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关于合同的利益纠纷越来越多,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合同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合同范本,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合同篇一
我镇坚持控污与治污并重,积极引导村民树立节水意识,减少生活污水源头排放,避免了污水横流的现象;对乡村河塘进行了清理。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农户清理自家房前屋后沟渠淤泥,预防产生黑臭水体。
20xx年我镇建立乡村保洁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截止目前,我镇组织群众、党员干部400余人进行集中清理垃圾十余次。全镇27个行政村都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内容纳入了村规民约,明确了每家每户卫生职责。基本完善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每天清运垃圾30余吨,村庄基本保持干净整洁。
20xx年,我镇集中居住300户以上的村庄均设有公共的垃圾收集箱,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基本实现了垃圾按期转运,完善了垃圾清运处理体系。组织开展群众宣传教育培训共6次,统一群众思想,从根源上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户用卫生厕所基本普及,村庄绿化、亮化率明显提高,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素质明显提升。
我镇统筹推进集镇区域、行政村、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区域实行标准化公共厕所改扩建工作。同时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和改造,今年以来,镇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90%以上。
按照“三清一改”工作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一是结合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引导群众进行庭院环境整治,村庄美化效果明显提升。二是开展村内“废弃建筑、残墙断壁”的排查,建立了排查台账,即将动员群众开展拆除行动。三是扎实开展通户道路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我镇从多方面入手改变农村生活不良习惯,一是各村深入各村民小组组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培训动员会,使群众做到自觉爱护环境卫生,不随意丢弃垃圾。二是提倡新事新办,摒弃乱办酒席、赌博、乱扔乱丢、随地吐痰等不文明、不卫生生活习惯,组织参与有意义的健康活动,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需求。三是在春节、“五一”劳动节等重大节日期间,每个村都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全面清理村内卫生,激发群众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
全镇27个行政村都将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约束村民规范自身行为,基本形成了“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人居环境整治齐抓共管新格局。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村庄环境卫生清洁整治、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等建设和管护。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合同篇二
工作情况的视察调查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视察调查组
(2011年9月)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在全市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通知》精神,以加快农村环卫体系和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着力点,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暨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动员大会,部署安排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建了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指挥长,纪委、组织部、综合执法、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负责人和各镇街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中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专门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印发了《济宁市市中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将任务目标细化量化,责任到人。重点解决垃圾围城、围村、围田、围路以及粪堆、垃圾堆、柴草堆“三大堆”等镇街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彻底消除村级环境卫生管理“无机构、无人员、无设施”的三无状态,打造清洁舒适、整洁优美、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
(二)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区政府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方案》,开辟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在行动”专题专栏,在黄金时段连续播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标语口号、济宁市十大不文明行为等宣传内容。在《运河之都.济宁中区》、《运河传媒网》开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栏,集中报道工作进展、经验做法和优秀典型,曝光不良现象。印制了20000份《关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通告》宣传材料,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张贴、发放。各镇街和村居、社区制作悬挂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
准》,研究确定了6个区级、6个镇街级环境卫生示范村,实行区级领导包保制度,并拨付专项资金用于示范村建设。健全完善环卫保洁制度,加强文明卫生宣传阵地建设,树立起“村美街净人文明”的示范村良好形象。
二、存在问题
一是多数镇街、村居财力有限、环卫基础设施欠账多;二是部分村居群众卫生意识较为淡薄;三是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良好风尚。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规范村(居)民的行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专栏、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树立起清洁乡村意识,着力转变农民生活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通过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为扎实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取得成效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完善保障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区财力的增长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规模扩大、任务增加及管理手段更新适度增长。加强对上级有关农村环境整治财政扶持政策的研究,积极向上协调争取资金扶持。制定相应优惠政策,运用市场机制,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乡公用设施的建设、经营和管理。
(三)健全长效机制,改善环境面貌。健全完善“精细化、网格化、市场化”的环卫保洁新机制,高质量推进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探索推行农村垃圾收集分类制度,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完善农村环卫保洁作业标准和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一日两普扫、坚持巡回保洁、垃圾随产随清”和“六净八无”的道路保洁标准。建立农户自我约束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积极引进市场化竞争机制,鼓励专业保洁公司、物业公司通过竞标参与村庄保洁。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按照属地管理重心下移原则,突出镇街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配强城市管理执法力量,增加执法人员编制,满足区划调整后管辖范围大幅度扩增的现实需要。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强业务指导及监督协调等工作,全面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执法水平。
(五)加大创建力度,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对环境卫生示范村创建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和效率。按照“精品化示范、专业化改造、综合化利用、物业化服务”的要求,对示范村改造建设实行整体规划设计,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两方面的建设,全面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及时总结研究示范村建设成功经验,并及时推广铺开。
(六)严格考核奖惩,推进任务落实。对环卫保洁机构建立考核和评议问责制度,强化正负激励,形成严查严管、奖罚分明的奖惩机制。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采取明察暗访和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代表评议等多种形式,对整治工作进行考核。对整治活动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任务落实不到位的予以惩戒,确保各项整治任务的圆满完成。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合同篇三
阜南县环境保护局 二○○八年十月
第一章 总 则
1.1 任务的由来
农村环境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没有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要实现区域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是无稽之谈。近年来,为推进全面小康进程,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其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被列为环保部门工作中的“重头戏”加以推进。不少地方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通过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的村镇,开展整治试点,积累经验,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全面铺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必要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社会文明,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激发农村社会活力,有利于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
