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家乡的风俗篇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忙把新桃换旧符。”古时候的人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迎接春节的到来。现在,许多地方还保留着各种各样的习俗,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每当我想起家乡的春节,心中的涟漪还在微微荡漾,仿佛还在为春节的热闹欢呼雀跃着。
在每年的小年,人们就准备春节的来临了。在这几天中,家家户户都会要请亲朋好友来家中做“籺”。”籺”是我们家乡的特色美食,籺分为甜与香两种味道,甜的馅料是用椰丝,芝麻与砂糖做的,而香的则是在甜的基础上加上葱白和猪油。刚出炉的籺要趁热吃,咬一口,嚼一嚼,糯米的韧绵与艾草的的清香相互交织,吃在嘴里,美在心里,味道绝对一流,使你忍不住再吃一个。
除夕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贴上春联与门神,以示来年如意吉祥。外出工作的人都要回家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团圆饭的菜品有很多,有鸡、有猪,但一定要有鱼,寓意年年有余。全家人都要守岁,等待新年的来临,凌晨十二点到了,人们都会在自家门前放鞭炮,寓意辞旧迎新,一夜下来,鞭炮声不绝于耳,直到东方欲晓,才回复了原本的平静。小孩子们在新年是很欢喜的,因为他们会收到父母给的压岁钱。压岁钱的真正含义不仅仅停留在这个"钱"字上,它更多地包含了长辈对晚辈的爱和希望。
在过完年之后,就迎来了我们家乡最有意思的一景,那就是——“年例”,这个年例并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粤西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届时以各村各街为单位,从农历正月初二开始,一直到二月底。他们会在定好的那一日举行年例盛事,包括歌舞表演,游神,大摆宴席,烟花竞放等等。到那时候,各家的亲朋好友相聚在一堂,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聊天,小孩子们则嬉戏打闹。年例的菜品也丰富多彩,下至鸡鸭鱼猪,上至各种山珍海味;各种菜品被厨师们做得色香味俱全,令人垂延三尺。桌上,筷子频频交错,人们都为这些精美的菜品称赞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
虽然家乡越来越现代化了,但是这些习俗,紧紧地扣在家乡的人心中,永远不会磨灭。
家乡的风俗篇二
我的家乡在霍童黄田那是一个美丽富饶、山清水秀的地方,小时,每个假期都在家乡度过,那里,有我最美好的回忆。
在我家乡,果树园、甘蔗林、小山坡随处可见,在果树园里头,洋溢着浓浓的果香,红彤彤的苹果,大大绿绿的西瓜,长长大大的,上面有一个个小疙瘩的黄瓜……对了,还有像小灯笼似的番茄,拿着竹竿,轻轻打一个下来,咬一口,又香又甜,还夹杂着一丝酸味,美味极了,让人吃了还想吃!
甘蔗林就别说了,那可是绝佳的挖宝基地!每次溜出来玩,都要去甘蔗林,一会不是弄到个“七彩石”,就是找到一个芋头,反正就是各式各样,无所不有,有一次玩捉迷藏,我悄悄躲在甘蔗林里头,结果他们没找到我,我还在里头睡了觉呢!
小山坡是我小孩子玩闹的“游乐城”,要说怎么玩,那真是要说三天三夜啊!主要玩的就两个吧。
第一个,就是从坡上滚下去,先躺在草坪上,然后用脚一踢,整个人就滚下去了,滚一小会儿,就滚的快了,那时候感觉是一阵天旋地转,风在耳边呼呼的吹,小草扎的身上痒痒。
第二个就是在坡上收集花草做标本,其实哪里是,只不过用透明胶黏上罢了。
啊,家乡,满载我童年的快乐,我爱你,家乡!我更爱你,童年!
