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我们需要调整节奏和保持耐力,坚持到终点。掌握写好人生总结的技巧是每个人都需要努力学习和实践的事情。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一
阅读自己的那本书,前言当是充满期待的吧,就如沙漠中渴望绿洲那般渴望面世?或许父母常常温柔地祈祷,孩子快来看看这美好的世界,充满光明的世界;或许父母总在汲汲地盼望,孩子快来体验这美好的人间,有山有水的人间。阅读了前言,我知道父母必然爱我胜过一切,尽管我穿的不是名牌服饰,尽管我吃的不是山珍海味,尽管我读的不是贵族名校,但我已有吃有穿有学上,我还能再奢求什么呢?阅读人生,我要孝敬。
正文一。
阅读自己的那本书,过去应当是充满留恋的吧,就如互相深爱的恋人不肯分离那般留恋往昔?或许过去的我任性不懂事,或许过去的我无法正确认知,或许过去的我对真挚的友情充满向往,或许过去的我不谙世事。但我在与妹妹的争吵中学会了谦让,但我在屡次犯错后学会了分辨,但我在与人交往中学会了察言观色,但我在看职场答辩中学会了机智。阅读人生,我要学习。
正文二。
阅读自己的那本书,现在与未来应当是不断努力的吧,就如科学家不断探索新知那般努力未来?或许我愿做一个工程师,建造世界著名的超级工程;或许我愿做一名老师,呵护祖国的未来;或许我愿做一个科学家,为人类奉献;或许我愿做一名艺术家,追逐自己向往的梦。这部分就靠自己书写喽!阅读人生,我要追求。
后记。
待我去世,愿有人能认真阅读我的人生,也从中汲取些精神。阅读人生,人生阅读,认真阅读自己的人生,学习到许多,诸如孝敬、谦让、追求、奉献......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是高尔基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说的。书是一杯美酒,是一支奇葩,是一首优美的曲子,令人痴迷、令人向往。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书,就算是傻子,也会时不时捧起一本书津津有味的品味着。不信的话,就随便找个书店看看,保证挤得你喘不过气来!人人都离不开书的。
我长这么大,看的书自然有很多。比如说:小时候睡前听的365夜童话故事,妈妈专门买来让我背的三字经…等等。看的书多了,懂的`知识自然也会多。
小时候,语文考试偶尔几次会考课外的知识,每次我都答对了。看着试卷上的分数,我得意地笑了。那一刻,我对自己说书“书是个好玩意儿啊!”从那以后,我更认真读书,成绩越来越好了。是书的功劳!
又有一次,妈妈带我去逛街,我突然看见前方一堆人围在那儿,出于好奇,我也凑了上去,眼前一幕让我惊呆了!只见一位叔叔骑着自行车撞了一位年迈的老奶奶,不但不道歉还对她破口大骂,我见状,顿时火冒三丈、怒发冲冠。这时,我又发现,全场那么多人,竟没一个打电话叫救护车!
真是太没良心了。此刻,我冲上去就用书中的知识训了他们一顿,并让老妈打电话叫救护车,那位老奶奶微笑着望着我,旁边的“观众”点了点头,都散开了。我还听到一些人说:多懂事啊!”妈妈望着我,也笑了,我们都笑了。是书,带来的快乐,让我学会了,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还有一次,我买了一本新书,一回到家就躲在房间看了起来,突然妈妈一声河东狮吼,把我从书的海洋钓了出来,我抽了张纸,塞进了耳朵里,继续看我那心爱的书。直至妈妈那放着绿光的眼睛狠狠地盯着我,我才依依不舍得放下书。
……。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三
洒脱飘逸的人生,像是一本散文集。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是辛苦,是忧伤,是苦闷,亦或是快乐,像散文一样,用优美的文字记录着,记录着生活中那些支离破碎但却藕断丝连的,与你息息相关的生活片段。你所渴望的:成功、喜悦、幸福,在不断上演。你所厌恶的:失败、愤怒、惆怅却也在一个个地紧跟着走上舞台。
你有《春》一般的希望,《朝花夕拾》的回想。但,这本书是你自己的。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四
就像我的叔叔一样,他经常帮助老人,对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是和蔼可亲,我叔叔就是一本好书。
有的.人外表好看心却黑;就好像一本书外表好看,内容却误导读者。也有可能一个人外表非常丑,却很有爱心;就是一本这样的书,外壳非常不受人喜爱,但里面的内容却帮助了许多人,滋润了许多人的心田。像街上的小偷,强盗,他们就是一本不好的书,如果别人看了,就会被误导,多看就越走向无底深渊。
把书和人融为一体来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点评】构思立意很有意思,把人比成书有创意。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五
抗战时期,许多学者轻装逃难前都没忘记在行囊中带上一本书.有人带庄子,有人带了剑南诗稿,有一位教授狠狠心,在简单的行囊中硬塞进了一部红楼梦.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位被错误地开除了公职的大学老师落边远地区,他的蓝布小包袱中则始终藏着一部楚辞.可他们同时又在写着另一本书,那就是自己.
