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的编写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以便能够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为了方便大家编写大班教案,小编特意收集了一些经典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一
1.能理解诗歌内容,看图标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能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3.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体验成长的快乐。
能理解诗歌内容,看图标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能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1.物质准备图标:“我最爱祖国”的'配套挂图。
2.经验准备知道自己先上的小班,再升入中班,最后是大班;知道祖国的国旗和国歌。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
1.师:“你们现在上什么班?”教师出示图标“大”同样出示图标“中”“小”
2.师:从小到大,你最爱谁?
3.师:你喜欢什么?
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你们觉得他最爱谁?最喜欢什么?
第二遍师:那爸爸妈妈还有老师问了我什么?我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再来听一遍。
小结:把这些好听动话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我最爱祖国》。
“你们听到了什么?”
三、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分段出示图标。
第一段,妈妈问了我什么?
第二段,爸爸问了我什么?
第三段,现在我上大班了,是怎么回答的?
四、边看图标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五、幼儿分角色朗诵。
师: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段?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
你最喜欢哪段?为什么?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二
1、重点:初步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能看图标,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验成长的快乐。
图标:大、中、小、相关挂图。
(1)小朋友,你们现在上什么班?
(2)(大班)教师出示图标“大”。
(3)去年呢?(中班)教师出示图标“中”。
(4)你们刚进幼儿园时呢?(小班)教师出示图标“小”。
(5)从小长这么大,你最爱谁?
(6)你最喜欢什么?
(1)我也认识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我们听听看他最爱谁?
(2)最喜欢什么?
(3)教师朗诵诗歌一遍“你们听到了什么”
(1)妈妈问我什么?小班的时候我是怎么说的.?
(2)爸爸问我什么?中班的时候我是怎么说的?
(3)现在我上大班了?我是怎么回答的?
(1)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段?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
(2)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三
1、理解诗歌内容,能看图表,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老师自己设计的图标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现在上什么班?(大班)教师出示图标。
去年呢?(中班)教师出示图标。
从小长这么大,你最爱谁?你最喜欢什么?
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我也认识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让我们来听听这个小朋友他最爱谁?最喜欢什么?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三、朗读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分段)出示图标。
第一段:妈妈问了什么?小班的时候我是怎么说的?
第二段:爸爸问了什么?中班的时候我是怎么说的?
第三段:现在我上大班了,是怎么回答的?
四、看图标,便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五、幼儿分角色朗诵。
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段?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你最喜欢哪段?为什么?
我最爱祖国小班的时候,妈妈问我:你最爱谁?你最喜欢什么?我说我爱亲爱的妈妈,最喜欢红红的苹果。
妈妈的脸上笑出了酒窝,使劲的亲我。
中班的时候,爸爸问我:你最爱谁?你最喜欢什么?
我说我爱解放军和爸爸,爸爸张开了双臂,高高地举起了我。
现在我上大班了,老师问我:你最爱谁?你最喜欢什么?
我说我爱我们的祖国,最喜欢国旗和国歌。老师点点头,说我长大了。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歌理解、欣赏、朗读的经验。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理解诗歌的能力,倾听习惯良好。他们能够在听诗歌一遍后根据老师的提示说出诗歌的关键词,听出大概意思。还会凭借自己听到得一些只言片语加上自己的理解、想法来讲述诗歌内容,猜测诗歌大意,有一定的完整表达能力。大班小朋友对于自己最爱谁?“爱”这个词他们已经很熟悉,他们爱爸爸妈妈家人、老师,但对于在他们看来遥远的祖国,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说爱,还是有些许困难的。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四
1、能理解诗歌内容,看图标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能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3、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体验成长的快乐。
4、能简单复述诗歌。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能理解诗歌内容,看图标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能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1、物质准备图标:"我最爱祖国"的配套挂图。
2、经验准备知道自己先上的小班,再升入中班,最后是大班;知道祖国的国旗和国歌。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
1、师:"你们现在上什么班?"教师出示图标"大"同样出示图标"中""小"。
2、师:从小到大,你最爱谁?
3、师:你喜欢什么?
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你们觉得他最爱谁?最喜欢什么?
第二遍师:那爸爸妈妈还有老师问了我什么?我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再来听一遍。
"你们听到了什么?"。
三、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分段出示图标。
第一段,妈妈问了我什么?
第二段,爸爸问了我什么?
第三段,现在我上大班了,是怎么回答的?
四、边看图标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五、幼儿分角色朗诵。
师: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段?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
你最喜欢哪段?为什么?
