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促进教师与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请大家关注下面的范文,通过对教学工作计划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加深对教学设计的理解和思考。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实用12篇)篇一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明确读报有哪些好处,懂得养成读报的习惯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
明确读报有哪些好处,懂得养成读报的习惯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指导。
1、谈话:你有读书读报的习惯吗?喜欢读什么报纸?为什么?
1、自读课文,了解部分词语。
2、指名逐段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讨论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读,思考写了什么?
(2)出示: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理解“九霄云外”,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像这样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
(3)引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看报看到上瘾的程度”
(4)学习第三自然段,思考:报纸上有什么东西令人着迷呢?
2、学习第二段。
画出写读报方法的句子。
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
3、学习第三段。
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实践活动。
开展“报纸剪贴”读报评报活动。
交流。
自读,交流词义。
指名读,讨论。
指名读,思考。
交流。
齐读。
思考。
交流。
自读,勾画。
讨论。
齐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实用12篇)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了解报纸的一般内容,阅读报纸的一般方法,读报的好处。教育学生。
:1课时。
新课:师述课文第一节内容,导入。
新课。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生词的意思,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佳肴yao。
(3)指名朗读课文。
1、出示问题:
(4)报纸上有魔力吗?为什么这么说?
(5)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
(6)该怎样读报呢?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
(7)读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8)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发呢?
2、生自学后,交流。
1、你平时读报吗?爱读哪些报纸?
2、选择你最近看过一则感兴趣的文章给大家介绍。
3、生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实用12篇)篇三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实用12篇)篇四
1.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读报的基本方法。
利用两周时间养成“勤读报、会读报”的好习惯,并剪贴或摘记重要内容。再利用一周时间整理、编辑搜集的内容出一份手抄报。(三周后将评出“读报之星”“创意之星”和相关单项奖哟!)。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实用12篇)篇五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理解重点句子: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像这样的阅读教材,传统的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而现代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合作探究的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报纸的文章标题,等于报纸的眼睛。阅读报纸的题目,往往能较快地了解作者、编辑的意图,明确文章要表达的内容。浏览标题后,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选择地读一部分。读报先读题,是一种节省时间的方法,值得提倡。
粗读,即浏览,主要是扩大知识面,捕捉需要精读的文章。细读,就是精读,对一些重要的阅读材料,应该逐字逐句琢磨,逐段逐节咀嚼,仔细地了解它的内容、思路等。这样点面结合,即省时且效果好。
剪报的范围可根据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和个人兴趣而定。剪下后,要注明报纸的名称和日期。贴报有几种方式。如剪后放在纸盒内。到一定阶段,再分门别类地贴在旧练习本或旧杂志上。也可边剪边贴,手边准备一些十六开的白纸,剪下就贴在纸上,每张纸贴一篇,日后分门别类装订,另编目录。报纸剪贴后,要常常翻阅整理。
有些文章的片断、精彩语句、出色的标题,一些有用的事实、数据等,因其比较短小,不一定剪下,可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摘录时要注明出处,以便日后查对。
读报后,写些读后感,对报纸写点书面意见,模仿报上的文章练习写作,给报社投稿,都是读报写作相结合的有效形式。读报时,注意积累词汇,学习写作,研究他人文章思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也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可以找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读报小组。活动形式有几种:(1)定期交流心理,讨论报上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以讨论促读报;(2)开展读报知识小测验。轮流出题,大家回答,在回答中促进读报;(3)交流剪报或摘报资料,互通有无,相互补充;开展评报活动,讨论哪些文章好,哪些不好,哪些版面编得活泼,哪些地方有差错,还可以写成意见稿,寄给报社。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实用12篇)篇六
1、自读课文,了解部分词语。
2、指名逐段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讨论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读,思考写了什么?
(2)出示: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理解“九霄云外”,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像这样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
(3)引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看报看到上瘾的程度”
(4)学习第三自然段,思考:报纸上有什么东西令人着迷呢?
2、学习第二段。
画出写读报方法的句子。
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
3、学习第三段。
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实用12篇)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了解报纸的一般内容,阅读报纸的一般方法,读报的好处。教育学生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课文。
师述:有件事情也许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也许就是你的爸爸、妈妈,也许是你的爷爷、奶奶,他边读报纸边烧菜,报纸还没读完,焦味却已充溢房间--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生词的意思,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佳肴yao。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根据问题自学课文:
1、出示问题:
(4)报纸上有魔力吗?为什么这么说?
(5)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
(6)该怎样读报呢?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
(7)读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8)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发呢?
2、生自学后,交流。
四、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五、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六、板书设计:
每天读报有好处。
怎样读报才有效。
读报收益有多少。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实用12篇)篇八
1、自读课文,了解部分词语。
2、指名逐段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讨论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读,思考写了什么?
(2)出示: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理解“九霄云外”,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像这样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
(3)引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看报看到上瘾的程度”
(4)学习第三自然段,思考:报纸上有什么东西令人着迷呢?
