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思考,还要注重文采的运用和语言的精准。以下是一些备受瞩目的优秀作文范文,这些作品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宝贵的写作经验。
小学生中秋节做花灯(模板16篇)篇一
终于盼到了中秋节。
今天晚上,吃过“团圆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人民广场观赏花灯。
突然,远处出现了一片耀眼而美丽的灯光。原来我们来到了花灯展览区,那五花八门的灯,使我仿佛走进了迷宫一般。
突然,一阵喝彩声响起,把我引向被人们围观的“药花灯”。它是由上千个小药瓶组合成的“天安门”。小药瓶里装满了水,一开灯,简直比水晶宫还要美千百倍。人们纷纷伸出大拇指:“真漂亮!够气派!”。
我和爸爸妈妈还看了青蛙灯,白兔灯……看了个够!
小学生中秋节做花灯(模板16篇)篇二
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年的10月1日可是可是三节并一天呢!第一是国庆节,第二是中秋节,第三就是我的生日啦!我真是太开心了,我的生日有两个节日耶!
今天妈妈说:“弟弟需要做一个灯笼带去学校。”我一听急忙说:“我来帮他做,我来帮他做!”妈妈答应了。说做就做,我从我的抽屉里找出了彩纸、油笔、直尺、剪刀、胶水等需要的材料。
先拿出七张不一样颜色的彩纸,把每张彩纸都剪成4个圆片,一共剪了28个,又拿出一张红色纸剪去一半,再把所有的圆片对折用胶水粘在红色纸上,然后用刚剪下的另一半红纸剪成条做灯笼下面的须须,这些做好对粘就是灯笼的形状了。感觉手不好拿,我又剪了大约2公分宽的长条,把它两头粘在圆筒的上边缘,做成像篮子似的。灯笼下边缘写上“国庆中秋双节快乐”
最后又做了谜语卡片,剪一个大圆片放在灯笼中间从圆片中间穿出一根绳子,让它从灯笼中间挂下来,绳子的尽头系一张卡纸,卡纸正反面可以写两个谜语呢!
正面:白又方,嫩又香,能做菜,能做汤,豆子是它爹和妈,它和爹妈不一样。——谜底?
反面:有洞不见虫,有巢不见蜂,有丝不见蚕,撑伞不见人。——谜底?
到这里我做的七彩灯笼就结束了,谜底我就不说了,你是不是已经知道灯谜的答案了,快来猜一猜吧!
小学生中秋节做花灯(模板16篇)篇三
介绍,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中秋举办花灯会的习俗。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中,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都形成了树中秋、放天灯等习俗。
花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常常配有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工艺的一种展示。在广州、香港等地,“树中秋”活动就是将彩灯高竖起来之意,璀璨的彩灯不仅使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还成为城市独特的风景线。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而所谓“放天灯”,即孔明灯,用纸扎成的灯,灯下点燃蜡烛,热气上腾便可使灯飞到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灯象征着希望。中国传统节日中赏灯非常流行,正表明中华民族对生活的乐观、对未来的期盼。
在古代来说孔明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娱乐、祈福,还有着非常现实的军事方面的用途,在古代很多危机时刻孔明灯都起到了传递消息,通风报信的功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孔明灯在军事方面的功能逐渐的不那么明显。现在很多地方都有放飞孔明灯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大多数是来自于古代孔明灯军事用途的延伸,到现代已经完全转变为祈福、祈愿的功能。
在现代的海南,每当遇到重大的节日,人们都会放飞孔明灯来祈福,人们在放飞孔明灯的时候将自己的心愿写成小纸条,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在海南的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直到现在还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由于文昌的口音“天灯”与“添丁”发音相似,所以男孩子往往拿着带有心愿的孔明灯绕村而行,敲锣打鼓来到村中的庙宇前,表示可以获得“人丁兴旺,家景兴隆”好彩头。
1、中秋节到了,快乐“大明”托我给你捎个信,这份祝福比崇祯还要“真”,愿你快乐喜庆赛过“陈圆圆”,步步登高绝对“你自成”,地位比附马周世显还要显,幸福比公主长平还要长。祝你合家吉祥,中秋快乐。
2、身在哪里,你的心就要在哪里,心在哪里,你的成功就在哪里,成功在哪里,你的欢乐就在哪里,欢乐在哪里,你的幸福就在哪里。祝你[20x。x]年中秋节快乐!
