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如茉莉篇一
《爱如茉莉》这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小事,其中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爱如茉莉》揭示了爱情的本真:平平淡淡才是真。浓烈的爱是美的,但生活中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的爱,如果你用心感受爱,也懂得付出爱,那么你的人生常伴温馨。也正基于此,才有了作者映子的从“这也是爱”到“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的精神成长。这篇文章会帮助孩子懂得:一句叮咛、一个抚摸……这些细微的点点滴滴就是爱,爱就在我们身边,感受被爱,懂得去爱,生命的历程才会一路“幽香缕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实现新课程的要求,根据这篇抒情散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1.凭借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深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凭借课文的学习,力求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及生活中懂得爱、学会爱、表达爱的能力。
将“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作为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将“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真爱就像茉莉’。”作为本堂课教学的难点。
学习本文,我主要采用了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语句自读探究、同桌交流讨论、读中悟情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紧紧抓住妈妈爸爸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去感受爸爸妈妈之间的真爱 。从而体会到细节描写在文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⒈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6课,齐读课题。
“爱如茉莉”——这是一个温暖的词。来,让我们一起温暖地读。(生读)
(深情 )
师: 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花?谁能用文中的词语说一说。
生交流(板书: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感觉 色彩 香味
师:这三个词概括出了茉莉的特征。看一看这清新淡雅的小花,它虽然平淡无奇,却那么洁白纯净。
出示图片和相关词语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质疑课题(为什么说爱如茉莉?)
1、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相机正音并强调易错生字的写法。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读后交流
导言: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爸爸妈妈之间如茉莉般的真爱。
(一)默读6-17节
1..出示读书要求:1、默读6—16小节,用心体会,把你能够从中感受到父母之间如茉莉般真爱的细节词句画下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板书:关注细节,品味语言)
2、同桌交流。交流内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处细节描写进行交流。交流方式:先把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说出各自的感悟。
3、.班级交流(预设)。
下面就请同学代表选择一处最能打动你们的爱的细节,把它读给大家听,注意要读出你的感情,读完之后说出你的感悟。同一内容有不同感受的可以补充。
细节一:“包饺子”的一诺千金
(2)紧扣“虚弱”一词,联系妈妈说话的内容,感受到病重的妈妈最牵挂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爸爸能否吃上饺子。
(3)根据学生交流师小结:普通的饺子,平凡的小事,看上去是那么的平淡无奇,却饱含着妈妈对爸爸真切的爱。
细节二:“直奔”的焦急及其背后的故事。
(1)出示语句: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他直奔到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2)指导奔(bèn)的读音,理解意思。
(3)师根据学生交流小结:一个“直奔”、一个“每天”,两个简简单单的词语,两个平淡无奇的行为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爸爸对妈妈既不简单也不平凡的深爱。
细节三:“紧握”的深情。
(2)指生再读:谈谈对这段话结合画面给你的感受(宁静、幸福、甜蜜)
体会“探”的妙处(阳光仿佛也动了情,轻轻地怕打破了这份宁静)
(4)小结:妈妈恬静的微笑、爸爸紧握住的手,不正像盛开的茉莉吗?作者似乎闻到了生命的芬芳。有感情地诵读这情景交融的一段。(配乐指读、齐读)
(5)文章中像“探”这样传神的字还有几个,看课后第3题,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的意思,体会用词的好处。
细节四:心照不宣的“怕”。
妈妈说:“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2)紧扣两个“怕”字体会爸爸妈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情
(3)学生紧扣父母的外部表现:一个是“睡眼朦胧”“布满血丝”“打着哈欠”,另一个是“手脚麻木”再次感受爸爸妈妈间处处想着对方的深情。
(4)教师深情感叹:有意思的是,这两句并非爸爸妈妈之间的对话,并非是向对方的表白,只不过是在自然的状态下与他们的女儿映子的对话,这就是爱的心照不宣:这个夜里,他们都想着对方,都希望对方能睡得好,为了对方能睡得好,自己的辛苦微不足道!这真是(出示)“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5)男女生分角色诵读爸爸妈妈的话.
