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元宵节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元宵节(专业12篇)篇一
真好!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盼到了兔年的正月十五日——元宵元。今天,我还听说了一个好消息——今天既可以猜灯谜,以可以做元宵。
这天下午上完课,我们排好队,老师领着我们去猜灯谜,与以前一样——猜灯谜的地点还是设在大厅。哇!大厅太美丽了——每一根长方体柱子上都贴着红红火火的春联,柱子与柱子之间悬挂着一条细长的红彩带,彩带上挂着一个个姿态万千的花灯,有威风凛凛的蜘蛛侠灯、憨态可掬的机器猫灯,活泼可爱的了兔子灯……每两个花灯之间贴着一张灯谜。哇!人怎么会这么多!大厅里都要水泄不通了,只见有的同学在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有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猜灯谜,有的拿着奖品在炫耀呢,有的则在那里兑奖品。一看见人挺多的,我心里就犯庠痒,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冲进人群,看灯谜啰!咦,早晚都要尝的一定是牙膏了。我一看见谜面就迅速摘下来,去兑换奖品,一看见老师,我心里就兴奋,差一点说牙刷了。
“做元宵喽!”不知是哪一个同学一声叫唤,大家都如离弦的`箭一样飞奔向教室。一进教室,大家就听着老师的指挥,洗净双手,分好组,准备做元宵了。每个人都发到了一小块和好的米粉团,为了防止粘手,每给还分到了一些干米粉。开始动手喽,有的在揉米粉团,有的在搓米粉团。我也不甘示弱,拿起米粉团,使出浑身本事在搓,恨不得自己是刘谦把米粉团变成一根细长的米粉团条,我先捏下一小块,放在手心间,轻轻地搓,一会儿一个小元宵问世了,大约三十分钟过去了,已经有两盆元宵诞生了。
今天的元宵味道只能用一个字表示——美,这元宵味道堪比山珍海味,太好吃了。吃完晚餐,我们还看了精美的图片、元宵节的来历,吟诵了元宵节古诗。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元宵节啊!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一语文元宵节(专业12篇)篇二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早晨吃完汤圆后,我和妈妈一起去县政府看舞龙。
刚走出家门,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川流不息,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条蜿蜒长龙。
到了县政府门口,就传来了阵阵唢呐声和轰隆隆的鞭炮声。我迫不及待地跑进了县政府。只见耍龙队舞着青龙、黄龙、金龙,上下翻腾,左扑右跳,抢夺龙珠,把地上的阳光掀搅地青一道黄一道。“一、二、三、四……九”我认真地数了数,“噢,有九条龙!”我惊讶地叫起来。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真是妙不可言!人们沉醉在这如幻如梦的表演中,整个政府大院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不时想起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和孩子们的喝彩声。
舞龙队舞着各色的龙走出了政府大院,沿着大街小巷,挨家挨户,男女老少……一路尾随,所到之处,鞭炮声,掌声络绎不绝。
元宵节多么热闹啊!不仅有舞龙,还有令人兴奋的焰火晚会呢!
夜晚,顺着街上五彩斑谰的花灯,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了宽阔的新开发区。焰火晚会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开始了!一支焰火“嗖”地一声飞上了天,在天上开了花,像康乃馨的花瓣儿,忽然焰火变成缕缕细丝,像牛毛,像花针,最后消失了。工作人员又点燃了另一封焰火,“?”地打开了,原来是一个像鱼形的花炮,它是意味着大家年年有余;接下来是一个苹果似的花炮,天空挂满了一个个金色苹果,似乎在祝福大家平平安安;还有似钱币的花炮,它预祝大家钱财滚滚……焰火一个接一个,五颜六色,真是形态各异,天空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新衣,像一个多姿多彩的仙女。
面对这么丰富多彩的元宵节,我不禁感慨万分:想想以前的爷爷奶奶讲的故事,再看看现在的生活,我们是何等的幸福啊!这都是党的富民政策,桂东人民的勤劳换来的。我相信,不久,我的家乡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高一语文元宵节(专业12篇)篇三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这个欢乐祥和的小镇里,春节每一天无不是被爆竹声淹没的,元宵佳节更是如此!
