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的特点之一是语言得体、条理清晰,给读者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下面是几篇经典的优秀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吸取其中的经验和技巧。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一
午饭过后,天空飘来大片大片的乌云,许久,黑压压的天空开始下雨了。随着第一滴小雨的诞生,一场雨的“生命之歌”开始了它的乐章。
无数漂亮的小精灵跳跃着、吆喝着,一批刚落地,另一批又赶紧跟上来。胖点儿的“咚咚”,瘦一点的“嗒嗒”,略小的“嘀嘀”,大些的“啪啪”……它们的弹奏声此起彼伏,高潮迭起,一波连一波,一浪接一浪,激荡着我的心胸!
过了一会儿,雨的节奏慢了下来,发出的是“咝咝”声。我屏住呼吸,侧耳倾听,似乎是少女在雨中独自哀怨,哀怨又彷徨;又像是女孩在伤心地哭泣,惆怅又忧伤……我恍如身临其境,深深地陶醉在这着动人心弦中。一阵微风拂过,雨点变了方向,如同一双温暖的大手,在树林间、草丛中抚摸着,一遍又一遍,发出“沙沙”声。
很快,乐曲进行到了尾声,但雨点儿还在跳动,一声声,那么清脆悦耳。花儿抬头笑了,竹笋长出了芽儿,小草、大树都直起了腰板……我似乎看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瞧!一粒可爱的、晶莹的小水滴在一片润泽透明的嫩叶上缓缓向下移动,快要到叶尖儿时,我的心提了起来,千万别掉下来!它是那么美丽,树的倒影在它的身上闪闪发亮,但它迟迟不肯落下,我的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下来,可就在我放松和发呆时,那颗小水珠滚动着下落了。
春雨停了,春思断了,宁静之美随后来了……。
上一页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二
2、感知声音的强弱,体验分角色合作演唱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谱一套、糖果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回音。
1、师:春天来了,老师带你们去春游去喽!想去吗?在路上可得看仔细哦!(播放春景图)。
提问:刚才看到了什么?你喜欢春天吗?春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呢?
2、师:哎,好累哦,休息一下吧,我们和大山公公问个好吧!
幼:大山公公好!(另一师):大山公公好!喂!你好吗?(喂!你好吗?)。
3、师:这是什么声音呀?怎么会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声音呢?(回音)。
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回音比第一声要小一些,轻一些,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
师幼玩回音游戏2-3分钟。
4、引题。
教师范唱,说说哪句有回音?找出不同,有强有弱。
5、体验游戏,感知强弱。
播放打雷下雨声音。
幼儿模仿,感受声音的强弱。
游戏:大鼓与小豆子。
6、体验回音。
激趣:雨停了。看看山那边出现了什么?(彩虹)。
向彩虹问好!再次游戏体验回音。
7、学唱歌曲。
出示图谱,教师解释图谱意思,幼儿跟唱。
8、创编歌曲。
哪里听到过回音?(话筒等)。
将‘山谷改成话筒“将“啊”改成一句话。
9、结束活动。
天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回家体验回音并创编。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三
我听过许许多多好听的歌,但是在我的印象之中都不如那一次听雨的感觉好!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音乐家,但是我真正喜欢的一个音乐家他不是音乐天才贝多芬,也不是如神一般的肯札特。这一位音乐家就是大自然。有的人对享受的理解也许是开着豪车带着金项链这就是享受,而我对享受的理解是独自一个人去听雨。
雨声是世界上种种声音中最动听的,它可以带领我们走进另一个世界,那世界是美丽的,是动人的,!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四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二、玩游戏:克隆。
1、幼儿模仿教师语言、动作、唱歌和钢琴声。
师:什么叫克隆?我们来玩这个游戏?
2、老师弹两段钢琴音乐,引导幼儿区分音乐表情:连贯的和跳跃的。
三、通过图谱和老师的范念让幼儿熟悉歌词。
1、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师:图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前面是大图,后面是小图)。
2、教师念歌词。
3、师:为什么有大图和小图?(唱的地方声音大,回声声音小)。
4、教师指挥图谱,幼儿学念歌词。
四、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
师:我是怎样唱大图和小图的?
