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

时间:2025-01-20 作者:纸韵

阅读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通过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记忆和体会所读书籍的内涵。7.在阅读这些范文时,可以思考和分析文章结构、段落衔接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和亮点。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一

人生路漫漫,一路上少不了暗礁险滩与大风大浪,在面对这般艰难的人生时,只要我们打开心窗,勇敢面对,击退困难,便可走出荆棘丛生的山路,登上一览众山小的成功之峰。

对于苏轼这位诗人,在我的印象中大概只有些轮廓罢了。直到遇见了你,我才改变了我的看法。

轻轻打开苏轼所写的《赤壁赋》,我看到了在月夜泛舟游赤壁的苏轼。他与朋友们“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想着“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幅悠然自得的赏月图在人们眼中看起来是非常美好的吧!但是有谁又曾想到,他仕途历尽艰辛,屡遭迫害,现在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虽然生活遭到落差,心灵变得失落,但是他终不改变乐观的天性,从容地面对生活,勇敢地奋斗下去,最终厚积薄发,在才俊辈出地宋代登峰造极,创造出大量惊世之作,成为文学史上地里程碑。

记得进入高中的时候,诸事不顺,事事不如意。数学卷子发下来后,那鲜红的分数,那满屏的大叉,像一把把尖利的刀子,狠狠地刺痛了我的心。几次下来的考试,都使我的信心丧失殆尽,渐渐地消极起来。直到遇见了你,流放却乐观的你,我才一点一点改变我的观点。你二十岁登进士科,被皇帝预设为未来的宰相,但是遭人嫉妒,被人所陷,现在只能流放到这荒芜之地。面对这荒芜人迹的地方,你勇敢乐观地去面对,你对于这么艰难地处境都不言放弃,何况是我这个小小地挫折呢?于是我在心思放在数学上面: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每天睡觉前把今天所教的内容复习一遍,并且预习明天的新内容。每一次的卷子,都会第一时间思考错的地方,找出漏洞,加以巩固。一如既往,周而复始,慢慢地我又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每做出一道数学题都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在每一次的练习中,我一点点努力,也在一点点进步。

在更多的时候,我们虽然会内忧外患,但是无所谓,只要你在这时候打开自己的心窗,“从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以淡然乐观的心态看待面前的困境,带着属于自己的勇敢和坚持,就可以突破重重难关,迎接人生的春天!

当你在面对滔滔江水,仰头吟诵时,“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我遇见了你,一个潇洒、乐观、积极的你,是你让我终于明白,纵然前方有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只要转个弯,变个样,绊脚石也会变成我们的垫脚石。

让我们一起在失意时,一起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吧!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把荆棘当作铺满鲜花的原野吧!让我们乐观面对,不畏艰险。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二

一、都写赤壁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开头一句“大江东去”写出了长江水浩浩荡荡,滔滔不绝,东奔大海。场面宏大,气势奔放。接着集中写赤壁古战场之景。先写乱石,突兀参差,陡峭奇拔,气势飞动,高耸入云——仰视所见;次写惊涛,水势激荡,撞击江岸,声若惊雷,势若奔马——俯视所睹;再写浪花,由远而近,层层叠叠,如玉似雪,奔涌而来——极目远眺。作者大笔似椽,浓墨似泼,关景摹物,气势宏大,境界壮阔,飞动豪迈,雄奇壮丽,尽显豪放派的风格。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起了极好的渲染衬托作用。

《赤壁赋》写景则迥然不同。作者在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后即写景。诗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时节,柔柔的秋风徐徐吹来,摆弄着诗人的衣角头发,吹走恼人的暑热,大江江面,水波不兴,风平浪静。诗人信笔写来,心情闲适潇洒。在写了诗人和客人饮酒咏诗之后,诗人再写日出后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雾浮起在宽阔的江面上,在皎洁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莹透明。诗人所写秋夜月下江景,反衬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写的赤壁景写得空明柔美,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境。

二、都写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但人物成败不同。

这词和赋,不但写了赤壁景,并且写了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我们知道,赤壁以赤壁之战而闻名,赤壁之战战场上敌对双方的主帅是周瑜和曹操。周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遂成三国鼎立之势。赤壁之战,周瑜功成名就,英名远播;盖世英雄曹操遭到其一生中最大的`失败。

词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战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周瑜。诗人写周瑜,可谓是极尽赞美之能事。先从侧面描写,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衬英雄,英雄美人,风韵无限;次写肖像,姿态威武,英俊奋发,风采动人;最后写风度,面对强敌,谈笑自若,胸有雄兵,稳操胜券。诗人通过从不角度的描写,写出了周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和过人的胆识和才智。诗人以浓墨重彩渲染在赤壁之战中胜利的英雄周瑜,实是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衬托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功业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正如古人云“词是赤壁,心实为已发。周瑜是宾,自己是主,寓主于宾”。

赋缅怀的是被周瑜打败的曹操。诗人先写其势如破竹的攻势,“破荆州、下江陵”、一“破”一“下”,势不可挡;次写军队之多,气势之大,水军船队首尾相接千里,军旗遮蔽了天空;再写曹操不可一世的骄态,面对长江喝酒,横执长矛吟诗,这实在是一个盖世的英雄,诗人在极力渲染曹操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后,最后却来一句“而今安在哉?”来否定虚化。是啊!拥有百万雄兵,视天下为无物的曹操,一样“困于周郎”,一样被“浪淘尽”,何况是被贬谪放逐的诗人呢?故诗人生发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叹。诗人写失败英雄曹操,是为了抒发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感慨,由败者引发已悲,用得恰到好处。

诗人同怀赤壁的历史人物,却胜负不同,成败各异但又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三、都抒怀,感情基调又各不相同。

词中,诗人倾笔于周瑜,以浓墨重彩写出了他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飒爽英姿,盛赞了他所立的赫赫战功和辉煌业绩。诗人自比古代英雄,从而引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喟和怅惋。诗人半生颠簸,命运坎坷;先是不支持变法,不被宋神宗重用;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旋即又遭贬谪。诚及“报国欲死无战场”。故诗人“早生华发”,而“人生如梦”,一声长长的喟叹,即可见其深深的痛惋和颓唐。但是,诗人毕竟性格旷达乐观,“奋历有当世志”,尽管身处逆境,岁月蹉跎,有志难伸,“人生如梦”这种虚无的佛老思想仅仅是一闪念,“一尊还酹江月”。诗人以酒祭月,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更表现了自己壮心未泯,夙志犹存,诗人内心虽有苦闷傍徨,但是思想还是乐观旷达、昂扬向上的,所以该词词风气势磅礴,雄壮豪放。清代文人评苏轼词曰:“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该词可算代表作。

赋中,苏轼充分利用赋重铺排的特点,思想感情发展过程一波三折。诗人月夜泛舟赤壁,欣赏明月秋水,心情恬淡闲适,怡然自得;但因听萧声,怀古人,羡水月而悲;最后诗人通过一番哲学思辩,摆脱“哀吾生之须臾”的烦恼。思想得到升华,由悲而喜,开怀畅饮。赋亦写作者被贬谪放逐,壮志难酬的苦闷及旷达乐观的思想,但和词相比,它没有词的雄壮豪放,而是显得深沉蕴藉。

不管是词和赋,诗人都写了他被贬后有志难伸的苦闷,但最终都得以解脱,这也充分体现了苏轼“外儒内道”的思想。

对于两篇(首)具有相同背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写的作品,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合起来学,注意比较其异同,我们将学得更深更透,对我们的学习将大有裨益。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三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豪放词,体会豪放词的风格。

能力目标:体会。

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

情感目标:在字斟句酌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还原”——通过对字词运用的探讨和想象,还原写景之状。

“体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挖掘和诵读,体悟苏轼之情。

一、交流热身。

二、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豪放的特点。

抽读一生,初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师: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

三、在字斟句酌中深入领会豪放特色。

1、写景气势磅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学生回答。

2、战争场面和英雄形象。

通过词语的本义和上下文的揣摩,领会相关评点,体会英雄豪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外有明主知遇,内有娇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参照上述评点,试着描述自己品味下列诗句的过程: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诵读指导:。

从两个不同版本的比较中,给我们一点诵读启示,有一些动词,在诵读时需要我们放慢节奏,加重语气来重读强调。比如“淘”、“乱”、“穿”、“拍”、“卷”等。

学生齐读。

教师小结:第一次反思。

1、回想一下,初读本词,你注意到了自己在诵读时所涌起的豪放之感是怎样产生的吗?