阜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本县全面组织生态产业建设、水土资源保护、环境综合治理与污染控制以及生态镇村建设。经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农业和农村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产业生态化及生态产业化建设取得开创性成效;安全饮水工程稳步推进,镇村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达标排放,部分镇村人居环境有所改善,为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本县农村“脏乱差”问题尚未得到根治,严重影响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根据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结合本县实际,特组织编制《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本规划切实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阜南县的发展状况和环境资源现状为基础,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强环保基础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规划明确了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各镇村、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本规划,逐年制定实施计划,加大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农村的“脏、乱、差”现象,保障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富民强县”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1.2 规划编制的范围
规划范围:阜南县所辖全部乡镇及村庄,包括鹿城镇、苗集镇、赵集镇、方集镇、王堰镇、地城镇、王化镇、曹集镇、黄岗镇、张寨镇、焦陂镇、朱寨镇、柴集镇、新村镇、田集镇、中岗镇、洪河桥镇、王家坝镇、三塔集镇、柳沟镇、王店孜乡、许堂乡、老观乡、郜台乡、于集乡、龙王乡、段郢乡、公桥乡、会龙乡,计29个乡镇,322个村民委员会及22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国土面积1768平方公里。
1.3 规划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和意义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农村环境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没有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要实现区域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是不可能的。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农村污染治理已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阜南县是淮河流域的重点农业县,近年来,随着本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本县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描绘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广大农村地区能否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着如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如何面对国际上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如何遏制自然资源耗竭和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挑战。这就需要我们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转变农村地区粗放的生产模式和落后的生活方式,坚持服务“三农”的基本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走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党中央明确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于推动全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技术有限,人口分散、污染物难以集中处置等多种原因,镇村生活废弃物处理厂的建设及容量都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前本县绝大多数镇村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入河流,路边和河沿成为堆放垃圾的主要场所,使得农村污染较之城市更加严重。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情况严重、生活垃圾得不到妥善治理、生活污水横流、生活用水不清洁等问题的突出存在,严重危害了农村环境,危及广大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
通过规划,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
合利用及污染防治示范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场建设工程、生活污水组合治理工程和清洁饮水工程等系列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将极大地改善全县农村的生活环境,对于切实保障农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规划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仅关系我县农村群众身体健康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对于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重大。
1.4 规划编制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相关法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12月31日)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2008年7月24日)
财政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组织申报2008年农村环保资金的通知》(财建便函[2008]50号)
安徽省财政厅 环境保护局《关于申报2008年农村环保资金项目的通知》(财建函[2008]724号)
阜阳市环保局《关于要求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函》(环监管函[2008]291号)
第二章 农村环境现状与问题
2.1 自然地理状况 2.1.1地理位置
阜南县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缘,淮河中游北岸,安徽省西北部,阜阳市南部。北依阜阳市,东临颍上县,西接临泉县,南临淮河、洪河,由东南至西南依次与安徽省霍邱县、河南省固始县、淮滨县以淮河为界。地理坐标为东径115°35ˊ,北纬32°34ˊ。县境南北长51.9公里,东西宽65.5公里,总面积1768平方公里,其中沿淮河、洪河行蓄洪及洪水影响区608平方公里。县城位于县域中部,北距阜阳市区36公里。
2.1.2地形地貌
阜南县位于淮北平原西南部,为黄淮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倾,坡降为1/7000-1/10000,海拔高程19.5~34米之间。地形分为岗地、坡地、洼地三种类型,岗地在县境的中、北部,占总面积的55%,是该县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坡地主要分布在谷河、润河和陶子河下游两岸,占总面积的21%,易受涝渍灾害;洼地主要分布在沿淮一带,占总面积的24%,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频繁。
2.1.3气象
阜南地处暖温带南缘,区内气候温和,常年平均气温14.9℃,太阳辐射量年均120.6千卡/平方厘米。大于0℃的活动积温多年平均5446.2℃,大于10℃的活动积温多年平均4857.1℃,年日照时数2200~2500小时,无霜期220~230天,日照时数长,无霜期长,适合大豆、小麦、棉花、水稻等多种水旱作物种植。
土壤多在黄、淮河泛滥的冲击物上发育而成,土层较厚,比较肥沃。土壤类型可分为潮土、棕壤土和砂礓黑土三个土类,其中潮土占23%,主要分布在濛洼蓄洪区;棕壤土占32%,分布在坡地;砂礓黑土占45%,分布在中、北部岗地。
2.1.5水系及水文
阜南县河流均属淮河水系。县境内河流除淮河外,主要还包括谷河、洪河、润河,以及界南河、小润河、陶子河、小草河、小清沟、大清沟等,此外还有濛河故道、洪河分洪道、淮河分洪道在县境南部连通洪、淮河、起到分流作用。
2.1.6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1、工程地质:
杂(素)填土:含碎砖瓦块、垃圾、植物根茎等杂质,承载力很
低,一般在10吨/平方米以下,厚度一般在0.5—3.5米。
粘性土:呈黄褐色、黑色,承载力一般在14吨/平方米以下,厚度一般在7米以下,局部地区分布,承载力值随含水层和液化程度变化较大。
2、水文地质
县城地下水依其填藏条件及水力性质可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及河塘渗透和地下水渗流。根据含水层中地下水接受降水补给的难易程度划分浅层含水层组与深层含水层组。
浅层含水层组:主要包括第一、二含水层,由上更新统(q3)、中更新统上段(q22)古河道的粉砂、细砂、中细砂、中粗砂组成,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或弱承压水,底板埋深35—45米,水质类型多为hco3—ca及hco3—型,矿化度多在0.3—0.6克/升,硬度8.13—14.02德国度,ph值7.2—8.2,属中性一弱碱性、软—微硬的淡水。浅层水埋藏浅,水量较丰富,补给来源充足,水质较好,易于开采。
深水层含水层组:一般埋藏在40米以下。由中更新统一段(q12),下更新统(q1),新第三系(n)的粉、细、中、粗砂等所组成。含水层顶板埋深变化较大,由36.17—79.60米,含水层厚度一般 为31.39—43.00米,单井涌水量为128.16—1504.08立方米/日。该层为孔隙承压力含水层,补给主要来自层内渗流和层间渗透。水质类型以 hco3—na、hco3—型多见。矿化度0.2—0.7克/升,总硬度3.5—13.9德国度,ph值7.00—9.08,属中性—弱碱性、极软—微硬的淡水。
2.2 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
阜南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截至2007年底,阜南全县总人口16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8.8万人,占总人口的92.5%。
西北经济区的核心区。
近年来,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阜南县抓住京九铁路贯通、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一系列机遇,大力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使阜南县经济和社会事业获得很大的发展。
