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和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份小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编写教案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编写的优秀教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小学教案的内容和亮点吧!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一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1005=20(本)1007=14(本)2(元)。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
186=108。
467+3=325。
10+86=。
32+57=。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二、新授。
1.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
教师巡视指导。
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
2.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二
本单元的学习是以第一单元为基础,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进行熟练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9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基本掌握了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基本达到独立完成探究简单问题的水平。
由于学生从二年级开始,非常熟悉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安排做了相应的调整。将第五册的第一、四、六单元乘除法部分的知识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4、理解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5、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6、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
1、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其运用。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
3、混合运算(需要具体说明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除法的验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后续学习的:
四年级上册。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及其应用。
2、混合运算。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问题情景中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单元要点。
1、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能正确运用估算,进行正确试商。
3、能用乘法验算除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4、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用。
5、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三
理解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这类除法题.。
教具学具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1.口算.。
52013=90018=24048=75025=。
720036=910013=64016=96024=。
在口算过程中说一说5201324048910013是怎么想的?
2.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1.导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
出示例14782023=。
师:除数由一位变成了两位数,仍然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你们还会做吗?
2.教学例14。
(1)学生试算例14782023=。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在下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尝试做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的商是多少?为什么?被除数十位上的商是4,已经没有余数,为什么还要在个位上商0?(将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3)小组讨论,充分发表各种见解.。
因为782023商的首位在被除数的百位上,商应该是三位数,所以应该是340.。
注意:教师要强调这个0不能丢,并用红色粉笔描一描这个末尾0.。
(4)对比练习。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十位上的余数1表示一个十,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余数则表示是10.。
提问:商的末尾不添0行吗?为什么?
教师提问:比较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口述:相同点都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
不同点前一道没余数,而后一道有余数.。
3.反馈练习.。
918054=577854=374931=。
全课小结。
随堂练习。
1.笔算.。
2.判断.。
(1)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也就有几个0.()。
(2)被除数的末尾有0时,得出的商末尾可能有0.()。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错在哪儿,讲清理由.)。
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四
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运用所学的关于“除法”的知识写出除法算式,以巩固对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学生:学具卡片。
教师:例5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9÷3=3,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2、把12个卡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摆出来,并列了算式。
3、说出6÷3=2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练习:
同组有在一起讨论后,独立完成练习四的7、8、9、10题。
第22页的思考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助。
三、总结。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五
教学目的。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3.结合教学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计算用一位数除商三、四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在计算前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编题。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求每架电子琴的价格的算式是:6475÷7。
求每个模型的价格的算式是:368÷2。
求每部照相机的价格的算式是:6475÷5。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一位数除两三、四位数。
二、运用法则,探索学习。
1.学生单独计算以上三题.。
3.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规律.。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做第42页“做一做”的题目.。
(1)。
(2)665÷5498÷6456÷8。
2484÷35598÷78648÷4。
2.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水果店有460千克梨,每8千克装在一个筐里,算算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学生独立解答.。
订正答案:460÷8=57(个)……4(千克)答:至少需要58个筐.。
3.你能像老师这样出道题吗?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探究活动。
小小辩论会。
活动目的。
以辩论会的形式使学生明确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活动过程。
1.出示判断题:“0除以任何数一定都得0”这句话对吗?
3.正、反双方各出两三名代表展开辩论.。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六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
2.出示人民币3张100元、4张10元、2张1元券。
观察:一共有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操作回答,教师板书:
300÷3=100。
30÷3=10。
12÷3=4。
重点问一下12是从哪里来的?