家乡的风俗篇三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孝感市,那是一个风景优美、群山环绕的小城市,在它的周围还有许多旅游景点。
我的家乡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有风景迷人的木兰山,还有山清水秀的双峰山。这儿的山高耸险峻,风光秀丽。远远望去,双峰山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耸立在弯弯曲曲的小溪旁,美丽而端庄,峰顶长满了绿色的草木,好象给那美丽的少女戴上了绿色的遮阳帽。
再说说我家乡的木兰湖吧,木兰湖湖水碧绿,像一块翡翠,绿绿的,清澈无比。静静的湖面又像一面镜子,微风吹过,湖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波纹。湖上还飘着几条供游人游乐的小船。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特产:有香酥的麻糖、香甜的米酒,还有那一节节雪白的莲藕。妈妈经常给我做我最爱吃的米酒蛋花汤和那香味扑鼻的排骨藕汤。
孝感这几年变化可大了,道路变宽了,变平坦了。道路两旁立起了一幢幢高大的楼房。在房子周围还建起了一个个美丽的公园,公园里百花齐放,树木茂盛,小鸟叽叽喳喳的在枝头唱起了歌儿。
我相信孝感在我们的建设下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家乡的风俗篇四
除了春节,我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因为粽子是我最爱的食物之一。
听说别的地方端午节都有赛龙舟的,可我的家乡却没有。也许是有的只是我没见过罢了。不过吃粽子还是有的。
"有的是用箬叶,还有的是用苇叶。”妈妈回答
“哦!”虽然我嘴上说“哦”,但是不知道箬叶和苇叶是哪种叶子
接下来就是包粽子了。首先把粽卷成一个有盖子的三角体,放入食材,不要多也不要少,盖上盖子,最后再裹一层粽叶,用绳子捆着,蒸一蒸,接着就是等待了。
午饭时间,粽子蒸好了,我顾不上烫,挑了一个最大的粽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个吃完再来一个,百吃不腻,要不是吃得肚子像个皮球,我还要接着吃。
这一天的食物几乎是粽子,因为粽子想既可当主食,又可当甜点,这就是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吃粽子。
家乡的风俗篇五
在春节走亲戚的话,就是要拿着大馍,它形似倒扣的铁锅,色白而已。底盘若海碗粗。两个大馍,论重量,差不多有一斤了。另外,拿大馍的习惯,不知从哪个年月起,演变成了凡是亲戚家有长辈,不管是叫姨叫姑叫舅还是叫啥,过年走亲戚,都必须拿大馍,而且必须成双。
从我妈妈那个年代到现在,在我看来,大馍是一种礼节,是一种威仪——不仅仅是恭敬,绝对是百姓人家的一种威仪。
在平常的时候,我的家乡经常会在一个指定地方请专业的人来表演唱戏,或者是有人在结婚,宝宝满月的时候也会请歌舞台来为我们表演。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奇特而又神秘。
家乡的风俗篇六
我生于浙江一座不大不小的城中,与著名的横店影视基地相邻。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这儿有山有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
小时最向往的便是每年春节回家过年感受家乡的那些风俗。
每年正月初八是我们那儿上山登高祈福的好日子。初七晚上我们就要沐浴更衣,初八凌晨早早起床。梳洗完毕,出发前我们还要沐一次“火浴”(用稻草把点上火,一家人围着火堆一边抖抖衣服一边转,而后用双手捧着烟气在面前做几个洗脸的动作)以示对佛祖神灵的崇敬。然后驱车赶往四五十公里以外的方岩祭拜天神。
这习俗与日本神社祭拜大同小异。天色未明,方岩山上却是灯火辉煌。我们耗费三四个小时一一祭拜完所有神坛后,趁着刚放明的天空回到家中。子孙们一一跪在祖宗像前,由最年长的长辈撒下硬币,老辈人说抢到的硬币越多,这一年就越顺利。中午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午休,这一觉我们常常睡到傍晚时分才昏昏沉沉的起来。
夜深了,但城中厚重的声音未沉。广场上社戏才刚刚开始。爷爷和姥爷辈的人纷纷前往观看。台上的演员卖力的唱着、演着,台下传来阵阵喝彩声。这段时间也成为了小孩们的天堂,不用受父母管束,吃喝玩乐,随心所欲,一年中这种时间对于我们极其难得。
家乡的风俗篇七
今年的寒假我们本来要回乡过年,因疫情原因,我留在了杭州。
虽然家人没能团圆,不能在家乡玩耍,但是奶奶教我了解了许多的新年风俗。
第一,是抱“柴”归家。在除夕和大年初一的早晨,在房子周围捡柴,而且要空手出门。因为“柴”字的读音与“财”字读音相似,所以“空手出门,抱柴归家”寓意着新一年把所有财运都捡回来。
第二,是用米饭“喂”果树。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先用米饭祭拜天神,然后在果树的树干上割一个小口子,用米饭抹在上面,就算是“喂”果树了。这个风俗就寓意着果树吃了米饭后,得到了神的保佑,能够长出很多新鲜美味的果实。我听了都觉得太奇怪了。
还有一个风俗,我觉得是最奇葩的。说大年初一的白天不能睡觉。为什么不能?奶奶说,老一辈的人都认为,在新一年的第一天睡觉,如果那一天下雨,田里的谷物会被大雨冲走。奶奶虽然是我的长辈,但这也是她的长辈说过,她并不知为什么要这么想,寓意着什么。
在这个假期里,我了解了太多的家乡风俗,我对家乡也有了新的认识。这个假期是充实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能让异乡的人们能与家人们团圆。
家乡的风俗篇八
今年,我和父亲、母亲一块去昆明过的新年。
除夕的晚上,桌上的菜很香、很多,虽然只有七个人,但大家还是非常高兴!桌上是最美味的是八宝饭,八宝饭是我的外公做的,上面还用红豆摆着几个大大的字:牛年大吉!
