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不仅要考虑研究项目的学术意义,还要兼顾实际应用价值。请大家关注以下开题报告范文,这些优秀的作品将为您提供宝贵的写作经验和方法。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7篇)篇一
2、课题研究的目标(从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全局等各个角度,从实践、理论、应用推广等多个层面阐述)。
3、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这一部分是研究方案的重点内容,关系到整个研究的全过程,是对今后实施课题的基本思路和撰写研究论文的基本框架的描述,应写得翔实,并指名重点、难点。)。
4、课题研究的方法。
5、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6、课题预期的成果(含阶段性成果)与表现形式及创新之处(最好是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
7、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说明课题的组织与管理,1、经费管理:2、教研管理;3、课题组自我管理)。
8、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等条件需要。
9、课题已做工作(例如已经设立了课题实验班、课题办公室、已开展课题现状调查)。
10、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7篇)篇二
“幼儿美术活动”——幼儿运用一定的艺术材料和手段,进行造型、美术作品欣赏等活动,并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
“主题美术活动”精心收集了24个主题活动,分为大班(10个)、中班(8个)、小班(6个)三个部分,每个活动由设计思路、核心目标、网络图谱、活动列表、案例设计、主题反思与体会六部分组成。另外,本书还收录了部分以师生对话为形式的活动实录,并附上了对活动的简要分析,从中可以较清晰地看出活动的思路和方法。每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都凝聚了教师们辛勤耕耘的汗水。希望这些主题活动能够给您有益的借鉴。
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
乐趣:使人感到快乐的情趣。
新《纲要》在社会教育领域从社会关系的纬度提出了幼儿与他人的关系是乐群、互助、合作、分享、同情,幼儿与群体的关系是遵守规则、爱护公物与环境,幼儿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职业、家乡、祖国、世界文化。提出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技能的问题,对幼儿进行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培养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使其逐步生成个性和社会性。有专家也曾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21世纪联合国教育委员会提出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其中的学会共处就是学会交往与合作。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冲击着我头脑中已有的教育理念,荡涤着与我相熟相伴的陈旧的观念,改变着我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尝试故事画创作中,我班则大胆尝试以简短的儿歌、诗歌、散文等形式创新幼儿美术活动,设计活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置于主体位置,尽可能给他们更多表现表达的机会,更大的表现空间,更多层次的环境刺激;更关注孩子的语言交往行为,从孩子们语言中、行为状态中捕捉它们合作需要和兴奋点,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然的态度,尊重之,追随之。孩子们的愉快合作体验成了我关心、思考的焦点,成了课程的一部分。我结合《纲要》思索这么一个问题――在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怎么样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与快乐体验?在我们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学习、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那么,如何进行愉快的合作体验呢?下面,以大班“”主题尾声合作创作绘画活动为例,让我们来共同探究这个问题吧!
一、在确立目标时,我定位于将幼儿已有的经验(前期与父母共同搜集交通工具造型的经验以及交通工具用处大的经验)和合作性艺术活动进行整合,目标中整合了语言、情感、艺术等方面的多种要求,来设计具有合作性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孩子经验的交流,并通过合作活动形式组织实施使孩子能有机会在多方面获得提高。
感想: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师从中撷取幼儿兴趣所致、幼儿发展所需,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例如在开展“交通工具”主题活动中,教师发动孩子采用自己的方式收集所需资料,再在集体、分组活动中和孩子一起对资料进行整理,在整理资料过程中逐步接近知识本源。在孩子有了合作创造的基础上,我再为孩子提供合作表达表现的平台,准备开展合作绘画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合作热情,以交通工具的用处作为载体来达到合作的快乐。
二、接着创设了儿歌创编活动——《我最喜欢的交通工具》,孩子们将自己寻找到的交通工具用处大的秘密编进了儿歌。如有的小组这么编的“什么车儿把水洒?什么车儿长又长?什么车儿救大火?什么车儿抓坏蛋?洒水车儿把水洒,大火车儿长又长,消防车儿救大火,小警车儿抓坏蛋。”也有的小组编了船的故事“轮船进港呜呜呜,轮船进港呜呜呜,轮船轮船懂礼貌,出入不忘打招呼。”当孩子的儿歌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时,使得不少默默寡闻的孩子也勇于参加,通过儿歌表达自己对交通工具的一种喜爱。
感想:在孩子拿来了不少交通工具的资料图片时,在倾听孩子运用破碎的语言表达时,我马上创设儿歌表达方式引导孩子将资料的内容讲得更清楚、完整、有趣,让幼儿体验到合作完成的乐趣和儿歌的美感。
1、开场白:最近我们都在收集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的资料,而且也在尝试编儿歌来夸交通工具的用处;你们知道吗?别班的小朋友还把自己编的交通工具的故事儿歌画出来,编成了一本书呢,来看看吧!
