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一种通过文字来记录生活、表达情感和传播思想的方式,它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思考其中的语言之美和思想之深。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一
目标:
1.乐于观察,体验发现的乐趣。
2.观察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3.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准备:
自然角里饲养蝌蚪,蝌蚪生长过程小图片若干套,记录用的笔、纸,订书机。
过程:
一、班里来了“小客人”
1.班里来了“小客人”,你们猜是谁?
2.观察讨论,交流有关知识经验,如,蝌蚪的外形特点,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等等。
3.猜一猜,它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
1.每天观察蝌蚪的变化并和同伴交流。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蝌蚪的生长变化(可用绘画、给图片排序等方式)。
三、交流自制小书。
1.将自己的观察记录按前后顺序装订成小书。
2.翻看自制小书,互相讲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3.小结: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小尾巴消失,变成青蛙。
活动二:青蛙妈妈本领大。
目标:
1.观察认识青蛙的基本特征。
2.知道青蛙的益处,产生爱护青蛙的情感。
准备:
1.自然角里饲养蝌蚪和青蛙。
2.有关青蛙的图书、课件。
过程:
一、认识青蛙的基本特征。
1.观察青蛙,说说青蛙的基本特征。
2.师幼总结:青蛙有四条腿,大眼睛,宽嘴巴,唱起歌来呱呱呱。
二、青蛙妈妈本领大。
1.观看有关青蛙的图书。
2.欣赏青蛙捉害虫的课件。
3.小结:青蛙捉害虫本领大,是庄稼的好帮手,我们要爱护青蛙。
延伸活动:师幼共同将青蛙放生,以激发幼儿热爱青蛙,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目标:
1.能简单描述蝌蚪的生长过程和青蛙的基本特征。
2.体验游戏的乐趣,感受亲情的美好。
3.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
准备:
1.布置池塘、荷叶等春天景物。
2.青蛙妈妈头饰一个,与人数相等的双面蝌蚪和青蛙头饰。
过程:
1.我知道妈妈在哪里,她正在田里捉害虫呢!我们快快长吧!长大了就能见到妈妈了!
2.师幼戴蝌蚪头饰边做动作边念儿歌:游呀游,长呀长,长出后腿长又长。游呀游使使劲,两条前腿往前伸。游呀游,扭呀扭,小小尾巴也溜走。嘻嘻嘻,哈哈哈,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
3.念完儿歌,幼儿将蝌蚪头饰换个面,变成青蛙头饰。
三、小青蛙学本领。
1.现在我们都变成了小青蛙,高兴吗?瞧!妈妈来了。
2.另一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引导幼儿说一说青蛙的样子,并一一拥抱幼儿。
3.跟青蛙妈妈学本领,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
4.在捉虫、过河、追逃游戏等多种情境中进一步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的动作。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二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 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能说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 看图画照样子说一二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1、听录音读通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理解蝌蚪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
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揭课题。
1. 猜谜语。
“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这是什么?
