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赏月写景篇一
今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好赶上学校放大周假。夜晚,正如我预想的一样,天空中,一轮明亮的圆月如约而至,皎洁的月光普照着大地。
我们一家人就坐在院子里,一边吃月饼,一边欣赏这美好的月亮。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别提有多惬意,思绪早已从家人的笑声中飞上云霄了!
自古以来,月亮都是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事物,更是他乡的游子们用以寄托深情的“驿站”。宋代的大学士苏东坡,因被贬而与亲人分离了,他高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就是用月的圆与缺来表达人的悲欢离合;唐代的“诗仙”李白,在背井离乡时低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圣”杜甫浅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的文学家王安石,也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借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在我孩提时,和李白一样天真,以为天上的月亮是一块大饼,还曾想拿她来充饥呢!而今看来,她又像一颗硕大明亮的珍珠!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说得好啊!李白也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仍是同一轮月,变换了的,只是悠悠的时空和匆匆的人物。但无论何时何地,在岁月长河里,月亮就是游子们一盏永恒不灭的明灯。
说到中秋节吃月饼,我又想起老师给我们讲过的这个习俗。据说,这个习俗始于元代,当时,中原人民不堪忍受蒙古人的暴政,起义军的领袖朱元璋联合各路义军,计划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为了传递消息,刘伯温想出了把写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字条夹在月饼中,以互赠月饼传递消息的办法。后来,朱元璋成功推翻了蒙古的统治,建立了明朝,还以月饼赏赐下属庆祝汉人的团聚。于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慢慢地在民间传开来。从此,中秋节吃月饼成了亲人团聚的象征。
月亮是纯洁的,她寄托着古往今来多少人的爱恋或思念。曾有一人在月下,独酌无相亲,因此他只好举杯邀明月。而现在,我正和亲人们聚在一起,在欣赏着那美丽的月亮、吃着月饼。和他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
“春桃,这么晚了,该睡觉了呀!”妈妈的喊声,把我从梦幻般的遐想中拉回来了。呀!已经是午夜时分了,是该休息的时候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今晚这么兴奋,恐怕我也会像苏东坡这一句中所写的那样“照无眠”了,只是我的心境和他不同罢了!
赏月写景篇二
今天是八月十五,是一个特别的——中秋节!中秋节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份满月还要圆、还要明亮,所以又叫“七夕”、“八月节”。中秋时,人们都会尽可能和家人团聚。
我们家也不例外,傍晚,我们一家来到院子里赏月。看着刚升起的月片泻下一片清辉,慢慢地变成了白色。月光静静地洒在地面上,整个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层银色的光。月亮穿过了云朵,将光线撒在了马路上,马路就好像是一条银色的丝带;洒在水面上,晚风一吹,河面上就变得波光粼粼的,宛如一块美玉。
月亮还像一个淘气的小姑娘和我们玩躲猫猫,一会躲进云里,一会又从云中探出淘气的小脑袋,将大地浸在了自己的光辉中。
我看着时隐时现的月亮,就好像看到了月亮中的嫦娥和玉兔,玉兔在勤奋的捣药。还好像看到了吴刚和桂花树。吴刚砍着永远也砍不完的桂花树,又仿佛看到有桂花从天而降。
我们一家在院子里看着月亮,吃着月饼,闻着桂花香,这氛围真让人陶醉啊!
赏月写景篇三
晚上,我像只快乐的小鸟一样跳进校园参加中秋晚会。一进入会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心布置的主席台:上面挂着一条横幅,“一起过中秋赏月”,格外醒目。横幅下是用彩色笔画的红苹果、黄澄澄的梨、甜葡萄和美味的香蕉。好美!小伙伴们围在讲台上,看着艳丽的大丽花和菊花,心中充满了金秋的喜悦。
夜幕降临时,小树上的灯光像明亮快乐的眼睛一样闪烁。大队辅导员童老师用激昂的语气说:“晚会开始!同学们,我们唱跳吧!”突然,欢快的音乐,一串如铃般的笑声,以及一阵响亮的掌声在扩音器中播出。你看,张明和孙蕾的相声让大家笑得合不拢嘴;一年级学生表演的“蜜蜂舞”好有意思;五年级学生表演的“收获之舞”更吸引人:我看到舞台中央有一个绿色的大白菜、紫色的茄子、顶花黄瓜和圆圆的西红柿,围着“大自盘”载歌载舞,庆祝收获的到来!
《月亮升起》不知道谁喊的。我不禁望着夜空。多美的满月啊!它慢慢慢慢升到夜空,那么圆,那么亮,就像一个大而亮的圆盘。它把银色的光洒在校园的树上,反射在学生的脸上,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噗哧——”,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在夜空中回荡,烟花!我看到五颜六色的烟花竞相开放。有的像金色的细雨,纷纷飘落;有的像孔雀一样骄傲,可爱;有的像长蛇一样跳舞,眼花缭乱。“快跳舞!”小芳拉着我的手,走进欢乐的海洋。小伙伴们戴着各种漂亮的头饰跳舞,仿佛是童话世界:“小白自由”跳上跳下,然后消失在人群中。“嫦娥阿姨”拿着一根长长的红纱,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多轻啊!不知道从哪来的一个“孙悟空”,一手拿着金箍,一手“搭凉棚”。我从左向右看,大概是在找“唐僧”。月亮升得更高了,小伙伴们沉浸在喜悦中。
语文课代表王明明站在讲台上大声朗读这首诗:
中秋节的满月光芒四射,
我们想起了台湾的小姐姐们,
跨越千水千山,
我们期待着祖国的早日统一。
是的,我希望我能和我的小哥哥在阿里山,和我的小妹妹在日月潭边庆祝中秋节。月亮女孩,请把我的想法带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