莹莹的月光刚撒下大地,一声声巨响便7由远而近的飘舞而来啦。渐渐地,这响声如潮水般越来越密集,越来越猛烈。一道道彩显腾空而起,一丛丛火焰燃烧上天空,一朵朵礼花绽放在云霄,一声声巨响震得个云淡田清。一阵阵巨浪汹涌地拍打过来啦,一次次风暴疯狂的袭卷而来啦,这气势,好似千军万马呐喊而来,好似亿万花朵频频献芳。看着满天娇艳,万紫千红,如临仙境,又入神谷,一缕缕芳香让人心神荡漾!如果说月是一首永恒不变的诗,满天烟火便是一卷千变万化的画。
突然,出现了难得的稍许寂静。可霎那间,一条金黄而渺小的细条溜向了烟气弥漫的天空。嘭,一朵硕大而灿烂的礼花在空旷的天空中傲然开放啦。它是那么美,那么耀眼,鲜艳的红色和绿色交融在一起,好似一朵被绿色相衬的桃花,照亮了整个大地!家家挂的大灯笼也顿时黯淡无光,被它那强大的光辉征服啦!一花未平,群花又起,另一朵礼花便在它的余晖下绽放啦,是金色的,不怎么美丽,让人感到十分无味,突然被分散开的淡淡金丝,顿时大方异彩,一下子变得闪亮烂漫,“哗哗”地闪烁着,而且越分越多,即像夏日的满天星辰,又像万千个小金猪扇着耳朵。转瞬间,这朵美丽的礼花也要瓣尽香散啦,可是另一朵礼花又开放除了金色绚烂的菊花,延续了上一朵的美丽。就这样,一菊飘香,万花献瓣,它们用消逝来延续着绚烂的身姿,金得耀眼,亮得赛阳,让人叹为观止,让人赞无言词!春园的百花哪能看绝!不一会儿便看的乱目,听得响耳啦。也许是纷纷白雪阻挡了人们舞狮观灯、猜谜踩高跷的热情,但却被空中异彩纷呈的烟火映成了一幅幅“彩雪画”!
高一语文元宵节(专业12篇)篇四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作为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节日。今年的元宵节那天学生已经开学,我是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一起度过的。学校的活动非常的多而又有意思,所以这个元宵节让我永远难以忘记。
前一天老师就告诉我们元宵节的时候都穿上漂亮的中国红衣服,早晨一进班级就感受特别浓厚的节日气氛,我仿佛看到一个个大红灯笼挂在教室里。间操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活动,同学们个个都满怀期望迫不及待地来到一楼,学校一楼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里有一年级同学们自己做的花灯,还有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的灯谜。每一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欣赏着弟弟妹妹们自己做的花灯,用尽脑汁猜着灯谜。还没有看完校园灯会,上课的铃声响了,我们恋恋不舍的回到班级上课。
孩子们最喜欢节日的快乐了。元宵节的中午,老师让我们尽情快乐的玩耍。外面刚刚下过大雪,同学又来到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玩得兴高采烈欢天喜地,甭提有多高兴了。即使我们回到班级上课了,好像欢声笑语在操场上空荡漾着。
下午元宵节的快乐在继续,今天的自习课我们放下手中的书和本,再次沐浴于校园的节日氛围中。各式各样的花灯表现了学生们种种奇思妙想,一个个灯谜也蕴含着老师智慧的结晶,猜出一个灯谜我们就相当于用自己聪明的才智兑换各式各样的礼品。此时的校园就是一个欢乐的世界,我们还观赏了泥人、糖人和面人等民间艺术制作过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人们总说欢乐的时光是短暂的,今天我真正感受到在快乐的时光里时间变得好快。放学的铃声响了,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校园元宵节。
今年的元宵节太有意义了,我不仅玩的开心,还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目睹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北师大校园以文化育人的.教学理念。这绝对是我度过的最难忘的元宵节。
高一语文元宵节(专业12篇)篇五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一定是元宵节!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可以玩龙灯,踩高跷,舞狮,在灯笼上解谜语。当然,我们至少可以吃元宵。
我喜欢吃元宵,我更喜欢自己做元宵。我和奶奶自己做的元宵节,想吃什么馅就吃什么馅。到现在,我还记得我和奶奶第一次过元宵节。
去年冬天,我和表哥在奶奶家过元宵节。看到奶奶在桌子上准备过元宵节,我们俩都挽起袖子求助。奶奶看到两只脏手,把我们推进厨房,让我们洗手。
生面团很好玩!奶奶在白花花的面粉里加了些水和一点油,然后慢慢揉。很快面粉变成了面团。又软又滑的面团摸起来真的很舒服,就像缎子一样。我和表哥从大面团里拉了一点点面团做小兔子,然后又拉了一点点做小猪,玩得很开心。
不过很快就被外婆拦下来了,也就没有元宵节吃了。然后我们学会了乖乖的做元宵。先从大面团里抓一个小面团,揉成一个圆球,然后一只手拿着,另一只手的拇指戳进面团里,边揉边转,揉成“小碗”,最后放入馅料,封口搓圆。因为我学会了做陶器,我很快就能做了。我表哥太小了,所以她一直捏她的小兔子。
奶奶包了元宵节,告诉我们元宵节的由来。农历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古人称夜为夜,正月十五是一年的月圆之夜,所以得名。街巷灯火辉煌,人们赏灯、打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延续至今的庆祝活动推向了又一个高潮,成为了几代人的习俗。