2、你能否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呈现出那气势磅礴的写景画面和指挥若定的周瑜形象?

四、在比较中体会词的豪放内涵。

咏赤壁(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1、通过比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写周瑜的时候突然把笔锋一转,引出词人自己。这也正是咏史和怀古的区别。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赞美周瑜,实际是为了和诗人自己进行对比。无论是写景,还是英雄形象的塑造,都是为了作者能更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情怀。

2、通过互文性阅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旷达的豪放之情。

资料链接:

资料一:

对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断句和理解,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1、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的主语是苏轼,“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整句话是指诗人自笑在青春不复的时候,还怀想“风流人物”,太多情了。这体现了苏轼在人生失意时的自我嘲解。

2、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的主语是周瑜,“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周瑜之笑,饱含着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

资料二:

1、建安三年(公元1),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国色的小乔。建安十三年(公元2)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湖北黄州游赤壁时的怀古之作,这时作者四十七岁。

3、(在黄州期间他开垦“东坡”,建造“雪堂”,参禅悟道、研习书法、广交朋友)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我们很难看做是一种惩处,或是官方的监禁。他享受这种生活时,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承天寺夜游》。(林语堂《苏东坡传》)。

4、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诵读指导: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最后我们一起再铿锵有力地诵读全词,感受诗人的豪放、旷达之情。

四、教师总结:

第二次反思:

联系课堂学习的环节,进行反思:

2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否给你了这样的启示:读一首怀古词,需要自己去关注写景、咏史、抒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怀古词的阅读图式)。

教师总结:诗人创作怀古篇章,并非单纯是为了抒发“思古之情”,而是站在现实的岸边,去体察历史。在历史中衬托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这就是“历史的回声”,这也正是本专题的精髓所在。我们在学习这个专题的其他课文时也要注意把握这一点。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四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一零八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其间,他纵情山水,两赋赤壁。世人称夏历七月十六所作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所作为《后赤壁赋》,是为一时名篇,千古力作。

主客问答的辞赋结构。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自荀子《赋篇》创其名后,历史上先后有鸿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赋、格律严谨的律赋。至唐,科举考试中仍要按声律平仄写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可称滥觞,宋欧阳修《秋声赋》已趋成熟。苏轼才华横溢,他摆脱了堆砌典故、拘守声律的束缚,在句法自由、结构自由、韵律自由中,既保持赋的形体,又含诗味的浓郁,且与散文亦迥乎有别。因此,《前赤壁赋》行走自由、似诗如画,可以说是散赋中杰出的代表作。

历来游记以游赏山水为题材,大多用记游写景抒情为常法。苏轼游记赤壁,推陈出新。首先,他记叙之体是虚拟的主客对答的结构形式。主客对答是赋体中的传统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前赤壁赋》中,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的领悟,而这一切则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起。其次,辞赋行文多用排比、对偶,即所谓韵文,此亦是赋的主要特点。但《前赤壁赋》每段首句或开头几句又多为散句。如首段“举酒属客”“少焉”为散句,第二段开头“于是饮酒”是散句,第三段客曰散句更多,第四段则以散句为主。可见,全文散句成份多处。但是,既然是赋,则应该用骈句或近乎骈句为主。《前赤壁赋》以四字六字为多,几同于“四六文”。读之于整饬中见参差,整齐中显自由。这样既显示了传统赋体那种特质和情韵,却又做到保留而不拘泥,讲究又不为束缚。最后,辞赋讲究声韵美。《前赤壁赋》多处押韵,却换韵较快。每段一韵或几韵不等,而且换韵处往往是文义的一个段落。如第一段的“天”“然”“仙”,第二段“慕”“诉”“缕”“妇”,第四段的“鹿”“属”、“粟”“穷”“终”“风”,以及末段的“主”“取”与“色”“竭”“适”等。总之,《前赤壁赋》以文为赋,藏韵于不觉;借客设问,叹人生之如寄。用辞赋之语言形式,却又弃寻常之套路,以至象“若夫”“尔乃”“是以”等等也抛而不用。这是大家的苏轼兼取散文和辞赋的优点、手法作赋,是苏轼此赋出新处,亦是绝妙处。

诗化的景情融合。

读《前赤壁赋》,我们感到苏轼写的景美。你看,一叶扁舟浮在茫茫江面,月色水光与天宇合一。以至于江动还是船移,御风还是乘云,是实景还是虚象,说是又不是了。然而,文章写得却是常景,正如清代文学家方苞所说,“所见无绝殊者(没有什么特别与众不同的地方),而文境邈不可攀”。文章写的是常景,是山水,是风月。但是,为什么又有如此感人的魅力呢?答曰:它的景是诗化的景情融合所致。

文章通篇以景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川、江水辅之。首段“风”和“月”开卷。“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几句,极凝练简洁点出风月,写出江景。接着,文章反复再现“风”和“月”形象。如歌中的“击空明兮沂流光”,客引曹操的“月明星稀”及“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苏轼答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都紧紧扣住了“风”和“月”。这种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浑然一体,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你看,秋江的清风,澄净的星空,月移船行。无边的风月渺渺入怀,人好像在仙界飘。正当主客陶然其中正感到一个“乐”字时,扣舷而歌却又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转向了莫名的惆怅。这是借景生情,景是情的外观;情由景生,情是景的内涵。文章接着下来,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句,再从客的口中,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来抒发感情。当然,这中间,苏轼是借景物、地点的关合。最后,仍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议论,即人们常见的山川、风月的变与不变、有穷无穷来感叹人生。可见,“风”“月”这惯常的景色,起始写来又极似闲笔,在《前赤壁赋》中却因为“空明”“流光”之景,生出“乐甚”“愀然”之情,而读者则是在不知不觉中为这常景打动,为这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因为,这景这情,有历史人物的业绩,有古战场的空寂,有作者的旷达和惆怅。文章正是这样由于景物的反复穿插,悲喜之情的不断消长,作者情感的痛快吐纳,使景情融合达到完美统一,使常景产生如此感人的魅力。

达观的人生境界。

虽然,文章中也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等语,但这对一个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的已近垂老之人来说,是共有的悲哀,也是世俗的悲哀。从这一点再去看“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就可以理解了。那可不是“及时行乐”啊,虽绝无惊世豪情,却乃寻常生活。谐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熔社会、人生、自然于一炉,俯察人与宇宙,充满人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叹,凡此种种,皆为《前赤壁赋》使人们历久弥新爱读之原因,文章千古不绝之魅力。

[内容述评]。

《前赤壁赋》是苏轼贬谪黄州后的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在这个政治失意时期复杂的心态。可以这么说,文章中主客二人由乐到悲、又由悲到喜的感情变化过程,其实就是苏轼自己在这一时期思想演变过程的一个缩影。

苏轼在文章中展开了思想深处的矛盾斗争。怎样看待被贬逐的不幸遭遇?对仕途上的这一重大挫折何以自处?文章第一段所表达的“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受,实质上反映了苏轼在贬谪初期寻求超脱现实的强烈愿望。而第二段中由曹操“而今安在哉”引起的怀古伤今的苦闷,以及“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之人生无常的悲叹,都是作者消极出世思想的表现。但最终苏轼还是从悲观颓丧的消极情绪中振作起来;自己否定了虚无的人生观,以旷达乐观的态度对待现实,身处逆境却忘怀一时得失,仍然热爱生活。文章末段在无挂无碍、宠辱皆忘的乐观情绪中结束,表现了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但苏轼的乐观态度从何而来?从文中可以看出,主要来自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观点。这种观点,本质上就是庄子“万物齐一”的思想,即齐得失,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一超然物外,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又与佛家的与世无争、随缘自适之义相通。所以,苏轼用以自我解脱的药方,主要是佛道两家的哲学。

