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进度来合理设计,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中班教案的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
运垃圾中班教案(精选13篇)篇一
2、体验制作垃圾标志的乐趣。
3、培养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1、次课的重点是要求孩子了解垃圾、垃圾的种类并学习分类。
2、本次课的难点是要求孩子制作垃圾分类的标志。
u盘《环保小尖兵》8-9页、电子互动白板、a4纸、画笔、透明胶带、剪刀、垃圾桶。
一、开始环节。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出示垃圾袋内准备好的垃圾)。
师:那我们一起来玩玩吧。(打开u盘《环保小尖兵》8-9页之游戏——垃圾分类)。
二、基本环节。
(1)提问: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请小朋友分组讨论)。
师:既然垃圾分类这么重要,那我们在丢垃圾时就要将同类的垃圾丢在一起,那该怎样区分呢?(引导幼儿按垃圾特征进行分类:瓶瓶罐罐、纸类、厨余、一般垃圾)。
2、出示垃圾桶,启发幼儿制作垃圾分类的标志。
师:(出示一个垃圾)这个垃圾应该放在哪个垃圾桶呢?怎样区分垃圾桶呢!我们一起来给垃圾桶做一个标志。
师: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已的爱好对标识做设计,分组进行讨论。制作成功后请各组将自己的标识分贴到幼儿园每个班级及公共垃圾桶上。
三、结束环节。
师:宝贝们今天太棒了,不光自己学到了垃类的相关知识,还做了一件光荣的事——帮助幼儿园的其他班级制作了垃圾分类的标志,比如:xx的标志是收集纸类的,dd的标志是收集瓶罐的。这样大家将生活中有用的垃圾收集到一块再利用,大家真正的参与到环保的活动中,我们的环境才会更美好。
请小朋友回家和家长分享垃圾分类的心德,并和家长一起在家执行垃圾分类。
运垃圾中班教案(精选13篇)篇二
1、懂得什么是生活垃圾,它会污染环境,不利人们的健康。
2、知道不要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清洁,感受清洁环境的美。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运垃圾中班教案(精选13篇)篇三
(幼儿自由商议,教师了解幼儿的想法)。
3、实践操作:幼儿在场地上四散练习捡“垃圾”
4、集中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成果进行评价:谁捡的多?
5、游戏:能干的我。
(把积木分成若干组,幼儿分组进行,听音乐指挥,音乐响,幼儿开始捡垃圾,音乐停,幼儿停止捡)。
6师生共同讲评:比一比,哪个小组捡得多?
8、随音乐回教室。
运垃圾中班教案(精选13篇)篇四
1.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标记,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体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1.布置脏乱的小熊家和洁净的小兔家。
2.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废电池回收垃圾箱各一个。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比较两个小动物家的不同。激发幼儿收拾垃圾的欲望。
2、教师出示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出示可回收标记),提问:什么叫可回收?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
(出示不可回收标记),提问:为什么叫不可回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
3、帮助小熊整理垃圾。
4、集体检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了解。
5、组成“环保小分队”,检查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情况。
“垃圾”是环保教育中首选的教育资源,教师抓住了垃圾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帮助幼儿体验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对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周围生活中的资源,我们加以巧妙利用都能成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生活处处是教育。
8、中班社会详案教案反思《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设计意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我国是个淡水资源缺乏且时空分布不均的国家,也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近几年在国家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中,节约水资源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建立发展节水工程、加大宣传力度、防止污染的制度是让人们明白:节约,不仅是省钱,更是为了更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来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明天。
在孩子的生活和游戏中,水能给他们带来很多的乐趣:小水滴旅行记、水是人类的好朋友、吹泡泡、沉浮实验、奇妙的水车、颜色变变变等活动中,幼儿已经完全被水的“魔力”给征服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让孩子了解国家水资源缺乏,并且已经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影响的现状,由此,我设计了《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活动,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节约的观念,大力宣传让身边的每个人都知道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运垃圾中班教案(精选13篇)篇五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垃圾,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桶,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3、知道不能乱扔垃圾,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和幼儿共同收集塑料瓶、纸盒、包装袋等废品,收集幼儿当天做手工后的废纸、吃点心的包装纸、水果皮等。
活动过程:
1、出示收集的各种生活垃圾,引导幼儿认识、讲述。
提问:这是什么?