阜南商贸发达,市场繁荣,流通体系健全,已建成各类市场50余个。县城富陂商城、地城黄牛市场、焦陂山羊市场、三塔禽蛋市场、黄岗柳编市场、会龙蔬菜市场、皖阜兔毛市场,皖北建材大市场、皖西北农副产品物流大市场、王家坝黄砂市场等辐射省内外,是远近闻名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全县先后建成了酿酒、粮食加工、建材、化工、纺织、制革、柳编等一批骨干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名优土特产品种类繁多,质优量大,小杂粮、脱水蔬菜、皮革、兔毛、柳编制品、黑陶等享誉海内外,出口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县工业园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近几年来,本县招商引资连续实现逐年递增目标,位列全市招商引资先进行列。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52377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310万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10345万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192121万元,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42.9:20.4:36.7变化为42.2:21.1:36.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313元,比上年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7169万元,比上年增长17.31%。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177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92元。
2.3 生态环境现状 2.3.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2007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728,空气质量较好。
2.3.2水环境质量现状
阜南县境属黄淮冲积平原,其地平展,其水回曲,呈现一望无际大平原的自然景观。淮河沿县南境至东南境,流长65公里;洪河沿县西南境,流长45公里,于洪河口注入淮河。谷河、濛河、润河、界南河、小润河、小草河、陶子河、小清河、大清河、洪河分洪道、淮河分洪道等河流大都西北向东南,县境内总流长393公里。
淮河王家坝断面属省控断面,据阜南县环境保护监测站2008年1-10月份水质监测情况,淮河王家坝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评价结果如下:1月份为劣v类,2、7月份为ⅳ类,3、4月份为v类,其余为ⅲ类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
谷河王化桥断面属市控断面,据阜南县环境保护监测站2008年1-10月份水质监测情况,谷河王化桥断面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评价结果如下:8月份为v类,其余均为劣v类,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最高污染物倍数为15倍,最低为0.07倍。
县境其他河流如洪河、濛河、润河、界南河等水质均为ⅳ类。区内地下水较丰富,补给来源充足,水质较好,易于开采。但由于当地在农业生产种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致使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
2.3.3声环境质量现状
农村常年声环境基本达标。影响城市声环境的噪声源可以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生活噪声和其它噪声五类。2007年阜南城区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9.1db(a),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72.9db(a)。
2.4 主要资源状况 2.4.1森林及生物资源
高到22%。其中,杞柳种植5万亩,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拥有县造林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10个。全县林业活立木蓄积累由2001年的142万立方米增加到189.2万立方米;林业产值由2001年的1.2亿元提高到4亿元。
地处淮河流域的阜南县生物区系复杂,为南北生物过渡带,生物资源丰富。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成分兼容并存,植被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本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主要有栎类林、杂木林和刺槐林;针叶林主要有油松林、黑松林、赤松林、侧柏林、马尾松林;水生与湿地高等植物30多种,优势品种为荻、芡实、野菱、香蒲等。
动物区系兼有古北界和东洋界南北方种类特点,以古北界为主要种类组成。沿淮水域现有鱼类75种,主要鱼种有鲤、鲫、鲢、鳙(又名大头鱼、黑鲢)、草、鳊、乌鳢(又名黑鱼)、黄颡、泥鳅以及餐条等小型鱼类。阜南县境内洪洼、濛洼等总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水草丰富,十分适宜各种鸟类繁殖栖息以及候鸟中途歇脚捕食。尤其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重视林业生产,全县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相关统计表明,目前阜南已发现有3至5种国家级、29种省级重点保护的鸟类,像蜡嘴、灰鹳、乌鸦、白鹭等一大批珍稀鸟。兽类以啮齿类为优势种,已知有20种,其中黑线姬鼠在沿淮湖洼地广泛分布。有黄鼠狼、野兔、狗獾等少量分布。
然而,除农、林、水产、畜禽等生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外,其余传统优质小杂果、小杂粮等优良品种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尚未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由于受到人为影响破坏,一些鸟类及野生动植物很难见到,许多优良农作物品种和畜禽品种已经消失。丰富的秸秆、饲草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2.4.2土地资源
土地产值偏低。(2)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3)土地经营粗放、生产率偏低、经济效益差、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城市建筑层数较低,用地容积率低,土地利用程度不高。(4)农业后备资源匮乏,开发复垦补充耕地数量有限,土地保护措施不力,不注重用地和养地相结合,耕地肥力日趋下降,土地污染越来越重,由于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已有农田水利设施的老化和不配套,自然灾害频繁、耕地保护乏力,耕地保护措施难以落实到位。(5)土地生态质量下降。阜南自建县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乡镇企业,大量土地被征用。长期以来重用轻养,经营粗放,地力下降。加上乡镇企业工艺技术水平低,工业三废乱排乱放、土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农业上重用轻养,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使有害成分积累和土壤结构破坏,地力明显下降,人民生活、工业生产和部分农田灌溉皆依靠中深层地下水,地下水过量开采已使地面形成漏斗,这些不合理因素造成了全县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生态质量下降,农业生态环境脆弱。
2.4.3水资源
阜南县境主要河流有淮河、洪河、谷河、润河、陶子河、界南河、小草河及洪河分洪道等。
根据阜南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计算结果,本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8.5亿立方米,其中浅层(10-50m)地下水资源量4.3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4.2亿立方米。全县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3.2亿立方米,地表水可供水量为2.1亿立方米(包括蓄水量)重复利用水量1.22亿立方米。
从水资源现状分析可以看出,阜南县人均水资源量为528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量为329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主要河道内地表水资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不能直接用于农村人畜饮水,地下水资源特别是浅层地下水资源受大气降水补给因素影响较大,中等以上干旱年份,浅层地下水补给困难,人畜饮水不安全。
2.5农村环境现状与主要问题 2.5.1阜南县农村环境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阜南县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农村环境污染逐步加剧,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冲击,农民利益受到伤害。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未引起根本重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渠等水体中,使“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我县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相关调查表明,我县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污染了农村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同时,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业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畜禽粪便任意堆放和排放、秸秆就地焚烧现象较为普遍。县城与部分集镇则存在着聚居点与工业区混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严重落后的现象。
当前,农村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一些地区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各类疾病明显上升,还有一些地区农田污水灌溉、过量施用农药化肥,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减产甚至绝收。我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部分农田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数十万农村人口面临饮水不安全问题。
根据资料,可以将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来源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及土壤污染;二是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三是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而对于我县农村环境影响较大的环境问题来源主要为前两类。
2.5.2当前阜南县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
1、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阜南县为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普及程度严重落后。当地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水质不达标、水量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等方面。
(1)水质不达标
根据农村饮水防疫检验结果,本县部分农村的农村饮用水存在高氟、高铬、苦咸、污染及血吸虫等水质问题,主要分布在县内被污染的洪河、淮河北岸,县内西部及西北部。
1饮用高氟水 ○本县氟污染去主要集中在沿东北至西南的柴集、新村、王店、赵集、会龙、段郢、王堰、方集等乡镇,受危害人口10.63万人,儿童患病率高达51-85%。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往往给农民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在氟病区,由于氟斑牙、驼背病等屡屡发生,直接影响青少年入学、参军、就业和婚嫁。
2饮用污染严重未经处理地下水 ○本县饮用污染严重未经处理地下水的人数多达5.5万人。饮用污染水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容易导致癌症和肠道疾病。污染水源主要集中在大洪河和县城周围,该区域水源污染严重,必须对现有的水源进行处理,浅层水已不能作为饮用水源,必须打深井,开发新水源。