艺术特色。

一、景、情、理三者融为一体。

这篇文章虽从记游写起,但重点不在模山范水,探幽寻胜,而在抒发人生感慨,辩论人生意义,因而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但这种哲理性并不是用抽象的哲学语言和纯粹的逻辑思辨来体现,苏轼采用的是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明手法,使本文达到了写景、抒情、说理的统一。文章首段描写江上秋景,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空灵澄澈之景,引启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遐想,这是因景生情。第二段中客的一番议论,以“羡长江之无穷”扣住水,以“抱明月而长终”扣住月,以“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于是,虚无消极的人生感叹,借助于第一段中展现的具体、现实的自然形象表达了出来,这就是借物喻理。至第三段,苏子反驳,起首就用“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针锋相对,随之以水与月作留,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两重性的道理。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作者也是信手拈来,以“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代表自然界美好的事物,写来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全篇文章,议论赋予景物以微妙的哲理内蕴,写景使哲理呈现了生动可感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内在脉络,三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呈现出理趣之美。

二、主客问答的创造性运用。

中国古代赋体,常用主客之间相互问答、最终抑客而扬主的表现手法。《前赤壁赋》也继承了这一表现手法,但作了很大改造。这里的客,不必确指某人,主客双方,其实是作者为展开辩论而虚设的两个思想对立方面,主客驳难就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独白。最终主说服客,反映了作者思想深处积极一面战胜了消极一面,也就是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取代了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

三、句式错落有致,用韵疏密相间。

作为一篇文赋,本文在句式和用韵方面是很典型的。就句式而言,全文既有不少散句,又运用了大量排比句和对偶句,有整有散,起落有致。在散句之中,穿插了一些似对实不对的偶句,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颇有韵味悠长之感。有些句子,似散而实整,如“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有些句子,则似整而实散*如“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既白”,散句与偶句如此交互使用,显得舒卷自如,颇有行云流水之妙。就用韵而言,随着文情的抑扬起伏,文句的整散错落,用韵也时疏时密,有时隔句押韵,有时则三、四句押韵。尤可注意的是,如句末是虚字,有时韵脚不在句末一字,而在虚字前一字押韵,如“顺流而东也”和“固一世之雄也”中,句末是“也”字,就在“东”和“雄”两字上押韵。又如:“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围于周郎者乎?”其中“昌”、“苍”、“郎”押韵。这样处理,声调显得和谐优美,而终归于散文那种行云流水般的自然。

赏析(2)。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从泛舟而游写到枕舟而卧,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赋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下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文中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显然,赋中客人和苏子的话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他所谈的人生哲理,有合理的积极的一面,但也含有佛老思想中随遇而安、惟与自然相适的消极因素。因而“客人”的话却很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所以当他把手书的《前赤壁赋》寄给好友钦之时,特地写信叮嘱道:“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

赋分三层意思展开,一写夜游之乐,二写乐极悲来,三写因悲生悟。情感波折,层层深入。文笔跌宕变化,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景则水月流光,情则哀乐相生,理则物我相适,杂以呜呜箫音,悠悠古事。体物写志,妙在不离眼前景,而议论、见识又不囿于眼前景。情因景发,景以情显,两两相触,缥缈多姿,创造出美妙的神话般的境界。又借景说理、寓理于情,使得赋充满诗情画意,而兼具哲理。作者用清新的散文笔调作赋,中间有骈词、俪句,也用了韵,更多的是散句成分。这种赋称为文赋。《前赤壁赋》除采用赋体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外,句式长短不拘,用韵错落有致,语言晓畅明朗,其间有歌词,有对话,抒情、说理自由洒脱,表现力很强。这些都是对赋体写作的一种发展。

它的特点是。

(1)骈散结合。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2)形象优美,善于取譬。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蚊,泣孤舟之嫠妇。”连用的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文档为doc格式。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五

前几天看《赤壁》,那江流澎湃,波澜壮阔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许多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战争故事,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向了那个英雄倍出的遥远年代,而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句更是令我心灵震撼,久久无法释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一开头就描绘了奔腾汹涌的长江水,并且把江山,历史,人物合写,将读者从眼前壮景带入千古兴亡的历史气氛中去,感受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作者伫立江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对江山,人物的感想,归到赤壁之战的具体史迹上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令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人不由得发出感叹:锦绣的河山,美丽如画,那时候,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三句,作者由怀古而转入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指赤壁古战场。“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像灵魂向古代游历了一番。

赤壁大战的时候,周瑜才三十多岁。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谪居黄州。此次游览赤壁,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他豪迈奋发的感情,故谓“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自己又能怎样呢?故说“多情应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华发”,即白发早生,表面上是说年岁已大,实际上是感叹光阴虚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梦啊,何必自寻烦恼呢,还是酒洒江月,把人生寄托于山水自然之间吧。篇末的感伤是一种苍凉,抒发了自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侧面进一步烘托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将人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六

长风席滚,你孤立舟头,青丝随风飞扬。衣襟猎猎作响,你深远的目光照射思想的天空中,望见了什么。东坡,你不孤独,因为你有才情相伴。

孑然间,你蓦的追忆起那江南氤氲的美景,联想起了那朋友相别时的悲伤,轻吟起淡然的词句。“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幽远的声音在风中飘走,消融在你心里的尽头,我知道,你想忘记孤苦,忘记无依。但你淡然而笑。

你在我心中是那么完美,又是那么虚渺,看不清。你尘封的词句使我联想起你的身影,却摸也摸不到。

丙辰中秋,共赏明月。你品着樽中美酒,拂袖而笑,对酒当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你用智慧的双眼与明亮对话,用耳廓接受那只有你自己听得到的天籁之音。望着月亮慢慢下移,渐渐地,你有品出酒中的苦涩袭人。思念顿时涌上心头,你迷离间望见了子由的身影,有弥散在夜里静谧的空气中;你又吟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你摇了摇头。美酒并没有扰乱你的思维,终于,你无法摆脱你生来的秉性,豁达地聊以自慰,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真挚的祝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知道中秋之夜早晚会离去,便微笑的告别那令你思绪万千的明月。

苏轼,你面对美景,不会一看而了,而会写下:“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的词言。网面对生活中的不顺,苏轼懂得自我开解,吟出“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看破红尘孤舟远行的自足乐观。

眼前,滚滚长江东逝,你有志报国,壮怀难酬。长江汹涌奔腾,气壮山河,你在其中,赞而忘我,“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骇浪搏击着江岸,卷起千仞的雪浪,引起了你不由的遐想,豪杰涌现在你心头,回想三国时候的有怀之士,想起周瑜在杀而指挥作战:“遥想公瑾时,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关间、樯橹灰飞烟灭。”东坡你向往周瑜,渴望成为周瑜那样的人,同样,写你一样,同怀着一颗报国疆场的热忱之心。而现实却是那般残酷,你无情被贬,与有志报国的决心大相抵牾。但你仍秉持着一颗达观的心。

苏东坡,也许你只是茫茫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闪亮的水滴,但你用你的心灵感动着我,感动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品味东坡,忘能品出可贵的甘泉,激励我前行。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七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一零八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其间,他纵情山水,两赋赤壁。世人称夏历七月十六所作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所作为《后赤壁赋》,是为一时名篇,千古力作。

主客问答的辞赋结构。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自荀子《赋篇》创其名后,历史上先后有鸿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赋、格律严谨的律赋。至唐,科举考试中仍要按声律平仄写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可称滥觞,宋欧阳修《秋声赋》已趋成熟。苏轼才华横溢,他摆脱了堆砌典故、拘守声律的束缚,在句法自由、结构自由、韵律自由中,既保持赋的形体,又含诗味的浓郁,且与散文亦迥乎有别。因此,《前赤壁赋》行走自由、似诗如画,可以说是散赋中杰出的代表作。

