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生篇一
;老李生前坏事做尽,死后被判永世不得超生。他心心念念地惦记着重生,于是去阎王那里苦苦哀求。阎王要他每日悔过自己的罪行,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再去找它。
老李心想自己有没有悔过阎王又不会知道,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八十一天之后,老李再次来到阎王面前,表示自己已经彻底悔过,希望可以重生。
阎王听罢,没有说话,只是拿来纸笔,在第一行写下:重,生,在第二行写下:重生。
“你看,这两行字有什么区别?”
老李脱口而出:“这不就一个逗号的区别吗?”
于是他针对阎王的问题反复琢磨,还写了好几篇草稿。两个月后,他胸有成竹地去见阎王。
编辑/七月 841013470@
相关热词搜索:;重生篇二
老鹰,真的可以重生吗?
在老鹰40岁时,它的喙逐渐弯曲,变长,快要到胸膛,羽毛变得厚重,再这样下去它必将死于非命,怎么办?难道鹰家族就永远无法长生吗?于是,它们出现了这样的行为,在40多岁时,它会用自己的喙啄岩石,啄掉多余的部分,然后等待重新长起,这只是一小步,然后等待长出新喙,把自己的羽毛一根一根拔起来,这无疑是极为疼痛的,你以为就已经完了吗?洗礼完了吗?不,它还要把自己的指甲拔出来,要是普通的鸟,早就崩溃了。接下来,开始漫长等待,它钻进巢里忍饥挨饿,还要担心猛兽猛禽,这时的它脆弱无比,随时有生命危险,就在这样地狱般的洗礼下,它重新生长,长出锋利的爪,生出崭新的翼,一切都是那么新,就这样,鹰“重生”。
重生篇三
复活:
①死了又活过来。多用于比喻:经过修理,报废的车床复活
新生:
1.刚出生。
2.刚产生;刚出现。
3.再生新生
再造:
1.重新给予生命。多用于表示对重大恩惠的感激。 再造
再生:
①死而复活:若能求得此药,或可使之再生。
更生:
①重新得到生命,比喻复兴:自力~。
②再生 更生
重生说法产生于先秦,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依然在,但灵魂如果离开身体太久,就会死亡。所以会去招魂让其重生过来。也就是招魂复魄。先秦时期的楚文化,十分相信魂魄一说或让其重生,或让其附体,尤其西汉时期,重生思想更是深入民间。
战国时期楚国的《招魂》就写到“而说者以为招魂复魄,又以为尽爱之道而有祷祠之心者,盖犹冀其复生也。如是而不生,则不生矣,于是乃行死事。” 招魂术其实就是让其魂魄附体,回归肉身。
2.(拼音:zhòng shēng)
(1).谓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道家以生命为贵,以富贵利欲足以妨其生,故强调重生轻物。
(2).谓以民命为重。
晋 挚虞《祀皋陶议》:“祭用仲春,义取重生。”
重生篇四
;2011年,春天。
2019年,盛夏。
呼救——
曾经“油浸浸”,如今“破皮黄”
“我小的时候,八里庙村的土地软得像‘灰包一样,用脚一踢就能踢起一层黑土,那才叫‘油浸浸,‘攥一把二两油的说法并不夸张。”卢伟说,后来因为风吹水蚀,再加上过度开垦以及农民的重用轻养,黑土层薄了,地硬了,农民想要点儿收成,全靠化肥催。土地不打粮,种地成本反而上升了。
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全球黑土区仅有3块,分别位于乌克兰第聂伯河畔、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国东北平原。吉林省境内的黑土分布较为广泛,东起长白山麓的低山丘陵,西至大兴安岭南端东坡向平原过渡地带的阶地,行政区域范围包括长春、松原、四平、辽源、吉林和通化等地区的26个县(市、区)。
卢伟所在的八里庙村正在四平市境内。
相关资料显示,黑土地开发初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为6%~8%,目前,黑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多数在2%~3%左右。有机质含量降低,导致土壤板结,供肥保水能力下降。
黑土地退化问题,亟待解决!
