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中,我们需要相互信任和尊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面对挑战和困难。下面是一些合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指导和建议。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6篇)篇一
在几年的推广中,小组合作学习在全校已初具成效,一些学生、一些班级成为小组合作的受益者,这进一步验证了小组合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今天,我想结合我班的具体实施情况,谈谈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及一些思考。
从初一开始,我班实施了小组合作制。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以及对任课老师的调查,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5名同学。将班委、学困生平均分到每个小组,确保每组人员平均,这是小组合作的基本前提。8位成绩优秀,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成为组长。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如何让我的工作更加轻松?吸取过去过分依赖老师的教训,学习优秀班主任的经验,我想方设法除了在课堂使用小组合作之外,把这种方式应用于班级管理。
周一早晨,交作业交不齐,课代表查来查去,浪费了时间,耽误了老师批作业、同学上早读的时间。八位组长一起开会,小组内讨论,最终我们确立了这样的方案:一个组五名学生分别为第一至第五组长,第一组长收语文作业,第二组长收数学作业,第三组长收英语作业,第四组长收地理、历史作业,第五组长收生物、政治作业。结合本班班规,早晨到校第一件事是交作业,轻轻地放在相关组长的桌子上并整理好,而组长将没交的名单交给课代表;第二件事是打扫卫生,从此以后,班级中收作业的时间大大缩短了。
周二,班会课,班长根据上周每个小组的课上表现,总结各个小组的得分,评选最佳小组,最佳组员。同时每个组的成员就自己的工作对组员提出的要求写在纸上。希望同学们下周改正。每个学生问题明确,下周努力目标一目了然。
周三,某某同学本周第三次楼内扣分,同学们七嘴八舌,对此我也常感无能为力,谈话谈的多了,学生不理,自己也疲惫。对了,交给小组解决,“你们组这个学生又给你们扣分了,请组内解决!”一个中午之后,同组学生来汇报,我们找他谈话了,他是由于上楼小跑扣的分,我们罚他上下楼20趟,一个周之内想要外出必须经过组长的同意。果然这位学生一周没扣分。
周四作文课,交流组记。一周五天,每天一人,记录本班或本组同学的表现,第二天的同学对前一位同学进行点评。自从期中考试评选出林泽起组为最佳小组后,其他小组都分析自己的问题所在,体现最好的地方就是组记。姜甜甜小组最不服气,像值日班长一样严格要求每位组员,三位女生表现得不错,分析长处之后,对两位男生提出要求,尽量按照高标准要求他们,两位男生互相鼓励,甚至互相挑刺。但林泽起小组明显的学生成绩更有优势,因为他们组的成员纪律已经非常好,在学习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周五自习课上,每个组长都安心地管理着本组的同学,课上只有刷刷的写字声;课间,为了杜绝周五综合征,每位组长都在课间严密地看管着本组成员的纪律。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6篇)篇二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然而这种学习模式所倡导的多向交流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只有构建与之配套的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模式,才能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和开展。在实践中,需要重点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分与合”“动与静”“争与让”“抓与放”的矛盾,在矛盾中建立平衡,确保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有序和高效。同时,要密切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的联系,使二者相互配合、互相渗透,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班级管理;一体化。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转变师生关系、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评价方式,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新模式下的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种多向交流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远比单向或双向交流难以控制,只有构建与之配套的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模式,才能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和开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小组合作模式与传统的班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鲜明区别,这就要求基于“小组合作”的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
在实践中,需要重点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分与合”“动与静”“争与让”“抓与放”的矛盾,在矛盾中建立平衡,确保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有序和高效。
1.平战结合,搞好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是关键。可以将全班作为整体,以全班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共同提高为着眼点,在“合”的基础上考虑“分”,建立“平时分组与课程分组相结合、课内分组与活动分组相结合、长期分组与随机分组相结合”的动态分组机制,确保“合而不僵,分而不散”。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确保各组之间势力平衡、机会均等,全班学生同步提高、共同进步,可以采用“平行分组”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相等并保持适中。同时,根据“强、中、弱”互助式分配原则,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习惯、智力水平、行为规范、个人修养、性格特征及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达到最优组合,以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取得实效,这种分组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小组运行情况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的需要进行随机调整。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和实际需要对小组进行微调;学期中间,各个组员还可以在自愿互惠的基础上由组长负责予以调换。小组的调整,以利于学习开展,不影响全班的稳定有序为前提,能少则少,能小则小。
2.动静结合,随机调控。
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互动,有互动必然需要调控,及时有效的调控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在实践中,可以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以规章制度为保证、以适时干预为手段,以学生自治为重点,建立“定期调控与随机调控相结合、个别调控与全面调控相结合、自主调控与集中调控相结合”的课堂调控和班级调控机制。课堂管理以任课教师为主,教师上课时可以深入各组,时时调控,和学生打成一片,参与他们的讨论。
当学生讨论时,教师或者旁听,或者与之争辩,并且针对不同情况适时做出反应,准确把握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困惑,合理安排和调整下一步的授课方式和内容。班级管理以“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为目标,充分信任和调动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全面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例如,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只负责宏观调控,具体操作均由班委成员及小组长去完成,组长由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由班委兼任。每个小组有响亮的组名,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因组制宜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的量化考核细则。通常小组成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合作,必要时由组长进行调控,组长既是小组的领导者、管理者,又是学习的指导者、统筹者,履行制度规定的职责或教师及班主任赋予的职责。组长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由组长汇报给教师或班主任,班主任可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或者召集班委会研究确定方案,再由小组或班干部解决。
3.点面结合,评价激励。