人的一生要经过许多的挫折和失败,就相那些著名小说写的一样,但每一次挫折也是你自己在自己写的书里要说的一个重点.人从一出生就开始写着这本书,只是在没学会写字前,是家人帮你先说着,等你会写字了,就该自己写了,每天都吧自己的一切写进了书里,直到老死.
人一生当中也在看住别人写的书,吸取前人的经验让自己写的书更加美好,更加好看,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当自己写完每一篇时都会感到自豪,也会时不时去回想以前的自己.人每天写日记也是一样的,写日记是为了记住每天发生的事,不让自己忘记,现在的我看看以前的自己,觉的真的好傻,人吗总是会长大,大一岁在回头看看以前的自己,自然觉的很傻了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而生气.无聊的时候在看看以前的自己,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不管在好的东西,在好的风景,也比不上自己美好的回忆.
人一生中都带着一本书,一本由自己亲手写的书,没有半点谎言,没有半点虚假,也没有半点夸张.这才是一本最好的书.一本好书不是看外表,而是看内容.内容不好表面在好看也不会有人读.一本真正的好书,是让人读了身临其境,与书融合在了一起,反拂自己就是主角.我以前看过一本书叫学会选择学会放弃,这本书我一直藏在自己的书包里,时不时就拿出来看看.这本书真的写的很不错,它教会了我如何去选择,如何去放弃.这让我的人生道路少了很多坎坷.选择自己可以做到的事,自己觉的对的事,绝不一味的去追求高标准.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我觉的做人就要着要才好,别想着一步登天.人一生最珍贵最好看的一本书就是自己写的这本书,不但写出了自己的每分每秒,还写出了自己的历史.也是自己留给后代的一本好书,一份很好的礼物.
人生本来就是一本书,一本真正让自己满意.让自己珍惜、爱护的一本书.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六
漫漫人生路,有欢乐与悲伤,有成功与失败,它宛如一本含意深刻,图文并茂,让人不得不细读的书。
人生如一本充满困难的书时间在流逝,我们在长大,以前有父母的双手搀扶,现在却要靠自己在一次女子1500米比赛中,我主动报了名,但比赛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即将到达终点的那一刻,体力严重透支,我想放弃,但是我不甘心这样失败,咬紧牙关奋力向前,虽然领奖台没有我,但是我深深体会到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敢于迎接的人才有机会走向成功。
人生是一本充满温馨的书。妈妈繁琐的唠叨声,爸爸严厉的批评声,同学亲切的鼓励声,朋友忠恳的告诫声……让我走的更加从容、自信。尤其是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记得为了迎接全县中学生球类运动会,披着清晨的'星光,傍晚的红霞,我们艰苦的训练,汗水湿透了衣衫。可是,我受伤了,不能去参赛,那天失落的心情让我这个“假小子”泪流满面。老师和同学一直陪在我身边安慰我,看到他们亲手制作的小卡片上那一句句鼓励的话语,我的天空一下变得明朗。
人生如一本书,亲情是封面,挫折是书页,其中内容需要自己认真撰写,无论欢乐悲伤,成功失败,它记录着一个人的成长。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七
跌宕起伏的人生,像是一部韵味悠长的.小说。人生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情节之中,充满了戏剧的色彩,但更多的是命运的浮沉。
你有《围城》中的悲苦惆怅,你有《水浒传》中的铁血豪情。但,这本书是你自己的。
人生是一本书,有喜有忧,有欢有愁。有精彩有暗光,有成功有绝望。但,这本书是你自己的,自己的人生篇章。惟愿自己能在这本书上,书写不一样的辉煌!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八
总渴望有那么一个人,看见我的眼睛便明白我心里所想,可是在渴望这个懂我的人出现的时候,却总是划出一道界限、划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将自己的心封锁在那里,如同坚守自己领地的狼一般,仇视所有试图靠近的人,露出锋利的狼牙,一副随时与侵略者决一死战的样子。
对于熟人,总是滔滔不绝,爱笑好动;对于陌生人,沉默寡言,甚至连笑容都吝啬地舍不得。总是喜欢塞上耳机,将音量调到最大,唯有这样,才可以隔绝外界,才可以安心地呆在自己的世界里,惊涛骇浪或者平静如水。听的歌曲,有伤感哀怨的曲调,也有豪放激情的呐喊,就如90的自己,有时候觉得世间一切都不过如此的感叹,有时候独自静静的为某些人某些事而暗自伤神,有时候又有舍我其谁的豪情,说着“志在四方,路在脚下”的壮志。江湖侠士的'义薄云天,一身正气,把酒言欢的场面,总能触动心底某个地方。那时候很喜欢多管闲事,看不惯男生欺负女生便与男孩子大打出手是家常便饭,回想起来,总是喜忧参半,叹息曾经高兴时会毫不掩饰拍案称绝,生气时破口开骂砸东西,行为粗鲁脾气火爆,却也率真可爱。儿时的倔强,斗气中有可爱、幼稚总藏真诚;长大后的倔强,往往是令人心痛的无奈。
