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教师在授课前要制定的一个有序、系统的课程安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本,供大家参考借鉴。这些教学计划覆盖了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内容,涉及了不同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一
1、认识10个生字和“反文旁”。
2、诵读古诗,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朗读、背诵古诗。
4、初步感知月亮在中国文人眼中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对学习中国古诗的兴趣。
这是一首表现外出游子静夜思乡的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诵读是学习古诗,理解古诗最好的方法。我主要想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诵读古诗,理解古诗;通过解读“月”,让学生了解月在中古古代文人眼中的特殊意义,帮助学生更好的来体会诗人情感。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3、诵读古诗,感受诗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2、朗读、背诵古诗。
3、初步感知月亮在中国文人眼中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对学习中国古诗的兴趣。
学时重点。
1、朗读、背诵古诗。
2、诵读古诗,感受诗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学时难点。
诵读古诗,感受诗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二学时。
一、图片欣赏,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月亮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美好意境。
2、师:中国古代诗人也非常喜欢月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古诗。
3、揭题,读题。
(1)老师板书题目《静夜思》(故意把思写大些)。
(2)抽生读题,提醒学生注意“静”是后鼻音,“思”是平舌音。
(3)齐读课。
(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学生有可能说到安静的夜晚,很思念家乡。
二、学习古诗,在诵读中悟。
1、学生读诗,找答案。
2、理解故乡。
3、简介诗人,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
李白是唐朝的大诗人,他的故乡在哪里呢?就是现在四川的江油青莲,他在这儿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大概有。他是一个爱故乡的人,他长大后,还把自己的号取为“青莲居士”。后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离开了家乡,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所以,每当这样静静的夜晚,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他就会吟诵这首诗:
4、老师配乐读古诗。
5、学生练习读。
6、各种形式诵读古诗。
7、渲染气氛,感受思之切,思之悲。
师:李白非常的思念故乡,他到底思念故乡的什么呢?
(1)学生说:可能有家人、朋友、同学、田野等。
师:这些亲人、朋友、同学他再也没见过,和小伙伴一起捉泥鳅、放风筝的田野再也看不到了,他的心情是多么的(伤心、悲伤、难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师:再没见过他的亲朋好友,他伤心地读古诗——。
再也不能去那熟悉的田野,他悲伤地念古诗——。
在这个安静的夜晚,他静静地吟诵古诗——。
(3)小结:我们读古诗就是要这样,把自己融入到当时的环境,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入情入境地读。要表现静我们就读得轻些,要表现悲伤,就把声音放低些、慢些。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抓住重点词解读“月”,体会诗人情感。
1、请孩子们自己小声地读诗,看看诗里都提到了哪些景物,用横线划出来。
2、交流:月、霜。
师:孩子们,第一句诗就直接告诉我们月光像地上的——霜。你们见过霜吗?什么季节才会有霜呢?是啊,诗人说月光如霜,不仅是因为它们视觉上都给人很亮的感觉,还因为作者此时感到很孤单,非常的思念自己的故乡。你们看诗人,明明心里很悲伤,却不说出来,却说月光如——让学生说出来。(表扬接上来的孩子:真聪明,认真听课的孩子就是不一样。)那以后读诗的时候,看到月啊霜啊,你知道诗人的心情是悲伤的。第二句诗,也写到了月,诗人抬起头来望月,望就是——看,抬起头看。他抬起头看月亮,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自己的————故乡。
3、小结: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对家乡的思念,一轮明月,触动了李白那悲伤的心弦,就是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这轮明月,让我们同李白一起诵读这首诗吧!
