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鼓浪屿篇一
漫步鼓浪屿杨富安陕西商洛我们欣赏了华安土楼后,从厦门岛鹭江码头,轮渡几分钟就抵达隔海相望被誉为“海上花园”的鼓浪屿。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面,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只因岛西南方有一礁石,每当潮起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后因此而得名。鼓浪屿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卫星岛,常住居民2万人,面积1.78平方公里,素以“海上花园”享誉中外,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岛上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树木繁茂,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岗峦起伏,错落有致,让你感到心旷神怡。岛上海岸线蜿蜒曲折,幽谷静谧,峭崖嶙峋,岩石峥嵘,山海相拥,自然造化,人工雕凿,让你感到美不胜收。这里的碧海、蓝天、阳光、沙滩、礁石、峭壁、岩峰、林木、奇草、异花、鸥鸟相映成趣,鬼斧神工,构成了绝妙美仑的热带海滨风情图。
鼓浪屿街道狭窄短小,纵横交错,清洁幽静,商铺林立,游人如织,商业繁华,极显经济特区的繁荣,彰显改革开放的前沿,展示美丽中国的窗口。鼓浪屿小楼红瓦,建筑奇特,具有浓烈的欧陆风格,如古希腊的三大柱式陶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罗马式的圆柱,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圆顶,巴洛克式的浮雕,门楼、壁炉、阳台、钩栏、拱窗,掩映在热带林木里,鳞次栉比,争相斗妍,异彩纷呈,洋溢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漫步鼓浪屿洁静幽雅的柏油小道,听不到车马喧嚣,机器轰鸣,不时能听到悦耳的钢琴声,悠扬的小提琴声,轻快的吉他声,动人优美的歌声,伴以海浪的节拍和幽静的环境,使音乐成为鼓浪屿特别靓丽的风景线。我们经过小径拐弯处,被优美悦耳的闽语歌曲和伴以清脆动听的吉他和铉声吸引驻足,在树荫下小憩享受清凉,倾听艺人的自弹自唱。我不禁好奇询问这位街头艺人生活来源、执业资质、艺术追求等问题,艺人拿起身边的执业资格证书让我看,告诉我他是经过政府批准的,每三年通过考试考核,像他那样有证书的艺人全岛仅有十人,并在固定地点摆摊设点,演唱艺术家自创的歌曲,取得游人的赞助,或买艺人录制的光碟磁带,或进入歌舞厅伴奏演唱,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他还说,鼓浪屿称为“音乐家摇篮”和“钢琴之岛”。
小小岛屿就有钢琴600台,密度居全国之首,这里有音乐学校、音乐世家、音乐厅、交响乐团、钢琴博物馆。鼓浪屿音乐人才辈出,群星璀璨。蜚声中外乐坛的钢琴家殷承宗、许斐星、许斐平、许兴艾,中国第一位女声乐家指挥家周淑安,声乐家歌唱家林俊卿,男低音歌唱家吴天球,著名指挥陈佐湟,就出自该岛。我听着艺人的介绍和他现场演奏的歌曲,被他的才艺深深感染,慷慨地买下这位艺人的两盘光碟,不愧“音乐之岛”之行。
行走在岛上,被众多的美食吸引,其中最为有名的小吃叶氏麻糍、黄胜记黄金香肉松、汪记馅饼、海蛎煎、面线糊、鱼丸,让游客莫不品尝,必带一份回家。晚上夜宿鼓浪屿,被依山面海古朴雅致的家庭旅馆和温馨浪漫的南国夏夜所迷恋,忘记旅行劳苦,难以入眠,推窗远眺,那代表着自然景象的日光岩、代表着异国建筑风格的八卦楼、代表着音乐岛钢琴造型的候船厅和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郑成功雕像,无不在各色灯光映衬下熠熠发光,金碧辉煌。
