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风采篇一
大自然的绝妙之处在于造就环境之美,环境的杰作在于塑造杰出人物。江南水乡乌镇就是造就文学巨匠茅盾的古老城镇。
我最早认识乌镇是早年上高中时读茅盾的短篇小说《春蚕》。那水乡的秀美以及小桥流水的韵致,本身就是一首婉约诗;老通宝的古朴勤劳,和多多头的倔强叛逆形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阳春3月,趁到杭州公干之余,在浙江《家庭教育》杂志社沈社长等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乌镇。乌镇已非想象中的乌镇。这里高楼林立,鳞次栉比,汽车来往,人声嘈杂,已嗅到现代化城镇的气息。然而,沿河两岸还保留了镇中心古老街道的旧貌,依稀还能看出昔日的风采。
乌镇已有两千年历史。春秋是吴越疆界。公元前52019年,吴国驻兵防越,故名“乌戍”。后来越国灭吴,越国诸子中有一乌余氏封于此,故改称“乌镇”。乌镇座落京杭大运河之旁江浙两省交汇处,俨然是江南水乡一颗璀灿的明珠。
这里尽管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但令人遗憾的是,乌镇被遗忘而名不见经传,自从一百多年前诞生了文字巨匠茅盾,乌镇才蜚声海内外。
我们去乌镇那天,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天空灰蒙蒙的,古老的乌镇像一位苍桑老人,戴着黑青色毡帽,套着对襟马褂,镶衬着白色裙裾,似乎坐在一艘大乌蓬船上,悠悠的河水荡开波纹又迅速缝合,抚平历史的苍桑。整个乌镇笼罩在薄薄的烟霭中,显得愈发古朴、典雅,略带朦胧和神秘。
走近乌镇,我们逐渐看清“乌镇真面目”。我们沿着河岸,这河岸是青石板铺的道路,宽约2-3米;这河叫东市河,河宽约10几米,河水绵绵的、悠悠的样子。青瓦白墙典型江南水乡房舍倒映水中,临河几根石柱子顶着犹似北方阳台的房间,几位老人坐在椅子上晒着太阳,那神情似乎对远方的来客表现出一种自豪的样子,那是一种对文学巨匠茅盾的景仰而产生的豪情。
我们在河埠头看到一条练武船。船上几位年轻的后生持枪刀对打,在铿锵锣鼓的催动下,愈打愈烈;隔河观众越来越多,且不时地爆发出雷鸣般掌声。据说这是乌镇传统的节目。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宋,经久不衰,流传至今。体现这一带蚕乡农民尚武精神。街两旁是刀削般木板房,赭石色的油漆斑驳,我感受到百年沧桑;石板路坑坑洼洼,留下了历史的足迹。是近百名进士举人留下的足迹,还是文学巨匠茅盾履痕,实际已无从辨认。我看着看着,仿佛从历史的尘封中走来了一位浓眉大眼,宽额头高鼻梁,西服革履的中年汉子,他在漫步,他在思索?那不是30年代的茅盾吗?他也许正在构思长篇巨着《子夜》呢。
我急看门牌,那不是观前街17号吗?由陈云同志书写的“茅盾故居”四个大字赫然悬挂在一个黑漆大门上方。那是一座清代建筑,四开间两进砖木结构的旧式楼房。据说是茅盾的曾祖父沈焕在武汉经商赚了钱购置的房产。楼房二层坐北朝南,面临观前街。茅盾1896年7月出生在这里,他在这里度过童年的生活。
茅盾老房后面是块园子,1934年茅盾用自己的稿费,在这里亲自设计盖了三间平房作为书斋。他的中篇小说《多角关系》就是在这里创作的。在茅盾故居对面是一爿商店,那是《林家铺子》的原型。其实,何止是《林家铺子》,茅盾的小说《春蚕》、《秋收》、《残冬》都是以乌镇为背景创作的作品。
乌镇孕育了伟大作家,作家又创作出伟大作品。
走出茅盾故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坐在东市河弓形桥上,望着古朴典雅、高高低低楼房(二层与平房相间),看着河边绿色的柔柔的柳条像纤秀的少女在边歌边舞;桥下软软的河水闪着粼粼波光。乌镇正像一首抒情诗,情深深,意浓浓,激越心胸;乌镇又是一部长篇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诗的意境,小说的情节塑造了文学巨子茅盾。
乌镇孕育了茅盾,茅盾塑造了乌镇。对吧?