一直以来我都是带的中小班,这次带了大班又要上教研课,心里还真直打鼓。担心中小班说话罗嗦的.习惯会出现,担心时间把握不好。
活动结束后我静下心仔细想了想自己上的这节课,发现了以下问题:
1.问题的提出不够简洁明了。虽然我设计了一些主要的提问,但在上课时还是不由自主的提出了其他的问题,有时问题还会重复提出。
2.活动的结尾部分处理的不是很好,幼儿的情感没有带动起来。
3.活动中没有带领幼儿完整地朗诵诗歌。
小百科:祖国是祖先开辟的生存之地,人们崇拜、爱惜和捍卫这片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土地。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五
1、感受歌曲《大中国》的自豪气势,熟悉旋律,初步跟唱。
2、理解歌词含义,认识长江、黄河、长城和珠穆朗玛峰。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1、《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磁带及录音机。
2、中国地图一张;小铃、铃鼓、圆舞板等打击乐器。
1、欣赏歌曲《大中国》。
教师告诉幼儿歌名,听一遍录音歌曲,提问:你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觉?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她的名字叫《大中国》,你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觉?
教师清唱一遍歌曲,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现在再来听听,你从歌词里听到了什么?
2、理解歌词,了解祖国大好河山。
教师在中国地图的对应位置上用简笔画标出长江、黄河、长城、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
根据歌曲内容提问,幼儿回答后,教师唱出歌词。
“兄弟姐妹都很多”指的是谁?(中国有56个民族)。
“家里盘着两条龙“指的是什么?(长江和黄河)。
3、播放录音歌曲,幼儿自由跟唱。
现在你跟着音乐,我们轻轻的唱一唱。
4、教师引导幼儿选择打击乐,如小铃、铃鼓、圆舞板为歌曲伴奏。
选择适合的节奏进行伴奏,如小铃:x000︳x000︳。
铃鼓:x000︳x000︳。
圆舞板:xxxx︳xxxx‖。
5、播放《打中国》的歌曲做背景,结合《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第7页“祖国真大”,请幼儿在地图上用蓝色画出长江,用黄色画出黄河,用灰色画出长城,用绿色画出珠穆朗玛峰。
课堂上,我让幼儿观看祖国插图,了解祖国特点,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认识祖国各地不同的人的活动,感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六
1、了解什么是祖国之最,哪些是祖国之最,为什么说是祖国之最。
2、围绕话题谈论,能用连贯的语句谈论自己所知道的“祖国之最”。
3、有做人的自豪感。
地图,祖国之最的小图片,如:天安门、长城、喜马拉雅山、长江、黄河、东方塔、珠穆朗玛峰。
教师:“我们祖国有河流、高山、建筑物、名胜古迹等,你最喜欢祖国的'什么?为什么?”
1、教师:
“我国有两条著名的河流你知道是什么吗?”(黄河和长江)
“看看黄河的水是什么颜色的?长江的水是什么颜色的?”
2、教师:“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有名的两条河流,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的水是黄色的,长江是我们最长的江,它跨越我国好几个省。”
3、教师:“最长的城墙是什么?”(最长的城墙是万里长城)
4、教师:“最大的城市中央花园是什么地方?”(北京天安门广场)
5、教师:“最高的山是什么?最高的山峰又是什么呢?”(我国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上最美的景色是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也是我国最高的山峰)
6、教师:“我国最古老的建筑群宫殿是什么地方?”(我国最古老的建筑群宫殿是故宫,也就是古时候皇帝居住的地方)
7、教师:“我国最高的宫殿在什么地方?”(我国最高的宫殿是西藏的布达拉宫,它坐落在山上)
8、: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国之最,为什么是祖国之最呢?因为它们在是数第一的,没人能比的,所以是祖国之最。
活动要求:将幼儿分成三组,开展竞赛活动,老师出题幼儿抢答,答对的得一多朵小花,活动完后来比哪组得的花多为赢。
你还知道哪些祖国之最?讲给同伴听。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七
1、了解祖国的著名建筑、土特产品、美丽的风景和人口众多的城市。
2、通过用照片、明信片、实物、建构等方式布置展览.进一步了解祖国。
3、激发爱祖国的情感。
1、幼儿、家长和老师共同收集祖国各地的照片、明信片、实物、各地特产等。
2、学习建构天安门广场、长城(大雁塔、东方明珠等)各地的名胜。
3、旅行帽、小旗、解说员胸牌、话筒(玩具或其他物品代替均可)等。
4、中国地图(小标记、长江、长城、天安门、珠穆朗玛峰)。
1、教师扮演节目主持人,采用提问和答题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祖国之最方面的常识。例如:
你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流叫什么?(长江)
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广场叫什么?(天安门广场)
你知道我国最长的城墙叫什么?(长城)
你知道我田最高的山峰叫什么?(珠穆朗玛峰)
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城市叫什么?(上海)
你知道我国最珍贵的动物是什么?(熊猫)
2、教师提出办“祖国之最”展览的建议,吸引幼儿参加。
3、引导幼儿从祖国之最扩展到祖国各地的特产、旅游胜地、风景名胜等。
师生共同讨论:我们的展区分几个区?每个区都由谁负责?
