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鸟的篇一
山林里有各类鸟儿。小时候,我时常寻找鸟巢,捕捉小鸟。
发现鸟巢,便隔天观望一次。有时惟恐母鸟惧不返巢,就按山里人的习俗拔一根眼毛放入鸟巢。从母鸟下蛋,到孵出小鸟,渐渐羽毛丰满,即连巢端来家中喂养。我选择最佳的食物,尽心尽力,但没有一只小鸟能逃脱夭折的命运。
我从未关注过小鸟的死活,我只觉得有趣、快乐。直到发现那个令我终生难忘的黄雀鸟巢。
黄雀鸟巢隐藏在茂密的丛林,有五只小鸟。我连窝端来喂养,到第八天,眼看小鸟们濒临死亡,我忙将鸟巢端回原处。
成群的黄雀鸟飞舞在我的周围,叽叽喳喳,很凄厉,就像要啄去我的眼睛、心肝……我颤栗了。慌不择路逃出了丛林。
放心不下,次日我前去窥视,五只小鸟全死了。我难受,悲哀弥漫身心。
我在山坡修筑一座小坟,为五只小鸟举行了葬礼。
黄雀母鸟凄厉的鸣叫久久回响在我的耳边……自此,我不再捕捉小鸟。
小时候,我为了自己的快乐,牺牲了无数小鸟的生命;我以为给小鸟更好的生存条件,却剥夺了它们自由的生活。每一种生灵都有适合自己生存和归宿的家园呵。
小鸟们,请原谅我!
鸟的篇二
相信大家都看见过关鸟的鸟笼子,而我们今天的故事,就要从我家阳台上的一个空鸟笼子说起。
从前,我养过一公一母两只并不纯种的虎皮鹦鹉。母的那只是绿色的,我叫它“可儿”。公的是黄色的,我叫它“波儿”。自从进入了笼子,这两只鸟就一直闹个不停。我精心照顾了它们一个月,天天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它们喂食喂水,清理排泄物,忙得不亦乐乎。
就这样,我一直喂它们,喂了将进一个月后,因为我要考中学,爸爸决定把它送人,我一听到这个决定,立刻又哭又闹,死活不同意。后来爸爸叹了口气,说:“那好吧,我把笼子门打开,现在是八点,九点之前,如果它们还不飞走,那就把它留下。”我一听,擦了擦泪水,搬了个小凳子,坐在笼子前,注视着鸟儿的一举一动。
八点十分,波儿用头探了探开着的笼门,我心里顿时一紧,莫不是现在就飞出去吧,可是,波儿并没有出去,只是扭过头继续吃鸟食,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八点半,鸟儿有些蠢蠢欲动了,一会儿把头伸出去,一会儿又扭头看看我,把头缩了回来。
八点五十,波儿率先飞了出去,可儿紧随其后,鸟笼顿时变空荡了。
鸟的篇三
鲁迅先生的一生,就像没有脚的鸟,勤勤恳恳,以爱国,救国为己任,生无所息,“死而后已”。
在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怀着满腔医学救国的热情,以救国为己任,东渡日本求学。当先生在电影看到中国人民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却麻木不仁的人群,内心受到了震撼后。先生毅然决然地向藤野严九郎提出要弃医从文,他认为“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因此,先生立志用手中的笔杆来抨击黑暗的社会,来唤醒沉睡的中华民魂。
世人皆知,鲁迅先生是很少宣誓般庄严激昂地高喊“我爱祖国”。相反,先生笔下更多的是充斥着对旧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人们总是会对自己所爱的事物加以褒扬,而先生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将她的浑噩腐朽一一罗列出来用笔杆子来“呐喊”,来唤醒人们。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爱之深,责之切”吧!正因如此,我们才看到“狂人”眼中“吃人”二字下深深掩埋的腐朽的封建家庭制度;“孔乙己”身上背负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的罪恶;“阿q”在压迫剥削下的自轻自贱,麻木健忘。因为爱,先生呼吁“救救孩子”,因为爱,先生大声呐喊!
