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经过反复琢磨和精心打磨的产物,每一个字句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智慧。这是一份关于优秀作文的精选合集,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写作思路和参考。
最爱春天的美食范文(15篇)篇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中国的美食种类繁多,色香俱全,令人垂涎欲滴。在这么的美食当中,我最爱的就是生煎了。
记得那一次,正好是中午。妈妈说要带我出去吃饭,我左思右想,突然想到有一间叫做“糊涂生煎”的店十分不错,就决定是它了!决定之后,我就满怀兴奋的向那里进发了。
一进店,生煎的香味就扑鼻而来,令我瞬间食欲大增。经过一场艰难的“战斗”后,我终于买到了我梦寐以求的生煎。几分钟之后,我就看到了服务员端着一盘热腾腾的生煎走来。只见好几个生煎排在一起,发出“滋滋”的声音,它那白白胖胖的“身子”上点缀着黑色的`芝麻。它的底部又脆又香,让人忍不住直接咬上去。
我再也忍不住了,拿起筷子夹起一个。我轻轻的咬了一口,汤汁从里面迅速溢了出来。然后咬一口肉馅,肉质紧实,十分鲜美,和汤汁也是十分的配。吃到最后,最令我回味无穷地就是那煎的香脆的底部了。轻轻的咬上一口,那香脆的口感还带有一些肉质的鲜美,这可真是极品啊!这里的生煎,保证让你吃完一个还想吃,令人永生难忘。
作为一名吃过各种美食的资深吃货,唯独被“生煎”这道美食吸引了。如果有空的话,希望大家也能去尝一尝。
最爱春天的美食范文(15篇)篇二
我盼望已久的周末终于来了,今天是周六,天阴沉沉的,看来天气正在跑步入冬了。中午,我和妈妈想了又想,不知道中午吃什么,突然,妈妈想起了一个好吃的,它就是我们河南的特色-----烩面。我可是一名资深的吃货,去过北上广,吃过粤菜、湘菜、川菜、豫菜等等,还吃过国外的西餐,但是最令我记忆犹新的仍是我们河南的招牌——烩面。来郑州一行如果不吃上一碗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烩面,那你就只剩下遗憾、遗憾、还是遗憾啦!
说起河南的烩面,那可不是吹的,传说早在公元600多年,距现在1300多年前,就有历史记载,最早在唐宫称之为“麒麟面”,后在光绪年间,郭子兴即兴称之为“烩面”,就此流传至今。有现在的“合记烩面”、“萧记烩面”、“白记烩面”等等,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但味道甚佳,每家都有每家的独特之处。首先烩面的精髓其一是汤,煮汤要选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光是骨头就要用羊身上的多处骨头融合在一起)煮上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改用小火煲,其中还要放置七八味中药,要不怎能称之为“滋补”呢?骨汤煲至犹如牛乳一样,白白亮亮的,才算到味。其二就是烩面中的面了。所用的面为扯面,类似于拉面,但略有不同。一般用精白面粉或高级面粉,兑入适量的盐和成软面,经反复揉搓,使其筋韧,再制成一个二两的胚子,涂抹少量的食用油防止其粘连,以备待用。如果你点上一碗河南烩面,那后厨的厨师就会用小锅剩上炖的像牛乳一样的羊肉汤,将准备好的面胚拉成薄厚均匀的条状入锅,放上羊肉,配以黄花菜、木耳、粉条、海带丝、豆腐丝、鹌鹑蛋等,给你端上桌时再撒上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味道那叫一个鲜美。
河南的烩面发展至今天,品种已经多样化了,由最初的羊肉烩面发展到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还有我只听说但还没能品尝到的麻酱烩面,想想光这些名字就能使人垂涎三尺。所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怀念家乡的特色美食——烩面。
最爱春天的美食范文(15篇)篇三
我最喜欢的美食——披萨。因为爸爸做披萨的技术是一流的!