2、教师再次范唱。
3、幼儿学唱回声。
师幼共同演唱。
4、幼儿看图谱完整演唱。
重点指导:
(1)幼儿按歌曲的音乐表情演唱。
(2)注意附点。
5、学习对唱。
(1)师幼对唱。
(2)幼儿分组对唱。
(3)个别幼儿对唱。
五、创编歌词。
1、师:除了向大山里的松树,还可以向谁问好?
2、师:小松树儿早是几个字?我们也编几个字?
3、师:请你们给歌曲取个名字。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五
活动目标:
1、在逐渐熟悉歌曲的过程中,进行有感情的演唱。
2、让幼儿了解“山谷回音”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奥秘的愿望。
3、让幼儿体会音乐中强弱(fp)的不同效果。
活动准备:
1、山谷图一张。
2、纸箱一个。
3、表现回声的flash。
4、歌曲范唱带一盒。
活动过程:
1、导入(幼儿在教室外排队,模仿登山)。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山上玩,好吗?(音乐起,幼儿用手搭起火车上桥了,进山洞,幼儿开着火车走到座位上,音乐停。)。
(1)感受回声。
师:爬上山顶大声地喊“我登上山顶了!”……喊完之后会怎样呢?(会有回声)(让幼儿头带纸箱,感受回声)。
师: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听磁带)你们听到了什么?(回声,声音会越来越小,能反复听到)。
(2)练声。
师:那谁能来模仿回声呢?(幼儿进行表演。)。
2、学习歌词。
(1)欣赏:
提问:a、请大家想一想,在这首歌里你们听到了回音吗?是哪一句?(有!“啊……”)。
b、他是怎么唱呢?(一句强,一句弱)。
(2)集体朗读歌词。
3、听音乐学唱歌曲。
(1)轻声演唱歌曲。
(2)跟琴演唱歌曲。
(3)歌曲处理。
师:小朋友,我们去郊外登山时心情是怎么样的?(开心的)那我们怎么唱才能表达出高兴呀?(哦,我们要笑起来唱歌。)这首歌里的`“啊”是回声,我们应该怎么唱?(一句强,一句弱)。
4、创编歌词。
5、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山谷回音真好听》这首歌,在这首歌的伴奏下,登上了山顶。现在旅行结束了,让我们还在这首乐曲的伴奏下离开吧!(幼儿搭起火车,在乐曲的伴奏下离开教室。)。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六
每晚到了这个时候,功课早已做完,家人也都入睡了,周围一片寂静,我便会抱本“闲书”坐在床上,戴上耳机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这是人生最简单,然而似乎也是最奢侈的一种享受。
而今夜,我没有抱书在床,也没有听音乐,外面下起了雨,我关上了灯,一个人坐在黑暗中,静静地聆听着雨声。
雨不是很大,淅淅沥沥的在屋里能听到的,不是一片的声音,只是这边一串,那边一串,轻轻巧巧地落在地上,落在积水中,给黑暗平添了一份幽静。偶尔,也有几滴滴落在楼下什么地方的一个铁皮罐上,“咚咚”的声音传得格外远。走到窗前,把窗帘撩起一角,可以看到外面黑沉沉的夜幕,路灯的一小片白光刚好照出那绵绵而下的雨丝。
远望静静矗立的楼区,再也没有亮灯的窗口。奔忙了一天的大人和孩子,大概正在梦乡中漫游。
人的心境会受这雨的影响,而雨并不受人的影响,也许这场雨从千百年前就已是这样不紧不慢,悠悠闲闲地开始下了;也许苏轼正是在这雨中长呤:“一蓑烟雨任平生……”
夜更深了,更静了,雨仍在下着,细细的、轻轻的声音、淅沥连绵,滋润着万物,也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的内心变得澄净悠远。哎!。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七
2、请幼儿自由弹弹、敲敲感受民乐所发出的声音。
二、说说喜欢听那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1、幼儿分别介绍自己刚才玩的乐器情况。
2、请学过民乐的幼儿介绍乐器的名称并演示简单的弹奏方法,感受那种弹法声音最好听。
重点:介绍扬琴的弹奏方法,并演奏乐曲。
三、游戏:小小乐器手。
1、教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乐器,现在请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小小乐器手。
2、方法:老师指出一乐器,幼儿说出名称并说说怎样让它发出好听的声音。并一起模仿演奏的动作。
3、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我是小小二胡手,拉呀拉呀拉,拉出好听的声音。
4、分别请幼儿创编其它乐器的儿歌及动作。
三、再次体验摆弄民乐的乐趣。
1、请学过民乐的朋友做小老师。(挂标示)。
2、幼儿运用学会的简单动作再次摆弄乐器并可以向小老师请教。