国家的腐败,民魂的麻木,使先生一度感到彷徨,苦闷。他再一次拾起笔杆子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先生所追求的。“祥林嫂”的凄惨,是对封建礼教“吃人”的又一次有力的控诉;“涓生与子君”的悲剧,是对社会压迫又一次深刻的思考;“四铭”道貌岸然下藏着的一团邪念,让人不寒而栗。如此种种。先生为爱产生了彷徨,彷徨那些麻木无知的灵魂,偏见愚昧的人民。先生渴望用笔杆子唤醒他们,拯救他们。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先生渴望社会安宁而光明。
鲁迅先生的一生,像没有脚的鸟,没有停歇,却充满了爱。他,以爱为己任,以救国为己任,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勤恳来服务人民,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来唤醒人们。
鸟的篇四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飞呀飞不高”这首歌表达了我们渴望自由的情感,我也不例外。
父母给我报了许多课外班,到了周末,上午语文,中午素描,晚上历史,作业都要挤出时间写才能写完。上完课外班后已经是九点多多了,我还要带着倦意写作业,写完后恨不得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觉。
我渴望飞翔,努力拼搏后长大成人,报效国家,飞出这“囚笼”,在快乐中自在学习,不受逼迫,在知识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当然,我知道,想要“一飞冲天”,我必须努力奋斗、拼搏。就像现在,我必须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好的高中、大学,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才能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来。
我想,父母和老师就像养育我们这群小鸟的老鸟,教室就是我们的巢,等我们长大成人了,翅膀硬了,我们一定会冲上云霄,用自己的才能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父母老师。
在我渴望自由飞翔的同时,我绝不会忘了给我高飞资本的父母、老师们。
鸟的篇五
鸟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不仅外形美艳,歌声更是一流。我家门前的树上,便有鸟生活。
每一次,当我心情烦躁时,悦耳的鸟啼声总会驱赶我心头的烦闷,取而代之的是愉悦。平常,我会时不时为这些鸟儿们送去食物。不久,我们便熟了。
不知什么时候,鸟儿们产下了一窝蛋。经过我的精心照料,小鸟们破壳而出了。我由衷地为它们高兴。
每天,我看到鸟儿们都“扑啦啦”飞走,过一段时间后又回来喂小鸟食物,它们嘴里叼着时候,很准时。
渐渐的,小鸟们也学会飞翔,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小鸟们刚学会飞翔时自己都很诧异,一双翅膀用力地上下扑凌着,飞在空中。由于是小鸟们第一次飞翔,飞得扭扭歪歪,像一架断翼的飞机。这稚嫩的飞翔,让我捏了一把汗。
原以为鸟儿们的生活会十分幸福,可惜好景不长,小鸟被抓走了。那天,小鸟们的父母出去觅食了,剩小鸟们在巢中。小小的鸟巢哪能困住天性爱玩的小鸟们。它们一起飞出了鸟巢,去外面玩了。
可小鸟们拙劣的飞行使得它们被抓走了。我一路尾随,发现了一处专卖小鸟的地方,我没有看到那几只小鸟,但我相信,那几只小鸟一定被关在某个笼子内。被关在笼中的小鸟们的'啼声依然是那么动听,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是自由!被关在笼中的鸟儿失去了自由。