4、解决质疑
(1)师提问: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
1.(出示第18节)“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1)联系前面1-5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什么用了两个“爱如……”(这是因为我明白了真爱不需要豪言壮语,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但真切感人,芳香怡人。这句话照应前文,点明主旨。)
2、同学们,如果让你打一个比方,你认为爱如什么?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说一句话。
3、总结全文,感受细节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2)缺乏细节描写的文章永远没有打动读者的力量。同学们,身处这个美妙的世界,不仅有夫妻之间相互照顾的归于平淡的爱,也有父母儿女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之爱,还有同学之间彼此关心与帮助的有爱,更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更为博大无私的爱。接下来,请同学们仿照这篇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也来写写下列图片中的某个场面。
4、出示一组图片,片段写作练习(课件播放轻音乐)
(1)学生现场作文,师巡回指导
(2)学生交流现场习作 )……
(3)师小结:此时此刻,我们找到了爱,表现了爱。今后我们还要努力传达我们的爱,把爱传播到身边每一个人的心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茉莉的芬芳!再次齐读课题。
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他们生活中表达爱的方式,并把它写下来。
2、选做:看《麦琪的礼物.》,制作爱的书签。
板书设计 17 爱 如 茉 莉
关注细节 平淡无奇
爱 洁白纯净
品味语言 缕缕幽香
爱如茉莉篇二
清晨的阳光,走着猫步款款而来。枝头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清脆而充满活力。我走到院子里,晨风拂面而来,带走了所有的倦意,顿时神清气爽。多么美好的清晨!新鲜的诱人,暖暖的让人陶醉。
暖暖的阳光照进屋内,瞧,那张放在床头柜上的全家福,坐在右边上发沙发上的戴着黑边眼镜的笑眯眯的中年人,就是我的爸爸,坐在旁边的那脸上带着恬静笑容的中年妇女便是我亲爱的妈妈,那个手里捧着一束茉莉花,笑盈盈的小女孩,不用说,就是我了。
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微微一红,嗔怪道:死丫头,净问些莫名其妙的问题。那,妈,你说真爱是什么。妈妈思索了一会儿指指旁边那盆茉莉,脱口而出;爱如茉莉。就这普普通通的茉莉。我心中不禁暗笑母亲的迂,而母亲却是一脸庄重。我不禁有些疑惑了,父亲走了过来,母亲微笑着看着父亲。
说实话,我这个憨憨的老妈,同老爸一样,没什么爱好,平时不是看电视就是嗑瓜子。可我老爸就对她死心塌地地伺候着。魅力在哪儿呢?我还真是想不透。
爸妈在客厅看电视,母亲依偎着父亲,靠在父亲臂弯上,眼睛闭着,嘴角带着笑意,似乎睡着了。父亲看起来就很不自然,右臂在下,左臂在上,一动也不动将妈妈圈在身侧,似乎是想让母亲睡得舒服点。
我走上前去,正准备叫醒母亲,让她回房睡,却被父亲的一个眼神来了个急刹车。
我突然脑洞大开,跑出房,用茉莉花泡了杯茶,端到母亲面前,闻到了香味儿,母亲倏地睁开眼,笑容满面。于是又端了一杯给父亲,空气中弥漫了掺杂着茉莉香的幸福味道,氤氲开来。
我终于明白了,爱如茉莉,哦,是真的。
爱,不必惊天动地;爱,不必花前月下;爱如茉莉,平平淡淡,清新自然,却又芳香幽远。
我望向窗外,深夜中,那一束茉莉格外清新,丝丝缕缕,沁人心脾,渗入母亲那恬静的微笑中。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篇三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五年级的一篇新课文。文章以清新优美的笔调,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料这件小事,描述了父母之间相濡与沫的关爱如平淡无奇的茉莉,洁白纯净,素雅温馨。全文字里行间弥漫着真情,充盈着真爱,是一篇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
1、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具体语境中感受 “爱如茉莉”。
难点是:互动生成,价值引领,意境领悟。
“生活有真爱,细节见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本课教学拟摒弃按部就班的程序和繁琐的分析,遵循“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对内容大胆取舍,整合三个板块:①朗读词语,感受茉莉;②读悟课文,品味爱心;③仿写练习,提炼升华。从而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体现语文课的原汁原味。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础上,增强体验,拓宽延展。
(一)朗读词语,感受茉莉。
1、板书课题:《爱如茉莉》
2、三读课题,导入情场:
①这是一个温暖的词,让我们齐读课题;
②这是一个博大的词,让我们大声地读;
③这是一个深情的词,让我们深情地读。
3、出示词语,读词品味。
(1)老师这儿有4个词语,哪位同学来读?
