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通常具有独特的思路和创新的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华部分,从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和灵感。
父母参观博物馆有感(模板16篇)篇一
二年级尚语桐。今天,是我作为一名小记者第一次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外出参观,我们去了东平县博物馆。
这是我第一次参观博物馆,我非常的兴奋,博物馆里会有什么呢?妈妈说博物馆是个神奇的地方。我都迫不及待了!
来到博物馆后,同学们都很兴奋,这次参观是由老师带队并讲解,在里面我看到了青铜剑和一些别的青铜器,老师说这些青铜器的年代都很久远了,有几千年的,也有几百年的,老师说这是古人用智慧创造的。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由一片片小方片组成的好像衣服的东西,我很好奇,连忙跑上去,就在这时我听到老师说这是用玉片做的,叫‘玉衣’。
再向前走我看到了几座仿古的建筑,里面还有一些逼真的人偶。继续向前看还有一些碗,但是跟我家里的碗可是不一样的,老师说这些碗都是历史悠久的,而且工艺非常的精湛。我所看到的这些东西老师说叫文物,它们都被用玻璃给罩了起来,老师说这是为了保护文物不被破坏。
虽然我不太懂这些文物的意义,但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也知道我们要保护这些文物,因为它们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古代的文明和发展。
这次博物馆的参观,让我懂得和学习了更多的知识。
父母参观博物馆有感(模板16篇)篇二
今天是11月16日,我们穿着干净整洁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校小记者团参观了东平县博物馆!去的同学很多,心情都无比的激动。
走进博物馆我就被奇形怪状的展物吸引了,有古代的钱币,宝剑和各种青铜器,还有野人在原始时代生活的样子,很逼真!老师说他们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真的很了不起啊。
我今天很开心,在博物馆收获了很多知识,我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讲给妹妹听!
父母参观博物馆有感(模板16篇)篇三
今天,我们去了海军博物馆,参观了各种各样的展览品,这些展品代表了*海军的历史发展过程。
我们先去了兵器馆,里面有全长米的瓦斯鱼雷、有36毫米导弹、还有54毫米导弹……。
最后,我们到室外参观,看到了大飞机,看到了28毫米的导弹。到了*停车地,旁边还有海军在站岗,真是威风凛凛!
看过海军博物馆后,我不禁感叹:“*的海军真是强大啊!”
父母参观博物馆有感(模板16篇)篇四
总的来说,这次的博物馆之行很愉快在我的心中,“博物馆”这三个字,它的本身就是很庄严得了何谓博物馆,就是浓缩了历史的地方,就是我们与我们的祖先交流的桥梁。
天津卫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是开国大典的情形热闹而喜庆,也洋溢着中华民族的喜庆;原汁原味的天津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那和睦相处的天津民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天津卫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天津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部分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不禁感慨天津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天津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
津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名人居住于此,天津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当自己看到清朝官员在和洋人添《天津条约》时,心中的愤怒顿时而出,此时已真正明白落后就要挨打。所以祖国一定要强大,而强大就需要人才,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做一名祖国需要的人才。
6月16日馆长办公室、外事处联合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前往天津参观xxx、纪念馆及天津博物馆。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缅怀革命先烈,创建和谐支部。
xxx、纪念馆建在天津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附近,我们在讲解员的引导和讲解下参观了瞻仰厅、生平厅和情怀厅。展览中的许多珍贵资料再现了xxx和邓大姐几十年的革命历程和人生追求,展现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精神。
父母参观博物馆有感(模板16篇)篇五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去参观罗城仫佬族博物馆。在馆内我看到了许多古物,看到了很多民俗方面的物品……怎么,你还想了解更多吗?就随我去看看吧!
说实话我特别兴奋。因为老师告诉我们,前不久博物馆刚刚被定为河池市第一座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博物馆之一。作为一个仫佬族人我感到无比自豪!
要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数历史文物展厅了。我们罗城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在馆内我看到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李德山先生的遗像及xxx签发的国家级烈士证书等。看着那血迹斑斑的烈士遗物,我仿佛看到了当年xxx、李明瑞、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将领率领红七军十九师、二十师7000多人北上路经罗城,指挥四把“佛子坳之战”时浴血奋战的情景……如今烈士英魂已逝,但我耳畔似乎还回荡着气冲云天的嘶喊声……烈士啊,让我们紧紧追寻你们的足迹吧!