四、说话训练。
师:大诗人李白,看到了月亮便思念起了故乡,请小朋友们,也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和由此想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二
《静夜思》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以下就是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提供的《静夜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学习借鉴。更多教学设计请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和写字的难点,防止平均用力。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目、耳、头、米”,认识新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设计意图: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静 、床、 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星星妹妹后面藏着一个字,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静 、床、光 、望、乡 ” 5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读正确后互相说:“合作愉快!”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读后正音。
四、感受诗意,再读古诗。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
(预设)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
师: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
“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8.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五、写字练习,学写4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目、耳”两字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头”和“米”的横应写在横中线上。
(三)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写字练习注意指导的细腻,书写的规范和及时的反馈与矫正。]
六、拓展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有关写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七、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三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静夜思》是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学龄前的儿童就应该有所接触,可是字音咬不准。他们对月亮很感兴趣,却不知道对月思人的情怀。教师要立足于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中悟情。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1、认读生字,写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2、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猜一自然景物(月亮)。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月亮又关,让我们把书翻开,说说图上有什么。(板书课题)。
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释题意。“思”是思念的意思。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圈出生字,边圈边读,加深印象。
3、小老师带读生字,齐读生字。
4、去掉拼音抽读生字。
5、六人小组讨论:用老师教给你的识字方法,你认识了哪几个字?说给同学听一听。
6、全班交流:用了什么方法记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换一换、猜字谜)。
1、生字回到文章中,你还认识吗?找小伙伴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教师倾听,多肯定,多鼓励)。
2、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带着问题读读古诗。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说说夜空,朗读感悟。
让我们站起来,当一回李白!请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看着一轮明月,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感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情感,同时学习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多种方式熟读成诵。(男女赛读,分行读,分组读)。
1、观察笔顺,小老师带领同学书空。
2、观察范字与田字格的关系。
教师提示:横与横之间的距离。“耳”上横短,下横长,有一横在横中线上。“头”的第五笔是长点而不是捺,写得上尖下圆。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注意学生的坐姿与握笔姿势,即使提醒纠正。(上身正,脊背直,下巴低……)。
4、展示佳作。
挑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给同桌看,说说自己怎么写好它的。
5、组词,理解字意。
1、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
2、生字抄写、组词。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四
1、用相应的情绪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静夜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两首古诗的大意,副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根据两首古诗的意境,分别为古诗添色、添画或配画。
用相应的情绪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静夜思》。
背唱歌曲,保持吐字、咬字的敏捷清晰。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新课教学:。
导入:。
1、演唱歌曲《划小船》在歌曲中分组进行律动。
2、学生回忆以前熟悉的诗歌,有表情的朗诵。
1、设问:静和思分别是什么意思?这个画面最像哪首诗的意境?
2、教师吟诵。
3、学生吟诵。
学习歌曲。
1、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2、教师带唱一遍,学生观察教师演唱的表情。
3、用lu轻声哼唱。
4、师生接唱歌词。
展开探索。
1、启发讨论。
4、分组展现。
配画。
以《静夜思》为题,以绘画的形式体现诗歌的意境。
评价。
分组互相看,说说自己画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最喜欢这张画的哪一点。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五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ppt1)月色图导入入,感受情境美。
2、(ppt2)猜谜语,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一)初读课文。
1、(ppt3)读通、读顺全诗,注意停顿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ppt4)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习第一句和第二句。
(1)“疑”是什么意思?
(2)说第一行诗意。
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3)(ppt6)观察“明月”与霜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老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学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句和第四句。
(1)读诗。
(2)(ppt7)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ppt8)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5)(ppt9)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1、学生自己吟诵,划节奏。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第二课时
一.(ppt10--ppt20)先观察,在田字格中写字。
二.(ppt21--ppt25)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霜:白,冷 (先看后想)
望-------思:思念家乡和亲人
作业设计
背诵《静夜思》给家人听,并作简单讲解。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六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1、生字卡片、
2、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3、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
教学方法: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说说自己看到的。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静夜床光。
举头望低故乡。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结合故的认识新偏旁。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
米:第一笔点写在左上格,小撇与点相对写在右下格。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七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ppt1)月色图导入入,感受情境美。
2、(ppt2)猜谜语,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一)初读课文。
1、(ppt3)读通、读顺全诗,注意停顿。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ppt4)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习第一句和第二句。
(1)“疑”是什么意思?