2、播放自制的“警车真棒”(四副画)幻灯片,幼儿观赏讨论。
感想:我引用同龄孩子的作品欣赏,激发了本班孩子的绘画创作兴趣,给孩子一种鼓舞。
2、师生共同讨论合作创作需要做什么:
首先,想一想,你要和哪几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什么交通工具?会遇到什么问题?它有什么用处?接着想一想,这个故事需要画几张画?怎样分工?名字怎么来?(看画内容协商出来)最后,想一想,每幅画还需要什么?(编号)。
3、幼儿和合作联想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自己的任务,让他们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感想:整个活动始终围绕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本领展开。以“友好合作”情感线进行,孩子们非常投入,尤其表现故事情节时能够协商,安静作画,特别专注。借助同伴思维互动来创作丰富画面,而不是单调的引导“怎么画?画什么?”等等,脱离情境的语言几乎没有,让孩子沉浸在“交通工具”创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尽情地发挥内心的情感。
1、介绍自己小组是怎么商量一起画这个故事的?(体验合作的快乐)。
2、活动延伸:明天我们一起把自己小组的画来进行比赛,让大家评评哪组的画最精彩?有空你们再好好编一编,愿你们明天都能拿大奖。(班内创编故事画比赛)。
感想:从展示、交流中引导孩子发现同伴之间合作的多种方法,为孩子提供了表达的平台,使活动更加圆满,孩子们愉快的表达了自己如何合作的内心体验,又为下一个活动作了铺垫,使得整个活动有始有终。
一、遵循了指南中所提到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本的理念。那么,怎样来确定这个本的呢?我主要是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在“观赏交通工具”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对那么多的交通工具充满好奇与兴趣,平日里交流的多数是“我喜欢什么交通工具,因为……”、“我拿来了交通工具的书,我们一起看吧”……于是,我们生成了“交通工具”主题活动。在活动探索中,我们开展了“我们最喜欢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造型”、“交通工具用处大”等活动后,孩子们更是对交通工具非常的关注。这个活动是“交通工具”主题活动将近尾声的一个集体活动,一方面是满足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来表现交通工具的特有用处的愿望;另一方面,通过孩子协商合作完成故事画,来进一步培养幼儿合作的乐趣。
二、在确立目标时,我定位于将幼儿已有的经验(前期与父母共同搜集交通工具造型的经验以及交通工具用处大的经验)和合作性艺术活动进行整合,鉴于这点考虑,我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就是让孩子自由结伴合作完成活动,在协商分工的基础上,表现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因此,我在目标中整合了语言、情感、艺术等方面的多种要求,来设计具有合作性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孩子经验的交流,并通过合作活动形式组织实施使孩子能有机会在多方面获得提高。
三、在确定活动内容时,我是这样思考的:这个活动是来自主题的,交通工具这个主题孩子们很感兴趣。考虑了活动内容的整合,虽然它是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活动,但它绝不是单一的内容,而是在主题探索过程中,情景层层推进,经验日日积累,在主题过程中各点之间整合的前提下,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内容,而本次活动更整合了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各种领域的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将初步的合作经验等内容渗透在幼儿的表现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在活动中的合作欲望,是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贴近,也适合孩子的表现表达的。
四、本次活动我主要是考虑到大班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征主要是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有合作意识、形成开朗、乐观、愉快的性格。同时,通过孩子们丰富的联想或想象,积累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突现了两个特色:
a、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幻灯片的气氛渲染,再加上与老师之间的谈话,将孩子带入了故事画情境,在与幻灯片的简短互动中,帮助孩子梳理了故事画经验。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主要是通过环境的熏陶,以境带情,帮助孩子直接带入情景,激起幼儿的兴趣点。
b、体验合作快乐:这一部分是重要的一部分,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个别尝试、集体互相讨论法,一方面满足了幼儿自己的愿望,另一方面,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实际操作时,幼儿基本能自由结伴,自主商量。最后,我让幼儿针对自己的小组合作情况进行介绍,在以后的活动中引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我们平时谈到的微格研究法,将幼儿的合作过程进行再现、帮助幼儿从中发现问题。因此,看似是一个活动,但它确实是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相整合的。比如:幼儿的认知、情感、艺术等领域都在活动中有所渗透。
因此,尝试这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提供给幼儿更多主动参与生生互动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更有利于交往能力的发展。它能使幼儿的美术学习活动更加富有意义,还能激起幼儿更高水平的思维。
(三)国内外对本课题相关研究述评。
林琳、朱家雄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认为:幼儿美术教育要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美术教育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儿童能在具有明显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表现自己,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美术教育对于人类教育的贡献有其他科目所不可取代的作用。他们的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理论认为:学前儿童的绘画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涂鸦阶段、象征阶段和图式阶段,图式阶段的儿童常以程式化的图形表现物象,表现的方式呈现出符号化、图式化的特点。
李慰宜在《走进幼儿绘画世界》一书中认为:幼儿绘画并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也不是孤立的艺术活动,而是反映了幼儿的智力、能力、兴趣与爱好、求知欲与进取心,他们的意志、性格、和创造,他们的行为、品质及对待事物的态度等等,这是一个塑造幼儿美好心灵的活动。
刘能强在其美术教育专著中认为:对于美术创造而言,它首先体现为一种视觉艺术或者内心视像的萌发,使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的事和物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即任何客观现实的视像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是个人的主观反映和外部生活的主观镜像。
所以说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
(四)、研究目标。
通过主题美术活动对幼儿想象力、美术表现能力及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五)、研究内容:
1、幼儿在主题美术活动中能相互交流快乐。
2、幼儿在主题美术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六)、研究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相关网上的信息检索及书籍资料的查阅,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提高研究团队的理论水平。把握发展动态,对目前国内外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和主要成果进行分类梳理,为研究方案的设计和概念界定寻求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2)案例法:
前期,运用摄像、记录等多种手段,实录教师的美术实践课,收集创新美术活动的研究素材。中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观摩,研讨教师开展美术活动样式的创新价值及教师行为策略,帮助教师进行进一步反思和调整活动。后期,归纳整理形成有价值的美术创新样式案例文本。
(3)行动研究法: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强调研究资料全面、细致和客观的收集,注重理论引领下的教学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理性思考,而且不断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提高……注重园内研究力量的整合,形成合作团队,实现优势互补。
a、建立研究小组,形成子课题。
b、各课题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需要,不同兴趣的幼儿设计并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形成课例。
c、对课例进行反思、调整和再实践,梳理出创新美术活动样式,形成案例。
d、通过叙事故事和定期交流等,验证归纳形成教育策略。
e、解读分析,梳理归纳,形成比较成熟的有价值的创新美术活动样式的课例与案例。
(4)、研究进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9月。
1、理论学习,情报、文献资料查阅、收集、分析和汇总。
(负责人刘喆、张雪、:)。
2、成立课题小组,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培训,设计研究方案,使课题成员对研究达成初步的共识。(负责人:刘喆、张雪、)。
3、积累不同样式的美术活动的课例,作为研究创新美术活动期课例素材。(负责人:余华玲、陈劲)。
研究队伍的建设是达成课题研究目标,取得研究成果的重要条件,本课题的研究队伍建设拟打算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一)、课题领导小组及主要职责:
刘喆、张雪、余华玲、陈劲。
各成员主要职责:
1、课题体实施方案和规划刘喆、张雪、余华玲、陈劲。
2、课题研究重点刘喆、张雪。
3、建立题组刘喆、张雪、余华玲、陈劲+。
4、子课题组如期完成各阶段工作张雪、余华玲。
5、的阶段性总结和成果汇编工作刘喆。
6、发现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刘喆、张雪、余华玲、陈劲。
7、课题保障系统,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刘喆。
8、与上级科研部门汇报研究情况张雪、余华玲。
(二)专家顾问小组工作。
由课题组聘请2—3位相关专家,作为本课题的研究顾问,指导课题研究的推进,把握研究方向。
(一)、人员保障:课题负责人是幼儿园高级教师,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获多项市、区级科研成果等第奖。课题组成员中有83%教师拥有参与市或区级课题研究的经验,累计撰写并发表过教育案例20篇,多位教师具有领衔个人课题的经验并执笔课题的研究报告。研究队伍中多为幼儿园高级教师,其中也有学历较高的青年教师,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美术素养,为课题的开展提供富有价值的课例和案例。同时对美术活动的课例研究具有较强的思辩意识和能力,个别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二)、制度保障:制定本课题研究的管理办法,对各类课题的研究进行管理和指导。建立定期研究和交流制度,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和资料收集保存工作。
(三)、设备保障:幼儿园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设备,满足研究的各种需要。
(四)、时间保障:各课题研究小组建立每月一次的研究讨论制度,要有研究主题和讨论记录。课题领导小组每两月一次专题研究交流,做好讨论记录。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和交流。每季度至少一次向专家顾问小组进行咨询,寻求帮助、指导。
(五)、信息保障:每学期编辑一期课题研究专集,及时发布各子课题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