342÷3=114 。
二、新授。
1.出示例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
1.第21页第4题。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七
1.使同学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和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同学良好的书写习惯。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假如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一、复习沟通。
1.指名用竖式板演:8÷4,16÷5,其余的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做。
2.口算:
42÷2420÷2。
指名任选一题说出口算过程。
刚才同学们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出了得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笔算的方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动手操作、领悟算法。
第一层:初步理解。
1.出示例1:42÷2=。
(l)动手操作.重现口算过程。
要求:动手分小棒,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说:先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用2个一除以2得1个2个十加上1个一商是21。
(2)明确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
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裹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l,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个位上的2的下面。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o,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3)师问:说一说,作笔算除法时,是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的?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小组讨论)。
(4)初步练习,掌握其法。
完成第20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说出笔算的过程。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师板演:42÷2 52÷2)。
2、师:42÷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3、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学生讨论后得出。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6)指导看书质疑。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完成p20做一做1。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p20做一做2。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九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三)小结: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箱)4÷3=1(箱)……1(箱)。
124÷3≈41(箱)。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十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是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迁移与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一位数除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演示小棒、配套自制课件一套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复习过渡。
1、口算(开火车)(课件逐题呈现)。
师:24÷2你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为什么要植树?
师: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过几天就是3月12日,某学校三四年级的同学为迎接植树节的到来,到山坡上去植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19页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你们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生2: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提问:要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把什么平均分?算式该怎样列呢?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并板书:42÷2=并说一说想法。
2、试着口算,并汇报口算方法。(指名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尝试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是否正确呢?能不能用笔算的方法来验证刚才的结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三、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1)提问:42+2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理解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师: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小棒分一分,看是怎样分的,每份是多少的?并把你的分法或想法与你的同桌说说。
(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着力训练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2)让学生演示分法并说明每份的结果。
(预设:)。
方法1: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再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并起来是21。
方法2:先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再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2个十和2个一合并起来是21。
师:比较两种分法,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更合理?说说你的想法。
2、学习新知探究笔算方法。
(1)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分小棒的方法再一次验证了42+2的结果,那竖式怎样写呢?(师边板书边结合提问完成竖式)。
(2)、算式板演完后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
(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再次演算。
(4)、巩固练习:36÷3=68÷2=(指名板演)。
师:观察这几道除法的计算,计算时都从哪一位算起?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到笔算除法的从高位算起计算法则】。
3、自主探究、尝试练习。
师:四年级两个班共种52棵,平均分成2份,该怎样分小棒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演示分的过程。(课件演示)。
(1)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巡视辅导并及时了解情况)让算得快而次的同学板演并汇报计算过程及想法。
(2)巩固:92÷4=51÷3=。
(3)小组竞赛(分小组计算)(课件呈现,以完成竖式的格式形式)。
48÷2=72÷6=63÷3=85÷5=。
(4)比较例1和例2和刚才这几道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四、练习反馈。
1、课件出示p21练习四第2题,下面的计算有错误吗?错在哪?(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自己的想法后独立改正)。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同学在计算除法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的。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请跟同学们说说。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十一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课、(练习十一第7~12题)。
1、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口算、
2、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练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电脑、口算卡片、
一、基本练习,导入新课。
1、口算、
老师拿着许多口算卡片,由学生抽签答题、
2、听算、
老师说题,学生直接说得数、
3、一支钢笔6元钱,田老师拿了54元钱,可以买几支钢笔?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汇报、
二、课堂练习,巩固旧知。
1、练习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作业,将得数直接填写在课本的表格里、做后小组评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2、练习十一第10题、
三、深化练习,拓展思维。
1、练习十一第7题、
(1)电脑显示第7题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
(2)让学生根据图中已有的信息数据提出问题、
问题一:二年级电脑小组共有24人,如果3人用一台电脑,需要几台?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练习,小组讨论)。
问题二:如果现在有6台,你打算怎样安排?
第二个问题中的总人数没有变,仍然是24人,有6台电脑,问题是几人合用一台电脑?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讨论,互相学习、
2、练习十一第11题、
(1)电脑显示第11题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
(2)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4)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十一第9、12题、
教练创新。
课后作业指导。
补充习题及解答。
被除数36631614。
除数96389。
商89825。
(1)如果只买帽子,可以买几顶?