一场保卫战打出“梨树模式”
2011年秋,收完地里的玉米后,卢伟一直在想:“黑土地就这么不行了?黑土这宝贝,就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整没了?”怀着不甘,他找到了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决定跟着他试试保护性耕作。
梨树县耕地面积达400多万亩,粮食总产量多年保持在50亿斤以上,名列全国粮食生产十强县。但长期透支,使这历来“守着黑土不愁粮”的产粮大县也犯起愁来。为了保护好黑土地,梨树县做了一系列探索。但在王贵满看来,秸秆覆盖还田、轮作等方法是养地增产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2007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与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在高家村二社,以梨树县康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打造了全国第一块玉米秸秆全覆盖的保护性耕作实验田,研发并创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生产体系。
很快,他们又在梨树县中部黑土区、西北部风沙区建立3个研究示范基地,开展相应的研究示范工作。到目前,研究示范基地扩展到8个,面积达到2000余公顷,覆盖梨树县各个不同区域。
梨树县康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青奎称,这项技术简单实用,主要是免耕播种施肥,然后喷施除草剂再防虫防病,之后是收获(秸秆覆盖还田),收获后机械深松(每3~5年进行一次),最后是秸秆清理,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2019年秋天,杨青奎在地头挖出一个剖面,通过剖面可以看到,玉米根系扎到地下1.5米处,有的已扎到2米多深的地下。
黑土,重生了!一场黑土保卫战,也打出了专业部门及专家认可的“梨树模式”。
推广——
黑土地保护一场任重道远的持久战
2012年春天,卢伟走上了保护性耕作的道路。如今,他的土地已成为附近最肥沃的土地。他流转的土地面积,也由10公顷增加到了232公顷。
政策拉动、种粮大户带动、科技支撑,在这场保卫黑土地的持久战里,一样都少不了。
2009年~2016年,吉林省实施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实施面积达531.1万亩,全省43个县(市、区)开展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形成了多种技术措施综合应用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模式。
2015年,吉林省启动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先后在公主岭市等11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试点面积280万亩。通过试点,初步建立了“可推广、可复制、能落地、接地气”的黑土地保护技術模式和运行机制。
此外,吉林省还实施了“增施有机肥”补贴、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推进农作物秸秆还田、加强土壤养分管理等措施。2010年吉林省颁布实施了《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2018年3月30日《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颁布。该《条例》填补了黑土地保护立法空白,使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目前,吉林省土地一家一户承包的还很多,生产管理上大部分呈分散状,如何将土地连片,通过保护性耕作来保卫黑土地,仍然任重而道远。
(来源:吉林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重生篇五
天气一天天暖和了,有一些小贩挑着竹筐,竹筐里面有一些小鸡,小鸭,来到学校门口贩卖。
小鸡真是可爱,身上黄色的绒毛摸上去就像是棉花,看上去又像是黄色的云彩,说不出的美丽。它们还长着一堆小小黑豆般的眼睛,晶莹剔透。一张尖尖的嘴巴,还在叽叽喳喳的叫着,真是惹人喜爱呀!看到小鸡那么可爱,同学都围了过去,有的同学拿着零花钱买个一两只,有的同学用手抚摸着它们的绒毛,还有的在苦苦哀求家长给他买一只。小贩们拿着塑料袋把小鸡小鸭一只一只的放到袋子里,同学们拿着买到的小鸡心满意足地走了,可小鸡却一直在发抖,它的眼睛里满是哀伤,不知是朝着什么一直叽叽喳喳的叫,这应该是它们的诉说,只是一直被人们所无视罢。
有的家长给孩子买小鸡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可是孩子不知道什么是责任和爱,小鸡和小鸭是群居生活的动物,它们一个人会孤单的,毕竟人不能和它们交流沟通,他们会很害怕,活不了几天就会死去。所以这样不但没有培养成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反而教会了它们去玩弄欺负弱小的动物。
有的还把小鸡当成玩具来玩,同学们,你们一定要尊重生命,你把它们伤害了,造成了它们的死亡,那它的小生命就不复存在了。
而且,小鸡身上也可能携带病菌,小鸡把病菌传给了你,对你的身体会有很大的危害。
总之,我们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生命,所以,请你们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