故事讲完后,我们的元宵节就准备好了。我和表哥坐在窗边,欣赏着天上的圆月,吃着元宵。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高一语文元宵节(专业12篇)篇六
元宵节到了,又能看五彩缤纷的烟花灯笼了。
本来,我和朋友越好一块去的,到了晚上,外面已是鞭炮声连天,我的心也早已飞出家门,但朋友一直没有信息,就在我们的希望奄奄一息的时候,他来了。
我们一边放着鞭炮,不一会就来到了烟花广场。不久焰火开始不断的升腾向天空。先是一个个火红火红的红灯笼似的冉冉升起,就像一个个星光灿烂的红太阳照耀大地,人们赞叹不已;接着,各式各样的礼花相继升空,五颜六色,精彩纷呈,好像是宇宙中的大大的星球,发出光亮,还有几个象星星眨着眼睛从天而降;还有的拖着长长的尾巴,发出吱吱的鸣叫,像一颗颗流星扑向地球;最好看的是那一帘帘瀑布,正如唐代实现李白所写的一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烟花瀑太高太美了。整个晚上,这姹紫嫣红的烟花映红了城市的整个上空,也让我的心久久激动不已。
不知不觉,半个小时过去了,看烟花的人们成群结队掉头回家,我们也往回走了,一路上仍是烟花不断,鞭炮不断,人们心情兴奋,仍对精彩的灯火回味无穷。
看花灯。
今天早上爸爸说要去看花灯,我一听要去看花灯,心里高兴极了!
我们来到趵突泉,走进去一看,到处都被灯照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走着走着,我看到前面的一只懒惰的加菲猫在睡大觉,还看见一只可爱的加菲猫手里拿着一面红旗在不停地摇晃,上面还写着字,走进一看,写的是“猜猜我是谁?”哈哈,我早猜出来你是谁了,你出的问题太简单了,大家都认识你。再继续向前走,我又看见了八仙过海,八仙各显神通,做的像真的一样。还有好多各式各样的花灯,好看极了。
看花灯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也说明我们的祖国科技越来越发达。
高一语文元宵节(专业12篇)篇七
愉快的春节刚过,热闹的元宵节又来到了。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各地的习俗大体相同,闹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焰火,在我们陕西还要耍社火,那场面可热闹啦!
先说看花灯或打花灯,各式各样的都有,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还有丁咚作响的小呤铛呢。还有关于元宵节地诗:窗外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纸糊的金鱼吐泡泡,纱做的猴子眨眼睛。走马灯里猫追鼠,荷花灯上立蜻蜓。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元宵节的晚上,夜空上有五光十色、各式各样的焰火:有的是流星雨,有的是小伞状,有的是交叉状,还有的是双重伞等。除了天上的烟花还有地上的:有烟花陀螺、烟花喷雾、吐珠、旋转的等。小孩们都提着花灯,样式不一、种类繁多,属金牛灯最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店铺都要挂出许多盏花灯来。
今年的元宵节真热闹!我喜欢过中国节。
高一语文元宵节(专业12篇)篇八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佳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佳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
春节。
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佳节老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老妈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爸爸老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佳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佳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佳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
传说。
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佳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佳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高一语文元宵节(专业12篇)篇九
今年的月亮可谓是--年以来最大最圆最亮的月亮,皎洁明媚的月亮代表着亲人的团聚。其中我过的元宵节可以算得上比较快乐的。
一放学,我就在学校门口玩猜灯谜,一连猜了20个谜语,喜滋滋地到领奖处领了2个可爱的奖品橡皮。然后由爸爸开车到“又一村”饭店吃了晚饭后又去看焰火晚会。开始了,许多烟花弹一起飞上天空,像花朵一样绽放,响声震耳欲聋好似雷霆一般。突然一颗白色礼花弹飞得比别的都高,“砰”的一声,一个白色的礼花展现在我的眼前。爸爸赶紧让我转身,“啪啪”两下给我照了个相,嗯,真棒,效果不错!另外还有“金鼠飞天”礼花表演,只见一颗颗礼花犹如机灵的小金鼠飞速地蹿越上天,好漂亮啊!看着这个小金鼠我忽然想起来今年是牛年,怎么没有牛的焰火呢?正想着,这不,来了!五个礼花组成了一个牛的图案,真壮观啊!在这里我也祝大家新年新牛气,学习顶呱呱!另外,还有像开封菊花一样美丽的菊花焰火。最后还放了两个飘飘悠悠的降落伞呢!