(2)如果只买鞋,可以买几双?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十二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0.05(学生口答)。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连加法:0.2+0.2+0.2=0.6。
b.联想、转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e.还有不同的吗?(略)。
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的!
三.巩固拓展。
1、填一填。
0.8+0.8+0.8=()×()=()。
0.3+0.3+0.3+0.3+0.3=()×()=()。
0.1+0.1+0.1+0.1+0.1+...=()×()=()(10个0.1)。
1.2×2=()+()=()。
()×()=()+()+()+()+()(可以怎样填?你发现了什么?)。
2、算一算。
2×0.40.3×03×1.19×0.80.6×45×0.20.7×1。
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
(1)买4块橡皮多少元?
(2)买3支铅笔多少元?
(3)买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
四.阅读质疑。
(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五.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十三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2、竖式的书写格式。
小棒,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
备1、口答。
2、板演。
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1)理解图意。
(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3)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1)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
(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
(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
(5)试一试,写出竖式。
(6)交流笔算方法。
(7)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
(1)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除法算式题,请两名同学板演。
(2)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订正,请同学叙述计算过程。
2、看病门诊。
(1)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2)改正错误之处。
(3)提出改进方法。
3、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
(1)看清题中数据。
(2)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4)回顾做题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额问题吗?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十四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情景图或课件等。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明确每次除后必须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55。
497。
2406。
484。
455。
2807。
2、板演。
说一说,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6页例2.
(1)动手分一分,每分钟有几捆。
(2)尝试解答。
(3)质疑。当第一步502除完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十位上的数不能被2除尽)。
(4)说一说,在竖式中怎样计算。
(5)图式结合。
(6)学生第二次试商,边做边说计算过程,强调最大能商几个十。
2、比较例1与例2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点:例2的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第二排的四道题。
(1)板书在黑板上。
(2)读题。
(3)独立完成,请四名同学板演。
(4)集体订正。
(5)教师把巡视中发现的典型错误加以分析、纠正。
2、病题门诊。
3、游戏。教材第16页做一做。
四、思维训练。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3题。
(1)出示题。
(2)理解题意。
(3)根据题意,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4)尝试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2、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4题。
(1)出示题。
(2)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3)明确这是一道两问应用题,两个问题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4)叙述解题思路。
(5)独立在本上完成。
(6)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十六
1.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1.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2.估一估,算一算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出示2()×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
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十七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练习十一、第1~4题。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十八
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
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
重难点。
重点: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
知识点一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情境导入。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讲题过程。
.理解题意。
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就是求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42÷2。
2.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将4捆小棒平均分成2堆,每堆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堆,每堆1根小棒,也就是1个一,这样,每一堆中就有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即42÷2=21。
方法二:用竖式计算。
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为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再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然后用被除数十位上的4个十减去分掉的4个十得0,表示没有剩余(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将个位上的2落下来,2除以2得1,把商1写在个位上,再用除数2乘1,积是2,写在被除数2的下面。2减2得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减号可省略不写)。
3.解答。
42÷2=21。
答:三年级平均每班种21棵。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计算方法: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随堂练习。
列竖式计算。
26÷2。
96÷3。
46÷2。
69÷3。
知识点二。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
情境导入。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讲题过程。
.理解题意。
求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就是求把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2。
2.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方法一:借助摆小棒直观理解2÷2。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从图中看出,捆小棒,每份分2捆小棒,还剩1捆零2根小棒;再将1捆小棒拆开与2根合成12根,将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6根,正好分完,此时,每份分到26根小棒,即2÷2=26。
方法二:用竖式计算2÷2。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3.规范解答。2÷2=26(棵)。
答:四年级平均每班种26棵。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要从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求出一位商后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个位落下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随堂练习。
列竖式计算。
36÷2。
96÷4。
72÷3。
64÷4。
超市运来3车苹果,一共有84箱,平均每车运了多少箱苹果?
