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八月十五八月十五三年级篇一
今天是我盼望已久的中秋节,于是,我和全家人兴高采烈的来到了顺峰山公园,那里人山人海。
今天的雾不多,所以皎洁的月光像流水似的泻了下来,照亮了大地,月光落在河水里,河被照亮了,流动在河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河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河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我一进去,边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有的像一匹高大的骏马,有的像一条长长的龙,有的像一只公鸡在鸣叫着我的眼睛都看花了,看了这一盏,又漏了这一盏。
刹那间,碰的一声,礼花像流星似的落下来,红的、黄的、紫的、蓝的五彩缤纷,万紫千红。一会儿像天上的仙女撒下了好看的花,一会儿像小孩子不小心洒下了水,一会儿又像天上的婆婆给小孩子发着美味可口的糖果烟花连续放了30多分钟,最后放出了“中秋节快乐”这五个字,让我感到非常惊讶。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就到了10点钟,爸爸说:“回家吧。”离开的时候,我恋恋不舍。我希望明年的中秋节快点到来。
八月十五八月十五三年级篇二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圆,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月亮也富有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描绘了一幅幅广为流传的图画。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唐玄宗漫游月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唐玄宗兴起月宫之念,于是天师做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守卫森严,无法进入。这时,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精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日后,唐玄宗回忆嫦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的必备食品。
那天,我刚放学,就被妈妈拉到超市去买月饼,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高档的盒式月饼。紧接着,是散装月饼,有豆沙的,有枣泥的,有五仁的,还有巧克力的,咖啡的,真是多不胜数。
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妈妈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在元末流传下来的,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无论月饼源于何代,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原来吃月饼还有这些意义,我以为中秋节吃月饼只是为了品尝月饼的美味呢。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看着天上的月亮,让人们会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八月十五八月十五三年级篇三
中秋的传统有很多,历史也很久远,在历史上记载的东西也有很多,我们对于中秋其实还是很重视的,因为中国人都重视团圆,中秋是个团圆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亦称仲秋节、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中秋佳节素有全家团聚,品尝月饼,吃酒赏月的风俗。
据史记记载,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已有拜月、祭月的礼制,后来逐渐成为民间的习俗。
《礼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夕月”即拜月。
韦庄诗:“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赏月,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连宵嬉戏,至于通晓。
月饼始于唐,盛于宋。
北宋诗人苏东坡曾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赏月、家人团圆,因为那天的月亮最圆。关于中秋的月亮还有许多美妙的故事,带着这些憧憬,今年中秋节,我也赏月了。
