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三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朝花夕拾读后感篇一
旁边的茉莉花茶正散发着它特有的清香,手上的《朝花夕拾》也散发着独特的淡淡书香。我的思绪随着吹过来的淡淡清风飘到了不知哪里。
晨曦中的鲜花故然绽放着娇嫩的花瓣,唤发着淡淡的清香,阳光下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娇嫩,却平添了一种迟来的成熟、风韵。这是鲁迅先生的童年,一个沾满碎屑的时光。
鲁迅先生是一个幸运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不幸的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的游玩;他可以静静地听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飘飘的冬天捕鸟……但同时他却承担着超越年龄的负担,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学会放弃,抑制自己的欲望去背那些所谓的经典《鉴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纪的他就有着失去双亲的痛苦,小小年纪的他就要承担一个家的重任……
或许,这就是那个沾满碎屑的时光。在这个时光中鲁迅学会了长大,学会了承担,学会了思索,而我随鲁迅也懂得了成长。
有人说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而鲁迅先生做到了,他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唤发了多少人的思考,唤起了多少人的回忆和曾经拥有的幸福时光。
小时候我喜欢在宁静的月光下和家人一起数星星,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着那份浓浓的亲情与温馨。
合上《朝花夕拾》,品尝着那杯尚留余温淡雅的茉莉,时光又将我带回了那一个个轮回。
三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朝花夕拾读后感篇二
我家书橱里有一本书——《朝花夕拾》,它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杂文集。刚看到时,我被书名所吸引,一直想读一读,只是觉得年龄还小,怕自己读不懂,所以这事就一直搁着。直到今年暑假,我又看到了这本书,我毫不犹豫地拿起来看了。
书中让我记忆比较深的一篇作品是《腊叶》。深秋时节,作者绕庭前的枫树徘徊,忽而看见一片有着斑斓色泽的病叶,便把它摘下来,夹进刚买的书里。从而使这片病叶有幸没有和群叶一同飘散。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略带哀愁。“但今夜它却蜡黄似的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复似去年一般灼灼。”如今的枫叶已不像去年那般有着斑斓的色泽了,颜色也是蜡黄的了。“当深秋时,想来也许有和这去年模样相似的病叶的罢,但可惜我今年竟没有这赏玩秋叶的闲余。”从去年到今年,短短一年,作者的变化竟如此之大。作者似乎是在感叹时间的流逝,改变了太多原本美好的东西。
“雪是雨的精魂。”作者在《雪》中这样比喻到。江南的雪,隐约着青春的气息。花呀,蜜蜂呀,蝴蝶呀,堆罗汉的孩子呀,使得这雪景有了绚丽的生机更加令人难忘。“在晴天之下,旋风呼来,便蓬勃奋起,在日光中灿灿的生光,如包藏着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是啊,这就是雪,更是雨的精魂!读到这段文字,我觉得体内沉睡的细胞似乎重又苏醒,正要带领我去拼搏!
《朝花夕拾》,我觉得它就是触及灵魂深处的文学,它带给了我思想上乃至精神上的鞭策。读完它,读懂它,我似乎对人生的意义变得更加明白,更加透明了。
三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朝花夕拾读后感篇三
童年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什么味都有,虽然有些滋味不好受,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则在鲁迅写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写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忆。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将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难忘的人与事,用语言真情的表述出来。他的童年里不是很快乐,因为他做的每件事总是得不到长辈的认同。这使他感到很难过,但是他没有因为这些事而失去信心,而是将这些长辈的不认同改为动力,写进这部《朝花夕拾》里。他告诉了我:不要让他人的看法阻止了我们前进的脚步,而汲取教训,奋勇向前。
《朝花夕拾》有10则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讲述了鲁迅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整日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
鲁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们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鲁迅一样的。童年和青年处处充满回忆,充满美好。
三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朝花夕拾读后感篇四
书籍如一座座灯塔,照亮我人生的航道。其中有星星之火,也有华灯璀璨,《朝花夕拾》一开始在我心中,属于前者。
初次接触这本书,是小学老师推荐的。看了看正文,觉得文字太深奥,还夹带着古文成分,故事又不甚有趣,它在我心中像风吹云烟,浪拍沙滩,无影无踪。直到中学,要求看这本书。借助一些翻译,我才囫囵地读完,不求甚解。里面的故事构思独特,段段有新意,篇篇有真情。这一次,《朝花夕拾》在我的心中树立了一个好的形象。它在人生的航道上从一片黑暗,变为一盏朴素而小巧的明灯。
在课余时间,我又精细地品读一番。这一次,我心中百感交集,对其中几篇记忆特别深刻。不仅是内容有趣,而且传达了人生的真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少年儿童的《五猖会》。文章讲述了鲁迅小时候“几年一度,六十里方圆的五猖会”。三道明瓦的大船、点心、东关、风景、五猖会……而期待中的旅程竟没什么记忆。因为大量的精力都投在了背书上。本应该是父爱如山的父亲,却是一个有着封建思想的人。
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自古以来,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孩子玩少一点,多点学习。父亲的想法也是情有可原,但是这扼杀了孩子的活泼好动的天性。
在今天我们好动的天性得到了自由的发展,可以信马由缰,一个个生活在蜜罐里。不用像鲁迅那个时候,省吃俭用几年才能出去玩一次。相比之下,我们幸福极了。为什么不珍惜这些优势呢?
最让我动情的是《父亲的病》。鲁迅的父亲在我心中又有了不同与《五猖会》里的印象。他在文中是一个不迷信的病人,不接受什么“灵丹妙药”,比前文中的“父亲”更明事理了。我一方面悲伤,伤心父亲的死;一方面恨,恨医生的无能与贪婪。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草菅人命的实质。最让我恨的是推销丹药和推脱两个情节。所谓的名医明知道自己治不好,却用障眼法,另找替身陈莲河解脱,这可恶的庸医陈莲河很贪财,还花言巧语说所谓的“舌乃心之灵苗”,妄想继续坑害钱财,还让家人焦头烂额地忙着找药引,最后父亲还是去世了,很是可恨。文章借父亲的病,很巧妙的抨击了摇摇欲坠的旧社会。作者深刻地意识到,全中国人民都需要医治这种思想,中国才能站起来。
《朝花夕拾》在我的人生航道上是一座灯塔,在大海深处闪着明亮又纯粹的光,指引着我走向正确的航向。
三年级朝花夕拾读后感朝花夕拾读后感篇五
这本是鲁迅先生所写的,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因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所以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书题中“朝花”是指散文记述的对象——孩童时期和青年时期,“夕拾”是指鲁迅主体的写作时间与方式。这本“朝花夕拾”每篇都带有导读,能让读者更深层的邻略文章的精华。
《狗·猫·鼠》中表达了鲁迅对猫的仇视,书中有一段道“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从这里面可以看出鲁迅仇恨猫是因为猫对弱小的欺凌。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以猫的特质讽刺某些人一旦抓住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折磨别人。
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是《风筝》,讲述的是鲁迅小时候不太懂童心,认为玩风筝的小孩长大后没出息,从而折断了弟弟辛辛苦苦做的蝴蝶风筝。长大以后在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籍上看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悔及想去弥补时,可他却也长出了胡子。问及此事,他已全然不知,不怨了。遗憾深深地埋在鲁迅心里。现在也有这样的事情,大人认为对学习无用的东西都是垃圾,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
《朝花夕拾》是一部很棒的散文集,我买的是同心出版社,封面很美,能让人静下来慢慢品味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