小组合作学习一改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提倡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因此需要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同步促进小组集体中学生的个体努力上进及同学间的合作互助。在实践中,教师可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集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突出对过程的评价、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将“小组合作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例如,可以在每周或每月安排总结课,各个小组根据该时期内组员的量化考核与综合表现,评选出本组的“优秀组员”,然后再通过全班评议选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的组长就是“优秀组长”。根据评选结果及时对优秀个人或团队进行物质及精神奖励,从而同步激发学生个体之间、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在全班形成“你追我赶、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这样,竞争就不仅局限于组内,而且变为小组间的团体竞争,它既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使班级充满竞争和活力,又促进了优等生和优秀团队的出现,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我约束、组长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迅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内外结合,综合管理。
小组合作模式要求管理工作“松紧有度,宽严相济”。这一要求对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仅仅依靠课堂管理,将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割裂,那么小组合作模式将难以取得成效,甚至仅仅依靠学校教育,不借助家庭的配合也不行。应该建立“学校内外结合、班级内外结合、课堂内外结合、小组内外结合、身心内外结合”的全面综合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可以建立“校迅通”沟通平台、设置“记事本”联系纽带,健全“家长会”长效机制,全方位实现家校互动,多方面引导与全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养成规范、加强自控。可以把管理教育融入课堂、融入活动、融入案例,实现对学生的经常性引导教育、随机渗透与多层次帮扶。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开展心理辅导、树立先进典型,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力与抗挫耐受力。例如每周的主题班会,由小组承包,然后组员在组长的引导与帮助下集思广益,最后由两名组员代表或是全组出动共同完成本次主题活动,这样的主题教育最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主持人的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就实现了师生家长互动,提高主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高效,有效的课堂管理也会积淀成为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及和谐的班级气氛,从而有助于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在小组合作模式实践中,要密切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的联系,使二者相互配合、互相渗透,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形成“班主任在与不在一个样、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的良好氛围,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1.课堂管理要紧密联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各科教师应该增强认识,提高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教学组织能力,充分利用班级建立的小组体系,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广泛开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积极配合班主任搞好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灵活多样地组织小组内的生生对话、组组对话、师生对话以及全班的情境对话;也可开展“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个性辅导,从而实现生帮生、生练生的互助式教学。
2.小组合作要全面渗入班级管理小组合作虽然是一种学习模式,但其作用优势并不仅限于学习。可以将小组合作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种常态模式,使班级的各种教学、管理、课外活动等全部纳入班级小组体系,并以这些活动来锻炼小组成员、培养合作意识、协调各组关系、完善规章制度。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同时,检验和优化小组合作模式的运行机制,为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可以开展每日“英语晨练”“数学经典”“物理天地”“名言引路”等班级常规活动,小组内先进行,然后推出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既灵活多变地巩固学习内容,又最大限度地为各个小组及成员提供了个性风采的展示空间。
3.班级管理要重点保障课堂管理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而班级管理则是课堂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学风优良、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班集体无疑会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乐于参与并彼此支持和欣赏。在实践中,班级管理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为目标,在班级分组、骨干选配、规章制订、评价考核等方面都同各科课堂管理紧密结合,以课堂管理的需要为前提,以是否适应课堂管理的需要为评价标准。
4.教师团队要深入开展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应该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尤其在小组合作模式下,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之间、科任老师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将一个班的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组成一个班级教学小组,由班主任担任小组长,定期组织小组成员研究班级教学及管理现状,沟通学生信息,共享成功经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无疑是增强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针对性的好办法。在小组合作模式实践中,班主任应主动向各位老师定期报告班级小组划分、调整、管理等问题,听取各科教师对小组合作教学的要求,适时进行调控,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高效有序的课堂教学保驾护航。
[1][美]弗农·琼斯,路易丝·琼斯.全面课堂管理---创建一个共同的班集体[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3]黄少君.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网络科技时代,2007(14):11.
[4]钱佩玲,王嵘.对合作学习方式的介绍及反思[j].教育科学报,2002.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6篇)篇三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6).[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4[4]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2,(9).[5]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6]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7]李俏.合作学习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3,(6).
文档为doc格式。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6篇)篇四
摘要:本文以笔者的教学经历为例,简要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快四步”措施。
关键词:合作学习;组内互管;小组竞争。
上学期,我接手了我校五年级的一个班级。这个班级是全校公认的“烂班”――纪律差,学习差,加之面临新一轮新课程改革,我又是一个非常“惰性”的语文教师,刚开始,我都有些怀疑,这样的班级用我这样的老师来带,能改变现状吗?能管理好吗?对于任教十几年的我是不服输的,于是我便从“管理”的“理”字出发,开始理清思路。一、制定制度导学习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首先,在开学的一两周里,我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状况等各方面的情况,然后制定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常规制度,规范他们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交给学生具体的做法,并形成文字制度,打印出来张贴于每个学生的课桌上,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学习任务和掌握学习方法,把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上。