它从哪里来的?
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哪里去?
小结: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这些垃圾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污染,我们不能乱扔,应该把它扔进垃圾桶里。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引导幼儿认识。
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标志吗?
它告诉我们它能回收什么样的垃圾呢?
(2)讨论: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小结:有一些垃圾,他还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如:纸制品、塑料制品、废金属物品、废旧电池、废旧衣物纺织品等,都叫做“可回收垃圾”。还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这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环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游戏:动手乐。
幼儿和教师一起将收集起来的垃圾分分类,送进垃圾桶。
运垃圾中班教案(精选13篇)篇六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浪费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指南》精神,孩子从小要树立环保意识,中班孩子对如何保护环境已有了一些了解,孩子们经常会说到:“我们要保持教室和幼儿园环境的整洁”、“不乱扔垃圾”、“不乱采摘花草树木”……但在日常生活中随手乱扔废纸、瓜果皮、塑料袋的现象依然存在。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开始关注细节,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孩子从小懂得怎样去保护环境卫生。相信这样的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孩子将受益终身。
1.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标记,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知识与技能)
2.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过程与方法)
3.体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验准备:知道垃圾要分类放到垃圾桶里。
2.物质准备: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箱标记图;ppt课件。
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标记,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
一、导入部分
出示鸟吃了垃圾致死的图片,引发讨论。
师:“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小鸟死掉了?它的肚子里是什么?猜一猜它为什么会死?”
二、基本部分
1.通过观看环境污染的图片,了解垃圾的危害。
师: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如果我们幼儿园也这样,你喜欢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垃圾不仅可以破坏土壤、污染水源,还会滋生很多细菌病毒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环境,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
2.出示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的标记,幼儿认识分类标记。
(1)出示“垃圾桶”,让幼儿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老师这儿有三个垃圾箱,请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标志?
(2)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的标记
教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玻璃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废电池、枯树叶、严重污染的纸)
教师:有哪些垃圾是厨余垃圾呢?像小朋友们吃剩的苹果,鱼骨头、菜叶,吃完的瓜壳果皮、吃剩下的饭菜都是厨余垃圾。
教师小结:回收以后经过处理能在为我们用的就是可回收垃圾,这样的垃圾应该扔到回收垃圾箱中(纸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纺织品等);不可回收垃圾就是不能再被人们重复利用的,如废电池、枯树叶、花、草、严重污染的纸等。吃剩的苹果,鱼骨头、菜叶,吃完的瓜壳果皮、吃剩下的饭菜都是厨余垃圾。
3.游戏:送垃圾宝宝回家
(2)幼儿操作,送垃圾回家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了,以后我们都要按标志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我们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
三、结束部分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出去看看幼儿园哪里有垃圾我们一起去捡一检吧!
四、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把垃圾标志投放到生活区,方便孩子认识,并在玩区角活动时进行垃圾分类。
2.家园共育:和爸爸妈妈一起把垃圾分类扔到相应的垃圾箱。
运垃圾中班教案(精选13篇)篇七
1、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乖、扔、鼠”的正确发音。
2、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小猪、小老鼠吃香蕉的图片各一张;实物香蕉一个;纸篓。
1、“吃水果”游戏:请你跟我吃××!
2、刚才我们把香蕉吃完了,香蕉皮扔在哪里呢?
3、出示香蕉,小猪和小老鼠刚才也吃了香蕉,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样吃香蕉的。
1、(出示图一)图片上有谁?它在干什么?
2、小猪把香蕉皮扔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认识垃圾筒标记)。
我们把小猪吃香蕉的样子编成了一首儿歌。幼儿学念儿歌,老师注意帮助幼儿正音(乖、扔)。
3、(出示图二)小老鼠和乖小猪吃香蕉的方法一样吗?它做得对吗?为什么?(幼儿泛讲)。
教师小结:对,把香蕉皮扔在地上很不安全,也不卫生。
4、我们再编一段小老鼠吃香蕉的儿歌,鼓励发准“鼠”的音。
小结:我们要学乖小猪,在公共场所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除了香蕉皮可以扔在垃圾筒里,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扔进垃圾筒里?(幼儿泛讲)。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棒,等一下请你们吃香蕉好吗?