引导幼儿从几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每小组幼儿确立自己展区的主题,讨论:用什么办法布置展览会。
4、幼儿分小组进行展览会的布置。
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深入到幼儿中间去,为幼儿解决它们无法解决的困难,并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玩“旅游团”游戏。
由老师任导游,带领游客到各展区观看。到了那一个展区就由该区负责的幼儿推选1—2名解说员为大家做介绍,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和特产。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八
1、能理解诗歌内容,看图标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能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3、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体验成长的快乐。
图标:“我最爱祖国”的配套挂图
1、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
(1)、“你们现在上什么班?”教师出示图标“大”同样出示图标“中”“小”
(2)从小到大,你最爱谁?
(3)你喜欢什么?
2、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你们听到了什么?”
3、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分段出示图标。
第一段,妈妈问了我什么?
第二段,爸爸问了我什么?
第三段,现在我上大班了,是怎么回答的?
4、边看图标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幼儿分角色朗诵
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段?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
你最喜欢哪段?为什么?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九
1、知道国旗、国歌等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是国家的标志。
2、为对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感到高兴,萌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1、国旗、长城的图片,国歌音乐。
2、活动前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向成人了解为国争光的先进人物和事例。
3、事先录制好运动员比赛的精彩片断与领奖的情景,收集有关图片。
(一)开始部分:
师:“我们每天做操前都要升旗,升旗时奏的歌是什么歌?”(国歌)升的旗是国旗。
(二)基本部分:
2、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放国歌磁带)。
“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听的歌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除了我们升旗时奏国歌,还有什么时候奏国歌?”
3、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在干吗?(播放运动员比赛领奖的录像)。
(1)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运动员?你怎么知道的?
4、知道国旗、国徽是祖国的标志。
提问:
5、拓展经验,感知多种代表国家的标志。
提问:还有那些东西也可以代表祖国?你什么时候见过,在哪儿见过?(龙,长城,国徽,天安门……中国结,中国画)。
6、激发幼儿做中国娃的自豪感,有为国争光的愿望。
(三)结束部分:
我们小朋友现在要好好学习,多学知识、本领,长大了为国家争光!
通过这次教育活动,使幼儿重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了幼儿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对祖国深深的感情和祝福但是,这只是短时的情感体验,应该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以及在和家长在生活中多多了解国家大事,更多的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十
我们的祖国真大》这首诗歌以简练的话语描述了祖国的地大物博。诗歌运用比喻与对比的手法,如冬爷爷与春姑娘、雪花与鮮花、滑雪与游泳、火炉与西瓜等,勾勒出美丽、博大的祖国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大班幼儿的思维方式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要让他们从整体上感知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博大是教学的难点。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从观察中国地图开始,说一说曾经去过的地方用了多长时间,通过距离帮助幼儿感知我国的广大:通过展示北方、南方的图片引导幼儿体会“冬爷爷的家”和“春姑娘的家”的不同,理解诗歌中所传递的南北方差异大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强大,激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十一
活动目标:
一、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幅员的辽阔,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二、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三、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提高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认识中国地图,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祖国各地同一时间的气候变化,理解、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
二、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是带来了一张中国地图,关于它你都知道些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多种方式欣赏诗歌(帮助幼儿自主感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三、多形式帮助幼儿学习诗歌。
1、看图示幼儿自主朗诵诗歌(教师了解幼儿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2、讨论:为什么说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3、教师采用分组、分段等方式鼓励幼儿大胆、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四、活动结束:提出仿编诗歌的要求,引发幼儿的想象思维。
师:我么的祖国这么大,还有哪些不同?小朋友们回家好好想想,等下次我们一起也把它变成好听的诗歌。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十二
2.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大胆表达、表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1.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家长引导幼儿认识中国地图、了解祖国各地同一时间的气候变化,初步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
2.物质材料准备:诗文录音或磁带;中国地图;图标若干;与诗文内容相应的图片。