3、进一步感受弹奏民乐的乐趣。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八
风是,送着雨来的;雨是带着长长的忧愁,缓缓地落下,“滴答”“滴答”,像那愁一般,细细的,无尽头的,抬眸间,想起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想起雨是最解人情味的。
这时,老家的桂树也因落花了吧,雨声“滴答滴答”,带着家的温暖,桂花也因一朵一朵离开桂树了吧,这雨真解人情,听雨的感觉真好!雨像一颗颗纯真的珠子,洗去闹市的尘埃,抚平心灵的噪音。这世界的一切安静了,在雨的港湾,城市甜甜的睡了,大街上的人走路都静悄悄的,生怕毁了这艺术,只留下雨的“沙沙”声,像一曲无字的歌谣,让人愉悦舒畅。听雨的感觉真好!
不知何时,鸟儿也加入了雨声的行列,雨的音韵更富有节奏了,好像在唱对山歌,我敢打赌,这不比歌手唱的差!因为那是天然的,贴近自然的声音,像薄荷味的糖果,含在嘴里,带点清新的味道。
雨越下越小了,在屋顶上的踢踏舞渐渐降低了声音“滴嘀”“嘀滴”,像在说悄悄话,又像低吟着一首首唯美的诗词,神秘而饱含情趣,这雨细的有点像针尖了,交错在一起时,使我不禁联想起蜘蛛的网子,“嘀咚”“嘀咚”。又像是对我说悄悄话,带着风一般的温柔,花一般的甜美。听雨的感觉真好!像荡漾在恬静的漩涡之中。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九
1.尝试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山谷回音的美。
2.感受音乐强弱力度的对比,唱出音乐的强弱力度的变化。
3.体验参与唱歌活动的.乐趣。
1.活动重点:尝试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山谷回音的美。
2.活动难点:唱出音乐的强弱力度的变化。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旋律,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1.热身活动:幼儿跟随教师边念唱歌词边做各种律动。
2.教师与幼儿进行练声活动。
(1)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美丽山谷真稀奇?
(2)完整听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优美及声音强弱力度的变化,并随音乐做肢体动作如拍手、拍腿来感应歌曲。)。
(3)再次完整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带领幼儿用“啦”字哼唱歌曲旋律。
(2)播放音乐,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
(3)教师清唱,幼儿跟唱。
(4)幼儿跟着教师的钢琴伴奏来演唱歌曲。
(5)分组唱。
(6)请个别幼儿上台来演唱。
5.结束部分:
教师进行小结,对幼儿进行表扬鼓励。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十
啊静静地坐在窗前,倾听着细雨坠落下来的声音,多么清脆,给人一种愉快的感受,我多么想说:“啊。”
我喜欢春雨的声音,即使也是下雨,但他像牛毛,那么细,触手可及,一丝清清凉凉的,落在手上。对每个人来说雨的感觉是不同的。当你开心时,兴奋的劲儿难以抵挡,去享受雨,好像感觉雨后的天空会跳出一道淡淡的彩虹,而当你烦闷伤心时,就觉得雨的声音多么繁杂,心中仿佛降了一阵酸雨,感觉很不是滋味。
听雨会让人觉得瞬间心旷神怡,也会使人更加忧伤,但那得看你的心境了。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十一
通过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让学生能用强弱对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根据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的音乐创编歌词、动作、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
2、根据歌曲音乐创编歌词。
教学难点;能用强弱对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学生边听《火车开了》边律动。师播放课件。
师;今天、李老师想带同学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看、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生;美丽的`大山、幽深的山谷。
师;那你们最想对大山说点什么。
生;喂(强)!师;喂(回音)、刚才老师在做什么。
生;老师在当我们的回音。
师;现在、有谁愿意对着山谷说话、谁来当回音。