3其他饮水水质问题 ○主要集中分布扎起沿淮河、大洪河及含氟区范围内。该区域水质中呈现出一层黄色油状漂浮物,导致毛巾和用具均是黄绣斑痕。当地群众肠胃炎病较为普遍,外来人易出现水土不服症状。主要原因系水中铁、锰和氯化物含量超标。
(2)水量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等
阜南县人均水资源量为528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量为329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源保证率不足,导致局部地区水源性缺水。主要缺水区分布于阜南县的东北部和沿河洼地。主要成因:地下水埋藏较深;季节性干旱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沟塘、浅井干涸,人畜饮水严重困难,部分群众甚而需要到1公里之外的深井车拉人抬买水,形成“家住沿岗头,吃水贵如油”,“住在沿河洼,吃水没办法”的窘境。
按照《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阜南县属于三区,人均安全水量指标为50l/人.d,而目前本县农村人均水平仅为30l/人.d左右。
目前,本县绝大多数村民生活用水还主要依赖各户采用传统手压式水井供水或传统的庄台大口浅水井供水,一般水井都达不到10米深,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均不达标,严重影响力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生产、生活。
2、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据统计,现我国生活垃圾人均日产量约为0.5-1kg,大量的垃圾被运到城郊裸露堆放,已成为公害。阜南县目前全县总人口16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8.8万人,占总人口的92.5%。全县日常生活垃圾日产生量近1000吨左右。目前的城市生活垃圾主要运往鹿城镇苗寺西2公里处的齐郢村堆放,已规划在此建设的500吨/日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厂工程因资金筹集困难尚未落实,其余广大镇村更无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由于没有相应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农村大量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或露天堆放,致使本县农村的许多河道形成了“旱时河在垃圾中,涝时垃圾在河中”的景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
水随意外排,对县境内的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我县部分村镇开始“一池三改”(一池指农户沼气池建设,三改指改厕、改圈、改厨),但目前已完成改厕的村不足9%,且因配套治理措施不到位,生活污水尚未能做到达标排放。全县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4、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问题
阜南县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贫困县。近年来,本县响应市委、市政府“优化一产就是突出发展畜牧业”的号召,制定了畜牧富民工程的战略决策,优化区域布局,发展规模养殖。结合“三大特色养殖带”建设,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引导农民发展区域化、规模化养殖,在全县建立起“两大规模养殖示范带”和“五大畜产品生产优势区”。形成了沿s202一线和s328一线的规模养殖示范带,s328线以北的优质三元杂交猪优势区,蒙洼、洪洼的优质肉牛、肉羊优势区,焦陂、柳沟、许堂、苗集、城郊的良种蛋鸡优势区,城郊、城关、田集、赵集、龙王的优质肉鸡优势区,蒙洼优质水禽优势区。但随着规模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由于众多规模养殖企业或养殖区畜禽粪便处理设施及综合整治措施不到位,大量未经过处理的畜禽粪便露天堆积或直接排放,造成县境内河流的水体污染,进而影响到淮河水体,同时造成土壤、空气污染,已成为当地污染的主要来源,并极大地威胁着规模化禽畜饲养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其治理已经势在必行。
5、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及土壤污染问题
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县内河流沟塘的监测资料表明,悬浮物和大部分氮磷来源于农田径流。除了沟河塘富营养化外,面源污染还造成地下水污染甚至食品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分布面积广,污染在空间上、时间上的不确定性较大;另外,农用地膜带来的土壤污染和农村的秸秆和垃圾燃烧产生的污染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环境危害。
6、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问题 阜南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本县已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家电、食品、纺织、化工、建材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大部分乡镇企业已经聚集到工业园区,为实现乡镇企业的合理布局与污染集中治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五”以来,阜南县基本完成了“一控双达标”,在全县工业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总体看来,工业污染对于阜南县农村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不容忽视。
7、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环境问题
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但由于从前农业生产水平低、产量低,秸秆数量少,秸秆除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畜,部分用于堆沤肥外,大部分都作燃料或直接在田间焚烧掉了。我国农业产生的秸秆量相当惊人, 1公斤稻米, 产生1.5公斤稻草;1公斤小麦, 产生 1.5公斤麦秸;1公斤玉米, 产生4公斤玉米秸秆。阜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年秸秆产生量约合95.8万吨,但目前本县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足50%。大批的农作物秸秆被白白焚烧,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农作物。同时,焚烧秸杆还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草木灰最后很可能形成尘埃,污染空气,气候和焚烧秸秆的双重影响,给空气质量带来“灭顶之灾”。近几年来,阜南县秸秆禁烧工作卓有成效,但如何进一步引导农民变废为宝,加大秸秆的综合利用,仍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综上所述,尽管近年来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本县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目前形势依然严峻,前景不容乐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第三章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3.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着眼生态文明建设、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小康环境指标要求,以改变农村面貌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在全县范围内推进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多元化筹集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实施进度,力争到2015年全面解决阜南县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实现农村环境的根本好转。
3.2 规划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依据循环经济原理,实施清洁生产,以产业化、生态化发展现代农业,依靠技术进步和生活方式转换,实现农村环境状况的根本好转,把环保优先方针落实到农村发展的全过程,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坚持城乡一体化原则
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区域化环境保护体系,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同时适当利用城市环境保护和污染处理设施,提高环保设施的利用效率。
3、坚持生产全程化控制原则
按照清洁生产要求,对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的工业生产实施从源头到产品的全程污染控制。在资源和能源的利用上实行减量化原则,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以及工业原材料的利用。对工农业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实现废弃产品的资源化。对最终的污染物实施无害化处理。
4、坚持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原则
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抓手,紧紧围绕农村村
镇环境面貌改善这一主要目标,以村庄或农民集中居住区为主攻点,按照计划要求,逐村逐镇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5、坚持政府领导、统筹协调、多方投入的原则
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起“政府补助、企业赞助、社会资助、农民自助”的多元投入渠道,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和资金上的保障。
3.3 规划时限
根据上级部门拟定的规划指导意见,结合阜南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及中长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阜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基准年为2007年,规划分近期和中远期二个阶段,其中近期为2008-2010年,中远期为2011-2015年。
3.4 规划目标
——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其中重点建设7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覆盖率达90%以上。——实现农村饮用水安全合格率达98%以上。——县乡河道疏浚率95%以上。
——全县农村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新建房配套改厕率达100%。
——全县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兴建1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
——森林覆盖面积达到25%以上,村庄绿化达30%以上。——创建4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达80%以上。
——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面积或养殖产量占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或养殖产量的比例达80%以上。
——创建3个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21
50个市级以上生态村。
第四章 规划整治的主要区域和重点任务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的十项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措施,针对目前阜南县农村环境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本规划拟定的主要整治区域和重点任务可分解如下。