非常快,年夜饭就吃完了。大家立刻打开电视,都在期待今年春节联欢晚会有哪些漂亮的节目呢!晚会开始啦,今年在现场看新年联欢晚的观众可真不少,不只1号演播大厅人不少,而且2号演播厅也同样热闹。
或许是由于今年是牛年,所以春节联欢晚会的吉祥物也起名字叫“牛牛”。几个精彩的节目过后,主持人说:“打开手机微信,开始摇一摇,快来抢红包!”摇了一会儿,我就已经感到,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微信摇红包太火爆了,大伙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摇红包,最后,只有我很幸运的摇到了全家唯一的一个春节联欢晚会微信红包。
我最喜欢的节目是《喜乐街》,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小尼扮演小品里的导演,节目也编排的特别搞笑!真是让我兴奋!华仔的《回家的路》、李谷一的《难忘今霄》,还有《歌曲串烧》,都很精彩!
我发现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一年比一年更精彩!
寒假快结束了,祝大伙新春快乐,牛年大吉!
家乡的风俗篇九
“年二十八,打糍粑。”在四川的家乡,流传着打糍粑的传统习俗。每当腊月二十八那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一起打糍粑,那是一派祥和、其乐融融的景象。小孩子们都知道,一做糍粑就快要过年了。
去年,我和父母一起到四川的奶奶家过年,亲眼目睹了打糍粑的全过程。
说起打糍粑呀,它的制作工序相当的繁琐。前一天晚上,爷爷把糯米用水泡好。第二天早上,把泡得胀鼓鼓的糯米端上桌来,倒进蒸锅里来蒸。我们则把事先准备好的石盆、木棒拿出来,摆在门外。等屋子里飘满米香时,糯米就粒粒熟透了。把火关掉,把糯米倒入石盆。爸爸和大伯操起两根木棒,往里面使劲一捣,还喊起了号子。
爸爸他们越打越有劲,一起一落,仿佛在演奏一支富有节奏且欢乐流畅的乐曲。那锤子在爸爸手中得心应手,犹如金箍棒在齐天大圣手中舞动,毛笔在王羲之手中挥洒自如,不久,原本缝隙较大的糯米渐渐融为了一团。就这样糯米渐渐成了糊状。刚开始捣还挺轻松,后来,糯米不是颗粒了,十分粘手。一捣下去,就沾着不放。必须捣一下,就沾点水才行。不一会儿,爸爸他们就满头大汗了。看着爸爸他们干得热火朝天,我的心也有些痒痒了,于是我跟爸爸说:“让我来试一试,行吗?”爸爸气喘吁吁地说:“你行吗?”“爸爸,别小瞧人,你就让我试一试吧。”爸爸把木棍递给了我。天啊,太重了吧!拿都拿不动,怎么办呀?刚刚在爸爸面前夸下海口,不能临阵脱逃吧。于是我使出了浑身解数,才勉强地打了一下,就感觉体力不支了,我默默地在心里给自己鼓劲,一下,两下,三下……就这样,我、爸爸、大伯、爷爷,表姐,姑父,一个一个轮着干,如此交替、重复,充分显示出了集体的力量。大家虽然累,却很开心。好不容易干完了,我们都已精疲力尽,汗流浃背,坐在凳子上一动也不想动。
接着,妈妈把打好的面团放在竹筛上,上面铺了一层面粉。妈妈把面团扭成条状,不时揪下一团,我们则把面团做成糍粑。先在手掌心滚成球形,再用手一压,又用大指拇按住中心,顺着中心一边按一边转,不一会儿,就做好了一个。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终于糍粑出炉了,我急忙抢了一个,咬了一口,真是香甜可口呀。如果再蘸到用红糖熬成的汁水里,简直是人间极品。
我摇了摇头。
“吃糍粑起源于20xx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糍粑是一种信物,圣洁的食品。打糍粑,吃糍粑即喻示家家团圆、吉祥如意。”妈妈一边吃,一边笑着说。
“年二十八,打糍粑“。吃着美味的糍粑,听着孩童的笑声,感受着节日的气氛,思考着流传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心想:正是我国这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才造就了糍粑这等美食啊。我们一定要继续把它传承下去。家乡的习俗,真好!
家乡的风俗篇十
我的家乡在东海之滨---绍兴。绍兴城市虽不大,但特别美。
绍兴是著名的水乡,人们称它为“东方威尼斯”。环城河像蓝色的绸带一样,曲曲弯弯地环饶着整个城市。一艘艘乌蓬船载着游客缓缓地划过河面,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给城市添加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纵横交错的小河流布满了整个城市。
绍兴还是著名的桥乡。架在河面上的有古老的八字桥、广宁桥、凤仪桥、宋梅桥和现代的古色古香的廊桥……各色各样的桥多得不计其数。
绍兴有宽宽的街道,川流不息的汽车,街道两旁是一幢幢高楼大厦和繁华的商店,绚丽多彩的广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多么繁荣!
绍兴出了许多名胜古迹。有“山水大盆景”之称的东湖、“爱情名园”沈园、“书法圣地”兰亭,和雄伟的大禹陵……会让你流连忘返。
绍兴还有许多美味佳肴,名扬中外的黄酒、臭中透香的臭豆腐、回味无穷的茴香豆,会让你大饱口福。
绍兴真是一座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经济繁荣、兴旺发达的城市。欢迎您到我们绍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