看完别人放的焰火,说实在我的心也早痒痒了。这不,我亲爱的老爸早把东西给我准备好了。我用专业炮筒放了一个比大雷子还大的焰火。当然没有别人的好看。但造型却别出心裁,有五角星、月亮、太阳等多种图案,兴奋得我是又蹦又跳!
回到家妈妈又给我加了餐,煮了黑芝麻馅的汤圆,非常好吃。在这里,我给你们讲讲汤圆的来历吧,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汤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元宵节有很多人见不到家人,正如宋朝诗人欧阳修所说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月时,月前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像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我衷心祝愿他们不再寂寞。
元宵节我过得真快乐,既玩了个痛快,又长了知识充实了自己,真不错。祝愿大家新年新目标,学业有成。自己下的军令状一定要做到哦!
高一语文元宵节(专业12篇)篇十
元宵节看花灯是一种中国传统习俗。这不,昨晚我就去看了,我们这个家庭有一个规定,大年三十去姥姥家,和正月十五去姥姥家,大年初一去奶奶家,大年初五去奶奶家。所以说,今天来是必定的。
在姥姥家看的焰火汇演,可漂亮了,又打出笑脸的,又打出圆圈的。在这里吃晚饭看一会焰火汇演聊聊家常,我们就走了。来的时候搬来了一箱烟花。走的时候,我们下去放,还有几挂白色的全放了。把我姐姐他们送回家,我们就去陶瓷科技城去看花灯了。这里的花灯,真叫个漂亮啊。
去了这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劈山救母,演的很形象,可惜就是不动,如果动的话就好了。会更逼真,还有一个叫鬼什么来着,忘了,不过也挺好的。还有牛郎织女的。
故事。
一边走我一边听妈妈解释着牛郎织女是怎么一回事。
渐渐地,我有些渴了,妈妈说:“要不要梨汤?”“要!”我们俩买了两杯,10元钱啊。够坑的。最让我生气的是,竟然和矿泉水一个味,不不不不,比矿泉水还难喝啊。我猜测,矿泉水加上食用色素加了梨片,真够难喝的。走着走着,我看见了孔雀开屏,真够大啊,而且还很漂亮。一个羽毛上有许多的灯泡,led的。我们该向回走了,漂亮漂亮真漂亮。看得我眼都花了。
妈妈说:“总的时候买一个纪念品回家。”我高兴的要死。
我来到几个小摊前,有许多种类,我都不知道选什么好了,我最终决定,选狼牙棒。因为这个很吸引人,我看用心许多人买呢。所以我也买了我们打价一段时间后,决定8元钱出手。我也很同意。
快走的时候,我看到了我最想看的,也是最喜欢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还有中国航天事业的。这两项我都很喜欢,有天宫一号,由神州八号的。多种多样,我也很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有一点太假了,不过也挺好的。出去的时候还有一条龙。
这次去看花灯很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买的梨汤。我们都没有喝完就不要了。我感觉这十块钱真是花的冤枉钱,下一次来的时候,再也不能买了。真是欺骗客户吗。喝的我很难受很难受得。总体来说花灯不错。
有机会他家去看看吧。
高一语文元宵节(专业12篇)篇十一
3.脱去黄金袍,露出白玉体,身子比豆小,名字有三尺。(打一植物)——玉米。
7.陶令最怜伊,山径细栽培,群芳冷落后,独自殿东篱。——菊花。
8.生在山里,死在锅里,藏在瓶里,活在杯里。——茶叶。
10.体圆似球,色红如血,皮亮如珠,汁甜如蜜。(打一植物)——樱桃。
11.谁说石家穷,家里真不穷,推开金板壁,珠宝嵌挡风。(打一植物)——石榴。
13.有个矮将军,身上挂满刀,刀鞘外长毛,里面藏宝宝。(打一植物)——黄豆。
高一语文元宵节(专业12篇)篇十二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上元佳节,每逢华灯初上,外公便扯上帘子,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
外公腿脚不好,又有许多病症,风湿关节痛什么的,平日里总是长卧不起。家里人都劝他:“爸,您身体吃不消的,快点停下吧,我们来!”