彼此不相识的人,在偶然间相逢相识相知,然后转身离别。我不喜欢与朋友过于亲密,我总是认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友谊才会长存,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人对身边熟悉的东西总是不懂得珍惜,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厌倦,既然这样,还不如用偶尔的重逢来联系着彼此的情谊。与朋友在一起,我喜欢热热闹闹,因为见面机会不多,所以在有限的相聚时间里,我们彼此有聊不完的话题,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忧愁,看着彼此一点一滴的改变;我们或笑,或哭,或疯疯癫癫的彼此打趣,然后回到各自的生活中,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可是,我也爱极了独处的乐趣,我固执的认为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是放松自己的最好的方式,若然生活没有那么一个可以与自己的心对话的地方,我只能逃离。
一路走来,试问自己,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我,到底是谁?谁,才是真正的我?我试图剖析内心,希望能得到一个答案。冷眼旁观周围的一切,就像看着一本书,一本仅仅只有简单的场景描写的书一样,看着别人激动自己却连眼皮也懒得动一下,甚至觉得连呼吸都是多余。我喜欢戴上耳机,漫无目的的一直行走,脑袋里或许想了很多很多,或许什么都没有想,后知后觉竟发现那段时间的记忆空白一片,世界似乎与我无关,我就如同站在世界边沿的旁观者,面无表情的看着行色匆匆的世人,一脸疑惑。人生这本书,越翻越薄,再厚的书,它总有最后一页,当翻到最后一页时,我将彻底与这个世界告别,无需多停留一刻。我只期待,后面的故事不再平淡无奇,至少,给我个精彩,然后痛苦结束吧。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九
有人说,人生如棋,你我均是棋盘上的一粒棋子;有人说,人生如梦,缘尽梦醒,皆由天意;也有人说,人生如戏,每个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角色。在这里,我想说:人生就是一本书。
当你在产房里开始了第一声啼哭,这本书就宣告出版了。但是,你无权为这本书题名,你也不必大费周折请人作序。因为你的父母和亲友已屡你准备了响亮的名字和动听的序言。
人生就像一本书。奇怪的是,这本书的目录却在最后一页。如果你没有把前面的白纸都填满,你将永远无法看到这个目录。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脚印去填写着这本书。
童年时代是充满幻想的。一个个的童话故事印在你的脑海中。
少年时代是五彩斑斓的,一串串玲珑的小散文在书中跳跃。
青年时代是斗志昂扬的,一首首充满激情的诗歌深深地烙在你的书上。它们之中,有的如“水中月,镜中花”,有的恰似“长江之水”奔流到海而一去不复返。
胸有成竹的少年时代,一篇篇以你为主人公的小说脱颖而出。它们记录下你抓住机遇时,脸上洋溢的欢乐;记录下你遇到困难挫折时,在月光下徘徊的身影;记录下了你如何应对生命中各种各样的人物。你奋力拼搏,你追求成功的脚步,为这本书写下了最精彩的部分。
当你的黑发开始变白,当你开始厌烦城市生活,你便开始了你那缓慢而又执着的步伐,开始了美文创作。
人生就是一本书,有的人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永的经典名著;有的人给我们留下了一本平淡的人生纪实。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将会怎么谱写自己的“人生之本”呢?从此刻起,让我们每个人用生命的步伐去谱写它,使它变得更加美丽!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十
第1部《经济表》作者: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
第2部《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
第3部《人口原理》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
第4部《政治经济学概论》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1767—1832)。
第5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英国1772—1823)。
第6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西蒙·德·西斯蒙第(法国1773—1842)。
第7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弗里德利希·李斯特(德国1789—1846)。
第8部《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1806—1873)。
第9部《资本论》卡尔·马克思(德国1818—1883)。
第10部《政治经济学理论》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英国1835—1882)。
第11部《国民经济学原理》卡尔·门格尔(奥地利1840—1921)。
第12部《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里昂·瓦尔拉斯(法国1834—1910)。
第13部《资本与利息》欧根·冯·庞巴维克(奥地利185l一1914)。
第14部《经济学原理》阿弗里德·马歇尔(英国1842—1924)。
第15部《利息与价格》克努特·维克塞尔(瑞典1851—1926)。