(2)说第一行诗意。
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3)(ppt6)观察“明月”与霜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老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学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句和第四句。
(1)读诗。
(2)(ppt7)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ppt8)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5)(ppt9)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1、学生自己吟诵,划节奏。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第二课时。
一.(ppt10--ppt20)先观察,在田字格中写字。
二.(ppt21--ppt25)拓展练习。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霜:白,冷(先看后想)。
望-------思:思念家乡和亲人。
作业设计。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八
1、认识10个生字和“反文旁”。
2、诵读古诗,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朗读、背诵古诗。
4、初步感知月亮在中国文人眼中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对学习中国古诗的兴趣。
这是一首表现外出游子静夜思乡的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诵读是学习古诗,理解古诗最好的方法。我主要想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诵读古诗,理解古诗;通过解读“月”,让学生了解月在中古古代文人眼中的特殊意义,帮助学生更好的来体会诗人情感。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3、诵读古诗,感受诗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2、朗读、背诵古诗。
3、初步感知月亮在中国文人眼中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对学习中国古诗的兴趣。
学时重点
1、朗读、背诵古诗。
2、诵读古诗,感受诗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学时难点
诵读古诗,感受诗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二学时
一、图片欣赏,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月亮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美好意境。
2、师:中国古代诗人也非常喜欢月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古诗。
3、揭题,读题
(1) 老师板书题目《静夜思》(故意把思写大些)。
(2)抽生读题,提醒学生注意“静”是后鼻音,“思”是平舌音。
(3)齐读课。
(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学生有可能说到安静的夜晚,很思念家乡。
活动2【讲授】静夜思
二、学习古诗,在诵读中悟
1、学生读诗,找答案。
2、理解故乡
3、简介诗人,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
李白是唐朝的大诗人,他的故乡在哪里呢?就是现在四川的江油青莲,他在这儿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大概有20年。他是一个爱故乡的人,他长大后,还把自己的号取为“青莲居士”。后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离开了家乡,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所以,每当这样静静的夜晚,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他就会吟诵这首诗:
4、老师配乐读古诗
5、学生练习读
6、各种形式诵读古诗
7、渲染气氛,感受思之切,思之悲
师:李白非常的思念故乡,他到底思念故乡的什么呢?
(1)学生说:可能有家人、朋友、同学、田野等
师:这些亲人、朋友、同学他再也没见过,和小伙伴一起捉泥鳅、放风筝的田野再也看不到了,他的心情是多么的( 伤心、悲伤、难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师:再没见过他的亲朋好友,他伤心地读古诗——
再也不能去那熟悉的田野,他悲伤地念古诗——
在这个安静的夜晚,他静静地吟诵古诗——
(3)小结:我们读古诗就是要这样,把自己融入到当时的环境,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入情入境地读。要表现静我们就读得轻些,要表现悲伤,就把声音放低些、慢些。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抓住重点词解读“月”,体会诗人情感
1、请孩子们自己小声地读诗,看看诗里都提到了哪些景物,用横线划出来。
2、交流:月、霜。
师:孩子们,第一句诗就直接告诉我们月光像地上的——霜。你们见过霜吗?什么季节才会有霜呢?是啊,诗人说月光如霜,不仅是因为它们视觉上都给人很亮的感觉,还因为作者此时感到很孤单,非常的思念自己的故乡。你们看诗人,明明心里很悲伤,却不说出来,却说月光如——让学生说出来。(表扬接上来的孩子:真聪明,认真听课的孩子就是不一样。)那以后读诗的时候,看到月啊霜啊,你知道诗人的心情是悲伤的。第二句诗,也写到了月,诗人抬起头来望月,望就是——看,抬起头看。他抬起头看月亮,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自己的————故乡。
3、小结: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对家乡的思念,一轮明月,触动了李白那悲伤的心弦,就是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这轮明月,让我们同李白一起诵读这首诗吧!
活动3【活动】静夜思
四、说话训练
师:大诗人李白,看到了月亮便思念起了故乡,请小朋友们,也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和由此想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6 静夜思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九
古诗《静夜思》是小学一年语文中的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同学们对这首古诗都非常的熟悉,也十分适合少年儿童歌唱,会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1、用听唱的方法来学习歌曲,逐步体验并理解诗歌的意境;
2、在演唱中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和识谱视唱能力,并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吟唱古诗词。
3、能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养成自主学习歌曲的能力。
:教师(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歌片)。
一、导入: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讲述着一种心情、一个古诗、甚至是一段历史。同学们那你知道哪些古诗是描绘思念家乡及亲人的吗?(引入《静夜思》)。
二、歌曲教学。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静夜思》。(出示歌片)。
1.解决歌片中出现的音乐知识。
2.播放歌曲,聆听可以随音乐动起来。初步了解歌曲。
3.看曲谱听歌曲,从心里跟唱。
4.再听歌曲,小声的跟唱。
5.听歌曲,大声的跟唱。
6.教师弹琴共同演唱,及时纠正唱的不准的地方;并强调演唱姿势。
7.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三、延伸:
我国古代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浓缩着文人的智慧,闪耀着历史的光辉,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朵瑰丽的奇葩。让我们用歌唱的方法去学会更多的古诗。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十
《静夜思》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对古诗的韵味上缺乏认识,老师要做好教学引导,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和写字的难点,防止平均用力。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目、耳、头、米”,认识新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设计意图: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静 、床、 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设计意图:指导方法,重视落实,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精神。]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星星妹妹后面藏着一个字,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静 、床、光 、望、乡 ” 5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读正确后互相说:“合作愉快!”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读后正音。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
(预设)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
师: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
“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8.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目、耳”两字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头”和“米”的横应写在横中线上。
(三)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写字练习注意指导的细腻,书写的规范和及时的反馈与矫正。]
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有关写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理解《静夜思》的诗意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
板书:古诗
师:同学们,你们都会背哪些古诗啊?
