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春天的印痕篇一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板上的印痕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一种痕迹,来自不安现状的艰苦奋斗,不因时光流逝而逐渐模糊……
时光如流水,所有的一切如过眼云烟般无法挽留,我心中那地板上的“印痕”却无法抹去。
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忙,偶尔会带我去叔叔婶婶家住着玩几天。
叔叔婶婶家的房子非常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坡型屋顶带有“老虎窗”,红砖外墙,两扇实心黑漆木门,木轴开转,配有门环,进出门时发出的撞击声在弄堂里回响。门楣是传统砖雕青瓦顶门头,进门就是一小天井,左右厢房位于两侧,一楼灶台间上面是“亭子间”,再往上就是晒台。听大人说,这种房子叫做“石库门”。如今,整座房子里住着六七户人家。
有一次,我躲在通往天井过道的杂物堆旁,发现老旧的地板上有一些深深浅浅的“印痕”,很像是承载着重物的车轮碾压过的痕迹。我好奇地去问叔叔婶婶这些印痕是哪儿来的,婶婶告诉我,楼下住着个十五六岁的小男孩,每天早晨六点多钟起床,就拉着三轮车在弄堂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两年前,他的父亲因车祸而死,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体弱多病,亲戚朋友时常接济他们,石库门的左邻右舍也时常给予他们帮助。小小的他就开始为过日子而筹谋,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
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想了解个究竟。
和他年龄差不多的我,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从来没有体验过为生计而担忧的感觉。人生的辛酸苦辣,在如今看来是郁闷的,而在若干年后,蓦然回首,也许会发现这是一生中最美的回忆。
有人面对痛苦,牙关紧咬钢铁般坚毅,挺过一道道坡坎。有了痛苦,人才有磨练,才有坚强,才有成熟。
一晃间,我的思绪回到了眼前。小男孩已在拾掇着……我跑过去,微笑着对他说:“我来帮你吧!”小男孩抬起头,看了看我,仿佛从我善意的眼神中懂得了我的心思,点点头,我们一人握着三轮车的一边,一起前行……三轮车又回到了家,地板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印痕。
老石库门,它静静伫立在这儿,它不仅仅见证了老旧地板上深深浅浅的“印痕”,更见证了整个城市的变迁和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这些都如历史的年轮,使其更加具有了厚重感和沧桑感;而这个小男孩,这种苦难、坚韧、顽强的印痕也雕刻在了它的心里,开出了永不衰败的人生阅历之花。
沙上的印痕,微风轻轻拂过,便会了无痕迹;石上的印痕,历经风雨打磨,也会愈来愈淡;唯有心中的“印痕”,任斗转星移,花开花落,亘古永存。
春天的印痕篇二
;摘要:作品《盛夏》灵感来源于笔者对青春美好时光的记忆和描述。通过铜版画痕迹的特征进行创作,画面中突出痕迹的美感,以牡丹花为主要背景,采用浮雕的形式,烘托主体人物的精神面貌。蜻蜓停留在画面上方,像是随时准备飞走。云朵似的柱子形成了画面的边框。既丰富作品的内容,又寓意着对青春岁月的赞美。意在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关注,并表达笔者的留恋之情。
关键词:青春记忆 铜版画凹痕 细点刻技法
铜版画强烈的印痕美是铜版画的魅力所在。作品《盛夏》(图1)源自笔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青春的赞美与歌颂。如同痕迹在岁月的记忆中清晰留驻,此作品正是通过铜版画的印痕美将笔者对青春时光的记忆完美地呈现出来,将笔者的想法更直接地传递给观者,引发同龄人的共鸣。