4.1 农村饮水安全
1、加强饮用水源保护
要结合既有的农村改水、区域供水等相关规划,进一步编制完善本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在饮用水源的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种植生产、放养禽畜和网箱养殖以及任何工业开发项目。在二级保护区内严格控制农村污染源,采取措施降低农药和化肥用量,禁止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已建的要关停或迁移。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根据“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继续实施农村改水、序时推进区域供水工程。县水务部门要在农村饮用水现状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规划,做好本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加大区域水网建设力度,在人口稠密地区,尽可能发展集中式供水,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期间,基本解决全县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1)洪洼及北部岗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项目范围:涉及王堰镇、王店孜乡、赵集镇、公桥乡、田集镇、新村镇、会龙乡、柴集镇、段郢乡、三塔集镇、苗集镇、柳沟镇、许堂乡、中岗镇、鹿城镇、朱寨镇、张寨镇、焦陂镇、方集镇、地城镇、洪河桥镇,计21个乡镇。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6.4万人,其中:解决氟超标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0.4367万人,其他饮水水质安全人口7.475万人,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地下水饮水安全人口4.7422万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饮水安全人口4.1775万人。
日生活用水量为50l,每2人平均1头牲畜,牲畜用水量按每头每天50l计算,公用设施用水量和其他用水量按人畜用水量的10%计算。根据阜南县乡镇实际情况,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布置,采用集中供水方式。
项目建设原则: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目的,以集中供水为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管并重,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项目良性运营。取水水源为深层地下水,水质符合国家制定的卫生饮水标准。
(2)蒙洼蓄洪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蒙洼蓄洪区在阜南县境内,位于淮河干流洪河口至南照集间,南临淮河,北临蒙河分洪道,汛期四面环水。蓄洪区面积180.4平方公里,耕地18.0万亩。蓄洪区内有4个乡镇(王家坝镇、老观乡、曹集镇、郜台乡)34个行政村、1个国营农场,人口16.5万人。
2004年以前,蓄洪区庄台基本靠大口浅水井解决人畜饮用水,饮水安全得不到保证。蓄洪区现有低标准安全庄台131座,按每个庄台打1眼深水井,需建深水井131眼。拟建深水井井深120米,包括配套提水机泵、水塔和输水干管等设施。现已完成批建31眼,尚需建设100眼。
3、河道清淤疏浚工程
以“农村新五件实事”为契机,结合“清洁水源”活动,全面加强全县县乡河道清淤疏浚工作,与居民饮用水源保护相结合,建立农村河道清洁长效管理体制和机制,落实专门管理人员,加强考核监督。规划期间,对县境内所有县乡河道实施疏浚。到2015年,全县县乡河道疏浚率达95%以上。
村内主要道路,配套建设供水设施、排水沟渠、垃圾集中堆放点、集中场院、集中柴草堆放场所、村民活动场所、公共消防通道及设施,鼓励利用新节能材料,建设节能建筑,发展新型清洁能源等为主要内容进行的整治规划;使整治后的村庄达到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硬化路面符合要求、饮用水质达到安全饮用标准,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排水沟渠和新旧水塘明暗有序,垃圾收集和转运场所无害化处理,农村住宅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文化教育设施建没得到基本保障,农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风尚得到有效改善的目标。
按照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的原则,阜南县拟在规划期内,重点建设7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进而以示范村为典范,全面推进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和农村环境保护
安徽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安徽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的通知》(皖省生态办[2005]5号)中提出:我省从2005年起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创建工作(简称“百千万工程”),力争用3-5年时间,全省创建10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000个省级生态村和10000个生态示范户。
(1)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实施多元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发展。加大农村和农业基础投入,保护基本农田,建设完善农村和乡镇基础设施,增强农村和农业发展后劲。大力实施生态乡镇和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工作,提高城镇文化品位,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控制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
整合生态公益林、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富民与生态村庄建设工程,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卫、改坟、改殡”和“绿化、净化、美化”等工作,推广沼气综合利用和太阳能热水器,改善和提高农村居住环境。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建设农村社会新风尚。
并于2008年4月申报“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该镇的环境保护工作已走在其他乡镇的前列,具备了良好的创建基础。
(2)创建生态村
经过统一规划,建设生态村,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村貌乱、设施差、布局散的现象。强化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按照现代化要求改造和建设农村住宅,合理集中择址,统一规划建设农民住宅,完善农居的上下水、卫生等设施配套水平,提高农村住宅质量。
当前,阜南县已步入生态县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围绕着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等环节,积极创建生态村,已经成为阜南生态县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本县的部分村已经具备了创建生态村的良好基础,已经申报省级生态村的有:方集镇的大张湾村、许堂乡的新集村、柳沟镇的李寨村、中岗镇的西街村、张寨镇的贾楼村以及公桥乡的巩堰村等6个村。按照拟定的规划目标,到2015年,全县将完成创建市级以上生态村50个。
3、实施农村道路通达工程
按照镇村布局规划,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实行路桥同步建设改造,力争完成规划集中居住点道路建设,完善农村路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优化农村发展环境。
4.3 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1、建立和完善农村垃圾处置长效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结合本县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各乡镇实际的农村垃圾处置体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1)距离县城较近的乡镇,可将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到选址鹿城镇苗寺西齐郢村的县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厂统一填埋处理,建立起“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2)距离县城较远的乡镇,可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每个乡镇建
设1座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站,以满足本乡镇生活垃圾处理需求,形成“组保洁、村收集、镇集中焚烧处理”的独立处理模式。
实施目标:各村均配备保洁员。村内住宅四周及主要道路和河道、沟渠两侧,以及池塘、村庄周边无暴露垃圾、无露天粪坑,无乱搭乱建棚舍。村庄内排水通畅,河道、池塘等水面无漂浮物,有专人负责日常管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距离居民集中区 500米以上,养殖专业户必须圈养并与居民集中区有效分离,且建有适合的污染处理装置或得以全部综合利用。村庄、道路、水体、河岸清洁,生态良好,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有良好的感官和视觉效果。
2、大力推广一池三改,加大农村改厕力度
“一池三改”的一池指农户沼气池建设,三改指改厕、改圈、改厨,即在开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简称“一池”)的同时,同步新建或改建畜禽舍、厕所和厨房(简称“三改”)。
主要任务和目的:“一池三改”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合理规划和布局的基础上,将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建设与畜禽舍、厕所、厨房的配套建设或改造同步实施,使得农户用上干净方便的能源。通过一池三改消灭疾病传染源,切断疫病传播渠道,改善庭院卫生,使广大农民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生活方式,走上健康与文明的生活之路。
结合各镇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新建房屋必须全部采用卫生厕所,且厕所污水须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周围水体。使全县拥有卫生厕所(包括一池三改或其他处理方法处理后产生能源和肥料并全部得到利用的厕所)的农户数占总户数的百分比达到 80%以上。
3、加强集中居民区生活污水处理
结合各村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相对分散的村民居住区积极推广潜流式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生活污水经过管道收集,进入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然后通过砂石过滤、生物填料(主要为鹅卵石)上的微生物消化、植物根系吸收等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质和n、p,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积极推广厌氧、潜流式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生活污水通过收集管网,经过滤、沉淀等预处理进入厌氧池,在厌氧池内进行厌氧降解后,进入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
加快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县乡镇都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