(六)、经费保障:幼儿园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2万元的经费,保证课题开展的经费运作需求,同时,为各子课题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7篇)篇三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突出语言的实践性特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我们的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这不仅是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运用英语的能力需要在交际的环境下逐步形成,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有羞怯感,喜欢参与集体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非常有利的条件。
目前,小学学生的英语的学习缺乏针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要开始培养英语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必须从低年级抓起。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了就能用,从而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英语学习习惯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此项课题作为校本课题《小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与规范指导体系研究》下的子课题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并取得了预期效果。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本课题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从课堂内外各个环节。有效性的角度探索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问题及其策略建议。从分析小学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分析小学现用英语教材特点及其教法、分析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找出小学英语学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
1、准备阶段(xx年1月—xx年2月)。
为响应大学区工作,共同提高学区小学生英语学生学习能力,本次课题通铁五第二小学共同研究。
(1)对目前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问题,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2)对现有的经验及理论进行综合的比较研究,供本课题借鉴,提出实验假设,完成实验的总体设计。
2、实施阶段(xx年2月—xx年10月)。
(1)按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实验中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跟踪调查,做好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工作。
(2)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并不断调整操作方式。
(3)定期做好工作总结,实验效果作出评价,不断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分析调整,进一步完善操作体系。
3、总结阶段(xx年11月-xx年12月)。
(1)修正、调整研究目标、方法等,并初步形成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
(2)全面反思、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3)总结上报,做好结题工作,形成一批有价值论文。
李永东、黄家乐、林叶达。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7篇)篇四
20xx年10月21日上午,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课题的开题报告会在象贤中学新校区贵宾室、综合楼考务室举行。为保证我校区级课题研究质量,提升团队课题研究水平,本次开题会特别邀请了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韶山教授,广雅中学的杨斗主任,来自广雅中学、中山纪念中学和东莞企石中学的华南师范大学首批基础教育访问学者苏科庚、罗颖茹、葛挺、胡超,区内名师番禺区实验中学的冯玉珊老师担任此次开题会的专家评委。象贤中学冯金洪校长、黄春燕副校长、江静华主任、黄纪辉副主任和各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课题启动仪式在贵宾室进行。冯金洪校长代表学校对于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冯校指出,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重要途径,学校鼓励并支持老师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帮助老师们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专家的指引是教师科研的重要助力,为课题研究指引了前进方向。
《geogebra环境下高中数学可视化实践研究》主持人李彤老师分别从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课题研究的创新点、理论意义与研究价值、研究基础、预期成果、参考文献、研究人员组成及分工,研究进度等方面进行阐述。专家们对李彤老师的开题报告作了充分的肯定,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可以尝试探讨ggb环境下师生之间的交流,展现ggb对几何画板的传承、发展,另外,资源开发在数量上可以更具体一点。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研究》主持人魏艳芳老师阐述课题研究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新颖性、创新性,研究的具体方法。该课题研究内容契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课题研究的目标、方向、路线、预期和可行性的阐述到位,课题实用有价值。专家建议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课题研究的新颖性、创新性,深入挖掘具体的研究内容。智慧课堂的平台有很多,那么我们所研究的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中,平台需要提供什么、准备什么,研究的课题需要收集哪些数据、怎么收集这些数据,如何分析这些数据,这些都是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主持人黎建英从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研究基础、研究进度、研究的预期成果进行了汇报。专家组建议对课题核心概念要进一步界定;可根据本校学生水平与能力进行研究,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例;课题的测量评价要进一步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概率统计数学阅读研究》主持人苏文丽心汇报本课题的创新点:以概率统计为实例切入点,探寻数学阅读方法,为高考数学备考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从而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树立数学建模的素养并学会灵活运用。专家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思维,帮助学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零散到逻辑的转折和跨越,从中对数学阅读的研究可以提升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发展和自信心培养,从而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数学抽象等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行动研究》主持人张海江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现国内外研究状;课题研究内容、方法、路线;课题特色和创新;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分析等五个方面进行汇报。汇报后专家提出了以下的改进意见:怎样设计好案例,要选择恰当章节的教学内容,如玉米的光合作用。学校中的生物园、农场怎样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学校楼顶天台改造成有机农场,种花、中草药、水稻、种蔬菜,最重要的是体验的过程,体验粒粒皆辛苦。
《高中生物课堂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的研究》主持人刘冰从现国内外研究状;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课题研究内容、方法、路线;课题特色和创新;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分析等五个方面进行汇报。汇报后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可以适当缩小研究的范围,依托于不同的教学案例,优化相关的教学策略;在研究中要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利用各种思维可视化技术,如结合番禺的智慧课堂建设,以及番禺区实验中学目前正在使用的睿翼云系统,形成多个的优秀案例;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明确主要的研究层面,是以老师的角度,去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以研学案为载体的问题串式学习培养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的主持人黄小玲老师,向参加本次开题报告会的各位专家、领导简述了课题的设计论证,并表示要带领课题组成员认真完成该课题。专家组给予以下建议:本课题研究内容虽然较多,但可有效针对番禺区的学生,自己学校的学生;需要形成至少两个典型的案例;已经由传统的方式体现校本特色,做出有自己有特色的内容。最终为思维而教,为未来而教。
杨喜燕老师针对课题《学科大概念统领下“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学实践研究》,分别从研究背景和现状、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价值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的创新点、研究进度安排、预期成果和参考文献方面进行阐述。专家们就如何把握学科大概念的科学性及深广度,在教学研究中如何制定和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为课题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更清晰方向。
课题《基于乡土地理的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以沙湾古镇为例》课题主持人陈绮文老师,分别从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研究的意义、研究的内容、方法、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阐述。专家组认为本课题能够针对现有有关地理核心素养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都地理优势,对高中地理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建议加深对地理实践力的理解,从调查、研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争取获得更多的成果。
韦钧虬老师针对课题《基于主题式情境学习的高中区域地理深度教学研究》,从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目标、预期成果、研究人员组成、研究进度安排以及可行性几大方面进行开题阐述。课题组专家肯定了课题思路的完整性,并就研究重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其中苏科庚老师指出,可以对研究内容进行优化精简,使得研究重点更加突出。专家组一致同意开题。
课题《基于学科情境设置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的主持人谢海涛,结合最新的高考趋势对本课题作了详细而认真的报告。为提升学生语言运用与建构核心素养,该课题研究将尝试着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将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专家组成员们用温和的语气指出了开题报告中存在的几大问题,特别是葛挺专家指出操作性需要加强,需要给情景类的题型分几大类然后再进行实操。言简意赅却精准到位。
信息技术科组课题《导学问题链促进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发展的策略研究》由钟秋琴老师主持,课题组主要成员李振华老师负责开题。在开题过程中,李老师分别从研究背景与问题、理论背景与研究价值、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课题研究基础进行阐述。专家认为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在后期研究中要注意策略的构建,效果的评价,专家组一致同意开题。