完成板书:找妈妈 (学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 听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根据提示记住课文有关内容。
学生交流,师板书:小蝌蚪长着( ),( ),甩着( )。
2. 自学生字。
(1)师提出自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3)小组合作,读读课后的生字、词语。选择交流自己的识字好办法。
披、摆:为什么都用提手旁。
追:书空。
睛:可用换部首的方法来识记。
3. 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叫号游戏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指导读句。
1. 轻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
交流板书: 鲤鱼 乌龟 妈妈。
2. 分节学习课文。
(1)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
a、鲤鱼妈妈在干什么?小蝌蚪看见了会怎么想?指导朗读,小蝌蚪的话,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什么?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
指导朗读,鲤鱼妈妈的话用亲切的语气读。
(2)交流并出示第三小节。
b、指导朗读第三小节,抓重点词语:“连忙、追、叫”等,读出小蝌蚪即高兴又着急的语气。
(3)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学习最后一节课文。指导读出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
3. 再读课文,指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生长过程图)。
4. 分角色朗读全文。
5. 指导背诵最后两节。
四.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1. 猜字谜。
2. 给部首妈妈找孩子。
3. 给词语找朋友。
4. 指导书写。
连、忙、睛、追。
教学效果反馈。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三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课件、动物图片和头饰。
1、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说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和小蝌蚪有关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回答:为什么找?怎样找?找到了吗?)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词。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指名学生开火车带读,要求每个词语读一遍拼音,读一遍词语,读对了全班跟读,读错了举手帮助他。
(2)去掉拼音再开火车读。
(3)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4)学习多音字“教”。
(5)学习“皮”字,讲解皮字的演变过程,给皮字组词。皮字加一个提手旁就是“披”,把兽皮盖在肩背上就是披。
2、检查和巩固生词。游戏:我会读。
1、这群小蝌蚪忍不住想见大家了!播放视频,它们生活在哪里?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指名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尾)
4、课文中这两个词语是用来形容小蝌蚪的,给你什么感觉?(生答)对,用来强调小蝌蚪的脑袋特别大,尾巴特别长,这样的词叫叠词。
5、句子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
6、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过得很快活。
过渡:这群快活的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它们为什么要去找妈妈?
1、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时,在路上遇见了谁?教师板书:鲤鱼、乌龟。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
(2)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它是怎么做的?(迎上去)假如我是鲤鱼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小蝌蚪。所以,你有什么问题就说吧!
(3)小蝌蚪是怎样问的?鲤鱼是怎样回答的?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答:长出两条后腿)板书:长后退,贴小蝌蚪图。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继续向前游,接着它又遇到了乌龟,它是怎么做的?(追上去)假如我是乌龟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为什么是“连忙”追上去呢?(小蝌蚪很着急)
(3)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1)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2)戴上头饰进行一至三自然段的表演。
小蝌蚪还没有找到妈妈,不知道它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小蝌蚪和青蛙的科学知识。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四
1、观察画面中小蝌蚪的变化及周围背景的变化,想象故事的情节,并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句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2、学习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的内容,并用想象填补画面空白,讲述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3、感受探究生长过程的乐趣。
3、视频。
一、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听!什么声音?是谁在哭?
师:它是谁?它长得什么样?
我们来问问它为什么哭?(小蝌蚪:我找不到妈妈了。)。
3、师:它说发生什么事情了?它的妈妈是谁呢?
我们一起陪它去找妈妈吧。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感知故事的情节。
1、出示幼儿用书。
师:请你们自己来阅读这个故事吧,看着画面试着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幼儿自主阅读。
3、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大胆讲述。
师:小蝌蚪发生了什么事?谁来大家介绍它的故事?(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对应的画面)。
(1)鸭子。
师:它找到了谁?是它的妈妈吗?
(2)大鱼。
师:它们在说什么呢?
(3)乌龟。
师:乌龟是告诉小蝌蚪什么事情?
(4)大白鹅。
(5)青蛙。
师: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心情怎么样?妈妈会说什么?