运垃圾中班教案(精选13篇)篇八
1.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2. 培养把垃圾分类放进废物回收箱的习惯。
3. 合作制作并装饰可回收垃圾箱,培养合作能力和创造性。
4.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 事先在小塑料瓶上贴上五官和手脚。
2. 妈妈和男孩手偶。
3. 风车。
4. 大纸箱。
5. 不同的美工材料。
1. 老师出示小塑料瓶、妈妈和男孩手偶,讲故事《小塑料瓶的命运》:
津津喝完果汁,就把空的小塑料瓶扔进了一个垃圾箱,(向幼儿提问:“你喝完果汁后,怎样处理空塑料瓶?”)
小塑料瓶在垃圾箱里大声喊:“错了,错了,快救我出来!”
津津妈妈听见了,就走过去看是怎么回事。小塑料瓶对妈 妈说:“我还有用呢,可是津津却把我扔到了‘不可回收垃圾箱’里了,请把我放进‘可回收垃圾箱’吧!”妈妈说:“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呀!津津,快来把小塑料瓶放进‘可回收垃圾箱’,这样小塑料瓶就可以被回收,变成有用的东西了。”津津便把小塑料瓶重新放进了“可回收垃圾箱”里。
小塑料瓶说:“幸好小朋友把我放到“可回收垃圾箱”里了,否则我就会被送到垃圾处理场,永远被埋在地底下了。”( 向幼儿提问:“什么是垃圾处理场?”)
这时候,小塑料瓶看见可回收垃圾箱里还有许多其他大大小小的瓶子,它们七嘴八舌地正在猜测自己将来会被重新制造成什么。有的说自己会变成一张地毯,有的说自己会变成滑梯,垃圾箱里一下子变得十分热闹。小塑料瓶心想:“我又会变成什么呢?”
过了几天,大大小小的瓶子都被运到一个工厂里,在那里重新加工,小朋友,你猜小塑料瓶最后变成了什么?原来,小塑料瓶变成了津津新买回来的风车!
2. 展示幼儿带来的废纸、塑料瓶、铝罐、充电电池,提议在班上举行“垃圾分类大行动”,帮助塑料瓶、铝罐、废纸、充电电池找个合适的家。请幼儿想想可以用什么来收集垃圾。
3. 请幼儿分组利用四个大纸箱制作可回收垃圾箱,制作前与幼儿讨论:
每个垃圾箱分别用来收集什么垃圾?
怎样能让人明白那是收集什么垃圾的垃圾箱?
这些垃圾是可回收的,还是不可回收的?什么样的标志表示 “可回收垃圾”?
4. 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各组利用不同的美工材料装饰自己制作的垃圾箱。
5. 请幼儿将带来的各种物品分类放进自制的垃圾箱里。
6. 将垃圾箱放在活动室门口,收集幼儿园的各类废品。本主题结束时,老师可以和幼儿将收集来的各种废品集中进行处理,如:卖给废品回收站,或利用一些废品做手工活动。
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可回收垃圾箱。
有分类投放各类垃圾的意识和习惯。
能正确地将废纸、塑料瓶、铝罐和充电电池分类,并放进分类垃圾箱。
向幼儿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处理可回收垃圾的方法,如:在中国香港,社区和路边都设有不同颜色的废物回收箱,用来分类收集不同种类的可回收垃圾,其中黄色回收箱收集铝制饮料罐,蓝色回收箱收集废纸,咖啡色回收箱收集塑料制品,还有专门的回收箱收集废旧的充电电池。
要特别注意幼儿的卫生和安全。
幼儿通过探索实践活动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分类的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起到了家园共育的作用,也让幼儿体验了垃圾回收带来的乐趣。
运垃圾中班教案(精选13篇)篇九
1、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增强幼儿的体质。
2、培养幼儿的粗浅的环保意识。
1、场景布置:《娃娃城》里有许多垃圾、三根不同高度的平衡木。
2、相同高度的平衡木、小积木若干。
3、垃圾袋、垃圾箱。
一、准备活动:韵律操。
1、听好音乐跟着教师做运动。
2、动作有力,有精神。
3、指导个别幼儿动作到位。
二、游戏活动:捡垃圾。
1、教师带幼儿去娃娃城玩,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脏的.环境,激发幼儿的情感。
2、这么脏,怎么办呢?