一、作品《盛夏》的主要内容和理念及参考
(一)作品的主要内容:少女·蜻蜓·花朵·云朵
作品的创作素材来源于笔者对青春的美好记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画面中心的女孩形象突出了神态的描写,通过女孩明亮的眼睛和清纯的形象来外化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右上角是一只从远处飞来的蜻蜓,更是寓意着青春的灵动和短暂的美好。边框以流云的图式形成立柱,更加突出往事在记忆中的模糊和不确定。画面背景的花朵纹样利用腐蚀凹陷产生浮雕般的印痕。在作品技法方面我运用了铜版画中的飞尘刮刻、腐蚀、点刻、线刻、直腐等形式的语言来表现作品。
(二)作品的理念:赞美与歌颂青春,表达留恋之情
笔者的创作灵感源于对青春美好时光的记忆。青春是人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人们在青春时代的经历会影响之后对事物的看法,拥有一段美好的青春记忆是如此重要。青春时代如同盛开的鲜花般娇美鲜艳,阳光灿烂。然而青春又如同流云转瞬即逝,能留住的只有美好的记忆。笔者希望能通过作品记录青春里美好的时光,表达留恋之情,也希望能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关注与向往。
(三)作品参考与理论支撑
为了保证创作的严谨性,笔者在创作开始之初便翻阅文献资料,借鉴相关专业的学术观点作为本作品的理论支撑和技法支撑。
1.《绘画构图与形式》:该书主要是针对绘画的形式与内容展开研究。本书试图明确“绘画构图”中含混不清的概念,从视觉的形式原理出发,阐述形象思维活动的规律,由表及里进行剖析。并大量列举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运用解析文字,深入浅出,艺理相通,逻辑相贯,起到启发思路、整理画面的作用。笔者认为,构图是绘画艺术的核心,形式是画家思想的载体,绘画的构图在一幅好的作品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它直接地影响画面效果。
2.《铜版画教程》:此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述了铜版画的艺术发展史,下篇介绍了铜版画的制作材料与制作过程以及铜版画的技法。这本书对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起了很大的参考作用,在技法方面提供了帮助。
3.《重叠肌理》:这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版画整个历史的研究,即何谓版画。其次是对版画观念的认识,即重叠的肌理。最后是对版画概念的拓展和延伸。技法类的书籍对于版画创作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版画涉及许多技法性的知识,首先要了解版画的发展历史,也要学习版画的制作技巧。
4.《自我与本我》:这本书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分化的过程。简练地表达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要点和学说精髓,揭示了人的心理及其活动的表象与成因。
5.《论艺术里的精神》:该书对非具象艺术理论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哲理探究,从客观物质世界出发,去探索基于艺术家“内在需要”的新主题。
二、作品的草图绘制
(一)前期构思
为了展现对青春记忆的追忆,通过回想总结青春记忆中难忘的片段,例如在夏天在小河边抓鱼,在田野中捕捉蜻蜓,采摘路边的花瓣,在风扇前吃冰棒等等。其中,最能触动笔者的画面就是曾经在夕阳下,追逐蜻蜓,肆意奔跑。蜻蜓如同短暂美好的青春时光转瞬即逝,花朵亦有它的花期,错过了便会凋零。云朵像是无法握在手中的棉花糖。美好会失去但更需要我们去珍惜。正如在后来的时光里,笔者对梦想的奋力追逐,这也是青春年少时对未来的期望。基于这种想法,作品将人和蜻蜓作为画面的主体。