早晨一起床,我就在卧室中闻到了披萨的香味,我立刻像触了电一般快速下床,像旋风一样穿好衣服快速跑向了厨房。此时,披萨已经被爸爸端上了桌。
这时,披萨的底盘圆圆的、黄黄的上面放着垂涎欲滴的奶酪,红的像火一样的西红柿、绿油油的青椒、白花花的沙拉酱,把披萨装饰的花花绿绿的,上面冒着一团团热气。
此时,我已经“杀红了眼”,三步并作两步跑了上去,一手拿着披萨,另一只手把披萨撕下了一大块。但是我没料到奶酪融化了,在我手上怎么甩也甩不掉,我不得不用我的“必杀技”——吸果冻,我皱了皱眉头,把沾上奶酪的那只手指放在嘴巴前,头探了过去,嘴巴一张一合“噶叽”一声奶酪咽到了我的肚子里,我顿时感到奶酪十分香甜。这时我该享用披萨了,我迫不及待地把一角披萨塞进了我的`嘴里,一股奇特的香味直冲脑袋来了,滋润了我的一肌一肤。我迫不及待地把一角一角的披萨塞进了嘴中,我越吃越疯狂,直到吃得满嘴流油才停止,我“咯”的一声打了一个饱嗝,满意地拍了拍肚子才肯罢休。可是心里还一直惦记着披萨,真是肚子饱嘴不饱。
我一直渴望爸爸给我做披萨,因为他做的披萨又香又甜。
最爱春天的美食范文(15篇)篇四
天气回暖,刚有了点春的迹象,清明节便来了。
清明节的时候,家里会做一些青团,但更多的是从外面买。每到这时候,便会来到开甜品店的阿姨家,在那做青团。
阿姨家做青团用的是常规方法,在玻璃盆里准备的艾草,洗净,放置一旁备用。颗颗小巧晶莹的水珠挂在上面,忍不住想吃草。热水,放入,捞出,纱布,雪白的`布包着里面的艾草,随着手部的用力,汁水一点点地流出,绿配白,倒也不违和。用力挤过十几分钟后,原本大朵的艾草变成了一盆墨绿的汁液,混着细碎的草叶,清香抑不住地漫溢出来。艾草略微青涩的味道,与甜品店里特有的奶香味混杂在一起,成了另一股清香的味道。
洗净手,倒一些糯米粉于碗中,加些水,随后用手慢慢地把粉与水融为一体。一开始还有些黏糊,提起手来还常拉丝,逐渐开始成型,滚圆滚圆的。一按,一压,一滚,在砧板上重复着动作,认真专注,像是在制作一件艺术品。
接着,在揉好的面团上染上艾汁,最好事先把面团擀开,这样就可以在上面作画了。点点墨绿在上面晕染开,白底,绿墨,似乎是一幅别具一格的山水画。染完色,均匀揉搓,搓成长条,再揪出一个个的小团子,用手把它变成一个小碗的形状,再放上馅料,一般都会是我爱吃的豆沙馅,滚圆,一个青团便完成了。
下锅开蒸,这段时间是很煎熬的。看着锅里不断向上冒着白汽,自己心里的快乐泡泡也不断向上冒。
等好不容易熟了,迫不及待地揭开锅盖,一个个青团翠绿鲜艳,圆溜溜地紧挨着,胖胖的肚皮,好不可爱。
等热气散尽,抓起一个塞到嘴里,软糯细腻,滑嫩q弹,皮很薄,一下就吃到了馅。甜甜的豆沙味,在口间弥漫,伴着微微苦的团皮,侵占了我的整个口腔,香。
有时候品尝青团,觉得那不止是一种美食,在不同的时候吃有不同的感受,它有着一长段的故事,等着你细细感受和回味。
最爱春天的美食范文(15篇)篇五
大自然是神奇的,他把每一个季节都分得很清楚,每一个季节都和每一个季节不一样,而且各有各的特色。在这四个季节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季了,因为它有着一些不一样的神奇之处。
悄悄的冬天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春姑娘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跟我们的世界增添了许多色彩。这也是我四季当中最喜欢的季节,我最喜欢的春天。
春天是一年四季当中第1个季节,也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到了春天,小溪的水化了,河边的垂柳绿了,地上的花朵开了,就连南飞的大雁也陆陆续续的飞回来了。
在春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天的风,春天的风不像夏天的风那样的炎热不像秋天的风那样凉爽,更不像冬天的风那样凛冽,春天的风是轻柔的,挂在脸上就像丝绸般一样,让你享受着春天的春意。
我很喜欢春天的绿色。春天已到我们的世界到处都是绿色的,小草是绿色的,垂柳是绿色的`,就连心情都是绿色的。
春天也是适合踏青的季节,一家人或者约上三五个朋友,来到草地上,郊游,大家在一起唱唱歌,聊聊天,放风筝,野野餐,多么轻松快乐呀!