出示: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清香 弥漫诗意
(2)这4个词概括了茉莉的特征,茉莉是什么样儿的?在同学们心中是什么样的?用上一两个词语来描述,说一句话→说两句话。
(3)小结:学课文时可以看到、学到很多词语,不但要会记,还要会运用,要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自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生活中有茉莉花,我们学习的是《爱如茉莉》,文中爸爸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同学们要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语文是有温度的,是通过字或词表现出来的。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板书:生活有真爱,细节见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让我们静静地去朗读课文第6小节到最后的文字。
2、要求:划出能表现爱的细节的词句。如果是词语用着重号在下面标出。在旁边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受,写写批语。
(三)体验感悟,交流深化。
1、小组交流:
从哪些细节,哪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语句,请你先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师巡视)
2、班级交流(预设):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②“爸爸直奔医院”,ben和ben有区别吗?从“直奔”这个词可以读出什么?看到这个词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练习读。
预设2 第9自然段表述了一幅画面,有没有特别留意?大声读,读完后谈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①谈谈对这段话的总体感受。
②从“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看出什么?
③轻轻柔柔的,阳光是悄悄地“探”了进来,有没有温度? “探”字有温度吗?“探”和“照”有什么不同?“照”和“射”都可以啊!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阳光也不愿破坏这美好的画面,阳光也是多情的。)
预设3 这幅美景让作者怔住了,下面的两句话,会怔住我们的同学们。
①从这两句话中,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②这一夜,爸爸睡得沉吗?从哪儿看出?爸爸为什么睡得不沉?
③妈妈睡得沉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a:分角色朗读。
b:引读17小节:
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为什么会钻到心里去呢?说说你是怎样体会的。
小结: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无私的爱;“爱”温暖彼此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预设4 齐读最后一句,“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为什么 用了两个“爱如茉莉”?为什么不用三个?
一开始作者赞同这一说法吗?为什么后来不但赞同还写出来了?
[加深对文本意图的理解]
(四)个性理解,提炼升华。
……
2、说:交流。
3、读:让我们一起朗诵老师写的《爱如茉莉》。
爱是妈妈辛劳的身影,
爱是爸爸轻轻的叮咛,
爱是恬静的微笑,
爱是美丽的谎言。
爱是真诚理解,
爱是沟通无限,
4、总结: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待爱的看法也不同。生活中要爱,同学之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让我们该爱就爱。
板书:
平淡无奇
清香弥漫
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篇四
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以本为本,只有超越文本,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学中,我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为目标,以仔细研读为重要手段,引导学生感悟。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都蕴含着朴实的父母之爱,并学习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描述身边普通而又平凡的“爱”。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3、抓住文中重点词语,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架起读写的桥梁,使学生学会观察、体味并抒写身边的爱。
教学重点: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感人的真爱。[小
教学难点: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 “爱如茉莉”的内涵。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的学习了这一篇文章,这两组词语是写茉莉的,请你来读读。(读出理解,读出诗意)
2、出示图片: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这小小的茉莉花,这就是茉莉花,这还是茉莉花。
3、生活中有一种爱,像茉莉一般平淡无奇,但它散发的缕缕幽香却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课文介绍的是一对普通夫妻间的爱,他们的爱就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读题。
1、生活本是平淡如水的,但母亲住院却在这平淡中荡出了爱的涟漪。快速浏览全文,你从哪些事情感受到父母间如茉莉般的爱。
2、如果你完成了就用你那清醒含笑的眸子看着我。
真爱就像茉莉花一样,星星点点散落在文章中,让我们把它们找出来,交流。
同学们,爱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一句感人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恬静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让我们用心去读第一件事,找一找,哪个词哪个句最让你感动,说说理由。
(一)出示6-8小节
1、妈妈的语言
小结:这就是妈妈爱爸爸,她的表现是煮一碗饺子,她的表现是用虚弱的声音嘱咐。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这就是爱!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练读。
3、一个字我们读出了爸爸的焦急,读懂了爱就是爸爸匆匆赶往医院的脚步,这就是会读书。让我们一起读出爸爸焦急的心情。
(二)读9-17节,找一找,哪句话让你感受到这份爱,哪个词让你分享到这份爱。
交流。1、第9节。“紧握”让你体会到什么?
“恬静的微笑”说明什么?
还有更温馨的字眼吗?“阳光探了进来……”这时就连阳光也多情了,她只是悄悄的探了进来,她也不愿打搅这场面。让我们将这静谧、温馨的画面永留心底。齐声朗读这一段文字。
2、第十节。“蹑手蹑脚”、“轻轻”,动作那样平常、自然,就像茉莉一样的爱,淡淡的,有着缕缕幽香。
3、出示对话:妈妈的语言、爸爸的语言(12和16节)
爱需要付出。妈妈不敢动,爸爸不敢睡,你体会到什么?(爱是彼此间的体贴入微)
总结:这就是他们之间的爱,是那么普通平凡,但是却又是那么的真切感人。(板书普通平凡、真切感人)
5难怪作者要说(出示第17节)钻进我心中的究竟是什么?