来到三楼展厅,只见墙上悬挂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再往里走很多精美的古代文物、民族服饰……立刻映入眼帘,让人目不暇接。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件件仫佬族服装了,亚麻的,粗布的,绸缎的……有的整件都是一种颜色,有的用传统的蓝靛染布,有的还绣着精美的图案。如果说一件衣服就是仫佬族一个时期文化的象征,那么这布料的变化史,不正是仫佬族发展的见证吗?徜徉在其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接触!
不知不觉中参观结束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次参观虽然短暂但我的收获却不少:置于古文化的氛围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熏陶,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责任!
父母参观博物馆有感(模板16篇)篇六
余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文物古迹举世闻名。尤其是河姆渡遗址,这是我们祖先创造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的摇篮,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漫步在博物馆广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还是江泽民爷爷亲笔题的呢!
去发掘现场会使你大开眼界,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是当地村民在1973年夏天兴修水利时发现的,先后两期共发掘2800平方米,经专家们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的科学测定,确认河姆渡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是属于我国早期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之一。经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它由四个互相叠压,又有内在联系的文化层组成。第一、第二层距今5000至55,属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层距今约六七千年,属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每个文化层里,都有大量的文物、遗迹。
更使人惊叹的是,在河姆渡遗址的第三、四文化层中,发现了大片木构建筑遗迹,经古建筑家鉴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这种已经成熟地使用榫卯的木结构建筑,设计之科学,规模之宏大,不仅是我国所罕见,亦是人类建筑史上最早的杰作。如果说发掘现场使人大开眼界,那么文物展览厅会使你叹为观止。一跨进博物馆大门,展现在眼前就是第一展厅,这里陈列着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有鸟类、爬行类和类等,展示了昔日河姆渡是古木参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鱼跃雁飞,一派生机盎然的动物世界。
走过通道,来到第二展厅,这里展示的是“稻作经济”,形象地反映了稻作农业及渔猎采集活动,令人称奇的是展出的一些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稻谷芒刺清晰,颗粒饱满。同时展出的还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盘等全套耕作、加工工具,以及带炭化饭粒的陶片和以夹炭黑陶为主的钵、釜、盆、罐等容器,不仅充分证明了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而且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东方民族的饮食习惯已基本形成,饮食文化已很丰富了。
转弯进入第三展厅,让我们领略了创造了许许多多奇迹的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工艺,生动逼真的陶塑,优美的刻画装饰与绚丽的绘画,展现了河姆渡先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在展出的众多艺术品中,以象牙雕刻件最为珍贵,作为遗址标志的“双鸟朝阳”碟形器最为醒目。徜徉在遗址公园,目睹着河姆渡人各类生活、生产场景,面对着这些河姆渡人创造的原始文明,耳边仿佛传来了河姆渡人用骨哨吹奏的悠扬的曲调,在向你倾诉着那段历史,不由得使人思绪绵绵。
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劳的双手、非凡的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原始文明。身为河姆渡人的子孙,应该知道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值得我们骄傲,也值得我们去更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刻苦学习,长大了,为祖国,为家乡创造出更伟大、更辉煌的奇迹。这样,我们才不愧为河姆渡人的子孙。
父母参观博物馆有感(模板16篇)篇七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陕西省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里面很大,有很多展厅,如古生物展厅、珍稀动物展厅、神奇秦岭展厅、昆虫王国展厅、生命之光展厅等。
我们先参观的是古生物展厅。一进展厅,首先引入眼帘的一只庞大的马门溪龙化石,听讲解员阿姨讲,马门溪龙体长约30米,其中颈部长约米,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展厅中也有比较小的恐龙,如禽龙,大概只有一匹小马的大小。另外,还有脊龙、窃蛋龙、似鸟龙等恐龙化石。除恐龙之外,在古生物展厅中,我还发现了大唇犀、黄河象等其他远古时代的动物化石。
进入秦岭展厅之后,我仿佛一下子进入了秦岭山中,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在竹林里啃着竹子,一只金丝猴在树下津津有味的吃着红果,一只金钱豹正在抓一只猎物。不远处,还有一头羚牛在森林中休闲地吃草,两只漂亮的朱鹮在小河边饮水。当然,这些动物都是标本,但都是活灵活现,十分逼真,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我最喜欢的是昆虫王国展厅。那里真是一个昆虫的世界,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甲虫、蝴蝶和蛾子等。展厅中最漂亮的是一只闪蝶,全身蓝色并闪闪发光,被称为“光明女神”。最有意思的是猫头鹰环蝶,它张开翅膀的时候,特别像一只瞪着大大眼睛的猫头鹰。最可怕的是鬼脸天蛾,它的腹部有一个骷髅头,样子非常凶恶。最善于伪装的竹节虫长得跟竹子一模一样,不仔细观察根本就看不出来;另外,还有被称为昆虫界三大“男高音”——蟋蟀、蝈蝈和油葫芦,他们被放在特制的玻璃缸里,歌声此起彼伏,叫得可欢啦!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时间很快就到了下午,博物馆叔叔阿姨快要下班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我对爸爸妈妈说下次我还要来继续参观,因为我感觉大自然太神奇了!