生;喂、你好吗(强)————喂、你好吗(弱)。
生;喂、大山、你好吗(强)————喂、大山、你好吗(弱)。
师与学生讨论、哪组学生表演得好、为什么。
生;回音应该比原声要弱一些。
师;同学们观察生活非常仔细、现在由老师来当原声、同学们扮演回声。
师;(呼喊状)喂、你好吗。
生;(弱)喂、你好吗。
师;注意、现在老师的原声有变化了!(播放课件)。
1234│5—│。
1616│5—│。
1234│5—│。
啊
1616│5—│。
啊
二、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在山谷里发出的声音真好听、那么、大山山谷回音的音乐也特别美、请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生;认真听。
师;这么美的音乐、李老师也忍不住想表现一翻了、在我唱的过程中、同学们得帮一个忙、当我唱“啊”时、你们唱我的回音、让我们一起完成这首歌曲。
师生接唱。学生学唱。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请学生演唱歌曲。
三、创编歌曲。
生;天坛回音壁。
生;话筒回音。
师;那你们能把你们说得唱一唱吗老师相信你们能行、同学们可以先。
分组讨论你们组所选的主题。
师;同学们、讨论完了吗现在、就请三组同学讨论一下内容、说说歌词吧。
do;话筒话筒真稀奇、着稀奇、唱歌跳舞有回音、有回音、喂喂喂喂喂、啊啊啊啊啊、话筒回音真好听、真好听。
re;天坛天坛回音壁、真稀奇、唱歌讲话有回音、有回音、啦啦啦啦啦、哇哇哇哇哇、
mi;山洞山洞真美丽、真稀奇、唱歌讲话有回音、有回音、呜呜呜呜呜、哒哒哒哒哒、山洞回音真好听、真好听。
师;同学们创编的歌词真有新意。我们跟着音乐试着把三段歌词唱一遍。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唱了一首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还编了很有新意的歌词。同学们、你们难道不想亲自再去山谷里听一听回音吗可惜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们不得不对着山谷说;“再见了!”同学们向你们的山谷再见、向你们的回音再见。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十二
1、学会演唱歌曲,能控制声音变化,用优美的声音形象变现“原声”和“回声”,发展音乐感受力和变现力。
2、了解山谷回音现象,明白简单的道理,并会用形象的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回声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教师说出谜语:“山谷有个淘气包,躲在暗处学人叫,腔调和你一个样,睁着眼睛找不到。”通过猜谜语来让幼儿知道回音。
二、教师讲述回音的原理。当声投射到距离声源有一段距离的大面积上时,声能的一部分被吸收,而另一部分声能要反射回来,如果听者听到由声源直接发来的声和由反射回来的声的时间间隔超过十分之一秒,它就能分辨出两个声音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由声波的反射引起的声音的重复;亦可指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声音的折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面积障碍物时,一部分声音被吸收,另一部分声音就折射回到我们的耳朵里,当我们说话声和反射回来的.声音的时间间隔超过1/10秒,我们就能听到并分辨出两个声音。我们后来听到的反射回来的声音就是“回音”)。
三、让幼儿听一遍歌曲,感受回音的美妙。教师教唱歌曲,引导幼儿发现歌曲中“原声”与“回声”唱法的不同。
四、教师弹琴伴奏,与幼儿一起演唱。并组织幼儿分角色,如男生唱歌曲女生唱回音,或女生唱歌曲男生唱回音等。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十三
对教学目标的设计:
1、能够初步听辩声音的强弱,寻找自然界音响的强弱,并能在打击乐器上奏出强音,弱音。
3、从中体验到大自然中充满的乐趣。
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听音乐进教室。
1、听音乐,根据节奏拍手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感受、引导、掌握。
1、听音乐,感受强弱。
2、理解“强弱”定义。
3、再听,分辨强弱,认识“f”和“p”。
4、奏出强弱,并能根据弱音,做出相应手势。
5、想象自然界中的音响。
三、听赏、表现。
1、导入新课(播放动画片中带回音)。
2、学回声。
3、欣赏歌曲。
4、师生合作学唱歌曲。
(1)师生互唱。
(2)模唱。
(3)分组接龙唱。
(4)齐唱。
四、小结。
大家玩的高兴吗?从中都学到了一些什么?