6、细节中流淌着深情,细节中洋溢着真爱,目睹这问心的一幕,作者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最后一节。)
让你给这句话加标点,你会怎么加?读。
可作者却像说话一样自然。许多时候,不仅文字能表情达意,就连标点也有着作者的温度。就让我们与作者的心共同跳跃,一起去赞美吧……(读最后一节。)
交流。
结语:我们不渴求人世间所有的爱都如茉莉,爱可以如茉莉一样幽香缕缕,爱也可以如玫瑰一样热烈奔放,爱更可能如柠檬一样甜中带酸。愿大家都做一个懂得感受爱、珍惜爱,并学会付出爱的人。因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用心观察同学和父母生活中的细节,感受他们表达爱的方式。
爱如茉莉篇五
《爱如茉莉》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普同的小事,字里行间度都在传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就如盛开的茉莉花发出的清香,看上去普通平凡,但真切持久,感人至深。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深意。
3.凭借课文的学习,力求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及生活中懂得爱、学会爱、表达爱的能力。
将“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作为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将“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真爱就像茉莉’。”作为本堂课教学的难点。
本课时教学应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抓住文中一些细节的描写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般的爱,是回味无常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自读探究、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紧紧抓住妈妈爸爸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爸爸妈妈之间的真爱,让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相契合,与文中爸爸妈妈的心相交融。
上述教学目标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得以落实
第一步,感知茉莉,激起疑惑。上课伊始,我从听《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入手,奠定情感基调。然后观察茉莉花图片,从色、形、味感受茉莉?此时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以母女两最初的矛盾认识引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为什么妈妈认为真就爱像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呢?”(板书爱如茉莉)你从课文的那些细节中感受到了爱如茉莉,这既是作者的思路又是对话展开的线索,符合认知的规律。
第二步,围绕话题,寻找细节,感受真爱。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围绕上述对话的话题,让学生默读文章的6----18自然段,圈画、批注文中能体现“爱如茉莉”的细节描写,教师不失时机的渗透默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圈圈画画、想想写写呈现了一个真真实实的生本对话的过程。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记下自己的心得,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只以“你从哪些词句能感受到如茉莉一样的爱”统领全文的学习,突出重点。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小组交流体会,让同学们在碰撞激发中,激活思维,取长补短,从而完善对细节的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播放音乐,通过吃饺子这件小事,引导学生伴着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爸爸“直奔医院”的场景并交流眼前出现到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这相濡以沫、真真切切的爱,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探究、读中体会人物内心那份真挚的情感,真诚的爱。
第四步,品味真爱,感受真情。此处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整体感知画面,让学生谈谈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初步体会那温馨、静谧的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这幅画的段落,自然引出课文第9---17自然段,引导学生从 “紧握”、“微笑”等词语体会病房内父母执手而眠的温馨。然后由画面设问:“他们真得睡得很香吗?”引出学生对“麻木”一词的理解,体会妈妈不敢动,爸爸不敢睡的原因。引导学生进一步爸爸妈妈的爱是平平淡淡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但却如茉莉般洁白纯净,把学生对情感的感悟推到最高潮,学生情感步步升华的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他们读书,在不断体会语言的过程中迸发情感,当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父母之间不留痕迹却又感人至深的爱后,再次出示这幅温馨的画面,在音乐的旋律中,在文字的赏读中感受这份平淡却真挚的爱。以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为主,教师只做简单引导,引领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抓住能表现爱的重点词句品味语言,体味文章所传递的那种淡淡的如茉莉一样的爱,培养学生对语言独特的感受能力,在思考与交流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最后通过“病房里,那簇茉莉更加洁白纯净……”与文初“我差点笑出声来……”这两句话中“钻”和“咽”字的对比品析,指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体会真爱就像茉莉那样平淡无奇、洁白纯净、幽香缕缕。