历来游记以游赏山水为题材,大多用记游写景抒情为常法。苏轼游记赤壁,推陈出新。首先,他记叙之体是虚拟的主客对答的结构形式。主客对答是赋体中的传统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前赤壁赋》中,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的领悟,而这一切则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起。其次,辞赋行文多用排比、对偶,即所谓韵文,此亦是赋的主要特点。但《前赤壁赋》每段首句或开头几句又多为散句。如首段“举酒属客”“少焉”为散句,第二段开头“于是饮酒”是散句,第三段客曰散句更多,第四段则以散句为主。可见,全文散句成份多处。但是,既然是赋,则应该用骈句或近乎骈句为主。《前赤壁赋》以四字六字为多,几同于“四六文”。读之于整饬中见参差,整齐中显自由。这样既显示了传统赋体那种特质和情韵,却又做到保留而不拘泥,讲究又不为束缚。最后,辞赋讲究声韵美。《前赤壁赋》多处押韵,却换韵较快。每段一韵或几韵不等,而且换韵处往往是文义的一个段落。如第一段的“天”“然”“仙”,第二段“慕”“诉”“缕”“妇”,第四段的“鹿”“属”、“粟”“穷”“终”“风”,以及末段的“主”“取”与“色”“竭”“适”等。总之,《前赤壁赋》以文为赋,藏韵于不觉;借客设问,叹人生之如寄。用辞赋之语言形式,却又弃寻常之套路,以至象“若夫”“尔乃”“是以”等等也抛而不用。这是大家的苏轼兼取散文和辞赋的优点、手法作赋,是苏轼此赋出新处,亦是绝妙处。

诗化的景情融合。

读《前赤壁赋》,我们感到苏轼写的景美。你看,一叶扁舟浮在茫茫江面,月色水光与天宇合一。以至于江动还是船移,御风还是乘云,是实景还是虚象,说是又不是了。然而,文章写得却是常景,正如清代文学家方苞所说,“所见无绝殊者(没有什么特别与众不同的地方),而文境邈不可攀”。文章写的是常景,是山水,是风月。但是,为什么又有如此感人的魅力呢?答曰:它的景是诗化的景情融合所致。

文章通篇以景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川、江水辅之。首段“风”和“月”开卷。“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几句,极凝练简洁点出风月,写出江景。接着,文章反复再现“风”和“月”形象。如歌中的“击空明兮沂流光”,客引曹操的“月明星稀”及“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苏轼答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都紧紧扣住了“风”和“月”。这种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浑然一体,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你看,秋江的清风,澄净的星空,月移船行。无边的风月渺渺入怀,人好像在仙界飘。正当主客陶然其中正感到一个“乐”字时,扣舷而歌却又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转向了莫名的惆怅。这是借景生情,景是情的外观;情由景生,情是景的内涵。文章接着下来,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句,再从客的口中,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来抒发感情。当然,这中间,苏轼是借景物、地点的关合。最后,仍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议论,即人们常见的山川、风月的变与不变、有穷无穷来感叹人生。可见,“风”“月”这惯常的景色,起始写来又极似闲笔,在《前赤壁赋》中却因为“空明”“流光”之景,生出“乐甚”“愀然”之情,而读者则是在不知不觉中为这常景打动,为这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因为,这景这情,有历史人物的业绩,有古战场的空寂,有作者的旷达和惆怅。文章正是这样由于景物的反复穿插,悲喜之情的不断消长,作者情感的痛快吐纳,使景情融合达到完美统一,使常景产生如此感人的魅力。

达观的人生境界。

虽然,文章中也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等语,但这对一个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的已近垂老之人来说,是共有的悲哀,也是世俗的悲哀。从这一点再去看“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就可以理解了。那可不是“及时行乐”啊,虽绝无惊世豪情,却乃寻常生活。谐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熔社会、人生、自然于一炉,俯察人与宇宙,充满人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叹,凡此种种,皆为《前赤壁赋》使人们历久弥新爱读之原因,文章千古不绝之魅力。

[内容述评]。

《前赤壁赋》是苏轼贬谪黄州后的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在这个政治失意时期复杂的心态。可以这么说,文章中主客二人由乐到悲、又由悲到喜的感情变化过程,其实就是苏轼自己在这一时期思想演变过程的一个缩影。

苏轼在文章中展开了思想深处的矛盾斗争。怎样看待被贬逐的不幸遭遇?对仕途上的这一重大挫折何以自处?文章第一段所表达的“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受,实质上反映了苏轼在贬谪初期寻求超脱现实的强烈愿望。而第二段中由曹操“而今安在哉”引起的怀古伤今的苦闷,以及“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之人生无常的悲叹,都是作者消极出世思想的表现。但最终苏轼还是从悲观颓丧的消极情绪中振作起来;自己否定了虚无的人生观,以旷达乐观的态度对待现实,身处逆境却忘怀一时得失,仍然热爱生活。文章末段在无挂无碍、宠辱皆忘的乐观情绪中结束,表现了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但苏轼的乐观态度从何而来?从文中可以看出,主要来自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观点。这种观点,本质上就是庄子“万物齐一”的思想,即齐得失,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一超然物外,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又与佛家的与世无争、随缘自适之义相通。所以,苏轼用以自我解脱的药方,主要是佛道两家的哲学。

艺术特色。

一、景、情、理三者融为一体。

这篇文章虽从记游写起,但重点不在模山范水,探幽寻胜,而在抒发人生感慨,辩论人生意义,因而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但这种哲理性并不是用抽象的哲学语言和纯粹的逻辑思辨来体现,苏轼采用的是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明手法,使本文达到了写景、抒情、说理的统一。文章首段描写江上秋景,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空灵澄澈之景,引启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遐想,这是因景生情。第二段中客的一番议论,以“羡长江之无穷”扣住水,以“抱明月而长终”扣住月,以“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于是,虚无消极的人生感叹,借助于第一段中展现的具体、现实的自然形象表达了出来,这就是借物喻理。至第三段,苏子反驳,起首就用“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针锋相对,随之以水与月作留,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两重性的道理。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作者也是信手拈来,以“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代表自然界美好的事物,写来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全篇文章,议论赋予景物以微妙的哲理内蕴,写景使哲理呈现了生动可感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内在脉络,三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呈现出理趣之美。

二、主客问答的创造性运用。

中国古代赋体,常用主客之间相互问答、最终抑客而扬主的表现手法。《前赤壁赋》也继承了这一表现手法,但作了很大改造。这里的客,不必确指某人,主客双方,其实是作者为展开辩论而虚设的两个思想对立方面,主客驳难就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独白。最终主说服客,反映了作者思想深处积极一面战胜了消极一面,也就是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取代了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

三、句式错落有致,用韵疏密相间。

作为一篇文赋,本文在句式和用韵方面是很典型的。就句式而言,全文既有不少散句,又运用了大量排比句和对偶句,有整有散,起落有致。在散句之中,穿插了一些似对实不对的偶句,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颇有韵味悠长之感。有些句子,似散而实整,如“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有些句子,则似整而实散*如“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既白”,散句与偶句如此交互使用,显得舒卷自如,颇有行云流水之妙。就用韵而言,随着文情的抑扬起伏,文句的整散错落,用韵也时疏时密,有时隔句押韵,有时则三、四句押韵。尤可注意的是,如句末是虚字,有时韵脚不在句末一字,而在虚字前一字押韵,如“顺流而东也”和“固一世之雄也”中,句末是“也”字,就在“东”和“雄”两字上押韵。又如:“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围于周郎者乎?”其中“昌”、“苍”、“郎”押韵。这样处理,声调显得和谐优美,而终归于散文那种行云流水般的自然。