我爱春天,多么希望天天都可以过春天,小伙伴,你们呢?
最爱春天的美食范文(15篇)篇六
春天来了,农民伯伯在田地顶着太阳的照射,辛苦地在田里种稻穗,希望秋天可以迎来大丰收!看,那一排排绿油油的禾苗在春风和阳光的照顾下,茁壮成长,有的禾苗实在是太调皮了,它居然迎着春风跳起了舞,让原本充满生机的.春天更加活泼。
春天的花朵都在争奇斗艳呢!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红色,有的粉红色,还有的是紫色;还有小河里的小鱼、小虾在欢快地玩耍,有的在玩捉迷藏,有的在玩石头剪刀布,还有的在玩你问我猜;小河边的柳树像在跟春风随风摆动地跳舞,下面的小草在欣赏它们的舞蹈表演,一脸羡慕的样子。
春姑娘扭着漂亮的舞姿又来到小河边,小河哗哗地唱着歌儿,小河里倒映着蓝天、白云、柳树、小草……河边的一排排柳树抽出了细细的、嫩绿的新芽。一阵微风拂过,河水泛起了一道道波纹,柳树的枝条在风中摇来摇去。
瞧,这里就是我家乡的春天,那里景色优美,美不胜收!欢迎你来我美丽的家乡来感受这生机勃勃的景象。
最爱春天的美食范文(15篇)篇七
我小时候很贪吃,而当时又甚是空闲,经常在小区门口附近店中看一位师傅做元宵,便成了我的乐趣。
只见师傅和完面后,从面团上拉下一小块,放在六心上压成不厚不薄的面皮,又将一小块肉放在中间,如同建筑一般用手不断地向上旋转,而皮变薄却不漏。将其它的馅料例如冬笋、萝卜、豆腐等加入后,将其封口,一枚元宵啪便制成了。
师傅将挨个元宵下到一口锅煮,元宵挺着大肚在加入猪油、酱油的水中翻滚着,闹腾着,其中的馅料隐约可见,发出迷人的气息。煮好后,师傅的元宵连同一些汤汁倒入大白瓷碗中。元宵很大,鼓鼓囊囊的`,一个水碗顶多装下了五六个。碗上冒着诱人的香气,而元宵,则静静地躺在碗中。
我吃时,总爱在元宵的大肚上先咬上一个口,待汤汁灌满其中,再用调羹将其舀起,一个大口咬下去。冬笋之脆、豆腐之软、肉之香嫩连同面皮之软x,酱油之微咸顿时涌入我的嘴中,黏着我的味蕾。让人心生满足感。因此,它成为了小时候最爱的食物。
可惜,后来,我家搬家了。我没法常常去看那位师傅做元宵,也没有什么机会去吃了。我上课时经常路过那,却很少看见那位师傅忙碌的身影了。怀念之感,顿时涌入我的心中。我突然感受到了小时那种能每天观看师傅做元宵的幸福。
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我在一段时间上课的地方,就在当时我家的对面。当我又一次来到那家店时,虽时隔多年,装修却大致还是少时的样子,只是师傅老了许多。我又点了份元宵,如同儿时的一样,元宵还是那么饱满。只是可能因为我已经尝过了山珍海味,这份元宵对于我不再是那么诱人,那么可口,与儿时的感觉有着巨大的变化。
但是我依然细细品尝,品尝我心中的记忆。才下舌头,又上心头,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虽然这不是那么可口,可这,毕竟是我儿时的记忆。我仍为能品尝到这份充满回忆的元宵而感到十分快乐。
后来我读到一首诗:
人生中难免会……。
被狠狠捏一下。
被开水烫一下。
被开水煮一下。
被人咬一下。
倘若没有经历。
硬装成熟。
总会有露馅的时候。
经历都是财富!