4、完整阅读故事。
师:让我们看着大书,一起来阅读这个故事吧。
三、引导幼儿讲述小蝌蚪生长的过程。
2、幼儿讲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五
活动目标:1、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重难点: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学说各角色的话。
活动过程:一、欣赏音乐,学蝌蚪游。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你们想听吗?(弹奏唱)。
2、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
3、教师示范游。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二、在音乐伴奏下学蝌蚪游,吃食。
(1)小节:在音乐伴奏下重复三遍。师:蝌蚪姐姐请蝌蚪弟弟妹妹一块儿来水里游。
(2)小节:老师带领在x处咂嘴表示吃东西。师: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饿了,我们来吃点东西吧。
(3)重复小节两遍:师:吃饱了,小蝌蚪一起游来游去做游戏吧。
(4)小节:师:吃饱了,姐姐带你们去找妈妈吧。(音乐上)。
(1)音乐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老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后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答,同上。
(4)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起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四、学说角色的话。
1、学说蝌蚪的话及其他角色的话。提问:刚才去找妈妈时第一个遇到谁?小蝌蚪是怎么问的?(学说小蝌蚪的话)它是怎么回答的?(学说鸭妈妈的话)。
2、学说鲤鱼、乌龟的话同上。
五、游戏重新开始。
请四位幼儿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配班老师在一旁帮助)其他幼儿做小蝌蚪,老师做蝌蚪姐姐。
六、结束。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六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二七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师: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生:愿意。
二、播放课件,引入课文。
师:(播放课件,显示课文内容)。
师:这是谁呀?(贴小蝌蚪图片)。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生: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师: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小蝌蚪是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
生: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快活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师:对!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生:(读)。
师: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
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生:小蝌蚪碰见了鲤鱼妈妈,它在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的妈妈呢。
师: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小蝌蚪会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他们的妈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他们也想自己的妈妈了,所以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了!
生:(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师: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
生:(读蝌蚪的话)。
师:(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生:(一次又一次地练习)。
师:交换一下,你们念鲤鱼妈妈,我念小蝌蚪。
(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
生:(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演得怎么样?动作都到位了吗?
生:迎还没有做出来。
师:怎么样是迎?看看图,图上是怎么画的?谁来试试?
生:面对面的走到一起,就是迎!
师:再请几个小朋友来演一演。(生演)。
师:他们这回表演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来,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遍。
生:(齐读)。
师: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
生:四条腿,宽嘴巴。
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为什么说是又长出两条前腿。
生:它已经长出两条后腿,后来长出两条前腿,所以称为又长出两条腿。
师:(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你真会学习。我们一起来看图,(电脑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思考一下这回它们向谁打听妈妈,怎么打听的。读懂课文再请你自己表演表演,注意,一定要仔细地念。
生:(学习)。
师:我看,有好多小朋友已经在表演了,老师念,你们表演,边读边演,行吗?
(生演)。
师:为什么课文用了追上去这样一个词?
生:从图上看,小蝌蚪和乌龟的游动方向相同,表现出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所处的位置后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师:让我们带着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一段。
师:从乌龟的回答中,我们又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什么特点?
生: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三、总结课文,深入引导。
生:都对!把它们俩的话合起来就更好了。
师:那你来说说,蝌蚪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生:四条腿,宽嘴巴,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捉起虫来顶呱呱。
生:青蛙。
师:小蝌蚪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谁能来说一说?
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
生:(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师: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生:分角色朗读。
生: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师:(师贴出青蛙的图片)你们对青蛙有哪些了解呢?
生:一只青蛙一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生:青蛙的叫声很好听,它还会写诗: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生:青蛙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它还是游泳能手。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生:老师,我知道蛙泳就是青蛙发明的。
师(微笑地):是吗?
另一生:不对,是我们学习青蛙游泳时的动作来游泳。
师:也可以说人模仿青蛙的动作。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会做些什么呢?
生:它们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四、朗读全文。
五、简要复述,拓展思维。
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师:老师这里有一道题,认真听讲的同学才会做。
师:(出示课件)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生:说并填空。
板书。
两条后腿。
碧绿的。
两条前腿。
雪白的。
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
课后总结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
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
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七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看图学文1)。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三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八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n,不要错读成q0n。
捕:读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四)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正确答案:池塘一群脑袋黑灰色甩着快活。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九
生:这说的是小蝌蚪。
生齐读课题。
(播放cai课件,学生看动画,听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谁来告诉我们,你在故事里看到了哪几种小动物?