二、组内互管促习惯制定了班级学习制度,明确了学习任务,交给了学习方法以后,我将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每组八人,每组首先确定一个能起带头作用的组长,由组长一轮一轮挑选本组成员,然后教师给出八个职位和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责,让小组内商议决定各个成员的职位,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胜任自己的职责。每个小组的八个职位和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责如下。
组长:全面负责监督本小组,具体组织语文学案学习及完成学案作业的监督。生字检查员:具体负责本组成员学习课文中生字及词语,监督生字及词语的勾画、认读、听写。朗读检查员:负责检查本组成员的课文朗读,要求每位成员在课前必须把课文朗读过去,不会读的,小组内集体帮助。背诵检查员:负责督促本组成员背诵要求背诵的内容。练习册检查员:负责监督和检查本组成员练习册作业。课外积累检查员:负责督促本组成员课外积累的知识,每天积累一条,如好词佳句、名人名言,歇后语等。课堂发言记录员:记录课堂上负责管理小组的主动发言的人次。纪律督查员:负责督促本组的.纪律监督,包括课堂纪律还是课间的纪律。这样,在一个小组内,人人都有明确的任务,个个都有事做,且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每个人都会有自信,自然,无论是学习还是纪律都会得到有效的管理。
三、小组竞争激励在小组间进行积分管理,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安排了小组内各个成员的具体工作以后,在小组内只能检查督促,不能让其检查记录本组的工作,因为本组检查本组的,不能形成竞争,只能小组间进行交换检查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形成竞争,才能激发出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
因此,安排第一组具体检查记录第二组,第二组检查记录第三组,第三组检查记录第四组,第四组检查记录第五组,第五组检记录查第六组,第六组检查记录第七组,第七组检查记录第八组,第八组检查记录第一组,小组长记录一份,张贴教室墙上一份,并且要求随时提醒所检查的小组的小组长,告知其组内的完成情况,便于小组长全面督促。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按质按量完成的,要进行扣分,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小组长要通报给组内的各个成员,让扣分有据,并做好记录。平时的单元测试,老师只负责发放试卷,交换小组长的位置,进行交换监考,任何人都有权利监督,如有抄袭的,发现以后,当场公布,且成绩记0分,小组还要在纪律栏扣分,几乎每个学生成了老师的电子眼,这样就完全不需要老师监考,他们就能自觉遵守纪律,独立完成作业。
四、总结评比一个单元学习和考试完毕后必须总结评比一次,否以加强学生记忆。我班是这样总结评比的:开学初,将每个小组上学期的期末成绩的平均分作为第一单元学习的目标积分,以后每个单元以前面最高分作为目标,每个单元的学习积分算法是:将单元测试的平均成绩减去本小组在本单元各方面的扣分,即为本小组的学习积分。以上升积分的高低进行排名,奖励前四名的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一份小小的奖品;惩罚最后一名的小组,其方式是让每个成员登台亮相,在班级内念自己写的500字左右的检查书。如果最后一名的小组其总最后得分达到或超过了目标,也不用受到惩罚。这样,他们谁也不甘落后,都争先恐后地学习,不用老师提醒,小组内互帮互助的现象出现了。就这样,小组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每个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被激发出来。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6篇)篇五
“二十四字”教学模式中的“合作交流”,对于我们音乐课的教学也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唱歌教学中,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听赏录音或老师的范唱―学唱歌谱―学唱歌词―艺术处理。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体现,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提出合作学习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在我们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讨论、互相交流、一起表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表现音乐,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
一、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上课时,经常观察周围的同学特别要好,经常喜欢聚在一起交流、说笑,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小群体。我们学校的班级学生数基本上都有五六十人,如果在课堂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很难做到这个要求,因此,必须得发挥班上的小群体这一特点,使小群体成为学生合作小组。小组学习学生感受到亲切、心情愉快,学习起来也特别愉快,特别认真。
因为每星期只有两节音乐课,而且全班学生有五六十人,在上课的时候,我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学生,因此,我按四人小组进行分组,挑选出每一组吹的好的,又比较负责的学生当组长,每次音乐课,我把要教的一首曲子先教给全体学生,然后就由小组长负责,经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一堂课下来,基本上都能把我布置的曲子给吹出来,下课以后,我让小组长专门准备一本记分册,把我布置的曲子下课的时候,都到小组长那里去吹出来,并且写上合格。上课的时候都交给我检查,上课的时候,我还通过各组进行比赛,我任意选出各组的几位学生来吹奏,比一比哪组吹的最好,结果各组的积极性都较高,而且也非常有集体荣誉感。如果刚好我抽到一组一个平时吹的不好的学生,他们的组的成员都会鼓励那位同学,当那位同学终于把这个曲子吹出来以后,小组的同伴情不自禁给他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我非常的感动,及时的`肯定,并且表扬了这组学习认真,互帮互学做得好,值得其它小组学习,同是为这位同学的进步感受到高兴。这位同学虽然很难为情,但我发现了他脸上有抑不住的喜悦。我相信小组同学的举动会让他树立起学习竹笛的兴趣,并且会喜欢上音乐课,小组学习使学生原来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二、尽情展示自我风采。
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的智力:语言符号智力、数学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七种智力人人都有,但最终一定是在一方面或有限的几个方面形成“特长”。人体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小组学习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个性特长,让步学生人人都参与到音乐之中,看到自己心中希望的天空。音乐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认真聆听音乐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展示学生爱好与特长,喜欢画画的就简单的描绘出心中的画面;喜欢文学的就写出优美的诗句;喜欢朗诵表演的就尽情抒发;喜欢舞蹈的就跳起来;即使什么也不喜欢的学生专注其他同学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学习享受……小组学习为学习搭起了尽情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在教学《金铃铛》这一课时,我开展了小组学习,我让每组自己用各种形式来歌唱秋天,结果有一小组的协作表演使我相信了小组合作的好处。那一组的同学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分配给各组的组员一些任务,让一个画画比较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了幅秋天的美景,一个唱歌较好的同学深情的来演唱这一首《秋天多么美》,几个女生结伴跳起了丰收舞,还有几个男生则选择各种乐器来为这首歌伴奏,虽然学生的表演还是那么稚嫩,但我却认为是学生给我至高无上的奖赏。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品尝到学习的欢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构建合作交往平台。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与音乐的关系日益密切,意味着音乐将会伴随着人们的一生。学生在学校的音乐学习,不仅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形成独立获取音乐知识,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如,在学习民歌后为了加深理解民歌的内涵,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一周的时间收集民歌。一周后小组负责人进行汇报。汇报的民歌可真多,有的小组达到二十多首。我问同学们:“是通过什么渠道、方式收集到这些民歌的?”同学们纷纷发言:“问父母、网上查阅、翻阅歌本、在音乐书上收集……”我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其实学生收集民歌的数量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认知的过程,从中让学生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我在音乐课堂中设计了“小组献艺活动”。有歌舞、有配乐、有吹竹笛……虽然节目的质量有些粗糙、不精致,但是献艺活动却时时有精彩,面对精彩的献艺我为学生的快乐而微笑,流露出肯定的目光。每周第一节的音乐课,同学们都在欣赏、赞赏、快乐的氛围中开始音乐的学习。“小组献艺”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展示自我团结协作的大舞台。“小组献艺”也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探索、体验欢乐、体验生命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使课堂唤发出生命的活力。同时同学们明白了成功靠集体力量获得、成功靠齐心协力换来、成功需要付出汗水和辛劳……增强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学习音乐的自信和勇气。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作为又一轮新课改的一线音乐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我们应当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6篇)篇六