是啊,这份元宵让我再一次感觉我生活的美好和温馨,那些流光岁月,那些酸甜苦辣,都是我的元宵记忆――才下舌头,又上心头。
最爱春天的美食范文(15篇)篇八
作为地道的北方人,对面食可谓是情有独钟,尤其是山西的面食早就想吃个痛快。恰逢今年春节空闲,一家人便选择了到他乡过年。于是,大年初一早晨吃罢饺子便驱车直奔太原。节日的高速公路畅通无阻,偶尔有一两辆车通过,让第一次开车上高速的儿子欣喜若狂,我们的担心成了多余。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到达了太原。
停车后直奔饭店,迫不及待地点了扯面、臊子面和抿尖三碗不同风味的面条外加两样小菜。一家人三碗面条轮流品尝风味。游完晋祠后,儿子领我们直奔小吃一条街。打眼望去,楼阁牌坊错落有致,飞檐斗拱古色古香,仿明清建筑和汇聚八方风味的小吃吸引着大量的游客。节日的街道张灯结彩,红红的灯笼增添了节日的气氛,熙熙攘攘的人群,加之小贩的吆喝声,让整条街显得热闹非凡。这里真是吃货的天下、年轻人的地盘,烧、烤、涮、炖、煮、炸一应俱全,就连冰激凌也是别具特色。最喜面食的我,坐在一家当地饭店点了油泼面痛快地吃了起来。
次日直奔平遥古城,灰砖灰瓦的城墙和民居很具特色。街上香草糯米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禁不住买一个尝尝。满街打着风味小吃招牌的`饭店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往,最后我们选择了一家当地饭店,品尝了栲栳栳、平遥牛肉、碗秃以及刀削面。夜晚在住处附近,品尝了莲菜水饺和酱肉水饺,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如果说城市有味道的话,那么一座城的历史就渗透在老城巷陌间的美食里。吃的是味道,品的是历史。然而,最具特色的还是那乡间美味。最后一站,我们到了昔阳县的大寨村。窑洞依旧,梯田仍在,大寨人的精神永存,以旅游业发展起来的大寨村让村民们扬眉吐气。坐在窑洞里吃着农家小笨鸡、田间野兔、炒莜面鱼儿,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三天的行程紧张又浪漫,逛古城品小吃,这个年过得很有意义。
最爱春天的美食范文(15篇)篇九
穿着一身火辣辣的外衣,上面还带点红色的装饰品,没错,那就是我最爱吃的美食——羊肉串。
我们走进烧烤店,忽然来了一位服务员阿姨,妈妈点了几种烧烤:羊肉串、面筋和烤肉,就去找位置,可是,找了很久,才找到了一个空位。突然,我闻到了香味,就借着上洗手间的名义去看看,嗯,香气越来越浓烈了,啊,原来是一位厨师在烤串儿呀!只见那位厨师把串好的串儿放在烤架上,不停地翻来翻去,洒上辣椒粉,锅里面的油就“嗞嗞”地响,再用铲子把串儿压扁,美味的串儿就做出来了。
我赶紧跑回座位上,旁边的客人拿起一串嚼了好几下,再咽到肚子里去,好像越嚼越来劲了,像饿极了的老虎一样,狼吞虎咽,都不注意自己的吃相了。
等了好一会儿,服务阿姨才把我们的烧烤给端上来,我不顾一切的开始“抢”羊肉串吃,吃了一口,舌头还时不时的舔一舔嘴唇,辣辣的,辣中还带点儿甜味,再喝一口雪碧,仿佛躺在云朵上一般。多吃几口羊肉串,回味无穷,简直像站在仙境里。
这就是——烧烤,无论在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它。
最爱春天的美食范文(15篇)篇十
小说《大淖记事》:“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我在书页下方加了一条注:“蒌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做‘蒌蒿薹子’,加肉炒食极清香。……”蒌蒿的蒌字,我小时不知怎么写,后来偶然看了一本什么书,才知道的。这个字音“吕”。我小学有一个同班同学,姓吕,我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蒌蒿薹子”(蒌蒿薹子家开了一爿糖坊,小学毕业后未升学,我们看见他坐在糖坊里当小老板,觉得很滑稽)。但我查了几本字典,“蒌”都音“楼”,我有点恍惚了。“楼”、“吕”一声之转。许多从“娄”的字都读“吕”,如“屡”、“缕”、“褛”……这本来无所谓,读“楼”读“吕”,关系不大。但字典上都说蒌蒿是蒿之一种,即白蒿,我却有点不以为然了。我小说里写的蒌蒿和蒿其实不相干。读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此蒌蒿生于水边,与芦芽为伴,分明是我的家乡人所吃的蒌蒿,非白蒿。或者“即白蒿”的蒌蒿别是一种,未可知矣。深望懂诗、懂植物学,也懂吃的博雅君子有以教我。