生:我看到了鲤鱼阿姨和青蛙妈妈。
师:(边贴图,边叙述)美丽的鲤鱼阿姨游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勤劳的青蛙妈妈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
生:我还看到了小蝌蚪和乌龟。
生:喜欢。
师:想不想读一读这个故事?(生:想)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
生:可以看拼音认读。
生:可以问同学,或者是问爸爸妈妈。
生:还可以查字典。
师:大家说的都是好办法。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151页,自己试着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读课文。
师:课文都读完了。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生:没有了。
师:那我可得考考你们。(课件呈现带拼音的生词)请看大屏幕,自己试着认一认。
生自由认读带拼音的生词。
师:谁会认?
邀请学生认读生字,师正音。
师:真聪明!再难一点还能认吗?(课件呈现去掉拼音的生词)。
邀请学生认读,师正音。
师:了不起!再难一点还会认吗?(课件呈现不带拼音的单个生字)。
学生分组认读。教师随机指导。
学生分男女生比赛认读。教师随机指导。
生:(情绪高涨)好。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动手玩拼字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帮生字找回了所有的伙伴。真是好样的!这些生字要对你们说声“谢谢”,还说不会忘记你们这些好朋友的,你们也一定要记住它们哟。
生全体再次认读生字。
师:小蝌蚪看到了大家的精彩表现,也想请你们来帮个忙。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生:愿意。
生交流讨论。邀请学生上台摆图。
师: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摆吗?
生:第一张照片是小蝌蚪刚出生的时候——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第二张是小蝌蚪稍微长大一点的时候——长出了两条后腿;又过了几天,它长出了两条前腿,这就是第三张照片;接着,它的尾巴变短了,这是第四张照片;最后,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青蛙。
师:摆得对,说得也很好。你看,小蝌蚪在向你点头微笑了。鲤鱼阿姨、乌龟和青蛙妈妈看到同学们热心的帮助小蝌蚪,也喜欢上了你们,想跟你们交朋友。你们想跟他们交朋友吗?生:想!
生:我喜欢青蛙妈妈,我要读好青蛙妈妈的话。
生:我喜欢乌龟,我要读好乌龟的话。
生:我最喜欢鲤鱼阿姨,因为鲤鱼阿姨很漂亮,我要读好它的话,和它交朋友。
师:行!同学们喜欢谁就读谁的话,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先自己练习一会儿。开始吧。
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的动物朋友们等得有点急了。咱们马上开始吧。谁先来?
生:我最喜欢青蛙妈妈,我读第五自然段。“小蝌蚪游过去,叫着……蹦到荷叶上。”
师:老师发现,你在读青蛙妈妈的话时,一直在微笑,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青蛙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们,很高兴。
生边读书边表演“蹬、跳、蹦”。
师:真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青蛙。还有哪位同学也想表演小青蛙的?(学生情绪高涨,举手踊跃)一起来试试吧!
生全体边读书边表演小青蛙的动作。
生:我想和乌龟交朋友,我来读写乌龟的这一段。“小蝌蚪游哇游……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读得不够好。小蝌蚪以为乌龟是自己的妈妈,“连忙追上去”,要读出小蝌蚪很着急的样子。
师:说得非常好。你能试着去读好这一段吗?
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第三自段。
师:你读得真好。瞧,乌龟在向你点头微笑了,它一定会喜欢你的。还有谁想读书?