鼓浪屿篇二
;我算不上鼓浪屿的“原住民”,但我在鼓浪屿出生。
但在我的生命里,我是实实在在陪伴着鼓浪屿长大的。
那段日子并不是鼓浪屿辉煌的记忆。1938年5月,日本侵略者攻陷厦门,风声一紧,不满周岁的我躺在母亲怀里随着全家“跑反”回到南安。几个月后,才重返鼓浪屿。因为鼓浪屿是“万国租界”,日本侵略者虽然虎视眈眈却暂时还未踏进与厦门只窄窄一水之隔的这座小岛。但鼓浪屿是个不满两平方公里的孤岛,一应物资,甚至连淡水,都得依赖厦门。厦门一沦陷,大批难民涌进鼓浪屿,而鼓浪屿周边的海面尽被封锁,物资之匮乏可以想见。当时在厦鼓之间的轮渡码头,都有荷枪实弹的军人、警察把守,森严壁垒,不知什么军事目的,查禁“走私”恐怕是主要的。那时候,孤立无援困在岛上的有些人家,会冒险从厦门把几斤大米缝进细细长长的布袋缠在腰间,偷偷带回鼓浪屿,日子的艰难可见一斑。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便轻易地从厦门跨进鼓浪屿。鼓浪屿的外国领事馆撤了,“番仔楼”里的华侨走了,鼓浪屿顿时显得空旷起来。招摇过市的只剩下日本侵略者闪闪的刺刀、台湾浪人的骄横和狼狗的狺狺。这是鼓浪屿最阴郁的年月。在我的印象里,那时候鼓浪屿的女人比男人多。男人都出洋了,固守在家的多是他们的眷属。我们这个大家庭,祖父之下,父亲有八个兄弟两个姐妹,在男人们出走后,各房便分开四散避难,只我们一家依然守在那幢带有一个小院的“番仔楼”的底楼。侨汇已经不通,只有偷偷“走水”的侨批业者,在深夜里轻轻叩响你的窗棂,悄悄一声“侨批到了”,便引燃了僑眷人家久旱逢甘露般的欢乐,他所带来的不只是钱,还有亲人的平安信息。鼓浪屿硕大的热带花木照样灿烂绽放,鼓浪屿亲吻沙滩的海浪依然浪漫喧哗。9月的台风从多雨的菲律宾一路奔袭而来,高高的树木如疯妇一般披散着长发凄厉地呼号着,掀开紧闭的窗户想告诉你的是幸还是不幸?我伴着鼓浪屿走过那艰难的八年,那是我的一整个童年!
阳光瑞丽地照在院子里两株高过围墙的米兰,那是日本战败后的1945年10月,祖父、父亲和伯伯、叔叔们从菲律宾归来,四散分离的各房让冷清了几年的这个家重又熙攘拥挤起来。我在陌生而又似曾熟悉的亲人们间,开始感受岁月的欢好,也开始体味一个大家庭聚合离散的必然命运。
在我十岁的时候,我们搬到厦门。没过几年,我初中毕业后又回到鼓浪屿。我就读的那所师范学校,就设在鼓浪屿著名的毓德女校的旧址,它的左邻是“万国俱乐部”旧址,对面也是当时某幢已荒草萋萋的著名园林——我们自己动手在那儿建体育场和食堂。我开始学会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鼓浪屿,感受它的热情,它的优雅,它的欢乐和它的忧伤。我们常常在晚餐后踏着夕照的余晖,沿着穿过“万国俱乐部”的林间小路,在浪花拍岸的大德记海滨浴场,快乐地唱着忧伤的俄罗斯民歌。当月光粼粼漾在海面,我曾经为它写诗:“最爱鼓浪屿青色的夜/凤凰木上一弯新月……”我喜欢清晨在海边漫步,登上礁岩看辉煌的日出把轻漾的波浪染成一片血色的玫瑰海;也喜欢在黄昏退潮的沙滩踯躅,海在远远的地方喘息,仿佛一个饱经忧患的老人依着礁石轻抚自己斑驳的伤口。鼓浪屿许多著名的别墅、建筑,大都门窗紧闭、楼空人稀,但不经意间你会从那雕花的彩镶玻璃后面,听到一缕琴声悠悠传来,正是肖邦那热情澎湃的《波兰舞曲》。当夜色轻拢,我从夜来香浓郁的幽静小巷走过,身旁每一扇窗户寂寂的灯光,都隐约在讲述一个艰辛而多变的人生……这时候的鼓浪屿是平和的,日常的,生活的,没有大红大紫、大喧大闹,也没有大灾大难、大悲大苦。从静谧中溢出的是一种你无法言说、也无须言说的美。天风海涛,只是它美的外表,从宁馨静好中透出的美,才是它的内蕴。鼓浪屿曾经是异国入侵者最早涉足的地方,也是无数华侨在海外拼搏归来重建的家园,这份创造了鼓浪屿繁华的耻辱记忆和光荣往事,渐渐都成为历史与回望。我喜欢这样的鼔浪屿,居家少女般娴静的鼓浪屿,沐浴西潮却未失本土风韵的鼓浪屿。在我远离它的漫长时日,烙进我灵魂般让我深深思念的鼓浪屿!