彭丽欧老师,就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应用研究》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标、预期成果和思考反思七个方面进行介绍。据悉本课题是承结了教育部教材中心的普通高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研究进程,对深度学习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进行应用研究,提炼了高中信息技术“四体三维”过程性评价研究模型,进而通过行动研究和课堂观察进行应用实践。专家组认为本课题能紧扣目前教育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抓住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深度学习教学改进的重点,特别是将“过程性评价”作为切入口进行课题研究,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功能意义。建议加深对高中信息深度学习核心概念的界定,深入提炼“四体三维”过程性评价模型,将过程性学习成果资源转化为评价的一部分。明确和区分“四体”中的各要素的内容,注意区分可能存在的重合部分,期待更多推广价值。
行路方能致远,虚心方可前行。此次课题开题会交流内容丰富,颇具成效。有了专家的引领,课题定位将更加准确,课题组成员增强了搞好科研课题的信心。各课题组进一步明晰了课题研究的思路,将针对专家的意见进一步拓宽视野,理清思路,整合资源,完善方案,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成长,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推动教学向前发展。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7篇)篇五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评议专家小组在听取了该课题的开题报告后,进行了认真的全面论证分析,观点综述如下:
课题选题能够立足实际,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课题的实施推进能够发挥促进学校发展、学生提高的功效。该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实现评价是激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的作用,引领学校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客观地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差异,并因材施教地发现、发挥、发展学生特长,扬长避短,发展个性。
研究中要多关注、多借鉴其他国家和先进学校的已有经验,结合相关研究理论思考总结,形成具有自己校本特色的小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在实践中边思考、边补充完善。勇于实践,勤于实践,才能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论升华的跨越。要注意随时留下学生成长的足迹,用客观、公正、发展的视野处理和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我们教师的责任是留给孩子成长的快乐,而不是成长的失落和颓废。
需要指出的的是该课题要进一步明确课题界定范围,规范课题表达语言和填写格式,重视过程性研究资料的积累,建立起多层次的课题研究立体网络,明确每一年度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从调查分析——整体方案——活动记录的各个方面都要有专项档案材料。坚持在做中提升,做中完善。
要注意报告设计中保持研究目标、内容与预期成果的前后一致性。研究过程还要更加细化,以校本研究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课题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责任感,力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操作性强的课题工作实施方案,按计划严格落实。
希望课题组能够明确本次开题论证会的工作要求,在课题界定严密性、设计一致性、研究路线一致性三个方面再动动脑筋,想想办法,下下功夫,把课题开题报告做得更加精致规范,祝愿大家“研得科学、教得高效、活得幸福”。
评议专家组签名。
四、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五、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市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盖章。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7篇)篇六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育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于20xx年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学会20xx年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习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练习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习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xx年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习”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习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课题组组长肖艳峥老师,乐于钻研、勤于探索,曾有多篇论文获奖,参与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研究》,现已结题;王磊老师曾担任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的主持人,现已结题,她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王艳利教师和王丽萍老师积极上进、喜欢阅读理论书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
2、时间保障:
研究时间为两年,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注重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掌握课题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为使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努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题的一些想法,有不对的或还需改进的地方,请个位老师多提宝贵经验。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7篇)篇七
课题研究背景:
带班多年发现,班级内的单亲家庭学生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对孩子们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让我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的婚姻观、家庭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多。家庭的破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的变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课题研究意义:
据我在班里调查,和各班班主任交流,每个班里这样的孩子还不少呢!所以,就这个问题我想研究一下,看看有什么具体的办法来帮帮这些孩子,实在不忍心他们长大后一无是处或是人格有缺陷。
这些孩子就学,给了社会、学校,乃至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是这些孩子成为有用的人呢?很多老师发现,班里的这些孩子生理、心理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很多教师也都逐渐发现了这类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例如,一部分学生长期受到家庭的冷落,在学校消极,不参加集体活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的态度。性格孤僻、灰暗;还有的学生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在情绪控制上较为困难,容易冲动,攻击性强,等等。这些情况,对于学校管理、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都提出了问题,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学校教育组成。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单亲家庭通常指父母离婚的家庭,可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单亲家庭的范围应该是更广泛的。孩子他们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有父母离婚的、有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的、有父母一方或双方监狱服刑或强制戒毒的、有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身边的。我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指小学生中父母离异、父母离世的孩子,他们由于家庭的原因造成了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有所缺陷,在学校的活动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于他人,造成了他们有自闭、自卑、叛逆等心理问题表现,本次课题研究的方向就是了解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成长情况,尤其是心理发展方面。了解单亲家庭在孩子们成长中的影响,从而在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孩子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准备阶段:xx.6——xx.8
为丰富课题研究时的理论基础,我在学校图书室找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如《儿童心理与教育漫谈》、《简明心理学辞典》、《小学教育大全》等,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其次,走访班主任、家长、任课教师等途径,了解我校单亲家庭中学学生成长现状,选取六名典型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逐步收集其生理、心理、学业、人际关系的方面资料,因人而异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xx.9——xx.4
1、全面了解研究对象,通过家访、电访、信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弄清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成员,父母的教育态度,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2、课间与学生群体聊天,掌握全面的情况,通过平时对他们的观察以及分析有关的各种资料,形成对他们的情况。
3、与任科教师商讨交流辅导意见,争取各任课老师的帮助,从而保证辅导目的的达成。
4、找一些热心的同学帮忙,主动接近他,吸引他的注意力。
5、对前期研究过程进行阶段总结,形成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6、反思课题研究前半期的成果与不足,完善后半期的研究方案,适当调整研究策略。
总结阶段:xx年5月
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撰写报告,整理研究资料,请有关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7篇)篇八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研究的主要内容所谓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
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以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以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每个环节的有效性,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选题的目的、意义有效教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一,为学校成为有效或优秀学校提供参考。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有效或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因此,有效教学研究将为学校成为有效或优秀学校提供参考。