那天晚上,我在看电视,忽然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便叫上妈妈拿上望远镜,一起来到小区门口赏月。我们等了半天,天空一片空白,连星星的影子也没有,天上空空的,只有深色,没有其它颜色,我们有些失望了。但是,一会儿,我看见了天上有一朦胧的光芒,也有了一些些星星。我想:星星都出来了,那么月亮一定也会出来。我望着天上,慢慢地有了一丝光芒,弯弯的,一会儿又变成了小船;最后变成了一个大圆盘子。“啊,月亮出来了!”圆圆的月亮在天空上,把它那皎洁的光芒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亮晶晶的。月亮的银白色光芒照在树上,树像披上了一件白纱衣,照在花上,花像一面镜子,把光线反射到我的脸上。看着月亮,月亮上面似乎有什么东西?噢,那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士嫦娥和玉兔吧,正望着亮晶晶的大地。不一会儿,月亮不见了“是什么东西?”慢慢地那东西飘走了,借着月光看,那是云。原来,晚上也有云呀。这时,我发现,地上的蚂蚁不动了,好像也在看月亮。月亮多么迷人啊!妈妈告诉我:“因为人们为了日子能过得圆满,所以,人们要望着月亮许愿。”于是我也许了一个愿:希望每天日子能过得圆满。
月亮真神秘啊!又圆又美又亮,下一次我一定还会再赏月。
为何中秋月色倍于常时呢?据现代气象科学分析,中秋之时,多属高气压天气系统控制,大气层结稳定,空中微粒、尘埃,杂质较少,视程良好,秋高气爽,因此,月色分外明亮。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八月十五八月十五三年级篇四
八月十五,即是中秋。一家人团聚一起赏月,有着说不出的情感。
皓月高悬,夜也变得透明了,照耀人身上,有种丝丝寒意,却是好的。
月光下,有着许多吃完饭的人在散步着。“黄发垂髫,怡然自得”不正形容了月下的老人小孩吗?那携手的情侣,其中不乏老人,羡慕他们的感情之深。
如此月色,宅男们也不甘寂寞吧?那一个个静坐桥上的骚年们,面如笑容紧盯手中的手机,大概是他们所爱的人又发来问候的讯息吧。
抬头望着满天繁星,静望它们与皓月争辉,暗暗发笑,今天他们注定成为了配角,因为从未听说有人中秋赏星的。此间还有人像我一样关注着他们的吗?大概是没了,仅有我一人与他们默默对视。
夜是漆黑的,但因为月光的照耀,它透明了,再也不能为人们遮挡那些秘密。
你也抬着头,对我说:今晚的月亮好圆,好美。余光扫过,确实好圆,大概应为它,星光才如此暗淡吧?!凝视你的脸庞:也许没有它,才能衬托出夜的美呢!
笑笑摇头,起身回家。也许,没有如此的月,才能衬托出夜的寂静,凄凉吧。又自嘲一番,也许,也本就不是寂寥的,只是观赏的人不同吧。
走进阴影里,回头看看那些坐在月光下的人们,心中念想着:回忆昨天,期待明天,不如珍惜今天。
回不到昨天,到不了明天,只拥有今夜。笑笑,转身消失阴影中……
八月十五八月十五三年级篇五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在农历8月15日,在这天里,人人都要回乡探望自己的父亲母亲,所以又称团圆节。在团圆节这天,大家吃月饼,赏圆月,甚至把嫦娥奔月的故事津津乐道……因为今天老的、少的、年轻的都是主角,还能与妹妹、弟弟、哥哥、姐姐一起玩耍!真是快乐似神仙!所以我非常盼望中秋节的到来,希望它能快一点儿!
中秋节来啦!瞧,我全副武装,显得更加淘气!不过我更想瞅一瞅今夜那皎洁的明月呢!
看!月亮!在傍晚的天空中,朦胧而见的月亮,宛如一位母亲,慈祥地看着我们,接着轮廓清晰,我愉快地挥一挥手,去用晚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在海外的华侨华人能节日快乐!别忘了给自己的亲人们寄去一封纸信,打一个电话!
八月十五八月十五三年级篇六
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今年可不是这样,今年的月亮十五就圆了。
看着这轮明月,我想到了许多赞美月亮的古诗: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运》——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诗人的眼里,月亮是优美的诗歌。在我的眼里,月亮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你看月亮圆圆的,它的光是银灰色的,柔和地普照着大地。月亮的光不像太阳一样耀眼,为什么还是那么亮呢?我不知道是月光的作用,还是灯光的作用,月亮下的一切都是那么美,树枝随风摇动,四周静悄悄地,好像所有的事物都在赏月呢!
我仔细地观察着月亮,发现里面真的像传说中一样,有一个人,正挥舞着一把锋利的斧子,卖力地砍着一棵桂花树,这个人一定就是吴刚了!月亮的另一边有一个仙女,她正在冷清的月宫里看着日夜思念她的后羿,想必在默默地掉眼泪吧。只有一只玉兔陪伴她,安慰她。
看着看着,我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月亮悄悄地沉了下去。我有点怀念这十五的月亮了,可它偏偏不等待那些喜欢它的人们,一会儿功夫,月亮没影儿了。
八月十五八月十五三年级篇七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和我的朋友们在一起,拿着一根根的荧光棒,在璀璨的天空下挥舞着。玩累了,我们就会一起躺在那柔软的草地上,仰望着那片离我们遥不可及的星空,感受着月光的洗礼。这恐怕是我们在一起度过的最后一个八月十五了吧!我们每个人都各有所思。
我回过神来,看见天上有着几个孔明灯,那淡淡的红光越飞越高。正当我看得入迷时,其中的一个孔明灯坠落了,像一位折翼的天使,带着某个人的某种愿望而坠落了吧!