指名背诵
师: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一位新朋友(板书:英英)
齐读“英英”,指导朗读,注意后鼻音,整体认读音节
师:她也学了一首古诗。(板书:学)她学了哪首古诗?诗文又是什么意思?学完这篇课文我们就都能明白。
齐读课题:英英学古诗
二、复习生字词
师:让杨老师来检查一下,文章中的字词你读的好吗?
课件示字词:教了疑是一层
白霜思念听懂
唐代静夜思
开小火车读
过渡
师: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英英学的那首诗:《静夜思》
三、精读课文
1、指导读题
师:这个诗题是什么意思?
指名答
静夜:静静的夜晚
思:思念
静夜思: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反复读题,诗文要从题读出诗的韵味
2、指导看图
指名答(他是李白,他在看月亮,在思念着什么)
师总结:静夜思这首诗就描绘了图中的画面。
3、学习诗文第一句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
第一句话是?
学生齐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找一找,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
指名答,课件出示: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
齐读诗意
师:明白了诗意,你能读好这句诗吗?
指名读,分小组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
4、过渡
师: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这样明亮的月光,诗人又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读一读第二句。
5、学习诗文第二句
师:英英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指名答,课件出示: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分男女生读
指名说感受
师:让我们再看看那幅图(课件出示插图),你们觉得什么时候的月亮会这样圆?
指名回答(中秋/元宵)
师:在这样的日子,我们小朋友会怎样过呢?
联系生活实际说体会
师:而此刻我们的诗人又是怎样的?他望着月亮会想到什么?
加深学生体会,说感受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读一读这句诗。
齐读,分组读,指名读
6、指导朗读全诗
师:同学们的确读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老师也忍不住读一读整首诗了。
配乐范读全诗
师: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配乐读诗
7、指导背诵诗文
师:能试着背一背吗?
8、教学文章文体
指名回答
师总结:象这样一问一答的文章就叫对话。
9、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咱们现在就练习一下好吗?同桌两位分别扮演英英和奶奶,开始吧。
同桌分角色朗读
师:大家读的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我读奶奶,大家读英英,行吗?