其二,有效教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其三,可以了解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其四,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7篇)篇九
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国民的诚信教育。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文明发展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看重诚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诚信”已经逐步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衡量人们日常行为、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准。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六条明确规定: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诚信教育虽然已在社会上蔚然成风,但综观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和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仍不容忽视,部分家长不讲诚信成为学生诚信美德教育的难题,部分家长重文化知识,轻道德情感教育,造成学生诚信的缺失;它们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是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树木之初重育苗,立人之始在于幼。诚信教育应从小抓起。因此,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体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形成“拥有诚信”的意识与能力:在实践中让学生能做到用真诚的态度处置学习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做到诚实守信。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创设师生的平等地位,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同时让诚信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扎根,让诚信的鲜花开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具体目标:
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端正考风考纪,作业和考试独自完成,不抄袭、不作弊。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法规教育方面: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规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面培养学生诚信、守纪、公正、文明等良好习惯。
研究内容:
1、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培育策略的行动研究,它包括如何在课堂教学、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培育小学生的诚信意识素养。
1、整合性原则:本课题以学校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个别与集体跟踪研究。结合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将围绕改革课堂教学,拓展校内活动,开辟社会大课堂这三条主线,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达到研究目的。
2、主体性原则:本课题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更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的参与,给学生尽可能充分的表现和选择的机会,还应特别注意学生参与活动的反馈意见和信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修正和优化研究内容。
3、团结合作原则: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决定着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在信息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开展教育。
1、行动研究法:通过品德与生活课堂,结合“做诚实的好孩子”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力求让思品科课堂成为学生掌握、形成“诚信意识”的主阵地。
2、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等多种渠道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最大限度地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撑,把握研究方向。
3、调查研究法:争取街道、社区的支持,在社区建立活动基地,在学校、家庭、社区的密切配合下,进行小学生诚信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找到培育的切入点。同时与社区一块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育活动。
诚信教育的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只有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活动,学生才能受到熏陶。在课题研究中,将采用收集汇编格言、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寓教于乐中感悟诚信。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阶段测试免监考等塑造学生诚信美德的特色活动,真正使学生做到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
六、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为xx年9月——11月,主要任务为:确立课题,对课题进行论证,对学生现有思想道德水平进行实验前的调查分析,制定实验方案,为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时间为xx年12月——xx年6月,本阶段按着实验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开展研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搞好调查摸底,对实验班学生的原有品德状况及行为习惯及兴趣爱好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实验班学生档案。
(2)实验中对学生的道德知识及道德行为进行定期测试,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3)定期开展以“创诚信校园,做诚信学生”为主题的活动,如主题班队会、诚信故事比赛、诚信格言抄写比赛、制作诚信手抄报比赛等。
(4)通过家校共育,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合力。
(5)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时间为xx年7月,对调查研究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对研究过程效果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成果论文。
2、教师的论文、经验总结、优秀教学设计、个案等。
3、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及文化环境的展示。
4、学生的有关作品。
(1)本课题为个人微课题。本人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有从事生本教育课题研究的经历,对课题实施操作有一定的研究。
(2)围绕此课题我校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从早年开始学校就启动了诚信教育系列活动,本学年拟进行“创诚信校园、做诚信学生”的主题活动,对本课题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3)完成任务的保障条件:我校的领导对教科研工作历来重视,特别对于德育科研格外重视,在研究经费的筹措上不存在任何问题,课题的研究时间有保证。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7篇)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们隆重召开红光学校“小学数学‘易错题’诊断研究”市级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会,这是我们学校科研工作中的一件大喜事。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师训中心的各位领导、专家们参加此项活动。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专家组的到来。
现在我为大家介绍我们的来宾:师训中心理论室主任王才春老师、理论室副主任陈忠扬老师、小学室主任彭念平老师、中学室主任李万林老师。
各位领导、专家能亲临开题报告会,这是对我们红光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也是对学校课题组成员的鼓励和鞭策,为此,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红光学校科研课题开题仪式正式开始:。
会议第一项:掌声欢迎师训中心小学室主任彭念平宣读红光学校市级科研课题立项批文并宣布开题。(我们一方面祝贺新课题开题,一方面将面临新的挑战。新的课题,新的任务,新的思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研究,达到什么目的,采取什么措施,是每一个课题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下面进行第二项:请古校长讲话。
(感谢校长。课题的实践和研究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专家的引领,更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参与,只有老师们参与了,课题的价值才得以体现,课题的目标才可望达成。)。
会议第三项:请我们的主研人员施红代表学校向师训中心专家组作开题报告。
(施红老师在报告中给我们详细阐述了课题的重要意义,科学界定了课题的基本含义,诠释了课题的理论价值,规划了课题实施的基本步骤,建议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制定了研究措施,可以说是给我校设计了一幅教育科研效果图,如果不付诸实施,将是我校教育科研的一件憾事。)。
会议进行第四项:有请我们的科研课题组成员代表刘夏老师发言。
(值得说明的是课题组成员既要牵头,也要研究,真正的研究任务还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我们衷心希望各位努力完成研究任务,不枉我们开题的梦想。会议进行到这里,我校的课题方案已全面、完整地介绍完了,可能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因此我们更需要各专家的建议,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会议进行第五项: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师训中心专家组的领导和专家提问:。
(有请王才春主任、陈忠扬主任、李万林主任、彭念平主任、)。
我们师培中心的教育科研专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教育科研的形式,结合我校教育科研重点,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为我们传授了经验,让我们感受到课题研究其实并不难,并不高深。就是解决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令人困惑、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实实在在的科研,是切合我们教学实际的课题。相信,专家们今天的讲话一定会给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启发。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专家组为我们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我相信,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在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顺利结题!
最后,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我们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给予更多的过程指导。开题仪式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课题开题会!
请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合影留念!