外公这时便会怒斥:“呵,我好着呢!你们每年好不容易回家个几次,我总不能躺在床上啊,这可是一年一次的大日子!”妈妈、舅舅便不语了,垂满悲伤地退到客厅去。
“外公,做汤圆好不好玩呀?”我扯下一小块面团,放进嘴里尝了尝——没味道!
“当然好玩了。”外公笑了笑,仍旧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要不要来帮忙?”
我跳起来,急忙用脏爪子去碰纯白的面粉,却被外公的大手拦下:“先洗手!”我噘了噘嘴巴,乖乖洗完手,按照外公的指示去做。
外公不肯叫我做里边的馅,他说这很难,要么太大要么太小,我掌控不了。他让我像他刚才那样,慢慢搓出个面团儿,用大拇指按住中间,挤出个能放馅的洞。我做了一个又一个,再由外公把汤圆加了馅送进锅,一盘一盘装出来。
淋上汤汁儿,汤圆就可以上桌了。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上,一边谈笑一边进食。妈妈夸赞道:“爸,真好吃!”
外公啥也没说,只是持续地用他颤抖的手给大家夹菜。那年元宵,没有市集花灯,自然是不够华丽。那年元宵,只有农家的大桌,温暖、充实。
或许,城市中失去的,在故乡,全都可以找到。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见不到的人才会思念。哪里是谁的归宿,城市,或是乡间,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归宿。但是别忘了,在外漂泊时,总有一个人在你们共同生活过的地方等你归来。
而我坚信,等你的那个人在哪里,那里即是你的归宿。
去年外公去世了,再也没有人去做汤圆。今年元宵时到家,剩下外婆一个人心力憔悴地准备伙食,没有汤圆。舅舅去超市买了一包,冰冻的那种,倒下锅捞上来就可以吃了。
开饭的时候,每个人都说好吃,我却吃不出一丝味道。我这才明白,世界上最难忍受的孤独,并不是感到有什么痛苦艰涩,而是死水微澜,吃不下睡不着,想念的人大家都在热闹时忘了他。
那么外公,现在你会孤独吗?
元宵节曾经深深吸引我的,倒不是热乎香甜的汤圆,而是那些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近乎晕眩的舞龙舞狮和彩灯,我也仅仅有一次真正感受到元宵的“闹”。
这份记忆当然要属于乡村和童年。那还是元宵节的前两天,奶奶带着我出去串门。老人们一聚起来总是有话说,我就被允许在那家人的院子里到处看看。村子里的人家喜欢在房子旁砌上或小或长的屋子,我透过窗户看见里头泛着橙色的灯光,还有彩色的什么,只可惜玻璃太模糊。“进去看看吧,不过不能乱碰哦。”那家主人对我说。我一边想着是什么这么神秘,一边推开门进了屋。如今那景象在我脑海里如同梦境一般,我记不太真切我说了什么,那屋子是不是真的如我印象中的长,但我记得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用纸糊成的彩灯,有的挂着,有的放在桌椅上;有鱼形的,球样的,有元宝、灯笼、蝙蝠……我一路往屋里走,在一盏鱼形的灯前停住了:它是在一个用吸住条架成的鱼的模型上用米糊糊上了不同颜色的纸做成的;鱼嘴用红纸裹住,眼睛是用类似纽扣的东西缝上的,鱼身金色比较多,还被勾上了彩色的鳞片,底下露出来的竹条上迷糊还没干。屋子里头灯下的老奶奶借着灯光把竹条削得细长。原来这些彩灯都是她的杰作。屋子被橙色的光笼着,洒在彩灯暖暖的颜色上,我恨不得马上将它们全点上,那样它们就有了生命。于是心里就只盼着元宵这天快点来。
终于,这天晚饭后爷爷带我来到了舞狮的地点,那是一家人的坪上。从爷爷那里知道每年舞狮都会在一户人家门前进行,只要有宽敞的坪地就行。舞龙舞狮的人还没来,那儿就已经满是人在走动。大婶大伯们手里都捧着花生瓜子,见着我就会塞一点过来,不久我的小口袋就撑起来了。天泛着冷冷的蓝色,但随着“咚咚的”锣鼓声和坪地里红色狮龙的颤抖,天地间刹那间就暖了。孩子们开始叫着、喊着,还有的扔手上的刮炮。一个小男孩扔了一个在我脚下,吓得我往后直跳。爷爷干脆让我骑在肩上,这样我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