生:我最喜欢小蝌蚪,我来读写小蝌蚪的这一段。“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老师发现你在读这一段话时,一直都在笑,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我喜欢小蝌蚪,而且小蝌蚪也很“快活”。
师:你是小蝌蚪的知心朋友,小蝌蚪也喜欢你。还有哪些同学想读小蝌蚪的?一起来试试,注意要读出小蝌蚪很“快活”的样子。
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
生:我想第二自然段读给鲤鱼阿姨听,希望她能喜欢我。“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师:从你的朗读当中,老师感受到小蝌蚪很有礼貌,鲤鱼阿姨也很有爱心,读得非常好。刚才,小动物们都欣赏到了你们精彩的朗读,可是它们还觉得不过瘾,还想看你们分角色表演。下面,就请大家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演一演。呆会儿,咱们就请最棒的小组上台来表演。
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当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有的小组在分配角色时,出现了一个角色多人争演,而有的角色却无人问津,学生们为了争一个喜欢的角色各不相让的情况,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教师这时并没有责怪学生,也没有包办分配角色,而是充满爱心地说:“看,小蚂蚁没人理睬,都伤心地流泪了。你们说,怎么办呢?”学生自然而然的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是,角色分配问题迎刃而解。)。
师:让我们来欣赏第三小组的精彩表演。(给学生分别带上动物头饰)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当导演,读叙述部分的话。
师生全体分角色朗读课文。
生:我知道了青蛙是蝌蚪变的。
生:我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
生:我知道了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
师:大家说得对。那么,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面对面是“迎上去”。
师:(课件演示: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这应该怎么说?
生:这是“追上去”。
师:聪明。(课件演示:青蛙妈妈蹲在原地不动,小青蛙游过去)这应该怎么说?
生:(齐生回答)游过去。
生:我们也舍不得可爱的小动物们。
师:那么,就请大家回家以后,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听,让它们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下课)。
点评:徐学政。
黄老师的教学有如下特点:1、教师紧紧把握课标的主旨,有意识地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影响与改变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努力地尝试着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2、突出了一年级教学阶段识字和朗读两大特点,并且比较好地通过创设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情不自禁走进情境之中,在情境中兴致勃勃地识字、诵读,并且教师非常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比较好地将识字和朗读落到实处;3、黄老师比较好地处理了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突发”事件,体现出了较强的教学机智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和他们的独特体验,在交流相互不同体验的过程中,既巧妙地、适时地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与情感引导,润无细无声地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和教育。4、黄老师将自己准确地定位于学生的学习伙伴的位置上,以一颗童心与学生做心与心的交流,营造出了开放的、民主的、充满活力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十
青蛙妈妈要产卵了,它选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小河旁边的有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小花和一棵棵葱绿的小草小河里有小虾和小鱼在水里欢乐的游着。青蛙妈妈觉得这是一个好地方,便把卵产在了这条美丽的小河。“咚咚……咚咚……”青蛙妈妈的肚子叫了起来,便出去找虫子吃了。
回来之后,大吃一惊的说:“咦,怎么回事呀,原来那条小河呢?我的小宝宝又去哪儿了呢?”旁边的老树桩开口了:“唉,全是附近那家工厂惹的祸,他们把废水通通排到我们这来,河边的小花,小草全枯死了,河里的小鱼,小虾也染上了病死了,你孩子也应该……唉,我真的不想再打击你了。”青蛙妈妈听了伤心的哭了起来。
哦,人类快觉悟吧!我们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人类的错误绝对不能让其他无辜的动物和植物一起来承担!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十一
1、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按故事情节,并参照有关的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张连环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1、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的范画。
3、幼儿在课外练习画过鱼、鸭子、鹅、乌龟等,有一定的基础。
1、请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请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
3、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范画。
4、理解词:连环画。(我把这些画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以图画为主的书叫连环画。)。
5、提出要求:
6、幼儿作业。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子和鹅的区别。
7、讲评。
请画同一幅画的幼儿把画放在一起,选出画得较好的装订册,加上封面成小型连环画,放在图书角上。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十二
“我有妈妈啦!我有妈妈啦!”当小蝌蚪找到妈妈的那一刻,它激动得跳了起来。
天上,太阳公公笑红了脸,蓝蓝的天空飘浮着几朵棉花糖似的白云,荷塘里,荷花姐姐露出了粉红色的微笑。穿着白肚兜,绿衣裳的小青蛙跳到了妈妈对面绿油油的荷叶上,瞪着黑黑的大眼睛望着它的妈妈。
“呜……呜……”突然,小蝌蚪又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见到妈妈不开心吗?”妈妈急切地问道。
“不是的,不是的,因为我可爱的小尾巴不见了,黑黑的身子也不见了。”小蝌蚪瞧了一眼自己伤心地说。
此时,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暗淡下来,蓝蓝的荷塘也变得灰蒙蒙的了,就连荷叶也变得不再是那样绿油油的了,天空乌云密布,感觉不久就会下起大雨似的,小蝌蚪越哭越伤心,感觉此时周围一切的景物都像恶魔要吞噬它似的。
妈妈听了,微笑着说:“傻孩子,你已经长大变成青蛙了,所以身上的颜色也该变了呀!”