3、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千里试问平安?且把思念遥寄。路遥千里,难断想思。中秋快乐!
4、人间有多少月饼,对你就有几多深情;树上有几朵桂花,对你就有几多牵挂;耳畔就几缕清风,对你就有几多情真;中秋佳节来临,唯有献上我满月般的祝福,愿你幸福度,健康度,快乐度!
5、中秋佳节到了,衷心的祝愿你,我的朋友:生活开心,学业进步,身体健康。祝甜蜜伴你走过一年中的每一天,温馨随你度过一天中的每一时!
6、中秋节日到,祝福也送到,祝您:财源四面八方来报到,人才济济不缺料,生意红火金彩多,人脉地脉翻倍多,和身体健康中秋快乐!
7、繁忙的时光不会停歇,而我们总会需要时间放松自己,借中秋佳节来临之际,祝您节日快乐,更希望您以后的生活事业更加顺心如意!
8、天高了,云淡了,花好了,月圆了,想念了,问候了,节到了,祝福了,健康了,快乐了,平安了,吉祥了,收到了,幸福了。中秋快乐!
9、明月本无价,朋友皆有情。路遥千里,难断相思。人虽难至,心相融之。中秋节到了,衷心祝愿您和家人团圆美满,幸福安康!
10、又是一年月圆夜,月下为你许三愿:一愿美梦好似月儿圆,二愿日子更比月饼甜,三愿美貌犹如月中仙!亲爱的,中秋快乐!
11、亲爱的客户,中秋佳节之际,我们公司珍重承诺您:秋菊有多少暗香,我们的产品就有多贴心,月饼有多甜,我们的质量就有多美妙,满月有多圆,我们的服务就有多圆满,祝您中秋快乐,事业红火!
12、八月十五,天下太平;月中秋,全家拜月;宝塔灯,照照天地;花下藕,藕丝连连;红石榴,榴开见子;团圆饼,有情人团团圆圆,祝中秋快乐。
13、一个人的孤单,两个人的相爱,三言两语嫌多,四眼相对无言,无(五)声胜有声,六月开始相爱中,七星月老下仙界,八仙过海各显通,就(九)是为了姻缘来,十月中秋结婚中。亲爱的,嫁给我吧,是你命中注定滴。
14、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共团圆,马上就是中秋节了,我祝你美梦好似月儿圆,美貌堪比月中仙,爱情要比月饼甜,家人一起共团圆。预祝中秋快乐!
15、中秋祝福:现在没人和你过中秋节,是否要到月球上去找嫦娥姐姐过中秋节!中秋快乐!
16、中秋节秋高秋爽秋日,恰逢双节,花好月圆今宵再度良夜。祝中秋节快乐!
17、中秋月亮圆又圆,发条信息真省钱。我发你,你发我,朋友之间开心多,短信问候真幸福,这条信息发给猪。小猪小猪快快醒,现在请你吃月饼。中秋将至,送上一个月饼。
18、对于中秋节,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对于幸福,每个人都会向往;对于团圆,是每个人一生不断追寻的平凡;而对于你,我有的只是希望你每一天都过得幸福,过得快乐!
19、用闪烁星光,照亮你的前程,用明亮月光,实现你的梦想;用微微轻风,洗刷你的哀伤;用一句短短的祝福,愿你中秋节快乐!一生平安!
20、月缺时我想你,月圆时我念你,无论月圆月缺,我的心如那恒古不变的月光,默默地追随着你的每一次微笑!中秋快乐!