(二)勾勒草稿
首先,在人物造型的选择上分别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小女孩的形象,第二种是我现在的形象。其次,在蜻蜓数量上的选择。如何构架人与蜻蜓的关系,将人物与蜻蜓联系起来是构图要解决的问题。最终选择了竖构图的构图形式,以笔者现在的形象作为人物形象,蜻蜓在数量上选择了一只,与人物形成一对一的对应。通过现在的“我”与记忆中的蜻蜓相互衬托,表现出对童年的追忆。截取人物面部的上半部放置在面底部的中央,蜻蜓放在顶部中间偏右的位置,与人物形成呼应。在画面的上左右部位以云朵形状流淌成的柱子以超现实的早想,表现一种浪漫梦幻的氛围,更深入地表现回忆的感觉。同时,与人物构成四面包围的形式。画面的中间虽然大量留白,但会通过版画技法在中间印出浮雕的花朵图案。
三、作品的印制方法和印制过程
(一)作品的印制方法
1.飛尘刮刻
这种技法的效果十分细腻、柔和。为了表现画面中心的女孩皮肤的质感,笔者对版面进行了飞尘刮刻。但是该技法只能印制出画面中初步的灰层次,会使得女孩面部的体量感略显单薄。因而需要进一步的技法表现。
2.点刻腐蚀
该技法是利用以点成面的方式,塑造画面中的多种层次,在这次创作中主要用于表现画面女孩的面部。这种技法恰好弥补了飞尘刮刻的不足,可以使画面层次变得厚重,女孩面部的结构关系得到精细的刻画。点刻在操作上要求十分细致,需要对力度的精确度有准确的把握,力度的不均匀会造成印制效果的减弱。
3.线刻腐蚀
基于画面中女孩的头发,已有通过飞尘出来的重颜色层次,进而利用线条有意识地排列组合,深浅、疏密的变化,得以塑造头发的质感和空间层次。蜻蜓的翅膀纹理全部由线刻完成。背景的花朵纹样的部分也用到了线刻腐蚀,利用腐蚀的时长使花纹线条的凹槽更深刻,以至于背景花纹在没有颜色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在纸上显示出纹理。使得画面的白层次中也含有丰富的细节。
(二)直腐
以流云图式形成的立柱,在造型上自然随意,对于一般铜版画的技法不易于制作出来。直腐技法的偶然性和流淌效果恰好满足了对柱子造型的要求,于是便利用直腐技法来表现柱子。
(三)印制过程
1.飞尘腐蚀画面的灰层次,并刮刻脸部的亮面。
2.重复飞尘,腐蚀女孩的脸部,增加颜色的柔和性。
3.用点刻塑造女孩的脸部的结构关系。通过18个阶段的腐蚀过程,共计90分钟。
4.用线刻分层次表现人物的头发,六个阶段,共60分钟。
5.蜻蜓的翅膀分阶段腐蚀,整体2分钟。
6.背景的花朵纹样,整体腐蚀5小时。
7.边框采用直腐的方法反复腐蚀,并在过程中捕捉最合适的偶然效果。
四、创作的意义和感悟
(一)创作的意义
“艺术家都是通过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创作,用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使这门艺术具有其自身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性。”现在许多人往往沉迷于网络,美好的时光在虚拟的时空中被吞噬,这是一种不健康更不阳光向上的颓废状态。此作品采用赞美青春时光的题材,唤醒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关注,鼓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播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二)创作的感悟
画面形式与内容是构成创作的重要部分,笔者尝试了突破固有的构图形式,创新画面内容等方法,不断地调整,不断地修改,最终探索到想要追寻的道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创作的过程也是画家对生活的感悟过程,我们应当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观察事物,在事物中寻找灵感。而情感是作品的灵魂,一幅好的作品通常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今后的创作中,笔者会不断地继续探索新的画面形式,并努力提高自身版画专业素养。这次创作坚定了笔者对版画创作的信心,在今后版画的创作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五、结语