风采篇二
风采作文
当微风吹动安详的绿叶,训练场上有我们嘹亮的口号;当月光撒向大地一片皎洁,军营里我们的歌声不断飞扬。这是我们青春的见证,这是我们青春的别样风采。
训练场上,站军姿时头上的骄阳,踢正步时肌肉的酸痛,蹲着时脚掌的麻木,随时随地蜜蜂的侵袭,都令我们苦不堪言。但是面对体力不支,面对头晕目眩,我们选择了忍耐,选择了坚强,选择了青春如此的别样风采。
汗,顺着脸颊往下淌,这种异样的“芬芳”弥漫在这身迷彩上,遍布于整个训练场上,这是努力的见证,是青春的别样风采。
当骄阳给大地撒满光芒,我们的步伐干脆而又整齐;当天空挂满星星,我们的歌声委婉而悠扬。
“寒风飘飘落叶,军队是一只绿花,亲爱的战友你不要想家,不要想妈……”轻松的夜晚,悠扬的歌声,我们在赛场上听着,唱着,拌着几分离家的思念,在最终又浇上与冠军失之交臂的的失落,但是我们没有流泪,因为我们已经学会坚强,我们要拥有别样的青春风采。
烈日下的汇报表演中,我们朝气四溢,我们精神抖擞,我们英姿飒爽,我们为军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们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四维曾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踏上归途,离别的泪水模糊了双眼,我们怀者一份份感伤离开了教官,离开了这相处了7天的一切。
这不是懦弱的眼泪,是对让我们变坚强的一切的留念,是对青春永恒的见证。
军训中,几多疲倦,几多汗水,几多风尘,几多感慨。
军训象杯咖啡,越品越浓,愈品愈香,它教会我们吃苦,教会我们坚强,旧象霸王蝶没有经历出生的艰难,旧永远不能飞上蓝天;象鲤鱼没有千万次的跳跃与拼搏,旧不能成功的越过龙门。
我们带着军训的收获,穿过泥泞,朝着光明,与太阳赛跑,用未来的三年给予我们的青春又一番别样风采。
一面大旗,书写着“梦之队”3个字。“梦想从这里起飞”,带着这个口号我们前往去北京的旅程,带着这个口号我们去目睹古都的风采,带着这个口号我们登上了享誉中外的万里长城,带着这个口号我们志在清华。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数万里,迂回盘旋,如一条巨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在云雾缭绕中散发着威严,让人望而感慨万千。
看着车窗外的“巨龙”,不禁暗暗为古人的智慧而叹服,试想在这荒山野岭之中促成这样一个宏伟的工程谈何容易。而导游的一句话更是让我对古代劳动人民肃然起敬,他说:“万里长城住万里人。”万里长城的每一块石砖下面都埋压着一位百姓的尸体,所以它是用千千万万百姓的鲜血换来的,它是古代人民智慧与汗血的结晶。
10分钟的缆车路程后,我站在了巨龙之上,脚下的石板印着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给人一种历史的沉重之感。城壁是由坚石累积而成的,但经过无数次风雨的洗礼,干戈的磨损,现在已是满目疮痍,让人感叹岁月的变更,风雨的无情,战争的残酷。
随着导游的脚步,我们一行人向长城的最高点进发。长城是建在高山之上的,所以随着山势的变化,长城也随之上下蜿蜒,陡峭无比。不过这并没有能够阻挡住我们的脚步,我们一行人一路上有说有笑,最终来到了长城的最高点。
菁菁校园,学子莘莘,他们穿着青春的红舞鞋,咏叹曼妙的花季,舞动绿杨的风采,谱下蓝色与和谐的音符,是门德尔松键盘激荡的《春之声》。
《春之声》,确是美妙,让我回忆起校园的过去,着眼与现在,展望于未来……这一切都如绿杨般苍绿葱翠,充满和谐与美好。
春韵潺潺,花坞春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萨进了教室,映红了同学的脸,这是许多人还深沉睡梦,可同学们已迎着晨星,来到了教室,开始他们一天新的旅程。朗朗的读书声在你我耳畔回荡,震撼着你我的心扉。一群多么勤奋的孩子,在墨香中品味沁脾的清茶,在海洋中快乐地遨游,在珠峰上勇敢地攀爬……青春地朝气化作勤奋的音符跳跃、奔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赋有青春活力,勤奋气息的校园,芊芊的学子有因勤奋而创得佳绩,不断地挑战着自我,超越着自我。
音乐的节奏加快了,伴着轻快的音符,我来到了操场,一个个潇洒的身影在我眼前闪过。哦,原来是体育节到了,同学们在赛场上各挥所长,尽显风采。每场比赛都精彩绝伦,“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德风尚在运动员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同心协力,共同营建出一个和谐的校园。
音乐愈奏愈烈,一个个音符跳着高亢地舞步,在空中激荡。我走到了校园的林荫大道,只见流光溢彩,满目琳琅。我们又迎来了校园的“科技艺术节”。瞧,道上摆满了同学的科技作品,件件都焕发着迷人的光彩。这个同学把松香作成了琥珀,晶莹剔透,似真非真;那个同学把“一分”的纸币叠成了军舰模型,宏伟壮观;还有的奇思妙想,制作了绿色的黑板擦……创新,是这个世界的灵魂,对于我们而言,它能放飞我们的思路,让我们赋有想象力,去推开一扇扇新奇美妙的窗户,欣赏别样的风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些才人靠的不也是创新么?这是一个具有创新的校园,而我们是翱翔在九天的雄鹰,开拓出一片和谐的发展的新天地。
音乐的节奏渐渐慢了下来,我的心随舒缓的乐声飘飞起来。我又来到了主席台,只见上面人头攒动。走近一看,同学门正自发地为一名身患重病,家庭贫困的同学进行捐款活动,两元、五元、十元……雪片般旋舞。这片片深情汇作涓涓流水,流淌在同学们的心里,纵然使人落泪,泪中是同情,上感动,是爱。“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只要有爱,天空会永远明朗璀璨,歌中也是这么呀“只要人人都现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洒满了校园,随风飘扬,因为有爱,校园绿了;因为有爱,我们的心灵变得圣洁了。