4、农村医疗垃圾安全处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监管、跟踪检查,实行责任到人、经费到院(卫生站),单独收集、统一处理。到2015年,全县农村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4.4 工业污染防治
1、优化农村工业产业结构
按照国家规定,强制关停“十五小”企业和“新五小”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升全县农村工业整体水平。加强监督检查,防止落后生产设备和工艺向农村地区转移。提高各地招商引资门槛,支持和鼓励发展污染轻、能耗低、水耗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性强的优质企业,并向建立循环型工业体系挺进。
2、推进农村工业集中布局
按照“工业进园区”的要求。要科学进行区域环境功能分区,合理确定区域性工业集中区,停止新建县以下乡镇工业集中区,控制已建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加快分散工业的迁移集中。如重点引导本县黄岗柳编等优势产业集群集中布局,统一规划治理。所有新上农村工业项目全部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3、推行工业清洁生产
支持和鼓励企业引进和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采用清洁能源、原料以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流失,建设生态文明厂区。
4、加强对乡镇企业污染的防治
量,推行清洁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工业。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及农产品废弃物为原料的乡镇企业,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
5、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稳定达标
建立起地方行政长官负总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环保部门严格执法的农村工业污染治理监管体制。实行地方领导环境责任问责制,将环保纳入地方政府和官员政绩考核的内容。各级发展改革、经济贸易、工商、农业、安全生产等行政管理部门要与环保部门密切配合,把好污染控制关。要采取必要手段坚决消除环境执法的制度性障碍、社会关系障碍,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严厉惩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保参与和监督意识。
4.5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1、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管理
依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划定规模化畜禽养殖禁养区,加快禁养区内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关停和搬迁工作,完成非禁养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到2010年,全面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污申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落实新建、扩建、改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2、开展以农牧结合为核心的规模化畜禽养殖集中管理模式 根据养殖的类型、养殖区资源环境及人文社会背景,建立利于养殖业疫病防治安全、利于管理、利于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利于环境保护的集中规模化养殖示范区。
蒙洼、洪洼的优质肉牛、肉羊优势区,焦陂、柳沟、许堂、苗集、城郊的良种蛋鸡优势区,城郊、城关、田集、赵集、龙王的优质肉鸡优势区,蒙洼优质水禽优势区。
所有畜禽养殖场必须采取相应的粪污处理配套措施,推广应用雨污分离、干湿分离、自动饮水、农牧结合、沼气发酵等综合治理技术。
加快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步伐,通过组织专项资金申报等方式,积极鼓励和扶持大型畜禽养殖场通过大型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沼渣沼液还田等技术,进一步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中小型畜禽养殖场应积极采取中小型沼气工程、多级氧化塘或集中存储沉淀处理污水、堆积发酵处理粪便等方式,实现对畜禽粪便污染的减量化控制。
坚持农牧结合,鼓励粪便生态还田,发展“牧-沼-菜(果)”等循环农业模式、“一池三改”生态家园模式等,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规划到2015年,创建4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4、建设高标准农业循环经济园区
①推广“林-草-牧”、“牛-沼-菌”复合模式。即林下种草,牧草养牛,牛粪栽培蘑菇,牛尿及冲洗污水进入沼气池,沼气用于炊事、牛舍照明、取暖和混燃发电,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农作物,农作物秸秆氨化青贮后养牛。计划按照该模式,重点建设田集养牛场和王家坝养牛场两个生态园区。
②推广“猪-沼-粮-鱼-蚌(珍珠)”循环模式。建设方集大张湾示范园区,即发展规模化养猪,猪粪进入沼气池,沼渣作为肥料种植无公害水稻;沼液进入养殖水体培养浮游生物为珍珠蚌和鱼类提供饵料和添加养猪;沼气用于诱虫养殖鱼类、照明取暖和猪舍杀菌消毒。
③推广“牛-沼-菌-鱼-蚌(珍珠)”循环模式,在中岗珍珠湖发展规模养牛,新建沼气示范工程一处,利用牛粪和当地丰富的稻草,发展双孢蘑菇生产,牛尿及冲洗污水进入沼气池,沼液用于培水养鱼,养河蚌育珍珠,沼渣用于栽培蘑菇,蘑菇菌渣种植无公害农作物。
④推广“鸡-猪-沼-粮”生态模式。一是发展龙王、地城养鸡循环经济示范区,即鸡粪发酵杀菌后喂猪,猪粪进入沼气池,沼液添加养猪,沼气用于炊事、照明和鸡舍增温消毒,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料种植农作物。二是发展县农业科技园循环经济示范区,即在富民种猪场的基础上新建100m3沼气工程,猪粪和冲洗污水进入沼气池,沼渣、沼液用管道输送到园区农田,用于种植生菜、西兰花等无公害蔬菜,沼气用于猪场职工炊事、照明和猪舍取暖、消毒。
计划到2010年建设高标准农业循环经济园区15处,到2015年,建设高标准农业循环经济园区50处以上。在实现畜禽粪便污染防治的同时,实现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4.6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优化化肥、农药结构,推广使用专用复合肥料、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制订禁止使用农药、限制使用农药和推广使用农药名录,确保高毒、高残留化学品远离农村环境。在化学品使用过程中,结合农时和土壤肥力水平,因时使用,因土使用,确保最佳的使用时期和最高的使用效率,以减少流失。
2、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推广可降解农膜的使用和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控制和消除农村“白色污染”。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积极探索新的利用途径,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避免随意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到2015年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达到9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3、推行农产品安全战略
阜南县位于黄淮平原南端,淮河中游北岸。阜南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光、热组合条件好,气候生产潜力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土地类型以砂礓黑土、黄潮土为主,质地良好,植物资源较多。土壤共有六大类,9个亚类,25个土属,91个土种。全县耕地面积10.13万公顷。现种植蔬菜面积达3.4万公顷,主要种植辣椒、芦蒿、毛豆、马铃薯、西瓜、甜瓜、大蒜、黄瓜、食用菌等,尤其是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秋延辣椒0.8万公顷,早春芦蒿0.2万公顷。无公害蔬菜面积已达666.7hm2,目前会龙“集辰”牌辣椒、柴集“丹绿”牌芦蒿、赵集“健生源”食用菌、“郜台”板鸭和王家坝毛豆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会龙辣椒协会等6家蔬菜协会,被确定为省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县。全年各类蔬菜总产量达90万吨,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并出口国外。
为了进一步加快安全农产品基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以及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建设,应制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研究开发、生产技术指导、标准化检测和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坚持以无公害农产品为重点、绿色食品为先导、有机食品为补充的发展思路,做到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产品认证与体系认证相结合,争取每年全县设法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5万亩以上,产品认证2个以上。力争到2015年,全县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面积或养殖产量占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或养殖产量的比例达80%以上。
4.7土壤污染防治
1、系统调查,制定功能区划
开展对全县土壤调查研究工作。环保部门会同农林部门加快完成土壤背景值的调查研究工作,制订土壤质量标准、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以及保护利用规划。
2、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示范工作
针对不同污染类型,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污染治理和修复示
范,探索成功的修复模式。
3、土壤利用和保育相结合
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通过提高使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土壤环境,从而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4.8秸秆资源利用
1、进一步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力度
全县范围内建立健全季节性的秸秆禁烧组织管理体系,坚持实施禁、导两手抓策略,特别是在夏秋收获季节,组织基层干部和专门人员进行禁烧巡查。一方面要按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规定,在禁烧区加大执法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监督、奖罚措施;另一方面要花更大的精力加强对废弃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鼓励农民积极利用秸秆资源,变废为宝。到2015年,全县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2、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
重点推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有:
一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广泛适合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的秸秆利用模式。重点抓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大力推广应用机械粉碎秸秆全量还田、麦田套直播稻秸秆全量还田。全县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应保持在稻麦油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直接还田量要保持在稻麦油秸秆总产生量的50%以上。