第16部《财富的分配》约翰·贝茨·克拉克(美国1847—1938)。
第17部《有闲阶级论》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美国1857—1929)。
第18部《经济发展理论》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奥地利1883—1950)。
第19部《福利经济学》阿瑟·赛西尔·庇古(英国1877—1959)。
第20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琼·罗宾逊(英国1903—1983)。
第21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1883—1946)。
第22部《价值与资本》约翰·理查德·希克斯(英国1904—1989)。
第23部《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奥地利1899—1992)。
第24部《经济学》保罗·萨缪尔森(美国1915一)。
第25部《丰裕社会》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美国1908—)。
第26部《经济成长的阶段》沃尔特·罗斯托(美国1916—)。
第27部《人力资本投资》西奥多·威廉·舒尔茨(美国1902—1998)。
第28部《资本上义与自由》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1912—)。
第29部《经济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1943—)。
第30部《经济学原理》格里高利·曼昆(美国1958—)。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十一
这是一个相对天真的年龄,我还能在与小伙伴吵架后,躲到我的书架边,找一本我能看懂的小人书,慢慢地阅览。那时,我的书架上基本上全是这些童话故事的书,或者是漫画书。我特别喜欢看《海的女儿》,书中她是那么的美丽动人。我仇恨那个夺走“海的女儿”的幸福的女人,我也曾把插图上的她画成老太婆。那时的我开始与书为友,那时的我不想看到任何不完美的东西,但我却无能为力。
十岁——。
我的书架上开始多了一些只有文字而没有漂亮插图的书,我试着去阅读鲁迅、老舍、冰心的文字,虽然有时会琢磨不清其中的道理,但我仍喜欢去阅读。一次不经意间,让我又发现了那本带有拼音的《海的女儿》,我开始重新阅读。我开始对故事的结局产生看法,“海的女儿”应该与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那个会骗人的公主应该失去所有的幸福。于是,我在故事的结尾重新添加了一个结局,一个足够让我不再难过的结局,一个属于幸福的结局。那时的我仍与书为友,那时的我试着去改变生活中的不完美的地方。
十五岁——。
现在,我喜欢自己在空闲的时间里去寻找我喜欢的书。我开始在韩寒的叛逆中,郭敬明的忧愁中,饶雪漫的浪漫中寻找属于我自己的一片天空,去抓抓青春的尾巴。无意间,我又发现了那本《海的女儿》,我再一次打开它、浏览她。看见了那张被我涂黑了的“坏”女人,和故事最后用幼稚的字体书写的结局,我笑了。现在的我尝试着在书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其实海的女儿的命运并不悲惨,她为自己心爱的付出了生命,她是幸福的。而那个抢走王子的女人也并不是恶毒的,她为了自己的幸福不懈努力,她并没有错。其实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对与错,好与坏,换一个不同的角度,对事物也就会有不同的见解。
二十岁——。
……。
仍与书为友。
二十五岁——。
……。
仍与书为友。
……。
……。
故事不断发展着,我们与书一起成长着……。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十二
第1部《道德经》老子(中国·先秦生卒年不详)。
第2部《圣经》____经典。
第3部《论语》孔子(中国·春秋公元前55l-前479)。
第4部《孟子》孟子(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
第6部《荀子》荀子(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30-前230)。
第7部《庄子》庄子(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
第13部《世范》袁采(中国·南宋?-1195)。
第17部《菜根谭》洪应明(中国·明代生卒年不详)。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十三
第1部《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1856—1915)。
第2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马克思·韦伯(德国1864—1920)。
第3部《经理人员的职能》切斯特·巴纳德(美国1886—1961)。
第5部《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埃尔顿·梅奥(美国1880—1949)。
第6部《企业中人的方面》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
第7部《个性与组织》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923—)。