父母参观博物馆有感(模板16篇)篇八
它是中国货币史上唯一统一的时代。它的图案充分表现了经过多年的战争,刚要建立起的新中国,万物复苏的景象!也体现了全国人民焕发出对建设新中国的.高度热情!
现如今,已经发行到第五套人民币了。人民币的诞生,翻开了中华货币崭新的一页!
三月五日学校组织教师参观三峡博物馆.它位于市区人民大礼堂的正对面一座灰色的大楼与人民大礼堂相对屹立.当我们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廉的是一幅巨大的瞿塘峡风景画.长江就从两岸山峦中穿过.峡口很窄从远处望去好象要闯山的感觉.当看到这个画面时我不觉想起古诗中的一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好象自己淘醉在三峡的美景中.再往前走是一幅纤夫拉船的塑雕像.解放初长江两岸经常看见纤夫头上裹着白布巾打着赤膊和赤脚,弓弯着身躯将纤绳扛在肩上吃力的向前拉着,把上水船拉着走.他们就是这样常年累月的拉着,维持最低生活.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两岸农民全靠一双脚走,运输东西靠肩扛.他们祖祖辈辈就生活在山区,买油盐没钱背东西到集上去换.听说在偏僻的山里穿衣都困难,几人合穿一件衣服,谁出门谁就穿.真是太原始了,太穷了.同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他们为何受生活的煎熬啊!与富裕地区比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这不合理的现象非改不可.
改革开放后,三峡地区要建大型水库,现代化发电站,由于三峡水库的建设提高了水位淹没许多县区和名胜古迹,于是被淹没地区就要移民,有的移到浙江,上海,广东等郊区.大部分就近安置迁新址,修新县城,修新居点.连名胜古迹也整体迁移如白帝城,张飞庙原貌修复.在新区修公路,建学校,医院,广播,电视,电话,电灯进村库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库区的水,电北调支援建设.三峡工程还没完成.几年后将会出现展新的面貌.库区人民将和全国人民一道走向繁荣富强的幸福大道.库区新貌也是改革开放的硕果.
父母参观博物馆有感(模板16篇)篇九
展厅里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等。我和爸爸先来到了地球厅,在地球厅里我知道了奥妙无垠的宇宙和地球许多知识。宇宙大约形成于150亿年前,在经历了亿万年的时间之后形成了巨大的天体——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等,他们和宇宙空间共同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星空世界。我们永远也无法找到宇宙的尽头在哪里。
恐龙厅是我最喜欢的展厅。这里展示的是大家都非常喜爱的史前恐龙,它们地霸主恐龙、空中霸主翼龙、海洋霸主鱼龙等,我还看到了世界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亚洲体腔最大、最重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之后又参观了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等。
虽然这次参观的时间很短,可是我的收获却很多,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同学们,有时间你们也可以来看看,我保证你也会喜欢的。
父母参观博物馆有感(模板16篇)篇十
10月2日,我和我的好朋友席关承一起去参观碑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半池。为什么是半圆形的池子呢?原来,孔子曾说知识的路是没有尽头的,学无止境,所以半池不是一个整圆而是两个半圆。在碑林里,我看到了刻在石碑上的我国著名书法大师王羲之的字,他的字犹如战场上打仗的招式一般,每一笔都铿锵有力,又刚柔并济。要不是石碑上罩着玻璃,我真想亲手在石碑上临摹一下王羲之的字,想感受一下他当时写字是的力道与潇洒。随后,我又来到了欧阳询的皇甫诞碑前,我激动万分。因为欧阳询是我非常喜欢的书法家,我也在课外练习写毛笔字,练得就是欧阳询的欧体字。这次来到碑林,看到刻有他的字的.石碑,他的字写的锋棱外露,字形瘦长,使人感受到他的书法险峻、劲峭,让我对学习书法更有动力,更有目标。我一定也要练得一手好字。
我和席关承还参观了如何将书法作品拓到石碑上的工艺。从洗碑到贴宣纸,然后刷平宣纸,用母子拓包沾墨,上墨,到揭宣纸,晾干,最少要七八道工序。石碑随着拓碑的次数增多会有磨损,但给我们后人学习书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碑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里面有历代书法大师的惊世之作。我以后一定要刻苦练习书法,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好好的继承下来。
父母参观博物馆有感(模板16篇)篇十一
星期六,爸爸带我去参观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我带着无比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这里。它坐落在郑州市郑东新区,在大门口迎接我们的是栩栩如生不用伸手就能吃到树叶的一个巨型恐龙模型,爸爸拿着身份证取了两张门票,我就急不可待地跑了进去。