二是大力推广秸秆饲用技术。大力实施秸秆氨化、青贮、微贮,实现玉米、豆类、薯类等作物秸秆的过腹还田。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发展以秸秆为部分原料的混合饲料产业化生产项目,开辟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新模式。
三是推进和提升秸秆能源化利用模式。关注生物质能源开发的世界新潮流,从能源产业的战略高度和能源产品的新视角审视秸秆资源价值,坚持秸秆能源化利用方向,积极推广秸秆气化工程。力争在规划期内兴建1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
四是鼓励和扶持秸秆加工开发项目。根据材料市场发展和技术进
步,积极探索生产装饰板材、一次性用具、包装材料、手工艺品等秸秆资源化利用新途径,选择一些科技含量较高、无污染或环境污染很少,产品和市场定位明确,便于产业化生产,具有较好的产业链拓展性的项目,开展试点工作。
4.9绿化造林
1、居民区绿化
充分利用本地乡土树种进行村口、道路两旁、不布置建筑物的滨水地区、不宜建设地段及房前屋后、庭院进行绿化,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符合自然生态和景观要求。有条件的镇村可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供居民休闲健身的公共绿地、草坪和居民广场,县城所在的鹿城镇可实施城乡一体化绿化方案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合同篇四
一、当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农村比较富裕的物质生活同农民生活质量、居住环境存在距离。传统的圈厕、畜禽放养、“三大堆”等,对群众生活质量、居住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同富裕的物质生活不相符。
(2)旧的陈规陋习与日益发展的现代生活气息之间存在反差。
(3)经济观念的转变同某些方面一些道德失衡之间存在距离。经济的发展与经济观念的相互促进,但某些方面经济失衡,甚至自家门前雪也要别人来扫,而屋内却窗明几净。
2、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上来讲,面上存在、差、不平衡,且面低点不高的现象。
从我镇65个行政村的环境建设来看,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环卫管护制度等,面上存在不平衡,有的象山张家、尚河头等10%左右的村庄垃圾能随时清理,大多数村不能。即使以上几个所谓点的村庄,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尤其基础设施、美化绿化也需进一步完善。我镇65个行政村中,只有高戈庄路面进行了硬化,即面低点也不高。
3、生产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增加了污染的程度,新的污染源已经形成。
工业企业的污染已作为近几年经济进步所带来的新的污染源,而想方设法地阻止其发展,但农民自身生产发展所产生的污染以及生活富裕所造成的大量生活垃圾所带来的污染却还没有意识到,例如滥施化肥、农药、养殖废水、大量的方便袋等污染,多数农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重担。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上级政策的引导不足。多少年来,重经济发展、轻文明建设的政策性引导非常明显,上级对下级干部的考核明显倾向于经济发展。
2、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差。
干部群众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促进增收上,忽视对生态环境的建设,甚至直接成为环境建设的破坏者。
3、国家大政策、大环境导致县、镇、村三级财政无力进行基础性设施投入。前几年剪刀差的政策,让农民、农村为国家、为城市付出更多,而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办好事情为农民的口号放在哪个行业、哪个部门都很适应,直接导致了农村各项工作的资金难以投入。自2006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各项事业的投入,起到了很好的政策性引导,但现有的经济体制、财政体制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自己却无力投入更多。
三、我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活动的几点做法
近两年来,我镇积极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明确工作思路,安排专人负责,制定具体措施,采取财政补贴政策、加大考核力度等方法,加强对农村环境政治工作的督导,已取得显著效果。
1、理清一个思路,组建一套班子,打造一批亮点。
(1)按照规划先行、环境整治、设施先建、重点先抓、全面启动的原则,以崔冷路、张孙路、三城路三条先辐射28个示范村庄,27个示范重点村作为重点,在清理思路的基础上,为了使工作顺利开展,镇党委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一名副书记、一名分管农村工作的副镇长任副组长,相关站所、管区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村则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工作小组,并制定了工作计划,落实了目标责任。
(2)亮点带动,全面启动。
65个行政村中,确定了三条文明线,27个重点村,18个示范村,作为第一层面重点治理。其余村庄作为第二层面上发动,以点连线,层层发动。在第一层面的工作中,三个驻地村庄先行一步,2月27号开始,18个重点村庄紧随其后,重点检查,环境政治工作全面展开。目前,各个村庄绿化已基本结束,共植树约12万棵,浆砌排水沟1万米,硬化路面1.5万平方米。
(3)政策引导,领导帮包,考核奖惩。
为了下大气力,搞好农村环境整治,我们出台了专门文件,细化目标、要求,每个村庄至少建一两条示范街,每个管区建设一个高标准示范村,发展一个美观效益型村,领导成员帮包一个重点村。对于硬化路面的村庄,每平方米补贴5元钱。
(4)对于不同类型的村庄制定了不同的目标任务,年终现金奖励前十名,同时工资上调10%——20%,重点村庄五月底结束,每月调度一次,考核分数作为机关干部绩效工资考核依据,结束时现金奖励镇村干部。目前,我镇重点村的环境整治、绿化等工作已基本结束,效果明显。
四、搞好农村环境整治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国家的补贴已经惠及到了农村、农民,市镇两级的考核政策需进一步向环境建设上倾斜,将生态环境建设的成绩纳入经济建设同等地位来考核,在考核奖励上,奖金、分数等引导性政策二者同等对待,引导各级干部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从而在人力、物力上进行投入,促使生态建设顺利进行。
2、加大规划力度。规划部门要将农村的规划与其实际状况相结合,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制定阶段治理规划。
3、加强农民、镇村干部环保、科普知识宣传,提高环保意识。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农村、农民,生态环境建设靠农民来自觉维护,首先要让农民自己知道,自己在生产生活中哪些行为破坏了自己的家园,才能让农民自觉地改变传统种植方式、生活方式。其次,干部加大工作力度,引导农民科学种养殖,有效管理环卫工作。
4、各级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联合执法,改变乱圈乱建、废水乱排、垃圾乱堆等现象。
5、将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与经济工作相结合,加大财政增收力度,加大财政投入,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合同篇五
xx镇位于县城南9公里处,共有自然村51个,居民1.8万户,5.5万人,是“国家级生态镇”、“全国美丽乡村试点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省级文明镇”。根据县委、县政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擂台赛部署精神,xx镇以建设干净整洁健康和谐宜居村庄为目标,把目标任务细化,往实处抓、往细处做,着力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我们于3月24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人居环境整治并制定工作方案,25日召开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打擂台、抓攻坚”动员大会,对县委、县政府部署精神进行全面传达,分析形势、统一思想。同步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人居环境整治春季集中活动,明确各包工作区片班子成员为片区总指挥,牵头抓总;工作区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自然村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协调人力、物力;镇包村干部驻村督导,帮促关口前移;镇纪委牵头一线督导,抓质量进度。通过细化任务、分工协作,层层传导压力。
我们先后在4月上旬、中旬和5月上旬组织了三轮检查验收,在首轮验收后对行动较好的村落实了以奖代补资金10万元,对排名最后一位的工作区和排名后三位村进行了通报批评,责令主要负责人在全镇大会上进行检讨。5月中旬,又组织新一轮检查督导,逐村逐街道小巷对“三清四整”不到位问题进行清点拍照,落实责任罚款,对行动仍然不力的村负责人将采取组织处理措施。目前,全镇有35个自然村基本完成“三清四整”任务,正进一步提升整理。
活动中,镇党委、政府统一制作宣传标语条幅、组装宣传车、印发倡议书,并利用“茶韵洙边”微信公众号发布《致xx镇广大村民一封信》,强化宣传引导。为确保整治效果,镇党委、政府把驻村帮包干部增加到每村2人,对任务量较大的龙掌、夹河等9村进行重点帮促攻坚,确保了全镇各村得环境整治同步推进、整体提升。随着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擂台赛的开展,我们镇把人居环境整治和环卫一体化、美丽乡村创建、农村道路硬化“三年攻坚”以及“户户通”等几项紧密相连的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提升了整治质量。截至目前,全镇共出动人工3万余人(次),各类机械3000余台,清理“五堆”、垃圾等6万余处(堆)。
我们镇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纳入党委对农村工作的年度考核,集中活动期间每月3次进行督导检查,集中活动结束后实行月检查验收、季度小结、半年总结、年终总评,检查验收成绩与村干部待遇直接挂钩,同时落实以奖代补。整治活动中,我们号召党员干部先行动,动员亲属邻居先清理,努力营造美化环境、人人参与的氛围。我们镇还将于近期组织开展“美丽宜居家庭”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100个家庭,把“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根植到广大党员干部心中,为建设美丽宜居新洙边共同努力!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合同篇六
“以前垃圾堆在路边不清理,时间长了臭不可闻。现在村里建了垃圾池,垃圾收运车定时清运,村里干净多了。”吉安县浬田镇高陂村村民张来庆说起村里的新变化,十分高兴。近年来,我省强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市靓了,农村美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普遍增强。
数据显示:20**年,全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设区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6.2%,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8.6%,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专家分析指出,近年来,我省统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全省生态持续改善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生态的改善,又为城乡环境的改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农村地区的群众,对环境变化感受最为明显。张来庆邻居介绍,现在不仅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而且附近河里鱼虾增多,“每天早上都被鸟叫声吵醒” 。高陂村“幸福的烦恼”,很大一部分功劳,应该归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年,全省共减少不合理施用农药300吨、化肥(折纯量)9.7万吨。与此同时,规模畜禽养殖污染也得到有效缓解,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夯实生态基础,环境治理才有了坚实的基础。20**年来,全省以超常规的力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以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处理)、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20**年出台的《江西省农村建房规划管理意见》,使农村建设规范有序、农村建房体量风貌管控有效、农村建房质量安全监管有了制度保障。绿色生态、卫生环境、科学规范的住房建设,成为支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力支点。
