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教学评价应该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五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的教学思路。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实用16篇)篇一
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教学设计。
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2.。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旋转教学设计。
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幻灯片、课件。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1.第6页2题。
2.第9页4题、
板书设计: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
欣赏设计。
教材第7~11页。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实用16篇)篇二
本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实例了解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经历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课件、练习纸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引入:
(出示儿童乐园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想看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注意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变化的。
(分别出示儿童乐园中的一些动态画面,如: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小火车、缆车、青蛙跳等等)。
(同时出示6个画面)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比划。
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
你是怎么分的?(学生说分类方法)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揭示课题:像上面这三种(即缆车、小火车、青蛙跳)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而像下面这三种(即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变换:平移和旋转。
二、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1.判断下面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件演示)。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情景:(边叙述边出示小兔搬家图)下面就跟着杨老师一起去美丽的草地上看看吧。看,来了三只--小兔子。原来它们正忙着搬家呢。(出示简化的格子图)瞧,小房子是在做什么运动?(平移)向哪边平移的?(右边)。
小兔子们觉得有些累,就停下来休息。(分别出示3段录音)。
一只小兔子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第二只小兔子说:不对,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小兔子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的房子是向右平移了7格。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呢?在小组里相互说说。
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结合画面指一指,动态演示平移的过程)。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在左边的小房子图上找一个你最喜欢的点,再到右边的.小房子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说说它向右平移了几格。
你们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都是7格吗?
我们再来看看,小房子到底是向右平移了几格呢?(动态演示)。
你们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3)练一练: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你是怎样想的?
这幅金鱼图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呢?你是怎么看的?这幅蘑菇图呢?〖同时出示金鱼图(向左平移6格)、松树图(向上平移5格)、蘑菇图(向下平移6格)及相应的填空题,学生先汇报,教师在电脑上完成填空。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画出线段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你们能不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呢?(出示格子纸上的线段图,要求是向右平移6格)。提问:这是一条......?(线段)。
(2)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3)学生独立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业)。
3.游戏:走迷宫。
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猫抓老鼠的游戏。有兴趣吗?(出示图)我们来看,图上有猫和老鼠,老鼠很狡猾,在途中设置了不少的障碍物,猫只能横着走或竖着走。你能帮猫设计一条合理的路线吗?先试着画画看。
指名学生汇报是怎样帮猫设计路线的。指出: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猫先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再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多请几个学生汇报,也可让学生同桌之间说说,关键是说的面要广)。
你认为哪条路线能使猫最先抓到老鼠?为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然后再汇报。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实用16篇)篇三
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一块小黑板),这块板前后有东西吗?(没有)现在,老师跟你们玩一个小魔术!看看这块板等会变出什么!准备:(魔术变变变,哟!看看后面,再看看前面,变出了一个"机器人")对!漂亮吗?你们喜欢吗?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1、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3个,正方形2个,长方形11个,三角形7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小朋友说得非常棒,所以老师要奖励奖励你们。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静静地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来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家长和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和家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吧。家长和幼儿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音乐)(四)、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图形的变换课后反思本次的活动,总体来说比较满意。这节课"图形的变换"比较新颖,幼儿学习起来比较有兴趣,特别课前准备充足,通过变魔术,送礼物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整堂课,幼儿学得开心之余又发挥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各家长的配合下,顺利地完成我的要求。
通过上课,发现实际教学中也有许多备课中未考虑到的问题:
1、把孩子的操作能力估计得太高,孩子操作时间比预期的长。
2、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薄弱,不能把操作过程我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出来,甚至叙述和操作有点不符。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实用16篇)篇四
(1)学生尝试。(抽生板演)。
(2)分析、交流。
先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再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
(3)板书:解: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2(8+x)=28。
8+x=14。
x=6。
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
(4)比较算术与方程的解法。(建议学生,选择方程的方法。)。
(5)检验。
2、补充例题:一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边长多少米?
问:(1)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
(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高。
(3)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未知数高怎样表示?
学生练习并交流。
3、小结:根据计算公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只列方程不求解。
(1)有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00㎡,宽是40m,长应是多少米?
(2)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它的长是8厘米,它的宽应是多少厘米?
(3)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100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练一练:列方程解应用题。
(1)长方形游泳池占地600平方米,长30米,游泳池宽多少米?
(2)面积为15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纸片的底边长6厘米,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块梯形草坪的面积是30平方米,量得上底长4米,高6米,它的下底长多少米?
(学生练习并交流。)。
3、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布置作业:练习册。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实用16篇)篇五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求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伴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观察、操作中进一步巩固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每组准备6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小盒,投影。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节我们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练习。
1、师: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积?