我的小说注文中所说的“极清香”,很不具体。嗅觉和味觉是很难比方,无法具体的。昔人以为荔枝味似软枣,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我所谓“清香”,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这是实话,并非故作玄言。
枸杞到处都有。开花后结长圆形的小浆果,即枸杞子。我们叫它“狗**”,形状颇像。本地产的枸杞子没有入药的,大概不如宁夏产的好。枸杞是多年生植物。春天,冒出嫩叶,即枸杞头。枸杞头是容易采到的。偶尔也有近城的乡村的女孩子采了,放在竹篮里叫卖:“枸杞头来!……”枸杞头可下油盐炒食;或用开水焯了,切碎,加香油,酱油、醋,凉拌了吃。那滋味,也只能说“极清香”。春天吃枸杞头,云可以清火,如北方人吃苣荬菜一样。
“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俗谓是日以荠菜花置灶上,则蚂蚁不上锅台。
北京也偶有荠菜卖。菜市上卖的是园子里种的,茎白叶大,颜色较野生者浅淡,无香气。农贸市场间有南方的老太太挑了野生的来卖,则又过于细瘦,如一团乱发,制熟后强硬扎嘴。总不如南方野生的有味。
江南人惯用荠菜包春卷,包馄饨,甚佳。我们家乡有用来包春卷的,用来包馄饨的没有,——我们家乡没有“菜肉馄饨”。一般是凉拌。荠菜焯熟剁碎,界首茶干切细丁,入虾米,同拌。这道菜是可以上酒席作凉菜的。酒席上的凉拌荠菜都用手抟成一座尖塔,临吃推倒。
马齿苋现在很少有人吃。古代这是相当重要的菜蔬。苋分人苋、马苋。人苋即今苋菜,马苋即马齿苋。我们祖母每于夏天摘肥嫩的马齿苋晾干,过年时作馅包包子。她是吃长斋的,这种包子只有她一个人吃。我有时从她的盘子里拿一个,蘸了香油吃,挺香。马齿苋有点淡淡的酸味。
马齿苋开花,花瓣如一小囊。我们有时捉了一个哑巴知了,——知了是应该会叫的,捉住一个哑巴,多么扫兴!于是就摘了两个马齿苋的花瓣套住它的眼睛,——马齿苋花瓣套知了眼睛正合适,一撒手,这知了就拼命往高处飞,一直飞到看不见!
三年自然灾害,我在张家口沙岭子吃过不少马齿苋。那时候,这是宝物!
炒米和焦屑。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这很有点像古代行军用的“糒”。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是有关系的。
端午的鸭蛋。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最爱春天的美食范文(15篇)篇十一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大概是因为过敏性体质的关系,近日身体有所不适,口眼鼻尤甚。或许是柳絮日盛的缘故,有愈演愈烈之势,涕泪交垂,喷嚏连连。所以,终日闭门不出,只能以阅读、烹饪打发时间。
阅读与烹饪本是不相干的事,风马牛不相及。孟子曰:君子远庖厨。可老子又云:治大国若烹小鲜。看样子,先贤对于中华料理还是略知一二的。这一点,我倒是很赞同老子的,只因我喜欢烹饪,个人认为,烹小鲜如治大国。
“春雨一夜,春笋一寸”,眼下正是品尝春笋的最佳时节。民间素有“尝鲜无不道春笋”的说法,春笋是一种低脂肪、高植物蛋白、少淀粉、粗纤维的健康食材。虽说竹笋一年四季都有,但春笋却是一年里最鲜美的'笋。我想,恐怕再挑剔的胃口,也不能拒绝春天里最嫩、最鲜的春笋吧。油焖春笋,在江南,是家家户户都会烧的一道菜。春笋去外壳,去掉老根,洗净切滚刀块,入沸水锅,焯水后捞出沥干,热锅上油,油热后,下焯好的笋块煸炒,加料酒、生抽、老抽、白糖、盐翻炒均匀,盖上盖焖4-5分钟后,淋香油洒上葱花起锅即可,鲜咸而略带甜味,对我而言,这道菜下饭绝对是一流的,从小到大百吃不厌。