展厅里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等。我和爸爸先来到了地球厅,在地球厅里我知道了奥妙无垠的宇宙和地球许多知识。宇宙大约形成于150亿年前,在经历了亿万年的时间之后形成了巨大的天体——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等,他们和宇宙空间共同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星空世界。我们永远也无法找到宇宙的尽头在哪里。
恐龙厅是我最喜欢的展厅。这里展示的是大家都非常喜爱的史前恐龙,它们地霸主恐龙、空中霸主翼龙、海洋霸主鱼龙等,我还看到了世界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亚洲体腔最大、最重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之后又参观了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等。
虽然这次参观的时间很短,可是我的收获却很多,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同学们,有时间你们也可以来看看,我保证你也会喜欢的。
今天的第二节课,我们四年级前三个班去文化广场参观了博兴县博物馆。
我们参观的博物馆内共有五个展馆,第一个展馆内陈列着线刻菩萨、武定五年碑、大业四年碑、线刻石狮……;第二个展馆内陈列着地藏墓志、门砧、石财神、翁仲……;第三个展馆内有象牙化石、陶马、陶俑、瓦当等等;第四个展馆内有书籍、工艺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一个展馆陈列的是抗日战争以来的用过的武器、穿过的衣物等各种物品。
我们整个参观的过程中,解说员都给我做了耐心、细致的讲解,时间过的真快,我们很快就参观完了博物馆。我们恋恋不舍的走出了博物馆,但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刚才完成了一个历史的穿越,从悠久的历史有来到了繁华的世界。通过这次学校组织的参观,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我们家乡的历史,更感受到家乡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也激发了我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的勇气。我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文物货物文化遗产,使我们的文化和优良传统一代代发扬下去,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虽然参观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是留给我思考和给我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会牢记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父母参观博物馆有感(模板16篇)篇十二
今天气温很宜人,没有了周四的寒冷,我决定去参观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xx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贵文化遗产于当代建筑成就于一体,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能力超过100万人次。北京国宝荟萃,首都博物馆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历代宫廷古瓷,还可以欣赏名家翰墨;从温润玉器中体会古人对平安生活的向往,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新首都博物馆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临时展厅,陈列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与城建》、《古都北京艺术精品展》、《京剧文化展》《京都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另外地下一层还有潘玉良画展,可谓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
我逐一参观了每一层的展览。我对历史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先参观了历史文化展览。从战国时代一直到民国解放时期的历史文物一一陈列在橱窗中,货币、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专用物品都展示在观众眼中。清朝盛世时期的街市微缩景观图全部用木头雕刻,做工精细,工程繁杂,陈列了皇帝身穿的龙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与辛劳。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当考究,笔筒、带勾、凤钗、金簪、金錾花饰件、纹镯等全部是纯金做的,显示了皇室生活的奢华,这些是当时的百姓望尘莫及的啊!