3、提出捡垃圾的规则。
(1)老师这里有许多垃圾袋,请你们把垃圾捡好后放在垃圾袋里,扔到垃圾箱里。
(2)记住废纸放在一起,垃圾罐放在一起。
(3)幼儿活动老师检查幼儿是否按照规则活动。
三、感知讨论。
1、今天,我们来玩平衡木,谁能告诉我,这平衡木是怎么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
3、讨论:
(1)看看他是怎么走的?
(2)他的手是怎么放的?为什么要伸手?
(3)仔细看看脚是怎么站的?
四、操作练习。
1、幼儿分散练习,教师指导。
2、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调节幼儿选择不同高度练习。
3、提高幼儿不断增加练习难度。
4、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地参加活动。
5、提醒幼儿擦汗。
五、巩固游戏。
1、现在我们把这些垃圾都运走。
2、提出游戏规则:每次只能运12袋垃圾;去的时候独木桥上走,回来的时候从小石头上走;运垃圾的时候注意动作,要两侧举手才走得稳。
3、幼儿开始活动,教师指导。
1、你们知道这些垃圾运到垃圾厂后有什么用?
2、废纸,饮料罐它们又会变成什么呢?
运垃圾中班教案(精选13篇)篇十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乖、扔、鼠”的正确发音。
2、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小猪、小老鼠吃香蕉的图片各一张;实物香蕉一个;纸篓。
活动过程:
一、进行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1、“吃水果”游戏:请你跟我吃__!
2、刚才我们把香蕉吃完了,香蕉皮扔在哪里呢?
3、出示香蕉,小猪和小老鼠刚才也吃了香蕉,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样吃香蕉的。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图一)图片上有谁?它在干什么?
2、小猪把香蕉皮扔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认识垃圾筒标记)。
我们把小猪吃香蕉的样子编成了一首儿歌。幼儿学念儿歌,老师注意帮助幼儿正音(乖、扔)。
3、(出示图二)小老鼠和乖小猪吃香蕉的方法一样吗?它做得对吗?为什么?(幼儿泛讲)。
教师小结:对,把香蕉皮扔在地上很不安全,也不卫生。
4、我们再编一段小老鼠吃香蕉的儿歌,鼓励发准“鼠”的音。
小结:我们要学乖小猪,在公共场所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三、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除了香蕉皮可以扔在垃圾筒里,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扔进垃圾筒里?(幼儿泛讲)。
运垃圾中班教案(精选13篇)篇十一
.学习识别和判断有用的垃圾。
.懂得不能随意扔垃圾,培养环保意识。
.事先请幼儿用图画记录家人一天当中扔掉的垃圾。
.事先把垃圾图卡(见材料制作)放大,放进垃圾袋内。
.布布手偶。
学习领域:
形式:小组。
1.老师一边出示垃圾袋,一边与布布手偶对话:
.布布:今天的垃圾袋特别重,里面一定有很多垃圾。
.老师:我们来看看袋子里都有什么垃圾。
.布布(看看垃圾袋):咦?里面有些东西不是垃圾啊。
2.向幼儿提问:“什么是垃圾?”(垃圾就是没有用的东西。)。
3.布布提议大家检查袋子里的垃圾,每次出示一张垃圾图卡,向幼儿提问:
.这是什么?
.它还有用吗?可以用来做别的东西吗?
.你能用它来做什么?