第五步:再现场景,创写诗歌。语文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学生,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进而应用个性的语言表达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在此老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转换的平台。引导学生以“爱是什么?”的形式提炼课文内容,并深情诵读,深化理解,让学生再次感受父母间如茉莉般感人的爱。
回味生活,领悟爱的真谛。以《让爱天天住我家》为背景,在领悟课文中爱如茉莉的基础上,引生回味生活,把自己对爱的体会用“爱是----------”的句式在纸上流泻。在教师恰如其分的引领下,学生从文本细节中感受到的真爱,心中那涌动着的涓涓细流化成涌动着的文字流泻于笔端。从读到写,积累运用,内化文本,拓展延伸。
文中“爱如茉莉”的感叹既是印儿也学生心灵流淌的心声,此时再引导学生朗读这句话,那就是感情的升华,教师和学生沉浸其中,工具性与人文性自然的融为一体。
第七步: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他们在生活中表达爱的方式,并把它写下来。在训练学生习作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通过孩子的声音把文章中如茉莉般洁白纯净的爱传播得更远。
板书中“爱如茉莉”是文章的课题也文章的中心;下面的“平淡无奇、洁白纯净”,是茉莉花的特点也是爸爸妈妈之间爱的体现,爱都流淌在生活的一些细节中,平平淡淡如茉莉一般,但却真真切切散发出缕缕幽香;心形代表爱。整个板书设计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以上是我所教学的《爱如茉莉》的说课,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爱如茉莉篇六
好一多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身长在泥土里,任风雨吹打也不怕。花香十里飘,久久在荡漾。茉莉花,树叶被雨水洗涤的闪闪发光,小小花苞,努力绽放,像个白胖小娃蛙。开得极其平凡、普通,但却让人无比幸福。就如妈妈对我的爱一样。
菜莉开花的雨季,天下起了大雨,豆大般的雨滴掉在地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没有带伞的我想到今天一定会是一场浩劫。看来落汤鸡的命运在劫难逃。可是刚出校门,我之前的所有猜想不复存在。因为我看到了我的救星一妈妈。是妈妈给我送伞来了。
那天大雨里我只知道,我的妈妈见到我一个劲的说:天这么冷,还穿的那么少。”但其实,妈妈穿得才少,又在雨中站了那么久,才应该更冷。而且妈妈每天工作很累,回家还要做很多家务。但是为了我不被淋湿,她没有怨言的走了这一躺路。
头久久飘荡。妈妈也就像茉莉一般,身在寒风中,任风吹雨打,也不怕。
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妈妈的爱没有多高贵,但却极其可贵。散发着阵阵幽香,不能散去。
多年以后,也许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就是那荡漾在细雨中的花香。带着母亲浓浓的爱。
爱如茉莉篇七
当我再次拜读《爱如茉莉》的时候,我更透彻地理解我的母亲对我的爱。
以前,我以为母亲吧瘦肉留给我,肥肉留给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为我买新衣服新裤子,我从不说谢谢,晚上为我盖辈子是微不足道的事……现在的我才发现,母亲对我“大师挥霍”,对自己却“一毛不拔”,设置连一支破牙刷都用了再……这就是如茉莉般的爱呀。
母爱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在平淡中透着伟大。
母亲您是大地,我就是小树。小树感恩大地,以落叶来肥沃土壤;
母亲您是农人,我就是禾苗,禾苗感恩农人,将成熟的籽粒呈上;
母亲您是母乳,我就是羊儿,羊儿感恩于母乳,以跪乳来表达敬意;
您是母亲,我是儿子,儿子感恩您呀,以真心来表达……
爱如茉莉篇八
【教材分析】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学期教材,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了父母间温柔、细腻的感情,如一脉涓涓细流,在你心里流动;如一缕淡淡花香,驻足你的心房。
文章中,没有感人肺腑的爱情表白,没有卿卿我我的浪漫举动,作者只是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了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妈妈住院了,却不忘嘱咐“我”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爸爸吃;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便直奔医院;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妈妈怕惊动爸爸不敢翻身,连手脚都麻木了……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如茉莉般淡淡的温情、浓浓的爱!