小蝌蚪听了,点点头,笑着说:“我知道了,原来是这样啊?我们青蛙家族会变身这也太神奇了吧!”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十三
青蛙妈妈产卵了,她产出了一大堆小蝌蚪,但是,小蝌蚪们还没有长大,小蝌蚪们想要长大还早着呢!
这一天,小蝌蚪们长大了一点,他们飘上飘下,就像一群黑斑点,很快,小蝌蚪们长出了一条又细又长的黑尾巴,他们可以游泳了,就准备出发。
小蝌蚪们游啊游啊一直游到池塘边,小蝌蚪们看见小鸡,可是,他们不认识小鸡,小鸡也不认识他们,但是,通过小鸡叽叽喳喳的跟小蝌蚪们不停地对话,很快,小鸡和小蝌蚪们就变成好朋友了。这时,鸡妈妈来了,一只对鸡妈妈说:“妈妈好!”,另一只也说:“好妈妈!”就这样,小鸡就跟着鸡妈妈走了,小蝌蚪们想着:我们也要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妈妈!
于是,小蝌蚪们继续游啊游,小蝌蚪们看到了三只小鲤鱼,一只长着蓝蓝的尾巴,一只长着黄黄的尾巴,另一只长着红红的尾巴,鲤鱼妈妈游来了,小蝌蚪大声叫道:“妈妈,妈妈。”鲤鱼说:“小蝌蚪们,你们认错人了,我是小鲤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长有一个白肚皮,你们快去找吧!”
小蝌蚪们游啊游啊,看到了乌龟妈妈和乌龟宝宝,小蝌蚪们记住了鲤鱼的话,你们的妈妈有一个白肚皮,于是,小蝌蚪们想:这就是我们的妈妈了吧!接着,小蝌蚪们大声喊:妈妈,妈妈!小乌龟生气了,他说:“这是我的妈妈,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去找别人吧!”
小蝌蚪们继续游啊游啊,他们看见了螃蟹,于是,他们大声喊:“妈妈,妈妈!”螃蟹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你们看我都有八条腿了!”