4.发给幼儿每人一张垃圾图卡,请幼儿判断:图中的“垃圾”还有没有用,然后把没有用的垃圾图卡放进垃圾袋内。
5.请幼儿出示记录家人一天扔掉的垃圾的图画,一起讨论哪些东西还有用。
6.老师引导幼儿知道:在扔掉垃圾前,应该想想它还有什么用途。不要随意丢弃垃圾,污染环境。
.能参与讨论,判断哪些垃圾是可以再利用的。
.能爱护环境,不随意扔垃圾。
.可引导幼儿将有用的“垃圾”进行分类存放。如喝完的矿泉水瓶、酸奶瓶、吃完糖的糖罐等。然后,利用这些“垃圾”做一些手工作品。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有些“垃圾”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
运垃圾中班教案(精选13篇)篇十二
小食品俗称垃圾食品。我每天站在幼儿园门口,会经常看到孩子们缠着家长到商店买小食品吃,为此家长也十分抱怨。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幼儿远离垃圾食品,保护幼儿身体健康。
1.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到垃圾食品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2.教育幼儿自觉抵制垃圾食品,坚决拒食垃圾食品。
3.培养幼儿自觉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
重点:认识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难点:自觉拒食垃圾食品。
口袋、小食品、有关内容图片。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人每天都要吃营养丰富、品种多样、绿色安全的食品。比如:粗细粮食、豆制品、蔬菜水果等。
2.出示神秘口袋。
(1)让小朋友猜一猜口袋里装了什么东西,引起幼儿注意。
(1)老师出示口袋里花花绿绿、各种各样的小食品,让幼儿认识。
1.出示有关内容图片,让幼儿观察。
图一:小朋友在买小食品;
图二:小朋友在津津有味的吃小食品;
图三:小朋友捂着肚子很难受;
图四:小朋友躺在床上生病了;
2.老师提出问题:图上的小朋友怎么了?他为什么生病了?(幼儿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图上的小朋友吃了小食品闹肚子,因为那些小食品都是一些不正规的厂家生产的,卫生条件差,不干净;而且里面还添加了化工原料,对身体有害,所以,我们叫它垃圾食品。
4.请有亲身经历的幼儿讲述吃小食品对身体的害处。
5.讨论:怎样用实际行动拒食垃圾食品。(幼儿自由讨论)。
6.教师小结:自觉拒食垃圾食品,让父母帮助选择营养丰富、绿色健康食品;大家相互监督,远离垃圾食品,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让幼儿把这节活动内容带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带给身边所有的人,共同拒食垃圾食品。
运垃圾中班教案(精选13篇)篇十三
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环境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甚至国际上一个重要的,刻不容缓的主题。对于幼儿园来说,我们应该怎样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呢?为此,我设计了“垃圾的悄悄话”这一活动内容,目的是让幼儿从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激发幼儿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增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2、尝试垃圾分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观察周围的环境,了解人们投放垃圾的情况。
2、配班老师情景表演及相关头饰。(小兔、小猴)。
3、室内环境:将教师布置成公园的样子,地板上投放多于幼儿人数的各类垃圾若干。
4、班幼儿2表演及物品:旧报纸、胶袋、酸奶杯、布碎等。
5、垃圾桶课件。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玩《开汽车》的游戏引发幼儿兴趣。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公园玩,小朋友快上车吧!(跟音乐做开汽车的动作)公园到了,我们来休息一下吧!
2、观看情景表演,了解垃圾的来源及危害。
(1)、配班老师进行情景表演。小猴:今天天气真好,公园有这么多的小朋友真热闹。我去和他们玩一玩吧。哎,累死了,吃个香蕉吧!(剥开先交顺手将香蕉皮扔在地上,离开)小兔:公园真热闹,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哎呦,这是谁仍的香蕉皮,害我摔了一跤,呜…….
(3)、播放课件(人们日常生活中扔垃圾、倒垃圾的情景)并提问:a、垃圾是从哪儿来的?b、垃圾会发出什么味道?c、有垃圾的地方给热什么感觉?小结:量的垃圾会破坏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河流、垃圾中有很多的细菌会传播疾病。
(4)、清理室内垃圾并讨论应该投放到哪里,引导幼儿将垃圾投放到垃圾箱中。
3、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尝试垃圾分类。
(1)、播放广告片(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动画视频)让幼儿观看。
(4)、游戏《送垃圾宝宝回家》引导幼儿将自己所收集的垃圾送到区域中相应的垃圾桶中。
4、延伸活动出示碎布做的布贴让幼儿欣赏,鼓励幼儿多想办法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