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实用篇一
二、读课文第二小节,感受威武雄壮的军阵
交流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自己再读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他们又有什么你没发现的。
交流:1、结构整体到部分到整体
2、观察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3、感受威武雄壮,临战气息浓厚
读一读,能不能让我们感受的紧张的临战气息。
看了课文,想不想去实地参观一下?(播放影片)
现在,你有什么感受?(板书阵容威武雄壮)
再来读读课文,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三、读第三小节,体会神态栩栩如生
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感受到了紧张的临战气氛,让我们下到坑内,去看看兵俑和马俑。
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见到了什么?
交流:老战士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严肃
新兵束着头发一脸稚气
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
在这些兵俑和马俑中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好好读一读,读出你的喜欢之情。
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兵俑和马俑之外,在博物馆还陈列着不少其他的兵俑,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图片)
能象课文那样生动地来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件兵俑吗?
准备一下,交流
出示:走近坑内,我看到了更多的兵俑,这些兵俑,这是,你看,他,也许。
四、学最后一小节,感受历史价值
难怪,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甚至有外国朋友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看秦始皇兵马俑,就不能说到过中国。”让我们怀着自豪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实用篇二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2教时
运用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同教学重点。
教学要点:
一、边揭题边审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音,理解义。
音:膘俑铠栩
形:镌铠
义:门楣铠甲栩栩如生虎视眈眈屡建战功膘肥体壮箭囊慕名而来包抄
2.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从明6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划出课文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
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
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什么? (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结合简介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和地点及其它情况。在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陵墓,规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三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逼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
兵马俑的出土在我国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几段,说说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节、二、2—4节,三、5节。
(段意见课后第2题。)
三、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理解单元学习提示,理解。
2.运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四、课堂练习:练习册1—4题。
—、复习巩固。
⒈根据意思写出有关词语。(可书面练习,出可抄在小黑板上。)
①竖着耳朵,瞪着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
②形容生动逼真,同活的一样。( )
③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着。( )
④绕到敌人侧面或后面进攻。( )
二、课文第—大段
(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极为壮观,课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用小圆圈在文中圈出。(闪闪发亮镏金大字宽敞明亮足足两个足球场半圆形没有柱子)
2.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壮观。门楣上镌刻着大字。
①门楣上镌刻着几个闪闪发亮的镏金大字:“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里面大厅很大。
②里面是—个宽敞明亮的大厅,足足有两上足球场那么大。
3.有表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这段的观察顺序是一从外到内。
5.总结学法:划出重点词体会理解义有表情朗读理观察顺序
(二)运用刚才的学法,自学下面的自然段。
1.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课文从哪些句子和词语表达出来?
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兵马俑的威武雄壮?结合看图理解。(精锐的前锋,从队列数量、穿着、动作、佩戴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步兵、骑兵、战士,也从穿着,队列、数量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侧翼和后卫的作用,队列、朝向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这一段构段用的是什么方法?作者观察兵马俑又是按什么顺序的?
(构段:整体一部分一整体) (观察顺序: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三)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完成表格。
┌─────┬──────┬────┬────┐
│ │ 老战士 │ 新战士│ 战马 │
├─────┼──────┼────┼────┤
│外貌(外形)│ 留着胡子 │束着头发│膘肥体壮│
├─────┼──────┼────┼────┤
│ 神态 │ 虎视眈眈 │一脸稚气│竖耳瞪眼│
│ │神情十分严肃│ │严阵以待│
└─────┴──────┴────┴────┘
(四)读最后一段话,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1.“沉睡两千多年”一说明兵马俑从殉葬在秦始皇陵墓里到1974年被发掘,讲明埋藏的时间长。
2.“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重大发现”已经说明这个发现的意义,所在,前面再加上“最为”说明这个发现对考察古代历史的价值之大。
三.总结课文。
1.有表情地朗读全文。
2.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写兵马俑博物馆,从外写到内。写威武雄壮的阵容,从前锋到步兵,骑兵、战车到侧翼和后卫,整个兵马俑充满临战气氛。写兵马俑神态,分类描述。老战士、新战士、战马的神态栩栩如生。
门楣 馏金大字
秦博物馆:
始 大厅 宽敞明亮 两个足球场大
皇 前锋 3列 210个 穿 持 负
兵阵容 步兵 骑兵 战车 穿 路 临战气氛
马 (威武雄壮) 侧翼 后卫 防止
俑老战士 虎视眈眈十分严肃
神态新战士—脸稚气
(栩栩如生) 战马竖耳瞪眼严阵以待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第3题和练习册第5题的填空题。
三、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是从兵马俑坑的面积,威武雄壮的军阵和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三个方面来介绍的。
2.第2题:课文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的威武雄壮的阵容与栩栩如生的神态,指出它的出土在我国考古史上是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第3题:(1)③(2)③。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实用篇三
一、整体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壮观”、“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⑵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释题,课件导入 ,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初读课文,加深印象;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实感悟秦佣的特点。(重点为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加深印象;学习余下的课文,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整体理解课文,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 :
1、知识能力目标:
能审清题意,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2、情感目标:
通过情境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3、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营造氛围,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文本、自主学习,从而能切实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教学过程 :
一、揭题、审题。
1、导入 :中国有一个奇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吗?
板书:世界第八大奇迹提问:秦始皇是谁?兵马俑又指什么?