(与会全体教师留影,课题组成员留影)。
谢谢大家!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7篇)篇十一
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逐渐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我国及周边国家屡遭洪涝、旱涝。
蝴蝶效应(thebutterfly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一)目的
了解"蝴蝶效应"产生的原因,认识它产生效应的内在机制。分析它对环境气候的作a用,寻找保护环境的方法。
(二)意义
通过对"蝴蝶效应"的研究,意识到小的事件可以产生大的广泛的结果,提醒我们要着眼全局,防微杜渐,采取预防措施,保护环境,以避免造成大的灾难。
(一)文献研究法:
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
(二)问卷调查法:
制订调查问卷并进行间卷调查。
(一)准备阶段
11月日一日,可以邀请指导老师参加,首先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然后根据成员的自身情况进行分工。
(二)实施阶段
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11周:
(1)汪弋力、黎勇宏:在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提出具体的背景和目的。
(3)周六,汪义力在小组汇报,黎勇宏记录
12周:吴雨松,兰娅:在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收集"蝴蝶效应"对我全球气候影响的事例。
13周:将回收的调查问卷以及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初步整理。
14周:可以邀请指导老师参加,全组成员对研究过程作一个小结,每人写下心得体会。然后对研究资料进行研究总结,从中分析现"蝴蝶效应"原因及对气候的影响,小组成员分析、讨论制预防气候灾难的方法。
最后,将讨论草案完善归纳、取精去糟,总结并写出最后的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
15周,最后写出的研究报告经老师指导修改后,交学校。
完成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
主观条件:全体组员对课题十分感兴趣,十分积极,团结协作。
客观条件:学校有微机室,家中有电脑,方便查阅资料。
经费来源:本课题经费要求不高,大家可以自筹解决
《气候战争》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7篇)篇十二
1.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幼升小,家长往往会焦虑,孩子会无助,老师们会盲从。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转折点上,在实现这个转折的过程中,幼儿会有不适应,比如在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跟上小学的节奏和要求。作为幼儿园充分研究一些准备工作处理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这对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的连贯性与整体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行幼小衔接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平稳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1.让幼儿快乐地期盼小学生活---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幼儿主动地感受小学生活的特点---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让幼儿自信地走进小学---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4.在“幼小衔接”方式上,建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幼儿园、家庭、小学为实施载体的“多维互动体”,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
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示自我价值。根据小学一年级在整个教育历程中的特定地位,在开展丰富活动的同时营造幼小衔接的氛围。
2.促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学习适应的衔接。幼小衔接是针对以往新生入学所反映的种种弊端而进行的,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针对过去一些弊端,我们应立足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养成珍惜时间和乐于学习的好习惯,用小学生的行为去规范自己,逐步养成自律的能力。
3.充分做好入学前应有的良好心理准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一个不间断的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这也是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所在。
1.建立“师”与“幼”的互动关系,关注幼小衔接内容的有效性“幼小衔接"”中应怎样构建师幼间的互动,其关键在于我们到底教什么、如何教。面对今天的幼儿,幼小衔接工作如何才能更有意义、更有成效,以满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
(1)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园新课程的实施有机结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发展的特点有机结合,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保证。携手为家长提供支持和帮助,形成“家”与“园”的资源互动链,提高幼小衔接的实效性,解决“转折点”问题。
3.建立“家”与“园”与“社区”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小衔接体系的连贯性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互动协作环境,是幼小衔接工作连续性的保证。
4.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不断反思。
(1)幼小衔接工作的创新更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
(2)幼小衔接工作的突破在于教研方式的改变。
(3)幼小衔接工作的长效在于价值取向的拓宽。在幼小衔接的路途中,我们将和幼儿携手共同面对变化、经历过程、体验成长。
1.明确研究任务并进行分工,修订课题方案和计划。
2.邀请区教委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工作。
3.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工作。
5.组织阶段性评估。
6.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结题工作做好资料积累。
1.积累资料法。每一位教研员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和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尽可能地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下来,作为研究的重点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
2.调查法。
(1)跟踪调查法,以园所为单位对于进入小学的孩子进行一年的的跟踪研究,建立好幼儿成长档案,看幼儿的发展提高。
(2)问卷调查法,在不同的阶段设置面对幼儿、家长和学生升入一年的班主任或者社区邻里调查问卷,随时存档,对比。
3.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点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性文章,进行推广。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1——20xx.12)。
1.组织选题,开题,提出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任务和分工,各位参加研究的教师自主提出研究目标,写出研究计划。
2.通过年级组根据研究计划,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进行探讨,制定详细的实施规划,讨论、研究后备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1——20xx.11)。
1.落实研究内容。
2.资料收集。
(1)对于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能解决的策略。
(2)组织各种互动,及时进行反馈、总结整理。
3.聘请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12)课题组成员撰写结题报告,出课题研究成果。
1.经验总结: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依据的是教育实践经验所提供的事实,深入分析与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2.研究日志: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不仅仅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地假定。记录的是教师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反思的内容。
3.教育叙事:课题实施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型的研究成果。
3.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点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性文章,进行推广。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7篇)篇十三
课题名称:课题主持人: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填表日期: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制。
有关说明。
一、课题名称应以《立项名单》公布的名称为准。二、课题主持人限填1人。
三、本材料提交一式1份。内页填写为小4号字,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成册。
四、课题相关资料的电子版本。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7篇)篇十四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中国画作为美术学科中独具表现形式的民族绘画,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是中国文化、哲学、审美情趣、智慧的大综合,区别西方概念的纯绘画。那中国画继承状况如何呢?一个中国学生去国外学习美术,但外国人告诉他,真正的艺术在中国。然而现在确实学习外国的美术教育多于中国画,高考的科目全是西洋画、艺术院校的国画专业课程有的结合西方课程失去了国画特有的特点,更可怕的是有的艺术院校因国画专业就业率很低,取消了国画专业,这样大部分老师对国画不够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节课40分钟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工具准备、知识传授、技能学习、乐趣的培养、体验实践、卫生……)。(2)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教学上颇有难度。(3)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4)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不集中,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有:《彩墨游戏一》(三年级上册)、《彩墨游戏二》(三年级下册)、《用彩墨画鸟》(四年级上册)、《用彩墨画鱼》(四年级上册)、《娇艳的花》(四年级上册)、《动物的脸》(四年级下册)、《山水画》(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五年级上册)、《花鸟画》(五年级上册)、《有特点的人脸》(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六年级上册)、《画故事》(六年级下册)共十二课。三年级是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运用点线面来体验趣味性。四五年级是尝试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技法,表现自己对花、鸟、鱼、虫的认识与理解,体验笔墨趣味。六年级运用笔情墨趣来创作生活。
1.中国画具有广阔的胸怀,能容纳百川。
2.字如其人,我认为画也如其人,画品即人品,其人不正,其行不远,能对孩子的人格品行进行教育。
3.符合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4.让国画成为大众教育,“从娃娃抓起”,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途径,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国画的延续往往是通过一代代地传授学习得以实现的而中小学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授的主要对象。我们沿着历史发展的规律,今天做好国画教育,明天后继有人继续做国画教育工作,相信,国画艺术会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轨迹上开出继续传承、更加绚丽的花朵。
5.我校要营造书香氛围,学生对诗歌理解水平较高。
6.教师虽然不是国画专业毕业,但认真学习、钻研、请教,相信能胜任教学。我校专任教学副校长王立峰书法、篆刻都很在行,可以随时请教。
东方实验小学是新建5年的学校,低年级学生多,高年级学生少,而且半路转来的多,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弟,基础相对弱,美术教师有4位(王锐、乌丽雅斯、孙海珍、金萍)。
具体措施如下:
1.先从每个班级选出约2名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在每个星期二到五第七节课进行培训,最后成为班里的“领头羊”。课程不脱离课本的意图。低年级1~2年级主要以彩墨游戏的方式接触中国画、熟悉中国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刚开始接触中国画时能感受到乐趣,对学习充满了期待,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主要参考对象为吴冠中的作品。3年级从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入手,以简单的线条画出有趣的图像和表情,同时贯穿并应用简单的国画理论(墨色、用笔、干湿)。4~5年级以具象的为主,鸟、鱼、花、动物为主。6年级根据生活创作,可以画人与人的组合、人和环境的组合故事。
2.每个学期定期开展国画讲座(可以由优秀的学生担任,也可以聘请知名学者)。