我回了家,发现小鸟们的父母发了疯似的,到处在寻找小鸟的踪迹,它们围着那棵树一直盘旋,可惜,可一切都是徒劳,小鸟已经被抓走了。
第二天,我发现树上的鸟已经不见了,它们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而我家的门前,再也听不到鸟的啼叫声。
鸟的篇六
正是北国千里冰封的时节,想不到在南国新会却是一派小阳春的天气。这天,我们去览闻名遐迩的“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无愧于“天下奇观”这一赞誉:一颗已有几百历史的古榕树“一树成林”,竟能枝繁叶茂,盘根错节,覆盖着一个小岛。远看像一株株珠帘从半空中垂下,有的低垂于静静的水面,有的则沉没在湖底,尤其是那些彩斑驳的枝干,峥嵘突兀,千姿百态,无论你从哪个方向顾观察,也难以分出主干与枝干。
所谓奇观,不仅仅是古榕树,还有那成百上千只在此栖息的鹭群。黄昏时分,他们盘旋飞翔,像一片片云彩。那里落户的鹭有三种:白鹭、灰鹭、麻鹭。早晨,它们飞出去到处觅食,黄昏后归宿。此时灰鹭又惊翅起来夜巡,再于晨曦中回家小憩。它们按时轮换,和睦相处,简直比一家人还亲……日复一日,年夏一年,很难想象它们是如何共饮一湖水,同栖一小岛的。
当然,这奇观的构成在于人为,当地人多少年来就养成了保护绿化、爱护鸟儿的情操,他们甚至定下禁令:不准在“鸟的天堂”附近地区鸣放鞭炮,不准任何人登上小岛一步。
巴金老人当年来此参观后,禁不住撰文赞美这小鸟的天堂,而后,又亲笔为此处奇观题子“小鸟天堂”。“小鸟天堂”原名是雀敦,此一改名,分外添色,让本来就充满诗情画意的游览胜地更洋溢这分外诱人的春色。
鸟的篇七
祖父在世时,很喜欢鸟。
那时,我们住在一所老式平房中。门前院子里,是几株颇有些年纪的老榆树,长得很高大,也很茂盛。每天清晨或黄昏,便有几只鸟儿在枝叶间蹦跳欢鸣。每当此时,祖父便来到树下,于一片鸟鸣声中,悠闲地打起太极拳来。若是身体不适,祖父便会拄着一根已经泛白的黄杨木杖,斜靠着一墩方石,静静地看,静静地听。
父母是知道祖父的这个嗜好的,几次提出要买鸟雀给他养着玩,一来可消远观之苦,二来可解闲时之闷。可是祖父总不答应,有时劝得急了,还会硬邦邦地来上一句:“笼子里养的,我不喜欢。”于是父母只有黯然,而我只有愕然。我是喜欢养在笼子里的鸟雀的。邻居便有一只笼中鸟,那是只画眉,淡黄的绒毛,淡黄的嘴,时不时发出几声轻鸣,叫人听了忍不住想要走过去,用手指抚摸它。
“那真正的鸟在哪儿?”
“我们明天就去找它们。”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和祖父便起身去寻找“真正的鸟”。
走过一段路后,我们于天亮之前,到了一片竹林。周围一片漆黑,纺织娘和蟋蟀在脚下的草丛中吟唱,竹林时不时地发出“沙沙”声,那是风在吟咏。
“它们究竟在哪儿?”我问祖父,也问自己。
“再等等吧。”祖父说。
于是我静静地等着。正当我开始烦躁时,一声清脆的鸟鸣传入耳中,像是从高山之巅涌出的一泓清泉,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回荡,我的心也随之激荡起来。和这声音相比起来,之前的虫鸣与风咏都要黯淡许多。
黑暗渐渐褪去,浓重的夜气已幻化成一团薄雾。一束束微红的阳光从竹叶的缝隙中漏进来,铺在草地上,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光点。在这日光雾气中,偶尔能见到鸟雀的影子,但它们一闪而过后,便了无踪迹,只留下几根晃动着的竹枝。
“这才是真正的鸟!它们生于自然,又生活于自然。它们的跳跃飞翔、一鸣一行中,无不体现着自然的精神、自然的韵律。而那些笼中的鸟呢?它们就食于人,又受制于人,缺少了自然的灵气。它们的模样是为观者而生,它们的叫声是为听者而发——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耳边传来祖父的话语。
听了祖父的一番话,再想想竹林中那些欢快的鸟儿们,我恍然大悟:真正的鸟,是属于自然的。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