2、学习第二段。
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
3、学习第三段。
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实践活动。
开展“报纸剪贴”读报评报活动。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实用12篇)篇九
一、谈话导入,由生活现象入手,学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说说你的亲戚朋友或家人亲人中,谁喜欢看报?描述一下他或她读报的姿态,读报的情景,读报入迷的一个特例。(学生讲述)。
2、的确,这样的情景,我们真是太熟悉了。这不,这件事也许就……学生接读第一自然段。
二.说报纸,学第三、二自然段。
1、过渡:读报的故事足已让我们触摸到他们的痴迷了。那么报纸到底有什么内容这样令人着迷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跟同桌交流一下。
2、指名回答。指导学生用自己消化的语言来答题,而不是仅仅在照本宣科。
3、指导理解好关键词“回肠荡气”(使气息震荡,肚肠回旋。形容音乐、诗文等十分动人。也做荡气回肠)。注意“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使你有新的感受,给你新的启发”一句,句中连用了三个“新”字,引导学生体会第一个新字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社会和时代的步伐,后两个新字说明人们通过阅读报纸不断了解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4、再来读读这段话,你便会觉得报纸在你心中占有怎样的地位。想想,写下来。(报纸是一顿精神大餐,一天不读还真是觉出自己的饥饿;报纸,从你爱读时,它便是你的朋友了)。
三.学第4-5自然段。
1、报纸的魅力无限,诱惑力如此之大,那么又该怎样读报呢?请同学们浏览第四、五两自然段,快速地找出读报的方法。(先略读再精读,还要讲文明。)。
2、根据你的读报经验,你认为还要提醒同学读报时要注意什么?(要鉴别筛选,什么是适合我们读的,什么内容对我们不利等;要适宜,适时适地;可以做些剪报笔记等)。
四.体验读报的好处,燃起读报的激情,培养读报兴趣及习惯,学第6自然段。
2、的确,读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收获,读报渐渐滋养了我们,带给我们许多知识和无限乐趣。读第6自然段。理解“陶冶”(比喻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给人的思想、品格等以积极的影响。)。
3、是啊,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你会受益匪浅,所以我们要努力——(读课题)?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五、延伸运用。
有位小月同学不爱读报,你该如何劝她呢?把你想说给她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读报的重要几乎与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如何读报先浏览,再细读。
读报的收益 受益终身。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实用12篇)篇十
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 :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实用12篇)篇十一
教材依据: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25课。这是一篇介绍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的课文。
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本文,认识读报的重要性,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所讲的主要意思,在今后生活中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不。
教学重难点:懂得读报的好处,学会读报的方法。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设计:(根据“三步四环”教学方法要领与步骤)。
教学过程:
一、
教师设计晚上自学题。(并不讲明天要上25课)。
1、
要求学生每人买一份五角钱的《十堰晚报》或其它报纸均可。
2、
回家后按下列要求完成作业(半小时):
(1)。
这份报纸共有多少版?怎样折叠排放的?为什么要这样排放?想想。
(2)。
共有多少种版面标题?按先后顺序分为几大类型?列出标题来。
(3)。
第一版与其它版的设计有什么不同?仔细找出不同点想一想为什么。
(4)。
你看这份报纸时,觉得怎样看既快又有收获,写一写方法。
(5)。
你读了这份报纸后,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内容?画住并批注一下。
(6)。
你认为读报对你有什么好处?准备一个简要的谈话提纲。
二、(正课时)先交流,再引导,后学文与谈体会。
1、学生互相交流昨晚读报作业。教师巡视中倾听学生发言,将失误之处默记于心。
(1)分学习小组交流各自读报做题情况,小组长作记录。
(2)小组内全体同学先集中情况,归纳出几点后,再推选一生代表本组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各组交流情况和听到的失误点进行肯定成功之基础上的点拨,点到即止,问题留给学生自行解决。
2、对昨晚读报收获有了明确的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读报的实际进入25课的自学。
(1)带着心中的成败、疑问去读课文,不懂的字词查一查,结合课文理解一下意思。
(2)边读课文,边在课文中批注本课所讲的主要内容与自己学习心得。
(3)结合课文中“九霄云外”、“名人名言”、“回肠荡气”等重点词语,先朗读相关课文1——3小节然后谈一谈自己读报中的实际感受。
(4)再结合课文中讲得读报方法的句子6——7小节,朗读并谈谈自己读报的真实体会。
4、教师范读课文,并分别对学生所读和啊所做交流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三、拓展与深化练习。
(1)你认为你所读报纸那些内容是特别值得记住的?再挑选一下做好记号。
(2)回家后把你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剪下来贴到一个本子上或一张纸上,并加以心得批注。办成小报,参加班内板报竞赛活动。
(3)从现在起,你也可以试着把班上的事仿写成消息或通讯报道稿,投到红领巾广播站去。
(教学设计完)。
说明:
本设计目的在于:1、供大家评议,在评头论足中各自都有收获。
2、为抛砖引玉,继续改进“三步四环”教学方法。
3、共同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把语文教学引向社会化。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实用12篇)篇十二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