3.多让孩子参观画展,多利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提高自己,为国画作品多又质量好的学生举办个人画展,邀请全校师生及家长参观,增强学生创作的动力。
教师根据实验研究中总结的经验,编写专著、培训、撰写论文,成果展示,并将有价值的经验在全区推广。
1.提交科研论文、撰写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2.提交研究实践中相关的电子成果资料,集册和个册成果展示等。
3.出版专著地方特色初中校本课程《校园国画》及国画欣赏读本。
4.通过活动课、课堂教学、公开课等形式,开展国画教学实践,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体系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整理、汇编活动案例、优秀教案及孩子的感想体会,随时随地了解各大杂志的国画比赛信息,交流、展示本校的阶段成果,为交流、提升搭建平台。
5.收集校外美术培训班的国画作品,交流学习技法,提高思想认识,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其他学生也学到了新知识。
6.整理各种活动照片,编辑国画课题等活动影像资料。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7篇)篇十五
历史学科在中考的分数比例上占得很少。学生历史学习普遍主动性差,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仅局限满足于上课被动听老师授课,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初中的历史知识多而繁杂,初中学生难免有“繁多、杂乱、易忘”的感叹,认为学习历史是一种负担。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现象就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才能达到有效学习。
如今教学方式越来越无法让学生们巩固心神努力学习,课程的教育问题仿佛完全跟不上学生们的脚步,而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也越来越感到枯乏无味,伴随21世纪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而生活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原本怀着积极进取的心态都随着时间慢慢给淹没了。而学生们对学习态度问题也是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学生们对于学习态度低下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些“哎!读书那么苦那么累,现在是21世纪啊,随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了,干嘛还要那么辛苦的读书呢?”这大部分都是如今学生们心中的心声,从而课堂却成了学生们过日子的凭借。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形象是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践、体验,养成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习惯,并将这些习惯落实于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历史探究合作性学习恰好适应了新教改的要求。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兴趣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短短40分钟一堂历史课上,如何最大程度地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这就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研究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诀窍,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领悟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学习、实践、创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健康全面的发展。让初中学生既能对历史非常的感兴趣,同时又能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好历史知识,充满自信的面对初中历史中考。教师本人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加系统地提高历史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师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有了结构,中心、重点一目了然,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一)、分析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历史的学习行为、学习现象和学习效果。
(二)、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策略以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方式。
(三)、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分析。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学生活动中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找出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
(四)、加强历史学法指导和研究,找寻攻克历史知识难记的堡垒,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和低效或无效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法,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策略。
(二)、个案分析法:对典型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原因、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原因、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三)、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求老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
(四)、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形成成果。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
(1)准确界定研究内容,这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2)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学习。
(3)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4)通过调查问卷,帮助学生弄清楚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对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现状有所了解并找寻对策。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
(2)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
(3)定期开展专题性研究,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知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2月)。
(1)继续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总结和收集资料。检测成效,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一)、整理学习笔记,撰写“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研究”相关的论文和各种报告。
(二)、编写历史有效学习的时间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中的典型课例教案。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7篇)篇十六
实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提出源于“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之后,关于教学实效性的话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从学习美国的carolmarrapelletier的著作《成功教学的策略——实效的教学实习指南》、顾明远和孟凡华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等著作中可以看出国外的实效教学研究开展的时间比较长,研究的较为深入。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年第11期发表了《实效教学的定义》一文,文中指出了国际实效教学的五条标准: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语言发展、学习背景化、挑战性的活动和教学对话。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也乘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里面,教学的实效性成为音乐课堂新的追求,如音乐课程标准就确定了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课标”已经向我们提出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这次音乐艺术教育改革中为了更好的践行“科学发展观”,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及专家学者都在不断的努力探索着。
实效性:是指老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发展。
课堂实效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效性不仅指效率,还包括质量,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有机统一体,讲“实效性”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全面发展为代价。二是实效性不仅指老师教学的实效性,还包括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学生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实效的学习。
音乐课堂实效性: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
过教学及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老师的自身素养,把握课堂的实效性,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活跃思维、审美创新、交流发展的智慧场。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实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专家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老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是未能从实际操作中的进行深入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性的支撑,尤其缺乏一线老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学经验。
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们老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扣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老师原有知识结构及个人业务素质的基础上,以小学音乐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经验总结等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的行动研究,来探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促进老师转变观念,构建适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途径和手段。
不过,大家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初级阶段,还未上升到音乐艺术的研究,研究颇深的无外乎是那些音乐教育家了。作为音乐教学的实施者大家均在学习着,摸索着,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以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明确在小学开展音乐课堂实效性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以中国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理论为向导,重视对学生的音乐艺术感觉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听、唱、律动、创编的指导,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效性。
3、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力求使音乐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实现研究效益的最优化。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文献资料,了解、确定自己研究课题所及的范围,明白“搜索”方向。其次还要熟悉国内外主要教育期刊以及每种期刊的特色,国内教育图片、音像资料的种类和统计资料的类别。通过这样的加工,形成对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科学的认识。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的科学认识及了解。结合实验老师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整理成问卷。充分了解学生对现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研究,要求实验老师将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进行探讨、研究,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4、个案研究法。通过一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变化进行深入调查,着眼于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调实践与反思,强调合作与分享,从而让老师调整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小学音乐课堂艺术指导的实效性。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要求实验老师把教育实践能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的程序,分析现象,探索规律,撰写相关的经验文章,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