春天的河鲜莫过于刀鱼,无出其右了。刀鱼有江刀、湖刀、海刀之分,排名第一的是江刀。清明节前的刀鱼(所谓江刀),因回游产卵,处于长江入海口,淡水与海水交界处的偏上游,此处饵料非常丰富,所以肉质格外鲜嫩。家常做法,清蒸是比较适宜的,一是难度不高;二是最大程度保留了刀鱼的原汁原味。刀鱼去鳍、鳃,用筷子从鳃中绞出内脏,洗净;将刀鱼入沸水锅中略烫,去腥锁汁;然后,整齐地放入盘中,将火腿末、笋片、冬菇片相间地排放在鱼身上,加熟猪油、绍酒、虾子、鸡清汤、精盐,再盖上猪网油,放上葱段、姜片,入蒸笼旺火蒸六分钟取出,拣去葱姜、网油,将盘中的汁水滗出,倒入锅中,勾芡调味淋在鱼身,最后撒上香菜末就成了。汁多肉嫩,异常鲜美,配上陈年的封缸酒,那是相当的惬意。
乍暖还寒的时节,荒郊野外、田间地头便是野菜的天下了。荠菜就是其中数一数二的,所谓吃了荠菜,百蔬不鲜。荠菜肯定是春天不可缺少的美味。按照家乡的习俗,是包荠菜馄饨。先把野地挑回来的荠菜,拣好,洗净,焯水,沥水,切碎;香菇(干香菇,味更香)水发洗净,切碎;然后加入猪肉糜,加胡椒粉、耗油、盐、鸡精、料酒,打一个鸡蛋,顺时针搅拌均匀,就可以开始包馄饨了。馄饨包好,开水下锅,轻轻地点水,滚上三滚就好了,捞起装盘。热腾腾的荠菜馄饨上了桌,用调羹舀起一个,送进嘴里,美美地咬上一口,春天的味道便在嘴里蔓延开来。
最爱春天的美食范文(15篇)篇十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比如,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等。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夫子庙的赤豆元宵。
赤豆元宵的做法也很简单。把红豆洗净浸泡一晚,放入适当的水,放进电饭锅里。在锅里煮半个小时后,把小元宵和冰糖一起倒入锅里,煮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刚出锅的赤豆元宵,颜色诱人紫红色的稠汤里隐隐约约能看见几个晶莹剔透、石子大小的小元宵和大红色、椭圆形的红红豆散落其中。红白相间,颜色搭配起来十分养眼!看了一眼,我的食欲就被勾了出来。赤豆元宵一端上来我就能闻到它那红豆、酒酿的香味,让我垂涎欲滴。我如饿狼似的,扑了上去,可是刚烧好的元宵是烫的,烫得我的舌头都在“发抖”呢!我一边轻轻的吹着一边拿着勺子搅,一会问就凉了。我拿这勺子挖了一勺稠汤里夹杂着几个小元宵和红豆。,小元宵糯糯的、软软的,酒酿不甜不咸味道刚刚好,红豆一咬就有一丝甜味溢满口中,在我心中这三样融合在一起简直就是绝配。
每一次吃赤豆元宵,都会吃得满嘴都是汤,丝丝滑滑的甜感滑进了我的胃。
赤豆元宵的甜味深深的你的印在我的脑海中,记忆深刻。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最爱春天的美食范文(15篇)篇十三
上海有很多著名的美食,如糖醋排骨、小笼包、大闸蟹等……其中,是大闸蟹。
今天,奶奶从菜场上买回六只大螃蟹。瞧!它扁圆的身体,墨绿色的小眼睛,坚硬的外壳,十条长腿均匀地分布在身体的两侧。两只大钳子张牙舞爪地挥动着,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好像在说:“别碰我。”
奶奶熟练地将螃蟹洗刷后就放进蒸笼里隔水蒸了起来。一会儿,螃蟹的壳由青变红,阵阵扑鼻而来的香气,惹得我口水直流,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尝。
奶奶刚端上螃蟹,我立刻挑了一个最大的。首先,我用力把蟹壳掰开,仿佛打开了一座宝藏,那金灿灿的蟹黄,闪着黄金般的光芒。来不及细细欣赏我就把壳里的蟹黄消灭得干干净净。接下来,我要品尝蟹肉了。我把螃蟹一掰为二,那挂在肉上的蟹黄饱满得“摇摇欲坠”,我生怕它掉下来,赶紧一口咬进嘴里。呀!真是人间美味。妈妈看到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着说:“吃慢点,小心吃到壳。吃螃蟹,我们得做个耐心的小吃货”。蟹黄虽然鲜美,但蟹肉也不甘示弱。蟹肉白白嫩嫩,犹如菊花的花瓣,一丝一丝的。我把蟹肉蘸了点醋,满嘴都是甜甜的味道,芳香四溢。最后轮到蟹脚了。我用剪刀把它们的两头去掉,然后用筷子从一边穿过去,长长的蟹腿肉就乖乖地掉进我的嘴巴里,细细咀嚼,真是回味无穷。
最爱春天的美食范文(15篇)篇十四
根据我这些年的亲身体会并结合电视美食节目研究出了独家秘籍,让友友们不要光凑合方便面,简单易行。只要动动手,在10分钟内一碗好吃简单的色香味俱佳面条就出锅了,吃米饭的可以酌情参考。可以在此基础上创新。我这是原创呀!