师生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拓展课文
指名说
师:老师这也有几首。
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师:今天晚上,同学们可以从中间选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文,把它的意思说给你爸爸妈妈听。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十二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2个偏旁“亠、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资料的形象反映,可帮忙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一)课前准备
可准备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音乐,也可让学生选一处较为空旷的地方,观察夜空。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10个生字,“静”“床”“光”“望”“乡”是后鼻音,要读准。“静、夜、望、故”笔画较多,字形复杂,让学生多读读,多认认。要结合“夜、故”的认记,认识“亠、攵”这两个偏旁。
2写字
“目、耳、头、米”是要求写的字,要让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是怎样摆放的。“头、米”的最后两笔是“”和“”(或“丶”),写时,要注意这两个笔画的呼应。
(三)朗读
要先让学生读准诗中的每一个字,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古诗的朗读,速度要稍慢,要有抑扬顿挫。五言诗,每句都有停顿,可一句句标出并示范朗读。在学生对诗意大概有所了解后,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诵,最后到达能够背诵。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四)词句
诗中的“疑”,可联系诗句理解;“霜”,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初冬时看到的霜;“低头”、“举头”这组反义词,可用动作示意。对于诗句的意思,只要大体了解就行,不必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
(五)实践活动
课后安排了一项“我会说”的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和说话。学完这首诗,可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夜晚的天空。观察以后,可透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说一说。
对学生的发言,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用心性,让学生相互吸取长处,丰富说话的资料。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一)释题
“思”,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
(二)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三)细读古诗
1互相交流,读懂了哪些词句。如,说说自己见过的“霜”,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等。
2配乐朗读《静夜思》。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认记生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六)练习写字
(七)布置作业
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说给同学听。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附近),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全家迁居四川江油,因此他一向把四川当作自己的故乡。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经历了唐朝由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他的一生中,既亲见了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也遭遇到惨不忍睹的战乱祸端,他的诗歌创作是与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分不开的。李白一生怀着远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难言,在政治上也未能展翅凌云。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十三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3、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
教学方法: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四、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除了静夜思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指名背诵,出示其中二首:《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认记生字记字形。
静夜床光。
举头望低故乡。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结合故的.认识新偏旁。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六、练习写字,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
头:第一笔写在左上格,中间横略向上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撇,压竖中线起笔,最后一笔是长点,写在右下格。
米:第一笔点写在左上格,小撇与点相对写在右下格。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十四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一课时
ppt课件,生字卡片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3.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李白)哪位同学对诗人有所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 床、 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我把星星妹妹变了个模样,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光 、床 、望、乡 ” 4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
4.出示生字卡片教学新偏旁“攵”“心”。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齐读,读后正音。
四、创设情景,感受诗意。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播放课文朗读视频,朗读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五、写字练习,学写7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的笔顺及占格。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背景音乐播放)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拓展活动
1欣赏学唱《静夜思》歌曲,让孩子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2.回家和家长一起找找李白写的另外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静 夜 思
李白
床前 明月 光,
疑是 地上 霜。
举头 望 明月,
低头 思 故乡。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十五
1.认识“思、床、前、明、举、低、故、乡”8个生字,会写“头、乡、是”3个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感情。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1.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
2.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看图说话,引入课题:
1.出示课件,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看到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
三、初步感知:
四、初读古诗,考查识字情况,进行识字:
1.像刚才听到的那样轻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组内交流,把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
3.教师抽查学生识字情况(问学生认识的字是怎么认识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
5.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相互认一认,看谁认得多?
6.教师说生字,学生出示相应卡片。
7.去掉拼音,齐读生字。
8.教师抽读生字,随机连词。
9.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播放《找朋友》歌曲)
10.将字卡贴在黑板上,问学生黑板上的字你都记住了哪些?你是怎么记住的?
五、熟读古诗
1.自由练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你读我听,二人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2.抽生读;
3.分男女读;
4.齐读古诗。
六、感悟、理解古诗:
1.自由轻声朗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小组讨论汇报)
2.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说说你什么时候见过“霜”。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4.你有过想念亲人的感受吗?具体说说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5.带着想念亲人的感受再读一读古诗。
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教师画出诗的节拍,强调古诗朗读速度要稍慢,要抑扬顿挫。
2.播放音乐教师边叙述情景边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抽生读(评议)。
5.指名齐读古诗,注意读出感情,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6.男女生赛读(评议)
7.分组赛读(评议)
8.同桌赛读,互相评议。
八、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1.教师引背、指名背、齐背。
2.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请你边做动作边背这首诗。
3.活动:唱健康歌。
九、写字:
2.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范写,并强调书写要领(“头、乡”是独体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头”字要注意两点的位置,“乡”注意两撇折的排列,最后一笔不宜过短,要与整个字相称。“是”字下面的“疋”不要少一横。)
3.课件展示。“头、是、乡”三个字的.书写过程。
4.学生写。书空、描红、仿写。(注意书写姿势)
5.哪个字最满意,找出来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满意在哪里。并用大屏幕展示书写好的。
十、课外延伸
古诗朗诵会。比比谁会背的古诗多,评出“小诗人”。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十六
1、认识“静、夜、思、床、前、明、举、低、故、乡”10个生字;会写“乡、头、是”三个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感情。
1、识字、写字。
2、朗诵古诗。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3、释题:思、思念、想念。思考: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初步感知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欣赏,初步感悟古诗。
2、师范读古诗,体会古诗意境。
四、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并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识记生字,学生互相交流怎样识记生字。
4、指导认识生字。
5、检查识记字形情况,互相交流,书空“乡、是、头”。
五、理解古诗,朗诵古诗。
1、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哪些词句。
(1)说说自己见过的“霜”。
(2)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3、学习朗读古诗,主动汇报学习情况表演朗读。
4、多种形式朗读古诗。(1)男、女生读。(2)分小组读。(3)开火车读。
5、指导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6、练习背诵。大胆评议,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读书方法。
7、集体背诵古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静夜思》,懂得了家乡和亲人的可爱,还会认了10个生字,学会写了3个生字。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主动积极地学习,就能不断地增长知识。
七、作业
1、书写生字。
2、请同学们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13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十七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幼儿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古诗。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幼儿阅读古诗的兴趣。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一、游戏情境导入——谈话。
1、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名的古诗《静夜思》。
2.出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游戏活动准备——感受诗意,朗读古诗。
1.出示挂图,配上好听的轻音乐。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们细细地观察这幅图,看看挂图上有什么人?他在做什么?