【设计理念】
1、读出教材特色
字词知冷暖,每一个文字都有着了爱的温度。初读《爱如茉莉》,那一束束花儿在你心中悄然绽放,它们洁白纯净、幽香缕缕,虽然平淡无奇,却充满诗意;细读《爱如茉莉》,你会发现文章以花衬人,实则映衬出父母间平凡而伟大的爱情。再读《爱如茉莉》,你会觉得每一个字眼儿、甚至每一个标点都在传情,你会为一种美丽的情怀而感动,心谷弥漫着幽雅的茉莉馨香。
2、教出阅读本色
爱是什么?爱是一堆细节。阅读的本色是什么?应该是对每一个细节的处理。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具体的读书方法,让阅读的最终目的和要求落实在具体的学习行为上。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去感悟语言文字。例如:通过“探”字与“照”“射”的比较,去体会“探”在文中的感情魅力,去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的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揣摩细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qing导入
1、同学们,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一起读——爱
二、揭示课题
1、每个人对“爱”的感悟、理解都不一样,每个人都试图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满意的答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爱”的文章,题目就是——爱如茉莉。
2、“茉莉”是两个生字,通过预习,谁已经会写这两个字了,请上来写在黑板上。
3、请上黑板的同学介绍记住“茉莉”这两个字的方法。(可以根据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来记住这两个字。)
4、根据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记住“掏 揉 胳膊”这四个生字。
5、在书上描红、临写:茉 莉 掏 胳 膊
三、初读感受
1、初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茉莉花特点的词语,找到后,圈出来。
2、交流,板书: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幽香缕缕 充满诗意
四、细读思考
1、生活就像流水一样,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可是有一天,妈妈生病了,就如一粒石子投入了水中,平静的水面顿时漾起圈圈爱的涟漪。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看看课文从哪一小节到哪一小节写的是写妈妈病中事情?(6-17小节)
2、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6-17小节,找出使你感动的细节,用“-”画出来。
五、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最感动你的细节,读给你的同伴听。注意:要读出你的感情,读出你的感动。
六、全班对话
【学习方法】抓住“虚弱”,指导诵读。
【主要问题】
师:能这样大声地读吗?为什么?
【小结】
师:普通的饺子,平凡的小事,看上去是那么的平淡无奇,却饱含着妈妈对爸爸真切的爱。
细节2: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学习方法】抓住“奔”,想象画面。
【主要问题】
【小结】
师:爱是什么,爱就是这份默默的关心和牵挂。
细节3: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主要问题】
师:读一读这段话,哪个词语,或者哪个动作大动了你?
【小结】
师:爱是一堆细节,从这堆细节中,我们感受到了爸爸对妈妈的爱,就像那素雅洁白的茉莉花瓣,细腻而柔美。
细节4: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他们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再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学习方法】以问促读,以读代讲。
【主要问题】
师:字词知冷暖,文字是有温度的,你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爱的温度?请通过朗读把这份感动表现出来。
【小结】
师:读书要注意前后联系,如果把妈妈说的话和爸爸说的话放在一起对照着读,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
【学习方法】前后对比,读中感悟。
【主要问题】
师:爸爸真的睡着了吗?从哪里可以知道?
师:妈妈真的睡着了吗?又从哪里可以知道?
师:他们既然都没有睡着,却为什么都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睡着了呢?
【小结】
师:真爱无言,大爱无声,就让我们默默地聆听,用心感受这份茉莉般的爱。
七、用心读图
2、用心读图,说出自己的感受。
八、感悟升华
1、读一读文中的句子: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2、体会“钻”在句中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小结:父母的爱,爱得深沉,爱得久远。就像那茉莉,幽香缕缕,绵绵不绝,深深感动着我们。
九、玩味标点
1、出示句子: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2、如果让你给这句话加上标点,你会怎么加?说出你的理由。
3、请你们看看课文,看看课文中加的是什么标点?
4、小结:许多时候,不仅文字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就连标点符号,也有着作者的温度。
十、延伸归纳
1、提炼全文,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带着学生美美地读一读。
爱
爱是什么?
爱是妈妈的牵挂;
爱是爸爸的叮嘱;
爱是妈妈嘴角挂着的微笑;
爱是爸爸紧握着妈妈的那双手;
爱是清晨淡淡的阳光;
爱是病房里那簇芳香的茉莉。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幽香缕缕;
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又充满诗意……
2、结束语:这样的爱,作者映子一开始理解吗?你心中的爱又是什么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十一、布置作业
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
2、把课文声情并茂地读给自己的父母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再说茉莉的特点
1、指名上黑板听写词语: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诗意 袅袅 弥漫
2、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说茉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平淡无奇的茉莉洁白纯净。
生:我心中的茉莉平淡无奇,开出的花散发出屡屡幽香。
生:多么富有诗意的茉莉,洁白纯净,平淡无奇,但散发着屡屡清香。
二、回朔前文,触摸作者的情绪
2、默读课文(1-5)小节,找到问题的答案后,画出来。
3、交流、讨论,重点围绕课文的第5小节,体会出“我”一开始对“爱如茉莉”的不理解。
出示: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样子,赶忙把“这也叫爱”这句话咽了回去。
4、指导朗读。
三、比较阅读,感受不同的爱情
1、把课文第1小节和原文进行对比阅读,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小节:缠绵悱恻、荡气回肠,这是书中描述的爱情;而现实生活中,父母的爱却是那么普通、平凡。这样的爱也许很平常,这样的爱却很持久。
四、自由表达,诉说对爱的理解
2、交流、表达:
感动,爱流淌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知道什么叫细节吗?