通过此次创作,使笔者对美好事物有了更多的关注,并将此生活感悟进行艺术构思,以铜版画形式描绘。此过程是对最初创作构思的一次提炼与升华,在创作过程中选用铜版画直腐、飞尘、细点刻等技术方法,表达作者对青春美好时光的赞美与歌颂。整个创作过程,使笔者认识到:铜版画技法运用对画面表现,情感传达的重要作用,即铜版画语言与艺术构思、表现内容相契合的重要意义。与创作者艺术构思、作品表现内容相契合的、完美的铜版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可以使观者通过画面,更好地感受创作者的艺术理念与构思,作品的审美意义与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范敏.铜版画教程[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
[2]杨劲松.重叠肌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5]蒋跃.绘画构图与形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谭佳佳,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艺术学院艺术专业,研究方向:当代版画语言)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相关热词搜索:;春天的印痕篇三
;萨拉热窝
站在黄堡附近的山顶,向西俯瞰,萨拉热窝城区尽收眼底。
当我第一次背着大包坐上萨拉热窝电车时,只感觉车体很旧,有掉漆的痕迹。车里说不上拥挤,但也有不少人站着。此后,这电车似时光机器,带我穿梭于假日酒店、狙击手大街、狮子公墓和机场隧道。我仿佛回到“萨拉热窝围城”,用今日之脚步去追寻昨日的印痕。
萨拉热窝围城战役,是波斯尼亚战争的一部分,从1992年4月5日持续至1996年2月29日。整座城市被波黑塞族共和国陆军围攻,连水、电和暖气等都被切断了。这是当代战争史上最长的围城战役。
假日酒店位于城中心,当初是为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而建,是城中最高的建筑。在城市被围困期间,向世界传递消息的战地记者基本都住在这里。因此,我毫不犹豫地下了订单。
假日酒店整体呈黄棕两色,在一片灰色调的建筑中颇为显眼。我跟前台要了一间位于酒店东南角的高层房间。向南望去,窗外就是主街和米里雅茨河,河的斜对岸,是一个叫“格尔巴维察”的社区。这个社区修建于南斯拉夫时期,在萨拉热窝围城时,它为塞族武装所占。本来塞族武装控制的大多是萨拉热窝周边的郊区,只有这个社区像个楔子般,钻入萨拉热窝的心脏。
如今,社区中有几座高楼静静矗立在米里雅茨河南岸,岸边大部分建筑都已被修缮完好,看不出太多战争的痕迹。然而在当时,这里是战争最前沿,一些大楼被塞族武裝征用,底层作为阵地,窗口架着塞族人的机枪,枪口对准几十米外的穆族控制区。更有甚者,在一些居民楼里,塞族控制几个单元,穆族控制几个单元,或者一方控制楼上,一方控制楼下,双方隔墙对峙,时不时开火对射。
假日酒店前的主街,连着城中心和萨拉热窝机场,战略地位重要。然而,这条大街与米里雅茨河并行的那一段,恰好位于假日酒店和格尔巴维察中间,整条街上没什么遮挡物。在战争刚刚开始时,电车还在运营,人们不相信子弹会射向平民。但战争是残酷的,塞族狙击手居高临下,子弹不但射向电车,也射向了街上行走的人们。因此这条大街在战争期间被称为“狙击手大街”,街上写满了“小心狙击手”的标识。
从假日酒店出来,走几步就到了河边。米里雅茨河北岸的建筑墙面上,布满了大小的孔洞。我猜这应该是弹痕,于是找了个在河边散步的老人询问。老人证实了我的猜测,他手指南方青绿的山坡,说当年是塞族阵地。老人说,当年这楼里其实仍有居民,他们将南侧的窗户用砖块和铁皮封死,然后在北屋中生活。