第8部《如何选样领导模式》罗伯特·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
第9部《管理决策新科学》赫伯特·西蒙(美国1916—2001)。
第10部《伟大的组织者》欧内斯特·戴尔(美国1914—)。
第11部《管理的新模式》伦西斯·利克特(美国1903—1981)。
第12部《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美国1931—)。
第13部《让工作适合管理者》弗雷德·菲德勒(美国1922—)。
第14部《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坦利·e·西肖尔(美国1915—1999)。
第15部《再论如何激励员工》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
第16部《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1924—)。
第17部《经理工作的性质》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
第18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彼得·杜拉克(美国1909—)。
第19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美国1908—1984)。
第20部《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美国1935—)。
第21部《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美国1947—)。
第22部《z理论》威廉·大内(美国1943—)。
第23部《转危为安》爱德华兹·戴明(美国1900—1993)。
第24部《总经理》约翰·科特(美国1947—)。
第25部《追求卓越》托马斯·彼得斯(美国1942—)。
第26部《领导者:成功谋略》沃伦·本尼斯(美国1925—)。
第27部《巨人学舞》罗莎贝丝·摩丝·坎特(美国1943—)。
第28部《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美国1947—)。
第29部《企业再造》迈克尔·汉默(美国1948—)。
第30部《基业长青》詹姆斯·柯林斯(美国1958—)。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十四
季羡林:我是一个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没有。我自比是一棵只有枝干并无绿叶更无花朵的树。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
季羡林。
精通12国语言,北大终身教授,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季羡林先生曾说过“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读书写书的本领。”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十五
我的一生就像是在书写一本书,从我降临的那一刻我的哪一本书就开始写上我的点点滴滴。我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书的下一页会写上我怎样的事,但我只希望到我年迈时看到它会是幸福的,会是让人回味无穷的一本书。
可能我的著作不会像童话中的故事,有那样美好的情节,但也绝不是枯燥无味的。人生就是一条曲折不定的心电图,有点图的最低点,那是我偶与挫折的时候,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不敢面对而原路返回的人,那样与站在原地等候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那还不如勇敢去面对,有点累,怕什么。有些事实你不必遮掩那或许是你为下文的成功埋下的伏笔。重新生活,翻开新的一页书写新的一天。
不懂自我的人,是因为停不下繁忙生活的脚步。不理解自我的人,是因为不认识内心的最真的自我。
你知道吗,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所以当你觉得很累时你就正在走着上坡路。上初中就像是小说的高潮前记就如春夏之交际。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十六
草草的吃完早饭后,家里停电了,我百般无聊的坐在那里。
也许是太寂寞了,我大声的问着在厨房里的老妈:“妈妈,你用过以前用手拨转的电话么?”“用过啊!”妈妈不知我脑子里想什么,停顿了一下,说:“怎么了?”“没什么,只是随便问问而已。”忽然,脑子里又想到了什么问:“那种电话好玩么?”妈妈轻声哼了一下,“当然不好玩了,要是想拨个电话,都得费好几分钟哪能像现在这么快。”
接着,她顿了一下,走到客厅里来,拿着抹布边擦边说:“现在那种电话都可以放在博物馆里了。”手上的动作依然没停,又接着说:“唉,想想社会发展真是太快了,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你姥姥照顾我们姐弟三个,那时是正当长身体时,我们姐弟仨用提锅吃饭,多么小,还不如炒瓢大,”说着,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弯着的腰站了起来,用手给我比划着,“大约这么大吧!唉,那时炖上点白菜,吃的可香了,到最后,根本没有你姥姥吃的。”