(备注:此课获南京市2006课堂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案例评比一等奖)
茉莉花开的时候,正是江南雨意最浓的季节。当如烟的雨笼过枝头,必将结出一朵朵素雅的小花。
现在不是七月,今天却下着雨,犹如眼角滑过的泪滴,随风飘起。
也许是太在乎这次阅读教学大赛了,于是便有了包袱。背着这个包袱,嚼了一个寒假的《语文课程标准》,啃了一个寒假的《名师课堂实录》,学了一个寒假的《苏教版国标本五下教材培训资料》,读了一个寒假的《爱如茉莉》。最直接的成果是:做了一本的笔记,教案修改了6次。间接的成果是:我那上中班的儿子可以把《爱如茉莉》从头至尾背出来,声情并茂,如我。
然而,我终究难以突破自己,就像《爱如茉莉》的作者映子,终究难以突破“爱与感动”这样的主题,创作空间的过于单调和狭窄,所以在整体的感觉上就比较“闲”情了,难免有人不喜欢。
我想,我是真的喜欢语文,我也总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再多一点“语文味”。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语文教育需要激qing,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语文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语文教师必是一个感情丰富并学会“煽情”的人。而我“煽情”手段的运用最初得益于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论,那就是:以语言描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画面再现情境,从而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的境界,学生置身其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我教《爱如茉莉》,就是想让孩子们在诗意的情境中,通过细节,感受到那茉莉般淡淡的爱,淡淡的情。让孩子们和作者一起,以一颗细腻的心,感动着父母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感受着生命中花开的细节。
都说第一课时难以出彩,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努力尝试着有所突破。
突破之一:分散识字,化整为零。
具体做法:本课共有9个生字,我把它们渗透在了四个环节中。环节1:在揭示课题时,让学生直接上来写“茉莉”这两个字,指导书写,并了解形声字的构字方法。环节2:根据形声字的构字方法,认读记忆“掏”“揉”“胳膊”。环节3:让学生圈画描写茉莉花特点的词语时,随机学习“缕缕幽香”中的“缕”和“幽”。环节4:“哈欠”的“欠”则是指导学生诵读感悟爸爸说的话时随机正音。
突破之二:舍末求本,直奔重点。
具体做法: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直接找出描写妈妈病中的段落,然后引导学生从这部分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爱如茉莉”。
突破之三:抓住重点,上挂下联。
具体做法:以课文的第9小节为突破口,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抓住感人的细节,联系上下文,感悟到父母彼此的关爱和深深的牵挂,感受到爱的温馨与诗意。
……
课堂上,我努力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充分读书,我预设的教学目标都已达成。如果说不足的话,那就是缺少生成的精彩和师生灵性的互动。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因为是第一节上课,没有时间和孩子接触,也没有来得及调试一下话筒,调动一下孩子上课的情绪,就匆匆上场了;其二,在引导孩子感悟细节的时候,我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细节,那就是,我从孩子那里借来的手表居然是坏的,它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止了脚步,所以,课的前半部分节奏慢了,等发现时间来不及时,后半部分就显得有些仓促了,那些能让学生闪耀火花的地方已经没有时间让他们闪耀了。
是不是有些遗憾?