21、没有华丽的词藻,不抄袭别人的思考,只送上我真诚的祝福和简单的问好:神啊,希望你保佑这看短信的人平安到老,有我祝福的日子再无烦恼!祝中秋快乐!
22、客户有很多,能坦诚相待的却不多;客户有很多,可以称兄道弟的却不多;客户有很多,只要祝福不要礼品的却不多。寻遍我的客户档案,这样的客户只有你一个,说不尽感激,话不完的情谊,尽在一句:中秋快乐!
23、正像月饼记载了中秋圆月,815标记了中秋时节,我们用热情赢得你的信赖,用质量博得你的`肯定,借和煦时节,送中秋佳节,谢谢你对公司的支持厚爱,愿你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24、虽然你在远方,但能和你看着天上同一月亮,我就已经非常之满足了!肥仔,中秋节快乐!蛋黄酥可别得吃太多了喔!
25、旅客朋友们,欢迎乘坐z101中秋号列车。本次列车开往幸福之门,准时到站时间是此刻,行驶历程为终生。欢迎您的乘坐,祝您旅途愉快,谢谢!
26、白云从不向天空承诺去留,却朝夕相伴;风景从不向眼睛说出永恒,却始终美丽;我没有常同你联系,却永远牵挂!祝中秋节快乐!
27、月圆,花香,保重身体要健康;鱼在游,鸟在叫,愿你天天哈哈笑;手中书,杯中酒,祝你好运天天有!欢乐多,忧愁少,预祝中秋节快乐!
28、中秋月圆人相伴,一秋一岁家团圆!当月儿的清辉洒满大地,那是我祝福的心意,无论此刻我站在哪里,都深深得祝福你–我亲爱的朋友,中秋快乐,阖家团圆!
29、中秋佳节月儿圆,圆出全家聚一堂;桂花散香飘祥瑞,嫦娥送福美万年;愿你福圆满家园;花好月圆人团圆;事业顺利步步高,阖家幸福永平安。提前祝你中秋节快乐!
30、欢天喜地心儿爽,家家户户笑开颜;悬灯结彩喜气浓,欢歌热舞热闹闹;全国人民齐庆贺,齐声恭祝祖国好。中秋来到,愿你开心非常,日子美美!
小学生中秋节做花灯(模板16篇)篇四
每个宝宝天生都是个“小画家”,他们会整天拿着他们的画笔,东涂上一块,西抹上一笔。家里的墙壁会在她的“帮助”下已经变成了一块调色板了。对此,她还很会乐此不彼!在中秋节,妈妈们可以利用这个好时机,让家里的“小画家”好好地表现一番。为宝宝准备好作画用的纸张和彩笔,并给宝宝作一回画前指导:“宝宝看,天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圆的。”“对了,所以宝宝记得要把月亮画成圆的哦。”“好!”