3、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的(幼儿说:难过、伤心、悲哀……) 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幼儿回答)
4、师小结: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
5、师范读,幼儿看着画面,想象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思念情。
6.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7、小朋友,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轻音乐)生:“看到月亮……”
三、游戏活动过程——角色表演。
1、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2、幼儿接龙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3、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四、游戏活动延伸。
和爸爸妈妈分享古诗《静夜思》。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1、能学会歌曲《静夜思》,并有感情的演唱。
2、能够用朗诵、演唱、配画来表现《静夜思》。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
教学准备:彩笔 纸张 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以前所熟悉的诗歌。
二、赏析。老师:“古诗中“静”是什么意思?“思”又是什么意思?
三、吟诵。
1、教师吟诵。
2、个别学生吟诵。
3、学生吟诵。
四、学习歌曲。
1、师有感情的范唱。观察老师演唱的表情。
2、老师带唱一遍。学生用“路”轻声哼唱。
3、老师学生接唱歌词。
五、演唱歌曲。
1、想象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离你很远……找思念的感觉。
2、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六、配画。
1、以《静夜思》为题,以绘画的形式体现诗歌的意境。
2、学生随音乐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七、评价。
1、分组互相看看,说说自己画了什么。表现了奥妙,最喜欢这张画的哪一点?
2、老师小结,发奖。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十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就称他为“诗仙”。
1、在这时候,李白又在干什么?(学生们大胆猜测)
2、故事导入:在远古的唐朝,同样是这样一个中秋的夜晚,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明亮地照着苍茫大地。人们从四面八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月儿圆了,人团聚了,多美好啊!可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却无法回家与亲人分享这人间最温暖的时刻。他只身一人离家在外,看到这样圆圆的月亮,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想起了亲人。深深的思念中的他只能以写诗来排走心中的寂寞。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留传千古的诗——《静夜思》。
3、课件演示揭题:《静夜思》教师板书课题。
1鼻胪学们自由地读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和难认的字,就找拼音朋友帮帮忙。
2再次读诗,把诗句读通顺,读连贯。
1)出示全诗,生字在诗句中出现。指名读。(相机点拨:“静”、“疑”、“霜、“故”“乡”组词语,做动作理解“举”、“望”。)
2)生字从诗句中跳了出来,去掉音节读。
3)齐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畅。(出示诗句与词语)
3币导学生理解“故乡”:同学们,能大声地告诉老师你的家乡在哪里?能用一句话介绍你的家乡吗?(引导学生用“家乡”说话,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故乡”两个字的
1师:同学们都爱自己的家乡,那大诗人李白孤身一人,在外漂泊已久,他想自己的家乡吗?自由地多读读古诗,思考老师的问题。
2鄙答:诗人想念自己的家乡。师:你是从哪句诗感受到的?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的动画。
李白在诗中写了两个动作是什么?他举头做什么,低头做什么?谁来做一做这两个动作。
看课件,认真观察诗人是怎么举头、低头的。给你什么感觉?(沉重,伤心,难过)
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这句诗到底该怎么读?