班级管理不仅要达到维持良好的学习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目的,更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小组合作的管理方式运用与班级管理中,会激发孩子们自我管理的自觉性,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决心。在实施中,我们在分组,分工,竞争互助,评价等环节加以引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组合作;自主管理;互助竞争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是实施学校教育,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平台,也是我们塑造学生性格,培养学生能力的基地,因此值得所有教师用心思考。将小组合作方式应用于班级管理当中,就是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一种尝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能够自我管理,具有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能力,具有合作精神的孩子。为此目的,我们不妨引进学科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性,使班级实现自主管理,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1.分组。
分组一定要采用自愿原则,在此基础上加诸教师的具体要求才能保证分组的成功初中的少年人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点小小的逆反,对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不太愿意全盘接受,对强制的管理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这种情况更应该放到小组中,让学生影响学生,学生教育学生,可能语言是稚嫩的,方式也不为成年人所赞同,教育也未必彻底,但关键是学生的主观意愿上愿意接受,他们在不断磨合探索中,慢慢接近正确的行为规范,虽然过程稍慢,但效果相当明显。
所以,小组的分组一定要自愿,这是因为只有学生志同道合,平日关系融洽,才有利于在小组合作中互相督促,互相帮助,互相激发,更真挚的接受同伴的建议意见,实现组内的自我管理和教育,真正实现同声相应,同气相承。但就班级整体看,班主任要想实现班级发展抓住两头,关注全体,促进学生间互相带动的目标,还需在分组时有相应的规定。
首先,根据学生平日表现、工作能力和学习成绩,由学生选举选出6名组长,为本组一层。并根据以上三点由学生自己将全班化为1——4层,学生自愿组合,规定每组6——7人,要求必须男女搭配,必须有二三四层学生。
2.分工。
组内各有职责,明确分工,使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在管理中提高小组管理并非组长一人的事,只有人人参与管理,才会有责任感,荣誉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我们可以在小组中除组长外设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行为规范监督员、安全委员等职位,让每个同学自愿选择,组长协调。使每位学生有自己负责的事情,在被管理的同时也要管理别人,无形中增加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
3.竞争与互助。
小组管理应实现组内互助,组间竞争没有互助就没有进步,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因此,小组内可根据能力和成绩,结合各自优势科目,指导学生配成师徒关系,使他们在课堂讨论环节,课后练习环节,甚至回家后都能互相督促,使学困生有疑问时有人讲解,使学优生在讲解中强化基础,获得提升。小组间则要形成竞争,各组一层与一层比,二层与二层比,以此类推,不仅比学习,也比纪律卫生,活动工作。使每名学生有赶超对象,有进步目标。
4.讲评。
适时讲评,及时激励,使组间竞争获得长久动力小组间的竞争一定会有先后顺序,这时就应及时对优胜组给予奖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动力,更有凝聚力。初期阶段我们不妨一天一总结,一段时间后可以一周一总结,对优胜组可以采用每周明星组,照片上墙,每学期明星组,家长会奖励展示等激励,还应在日常多见小环节给予优先选择权,比如优先答题权等,时时处处表扬先进,激励后边小组迎头赶上。
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方式虽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教师除了在分组环节,讲评环节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参与和指导。比如,当组间竞争分数悬殊时,或个别组组内因管理、相处方式等产生矛盾时,教师就要充分要发挥指导作用,多关注,多思考,个别谈话,背后支招,要帮助组长解决难题,扶持学生迅速成长。
我们进行班级管理,不仅是为了维持正常的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生在学校的生涯毕竟有限,如果近看眼前效果,班主任强压下进行管理也可以使班级井然有序,使班级氛围良好,但就孩子的终身看,小组管理中孩子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受到激发,与人相处,和谐中求改进求发展的能力得到加强,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劲头得以激发,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加强,这些都是教师一言堂的管理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另外,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一般的班级管理中,那些优秀学生的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但其余同学参与班级管理机会少之又少,时间长了就会变得被动冷漠,容易引发抵触情绪,或丧失信心。
小组合作式的班级管理即有利于发挥优秀生的引领作用,并形成优秀生间的良性竞争,又有利于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锻炼,增强每位学生的责任感,迅速形成组内凝聚力,进而形成班级凝聚力;还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实现生生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另外,也有利于将班主任从纷繁的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从更高的角度观察每个学生,思考班级管理方法,以更冷静的视角审视班级管理中的漏洞,从而准确诊脉,高效施治,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尝试小组合作式管理,益处多多,但在具体实施时也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我们在以后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6篇)篇七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6).[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4[4]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2,(9).[5]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6]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7]李俏.合作学习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3,(6).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6篇)篇八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担任班主任初期,我的心里也曾忐忑不安,从学校开始“高效课堂五步教学法”改革后,我渐渐找到了管理班级的有效方法。结合班级的情况,我将学生科学分配,每学期重分一次小组并轮换一次小组长。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生活及学习,班长负责班级内部的各项考评,班主任负责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按照这样的做法,我现在所带的班级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也从中尝到了把“小组合作”运用到班级管理的甜头。
一、运用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模式建立后,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任务,都有各自的责任,小组成员不再像以前一样怕被老师提问而设法让自己“隐身”。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被关注,都渴望被认可,所以小组合作的模式恰好就给了这些学生以信心,学生内心的兴趣通过这一模式被激发出来,他们不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而是积极主动地学习。举个例子,我在教授《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诗中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班的一组和三组配合默契,讨论激烈,参与积极。每小组的6名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位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每组的1、2号负责整理总结最后的讨论结果;每组5号6号将整理所得的结论记录下来;每组3号4号负责在汇报环节汇报结果或提出质疑。小组通过合作实现了共赢!