沿河走了没多远,有一座小桥横跨在米里雅茨河上,其西侧立着一小块纪念碑,碑上雕刻着两个名字—“suada”和“olga”。两人是战争的第一批受害者,她们出生年份不同,生命却都终结在1992年。如今,这座桥就以二人命名。
但两人远不是这座桥上仅有的牺牲者,“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殒没于此。那是1993年,萨拉热窝围城一年之久,一对年轻的夫妇打算从城中逃离,女孩是波斯尼亚人,男孩则是波斯尼亚塞族人。两人提前联系好了交战的双方,让双方在他们穿过街道时停火。然而,当两人穿过位于假日酒店和格尔巴维察之间的vrbanja桥时,枪响了。男孩当即倒下,没了呼吸,女孩受伤后,艰难地爬向男孩,匍匐着拥抱他,这一抱,即是永远。
交战双方均指责是对方开的火。由于此桥正处于交战双方的前线,没人敢上前,两人的尸体在桥头静静地躺了8天。这一幕被一名战地记者拍了下来,并迅速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令人心碎的画面和凄美的故事,唤起了人们极大的同情。
我小时候曾听过郑秀文的歌曲《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后来才知道讲的就是关于这对苦命鸳鸯的故事。如歌中所讲,信仰和民族差异没能将两人分开,爱可以跨越种族和宗教。在战争中,尤其是因种族、宗教而起的战争中,爱更显珍贵。如今,两人相伴长眠于“狮子公墓”,他们的墓碑前总是鲜花盛开。
战争的痕迹依然留在街角
机场和市区由联合国的装甲车负责联通,但这远远不够。对于萨拉热窝至关重要的补给,根本无法运到城市内部。于是人们在穆族控制区和机场之间修建出一条地下隧道,很多从飞机上卸下的货物,包括食物、药品还有武器,都由这条隧道来运输。
从地图上看,隧道博物馆位于机场正南方,是萨拉热窝的郊区。如今从电车下来后,还要再倒一班公交才能到。当身处一个陌生环境时,乘坐公共交通的好处在于,你总能跟当地人搭上话。我坐在车尾,前后有几个半大的孩子,不时回头看我,又转过头窃窃私语。于是我主动跟他们搭讪,几个小朋友害羞地低下头,还好有个个子瘦高的男孩没那么腼腆,缓解了我的尴尬。和我猜的一样,他们还在读中学,趁着假期到城里玩。我问他们这周边的情况,他们也不是很了解。
“我們是从其他地方搬过来的,”男孩说,“我的很多邻居都是。”
战争过后,萨拉热窝人口急剧减少。如今的城市及周边,有大量从波黑各地迁移过来的新萨拉热窝人。
车子向南走了没多久,就进入萨拉热窝郊区。两侧房屋修缮得很精致,独栋房屋加上小院儿,很像欧洲南部乡村的样子。车站就在导航中标注的隧道博物馆边上不远,我跟小朋友们告别后下了车。这周边的房屋跟刚才的有很大不同,房子变少了,墙壁上布满大小的弹痕,静静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激烈。
没走多远,隧道博物馆就到了。这是一个比周边房屋大一点的房子,墙壁上有更多弹孔,屋顶还用迷彩布遮着,大概是在模仿战时的情形。院子并不大,被划成几个展厅,有的摆放着战争时期的常用物品,有的播放着战争纪录片。不过这些显然无法让人满足,我是来看地下隧道的。
工作人员很友好,带我去到前院的屋子,屋子里有些幽暗,角落中有个工作中的妇女模型,室内四散放置着一些武器装备。往前走就进入隧道,据工作人员说,隧道里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当时的真实情景,低矮的洞顶,仅容一人弯腰通过。很难想象,就是在这狭窄逼仄的空间中,源源不断的物资运进城市,平衡了对峙的双方。
带着一丝感慨,我离开了隧道博物馆。沿着道路向前走时,赫然发现路前方还挂着三四个隧道博物馆的牌子。本地的小朋友热情地招呼我,说他们的博物馆是“正版”的,我不禁哑然失笑。这里街道两旁开始变得开阔,房屋和农田混在了一起。大部分土地荒着,也有几块刚刚被翻过,还有一些地种着玉米。在田地的远端,萨拉热窝机场上航班起落繁忙,再看不出当年封锁的痕迹。
从郊区返回萨拉热窝城区时天黑已久,电车却依然在勤恳地运营着。我看着窗外灯火明亮,才发现由于一直在追寻历史,我还没能很好地融入萨拉热窝现在的生活。于是我返回酒店收拾一下,就直奔城中的夜市。