赏析(2)。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从泛舟而游写到枕舟而卧,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赋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下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文中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显然,赋中客人和苏子的话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他所谈的人生哲理,有合理的积极的一面,但也含有佛老思想中随遇而安、惟与自然相适的消极因素。因而“客人”的话却很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所以当他把手书的《前赤壁赋》寄给好友钦之时,特地写信叮嘱道:“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

赋分三层意思展开,一写夜游之乐,二写乐极悲来,三写因悲生悟。情感波折,层层深入。文笔跌宕变化,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景则水月流光,情则哀乐相生,理则物我相适,杂以呜呜箫音,悠悠古事。体物写志,妙在不离眼前景,而议论、见识又不囿于眼前景。情因景发,景以情显,两两相触,缥缈多姿,创造出美妙的神话般的境界。又借景说理、寓理于情,使得赋充满诗情画意,而兼具哲理。作者用清新的散文笔调作赋,中间有骈词、俪句,也用了韵,更多的是散句成分。这种赋称为文赋。《前赤壁赋》除采用赋体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外,句式长短不拘,用韵错落有致,语言晓畅明朗,其间有歌词,有对话,抒情、说理自由洒脱,表现力很强。这些都是对赋体写作的一种发展。

它的特点是。

(1)骈散结合。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2)形象优美,善于取譬。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蚊,泣孤舟之嫠妇。”连用的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苏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八

看《赤壁》,那江流澎湃,波澜壮阔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许多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战争故事,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向了那个英雄倍出的遥远年代,而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句更是令我心灵震撼,久久无法释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一开头就描绘了奔腾汹涌的长江水,并且把江山,历史,人物合写,将读者从眼前壮景带入千古兴亡的历史气氛中去,感受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作者伫立江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对江山,人物的感想,归到赤壁之战的具体史迹上来。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令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人不由得发出感叹:锦绣的河山,美丽如画,那时候,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下阕从周瑜写起,写得具体,丰满:刚刚娶小乔为妻的周瑜,春风得意,英姿焕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中挥着羽扇,头上系着纶巾,一身儒将装束,风度翩翩。谈笑风生中,就使曹军船舰烧为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三句,作者由怀古而转入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指赤壁古战场。“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像灵魂向古代游历了一番。

赤壁大战的时候,周瑜才三十多岁。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谪居黄州。此次游览赤壁,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他豪迈奋发的感情,故谓“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自己又能怎样呢?故说“多情应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华发”,即白发早生,表面上是说年岁已大,实际上是感叹光阴虚度。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九

《赤壁赋》中,概写苏轼和客人在江面上饮酒,朗诵诗经中有关章节的句子。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

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高兴的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故垒西边”两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中不难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建树的“我”。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阕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一段具体描写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周瑜。作者没有直接写周瑜的胯下马、掌中枪,而是武官文写:周瑜年轻英俊、气概俊伟、雍容娴雅、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挥才干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作者着力写周瑜其目的全在于凭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难酬的郁闷愁苦的情怀。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却又遭贬。如此之磨难自然会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来自我排遣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表达了作者极其矛盾和苦闷的心情。面对大好河山,缅怀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孙权信赖,年轻时便建功立业,而自己虽有抱负,但有志难伸,毫无作为,相比之下,无限感慨。心情由激昂奋发转入消极苦闷。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尾句,一方面表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却常常用达观来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同时也应看到另一面,那就是还不失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十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东去的江水冲尽了往昔的风流故事,却化不开词人心头的一片苦闷。一切随波而逝,惟有今人怀古思念时的惆怅与无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月光下的江水似乎愤怒了,这滔滔江水击打的何只是水中乱石,何只是绵延江岸;卷起的又何只是层层江浪,阵阵风波?遥想三国赤壁之战,决战决胜的少帅周瑜,何等潇洒、何等睿智、何等意气风发!再想今日的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壮志难酬。于是这奔流不息的江水卷起的是心中难平的心绪,拍打的是仰慕英雄却悲叹一事无成的心灵,穿空的是此时慨叹人生失意的精魂!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就是苏轼:一个永远屹立不倒的人,终将心绪抚平,笑看世间潮起潮落。一杯酒祭奠英雄豪杰,仍不便愿与英雄豪杰为伍的壮志雄心,也祭奠自己逝去的年华,实现这未殆尽雄心壮志。

苏轼这个一生沉浮在进退荣辱,悲欢离合的.人,自然会慨叹“人生如梦”。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是啊,古今如同一梦,而许多人未能从梦中醒来,却在旧欢新怨的怪圈中轮回、反复。这才是人生的最大悲哀。但苏轼依旧清醒,因为,人生的痛楚,摔打炼就了这样一个敢爱敢恨,豁达超然的一代词宗。

说他敢爱敢恨,是因为“一曲阳关情几许”,送别友人他恳切真诚;“明朝酒醒何处,肠断紫玉箫”,离别之时他肝肠寸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掉念亡妻他欲哭无泪。他主张改革而又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司马光尽废新法时,又骂他是“司马牛”。正是他的敢爱敢恨,直言不讳地指点时政,使他这个“多情者”早生华发,他也因此屡遭贬谪而一生坎坷。

“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在开朗之时不忘为国效力,一如王勃“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的慨问。“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便是苏轼的气魄,即便是憧憬,也奔放豪迈。又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如杜甫“荡胸生层云”的旷达胸襟与气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又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生的风雨换来苏轼泰然自若的一笑。没有人比他更超然物外,更兀傲伟岸,更刚烈坦荡的了。就是这样一个傲岸的人,虽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写就的诗词却依旧雄健奔放,挥洒自如,仍旧志不灭,心不死。“风雨”不怕“斜照”、“相迎”不喜,无可不可,便是参透后的一种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

苏轼一生虽未能“定风波”,却未随波逐流,泯然众人,终是一生坦荡,无怨无悔。“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便是苏轼的如梦人生。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十二

苏拭。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东坡是宋代大文豪,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他的成年主要生活在北宋神宗、哲宗年间,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获宋代学子最高荣誉,官至礼部尚书,风光一时。然而,他的禀性和情操,却使他一生坎坷,屡次被贬。他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即被贬到现今的湖北黄冈、广东惠州和海南岛。“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更工”,苏东坡的坎坷经历没有成就他政治上的事业,却造就了天才的文学巨匠,为中华文化贡献了精品和经典。他把宋文、宋诗和宋词推向高峰,其散文既以才智驰骋,又文理自然;其诗干预社会,思考人生,艺术风格刚柔相济;其词开一代新风,豪放俊朗,清新洒脱。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东坡由于“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年底出狱,被安置在黄州。越二年,元丰五年的七月和十月,苏东坡偕同友人游黄州城外赤壁,分别写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在《赤壁赋》中,苏东坡描绘出“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风景画,弹奏出“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的人生音符。

《文心雕龙·诠赋》认为:“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也。”《赤壁赋》没有过多的铺采和辞藻堆砌,重点是体物写志,叙述中有描写,描写中有感悟,感悟中有议论,议论中有叙述,循环往复,一唱三叹。两篇《赤壁赋》是一个有机联系整体,《前赤壁赋》写水,说理谈玄,议论风生,侧重于人生哲理的阐发;《后赤壁赋》写山,以记叙、描写为主,更符合游记的特征,侧重于艺术形象的渲染。《前赤壁赋》全文537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写作者与客人泛舟江上,清风吹拂,明月当空,水天一色,饮酒诵诗,尽情投入大自然怀抱,领略秋江夜色之美,飘飘渺渺犹如离开人间不受拘束,又如生出双翼登临仙境。第二层次写作者与客人饮酒唱歌,作者扣舷而歌,客人吹箫而和,产生悲伤幽怨情绪,“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第三层次写作者与客人关于宇宙人生的讨论,客人被作者说服,精神得到解脱,复又欢乐,“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后赤壁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情趣与《前赤壁赋》是一致的,《三苏文苑》眉批日:“仍用风月为主,二字乃长公一生襟怀”。全文357字,分为三个自然段,着力描写出一幅美妙奇异的夜景和意境,既有长江与断岸,又有月白与风清,既有巉岩与蒙茸,又有危巢与幽宫,既有雪堂与临皋,又有鲈鱼与斗酒,既有客人与家妇,又有孤鹤与道士,真可谓字字有诗、句句如画,读之似真似幻、如梦非梦。