宝宝在画出个大圆的同时,家长们还可以引导他在月亮的周围画些别的,充份发挥他的想像力。
创意点评:
让宝宝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也让中秋多了份色彩。
中秋节小孩游戏推荐2:做月饼。
做月饼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可真的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家长首先得告诉他什么是月饼,幸好天上的月亮在中秋可以做现场的教具,有实物在,就不怕解释“月饼”了。“月饼”其实就是一个可以吃的“月亮”。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和面了。这跟玩橡皮泥一样,由于这个“橡皮泥”是可以吃的,因此宝宝也就会比往常更有兴趣。
当然,要让一个孩子很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是很难的,让宝宝玩弄着手里的面团,时而压成扁的,时而又揉成了长条的。哈哈,原来“月亮”还会变形。这会让他溶入进“做”月饼的乐趣中。
创意点评:
这个创意难度系数比较大,好在宝宝压根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全然把这它当成了游戏,无理头式的月饼做法,倒是很有新意。成品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小学生中秋节做花灯(模板16篇)篇五
中秋节和春节、元宵节一起被认为是我国三大灯节。虽然比不上元宵节大型灯会那么热闹,但中秋赏灯也是这一传统佳节的习俗之一。
专家介绍,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中秋举办花灯会的习俗。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中,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都形成了树中秋、放天灯等习俗。
花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常常配有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工艺的一种展示。在广州、香港等地,“树中秋”活动就是将彩灯高竖起来之意,璀璨的彩灯不仅使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还成为城市独特的风景线。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而所谓“放天灯”,即孔明灯,用纸扎成的灯,灯下点燃蜡烛,热气上腾便可使灯飞到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灯象征着希望。中国传统节日中赏灯非常流行,正表明中华民族对生活动美好的祝愿。
中秋节吃什么传统饮食。
田螺。
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吃。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
南瓜。
中秋节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要吃老南瓜。中秋吃南瓜在江南这块比较盛行,中秋正值南瓜丰收之时,此时的南瓜不但个头最大,而且味道醇厚香甜。
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认为,藕经过煮熟以后,性由凉变温,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益血的功效。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当时,杭州民间就有“又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
小学生中秋节做花灯(模板16篇)篇六
介绍,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中秋举办花灯会的习俗。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中,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都形成了树中秋、放天灯等习俗。
花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常常配有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工艺的一种展示。在广州、香港等地,“树中秋”活动就是将彩灯高竖起来之意,璀璨的彩灯不仅使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还成为城市独特的风景线。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而所谓“放天灯”,即孔明灯,用纸扎成的灯,灯下点燃蜡烛,热气上腾便可使灯飞到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灯象征着希望。中国传统节日中赏灯非常流行,正表明中华民族对生活的乐观、对未来的期盼。
在古代来说孔明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娱乐、祈福,还有着非常现实的军事方面的用途,在古代很多危机时刻孔明灯都起到了传递消息,通风报信的功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孔明灯在军事方面的功能逐渐的不那么明显。现在很多地方都有放飞孔明灯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大多数是来自于古代孔明灯军事用途的延伸,到现代已经完全转变为祈福、祈愿的功能。
在现代的海南,每当遇到重大的节日,人们都会放飞孔明灯来祈福,人们在放飞孔明灯的时候将自己的心愿写成小纸条,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在海南的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直到现在还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由于文昌的口音“天灯”与“添丁”发音相似,所以男孩子往往拿着带有心愿的孔明灯绕村而行,敲锣打鼓来到村中的庙宇前,表示可以获得“人丁兴旺,家景兴隆”好彩头。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5、观潮。
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小学生中秋节做花灯(模板16篇)篇七
秀山文化最有名的要数传承千年的花灯歌舞。
秀山花灯起源于唐宋,延续于元明,兴盛于清代,是一种集歌、舞、戏剧和民间吹打于一体的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综合性艺术。所以秀山素称“花灯歌舞之乡”,其花灯戏源于汉族“灯儿戏”,后来融入土家族、苗族的歌舞表演技巧,发展为一种格调新颖,歌舞动人,为汉、土家、苗各族人民喜欢的艺术形式。
花灯不是只有在大众场合里才可以演,在街头巷尾也随处可见。比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实验中学的操场上,校长吴成要求新生提前四天报到,开展学前教育,主要就是学花灯操。因为他认为花灯操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筋骨,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民俗教育。每逢晴好的傍晚,花灯舞蹈都是坝坝舞的新宏,在花灯广场,由群众自编自演的花灯歌舞,已成为县城的一道风景线。
花灯之所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是因为花灯可以锻炼筋骨,也可以从中悟出民俗教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花灯富有舞蹈性的音乐。著名的花灯名曲《黄杨扁担》、《一把菜籽》等,登上了全国的大雅之堂,享誉国内外。
秀山花灯歌曲优美、节奏明快、风格独特,给人们诙谐风趣、喜庆欢乐之感,真不愧是秀山文化的传统精华啊!