城中心依然繁华,夜市上人们熙来攘往,尽情享受夏夜。穿过夜市,人声愈加喧哗,我才发现这里正在举行一场露天演唱会。台上歌手演出投入,歌声感染力极强,台下站满了年轻人,他们手中握着啤酒杯,一边饮酒,一边跟着音乐扭动着身体。我举着酒杯环视四周,看不出一丝民族或信仰的差异,这一刻,能看到的只有肆意释放的青春。
历史的沉重,在音乐的感染下逐渐淡去。喝完这杯酒,我也不自觉地跟随音乐摇摆起身体。我忽然觉得,这也许才是电车该开往的下一站,不是追寻过去,而是着眼未来,毕竟过去的答案,都在那里。
编辑邮箱 [email protected]
相关热词搜索:;春天的印痕篇四
;墨尔本奥运会的秘密武器
新中国第一座竞技体育的专业基地,无疑是广州二沙岛的综合训练基地。
中国的第一批国家队,是从1952年开始陆续成立的,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泳、体操、举重,等等。但是,他们大都没有自己的专门基地,处在一种“寄宿”式的训练生活中,在这种情况下,出国留学就成为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足球队、游泳队去了匈牙利,举重队和体操队则去了苏联。
“留学”的结果,是留出了一个二沙岛基地—一
1956年奥运会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举行,时间是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这可苦了想在这届奥运会上创造佳绩、战胜美国的苏联人(1952年在赫尔辛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苏联代表团金牌数和奖牌数在美国之后列第二位),因为十一二月是南半球的夏天和北半球的冬天,于是,苏联老大哥把目光落在了广州——社会主义阵营的各个国家里纬度最靠南的大城市。
当时的二沙岛是珠江上的一片沙洲,距离广州市中心非常近,是—个非常利于运动员封闭训练的地方。在苏联的帮助下,二沙岛基地很快建立起来,不但有先进的训练设施,而且建立起来好几座供运动员休息和恢复的别墅。那届奥运会开幕前,苏联、匈牙利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运动员,在这座基地进行了最后的封闭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苏联代表团的金牌和奖牌数都超过美国,匈牙利也位居苏联、美国和澳大利亚之后列第四位。二沙岛基地的第一次启用,就大涨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士气。
如今,二沙岛基地仍然是中国竞技体育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每年冬天,不少项目的国家队会选择到那里进行冬训,例如刘翔,等等。
爬上去一小时滑下来一分钟
就像苏联人很难在他们的国家找到一户外的、不冷的冬训基地那样,中国人也很难在我们的国家找到—个不冷的滑雪基地。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长白山成为中国滑雪运动的专业基地,那里的雪足够多、足够大、雪期也足够长,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酷寒!
女排娘家之争幕后有玄机
郴,意为林中之城,正常年景,郴州是不下大雪的,但是也有例外,例如2008年的雪灾,还有,就是中国排球郴州基地曾经的大雪——听老女排的人们说,那雪大得把训练馆都压塌了,当然,那馆不是钢筋水泥的,而是用竹子搭起来的临时场馆。
袁伟民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之后,夏天经常去北戴河训练,冬天则去湖南郴州基地和福建漳州基地,八十年代初中国女排获得世界冠军之后,郴州和漳州在谁是“世界冠军摇篮”方面展开了一番争执,因为在那个年代,如果有了“摇篮”的称号,不但能够争得好大的面子,而且有利于吸引从国家到地方的更多投入。
中国体育的基地建设,大体分成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国家投入建设的基地,无论是在当初的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在如今,这类基地往往能得到不断的翻新改造;