二、运用小组合作,营造舒心环境。
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舒心的卫生环境,干净的班级不仅能让老师舒心讲课,更能让学生舒适学习。以前我总找不到办法规范学生的卫生习惯,毕竟现实情况如此,班级32个人都来自农村家庭,在卫生的保持上意识都比较淡薄。学生们都在学校吃午饭,这样就产生了一些垃圾,管理起来让人头疼。自从各组的卫生情况也计入了小组评价后,班级干净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也增强了。我要求小组成员时刻关注自己小组的卫生,有一个人的脚下脏了就扣整个小组的分。这一规则实行后,并不是立刻见效,但是在执行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们意识到由于自己的不慎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自此他们都开始认真对待了。就这样,爱干净、讲卫生渐渐地成为了学生的一个习惯。以前每次劳动都有学生想方设法地偷懒、躲避劳动,因为对每一个家庭来讲孩子都是一家里的宝贝,在家不让干一点活,导致了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差。开学初,领导分配我们班将三个楼层的'瓷砖和楼梯扶手擦干净,我想了一个办法,直接将任务分配给了各组的组长。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劳动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这就是小组合作的效果。
三、运用小组合作,打造井然秩序。
由于现在的班级构成形式是以小组为主,将小组评价机制运用于班级管理中,班级纪律不用班主任组织,不管课上课下还是有团体活动,学生的思想里有了小组的意识,有了主人翁责任感,当学生的心里有了“团结”这一概念后,他们的改变是巨大的。不再用老师去刻意强调纪律,大家都能做到为了小组的荣誉克制自己、约束自己。当小组成员自习课不自觉地闲谈、课间不自觉地喧哗疯闹、上课无意识地迟到等现象发生的时候,总会有来自本组成员及时的善意的提醒。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可不要给咱们组抹黑呀!”当遵守纪律成为习惯,班级状态总是秩序井然,学生面貌也总是和谐向上。
四、运用小组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对于每一位班主任来说,可能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完成作业方面的问题,当然我也有过这方面的困扰,班里总是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还总是对老师多次的苦口婆心的劝导充耳不闻。我也试着找过家长,但收效甚微。在认为所有的方法都试过了的时候,我却忽略了一个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运用小组评价。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他们的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他们无时无刻不渴望自身价值得以实现。在“小组合作”这种方式下,学生们都认为“我”很重要,“我要好好表现,我要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做就能为我们小组争光”。于是,令人头疼的作业问题在小组合作中迎刃而解了。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6篇)篇九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班主任常因其繁琐低效感到疲惫不堪。有没有一种既能给班主任“松绑”又有效的管理模式呢?上学期,我们把“小组合作式”管理引入班级工作中,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管理的全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同时小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这不仅给班主任“松了绑”,还挖掘学生的个人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所以,小组合作模式带来了班级管理和教学模式的改变与突破。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式”管理?即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组成员“捆绑”成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形成“自治州”。在班级各项活动中,小组伙伴团结合作,共同管辖“自治州”,努力实现班级活动的各项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不仅要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二)“小组合作式”管理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以小组相合作性活动为主体(是“小组合作式”管理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最本质的特征);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式”管理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功能的前提。我们根据学生的性格、品质、认知基础、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内异质”就是每个组需要有学习能力强、中、弱和性格内外向的,因为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合理差异有助于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人尽其用。“组间同质”就是组与组之间要实力基本均衡,这是开展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前提。
我班人数五十五人,以四人为一小组,共十四个小组。四人小组又以a、b、c、d四种代号分别代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每种代号都负责班级“四项竞赛”争章活动的其中一项。如“a”同学负责管理小组内的“我爱学习”项目,主要工作是收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跟全组人分享,其次记录每次考试的成绩并跟全组人进行分析;“b”同学负责“遵守纪律”项目,主要工作是管理上课和自习课期间的纪律;c同学负责“我爱干净”项目,主要工作是全天小组地面卫生,不要有纸屑等杂物,并且在本周值日的时候分配好卫生负责区域。“d”同学负责“我讲礼仪”项目,主要工作是配合学校的“八礼”教育,提醒组内成员要注意“仪表之礼”“言谈之礼”等文明礼仪。其中,让集体荣誉感和组织能力强的“a”同学兼小组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协调者,也是老师的左膀右臂。所以,要对“a”同学进行定期培训和指导,并提出明确职责和相关要求。
总之,四人小组在“a”同学的带领下“捆绑”成“自治州”形式,“洲内”a、b、c、d同学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各个“自治州”之间分配的综合实力相对均衡。这样安排不仅使每位学生都参与了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展示才能,并在管理中促成全体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弥补,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使每个管理小组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提高,从而达到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二)“小组合作式”管理评价机制的建立。
在小组合作管理过程中,为了发挥每个组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需要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努力并且小组同伴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种良性制约机制就是合理的评价机制,它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同时,评价后的反馈要及时,这样有利于第一时间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并在与它组的比较中,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根据学校规章制度,结合学习生活各环节,我们制定了《班级常规评分细则》。评分项目主要是班级四项竞赛的内容,即“我爱学习”“遵守纪律”“我爱干净”“文明礼仪”。每一项都制定了相应的表格并有值日班长负责每天打分。既然是合作学习,在打分时就落实到第几小组,而非学生个人。这样,就促使大家意识到:一个人好不是真正的好,只有小组大家的好才是真正优秀。为了及时反馈,我在黑板上的左角设计一表格,每天每组的各项得分都直观地呈现在表格中。每天放学前值日班长都会把各个小组的一天得分记录在汇总表中,每周五的值日班长作一周总结,并将分数以累计的形式呈现。得分最高的前三组将成为周冠军,周冠军将获得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每天一根棒棒糖。
(三)适时引导,加强调控。
实施小组合作管理,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不是任其发展,忽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班主任始终是“小组合作式”管理的“导演”,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深入小组,了解小组动态,及时调控。若有哪个小组出现情况,班主任还要要适时引导,保证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始终把握学风、班风的昂扬向上。