对教学评价的设计:
在掌握知识目标方面,利用各种手段,淡化音乐知识概念,注重了教学的感受性。整堂课,学生能和老师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合作和创造,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十四
小朋友们,山谷看到你们可高兴了。听,它还唱起了歌了呢!
1、唱一唱。
(1)范唱。
(2)小朋友们,我们跟着小鸟、小溪一起来唱一唱。
(3)学生整体学唱。
2、编一编。
让学生创编歌词加入歌曲,再让学生唱一唱。
四、结束。
小朋友们,天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看,小火车来接我们了。
课件:小火车出现,播放歌曲《火车开啦》。
听音乐出教室。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十五
1.能够听辩出声音的强弱,并能在打击乐器上奏出强弱音。
2.能学会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并能用歌声表现声音的强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并表现声音的强弱。
难点:较准确地用歌声表现回声的强弱效果。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天气可真好,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交游,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出发吧。(律动)。
二、引导掌握。
打雷、下雨了,小朋友们,那儿有个山洞,我们一起去避避雨吧。
(课件:突然打雷、下雨。)。
你们刚刚听到了什么声音?(雷声、雨声)。
谁能模仿一下雷声和雨声?
比较雷声和雨声的不同。
学习比较声音的强弱、高低。
游戏:大鼓与粉笔头。
教室作为一面鼓,学生作粉笔头。师用不同力度敲击鼓面,鼓声强,学生跳得高;鼓声弱,学生跳得低。
出示课件雨停了,出现彩虹,动物们都出来玩耍。
三、表现与创作。
小朋友们,山谷看到你们可高兴了。听,它还唱起了歌了呢!
1、唱一唱。
(1)范唱。
(2)小朋友们,我们跟着小鸟、小溪一起来唱一唱。
(3)学生整体学唱。
2、编一编。
让学生创编歌词加入歌曲,再让学生唱一唱。
四、结束。
小朋友们,天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看,小火车来接我们了。
课件:小火车出现,播放歌曲《火车开啦》。
听音乐出教室。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十六
活动目标:
1、能知道自己的名字,听到叫自己的名字会应答。
2、能围绕自己的名字,大胆的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活动准备:
1、收集幼儿的照片,并在照片下面贴上名字。
2、请家长告诉幼儿他(她)名字的含义。
3、小木偶一只。
活动过程:
1、介绍自己的名字:
小木偶的名字叫“小花”。
——“我的名字叫小花,你们的名字叫什么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名字。(也可以是小名)。
2、听名字应答:
教师与幼儿一起叫小花的名字,小木偶慢慢的出现。
——“小花我叫你,你怎么不答应我呢?小朋友你们说,我叫他的名字了,她应该怎么说呢?”
教师小结:别人叫你的名字,你听见了,就应该说“我来了!”
教师叫幼儿的名字,幼儿一一应答。
教师与幼儿再一次叫小花的名字,小花应答了。
3、说说我的名字:
小木偶介绍自己的名字。
——“你能说说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好听的名字吗?”
幼儿自由叙说自己名字的由来、意义等。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十七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对于回音现象的兴趣,初步了解回音的原理。
2、感受歌曲中用音乐表现回声的方法,体验歌曲中的强与弱。
3、尝试表现回声。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小兔淘淘》、磁带《山谷回音真好听》。
2、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强与弱”。
活动过程:
一、律动“郊游”导入。
――在音乐声中师生共同表演律动。
――导入录像。
二、出示课件(揭示回音的原理)。
观看第一段视频,教师提问: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到底是谁在骂淘淘?(提醒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使用文明用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它是什么?(回声)。
――回音和原来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声音的大小不一样、回音越来越模糊、回音是断断续续的、回音一直在重复)。
观看第二段视频,教师提问:
――为什么会有回音呢?(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大山中喊话,声音向远方传去,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大山就返回来了,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回音。
――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回音呢?(地下室、停车场、楼梯口、空房子等)。
――请小朋友做一个回音的游戏。
三、游戏。
――教师做喊话者,请幼儿扮回音。
第一次欣赏。
――小朋友听到歌里唱的什么了?