首先先把汤过加水烧开,在烧水的同时,要学会运用统筹方法,以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把菜洗好,切好,装盘,这时水开了,把适量的面条放入水中,盖上锅盖,等水沸腾后,揭开锅盖放入洗好的青菜,这样敞开着一分钟,然后盖上锅盖离开火,放一边等五分钟,在火上放炒锅,放油,等油温七成热,放大料,蒜,姜,葱煸炒出香味,开始把需要炒得菜放进去,(青椒,豆角,肉,蘑菇)都可,这样东西炒得塌样后放盐,生抽,葱花,香菜,多少加一点水,大约半茶杯水,盖盖收汤,2分钟内就好,这时把面条捞起上面浇上做好的香气四溢的菜,慢慢去品尝去吧!不想炒菜可以在碗里放些蒜和姜加些盐和鸡精,用擀面杖捣成蒜泥,然后加入酱油和香油,再放些葱花,浇在面条上,一碗素面就做成了。
这个做饭方法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获得的,刚来北京第一次做饭,把天然气打开,水开后把面条放进去,一会锅沸腾了汤溢出了锅,我赶忙把火关小,谁知火熄灭了,又怎么打都打不开了,老公在旁边骂个不停,看来午饭是无法吃了,那面条只有倒了。我被老公骂的生气,就一人去屋里看电视去了,谁知一会老公端着面条给我送去了,我看着面条说,你把火打开了?他说没有还是刚才下的面条,熟了,我说绝对不可能,我去看看锅里面条真的熟了。这真是弄拙成巧了。过了好长时间我在中央一套看美食节目,里面的.教你一招里就是用这种方法做的,即快又省事,原来它是用余热捂熟的,真方便呀,于是我就采用这种方法。
下面还有一种我自创的做猪皮冻的方法。既简单又实惠,原来都得买猪蹄炖冻,还时间长代价高还不好煮,买的放了胶不好吃对人体健康不利。那天我突发奇想,光用猪皮看怎样。买了一斤猪皮4.8元,洗净后放入锅中,放大料最后放盐,半小时后捞起出锅,切成丁,放在锅里加水一小时后看着猪皮软而发白后加少许盐,鸡精,酱油,倒入一个大的盆子里冷却,3个小时后,用刀把冻切开,加些蒜蓉搅拌,就可以享用美味了。
最爱春天的美食范文(15篇)篇十五
世间美食千千万,唯有火锅得我心。这句话最能表达出我心里对火锅的无限热爱,虽然我也在旅途的过程中,品尝过各类的美食,但还是那滚烫又热情的火锅闯入了我的内心,并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记得我第一次吃火锅的时候,我们点了一份鸳鸯锅。首先清汤锅和红油锅的完美结合,冲击了我的视觉,我被火锅的外貌完全折服。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红油锅和清汤锅不断的翻滚起来,我将点好的食物倒进红油锅中,但一切都煮好了之后,我将筷子伸进红油锅中,挑出了一个我喜欢吃的毛肚,入口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到的只有一个字,就是烫,随之感受到的是入味的麻辣和火锅底料散发出的香气,那一刻,我便深深的爱上了火锅的味道,这小小火锅就拴住了我的胃。
自打第一次品尝到火锅的美味之后,我便总是缠着爸爸妈妈,带我去吃火锅。其实每一次吃完火锅之后,我的嘴唇都会变得又红又肿,就像香肠嘴一般,但我还是享受吃火锅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火锅带给我的美味感受,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体验,是感受到唇齿留香,本来已经吃饱了,但是还想再吃两口的火锅。
是火锅,我爱它那麻辣,我更爱它那,带给我的滚烫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