品读《赤壁赋》,我们不能不对苏东坡豁达的人生态度油然而生敬意,这就是置自我于物体之外,以不变去应对万变,在随缘自适、随遇而安中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乌台诗案”使苏东坡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出狱后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职位相当低微,不得擅离居所,实为软禁。苏东坡从显赫高位一下跌入底层,以犯人身份在黄州生活了四年又二个月。在这段时间内,他有过情绪低落和意志消沉,但没有沉沦和被厄运击垮。他的报国壮志坚贞不渝,在致友人书信中说:“虽废弃,未为忘国虑也”;“愿为穿云鹤,莫作将雏鸭”。他的乐观心态没有改变,公务之余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家计,由此号“东坡居士”。他的文学天赋更是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绝唱,而且留下了《黄州寒食诗帖》这一书法极品。苏东坡所以能在人生困境时始终保持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源于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儒释道兼备的深厚学养和人生境界。

文档为doc格式。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十三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鉴赏。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悠悠忽忽地离开世间,超然独立。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此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此情此景乃缘于李白的《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进而深化之。

第五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这篇赋在艺术手法上有如下特点:

“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作者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此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意象连贯,结构严谨。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愀然”的过渡;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情绪转入低沉消极;最后仍是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十四

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十五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蒙蒙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苏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十六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也拥有过一切,可转眼都已飘散如烟。嗯,都只是曾经,那些都是逝去的,不见了。

我的身上好像丢了些什么东西。可再认真看看,既没缺只胳膊断条腿,也没丢了魂魄在街上游荡。

究竟少了些什么呢?转过身去问后桌。她轻挑起我的下巴,在脸上仔细端详一番,没好气地对我说:多了一股煞气,看你印堂发黑,施主必有血光之灾啊,施主您还是多多行善吧!我没理会,板着脸转了回去,同桌不经意间说了一句:你是很少笑了吧。

猛地一惊,不是这样吧!脸部的肌肉微微抖动,努力地将嘴角往上带,还是做不出那种所谓的笑,只好借助双手,把嘴角往上提,好像被冻住了,肌肉十分僵硬。保持这个姿势转过头,把她们吓了一跳,又开始吐槽:你可别逗我了,这比哭还难看呢!

是真的很少笑了。

有句话不是说: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差嘛。记得以前,我是很爱笑的,高兴也笑,难过也笑,成功了笑,就连失败了也只是笑笑就过去了。最近好像总是在抱怨。题目不会做抱怨,考试失败了抱怨,就连自己丢了东西也要抱怨一番。

是什么改变了这么多?我说是时间,可你却说是我自己改变了自己。以前的我会在遇到困难时去请教,考试考差了也不灰心,争取下次的机会,丢了东西也会心平气和地去找,可现在只要发生了什么事只会一味的沉沦。说自己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简直就是个不行小姐总是说自己不行。

听了你的批评,真的发现自己的心态变了。就跟老人家一样,经历再多挫折到头来也只会等待死亡。

尝试着去改变,把一切都看开,别等一切都欠下了才去眷慕,去怀缅。

笑意快快浮现我的嘴角,心中这样的期许。望那逝去的风景,出现吧!

文档为doc格式。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十七

“文赤壁”与“武赤壁”

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战场——赤壁,究竟在哪里?由于历史久远以及国人具有崇尚历史英雄的情结——愿意把自己的家乡看成历史英雄演出的舞台等原因,历来说法众多。其中最为流传的有两说,即“文赤壁”和“武赤壁”。

“文赤壁”在湖北省黄州附近,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两篇《赤壁赋》而得名。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过着半是罪人、半是闲人的生活,长达四年之久。这对于胸怀壮志奇才的他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作为文人,他在贬谪的岁月里免不了要用文学作品来表达和排遣苦闷的心情。

事有凑巧,在黄州西边的江岸上,有座山叫“赤鼻矶”,山呈红色,当地人说那里就是当年周瑜打破曹兵的赤壁战场。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由周瑜的建立丰功伟绩而想到自己的蹉跎岁月老大无为,不平之气油然而生,人生如梦的感慨亦随之而起,于是创作了驰名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词的上阕以雄劲的笔墨描绘了黄州赤壁的壮美景色,乱石穿空”写出山岩的峭拔恣肆,是绘形之笔;“惊涛拍岸”写出水石相击的声势,是绘声之笔;“卷起千堆雪”写出浪花的重叠、洁白,是绘色之笔。这壮美的江山景色描写,为下片所写的壮美英雄人物周瑜提供了一个恰当的背景。下阕写周瑜形象从四个角度下笔:“小乔初嫁”是以美人为英雄增辉,“雄姿英发”写周瑜身姿壮伟、谈吐不凡,“羽扇纶巾”写周瑜的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从容临战、指挥若定。如此,一个相貌堂堂、风流儒雅、胸有成竹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

苏轼缅怀周瑜,实际上是在憧憬自己,在塑造周瑜形象上,显然是根据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在他赞美周瑜的言辞中,始终蕴涵着这样的潜台词:“为什么周瑜能够建功立业,而同样具有才能的我却不能够?”人生如梦,难操命运,是自古以来失意英雄的共同慨叹,遂使这首词作博得了后世的广泛共鸣,成为千古绝唱。

黄州赤壁之说,也就因此而形成,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光点,历代营修不绝。李白、杜牧、王安石、范成大、陆游、辛弃疾等都曾来此游览,留下诗词作品。

清康熙年间,黄州知府、画家郭朝祚把黄州赤壁定名为“东坡赤壁”,并题了匾额。现有面积四百余亩,建筑物有九亭(放龟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快哉亭、览胜亭、望江亭、羽化亭),三楼(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二堂(二赋堂、雪堂),二阁(碑阁、留仙阁),一斋(慨然斋),一像(苏轼塑像)。二赋堂内有一块巨大木壁,正反两面刻分别刻着前、后《赤壁赋》全文。碑阁内有石碑百余通,皆刻苏轼的书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所说的“故垒”就是指的黄州城。苏轼给他的朋友范子丰的书信中解释说:“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所败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与范子丰书》)这段话明白表示,曹公所败的赤壁在黄州之西的说法,是取用“传云”,也就是当地人的传说,并非依据史料记载,“或曰非也”则又补充了否定的意见,词中的“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也是强调了取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而已,并非认定这里就是赤壁之战的战场。应该说,在赤壁之战的地点问题上,苏轼是采取了谨慎的态度的。文学创作不同于科学考古,文学创作往往是借题发挥,目的在于抒发生活感受。作为后世读者,也不应该把文学作品作为考定古迹的依据。由此来看,黄州赤壁之说实在是一种历史的误会,是把文与史混为一谈而产生的误会。

赤壁之战的战地实为湖北省蒲圻县(6月11日蒲圻县更名赤壁市)的赤壁,即后人所称“武赤壁”。唐人杜佑《通典》说:“今鄂州之蒲圻县有赤壁,即曹公败处。”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说:“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这些史料说明,赤壁之战的地点是在蒲圻县,并非黄州附近(蒲圻在黄州西面数百里处);其位置在长江南岸,并非北岸;周瑜火烧曹操战船处是在乌林。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又向南方进军,破荆州、下江陵,率水军沿江东进,到达赤壁,与孙刘联军相遇,进行水战,曹军失利,军卒染疾者甚多,曹操败退江北之乌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其后,周瑜用火攻之战术,烧毁曹军战船于乌林。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三国志·刘备传》记载:“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三国志·孙权传》记载:“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综合上述史料,可以大体理出当时战争的情况,孙吴联军与曹兵战于赤壁,是这场战争的第一役,此时周瑜并未使用火攻战术,及至曹兵败退到江北的乌林,周瑜才用火攻之术,一举烧毁曹操的战船。因此,“火烧赤壁”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武赤壁在今赤壁市西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与乌林隔江相望。赤壁遗址由三座小山组成,即赤壁山、南屏山和金鸾山。赤壁山的临江处,怪石嶙峋,江水汹涌,直扑断崖,声如雷鸣。断崖上刻有“赤壁”两个楷书大字,字旁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和张飞的画像石刻。南屏山顶有拜风台,相传为诸葛亮祭东风时的七星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代人杨慎的《临江仙》一首词,唱出了对于人类历史的感受。