抽生回答。
2、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一定要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2)求做长方体排气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长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
3、师: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求长方体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这个长方体的什么?
(2)挖出的'这些土能垫多长、多宽、多高的领操台,是求这个领操台的什么?
4、如果求火车的一节车厢能装多少吨煤,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5、动手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6个同样的小盒子,设计一个包装盒。
设计的包装盒要美观、大方、实用。
尽可能地节省材料。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用多少纸板。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的容积是多少。
(2)汇报交流。
1、练习四第1题:求图形的体积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知识来判断。
3、练习四第4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画一下。
4、练习四第5题:通过计算可以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果相同,但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说一说。
5、练习四第7题:使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这两个图形的体积。
6、练习四第8题:注意要把4厘米化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
练习四第2、6、9、10题、实践活动。
练习四。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第8题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调整板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实用16篇)篇六
本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实例了解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经历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课件、练习纸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引入:
(出示儿童乐园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想看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注意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变化的。
(分别出示儿童乐园中的一些动态画面,如: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小火车、缆车、青蛙跳等等)。
(同时出示6个画面)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比划。
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
你是怎么分的?(学生说分类方法)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揭示课题:像上面这三种(即缆车、小火车、青蛙跳)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而像下面这三种(即旋转木马、观缆车、豪华波浪)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变换:平移和旋转。
二、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1.判断下面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件演示)。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情景:(边叙述边出示小兔搬家图)下面就跟着杨老师一起去美丽的草地上看看吧。看,来了三只--小兔子。原来它们正忙着搬家呢。(出示简化的格子图)瞧,小房子是在做什么运动?(平移)向哪边平移的?(右边)。
小兔子们觉得有些累,就停下来休息。(分别出示3段录音)。
一只小兔子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第二只小兔子说:不对,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小兔子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的房子是向右平移了7格。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呢?在小组里相互说说。
学生汇报各自的想法。(结合画面指一指,动态演示平移的过程)。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在左边的小房子图上找一个你最喜欢的点,再到右边的。小房子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说说它向右平移了几格。
你们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都是7格吗?
我们再来看看,小房子到底是向右平移了几格呢?(动态演示)。
你们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3)练一练: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你是怎样想的?
这幅金鱼图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呢?你是怎么看的?这幅蘑菇图呢?〖同时出示金鱼图(向左平移6格)、松树图(向上平移5格)、蘑菇图(向下平移6格)及相应的填空题,学生先汇报,教师在电脑上完成填空。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画出线段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你们能不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呢?(出示格子纸上的线段图,要求是向右平移6格)。提问:这是一条。?(线段)。
(2)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3)学生独立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业)。
3.游戏:走迷宫。
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猫抓老鼠的游戏。有兴趣吗?(出示图)我们来看,图上有猫和老鼠,老鼠很狡猾,在途中设置了不少的障碍物,猫只能横着走或竖着走。你能帮猫设计一条合理的路线吗?先试着画画看。
指名学生汇报是怎样帮猫设计路线的。指出: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猫先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再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多请几个学生汇报,也可让学生同桌之间说说,关键是说的面要广)。
你认为哪条路线能使猫最先抓到老鼠?为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然后再汇报。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为大家整理的13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实用16篇)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实用16篇)篇八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实用16篇)篇九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实用16篇)篇十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实用16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框架。
学具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都是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都是立体图形。
2、举例
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不是有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教学实施
(一)、长方体的认识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学生:面。(教师板书:面)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板书:棱)
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点。(板书:顶点)
(2)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教师说出顶点、面、棱的名称,学生迅速在学具上指出。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让学生指出长方体上的3组相对的面。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分组测量长方体前后、左右、上下面的长和宽,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长和宽分别相等。
教师:由相对的面的长和宽相等,我们可以进一步知道,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怎么样?
师生共同验证同学们的发现。
课件演示:
长方体6个面的形状,上下、前后、左右面相等。
(2)棱的认识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
教师:你认为研究长方体棱的特点,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长方体有几条棱?这些棱可以分成几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通过以上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
讨论后,学生汇报,教师用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
展示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顶点的认识。
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请你们按照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指名说出数的结果。(板书:8个顶点)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见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呢?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站在任何角度观察,我们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在画长方体时看到的3个面画实线,另外3个面用虚线画。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启发学生说出:只要量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
(2)归纳。
我们把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课件出示)
(二)、正方体的认识
教师:这个立体图形叫正方体。现在我们从面、棱、顶点来研究它。请大家拿出正方体纸盒来研究。
(1)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这些面有哪几个面是相等的?