四层是艺术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这里一览无遗了,彩瓷、青花、黄釉等种类繁多,我对这种古董没有什么研究,只能停留在看的水平,看哪个好看就行,我拍了两张比较喜欢的',一个是松石粉彩多穆壶,还有镂空六方套瓶,这两种都应该算彩瓷,当然还有喜欢的,但手机屏幕小拍不下了,有些许遗憾。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一进入这个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仿搭的戏楼,里面在介绍京剧的角色、行当,我没有坐在那里看,继续参观,从左边看是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的演出资料以及他演出时所穿着的戏服,做工精致,保存完好。右边是京剧的脸谱及角色,因为我对京剧不是特别懂所以就不多介绍了,说错了就是对国粹的亵渎了。
还是看看民俗文化展览吧,还是民俗最贴近百姓生活了,这一点无论何时都是让人怀念的。这也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这是西方国家所没有的,许多外国观众对这些老北京京腔京韵的文化也是感到惊奇不已的。当我进入这个展厅时,感觉像回到了老北京,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这里立刻感觉到了做个北京人的自豪与骄傲。老北京的结婚习俗、过年习俗、包括生子的习俗让我们这些生长在80后的人感到新鲜。结婚在老北京是件很繁复的程序迎亲仪仗队、抬婚轿、抬聘礼、洞房花烛等一系列的程序,虽然繁复但热闹非凡,新娘要穿凤冠霞披,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就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完成了。过年是中国的大节日,过去的百姓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这个节了,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事情做,送财神、卖年画、贴对联、祭灶神,充满了年味,大人孩子各个精神饱满,迎接春节。老北京的街头满是热闹的景象,街头卖艺的一人踩高跷、舞扇、杂耍,一片太平盛世,体现了老百姓对平安生活的向往。
地下一层是画家潘玉良的作品展,她是中国画家的女中人杰,最早一批留学海外的画家,从师西蒙等国外知名油画大师,虽然我是学艺术类的,但是对她的作品了解的并不多,但看了就有益处。
这次参观令我大长见识,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精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父母参观博物馆有感(模板16篇)篇十三
20xx年10月24日下午,我院团委组织参观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还未进入馆中,一座高大的王震将军雕像便屹立在门前。王震将军是谁?石河子为什么叫兵团城市?以前的我并不了解。
后来我知道了,在毛泽东主席的命令与王震将军的主动请缨下,屯垦戍边的号角吹响了。1950年2月,王震将军与陶峙岳将军率领十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市,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戈壁明珠”——石河子市。在这冬日严寒漫漫,夏季短促酷热的戈壁滩上,他们用锄头、坎土曼、木犁和自己的双手,开拓了我们脚下的幸福沃土。这里的一切都要归功于那些老一辈的军垦人们。这座军垦博物馆,便是为纪念这些英雄人物事迹而建立的。
进入展厅,一幅巨大的浮雕映入眼帘:老干虬枝的胡杨树,巍然屹立的天山,一把钢枪一柄锄头交叉在一起,上方是一书军委要求14个师屯垦戍边的命令。辗转向右是关于中央军进疆的历史背景与进军路线,几位将军的半身雕像与个人旧物。上到二楼,“军垦第一犁”深深地扎入土里,几件锈迹斑斑的锄头与那“坎土曼之王”沉默着。简陋的播种机,昏黑的煤油灯,拧巴的脚手架……工具虽然简陋笨拙,却创造了不平凡的奇迹。老一辈的`军垦人就用这些工具和开垦新疆的热情与决心,用双手造就了这年轻又伟大的城!他们穿着单调的军大衣,几乎被磨穿的衬衫,打了一百多个补丁的棉衣;吃着盐水和辣椒面下饭,煮麦粒和玉米充饥;住在闷热的地窝子里,在两面墙上打个孔,两间屋子共用一盏煤油灯;用人力在几百公里外的林区运来木材。一个月一根,五千多次的往返,都是他们用步子丈量的啊!反观如今的我们啊,已是幸福太多太多。
曾经,我以自己是新疆人而骄傲,却根本不了解这个用汗水灌溉,脚步丈量,双手开辟出的西部乐土。前一辈的身躯大多已经像王震将军那样永远留在了天山,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流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将永远烙印在我们心中。我们要努力学习,勤劳奋斗,让兵团的明天更加美好。
父母参观博物馆有感(模板16篇)篇十四
前几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四的中国地质博物馆进行了参观,通过此次参观,我有了许多的感想和启发。当我们在博物馆门前排队进入时,我很兴奋,博物馆位于一个很热闹的路段,这里充满着老北京的风情,在博物馆外的石碑前我们集体与老师合影留念。
