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创新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10月19日下午16:00,为深入贯彻落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精神,根据中央领导要求,我园区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在园区管委会党建活动室认真观看了全国十个社会管理整体创新的典型县区经验交流专题片,并在观看之后展开讨论与交流。
该系列专题片主要介绍了十个中央综治委重点培育的县区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创经验做法。如深圳经验,让流动人口逐步融入城市;南通经验,推进社会城信体系建设;新郑经验:走“民生优先”“城乡统筹”的道路,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等。
我园区党员干部学习交流并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社会管理方法的创新的前提是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所以社会管理创新的立足点以及根本出发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夯实了社会管理基础,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管理创新最大的受益者。
二、以人为本、服务在先
通过专题片中各个试点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学习各试点采取的对策与解决方法中认识到,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各试点地区无不凸显“服务”二字。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
三、整合基层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大量矛盾纠纷出现在基层,群众的无穷力量也蕴含在基层。如何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是关乎整个社会管理工作根基稳固与否的重要问题。调动、发挥好基层组织作用、建设好基层队伍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保证。各试点地区大力推进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和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建设,有效整合公安、司法、社保、民政、宗教、计生、教育、信访等资源和力量,打造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准确及时掌握基层动态,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服务和管理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
四、人人参与、人人共享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事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更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动员社会各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各方参与、齐抓共管齐抓共管,逐步形成各层单位、各个部门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服务网络。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发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我园区通过学习全国先进典型县区、模范社区的管理方法与经验,努力加强本园区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实施,并结我园区的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典型地区探索与创新的经验,坚定不移的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为理念,努力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挖掘提炼创新经验,取长补短,整体推进我园区社会管理创新向纵深发展。
创新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省教工委、省教育厅决定20xx年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创新发展年”活动。我校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活动精神,在全校教师中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创新发展年”活动。在活动的学习中,本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着力转变不适应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着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活动中,本人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精神。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创新型的教师,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的人才。下面,本人结合创新发展年活动的主要内容,谈谈个人的认识和活动精神指导下的工作实践。
1、办学理念创新。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从以“教”为中心走向“教”、“学”、“做”并重,以“学”和“做”为主的教学观;“听课是学习,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的学习观;“民主平等、相互信赖、教学相长”的师生观。
这五个观念新理念从教师的教与自身的学,学生的学与成才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地位等方面增长了本人的认识。受益非浅。并用来指导今后的工作。
2、发展目标创新。围绕办人民满意学校的新追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进精心谋划学校的发展。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努力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为实现这一新的发展目标,本人努力做到建言献策,团结师生,勤恳工作。
3、学校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办学自主、权责明确、资产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学校制度。通过制度和程序设计,强化学校的学术权力。健全教职员工代表大会制度,使学校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种利益的行为主体都能平等享有权利、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承担责任。
做为学校的工会工作的负责人,本人一定做到进一步努力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学校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种利益的行为主体都能平等享有权利、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承担责任。
4、育人模式创新。教学改革要回到学、思、知、行四个方面的结合,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培养勤奋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能力。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一项研究任务、一次专题采访、一个调查报告、一此社会公益活动、一此汇报演出、一套摄影作品等等,都是锻炼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诸方面能力的机会,都应当成为育人的重要途径。
这一创新思想让本人的教学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新认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实践。
5、教学内容创新。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教材、教室、学校不应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大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要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要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6、技术手段创新。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加快音像电子图书、多媒体教室、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学校的建设,把先进的电子和信息技术手段引入教学,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将具有不同功能的媒体进行不同的组合,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7、评价方式创新。要认真研究如何评价教师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如何评价学生和学生的学业。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完善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制度,实现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要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以上三方面的创新理念突出了时代性、科学性,在工作中基本得到了实践。以后还需进一步加强,完善。特别是教学内容创新方面的后五点的学会,一定要让学生在实际当中得到锻炼,把学会落到实处。
8、管理方法创新。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在学校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探索建立家庭与学校、社会与学校沟通、互动机制,让家长和社会参与学校的管理和考评,让学校更好地满足家长和社会的要求。
9、教师自我创新。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的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教师教学活动的创新。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对照这一思想,本人做到了加强继续教育,以更新自己的观念、知识、教学等。
10、学生工作创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采取各种有效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社团组织建设,积极倡导学生自治,建立和健全学生自治组织,引导少队大队部、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健康发展。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篇三
人心归一、人力合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充分证明,加强社会管理的关键在基层,而基层工作的意义,在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最广泛、最深入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夯实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形成万众一心、共同奋斗的大好局面。
近年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的生动实践中,鄂尔多斯下大力气抓基层基础工作,为构建和谐鄂尔多斯、建设平安鄂尔多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基层组织形式多样,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水平参差不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仍然在苏木乡镇、嘎查村和社区。我们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基层工作要抓实。党的方针政策再好,要靠基层去落实;百姓的期盼再小,也要靠基层去发现。“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基层工作一定要从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入手,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关注细节、抓住要害,以扎扎实实的努力、真真切切的实效赢得人心、凝聚力量。要大力加强苏木乡镇建设,结合苏木乡镇党委换届,切实选好配强党政领导班子,转变工作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上。要倾听群众诉求,细之又细地帮助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实之又实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基层工作要做细。社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基层工作面广、点多,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加大经费保障、装备配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基层工作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供保证;要充分发挥嘎查村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使嘎查村党组织成为农村牧区社会建设管理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在城市发展中统筹抓好街道社区管理建设,提高街道社区服务城市居民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两新”组织的培育、引导和监管,推动“两新”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义的“刚性”,又能凸显协调各方利益的“柔性”和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弹性”,助推鄂尔多斯在“十二五”的宏伟蓝图上凝神聚气,挥毫泼墨,再创佳作。
创新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篇四