她一边讲,一边抬起头来看着我,“你姥爷不是煤矿工人么,他回家时,我们拿着盛满馒头的书包,馋的直流口水,有时没拿馒头来还抢着去闻闻他的空书包,可香了。”我用手托着脑袋,聚精会神的听着,对老妈的过去感到新鲜不已。
妈妈的口像开了闸子的流水,滔滔不绝,端着那吃饭剩下的菜,边走边说:“那时上学可辛苦了,步行大约三十分钟才到校,回来又饿得不行,你姥姥还说,看,和小猪似的,直到俺姥爷教我们做锅饼,卖锅饼这才吃上了面。
说到这,她把剩菜放入冰箱里,关好冰箱门,干完了这些,她才一步一步走来,坐下,喝了一口水说:“上学时,我们是用一层薄薄的布做的书包,那包是背在一个肩上的。”说着做了一个背包的姿态,“我都背的那布一绺一绺的。”
半响,她催促我说:“快去做作业,明天还得去你姥爷家”我伸了一个懒腰,不情愿的回房间,想起了妈妈的过去,顿时,感觉妈妈真不容易。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人生亦是一本书,这本书的精彩与否,取决于写作它的主人是否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十七
有人说,人生是一次旅行,你降临到这个广阔丰繁的世界,一生一世就在天地之间游历。有的人云游四海,浪迹五洲,熟视人间百态,阅尽世事沧桑;有的人却如井底之蛙,穷尽一生,只看见头顶一方狭窄的天空。
有人说,人生是一次,所有的幸福和成就,所有的悲剧和失落,都是的结果。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你身上和你周围发生的一切,喜怒哀乐,荣辱沉浮,都不过是梦境,一切都是虚幻,一切都转瞬即逝。
也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你本人。
每一个人的人生之书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本不同的人生之书,决不会有一本重复。这本书,你天天在写,你周围的人天天在读。只要生命在延续,这本书就要一页一页由你自己往下写,一页一页被世人往下读。
时光不可能倒流,人间也没有后悔药。经历过的事情,无法重复,更无法再来一次。你的人生之书既然已经打开,既然已经翻过去很多页,那么,且不管要翻过去的那些内容,注重即将翻开的新的页码吧。
我想,一个人,如果曾经认真地生活过,追寻过,思索过,真心诚意地爱过,奋不顾身地拼搏过,那么,不管你的地位如何,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不管你是一贫如洗还是万贯缠身,你的人生之书不会苍白虚浮。
人生中的三本书(热门18篇)篇十八
第1部《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美国1894—1976)。
第2部《金融炼金术》乔治·索罗斯(美国1930—)。
第3部《漫步华尔街》伯顿·马尔基尔(美国1933—)。
第4部《克罗淡投资策略》斯坦利·克罗(美国1928—)。
第5部《艾略特波浪理论》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美国1949—)。
第6部《怎样选择成长股》菲利普·a·费雪(美国1908—2004)。
第7部《投资学精要》兹维·博迪(美国1943—)。
第8部《金融学》罗伯特·c·莫顿(美国1944—)。
第9部《投资艺术》查尔斯·艾里斯(美国1941—)。
第10部《华尔街45年》威廉·戴尔伯特·江恩(美国1878—1955)。
第11部《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约翰·迈占(美国1912—1987)。
第12部《笑傲股市》威廉·欧奈尔(美国1933—)。
第13部《期货市场技术分析》约翰·墨菲(美国1934—)。
第14部《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埃德加·e·彼得斯(美国1952—)。
第15部《华尔街股市投资经典》詹姆斯·p·奥肖内西(美国1931—)。
第16部《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美国1944—)。
第17部《专业投机原理》维克多·斯波朗迪(美国1952—)。
第18部《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沃伦·巴菲特(美国1930—)。
第19部《交易冠军》马丁·舒华兹(美国1945—)。
第20部《股票作手回忆录》爱德温·李费佛(美国1877—1940)。
第21部《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吉姆·罗杰斯(美国1942—)。
第22部《世纪炒股赢家》罗伊·纽伯格(美国1903—1999)。
第23部《一个投机者的告白》安德烈·科斯托兰尼(德国1906—1999)。
第24部《逆向思考的艺术》汉弗菜·b·尼尔(美国1904—1978)。
第25部《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范·k·撒普(美国1945—)。
第26部《泥鸽靶》弗兰克·帕特诺伊(美国1967—)。
第27部《贼巢》詹姆斯·b·斯图尔特(美国1951—)。
第28部《非理性繁荣》罗伯特·希勒(美国1946—)。
第29部《伟大的博弈》约翰·斯蒂尔·戈登(美国1944—)。
第30部《散户至上》阿瑟·莱维特(美国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