个体生命短促,而宇宙时空永恒。虽说如此,历史人物毕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供后人登临凭吊,其精神遗产也将与青山同在。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十八

先论一下苏轼。苏大胡子纵情豪迈、风流文章,这个大家都熟知了。我的印象中,除了下棋,他在琴、书、画、诗、酒、茶上都有很深的造诣,而且精通《易》。所以他的文章,奇巧方面,略有欠缺,眼界之高,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现在来说说这篇《前赤壁赋》。文章的结构没什么新意,很传统的“扬——抑——扬”的格式,由景而入情,逐级升华,最后达到哲理的高度,这也是唐宋时期常用的行文方式。

文章高明的地方还是在于境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是极为清幽的环境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荡舟于赤壁之下,看见“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换了是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好个苏子!飘飘然乘风而起,顿时把什么曹操啦、周郎啦,统统地不放在眼里了。数百年前的那场厮杀,于苏子眼中、于这江明月、于这崖清风,实在并没有改变改变什么,仙去了吧,就在这样的秋夜。

朋友的意境,那就要差得多了。“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一代英豪也湮没在这明月清风里了,何况你我二人?千百之后,又有谁会想得到,这样一个夜晚,这样一只小船,你我两个在这里做“渔樵问答”?天地靡远,人生其间仿佛沧海一粟;岁月靡久,百年也不过蜉蝣一度,而今的我们,面对的却是同古人一样的悲哀啊。

“不是那样的。”苏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天地与你我,千年与一瞬,相同而又不同,不过是藏在‘有无’之间的一个变数。况且万物各有其主,也许我们本来就不是功名利禄的正主,所以有也没什么好珍惜的,没有也没什么好企羡的。而畅快的心境,那是完全取决于你我自身的,既然是这样,我们还是快活起来吧!”

就象先头说的,苏轼精通《易》,而在这篇文章中,与奔放的文字相辉映的,正是蕴涵其中的义理。前面的写境是画龙,体现的是不凡的风骨;后面的论理是点睛,凸示出超群的智慧,风骨与智慧结合,苏子就这样进入到神仙一般的境界。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十九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之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贬谪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纪缅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自清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前赤壁赋苏轼读后感大全(20篇)篇二十

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苏轼按排行位居第二,故曰“仲”,至于取字“和仲”,则是苏洵希望儿子性格和缓(苏轼性格比较急躁),后来父亲另给他取字子瞻,则与他的名“轼”更相关,且希望儿子高瞻远瞩),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死后追谥文正。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书画家、文学家、美食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在文章方面与欧阳修合称“欧苏”,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在诗歌方面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开创"尚意"书风,其作《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在绘画方面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重视神似,为其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中,合称“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曾在立新法中反对王安石,被贬到黄州。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词客”指的就是苏氏父子。

《水调歌头》《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浣溪沙》《临江仙》《题西林壁》《记承天寺夜游》等。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也作婉约诗词。