小学生中秋节做花灯(模板16篇)篇八
1.将铅丝剪成4长4短8段,短铅丝为长铅丝的3/4,长度以自己喜好为准,铅丝越长,相应的花瓣越大,灯也就越大。
2.在塑料泡沫板上割出一大一小两个圆板,大的直径为长铅丝的`长度,用来做花灯底盘,小的做花芯。
3.用吹塑纸剪出4大4小8朵花瓣,花瓣长度比铅丝短1/4。
4.用即时贴剪出比两块塑料泡沫板略大的圆面。
5.用即时贴把两个泡沫板包起来。
6.把铅丝用双面胶粘在“花瓣”中间,如果不够牢固可以再用透明胶固定一边。
7.用双面胶把蜡烛固定在“花芯”上。
8.把上了铅丝的“花瓣”拗出一点弧度,然后插到底盘上,上下两层叉开。
9.把“花芯”固定在底盘上,一盏荷花灯就顺利完工啦。
小提醒。
1.铅丝不能太细,否则起不了固定花瓣的功能。
2.底盘应稍大些,这样灯的稳定性更好,防止放到水中的时候被风吹翻。
3.如果想要花灯更漂亮些,可以多做几片花瓣加在灯上。
小学生中秋节做花灯(模板16篇)篇九
今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观花灯。还在远处,我和家人就看到了一闪一闪的灯光。一定是那里了,我想。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还没进去,我和家人就看到了拥挤的人群。当我和家人进去的时候,我仿佛在灯的海洋里,光的世界中。五彩缤纷、色彩繁多的花灯各具特色,让我看的眼花缭乱。成千上万的红灯笼倒映在湖面上,显得格外美丽。宫灯、走马灯数不胜数。湖面波光粼粼,白荷花灯,红荷花灯漂浮在水面上,如同仙境一般。
越来越多的人走了进来。人山人海。我和家人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来走去。哦,那里怎么这么挤?原来是大家在观看宝塔灯。那灯有四五米高,金光闪闪。我突然想到,那灯会不会是托塔天王的宝塔掉到了人间,就变成宝塔灯了呢?好不容易挤出人群。我又看到许多人在另一旁观赏、拍照。我和家人又挤进人群。呀!这个灯可真有趣!灯的最顶上是财神,笑呵呵的。两旁站着金童玉女。手里拿着许多财宝。下面还有许多珠宝。后面还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招财进宝”。这也许是财神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招财进宝吧!
最引人注目的是广场中央的那个“九龙腾飞”了。这花灯看上去十分壮观。九条腾飞的巨龙盘绕在一起。顶上站着一只小老虎,象征着虎年吉祥。引来许多人拍照留恋。
月亮已爬上中天,但来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灯就像繁星一样闪烁着。真是“一夜春花醉,只缘春意浓。”
小学生中秋节做花灯(模板16篇)篇十
源于射礼,战国时期最为盛行。游戏规则:壶代表着箭靶子,筷子代表着箭,在吃饭喝酒时玩耍,射中为胜。
中秋节的传统游戏2:打磁粑。
将糯米煮熟,放在石槽里,用木棒锤打,直到打成“胶体”,用白糖或黄豆粉沾着吃,别有味道。
用灰面和白糖为原料,做成可爱小人的形状,再用竹签串起来,是小孩子的最爱。
古时候,元宵和中秋节官方均要组织这样的活动,代表与民同乐的意思,在这样的活动,也涌现出许多才子佳人被人们所传诵。
与现代摇骰子类似,不过博的彩头是月饼,相传是郑成功为鼓舞将士作战士气而设立的游戏。
传说中放花灯是纪念清代抗法(法国侵略者)名将刘永福的,渐渐演变成孩子们喜欢玩的游戏。
小学生中秋节做花灯(模板16篇)篇十一
所需材料:红色卡纸、剪刀、纸型、胶水、剪刀、颜料、画笔。
1、剪下直径为20cm的圆片红色卡纸,对折两次以后如图沿着折痕叠成四分之一圆的双层扇形。掀起扇形的两侧,把它压平变成八分之一圆的`四层扇形,用力按紧以让折痕更加深刻明显。
2、把叠好的八分之一的四层扇形重新打开,然后用草稿纸剪一小片正八边形的纸型,把它放在圆片红色卡纸的正中,让八边形的中心正好与圆形圆心重合,八边形的各边正好对应着红色卡纸片上的折痕形成的边线。沿着八边形纸型用剪刀从红色卡纸中间剪出缺口。
3、圆形卡纸的外边,每隔开两条边就在凹入的钝角位置剪出一个三角形的小缺口。然后,按照图案纸型,打印并铺在卡纸上,在纸型镂空的位置为红色卡纸涂上白色颜料,或者直接把卡纸也按照纸型上的孔位镂空。
4、将红色卡纸如图拱起成锥形,剪下红色的纸条包在顶端折起的缺口栏,包边成灯笼的外框,这样就得到了diy灯笼的上半身。重复以上4步,利用另外一张红色卡纸制作灯笼的下半身,然后用胶水把它们错开粘结起来。
5、完成。
小学生中秋节做花灯(模板16篇)篇十二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到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油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小学生中秋节做花灯(模板16篇)篇十三
中秋节挂花灯的第一层含义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传承,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第二层含义是象征的幸福团圆,在古代灯笼是用来照明的,中秋节大街小巷挂上灯笼代表着照亮团圆的路;第三层含义是希望女子添丁的含义。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赏花灯,多数集中在江南水乡南方一带,寓意将祝福带去。花灯也是多种多样,如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美轮美奂、精致小巧令人赞叹。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
小学生中秋节做花灯(模板16篇)篇十四