第二种是地方投入为主、国家投入为辅的基地,很多省市区自己的专业训练基地,经常因为地理上、气候上的原因引来国家队进行封闭训练,而国家队的到来,不但有利于各地区的运动员入选国家队,而且因为国家队会带来很多新的训练器材,能够使得各地方的基地在接待国家队之后“鸟枪换炮”;
第三种是社会投入,改革开放年代之后,体育市场日益活跃,很多企业、学校等等单位建设了具有相当水准的体育设施,很欢迎国家队来此训练。
集资化缘来的国球福地
在社会投入建起来的基地中,河北正定的乒乓球基地最为传奇也最有代表性。
正定是“常山赵子龙”的故乡,那里有一位叫王庆广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他就是喜欢乒乓球,组织了一支乒乓球队并且逐渐在石家庄地区小有名气,后来,王庆广认识了中国乒乓球的元老徐寅生,在徐主任支持下,老王先是在村里集资,建起了一座“乒乓球训练房”,然后又到处化缘,到县里、市里、省里拉赞助,终于在正定建立了一座正经的“乒乓球训练馆”。
1988年,中国女队的总教练张燮林到正定参加一个乒乓球教练的培训班,看上了这个地方,把中国女队带来训练,结果在奥运会上取得佳绩。从此,正定就成为中国乒乓球队常来常往的地方。
选择正定有三个理由:第一,这里足够封闭,距离北京又近,交通方便;
第二,王庆广对于国家队的接待确实好,让他们有家一般的感觉;
第三,每次在正定集训的结果,是在世界大赛上的好成绩——说来神奇,虽然中国乒乓球队有黑龙江大庆基地、湖北黄石基地等很多基地,但是只有在正定集训之后成绩才特别好,久而久之,到正定集训就成为他们的常设节目。
王庆广已经快八十岁了,仍然担任着正定基地的主任,老人家不断地到处化缘,谋求各方面的支持,不断地盖房子——现在的基地已经有三座训练馆,而且一个比—个漂亮。此外,老人还收集了大量乒乓球运动的历史文物,建立了一座乒乓球博物馆。
近水楼台先得月
和乒乓球队一样,中国跳水队也是中国体坛的一支“梦之队”,并且也在全国很多地方拥有自己的训练基地,但是相比之下,济南的基地堪称“金牌摇篮”。
选择山东的原因和正定相似:环境封闭、接待好、距离北京不远也不近。
山东人豪爽好客,每次国家队到来,基地的鲍新广主任总是事无巨细地予以关照。当然,这种关照也是有回报的:山东跳水原本实力平平,到后来,甚至很难说山东有跳水队,唯一的优秀选手是王峰。
王峰能最终成为奥运会冠军,除了自身勤奋努力实力很强之外,也和山东每逢大赛必成为国家队封闭训练基地有很大关系。类似王峰这种情况,在其他项目上也有:中国羽毛球队最经常使用的基地是福建晋江基地和解放军体工队的福州基地,这当然有利于福建选手获得更多参加世界大赛的机会,例如林丹和吉新鹏;
悉尼奥运会之前,江西为国家队提供了井冈山基地,潜在意图之一是保证自己的女子手枪选手蔡烨青能人选奥运会阵容;
贵州的竞技体育基础很差,但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前,贵州把贵阳的拳击基地贡献给国家队,此外还建设了激流皮划艇训练基地,这显然有利于贵州的选手参加奥运会。
联袂共建终成大气候
浙江赛艇队和皮划艇队原来是在西湖训练,桨影婆娑船只往来的情景曾经给西湖美景增添了很多格外的魅力,然而西湖毕竟是旅游胜地,总是在那里划船对发展旅游业不无影响,何况那里的水面有限,也不利于项目的更好发展。
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之前,辽宁赛艇队首先发现了千岛湖这块水面,并且开始进行冬训,浙江队的周琦年教练去看望同行,也觉得地方不错,于是浙江队买下“千岛湖宾馆”——那里的生意本来很好,后来萧条起来,有意出售,浙江队遂以较低的代价做成了这笔买卖。
千岛湖基地建成之后,中国赛艇队和皮划艇队多次到这里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4年奥运会孟关良杨文军的金牌,就是以千岛湖基地为摇篮的。
北京奥运会前,国家体育总局和浙江省政府联袂投入巨资,买地盖房,建成了运动员大楼和多处训练设施,终于使得千岛湖基地渐成气候,成为中国水上运动项目的大本营。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