散会的时候,和悠然、语丝、红叶等几位“大家语文”网上的朋友相聚。
舞者见我沉默不语,硬要帮我提着笔记本;
悠然说:“放下包袱。”
语丝说:“别太苛求完美。”
忙里偷闲在我的身边,为我撑起了一把雨伞,浅蓝色的。
……
雨还在下,心里一直潮湿着,满脑子茉莉。
爱如茉莉篇九
妈妈先是一楞,继而脸微微一红,责怪道:“死丫头,净问些莫名其妙的问题!”“那妈妈,你说,真爱是什么?”妈妈思索了一会儿,指指旁边的那盆茉莉,脱口而出:“爱如茉莉!”就这普普通通的茉莉?我心中不禁暗暗嘲笑妈妈的答案,而妈妈却又是一脸庄重,我不禁有些疑惑了。
几天前,妈妈患疾病住进医院。爸爸得知后,直奔医院而去,一连几天,爸爸都守护在妈妈身边。
受爸爸委托,我在今天清晨采了一大束茉莉送到病房。病房里很安静,我轻轻推开房门,见妈妈躺在床上睡着了,嘴角还挂着恬静地微笑;爸爸坐在床前,一只手握着妈妈的手,另一只手扶在床栏杆上,也睡着了。
爸爸的话让我鼻子发酸。爸爸去买早点了,我侍弄着那一大束茉莉花,一种清香在房间里弥漫。我一转身,发现妈妈正含笑看着我。
听着妈妈的话,我的眼睛湿润了。泪光中,那束茉莉花格外清新,香气不断飘来。不论茉莉花开花落,那香气却永远在爸爸与妈妈心中,以为它是刻骨铭心的。
爱如茉莉篇十
一、情境教学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图画再现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
二、读中感悟法“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将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充分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感情,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合作探究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巩固内化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师生、生生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茉莉花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真情流淌这样两条线索,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真爱在不断的升华。
第一步,以“茉莉”谈话,揭示文题。我先在黑板上板书“茉莉”一词,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第一课时学习过的一些词语,如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清香、弥漫、袅袅地钻到等。我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这些词语。当学生正在品味茉莉的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时,我出示茉莉花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或心中的茉莉。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复习巩固了上堂课学习的内容,也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之后我用了这样一段导入语直奔主题:生活中,有一种爱就如茉莉一样平淡无奇,散发出缕缕幽香,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然后我便完整板书课题“爱如茉莉”,让学生齐读课题,为下面的读中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 品读文本,感悟“爱”。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的:
一开始我先提出问题:“爱如茉莉”这句话真正出于谁的口中?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立马作出回答:这句话是妈妈说的。我便接着问道:“一开始我赞同妈妈的说法吗?”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我差点笑出声来。”从中可以看出文中的“我”认为茉莉平淡无奇,对妈妈的比喻难以理解,可在文中的末尾她又发自肺腑地感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这是为什么呢?此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出示细节2]: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抓住关键词“虚弱、直奔”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爱之情。通过学生的感官参与,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想感情活动中,突破学习的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出示细节3]: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我引导学生品析句子,指名深情朗读,并适时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恬静、紧握、悄悄地探、轻轻柔柔地”等词语中包含的感情,然后再次指导学生朗读描写阳光的句子,品味其意境,并适时作出总结。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爸爸妈妈之间的真爱。
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人物的语言,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主地体会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浓情蜜意,品味父母之间的那份真情。如:我用多媒体出示了能够反映爸爸妈妈之间真真切切情感的句子,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其情感,表达情感。
等学生纷纷发言之后,我进行总结: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然后我又出示茉莉的图片,和学生们一起在茉莉的幽香中再次赞美品味这份爱。师生激情朗诵最后一节: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在学生被温馨的画面所陶醉,被文中爸爸妈妈的真爱所感染时,我抓住了文中的“钻”提问,“钻的仅仅是茉莉花的清香吗?”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味到真爱往往表现在生活中极其平凡简单的小事中,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声叮咛等等,无不渗透着浓浓的爱。抓住人物的语言等细节描写,让学生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主地体会字里行间流淌出的真情,品味父母之间的那份真情。把语文学习的真谛隐含在字词的处理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感觉文字的温度,品味爱的细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接着,我通过多媒体播放轻柔优美的《茉莉花》的音乐,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创设生动形象的意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声的世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情趣。优美恰当的音乐让语言自身的意味保持得更长久。让学生回顾文中爸爸妈妈之间的真爱,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第三步: 联系生活,深化“爱”。
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说出真爱的理解,如:我问:在妈妈的心中,真爱就如茉莉。同学们,以现在的年龄,如果让你打个比方,你认为真爱像什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真爱的理解。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关于爱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身边有关“爱”的小事,让大家分享。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爱的理解,感受到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爱。当大家都沉浸在爱的氛围中时,教师进行总结: 真爱,简简单单;真爱,真真切切;真爱,平淡无奇;真爱,芬芳怡人;真爱,让人感动。我们在接受爱的雨露滋润的同时,别忘了给予别人爱,让爱的阳光洒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从而教育学生在接受爱的同时,别忘了给别人爱。
第四步:课后作业,拓展“爱”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结合学生已有经验,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爱无处不在,有父子之爱、母女之爱、师生之爱、同学之爱……请阅读爱的文章,记录爱的感言。
这堂课的教学,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实现了读中悟情的教学目标。我的课和教学设计都很平淡无奇,但我希望能让我的学生们感受到一缕语文的芬芳。我会努力带领学生们去品味语文,品味这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