今年的八月十五。圆圆的月亮,淡淡的忧伤……
八月十五八月十五三年级篇八
母亲掐着日子,提前数天就开始淘洗麦子,晾晒磨粉,做月饼要选用头道小麦粉。前一天晚上将储存的老酵母温水泡软至面糊状,倒入小麦粉中,一边徐徐加水,一边不断搅拌,待面粉均匀吸足水分呈谷穗状,揉搓成团即可发酵。
经过一夜的酝酿,面团膨胀如一面洁白的大鼓,显示出发酵的圆满成功。施放合适的碱面,反复揉按,至面团洁白劲道无酸气,便开始蒸制。
面剂擀成薄圆形,均匀涂抹上澄亮馥郁的胡麻油。刀尖分成数方形面片,每一片都撒上不同的物料,或姜黄,或自制的玫瑰糖浆,还有豆绿色的香料和芝麻,然后一层层叠码整齐,最上层像蒙鼓面似得覆盖严实,擀压成圆月形状,再点缀几朵面制小花,即可上蒸锅大火蒸制。
出锅的月饼暄软圆满,如八月十五的皎皎明月,伏在饼上的花朵仿佛月宫里影影绰绰的桂树和玉兔。取刀四分成块,侧面呈现红黄绿白等颜色,咬一口,柔韧香甜,层次分明的各种滋味争相入喉。小麦的醇厚滋味,在千锤百炼中化成舌尖一缕欲罢不能的贪婪。美哉!快哉!
母亲挑出蒸制最好的一个月饼,留在八月十五夜晚供奉。家乡的妇女个个心灵手巧,家家都要在八月十五蒸制月饼,虔诚地供奉在院子中央。小孩子则在月圆之夜东家进,西家出,尝遍百家月饼,聚在一起津津乐道谁家的味道更佳,或是神侃烂熟于心的嫦娥奔月的传说。玉盘似的月亮升上中天,大人们则三三两两出门,街道巷口人影晃动,谈笑声此起彼伏。一年的光景好坏此时已大概见分晓,心情和皎洁的满月一般敞亮光明。
如今生活好了,年轻的人们再不会像老辈人那样辛苦,亲自磨面,亲自蒸月饼。中秋节过的随意简单,所有的贡品在超市都有出售,比起母亲的月饼显然华贵体面。但是那承载童年滋味和气息的`月饼,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劳动中独创的吃食。它既可当甜品,又能做主食,也是孩子们夸耀母亲能干的资本。母亲做的月饼,在时间的长河里演变成中秋节的特殊符号,是在外打拼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沉甸甸的情缘。
八月十五八月十五三年级篇九
我们全家都喜欢过中秋节,我爸,我妈,我哥,我姐,我弟,我妹也全喜欢过中秋节,因为中秋节这天,我们全家能在一起合家欢乐的吃月饼。
今年中秋节,恰逢农历八月十五,黄昏的傍晚,玉兔东升,皎洁的月亮正照耀着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几朵洁白的云彩飘荡在云朵中间,微风飒飒,徐徐地吹着小风,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几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挂在葡萄架上,几只萤火虫飞来飞去,又飞去飞来,是那么的有情调,这情调又是那么的迷人。
好大好圆的月亮啊,它即像一轮明月,又像一轮圆月,正在升起来!
我们在院子里高兴的简直就是高兴,没有人能说出这不是高兴,我们全家人都喜欢这美丽而又美观的中秋节,尤其是在八月十五这天,正巧又赶上中秋节,真是双喜临门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此刻,正是全国各地的各族人民全家在一起合家团圆的好日子,让我们一起高高举起月饼,共同畅享这一盒美味的月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