1.增强了责任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在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每个成员要对小组负责,要维护小组的荣誉和利益,这就促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时时感受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不断增强责任意识。
2.增强了竞争意识,让每一颗珍珠闪光。
“小组合作式”管理构建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其内容多样,既有学习成绩、作业质量、课堂表现方面的,也有日常规范、劳动活动方面的,多方面的竞争使学生不断努力改进自我,努力超越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过程中,每个人、每个组都各尽其能,散发出各自不同的光芒。
3.培养了与他人齐心协力、共同进步的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式”管理模式下,同组同学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总之,经过一年多尝试,班级“小组合作式”管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管理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学习合作,学会竞争,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有效地促进了班级的发展。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6篇)篇十
2009年,我进行的“合作学习中成员管理研究”课题成功结题,在此基础上,我把该成果迁移到了班级管理中,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和尝试,探索出了一条比较有效的管理模式——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小组的组建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4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小组间各方面量化总分基本相等,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排在一组,将干部与普通同学排在一起;将性格内向、讷言、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首先,把小组内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编为1—4号,其中1号和4号是同位,2和3号是同位,一个小组为前后位。1号可以更好地帮助4号,2号和3号实力相当,可以互相学习,同时四个人在一起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1号暂定为组长。
其次,确定本组名称及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学生兴趣盎然,新意叠出。小组名称诸如“老鹰小组、机器猫小组、孙悟空小组、梦幻组合”等。老鹰小组就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苍鹰一样翱翔在学习的天空,能够越飞越高;机器猫小组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机器猫那样机智、聪明;孙悟空小组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齐天大圣那样具有超群的学习本领,小组格言诸如“我奋斗,我快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志者事竟成”……这些座右铭都是学生自己写出来或者借鉴的,都对学生具有积极的作用,倡导他们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同学、面对集体、面对学习,将有利于指导学生的生活。
最后,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配任务,有的负责作业的收交和检查,有的负责卫生,有的负责纪律,有的负责课外学习。真正实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没有竞争就没有突破,为此我把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
1、组内竞争。
在小组内1——4号的次序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汇总纪律、卫生、学习、养成习惯等各项评价指标,小组成员的序号随时调整,小组长也会随时变化。3号有可能变成1号,4号有可能变成3号,这就大大加强了小组内成员间的竞争意识,一号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会好好表现,四号为了改变自己的位置,也会努力学习。
2、班内竞争。
在全班内,各小组展开竞争,班长根据各小组的表现情况每天进行记录,如作业完成情况、卫生打扫情况、养成习惯(如佩戴红领巾)等,每周一汇总,在周一的班队上进行公布,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前三分之一为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和奖励。每个人都有上进心,每个小组都想成为优秀小组,小组成员为了小组的名誉,会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督促,这样在整个班级内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
3、个人竞争。
在全班内开展优秀个人评选,首先各小组推报一名优秀组员,班长把每位成员的表现情况进行汇总,根据得分,每月评出三位优秀个人,班内给三位同学照像并把照片贴到光荣榜上。
一年半的实践与尝试,收获如下:
有了小组为单位的竞争和自我管理,班主任所面对的就不再是几十个单独的个体,而是十来个团体,化零为整,只要对每个小组进行管理就可以达到管理班级的效果。
2、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班级管理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在小组内的竞争中发展自我,在组与组的竞争中不断进步。
3、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监督能力和协调发展能力。
每个成员在组内都不想给本组扣分,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多给小组加分,提高小组的团体总分,这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的作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还是会出现扣分的情况,比如迟到、缺交作业、作业评分不理想、破坏纪律等行为。那么这些学生首先会因为给小组扣分产生自责而自我纠正错误,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另外,组内其他成员必然会想办法帮助该学生改正错误,比如犯错误时的提醒、学习上的帮助等。这就达到了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进步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班级管理的小组合作模式,这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方面,要探讨的东西还很多。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6篇)篇十一
[1]唐晓杰等.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刘上扶.英语写作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2).[3]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师大出版社..[4]陈玉玲,“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5]陈琴、庞丽娟,,论学生的发展与合作因素,《教育理论与实践》第3期。[6]张斌,,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9期。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6篇)篇十二
[1]约翰逊,d..w,约翰逊,r..t,史密斯,卡尔.a.著,刘春红、孙海法编译,2001,《合作学习原理与技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约翰逊,d.w.,约翰逊,r..t著,伍新春、郑秋、张洁译,2004,《合作学习》。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约翰逊,r..t,约翰逊,d,w.著,高艳、王坦译,1994,学习中的合作:一个被人们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教育改革》第5期。[4]曾琦,2000,合作学习基本要素,《学科教育》第6期。[5]曾琦,2002,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教育理论与实践》第3期。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6篇)篇十三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于教育制度的改革,各个高校的招生范围不断增大,在录取率增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一些中职学校的学生质量有所下降,在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的同时,自信心也大大降低,产生对人对事的逆反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差等不利因素。一些学生对职业学校的偏见使得对学习无法产生足够的动力,因此,中职学校的老师和领导应当以关爱学生、使学生真正成长为最终目标,以更大的责任心去教育和引导学生。