那两头狮子像喝醉了一般,沿着场地周围摇摇摆摆地走过来。起初走得有些像猫步,并不显得多威武;等人都围好了,一头狮子开始猛地眨眼,由于睫毛被做得老长,都齐刷刷地抖动。它神气地晃了晃头,鬃毛也跟着一扬,泛着金色的亮光。另一头也不示弱,扑腾着向前一跃,张了张嘴露出里面的鲜红色。一个绣球抛过来,它们仿佛是酒醒了,争着去抢但也不那么急促,总要放慢动作来把技艺展示尽。一头狮子向前一扑,另一头便敏捷地向后一退。接着头顶着头摇晃,眨着眼,嘴一张一合,像是互相在嘲笑。经过人群时偶尔会把头探过来吓吓孩子,不过大多数孩子都笑个不停。我看得入迷,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鼓掌,但观众中会总会有人叫好,我就跟着大家一起鼓掌。这边的舞狮已经让人看得不想走开了,那边舞龙的也变换着各种姿势,追着球一圈一圈,加上拿彩球的人都翻几个跟斗,地上鞭炮的烟雾还没消散,我们一个个,连同狮子、龙都成了腾云驾雾的仙物,一起沉浸在这传统节日的欢乐中了。
天晚了,我实在禁不住瞌睡,爷爷背着我往回走。我眯着眼睛往回看,发现一队如长龙般的灯火正沿着小路蜿蜒移动。难道是谁把银河请到了人间?噢!那一定是那位老奶奶做的彩灯被点起了,乡亲们举着在村里走。爷爷说:“那些彩灯会经过很多人家,驱走邪气,是对新年的祝福……”
以后的岁月里,我再没过过那样的元宵节。起初还看到过舞龙舞狮的表演,只是已没有了那花生瓜子,没有了那手工的彩灯,没有了那传统的'热闹。之后也就是速冻汤圆一下锅,一个个冒着热气躺在碗里作为元宵节的标签,除此之外,再没有与平常日子不同的。
元宵节什么时候还能如那般“闹腾”呢?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当元宵将临时,我们村便会举行那别致而热闹的活动——舞龙。
元宵那天,蓝缎子似的天空坠着几缕微云,家家户户都早早吃完饭,在家门前摆上了干稻草。几个性急的孩子早已耐不住激动的心,将自己珍藏已久的烟花捧了出来,玩了起来。朵朵小烟花在孩子们手中飞旋,似花,似雪,时粉,时红……孩子的嘴早就合不拢了,“咯咯咯”的笑了起来。
而我呢,虽急不可耐,可还是强制自己坐到凳子上,看着漆黑的天幕。“啪啪”,几朵烟花在天幕绽放,紧接着,一朵朵似火箭般直冲而上。烟花的光越来越亮,声音越来越响。
“快来了!快来啦!舞龙要来啦!”一个孩子到处传播着这令人兴奋的消息。于是,爷爷拿出他手中揣着已久的打火机,快步走到稻草边点燃,火星一点点漫延,越烧越旺,预示着来年生活红红火火,快快乐乐。
我隐隐约约听见了鼓声。
再望望周围,早就是人山人海,个个都翘首以盼。大人们将火箱摆到路边,孩子们把小烟花安到屋外,人人都握着打火机,待时而“点”。
“来啦,来啦!”人群中穿出声响。一把金粉撒上了黑幕,接着,是粉色的花,后来,是绿色的草……一切都似画师点缀上的一般。有的人踮起了脚,有的人仰起了头还有几个娃娃哭着闹着要父母抱高些。“啪”隔壁的烟花猛的响了起来,一头金龙怒吼一声,冲上了天。远处,隐隐约约看见了龙头,于是,大人走上前,点着了火绳,孩子们跑上了前,点着了火绳,大人们走开,孩子们捂着耳朵跑开。
舞龙在元宵的夜色中走街串巷,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热闹。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一家过得快快乐乐的。
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玉帝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纪念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所以今晚妈妈“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我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最后我们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元宵晚会,其乐融融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