学习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进一步深刻认识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一、创新发展,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总书记深刻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回望历史,创新一直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八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创新潮流涌动,并带动了相应的产业革命——机械化、电力化、自动化、信息化……每一次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着世界。
环顾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抓住机遇,时不我待。
审视自我,中华民族一度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也在近代以来多次错失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创新能力不强,与形势任务要求有距离。 实践证明,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二、协调发展,下好“十三五”发展全国一盘棋的制胜要诀。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形成的“统筹兼顾”“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到改革开放后陆续提出的“两手抓”战略方针,再到“处理好十二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重大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
三、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质量。 多年积累的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成为民生之痛,也成为制约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短板”。
不坚持绿色发展,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将把发展潜力透支殆尽。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发展之要义,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开放发展是站在全球视角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谋篇布局,是全局性的大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指出,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有利于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着眼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五、共享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唯物史观。共享发展必将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渐进过程。我们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透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丰富内涵蕴含其中。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把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正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关键所在。 “共享发展使全民真切感受到全面小康带来的实惠和福利的同时,也必然极大激发全体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勇气与决心。
创新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篇五
10月24日,市委市政府组织了创新与超越性思维的专题讲座,在短短的3个小时的学习中,会议室内气氛热烈,掌声不断。王健教授从新时代与创新思维、超越性思维等不同侧面,借助一系列智力问题、游戏和案例,阐述了思维创新的全新理论研究成果,听来既生动有趣又开拓思路。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里,我结合本职工作浅显地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在本职工作中培育创新思维,重点要抓住三个方面。
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认识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为创新思维提供素材,创造“入口”。
发现问题,最主要的是增强观察能力。一是要善于从高处着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计划、方针、指导思想是否对路,是否符合上级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二是要善于从低处观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民-意,群众是否乐意接受和执行。三是要善于在过程中追踪,看一看工作过渡、衔接等是否畅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实兑现。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被发现。
要做到创新思维,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加强训练。
第一,加强学习,注意训练。在当今社会,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学习已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学习、不进步,就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要做到创新思维,就要加强学习。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意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开发自己的智力。平时,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要养成经常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的习惯,从而给自己思维施加压力,使思维保持在灵活状态,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确保正常运转。
第二,对自己的工作要经常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指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思考将引导人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使人们从复杂细节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借鉴比较,寻找启发。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我们要善于从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移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转换,在物与物之间寻找桥梁,在事与事之间搜寻纽带。找到了联系,认识了共性,我们就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行借鉴比较,启发自己的思路,去创新求解。
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是空中楼阁。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把工作推向一个新层次、新水平。在实际工作当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亲自去付诸实践的人却不多,他们缺乏实践的勇气和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所以,在竞争时代,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强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勇气,不断开创本职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思维作为意识的范畴,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又反作用于实践。我们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工作效果,思维方式对了,即使工作遇到困难,往往也会“柳暗花明”;反之,机遇和条件再好,有时也会陷入“山重水复”。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我们的思维同样需要灵活多样、与时俱进。
创新思维,对于基层司法行政管理人员来说颇为重要,它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责任。在实现基层司法工作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做创新思维的模范,结合工作实践,以创新思维统筹兼顾加强管理,把单位各项工作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都想到,把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都想到。以思维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努力实现基层司法所更好更快的发展。
创新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篇六
学习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进一步深刻认识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一、创新发展,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总书记深刻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回望历史,创新一直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八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创新潮流涌动,并带动了相应的产业革命——机械化、电力化、自动化、信息化……每一次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着世界。
环顾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抓住机遇,时不我待。
审视自我,中华民族一度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也在近代以来多次错失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创新能力不强,与形势任务要求有距离。 实践证明,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二、协调发展,下好“十三五”发展全国一盘棋的制胜要诀。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形成的“统筹兼顾”“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到改革开放后陆续提出的“两手抓”战略方针,再到“处理好十二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重大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
三、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质量。 多年积累的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成为民生之痛,也成为制约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短板”。
不坚持绿色发展,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将把发展潜力透支殆尽。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发展之要义,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开放发展是站在全球视角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谋篇布局,是全局性的大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指出,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有利于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着眼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五、共享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唯物史观。共享发展必将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渐进过程。我们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透视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丰富内涵蕴含其中。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把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正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关键所在。 “共享发展使全民真切感受到全面小康带来的实惠和福利的同时,也必然极大激发全体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勇气与决心。
创新发展培训心得体会篇七
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了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学习,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统一思想,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三、关注民生,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第三,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第五,要着力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
四、夯实基础,发挥基层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和社区组织建设。
要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和社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将平安建设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