一、关爱型教育,用爱唤醒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讲,他们更信任的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因此中职学校任职教师们应该努力建立与学生成为朋友的良好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心理,让他们明白教师是真正对学生关心的人,达到关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树立生活信心等的目的。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对班级的教学管理中,任职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主动关心帮助知识基础不好的学生,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为学生引路。在日常学习中,任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心,多用言语激励学生,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常常缺少足够的动力,这是他们信心不足的表现,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学校举办的运动会、拔河比赛、才艺演出等校园活动,发现并发挥学生的特长,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中,提高学生的胆量和信心,在加强师生关系的同时也能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在管理方面,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按照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行为管制,奖罚分明,针对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分析。当学生在某些地方做得不好时,要合理进行管制和引导,心怀关爱,以朋友的身份和真诚的话语感化他们。在学习方面,老师应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关爱与帮助每一位学生。
班级中学生学习程度良莠不齐,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应先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然后通过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在生活与学习中,养成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不管在学习与成长的路上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不会气馁,能全面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养成一种永不言弃的良好品质。
二、做个慈母严父,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习性。
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些专业知识理论比较扎实的学生,在科学合理的设计学习计划的同时还应严格要求,警钟常敲,只有在老师的严爱下才能在提高自己成绩和技能的同时关注人际关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克服自身缺点,快速前进。相对于优等生和差等生来讲,中等生便是班级中最普通的、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爱,只有真正的关心和爱护才能使他们更快乐地学习和成长,教师应该在学习上对一些程度中等的学生提出希望和目标,并在思想和生活上多多沟通,对学生多一点了解,有时候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表扬的话都会对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印记。中等生是班级的中坚力量,重视和加强中等生的教育和指导对中职教育未来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力。由于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差,便产生了负面情绪,学习毫无动力,自暴自弃,出现了很强的厌学情绪。
毋庸置疑,这些现象是实际存在的,因此教师们应当迎难而上,将爱洒向被遗忘的角落,更加关爱班级里一些差等生,要用真诚的关爱去感化他们,让他们重新认知自己,重拾学习的信心和乐趣,塑造灿烂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佳,除了自己的自制能力不足和自信心不强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有效地意识到学习对于未来生活所产生的重要性,从而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方面,老师一定要言传身教,经常性地、多方面地同学生讲解学习对于以后生活的重要性,建立起学生对学习的紧张意识。在现代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政府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显著提高,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避免好高骛远的心理,让学生明白,只有好好学习知识和技能才能在将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达到期望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结束语。
人都是渴望被关爱的,不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师生之间,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起真正的亲情与友爱,才能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我国著名教育家夏d尊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才是教育的关键和真谛所在,也是教育最基本的要求。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6篇)篇十四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班级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具体方法又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这就决定了班级管理手段既要体现原则性和针对性,又不失灵活性和艺术性,需要再班级管理中采取多种方法。
1.1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班级管理中教师使用最多的方法。前者属于正面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学生良好品质与表现的肯定、提倡和鼓励,给学生精神上的满足,行为上的肯定,增强其信心,鼓励其前行;后者一般是对不正确的思想和不良行为进行的教育,对学生起到警告和制止作用,属于强化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惩前毖后。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教育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进步。在运用时,要注意运用的艺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受表扬的机会,哪怕只是一丝丝的.进步。教师在表扬时要不吝溢美之词,表扬中要充满师爱的阳光,对短期进步的同学可以“分期”表扬,每次肯定一点点。总之,教师要经常拿起肯定和赞扬的“武器”。而对于批评,教师更要拿捏得当,否则会适得其反。批评应该对事不对人,对象是不良言语,不恰当的举止,而不是学生本身。批评是为了纠错,不是人身攻击。批评要准确,直指痛处,要建立对实际真实情况准确掌控之上,如此才能准确把握事件实质,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这样的批评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学生认识到错误以后,才能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进一步改正,从中也能受到一些教育。批评的方式要正确,班主任要根据批评对象和事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对自尊心强的学生,要刚柔并济,逐步深入,揭示厉害;对头脑灵活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应私下的迂回教育,多用提醒、提问和暗示的的语言旁敲侧击;对于逆反情绪较重的学生,可以多鼓励,少批评,正反结合,相互对比,引导学生自行转化。但无论是对哪一类对象进行批评,批评都要合情合理,令学生心服口服。
1.2沟通。
沟通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步骤,是师生增进了解,加深互信的重要渠道,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武器。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作为中职班主任,一定要掌握好沟通的艺术,才能增进学生的沟通和与交流,更好地为班级管理服务。沟通就是追求彼此认同,这就需要沟通在很好的气氛中进行,让学生感到接下来的交流过程是轻松的,班主任是可以接近的,自己的真实想法是可以与学生分享的。这就需要班主任放下自己的身份,成为学生的朋友,拉近师生的距离。通过亲和的态度与语气,把自己的热忱与经验融入到推心置腹的谈话中,以情动人,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与慰藉。在沟通中,班主任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去体察学生的需求,而不是仅仅从主观上为了完成自身的工作。