2、师:围绕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引入: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为何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领略秦始皇兵马俑的神奇与壮观。一起看一段录象吧。
2、播放课件(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短片介绍),形成兵马俑的表象后,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学生自学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词,通读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略)。
三、细读课文,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有的同学急于想知道、急于想看看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去目睹一下这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俑的风采吧!齐读第一句。师:什么叫“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呢?你会说吗?(指名交流回答)
2、师:古代的雕塑家们把兵马俑雕得像活的一样,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它们读活呢?自由练一练,重点练读你最喜欢的那个兵俑或马俑的语句。
交流朗读感受:(略)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根据大家不同的兴趣和对课文的理解,选择一至二项学习任务进行研究。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可坐在一起,好好合作研究研究。
(课件出示)重点研究:
(1)画、摆军阵图。(喜欢画画的)
(2)研究作者观察顺序、写作顺序,结合完成课后“习题4”。(爱好写作的)
(3)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长大想当播音员的)
(4)
2、指名交流汇报:(略)
五、拓展文本,课堂小结:
1、拓展文本,深入体验。
2、师:小结(略)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实用篇四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绳子,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4、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教学重点: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⑵继续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⑴准确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⑵用“似乎”、“也许”造句。
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审清题意,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
2、初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学习第1、2、3自然段,完成作业 本上的第1、2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2、简介秦始皇兵马俑的概况。
二、一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划出生字新词;
3、思考问题: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三、检查一读课文的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
2、了解划出的词语;
3、指名回答问题(一读的思考题)并板书(阵容、神态);
4、完成作业 本上第1、2两题。
四、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
五、三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六、学习第一段
1、齐读。
2、课文一开头就介绍了什么?(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3、让学生知道: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兵马俑博物馆是陈列1974年从秦始皇陵墓的兵马俑坑中发掘的兵马俑的地方。
4、让学生试着概括段意后,再对照课后的段意,让学生明白课后的段意概括的即简洁又确切。
七、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外到内分别写了什么?(镏金大字、大厅)为什么说大厅极为壮观。
3、按由外到内的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厅的壮观。
4、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
八、学习第3自然段
1、边默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兵马俑的军阵的。(用“总分总”的段式,指导学生进行复述。)
2、完成作业 本上第6题。
3、结合讲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段意。(兵马俑军阵威武雄壮)
九、总结学法,齐读1、2、3自然段。
课后小结:
教学目标
1、了解兵马俑的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和新词。
二、指名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段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边默读边思考,完成填空,课文是怎样写兵马俑神态的?
①这些兵马俑神态,。有的兵俑,,,,这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有的兵俑,,,这是刚入伍的。
②一匹匹战马,,,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2、引读理解。
这一段作者先总写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再分别写老战士的外貌是(留着胡子),神态是(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写新战士的外貌(束着头发),神态是(一脸稚气);战马的外貌是(膘肥体壮),神态是(竖耳瞪眼)。
①句中“也许”可换成什么词?(或许可能)在句子中表示推测和估计的意思。
②句中“似乎”可换成什么词?(好像)在句子中表示推测,不肯定的意思。
3、齐读第4自然段。
4、概括第4自然段的段意。
5、小结:作者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词语描写了兵马俑的外貌、神态,使我们身临其境,仿佛回到远古时代,目睹士兵和战马的风姿,同时由衷地赞叹起塑造兵马俑的古代艺术家那高超的技艺。
6、用归并法概括第2段段意。
四、学习第3段。
1、齐读第3段。
2、讨论。
①“沉睡”是什么意思?“沉睡了两千多年”是指什么?
3、概括段意。
五、总结全文,独立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指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评。
2、同桌互说课文主要内容。
3、做作业 本上的第5题。
4、讲评作业 ,揭示归纳的方法。
六、作业 练习
1、完成作业 本上第3题后的讲评。
2、做作业 本上第4题。
①指名读。
②比较句子,写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3、指导造句
①“也许”是什么意思?
②造句举例: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想法也许是对的。
③试着造句,讲评。
④“似乎”是什么意思?
⑤造句举例:前段时间,爷爷病了。经过医生的诊治。爷爷的病似乎好起来了。
⑥试着照句,讲评。
课后小结: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实用篇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的阵容、神态。
2、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许”、“似乎”词语的意思。
3、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的阵容、神态。
难点: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
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师: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深入研究3、4自然段,领略一下的风采。
二、学习3、4自然段
1、自由读3、4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简要概括(板书:阵容 神态)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先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些秦俑的风采吧!
(2)齐读第一句话,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4)自由练读,重点读喜欢的兵马俑的句子。
(5)汇报:
a、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
这个老战士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猛)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虎视眈眈)
b、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是刚入伍的新兵。
大家喜欢这样的小战士么?喜欢他的什么?读出小战士的活泼、稚气。
c、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要读出战马的什么?理解“膘肥体壮”“竖耳瞪眼”。
(6)我们连起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齐读。
(7)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老师也想读,可以么?
(8)师读,故意少读“似乎、也许、可能”。
(9)老师这样读可以么?为什么?(有这些词说明是猜测)
(10)出示几幅兵马俑的图片,问:你能不能学着作者的样,通过仔细观察这些兵马俑的外貌、神态来猜测呢?注意要用上“似乎、也许、可能”。
(1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2)交流汇报。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这些兵马俑不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当你看到军阵精妙的布局时,更会为之惊叹!
(2)齐读第四自然段。
(4)学生准备介绍,要求用不同方法,如画图介绍、朗读、复述、也可以小组合作表演等。
(5)汇报。
三、总结
师:这一列列、一行行的金戈铁马,再现了秦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真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师板书,生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