专家介绍,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中秋举办花灯会的习俗。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中,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都形成了树中秋、放天灯等习俗。
花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常常配有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工艺的一种展示。在广州、香港等地,“树中秋”活动就是将彩灯高竖起来之意,璀璨的彩灯不仅使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还成为城市独特的风景线。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而所谓“放天灯”,即孔明灯,用纸扎成的灯,灯下点燃蜡烛,热气上腾便可使灯飞到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灯象征着希望。中国传统节日中赏灯非常流行,正表明中华民族对生活的乐观、对未来的期盼。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中秋玩花灯,赏花灯,多数集中在江南水乡南方一带,寓意将祝福带去。花灯也是多种多样,如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美轮美奂、精致小巧令人赞叹。
中秋节灯笼是红火,圆满之意,象征着“彩龙兆祥,民富国强”。
早在西元八世纪的唐朝就有记载使用灯笼的起由。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西汉纸发明之后。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但也有相传唐明皇于元宵节在上阳宫大陈灯影,是为了庆祝国泰民安,才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着“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的风气至今仍还广为流行。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小学生中秋节做花灯(模板16篇)篇十五
1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2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3广州的树中秋——中秋节在广州有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灯的开头多样,不果品灯,也有鸟兽、鱼虫灯,也可砌成字灯。到了夜里,就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房屋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也叫“竖中秋”。
4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小学生中秋节做花灯(模板16篇)篇十六
专家介绍,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中秋举办花灯会的习俗。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中,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都形成了树中秋、放天灯等习俗。
花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常常配有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工艺的一种展示。在广州、香港等地,“树中秋”活动就是将彩灯高竖起来之意,璀璨的彩灯不仅使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还成为城市独特的风景线。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而所谓“放天灯”,即孔明灯,用纸扎成的灯,灯下点燃蜡烛,热气上腾便可使灯飞到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灯象征着希望。中国传统节日中赏灯非常流行,正表明中华民族对生活的乐观、对未来的期盼。
当然,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除了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还有很多,如:祭月、观潮、玩兔儿爷、走月、偷葱偷菜、吃鸭、螺和芋头、饮桂花酒等等,虽然形式完全各异,但是都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的祝愿。
返回目录。
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英语拼写为:mooncake(月亮蛋糕)。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返回目录。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传说之三——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