(2)正方体一共有几条棱?这些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4)正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2、课件演示:
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条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
3、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请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巩固反馈
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布置作业
p32第6、7题
五、板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实用16篇)篇十二
1、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单元分析。
1、重视学生已有经验的积累。
2、引导学生会估计“快到”、“刚过”。。
课时划分。
2课时。
题目小明的一天备课人卓敬敏。
教学。
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
准备多媒体。
课时。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
二、说一说。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1、比一比。
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2、结合实践。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四、练一练。
1、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五、全课小结。新课标第一网。
今天学到了那些新的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
时针分针。
短长。
粗细。
慢快。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小芳的上午备课人丁香香。
教学。
目标1、在情境活动中,巩固整时、半时的认读。
2、会估计“快到”、“刚过”。
教学。
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的含义。
教学难点:
教学。
准备多媒体。
课时。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尝试认表。
教师出示书上的挂图,让学生认认图中的钟表。
第3幅9点整学生会认,其它三幅让学生说说他们是如何认的?
二、说一说。
1.说一说小芳的上午是如何度过的?
2.我们应该怎么做?(讲卫生、准时上学、尊敬国旗等。)。
三、练一练。
1.第1题这种题型很受小朋友的欢迎,请小朋友来当一回啄木鸟医生。
2.第2题把整点、半点、整点过一点与差一点整点四种类型放一起,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后,再连一连。
四、实际应用。
1、教师出示钟表实物,随面进行调试,让学生认一认是几点钟。
2、反过来,教师说出几点,学生上来摆一摆。
五。全课小结。
今天学到了那些新的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芳的上午。
修改及补充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实用16篇)篇十三
通过幼儿对图形的认识,知道图形之间的变化。如何让幼儿利用几何图形来拼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呢?科学教育活动《图形的变化》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延伸,旨在通过选择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提高幼儿的拼图技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1.通过让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互相变化,转换,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2.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机器人画。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学具袋里。
一、引题部分。
今天,我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猜猜看是谁呢?(教师出示图片)他是谁啊?
二、观察、思考。
1.请小朋友看一下,这机器人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呢?(圆形4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1个,梯形2个,三角形1个)。
三、动手折纸,看图形变化。
1.现在,我要把机器人身上的`图形拿出来,这些图形还有其他神奇的变化。
2.教师示范图形正方形,折纸变成三角形和长方形。
四、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正方形。
五、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那我们再把它们制作成一个机器人吧,数一数你的机器人由哪些图形组成,每个图形各有多少个。
大班科学——《图形的变换》。
科学教育活动《图形的变化》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的将活动展开进行。通过选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拼造型,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幼儿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处在了支持者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在活动中允许幼儿存在个别差异,允许能力强的幼儿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帮助,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也有足之处,幼儿在制作机器人的时候,不知利用手上的几何图形,可通过折纸、撕纸拼出机器人。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实用16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准备:长方形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他俩一共用着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两个人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笑笑首先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1/2,淘气继续画出这张纸的1/4。
列式表示为:
二、启发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提问学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是否可以解出这个分数。学生回答道,不行的因为我们以前学过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这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2一个是4不相同。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
4、进一步小结。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直接想加减。
三、拓展思考。
1、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笑笑用了纸的1/2、淘气用了纸的1/4,所以根据题意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用减法计算。
利用上面的方法继续解题。
四、小结。
通分的实质就是讲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五、练一练。
六、作业。
课本p3、4页练一练1、2、3、4、5、6、7、8。
七、板书设计:
折纸。
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先观察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八、课后反思。
课时:第3、4课时课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练一练1、2、3、4、5、6、7、8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
1、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准备:练习册。
[教学过程]。
利用画图法来将分数单位不统一的两个分数统一分数单位。
再次强调分数单位不统一的两个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首先利用通分法统一分数单位,继续分数的性质进行计算。
计算方法与上题类似。计算方法与上题一致。
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把全月总数看成单位“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估算结果,在计算本题时由于对此部分内容还不太熟悉,建议通过计算来选出正确答案。
教学反思:
课时:第5、6、7课时。
课题:星期日的安排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从1里连续减去两个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小结: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新授。
1、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老师通过一次调查了解到我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
2、出示课件(“星期日安排”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观察到了什么?
3、引导参与,探究怎样解决问题。
师:要计算留在家中的男同学占全班男同学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全班交流。围绕把男生总数看成单位“1”明确算式的算理。
5、同理计算完成女生部分的问题。
6、教师归纳小结:计算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时将所有的分数进行通分,再进行计算,二是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三、讨论。
淘气和笑笑计算4/9+1/4+5/9时用了不同的方法,你能看懂吗?