演奏结束了,快乐的音符停止了跳跃,似乎也被自己的美妙陶醉了。我那飘飞的思绪已被追回,突然忆起,校园的50岁生日到了,是的,50年。饱经沧桑,历尽风雨,是勤奋,是团结,是创新,是友爱,是绿杨的风采。
让你我随绿杨摆舞,展出绿杨的风采,伴着校园,演奏出永恒的和谐、美好之音。
风采篇三
;【选文一】
感人至深的银幕形象
□陈 辉 王 杰
看过电影《太行山上》的观众,都会感受到影片中投射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感染力,一种对革命前辈的景仰之情在不知不觉中升腾……《太行山上》首次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作为主角,通过朱德从正面战场转向游击战,在战略需要作出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运筹帷幄和当机立断,塑造了一位意气风发、久经沙场的老一辈党的优秀领导干部的光辉形象。
故事片《我的母亲赵一曼》,则以母亲的名义,用儿子的视角,把观众带入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说起扮演赵一曼这个角色,青年演员张晗也是感慨万千。张晗说,当她看完《我的母亲赵一曼》的剧本时,心中那深埋了多年的英雄情结便一下迸发出来。她说,我是看着像《东方红》这样的剧目长大的,所以对于饰演赵一曼有一种说不出的冲动。赵一曼为了党的信仰,可以放弃家庭,离开骨肉相连的儿子,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我深深地被这样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所打动。正是在这种打动中,我塑造了这位女英雄。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当我和导演一同去看望90多岁高龄的赵一曼的老战友时,老人竟然在见到我的那一刻出人意料地喊出了“赵一曼”的名字。
在这些复映影片中,那些当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同样令人感动。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等都在银幕上被再现得深刻感人。其中,故事片《郑培民》融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真实而深刻地塑造了郑培民廉洁从政、鞠躬尽瘁为人民谋利益的光辉形象。
电影《任长霞》以优秀共产党员任长霞生前36个小时的生活片段为切入点,艺术地再现了任长霞亲民、爱民、为民,以实际行动履行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被观众称为“感动中国的第一片”。
以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官店镇党委书记刘银昌同志为原型拍摄的《山乡书记》,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山乡书记》是由来自北京、四川、湖南、内蒙古、湖北的数位作家深入山区体验生活,走访人物原型,历时3年、十余次易稿才创作完成的,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影片采取的也是纪实风格,使用的是当地的习惯性语言。为了让影片更接近生活的真实,导演大胆起用了湖北宣恩县当地文工团的演员担任男主角,而群众演员更是全部从当地老百姓中挑选。《山乡书记》一经问世,不仅感染了千千万万的电影观众,而且还及时送出了一份党的先进性教育的形象化教材。
(选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6年7月3日)
阅读感悟
《太行山》《我的母亲赵一曼》《郑培民》《任长霞》《山乡书记》这些经典影片都为我们塑造了感人至深的银幕形象,他们或为一代伟人,或为抗日战士,或为优秀的人民警察,或为普通而平凡的村官,但他们均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他们都在影片中投射出了震撼人心的感染力,真实地再现了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事业不怕牺牲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选文二】
张勇手:军人本色银幕风采
□马 智 张凤翔
在新中国十七年的电影史上,张勇手的名字和他所塑造的人物让观众感到熟悉而亲切,《黑山阻击战》《英雄虎胆》《海鹰》《林海雪原》《奇袭》……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银幕军人偶像张勇手,带给千千万万的影迷们以心灵的震撼、陶冶与满足,他的身上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军人气质。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已有55年军龄的张勇手,其艺术人生的底片上最浓重的色彩是军人。
1960年,是张勇手的银幕生涯中永远难忘的一年。在那一年中,他相继出演了八一厂的两部重要影片《林海雪原》和《奇袭》中的主要角色,他那英姿风采深印在了亿万观众的心目中。
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张勇手每月的粮食定量只有28.5斤,根本不够吃,这时《林海雪原》刚拍竣,接下去本来厂里准备让张勇手演《碧空雄鹰》中连长的角色,正在开封进行跳伞训练的时候,却又接到厂里的新命令,要他在即将开机的影片《奇袭》中扮演男主角——志愿军侦察连连长方勇。
(选自《大众电影》2003年第15期)
阅读感悟
张勇手的银幕风采是由他与生俱来的军人气质,和他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场上摸爬滚打的非凡经历以及他为塑造影片中人物形象的苦干、实干精神所造就的。作为军旅偶像,张勇手再次向我们印证了那句古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