随着导游的引导我们首先进入了1楼的地球厅,在这里分为东西展厅,东展厅通过生动形象的模型将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及其原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我生动的体会到了地球内力作用的强大与奇妙,也了解到了地球内力作用对我们自然的重大影响。西展厅以介绍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运用模型和多媒体设备向我们展示了了水和风的地质作用。通过参观地球厅我感到了大自然力量的强大与神秘,并且了解到许多关于地质作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很好的和我们所学习的地球科学知识相结合,简单的说地球内力作用如同一个建造者,创造出大地山川,外动力地质作用如同一个造型师,通过精心设计和雕琢,塑造出秀美多样,变化玄妙的自然景观。
参观完了地球厅,我们来到了矿物岩石厅,在这里,通过导游的讲解与自己的观察,看到并了解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岩石,各式各样的岩石让我认识到了地质学的复杂和博大精深,在这里我们还仔细的观察了这些岩石的纹理细节,学习到了不同地质构造出的岩石结构的异同。在岩石厅中最令大家兴奋的要数宝石展厅了,玛瑙,红宝石,蓝宝石,翡翠,钻石,宝玉…满目琳琅,千奇百怪的宝石使大家发出一声声惊叹,其实在我们对这么多种类的宝石发出向往之叹时,更应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史前生物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动物的化石,在展厅里,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系统的介绍了地球史前生物产生,进化,灭亡的过程,并将这些过程分为大致最早期的生命,生物大爆发,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脊椎动物的出现,生物登陆,生物大绝灭,恐龙与鸟类,哺乳动物与人类8个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生动的体会到生物进化过程的艰难以及生物在大自然变化前的脆弱,当面对着这些从地球上消失的生物的化石时,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自然选择那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残酷规律。
通过这次参观,我的收获很大,不尽看到并学习到了原来地理科学教材上的知识,也获得了许多从未亲身了解的体会,我希望通过这次参观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提升自己的阅历,努力学习和钻研知识,培养自己对专业学科的兴趣,在大学时光里,能够使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使自己在未来的奋斗中充满求知欲与热忱。
父母参观博物馆有感(模板16篇)篇十五
本周的快乐活动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上海铁路博物馆。
走进这幢具有英式古典建筑风格的博物馆大楼,仿佛步入了时光隧道,代表中国铁路百余年发展史各个阶段的800多件展品静静地诉说着或久远或现代的故事。
按照1876年建成通车的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吴淞铁路上曾经运行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先导号”1:1的仿制品、清光绪年间的火车时刻表、铁路早期用灯和铁路司机用表,一系列珍贵的铁路老设备让我们认识了时代的变迁。50年代火车小站行车室展区的“铁路员工”别提多逼真了,起初同学们还以为是真人扮的,走进一看才知道是蜡像----简直以假乱真。
最让大伙感兴趣的莫过于和谐号机车仿真操作台了,它可以模拟高速铁路运行周围的环境声响,大家争相站上模拟平台体验风驰电掣的感觉,屏幕上火车转弯时,我在平台上感觉身体也跟着倾斜晃悠似的,真是身临其境。想想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火车一百多年前刚引进时,时速只有二三十公里,中国还不具备自行制造机车的能力,而如今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铁时速已超过三百公里,早已是今非昔比。相信等我们这一代长大、掌握更先进的科学知识后,中国铁路的发展会更加令人刮目相看!
父母参观博物馆有感(模板16篇)篇十六
今天,我参观了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博物馆是由茂新面粉厂改建而来的,是荣氏兄弟创办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最早的企业之一。
我先参观了大厅的纺纱机,足有几十米长。接着往后走便是麦仓区。麦仓区有好多古老的机械设备:如抛荞机,贮面机等等。
接着我们参观了二、三、四楼,其主要的展览设备就是解放前从英国进口的`成套面粉生产设备,工作人员向我们讲解了这套设备的一个生产流程。
接下来,我们去后面一幢楼参观了当时面粉厂的办公区,主要是以一些蜡像为主的展览,有荣德生祖孙三代,还有英国人亨特等一些当时面粉厂的重要人物的蜡像。
通过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对中华民族又多了一份新的认识,不仅对荣氏兄弟有了敬意,而且对荣氏兄弟的伟大创举也感到惊叹,更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历史使命感。所以,我们以后不管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要继承前辈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要发扬光大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为民族工商业的辉煌再贡献我们新一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