1、音乐教学的实效评估设计,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
2、音乐教学的实效性设计,包括低年级的游戏设计,合作设计。中高段的合作创新设计,音乐课提问设计,拓展设计等等。研究这些设计的步骤和特点,如何利用这些设计更好地促进音乐课的实效性。从而建构实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
1、通过欣赏、演唱、综合等智力因素的培养,将美育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升华。
2、引导学生学会体会音乐的一系列变化。并能发现音乐的这一系列变化正是它的奥妙所在,从而能实现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完全体现。
(一)课题启动(20xx年4月—20xx年6月)。
1.、确立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
2、确定课题研究人员。
3、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申请立项。
(二)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4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确定人员分工,责任到人。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3、调查分析阶段。设计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学生对音乐学科的理解掌握,为更好的开展下阶段工作奠定基础。
4.、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根据调查资料、学校实际、老师个性以及知识的不同特点等具体情况,设计实践活动方案。课题组以月为单位,定期组织成员进行活动:探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流自己取得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断对实践活动设计方案进行整改。进行活动尝试,积累心得体会。
5、实验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6、老师教学生活经验积累。
(三)、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1、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整理。
2、收集资料,汇编成册。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典型的案例分析材料。
3、各阶段素质检测成绩及相关资料。
1、音乐实效性教学本身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继新课改以来,小学音乐教学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的成绩,拥有一批基本功过硬的骨干老师,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已经有浓厚的兴趣。
3、学校领导重视音乐教学工作,同时也获得了家长及社会的大力支持。本校还被定为江苏省实验学校,常得到专家的垂询与指导。
4、学校硬件实施不断改善,为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小学教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7篇)篇十七
我校是一所属于山区范围的普通中学,生源主要来自农村,由于学校的基础教育设施落后,教育发展不平衡,很多农村出来的学生基础非常差,特别是化学科。这些学生到了高中,与城里的学生相比,基础显得略差,而且性格比较内向,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高中教育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高中教育必须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成人、成功奠基。以人为本、助人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其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处在这一阶段的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在当前的班级授课中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即所谓的学科方面的学困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学困生,根据学科特点,导致学习困难的因素可能更多在于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上,即学习策略水平的差异上。如何让学生主动、高效学习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因此,开展化学学困生学习策略研究并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化学学困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1)本课题组织化学教师参与实践研究,必然会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效教学及教学模式理论等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本课题将结合新课程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构建出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为广大化学教师的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3)本课题的研究对进一步完善有效教学理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实践意义:
(1)本课题通过对新课程理念下转化化学学困生教学模式的探究,构建各种针对本校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并在同类学校的化学教学中予以推广。
(2)本课题在探究中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特别关注学困生对过程方法的自主体验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总结规律,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本课题的开展将促进教师更有效的开展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手段的升华,将培养一批科研型的优秀化学教师。
(4)本课题成功开展对同类学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通过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本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措施。使学困生充满自信,自觉加入到化学课堂中来,教学中,让他们从情感上愿意、心理上渴望、行动上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生活经历,在经历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悟得真谛,在经历中掌握方法、归纳规律、体验情感,充满自信,这样才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化学课堂参与度,促进学困生的全面发展。使整个班级达到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共同奋进的良好效果。
国内外关于转化学困生研究很多,但很少涉及针对山区中学和本校特色的教学研究。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通过设计问题来支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生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从而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2)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3)新课程理念:《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化学教学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以新课程理念作指导,构建有英德市第二中学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
如何让化学学困生专心学习,提高化学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则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有力保障。怎样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端正他们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尽最大的努力学习,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学困生摆脱学习困境,好的学生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每堂课应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要求,做到“堂堂清”,才可以促进学困生转化,所以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转化学困生的重点。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化学老师可以很好的培优,但对扶差却没能真正的做到爱心,细心、耐心,诚心的统一,培优与转差两者很难兼顾。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贯穿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要不断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发展动态以及有效教学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2、调查研究法:调查教师教学状况和化学学困生学习的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调查、总结、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策略、取得的新经验;调查教学研究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有效教学模式的确立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
3、实验观察法: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
4、行动研究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教学模式构建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5、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都要定期进行课题阶段性小结,运用该方法能很好的将教师在研究实践中的认识、领悟等经验归纳整理、总结提高,用于后期成果的整理及结题鉴定阶段。
第一步:确定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按照研究进程,涉及化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调查研究,创设学习环境,转化策略问题等,本课题把需要研究的内容确定为:1、山区中学学困生形成原因调查;2、学校,教师创设教学环境,转变学困生学习态度,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积极性,课堂参与度等;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困生会学,乐学,爱学,好学,从而达到理想转化。
第二步:研究问题的顺序。
按研究进程,先进行现状调研,在高中各年级进行学情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意见和建议,合理组织教学实践,创设教学环境,寻求转化学困生的方法的研究。
第三步:研究问题的细化。
课题内容具体细化为以下几点:1、开学初进行学情问卷调查,对化学教与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使老师更好了解学生,从而改进教学,;2、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如家庭环境,家长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学校周边环境的影响,学生本人对化学学习的态度等因素;3、化学学困生在听课、作业,还有师生有效交流,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调查;4、在这些调查基础上,通过老师教学实践,针对不同情况提出具体的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和策略,有效把学困生的学习态度纠正过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拾信心,争取达到更大的进步。5、怎样合理进行分层教学,既兼顾学困生的教学,又能对优等生进行培优,提出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使差生转优,优生更优。
课题负责人:
1.负责课题的申报、立项;
3.合理分配每个参研人员的研究任务。任务要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
4.定期召开课题组人员会议,了解研究情况,加强研究指导。
5.不定期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对课题的管理,督促参研人员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6.及时收集能够反映课题成果的主要资料和过程性材料,资料整理要规范。
7.做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对前期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布置下阶段工作。
8.按时上报科研成果评选材料。
9.加强与市教研室、同类学校的联系。
课题组各个成员:xxx、xxx、xxx、xxx。
1、xxx、xxx、xxx、xxx老师负责完成课题组分配的研究任务,进行具体的实践研究。
老师负责随时收集、整理研究材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并进行阶段小结。
3、xxx老师负责最后阶段课题资料收集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