师用沉重的语气范读并画出节奏。哪些字该读重些呢?(举,思)
生试着用沉重的语气读,注意节奏。
3苯岷喜逋迹说说如果你是作者,站在窗前,望着皎洁的月光,会想到什么,心情又会怎样。生答:当诗人望着圆圆的月亮时,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感到十分的孤独。
4贝着这样的心情,在音乐声中再次朗读古诗,渲染气氛。
6、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注意节奏。
1、简介背景:当时李白25岁离开家乡,东游淮扬,不到一年,用去银两三十余万,钱也用光了,又得了一场大病。中秋的夜晚,别人都回到故乡,与父母、妻儿、朋友团聚。只有他独自一人躺在客店里,迟迟不能入睡,霜一样冷的月光铺满了房间,没有一个人给他添一件衣服,没有一个人给他生个火盆,没有一个人来照顾他,更没有一个人陪他说说话。他多孤独啊!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他举起和低下的不仅仅是头,而是游子心中那重重的浓浓的乡愁啊!
2、同学们互相说说:看着明亮的月光,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想起故乡的什么?
3、思念亲人——孤独地读诗
想到了亲人:会想到哪些亲人呢?(父母、孩子、妻子等)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孤独地读诗,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读诗中表达出
过渡:李白的这首诗写得多好啊!直到现在,每当月圆之时,想家之际,许多远在异国他乡的人们都会含着眼泪吟颂它。让我们把这重重的浓浓的乡愁带到诗中来吧!
学生们读诗
1、观察占格
2、小组交流
3、描红书写
4、展示
七、作业
1、把《静夜思》这首诗读给家长听。
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静夜思
——李白·唐朝
望明月
思故乡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月亮又关,让我们把书翻开,说说图上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
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释题意。“思”是思念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圈出生字,边圈边读,加深印象。
3、小老师带读生字,齐读生字。
4、去掉拼音抽读生字。
5、六人小组讨论:用老师教给你的识字方法,你认识了哪几个字?说给同学听一听。
6、全班交流:用了什么方法记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换一换、猜字谜)
四、生字回文,细读古诗
1、生字回到文章中,你还认识吗?找小伙伴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教师倾听,多肯定,多鼓励)
2、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带着问题读读古诗。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说说夜空,朗读感悟
让我们站起来,当一回李白!请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看着一轮明月,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感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情感,同时学习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五、自我展示,当堂背诵
多种方式熟读成诵。(男女赛读,分行读,分组读)
六、学写生字
1、观察笔顺,小老师带领同学书空
2、观察范字与田字格的关系
教师提示: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头”的第五笔是长点而不是捺,写得上尖下圆。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注意学生的坐姿与握笔姿势,即使提醒纠正。(上身正,脊背直,下巴低……)
4、展示佳作
挑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给同桌看,说说自己怎么写好它的。
5、组词,理解字意
七、作业设计
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
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21篇)篇二十一
1、知识与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帮助孩子们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生字,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让孩子们凭借经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其中体验学习之乐,培养学习之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言语和多媒体创设的有效情境中,让孩子们从诗歌的朗读中巩固汉字的识记,感知诗歌其意,领悟诗人情怀,进而轻松步入诗中意境,感受诗歌带来的音韵美、情感美、意境美。
(2)创设诗歌中一些可以想象说话的情境,让每个孩子无拘无束地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在思维和说话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美妙情感。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
三、教学难点真正体会诗人情怀,进入诗境。
四、教学准备:字卡。
五、教学程序。
一、猜谜激趣,明月引题。
猜谜是孩子们的所爱,运用一个简单的谜语胜过了激趣的言语。我在上课伊始,便神秘地抛出谜面: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学生可能很容易地猜出谜底,趁着这股兴奋劲儿,我将激情讲述月亮和中国人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中华民族是个爱月的民族,中秋节我们赏月吃月饼,故事里我们讲嫦娥奔月,古诗里诗人对月亮更是情有独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可以请学生运用课前查阅的资料储备来揣测这个问题,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求知的强烈愿望。这样的导入不仅顺势引入了古诗学习,而且使学生对于月亮这一极具文化内涵的事物有更全方位的感知做好铺垫,也为学生对诗人借月抒怀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二、解题品读,思念扣题。