环境综合整治使得江西城市品位快速提升——不仅为城市“洗脸”,更要为城市“化妆”。近年来,我省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同时,集中力量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推进污水、垃圾、扬尘治理,加大乱贴乱画、乱披乱挂、乱搭乱建整治力度,有序推进拆违拆临工作。同时,以污水处理设施、垃圾焚烧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加速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功能完善、保障有力。城区美化、绿化,极大地扮靓了城市妆容。目前,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国家森林城市达到7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据省统计部门在景德镇市的调查数据显示:96.7%的市民赞同“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观点。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简报2: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合同篇七
自从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以来,在xx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书记薛强的带领下中山社区居委会,积极倡导、配合,认真开展职责区垃圾清理和环境卫生保洁等工作。现已取得初步成效,使天官岭沟口脏、乱、差等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为了巩固环境卫生整治成果,使这项工作逐步向日常规范转变,我社区工作者、统一思想打好环境卫生治理攻坚战,务必全力以赴完成好环境卫生整治的各项工作任务。
成立了环境卫生工作小组:由主任方碧琴任组长;书记周金兰任副组长;陈美、陈锐、郑梦婕为成员,具体负责职责区环境卫生的监管工作,保证该区域内卫生清洁。
充分向周边居民及商户进行深入的宣传教育,促使环境卫生整治的目的、好处渗透到各个角落,深入人心,让居民群众普遍意识到整治城区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进而改变生活、生产中的不良行为习惯,自觉自愿地配合、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的行动上来。构成全民动手的强大声势,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参与意识,引导居民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营造出全民动手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
经过十来天的集中治理,天官岭沟口的环境卫生取得了必须成效。清理陈年垃圾7处、成堆垃圾12处、零星垃圾17处、破家具6处、乱堆放10处、乱贴小广告3处等。并定时组织工作人员沿路巡查,有垃圾随时清理,发现随意扔垃圾者及时上前劝阻。通过我们这几天的努力,使该路段脏、乱、差等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路面变得更加整洁,交通更加顺畅,店面整齐有序。虽然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取得了必须成效,但仍然存在必须的问题:一是居民思想认识不高,二是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三是工作时危险性较大(沿路车辆较多),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善。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合同篇八
遵义县环境保护局徐正国
一、当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众生活质量、居住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同富裕的物质生活不相符。
(2)旧的陈规陋习与日益发展的现代生活气息之间存在反差。
(3)经济观念的转变同某些方面一些道德失衡之间存在距离。经济的发展与经济观念的相互促进,但某些方面经济失衡,甚至自家门前雪也要别人来扫,而屋内却窗明几净。
2、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上来讲,工作滞后,各镇乡由于环境条件、经济发展不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差异大。
从我县30个镇乡287个行政村(社区)的环境建设来看,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环卫管护制度等,各镇乡村(社区)差异比较大,集镇及附近村(社区)生活垃圾垃圾能定时清理、转运,其它的大多数村还没有对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转运。
3、水环境调节功能下降。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河道淤积与河床抬高,导致水环境调节功能下降,大部分河道淤积严重。
彻底处理就排放水体;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少数农民焚烧秸秆或堆扔入沟河,使河流富营养化程度高。
5、农村居住环境改善缓慢。农村人均基础设施投入差距较大,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小、配臵不均、经济性差,偏远镇乡的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几乎为零,排水、污水处理等设施基本空白,未建立垃圾收贮转运清理系统,生活垃圾和废弃杂物乱堆乱放,畜禽散养,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缺乏,环境脏乱差,农民行路难、用水难、环境差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上级政策的引导不足。多少年来,重经济发展、轻文明建设的政策性引导非常明显,上级对下级干部的考核明显倾向于经济发展。
2、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差。
干部群众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促进增收上,忽视对生态环境的建设,甚至直接成为环境建设的破坏者。
导,但现有的经济体制、财政体制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自己却无力投入更多。
三、我县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活动的几点做法
近两年来,我县积极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明确工作思路,组建专职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制定具体措施,采取财政补贴政策、加大考核力度等方法,加强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督导,现已取得显著效果。
1、理清一个思路,组建一套班子,打造一批亮点。
(1)按照规划先行、环境整治、设施先建、重点先抓、全面启动的原则,在清理思路的基础上,为了使工作顺利开展,各乡镇党委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工作小组,并制定了工作计划,分解落实了具体的目标责任。
(2)亮点带动,全面启动。
每个镇乡都选择基础设施比较好、村民觉务比较高的地方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铁路沿线进行亮点打造。并逐步推进到各镇乡辖区范围全面发动。
(3)搞好项目贮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
为了解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瓶颈,我县相应的职能主管部门积极编制各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向省、国家上报,现也落户我县的有龙坑镇八里村、枫香枫元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落户。
四、搞好农村环境整治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国家的补贴已经惠及到了农村、农民,县、镇两级的考核政策需进一步向环境建设上倾斜,将生态环境建设的成绩纳入经济建设同等地位来考核,在考核奖励上,奖金、分数等引导性政策二者同等对待,引导各级干部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从而在人力、物力上进行投入,促使生态建设顺利进行。
2、加大规划力度。规划部门要将农村的规划与其实际状况相结合,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制定阶段治理规划。
3、加强农民和县镇村干部环保、科普知识宣传,提高环保意识。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农村、农民,生态环境建设靠农民来自觉维护,首先要让农民自己知道,自己在生产生活中哪些行为破坏了自己的家园,才能让农民自觉地改变传统种植方式、生活方式。其次,干部加大工作力度,引导农民科学种养殖,有效管理环卫工作。
全面推动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结合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修建村庄道路、河塘整治、垃圾清理、污水处理、村舍改造、村庄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落实每村编制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按时序进度,每年完成村庄的整治任务。加快“一池三改"步伐,推动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建设。鼓励开发使用太阳能、秸杆制沼气等清洁无污染的节约型能源。
重点工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与管理机制建设;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池建设;农村户用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环境优美镇、生态村创建工程; 农业环境综合整治。
5、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强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效控制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积极开展农用化学品污染、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农业秸秆环境污染控制、农业秸秆环境污染控制、土壤污染防治、绿化造林建设等工作,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6、加强饮用水源卫生安全管理力度,强化水源的监督监测体系,以管网改造和管道延伸为重点,突出解决饮水水质超标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强河道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推动河道管理工作正常化,保证镇村河道始终满足生产生活的要求。重点工程:河道疏浚;饮用水安全。
7、将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与经济工作相结合,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资金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