1.3留缺。
“善教者善留缺。”班主任给学生留“缺口”,不是班主任管理能力不强,不是简单的放任管理,不是漫不经心的随意的遗漏,而是班级管理的智慧的体现,是深思熟虑的反复推敲的凝练,是为了取得更高层次的全局性的圆满———还学生一个充分自我教育的权利,实现真正的教———不教而教的效果。这里就需要班主任首先要摆正师生关系———人格对等,才能产生如同大山中原声与回声的碰撞的效果,成为如同魏书生与学生的“道德长跑”,将“留缺”变成学生的道德上的“自我修正”。其次教师善把把握契机,适时“留缺”,班主任是班级事务的第一责任人,因此不能把所有事务都交由学生完成,这个缺什么时候留,怎么留是建立在班主任对学生能干什么、应干什么、工作怎么开展、有什么议题、涉及哪些问题,可能存在什么困难等一清二楚的基础上。善于“留缺”的班主任都是不“独断专制”,不大包大揽的,常常会给学生保留一定的决策空间、权力空间、管理空间和交往空间,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开展自我教育,锻炼自主意识。
1.4平衡。
班级管理是个动态过程,有时候也需要班主任适当的进行“平衡”。比如说刚性管理和柔性宽容的平衡,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日常行为的准绳,执行起来应一丝不苟,“刚性”十足,而情感维度教师的宽容和善解人意释放出的“柔性”,二者的平衡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首要条件。不论是“教是为了不教”(陶行知)还是“管是为了不管”(魏书生),其实都闪现着“局部民主”与“总体集中”的平衡。班主任应该深谙“放风筝”之道,既让学生有自由飞翔的权利,又始终以无形的线控制飞行,适度放手与有机约束相结合,“局部民主”与“总体集中”有效平衡。高效的班级管理需要严明的纪律、严格的执行,赏罚分明十分必要,但强调不代表埋没自我,隐藏个性,反而应让学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在行动中完善自我。这就需要进行“强调服从”和“张扬个性”的平衡。
1.5接纳。
班级是一个由特点各异的学生组成的群体。学生不乏有不入班主任“三观”的个体和行为。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学会接纳。所谓接纳,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的举止而给予的承认和接收,宽容和自制,尊重和认可。这种接纳能有效拉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理距离,保证教师正常开展施教。强化认识上的接纳,以一种接纳态度了解学生表层的行为和态度,理解更深层的、本质的,甚至下意识的心理活动。注重情感上的接纳,强调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不断在情感交流、融合、升华中实现教育目标;促成条件上的接纳,班主任应该有一种能无条件接纳学生的胸怀,接纳学生的长处,更包括他们的不足之处;促进接纳方法的养成,谅解式接纳、间隔式接纳、分解式接纳和反差式接纳都是常用的接纳方法。
2结语。
班级管理千头万绪,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处理中职学生身上层出不穷的各式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参考文献:
[1]王慧君.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科教导刊,.
[2]余华琳.让忠言不逆耳—浅谈教师批评的艺术.新课程学习,.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6篇)篇十五
一个成功的班级,不应该是班主任一个人单独作战,要能够让学生们互相约束,互相管理,用荣誉感和羞耻让学生能自觉进步。
实施的方法:
分工细致明确。一般分组长、语文、数学、英语管理员、纪律、卫生仪表管理员,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位组员都要参与管理。分工协作,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感因素促进学生非认知的发展,以及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能力.根据学生们的性格、能力的差异,学习基础的差异,安排小组的座位。
其次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总组长。接手xx班的班主任工作后,并对小组长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班主任对小组长还应该经常进行教育和培养。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注意工作方法。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多指导。例如第六组的陈容在班上不受同学们的欢迎,分去的小组成员也很排斥她,通过找小组长谈话,让他去引导与纠正其他组员的做法.效果很明显.
集体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大集体如此,小集体也一样。大集体是否团结上进与小集体是息息相关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都想方设法让小组活动起来。首先,订立了组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会因为老师的处罚而不满,因为这是他们自己订立的。
其次,每节课让各科任老师在每节课根据学生的纪律以及是否专心听课评选出优秀合作小组,如果是自习课则由课代表或纪律委员来评定,一个星期统计一次,排出名次,学生非常踊跃,组员之间有了自律,出现问题在小组中解决,同时又可以互相帮助,班上的同学有了小组的荣誉感和羞耻感。每周在评选时,让每个小组来总结本组的进步和不足。
此外,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了解同学中的不良行为,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初步的成效:
一、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增强了合作意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学习小组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在组内形成一个合作的氛围,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意识大大增强。这种合作意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非常自然地迁移到每个学生对待班集体的态度上来,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大大增强。
三.塑造了成功心态,提高了同学的自信心。同质的竞赛、动态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被激励的状态之中,并能经常地受到表彰、鼓励。这就让学生经常地处于成功的体验中,逐步消除了部分后进生的失败心态、挫折心态,使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树立了自信心。
四.学生学会了自我教育,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小组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五.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级小组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和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六.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信息与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
存在的问题:
合作小组管理模式的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如何优化;有些教育内容很难进行量化管理,在量化评价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分寸是一个难题;量化过程中,操作细则的“粗”与“细”的问题,是一个难把握的东西;在量化的过程中交与学生时的确存在操作的困难。量化管理本身存在着把教育简单化、僵化的危险,必须辅之以细致的思想工作,两者怎样统一在教育过程之中,都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在本学期的小组合作班级建设中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我感觉在学习和纪律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下个学期,我将继续完善这种模式。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寻找更多更好的方法。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论文范文(16篇)篇十六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6).[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4[4]郭砚冰.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2,(9).[5]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6]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7]李俏.合作学习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