三、易错举例。
列竖式计算:68÷4。
错误解答:68÷4=12。
正确解答:68÷4=17。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错解分析:错误解答错在没有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正确计算方法。一位数除两位数,如果。
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要将余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四、习题金钥匙。
例三年级有90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桌,需要多少张桌?把这些桌平均放在3间教。
室里,每间教室放多少张?(教材练习四第4题)。
思路分析:三年级共有90名学生,每2人用一张桌,求需要多少张桌,就是把90名学生,每2人分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解答,即90÷2=4(张)。把4张桌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4÷3。
解答:90÷2=4(张)。
4÷3=10(张)。
答:每两人用一张桌,需要4张桌;把这些桌。
平均放在3间教室里,每间教室放1张。
举一反三。
例
解答:求共需要多少把铁锹,就要知道有多少人参加植树和几名学生用一把铁锹。已知70人参加植树,每2人用一把铁锹,求需要的铁锹数量,列式为70÷2;把所需的铁锹把捆一捆,求熊捆成几捆,就是用铁锹数除以一捆铁锹的数量,列式为3÷。
70÷2=3。
3÷=7(捆)。
答:如果每2人用一把铁锹,共需要3把铁锹;如果把铁锹捆一捆,这些铁锹能捆成7捆。
五、智力乐园。
例
小明沿着一条小路来回跑了2趟,一共跑了84米。这条小路长多少米?
思路分析:要求这条小路长多少米,要用所跑的路程84米除以跑的次数。因为小明沿着一条小路来回跑了2趟,实际上是跑了4次,因此列式为84÷4。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2趟”是指2个来回。
解答:84÷4=21(米)。
答:这条小路长21米。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模板19篇)篇十九
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理解除法的含义,学习使用6-9乘法口诀求商。在动手操作和探究学习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应用6-9乘法口诀来计算商数,领会乘法和除法的内在联系,掌握除法的书写格式。
选择正确的口诀用于商数计算,做出估算并解释其过程,从多个角度理解除法的意义。
使用手工制作的42只小鸟和6座小房子。
动手操作法。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通过故事引入新课:森林里有一只长颈鹿和一群小鸟是好朋友,一天,4只小鸟来长颈鹿家做客,后来又先后来了5群,问:一共来了多少只小鸟?继续提问:这20只小鸟现在需要长颈鹿帮忙建造房子,每个房子能住4只小鸟,你们知道长颈鹿需要建造几个房子吗?继续引导提问:现在长颈鹿家共有42只小鸟,它们都需要长颈鹿帮忙建房子,每个房子可以住6只小鸟,同学们知道长颈鹿需要建造几个房子吗?长颈鹿和小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42只小鸟,每个房子住6只,长颈鹿需要建造几个房子?(板书主题:“长颈鹿和小鸟”)在讲台上演示42只小鸟被分配到6个小房子里。并请学生思考:每个房子里有几只小鸟?要求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42个小圆片分别放在6个小纸盒里。请学生回顾:42的乘法口诀是什么。在黑板上列出除法算式:42÷6=7,同时介绍除法的书写格式,帮助学生理解各个数字的'含义。出示“想一想”,请学生进行练习。练习。
1.将第一题抄写到黑板上,要求学生上来做。
2.纠正学生错误的答案并讲解正确答案。
3.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独立完成第二题,并讨论使用哪句口诀。
4.展示"小动物回家"的第三题。请学生解释题意并使用连线将答案呈现出来。
5.通过启发学生,让他们计算64÷8,并建议给小动物建造新的家。
6.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四题"猫捉老鼠"并使用连线将答案呈现出来。
7.让学生讲述数学故事。
8.展示图例"平均每人吃几个",并列出计算式。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虽然数字增大了,但除法和乘法是息息相关的。
长颈鹿和小鸟。
如果每栋房子住6只鸟,42只小鸟需要准备多少栋房子?
42÷6=7(栋)乘法口诀:六七四十二。
答案:需要准备7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