父子三人合称“三苏”,父子三人都是著名的政治家。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读后感是对阅读过程的总结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读书的技巧和方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些读者们分享的读后感,或许能够让你重新审视这些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读后感是表达我们对一本书的感受和观点的一种方式,也是对我们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领悟的总结。下面是一些精选读后感,希望可以给各位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思索的机会。
在学期计划中,我们可以合理分配时间,安排学习和休息的间隔,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学期计划的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大学开学已经一个多
策划方案是一个系统规划和安排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策划方案需要不断地进行迭代和改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欢庆六十年。欢聚全聚德。欢庆六十周年
在撰写演讲稿范文时,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恰当性,以保证观点的清晰和易于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给予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敬爱的老师,亲
活动方案是在组织一项活动之前,根据活动目标和需求所制定的一种计划和安排。当然,范文只是参考,每个活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贫困申请书的撰写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申请人的困境和需求,同时注意语言简明扼要、表达清晰。贫困申请书范文反映了贫困家庭的实际困境和生活状态,引发人们对贫困问题的思考
通过实习总结,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找出实习中的问题,为今后的实习或者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实习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在梁x老师的带领
无论我们是毕业生还是在职人员,拥有一份优秀的个人简历都是展示我们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如果你对个人简历的写作规范和技巧感到困惑,不妨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范文,相信会给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自年月全地区实施城镇“三变”工程以来,各
财务工作总结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总结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财务工作总结水平,不妨阅读以下几篇范文。
大班教案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的书面材料。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大班教案,供教师们在编写教案时参考和借鉴。
工作方案是指针对一项工作任务或项目所制定的详细计划和安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按照市委、政府关于开展“六城联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作者在相同主题下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开拓我们的思维和创作能力。在此,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
教案应该突出主题,明确教学目标,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在编写二年级教案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
初一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学生特点的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1、继续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
情况报告的撰写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善于观察和分析,具备全局和细节兼顾的能力。如果您正准备写一份情况报告,不妨参考以下范文,以获得更多的
幼儿园大班是培养孩子们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的重要阶段。在以下的幼儿园大班总结范文中,您或许能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写作灵感。一、教材分析。(一)故事内容分析。故事是幼
演讲稿的语言应该尽量避免过度的正式或夸张,要与观众保持一定的亲和力与真实性。演讲稿范文中的观点独到、语言精练,能够为大家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学习机会。尊敬的各位领导
教案模板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的辅助材料和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如果你正在犯愁如何编写一份适合自己教学的教案模板,那么不妨参考一下以下范文。
小班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针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因此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希望通过这些小班教案范文的分享,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
幼儿园中班的教育环境丰富多样,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探索和发现的机会。幼儿园中班总结范文中包含了对幼儿学习、生活、情感、社交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可以作为写总结时的参考
六年级教案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习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而设计的学习计划。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天鹅》这篇文
学习是一种持续的修行,通过不断学习我们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下面这些学习范文包含了一些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课题:拨一拨-读、写万以内的数,处理课
在写事迹材料时,我们需要客观真实地记录和陈述相关的事实和细节。如果你对事迹材料的撰写还有一些疑问或困惑,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帮到你。他的妈妈工作很忙,他
在新年的到来之际,我们不禁会回顾过去一年的成就和不足。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新年总结的经典案例,迎接新的学习和工作挑战。春节是中国最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前一天
优秀作文具有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象力,它能够给读者带来乐趣和启发。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它们展现了作者的思维深度和语言表达的魅力。我的奶奶六十多岁了。你可别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我们需要学会发散思维,尝试不同的写作技巧来提升作文的质量。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大家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相传,在古印度北部,迦毗
租赁合同旨在明确租赁物的使用权,并规定了租赁物的保管、维护和归还等事项。租赁合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下面的范文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建议。第一条乙方为甲方
优秀作文是在表达方式上独具匠心,能够让读者对主题产生深刻的思考和反思。接下来,我将向大家分享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近年来,我们积极推
销售合同是一种法律约束力强的文件,对于防止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学习一些销售合同的范文和案例,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合同的基本要素和规范。乙方:________
投资是一种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行为,需要谨慎选择和管理。投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以下是一些长期投资的策略和案例,供大家参考。甲方:地址:邮编:法定代表人:乙方:地
通过述廉报告,可以客观地评估廉政工作的成效和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希望大家能从这些范文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写出一份满意的述廉报告。面对发展形势,身
一个合同协议的内容应当包括双方的身份信息、合作事项、期限要求等。如果您对起草合同协议范本感兴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乙方:。甲方聘用
范文范本可以是各个学科领域中的经典案例或者是某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它们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
活动总结应该从整体上审视活动的规划、准备、执行和评估。小编整理了一些活动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过好
在教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积极准确地记录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反思的过程,便于查阅和总结。通过对自己这一学年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我深刻体会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
社区工作计划是为了满足社区发展需求而制定的一项具体工作安排,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阅读社区工作计划范文,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实践经验和方法对工作计划的影响
应急预案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各种新的灾害形势。接下来是一份应急预案的参考文献,供大家深入学习和研究。为了切实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积极预防在校学生
工作计划书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工作任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等进行详细规划和总结的文档。下面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工作计划书范文,它们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可以帮助大家更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和进步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心收集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为您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每个月进行一次总结,有助于提醒自己时刻保持对工作的重视和动力。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撰写的月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和学习。按照市委办公室〔20xx〕50号
毕业论文是一个对我们自身学术能力的检验和提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通过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制定活动方案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和参与者的需求。同时,这些范文还展示了活动方案的特点和亮点,以及活动的预期效果和目标。热热闹闹过团年!20xx年1月1
工作计划书是为了规划和安排工作任务而编写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性别:____________。职务:_____
感恩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基石,它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维护友情和爱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感恩的诗歌和词曲作品,让我们一起感受感恩的情感。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问题,同时也能为下一个月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个人成长的机会,通过总结自己的工作,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接下来请看一些以往员工写的月工作总结,相信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启示。
合伙协议通常包含合作伙伴的权益分配、责任分工、风险承担等内容,以确保合作关系的顺利进行。下面是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用以规避合伙协议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在写作申请书时,我们要注重细节,力求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做到语言简练,富有条理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
高一教案的编写是一个灵活的过程,需要根据不同的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下是一些高一教案的案例分析和教学思路,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职工是企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表现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以下是小编为职工们准备的人际关系建设的指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__社区在__街道
人事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员工的优势,使其在工作中全力以赴,同时也需要注重员工的福利和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事管理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辞职报告是向公司表达感谢和道别的一种方式,它可以表达出对公司和同事的感激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辞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很遗
安全工作计划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方式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书面计划。对于那些缺乏经验的人来说,编写安全工作计划可能有
制作个人简历时,我们需要有选择性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和亮点,以引起雇主的兴趣和关注。以下是几份成功求职者的个人简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姓名:-国籍:中国。无照片
教师总结可以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深入思考和调整。下面是一些教师总结的案例,大家可以进行借鉴和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三年的支教工作,让我从
发言稿是在特定场合上需要发表演讲时写下来的一份文字稿件。如果您正在准备发言,那么以下这些范文将为您提供不少有用的参考和灵感。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
在新的学校或工作环境中,自我介绍可以帮助你快速融入集体,与他人建立起良好关系。做一个好的自我介绍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能力,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自我介绍例子,希望对大家有
转专业申请书是一种书面材料,用于向学校或单位申请变更专业的意向。在下面这些转专业申请书范文中,包括了一些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申请者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希望给大家带
国庆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下面是一些国庆节旅游景点推荐,希望对大家的出行有所帮助。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大家能够对写作心得体会有更
通过计划生育,可以有效减缓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计划生育机构和服务中心的介绍,希望能够方便大家的咨询和选择。1、协调有关部门,组织社
编写工作计划书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条理地组织工作,合理安排时间。在这些工作计划书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领域、不同职位的工作计划书,它们的特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
撰写工作计划书需要我们注重细节,关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难点,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条编写工作计划书的
工作计划书是指导我们工作的蓝图,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分配资源和掌控进度。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工作计划书样本,希望能给大家在编写计划书时提供参考。1.全日制硕士
个人简历是摘要了我们的教育经历、工作经验和技能的一份重要文件。在求职或升学过程中,一个好的个人简历可以为您加分不少,以下是一些精选的个人简历范文,请大家参考借鉴
劳务输出市场是指各国之间进行劳务输出和输入交易的市场。劳务合同范文二:劳务合同明确劳务内容和报酬,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甲方:(以下简称为甲方)。电话:乙方:(
拥有一份清晰有序的个人简历可以让雇主对求职者的能力和专业素养有更直观的了解。以下是小编为您准备的一些个人简历范文,希望能对您的个人简历制作有所帮助。
学校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以下是一些学校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__学年__中学宣传工作计
初一教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重点,提前做好教学准备。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初一教案参考,希望能给教师们提供一些教学思路和设计方案。1、感知斑羚飞渡的
写一篇优秀的演讲稿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展示我们的个人魅力和才华。随着我们现代大学生演讲稿的发展,以下是一些走进时代的作品,供大家欣赏。尊敬的各位领导,
在销售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对自己的销售技巧和销售方法进行反思和优化,以便提高个人销售能力。接下来是一些销售团队的总结心得,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
发言稿也需要注意控制语速、声音的音量和节奏,以便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发言稿范文是学习撰写发言稿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通过中班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活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中班教案,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灵感。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借助报纸拖色
大班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所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以下是一些经典大班教案的片段,希望能够给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用的教学思路。认知目标:知道一棵树
小班教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因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以下的小班教案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思路和组织能力,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教学的思考和经验
通过学习总结,我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总结范文6:学习总结使我明白了只有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自己,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成绩。
应急预案的目的是确保在危急时刻能够迅速、有序地采取行动,减少损失和提供帮助。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灾害,保护人员的安全。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
完善的应急预案应该包含明确的责任分工、紧急联系方式、应急资源储备等内容,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调度和协调各方力量。掌握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和注意事项,能够更好地应对
编写计划书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思路,使其更加适应实际需求。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计划书范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编写一份出色的计划书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与各个部门密切合作,以确保人力资源方针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以下是人力资源招聘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无论是面对猎头招聘、校园招聘
入党申请书的撰写是对党员个人党性修养和使命担当的一次个人发展自觉砥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入党申请书修订版,欢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敬爱的党组织:我申请加入中国
公司通常由董事会、高层管理人员和员工组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责任。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下面这些公司总结示例,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思路。今年以来,公司在董事会的
学期计划还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阅读学期计划范文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领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基本认识自己的
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清楚我们的目标、步骤和实施方法。下面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参考。活动目的:以七夕情人节为契机,
工作计划书是对工作任务进行整体规划和安排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工作的组织性和连贯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
入党申请书要力求体现出个人对团队合作和组织纪律的重视,能够展现出申请人适合发展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潜力和素质。(接下来是一篇入党申请书的内容范例,具体内容根据实际
租赁合同是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的有力工具,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如果你对租赁合同的格式和内容不太熟悉,可以参考下面的范文。签订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
通过写下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整理和总结所学的内容,加深理解。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启示。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路线图”,能够指导教师按照既定目标有序地进行教学活动。希望大家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能够结合这些范文的优点,做好个人的教学设计。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从而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空间。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灵感。
写述职报告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挖掘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为职业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学习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让我们对自己的写作有更高的要求
学期工作计划不仅包括学习任务,也应该考虑到休息、调整心态等因素,以保证工作生活的平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期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
教师总结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情分析和课程改进等方面的一种必要工作。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教师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启发。初中生物科学的教育是面向全体
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人们在夜晚走在街上,欣赏花灯,增添节日气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美食菜谱,供大家在这个节日里品尝。元宵节晚上我们去南京夫子庙,看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思维逻辑和结构组织,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观点,还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和流畅的语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灵感。星期天上午,我看见妈妈拿着拖
一篇好的讲话稿应该具备引人入胜的开头、明确的观点和有趣的例子。在这篇讲话稿中,演讲者以犀利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给了听众新的思考角度和启示。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
通过实习,我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经过过去一个月的实践和实习,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