――音乐里有回音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他是怎样唱的?
――哪一句是表现原来的声音?哪一句是表现回音的?
第二次欣赏。
――出现回声的地方老师注意提醒,注意感受音乐在表现原来的声音和回声时强弱的不同。
第三次欣赏。
――将幼儿分两组,面对面的站好,跟音乐表演,在唱到回声时,一组是唱原来的声音、一组唱回音。
五、谈话结束。
活动反思:
回音较为抽象,孩子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孩子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本次科技活动借助“”小兔淘淘在山中喊话”的动画片直观形象地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回音。小朋友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很多幼儿在生活中注重观察,他们都能想到生活中很多地方有回音。
为了增加乐趣我设计了“回音的游戏”,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比较好,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时,我只注重了让孩子去模仿,模仿时注意一个声音高,一个声音低,却没有关注孩子的回声的模糊、断断续续的、回音的重复这一点处理得不好。我要灵活地掌握幼儿的每一个问题,让幼儿把每一个环节都学透,掌握牢固。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十八
对教学目标的.设计:
1、能够初步听辩声音的强弱,寻找自然界音响的强弱,并能在打击乐器上奏出强音,弱音。
2、演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并能够用歌声表现强弱。
3、从中体验到大自然中充满的乐趣。
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听音乐进教室。
1、听音乐,根据节奏拍手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感受、引导、掌握。
1、听音乐,感受强弱。
2、理解“强弱”定义。
3、再听,分辨强弱,认识“f”和“p”。
4、奏出强弱,并能根据弱音,做出相应手势。
5、想象自然界中的音响。
三、听赏、表现。
1、导入新课(播放动画片中带回音)。
2、学回声。
3、欣赏歌曲。
4、师生合作学唱歌曲。
(1)师生互唱。
(2)模唱。
(3)分组接龙唱。
(4)齐唱。
四、小结。
大家玩的高兴吗?从中都学到了一些什么?
对教学评价的设计:
在掌握知识目标方面,利用各种手段,淡化音乐知识概念,注重了教学的感受性。整堂课,学生能和老师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合作和创造,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听雨真好听雨真好(专业19篇)篇十九
让学生有兴趣,是使音乐课的得以进行的要素。良好的开端关系着整学期的教学,所以,让学生充满兴趣盎然的学习,是本课的宗旨。
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我只能根据现有的条件让学生感受回音的美感与乐趣。本课的重点是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效果,强弱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山谷的回音情境。为了强调效果,我安排了回音游戏。我来喊,孩子们当山谷中的回音:找同学来喊,其它孩子模仿回音:还可以让学生安前后顺序分3组,分别模仿回音由近及远,由弱及微的效果。
在歌曲的处理上,要提示孩子们模仿回音时的.弱音效果。孩子们喜欢的歌曲唱起来琅琅上口,因为很熟悉了,有时会不太注意效果的处理,往往唱得正带劲儿呢,忘记弱音了,要适时给予提示。
在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学中,要求学生用鲜明的强,弱力度对比来表现回声的效果。二年级学生对回音比较陌生,讲解回音的概念,当声波碰到一个障碍物时,它会弹回来,我们会再听到这个声音这种反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声。回音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为了使学生教快的掌握回音,进行了喊名字的游戏,老师大声喊一个同学的名字,其他的同学小声的喊这个同学的名字,或三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大声喊其中一个同学的名字,另一个同学小声喊这个同学的名字,通过一强一弱,让学生理解回音出现的强弱效果,游戏开始了,同学们认真的喊着名字,一个个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班上每个同学的名字喊了一遍,同学们在快乐的氛围中理解了回音,课堂气氛活跃,但在游戏活动中,有个别学生不好意思喊同学的名字,效果不太好,以后还需要多鼓励,多表扬,使每个视障生都主动参与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在趣味性的活动中快乐的接受知识,同时通过歌曲学唱,激发学生注意发现自然现象,提出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途径,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