小蝌蚪们继续游,一下游到了鲶鱼的身上,小蝌蚪们大声叫着:“妈妈,妈妈。”这下可糟了,小蝌蚪把鲶鱼惹生气了,幸好青蛙妈妈赶来了,救了小蝌蚪。
小蝌蚪们终于跟着青蛙妈妈回家了,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长出了四条腿,变成了一只真正的`青蛙了,从此,小青蛙跟着青蛙妈妈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十四
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有一条蜿蜒小溪,溪水清澈明净,像一条银色的玉带围绕着大片的田园。
田园的周边有许多青翠的树木和各色的小花。稻田里的禾苗长势正旺,在夏日的阳光照射下,闪着绿缎子似的光,经风儿一吹,那稻海一层层,一浪浪,起伏不定尤为好看。
特别是那些身着绿袍的卫士们,它们正忙着为庄稼捉害虫呢!如果你有兴走进一看,它们准忙得不亦乐乎,有的穷追猛打,有的乘其不备,当它们把敌人一个个都消灭光时,早已把自己胀的不能动弹了,它们就撑着白白的肚皮躺在地边唱歌:“呱呱呱,呱呱呱,菜地稻田是我家。我为庄稼捉害虫,庄稼见我笑哈哈。”
青蛙妈妈带领着它的小蝌蚪们在稻田操练本领,在小溪中游泳玩耍。这里是它们的乐园,是它们的家,它们祖祖辈辈都一直居住在这里,过着自由自在充实而宁静的生活。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突然建起了高楼林立,盖起了一座座厂房。从厂房的上空那高耸的烟囱里冒着黑黑浓烟,那湛蓝的天空即刻变得雾沉沉、灰蒙蒙的,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和飞扬的尘土。
那青翠挺拔的树木,只剩下裸露的树墩;那绿油油的稻田,变成了干涩的.焦土;清澈的小溪变成了排污的水渠。青蛙们无处生活,有的只好迁往别处,有的无奈转往它乡。可是,有只青蛙妈妈它的孩子太多,调皮的小蝌蚪们到处都是,青蛙妈妈为了把孩子们带到别处去安家生活,它到处找啊找,终于在小溪(排污的水渠)里找到了它的那些孩子们。
但是那些小蝌蚪们被污水呛得晕头转向,有的在拼命挣扎,有的已不知所踪。青蛙妈妈看着那粗大的排污管不断流下的污水,望着那些被冲走蝌蚪们,它焦急万分,大喊:“我的孩子啊!我的家啊!谁来救救我们啊!”
青蛙妈妈哭着,扑通一声跳进污水又去寻找,去拯救它的小蝌蚪们去了……本站()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十五
一天,袋鼠妈妈去找食物给小袋鼠们吃。小袋鼠在松鼠阿姨家睡觉,松鼠阿姨在旁边坐着。过了一会儿,松鼠阿姨也去睡觉了。袋鼠宝宝们醒了,就偷偷地溜出了她家找妈妈。
小袋鼠们问小刺猬:“小刺猬,你有没有看见我的妈妈呀?”小刺猬说:“我看见了!我看见了!”他们说:“长啥样啊?”刺猬说:“你连你妈妈长啥样都不知道?真奇怪!我告诉你,她的肚皮是白色的。”
小袋鼠们来到熊猫家,一只小袋鼠敲了敲门,说:“有人吗?”“有人呀,是谁?”熊猫说,“哦,原来是小袋鼠呀!”小袋鼠说:“妈妈!妈妈!我终于找到您了。”熊猫说:“我不是你的妈妈,你的妈妈是会跳的。”
小袋鼠走呀走,他们看见了青蛙,就上去说:“妈妈我终于找到你了。”青蛙心想:他们为什么叫我妈妈呢?青蛙说:“你认错人了,你的妈妈是有口袋的。”
他们又走了一会儿,在路上看见一只长着白色肚皮的,走路一蹦一跳的,肚子上还有一个大大的口袋的动物。他们连忙跑上去大声喊:“妈妈,我们终于找到您了。”袋鼠妈妈和小袋鼠一起回到了他们的家。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十六