尽管他们用的方法不同,但是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说明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四、作业课本p6页练一练1、2、3、4、5。
五、板书设计:
星期日的安排。
1-2/7-3/71-(2/7+3/7)。
1-3/8-1/61-(3/8+1/6)。
六、课后反思。
课时:第8、9课时课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练一练1、2、3、4。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从“1里连续减去两个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解引导。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练习册。
教学过程:
将整条公路看成单位“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将一天的时间看成单位“1,读懂题意并正确列出算式。在计算过程中首先要看分数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首先通分统一分数单位。
首先利用通分法统一分数单位,继续进行计算。
将全程看成单位“1”首先要算出走完全程不要多长时间。然后再算前45分钟占全程用时的几分之几。
最后计算5分钟占全程用时的几分之几。
教学反思。
课时:第10、11课时课题: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
2、熟悉用渗透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读出下面各小数。
0.30.250.141.344.060.08。
2、求出下面各题的商。
3÷415÷455÷109÷10。
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小数大小的实际问。
题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就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小数化成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授课程。
出示情境图,引出本课内容。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1)主要是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
(2)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要统一数的表现形式。
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实用16篇)篇十五
填空题。
1.把6.5+6.5+6.5+6.5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2.5.2×2.78的'积有()位小数,3.06×5.07的积有()位小数。
3.5.9807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4.根据35×16=560直接在括号里填数。
3.5×16=()0.35×1.6=()3.5×1.6=()。
16×0.35=()0.16×3.5-()0.35×0.16=()。
5.帮“”、“”或“=”找家。
45×0.87455.65.6×1.9。
9.5×1.029.512.4×0.0512.4。
1.245×1.22.34×10.423.4×1.04。
6.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5×(0.75×0.4)=×(×)。
6.3×2.4+2.4×3.7=×(+)。
(8-0.8)×1.25=×-×1。
7.比3.5的8倍多2.5的数是()。
8.要使25×15的积等于3.75,需给25和15添上小数点。有()种不同的添法。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实用16篇)篇十六
1、自学本课生字,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了解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受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
3、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我求疑释疑的能力,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在自我实践、体验、感悟中拓宽阅读空间。
1、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及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学习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
2、能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拓宽阅读、思维的空间。
1、根据导读自读、自悟课文,提出学习疑问,自学生字词。
2、收集有关诺贝尔的资料。
3、师了解、收集学生疑问并写好小黑板。
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说说编编。
1、今天我们先做一个有趣的文字游戏,(出示词语:专利、延绵、思忖、愚昧、遗嘱、死而无憾、诺贝尔)。
(1)读一读;。
(2)说一说意思;。
(3)连一连,请选择你喜欢的几个词语,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编一段话。
(可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或自由选择内容)。
(二)以疑激思、体验感悟。
1、通过自学课文和查找资料,你们获得了关于诺贝尔的那些知识和事迹?
(生说,师择机引导、提升并板书。如:诺贝尔发明家企业家巨大贡献巨额财富……)。
2、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真了不起!课前老师收到许多有水平的疑问卡,有的是文中的有的涉及课外的知识。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谁是释疑解难的高手?(出示小黑板并请一同学读题)。
3、问题征答台。
(1)诺贝尔晚年的心愿是什么,这个心愿如何实现的?每次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他的什么心情?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2)为什么“至于其他的款项应该以全人类的幸福为前提”?
(4)课文通过那两件事来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6)为什么说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对人类科学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上的贡献?
(7)为什么说诺贝尔一生充满传奇?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结合收集的材料自主选择问题回答。)。
4、生说,师择机引导学生通过心理活动描写体验、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情朗读、感悟、升华并板书。
(如:资助医学设诺贝尔奖名垂青史发展科学与文明)。
5、看板书小结全文,谈学习感受或收获。(可从情感、表达方式、语言特色……方面说)。
(三)、学习语言、发掘潜能。
1、我虽然生在瑞典但是_______________。
2、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有成就大事业的人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心胸狭窄的人。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诺贝尔就终日笑容满面。
(四)实践体验、深悟砺志。
诺贝尔传奇的一生及诺贝尔奖激励了无数人们勇攀科学高峰。你知道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简况吗?好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姓名、国籍、种族、主要成就奖金类别……出一期小报。比一比,看那组出得好!(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人类科学与和平。
科学家巨大贡献发。
诺贝尔资助医学展。
企业家巨额财富名垂青史。
设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