日光岩下火熖一般的凤凰花,热情地开了一季又一季,像是在呼唤故人的归来。几十年后我踏上新建的钢琴码头,穿梭在它摩肩接踵的人流里,我突然找不到我所熟知的那个鼓浪屿了。
鼓浪屿长大了,仿佛一个亭亭少女,长成一个簪花戴玉的少妇。
时间悄悄地改变着一切,有时很慢,慢到你感觉不到;有时却迅猛异常,瞬息万变,让你无从准备,也无法扺挡。
让我感到失落的是离储家园不远的中华路口那座大道公庙不见了。这座清咸丰年间请香于白醮保生大帝祖祠的兴贤宫,庙前有一个榕荫蔽日的大埕(广场)和请戏娱神的戏台。每年的正月元宵,鼎盛的香火中,来这里“乞龟”祈愿和“送龟”还愿的信众,排成长长的队伍,络绎不绝,有些还是特意迢迢从海外归来祭拜的。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柢。俗称大道公的保生大帝,是闽南跨越两岸的一尊最重要的民间保护神。差不多与厦门辟为通啇口岸同时兴建的这座兴贤宫,揳在一堆西洋建筑当中,曾人声鼎沸,如今却成为记忆。
历史造就了鼓浪屿。老鼓浪屿人在榕荫下谈今说古的时候,会把鼓浪屿的身世扯得很远,从南宋年间的五龙屿到明代阴差阳错因闽南话谐音而来的鼓浪屿(或说岛上有一石,中有孔,浪击礁石,其声如鼓,称鼓浪石而得名)。但鼓浪屿真正走进世界,则是19世纪那场因鸦片而起的失败的战争。这段大家熟知的历史,带来鼓浪嶼第一次历史的“焕颜”。细数鼓浪屿每一幢建筑的前世今生,从领事馆到教堂,从“番仔楼”到“四落大厝”,都保留着一份历史记忆,无声地叙说着那些风云涤荡的日子。鼓浪屿被公认为“世界建筑博物馆”,背后的殖民侵入史、华侨的创业史和东西多元文化的交融史,成为一个特殊的空间存在,纠结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走过了整整一个多世纪。
在感受鼓浪屿美丽新颜的同时,不免也会有一些失落。
鼓浪屿的学校迁走了,那所创建于一百
三四十年前的英华学院、毓德女学、怀仁女校合并而来的厦门二中,搬回了厦门本岛;鼓浪屿的医院也不见了,同样兴办于一百二三十年前的著名的救世医院、博爱医院整合而成的厦门医院鼓浪屿分院,也搬离了鼓浪屿。腾出的空间让给了的游客。
鼓浪屿还是个科学之岛、文化之岛。这座最多时也只三四万人口(现仅有一万余人)的小岛,竟然走出了中国两院的八位院士,他们是:化学家卢嘉锡、妇产科专家林巧稚、量子化学家张乾二、生物学家王应睐、船舶学家顾祥、高分子化学家卓仁瑞、矿产学家洪伯潜、病毒学家黄祯祥。八位中有六位毕业于英华中学,一位毕业于毓德女中,都是鼓浪屿厦门二中的前身。还有结缘于鼓浪屿的一批著名文化人,如汉语拼音文字的前驱卢戆章、文学家林语堂、语言学家周辨明、天文学家余青松、体育学家马约翰、考古学家郑德坤……如果把我知道的所有鼓浪屿名人都列出来,那无疑是一片灿烂的星空。鼓浪屿的生命力,在于它融合了多元文化旳历史,还在于在这特殊环境中培育起来的鼓浪屿人的智慧和创造。
对于一个曾经的老住民,今天的鼓浪屿更多的是用来回忆,用来寻找的……
责任编辑 陈美者
相关热词搜索:;鼓浪屿篇三
飘荡在鼓浪屿的街上。
密林中的小院,
依旧是往日的安详。
历史的藤蔓,
攀附在古老而沧桑的墙。
午后的院子,
氤氲着鲜花与蛎饼的香。
慵懒的阳光,
透过榕树的树荫,
轻轻的,
洒在安乐椅上。
一杯清茶,一把鱼竿,一曲风琴,
奏鸣了生活的交响。
海边,
似乎有钓鱼人在徜徉,
天边,
似乎有海鸥在飞翔。
澎湃的波浪,
在冲击着岸边的石墙。
夕阳西下,
鸟儿归林了,
人们回家了。
客轮悠长的鸣笛,
难掩我心底离去的感伤。
萦绕在我的耳边,
再见了!鼓浪屿,
这美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