小蝌蚪经历了上次找妈妈之后,变得聪明了,眼睛也变亮多了。可就在那天,小蝌蚪遭到了绑架。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蝌蚪独自一人在小溪里游玩,碰巧遇见了邻居———蛤蟆先生。蛤蟆见小蝌蚪乖巧可爱,又是青蛙妈妈的宝贝,便起了歹心。只见他假惺惺地说;“小朋友,你好啊!我是你妈妈的亲戚。你妈妈捉虫去了,对你不放心,让我接你回去。这是你妈妈写的字条,你看看吧!”说完,便拿出刚刚伪造的字条。小蝌蚪瞪大眼睛看了半天,竟然相信了他的鬼话,跟着蛤蟆向家游去。游着游着,小蝌蚪发现路线不对头,便对蛤蟆说;叔叔,您的路线不对呀!蛤蟆是个疑心很重的人,以为事情就此败露,便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小蝌蚪打昏。然后用绳子绑得结结实实,背回了家。
青蛙妈妈在家里等啊等啊,就是不见小蝌蚪回来,这可急坏了她。这时,青蛙妈妈家的电话响了。
”喂,请问你找谁?””少废话,快打吧十万动物币投到你家门口一辆红色海马车上!”话筒那边传来一个粗声粗气的声音,”否则‘’…。。哼哼,你的孩子就死翘翘啦!如果你敢报案,那你也就完了!哈哈哈…。”说完,电话就啪的一声挂断了。
青蛙妈妈的心一下吊了起来;儿子会不会有不测?那个电话的人到底是谁?青蛙妈妈决定立刻去报案,并提防一切主动关注她的人。果然,蛤蟆上钩了,青蛙妈妈一走出门,蛤蟆就迎了上来;”你好啊,青蛙妈妈!对了,你要去哪儿呀”青蛙妈妈立刻对他提防了起来,不露声色的说;”唉,我刚刚接到一个电话,说我的孩子要被绑架了,要十万动物币才能赎回他,我这不是要去银行吗”。蛤蟆听了,心想;哈哈,傻瓜,十万动物币就要到手了。
突然,一个影子扑来,原来是海底的河马警察,他在这里守株待兔。最后,小蝌蚪与妈妈快快乐乐的在一起,而蛤蟆就被永远坐在盗牢里。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十七
鸭妈妈:你们妈妈好大的眼睛。
小蝌蚪:大眼睛?难道我们的妈妈是还珠格格?
鸭妈妈:我还没说完呢,你们的妈妈还是个大嘴巴。
小蝌蚪:哦?莫非我们的妈妈是大嘴美女朱莉娅·罗伯茨?
鸭妈妈晕,说:看来这些孩子娱乐片看得太多了,小蝌蚪,你们听好了,你们的妈妈大眼大嘴,但不是明星,快去找吧,我们要回去吃饭了,祝你们好运。
小蝌蚪们离开了鸭妈妈,游来游去,到处寻找大眼睛、大嘴巴的生物,突然,他们发现了一条大鱼,因为这是条大鱼,所以她的嘴巴和眼睛也很大,小蝌蚪立刻游了过去。
妈妈,妈妈——。
大鱼:呀!你们在喊什么啊,我还没有结婚呢,你们竟然叫我妈妈?要是叫我男朋友知道了那可怎么好?小朋友,这样的玩笑可不能乱开啊。
大鱼:我承认什么啊,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你看我有吗?
小蝌蚪:原来我们的妈妈还有腿啊,真奇怪,为什么我们没有长呢?莫非我们发育畸形?
小蝌蚪在找妈妈(通用18篇)篇十八
小蝌蚪每天都在小河里孤独地游来游去,看见别的小动物都有妈妈,他就想去找妈妈。
他看见了小狗,游了上去,问:“您知道我的妈妈长什么样子吗?”小狗说:“你的妈妈长着一个白肚子。”
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了一只雪白的天鹅。他游上去开心地大喊:“妈妈,妈妈!”天鹅说:“我不是你的妈妈,你的妈妈披着绿色的外衣。”听了这话,小蝌蚪继续向前游去。
小蝌蚪看见大蜻蜓落在荷叶上,仰起头连叫:“妈妈,妈妈!”小蜻蜓说:“它不是你的妈妈,那是我妈妈,你的妈妈有四条腿。”
小蝌蚪游到了荷花池里,看见了大乌龟,大声地叫:“妈妈,妈妈!”大乌龟说:“你的妈妈呀,不是我,它是捕捉害虫高手。”
他游啊游啊,看见了大青蛙,激动地呼喊:“妈妈,妈妈!”大青蛙开心地说:“孩子,我终于找到你了!”
渐渐地,小蝌蚪长大了,也跟着它的妈妈一起捕捉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