理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全面加强现代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云南教育现代化水平。
我们将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计划投资30亿左右,建成比较完善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发展应用机制,使我省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我们今后的总体目标是:建成技术先进,标准统一、互通互联、资源丰富、高效运行、广泛应用,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发展保障机制。
三、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
1.建设较为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
建成覆盖全省的宽带云南教育网,所有高等学校和所有的州市教育局、县市区教育局以及70%的中等学校内部建成局域网(校园网),外部实现光纤宽带联网;100%的城区中小学校实现外部宽带联网,内部计算机互连;100%的乡镇中心学校、100%的农村初中、80%的村完小实现外部宽带联网;网络运营及安全体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按照不同的类别学校标准加快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建设。使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与计算机的比例达到7:1以上,初中学校学生与计算机的比例达到10:1,完全小学学生与计算机的比例达到20:1,实施“班班通”工程,使所有初中建成卫星接收或宽带接入的多媒体教室,所有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
2.建设较为完善的网络平台和管理体系
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应用平台系统。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应用平台系统。在建成三生教育网、科技产业与学位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等8个应用平台系统基础上,根据教育职能的要求,加快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学籍管理、校舍管理、教育科研、招生考试、远程教育等6个应用系统和管理平台建设。实施“金教工程”,构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建立教育资源系统。建设省、州市、县市区和学校四级教育资源中心和教育资源库群,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教学公共资源库覆盖85%的学校;建成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实现各高校图书文献互通、互借,建设丰富的公共信息资源,其中包括:公共电子图书、国外信息资源和本市高校有学科特色的资源等;建设基础教育数字图书馆、第一范文网站等,使各类教育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建成职业、成人和社区教育资源库,具有职业培养、成人和全民学习较为齐全的信息资源。建立教育信息数据中心。对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人、财、物等进行统一、规范的数字化管理,形成全省统一的数据平台、四级管理、数据同步的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服务体系。建设标准规范的数据库。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出口、统一管理的要求,建成全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布局、学生学籍、学校资产,人力资源、助学贷款、财务管理、基本建设、科研管理等数据库,使95%以上的基础数据能在统一标准下应用,为我省教育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建立“天地合一”覆盖全省的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平台。构建多层次、交互式的远程教育体系,面向学校、广大农村、边疆民族地区提供教育和培训服务,满足社会成员学习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消除信息孤岛和知识孤岛,实现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智能共享,为全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3.建设教育信息化人才支持服务体系
着力省、州市、县市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抓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教育信息化发展领导力的建设;到20xx年底,使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的所有教师参加不少于30课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100% 中小学教师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强化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学校校长、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意识态度、知识技能、应用创新和社会责任的学习,普及应用信息技术,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的技术特征和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的教育特征,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和素质,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人力支撑。
4.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
全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信息化人才。形成高校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到20xx年使全省100%的初中生和50%的小学生都能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理解掌握与信息技术文化、伦理和社会的关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课程开设、学科教学、教育科研、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有效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在现代教育管理、学校管理、行政管理和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发展宏观政策、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创新、信息技术应用等的研究,通过教育信息化发展性评价和管理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的不断创新。
四、加强教育信息化机制建设
1.建立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保障机制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综合性工作,必须加强领导,做好协调,齐抓统管,一把手要亲自抓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加强人员和机构的建设,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统筹规划、任务实施、设备运营、系统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等。省教育厅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加强了省电教馆和教科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强化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省、州市、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的各项标准,建设和评估各地、各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应用水平,强化对建设规范、有效使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按建设应用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确保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同时,要特别重视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安全监督,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开展全省信息安全检查和态势评估,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基础数据的安全。
2.建立教育信息化投入保障机制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维护不能仅靠政府投入,要整合教育系统内外的资源,并参照市场运营的规则,制定相应的政策,创新运行机制,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注入造血功能。采取财政投入,运营商支持,企业赞助,社会参与,学校自筹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要保证一定的信息化经费投入;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所需经费可纳入公用经费。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公用经费的一定比例可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
3.建立教育信息化政策保障机制
要建立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保证教育信息化依法、依规的健康发展和应用。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包括:教育信息化发展应用、州市、县教育系统教育信息化机构人员编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的教师配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认证管理,信息数据标准等政策意见。
4.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保障机制
要始终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作为评价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将教育信息化应用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应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要建设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要加快省、州市、县市区和学校四级技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确保信息化设施的正常运行,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保障机制。
5.建立教育信息化科研保障机制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发展很快的事业,高新技术应用最多,发展变化最快,为了确保其健康发展,必须开展前瞻性研究。以高等学校和业务部门为主,各级各类学校为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自身应用实践,研究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趋势,开发新应用,实现新的持续性发展。同时,加强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应用性研究,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应用的有效规律和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服务。
同志们,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全球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是云南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云南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自觉肩负起大力推进云南教育信息化的历史任务,坚定信心,千方百计加快我省教育信息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