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会说出“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组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但汉字的教学是音、形、义的结合,教学岂能就此止步呢?于是我想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意义,从而更好地解读诗题。我会这样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这首诗发生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这个夜晚是怎样的?“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这样,学生会很快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一个追问,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状态。
学生朗读诗歌,这种阅读已经和孩时的无意识朗读截然不同了。学生带着问题,很容易从最后一句诗中发现思的是故乡。那我们可以初步感悟这是写诗人在静寂无人的夜晚思念故乡的诗歌。其实这也教会了学生学习诗歌时,诗歌题目的解读对于把握诗歌内容的重要性。
三、读准会认,思考问题。
由此诞生两个环节:第一,读准会认每个字;第二,抓住难点动脑想。
1、在第一个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采用同桌间互读生字,相互纠错。同桌合作读生字,检验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听说和判断的能力。同时,也少不了老师的恰当引导,如“静、床、明、乡”是后鼻音,要读准。“夜、钱、低、故”笔画较多,字形复杂,“思、床、明”结构特点和字义有一定的联系,可引导学生记忆字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多读多认多记。为了巩固识字,还可以玩生字宝宝摘帽子(即去掉拼音)拼读的比赛,获胜者奖励圆月图形;还可以将诗歌中的十个生字空出来,在将这十个生字的卡片分发给十个学生,在播放配乐诗朗诵的录音中,将古诗恢复原貌。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而且孩子年龄小,喜欢喜闻乐见的比赛或游戏,因此采用多种形式识字十分重要。在学生能读准字音后,再朗读诗歌。
2、第二个环节我引导孩子们在熟悉的诗句中去发现疑问、走进诗歌、突破难点。“疑”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字的意思很难被孩子们理解。此时,我会带着孩子们走进诗中获取诗人感受,播放课件,画面上的月光洒落在诗人的床前,老师的话语要抒情:“明亮的月光洒落在你的床前,好像;好像是。”不再把孩子置身于诗外,而是让他们融入到诗中去,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获取直接的感受,从而与诗人心灵相通,引起共鸣。孩子们的想象力马上被激发起来了,一个个沉浸在无限美好的遐想中:他们会回答出“明亮的月光洒落在“我”的床前,好像铺了一地的珍珠粉。”“明亮的月光洒落在“我”的床前,好像给“我”的房间罩上了一层白色的面纱。”等等。顺着这个答案,“疑”字的意思也便不解自明,意为好像。看来,诗人是用霜来让我们感受到明月的亮丽色彩罢了。接下来,孩子们还会对哪些字、词有疑问呢?这个时候学生极有可能提到“举头”“低头”二词,这组反义词可由能懂该词义的学生用动作示意。这个环节可深可浅,视学生实际而定。孩子们的心灵是蕴藏丰富的矿藏,但他们自己很难凭空发现、发掘和发展,必须在教学中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诗意情境,才能实现自我的发现和发展。
四、情境诵读,深化主题。
诗歌学到这个时候,通常就戛然而止,往往就匆匆结题,点明中心了。可是,我觉得这样是不是将一种可以让孩子感受的丰富的内心体验给抛却了。孩子们是需要在过程在情境中感悟诗人的情怀的。
于是,我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再读全诗:
接下来,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诗人看到月亮有可能想到的内容。学生按捺不住表达的欲望,畅所欲言,“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他想到了儿时的小伙伴”。想到这里,一种月虽圆而人未团圆的的悲怆之情油然而生,于是,老师顺势利导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把握重音、节奏、韵律。为孩子们营造浓郁的诗意境界,营造尽情想像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孩子们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直达学生心灵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教学。
关于写字部分的教学,课标中要求写的字写笔画简单,不求多,贵在精。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首先由教师指导书写。范写在一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笔顺规则,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最后让学生练写,练写上可体现弹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写完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写字的乐趣。
五、拓展再读,回归结题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国台湾诗人写了这样一首小诗,题目叫《月之故乡》: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多媒体出示诗歌,师配乐朗诵。让学生课外去探讨这首诗的内涵。自此,让学生意犹未尽,将课内所学经验和感悟向课外延伸,真正走大语文的路子。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从猜谜激趣,明月引题;解题品读,思念扣题;读准会认,思考问题;情境诵读,深化主题;拓展再读,回归结题五个环节入手,注重情景创设,关注心灵感悟,促进自主互动,渗透学法指引,鼓励质疑探索,让学生充分地读,不同方式地读,不同层面地读,创设情境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学会读书,爱上读书。这也是我们语文教育最神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