出示中国地图,谈话引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中国地图,关于它你都知道些什么?(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表达,比如请去过季节反差较大地区旅游的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2.幼儿同伴两两交流互动学习: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教师重点观察、了解幼儿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及遇到的困难)
多形式学习诗歌
1.看图示幼儿自主朗诵诗歌。(教师了解幼儿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2.讨论:为什么说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3.有表情地朗诵诗歌:采用多形式朗诵诗歌(相互朗诵、分段朗诵、配乐朗诵等),重点在于进一步激发幼儿朗诵诗歌的兴趣,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引导幼儿仿编诗歌,激发幼儿的想象性思维:我们的祖国这么大,还有哪些不同?我们一起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吧。
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十月就飘大雪花。
我们的祖国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开鲜花。
啊,伟大的祖国是妈妈!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
在同一个时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就带领大家看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初步理解了中国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图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情况及人们的活动。
儿歌的内容比较简炼,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涨,可能有的提问设计不是太合理,导致幼儿回答问题出现针对性不够。有的内容幼儿理解不够,例如:围着火炉吃西瓜——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是祖国的哪里?为什么要围着火炉吃西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可以利用“小舞台”,继续鼓励幼儿朗诵表演儿歌,更好地理解儿歌的意思,达到有表情地朗诵。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十三
利用课件让幼儿欣赏祖国的壮美河山,让幼儿感受到祖国各地四季的不同美景。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学习诗歌活动,感受诗歌所表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地大物博,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3、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提高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内容;。
难点是让幼儿学习一年四季有哪些季节,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录音机、磁带,画好祖国版图轮廓线的背景图,诗歌相应图片及内容。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引出课题,引导幼儿感受“祖国真大”。
(1)出示背景图: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
(2)寻找家乡位置,感受“祖国真大”。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表达。
二、基本环节。
(一)通过范诵、欣赏图片、配动作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多次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什么?北方和南方有什么不同?不同地方的孩子们在同一个时候做些什么?)。
(二)集体交流,师、幼共同梳理理解诗歌内容。
1、幼儿交流互动学习: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教师重点观察、了解幼儿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及遇到的困难)。
(三)多形式支持幼儿学习诗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1、看图幼儿自主朗诵诗歌。(教师了解幼儿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2、讨论:为什么说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四)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1、学习朗诵诗歌。(初步学习用动作表达诗歌意境)。
2、多形式朗诵诗歌(采用相互朗诵、分段朗诵等形式进行,进一步激发幼儿朗诵诗歌的兴趣)。
3、配乐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诗歌优美的意境。)。
四、结束环节。
教师提出仿编诗歌的要求,引发幼儿的想象性思维。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十四
目标:
1、通过游戏及看录象感知祖国真大及各地气候不同。
2、感知诗歌的趣味性,学习用图标记诵诗歌。
准备:
中国地图一幅。
过程:
1、出示中国地图引起幼儿兴趣。
2、会议天气预报,感知在同一天祖国各地气温和气候的不同。
(1)教师播放“天气预报”录象。
(2)提问:为什么北方(如哈尔滨)和南方(如海口)的气候、气温不一样?
(3)小结:我们的国家很大很大。南方和北方在同一时间里气候不一样,北方很冷,南方很温暖。
(1)欣赏教师朗诵诗歌。
(2)提问:你觉得诗歌有趣吗?什么地方有趣?
(3)幼儿回忆诗歌内容,教师将有关图片逐一贴在地图相应的位置上,如雪花、鲜花、滑雪、游泳及吃西瓜的孩子。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十月就飘大雪花。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一年四季开鲜花。
东南西北中的孩子,
在同一个时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设计意图:
过生日是一个让每个幼儿都兴奋不已的话题。在小班时,班上的许多孩子每到生日这一天,就会带蛋糕来园,接受同伴的祝福,并和大家分享蛋糕。升人中班后,有几个在7、8月份(暑假期间)过生日的幼儿提出也想在幼儿园过生日。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我们在开学初给7、8月份过生日的幼儿过了一个集体生日。对此,孩子们觉得很新鲜,都希望自己也能过一个集体生日。于是,我们布置了一个有关生日的墙饰:“小熊过生日”的背景,旁边画了标有“1月”到“12月”的12个心形蛋糕。孩子可在自己生日的那个月份的蛋糕边贴上自己的照片。
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集体生日呢?不同的月份以什么方式过集体生日比较合适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这一综合活动。根据中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特点和现有经验,我们在活动中设计了四个环环相扣的环节:
第一环节,教师让幼儿通过观看以不同方式过生日的录像片段自然进入活动情境,并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他们看看说说。这不仅激发了幼儿过集体生日的愿望,也为下面做生日计划作了铺垫。
第二环节,教师在抛出问题“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过集体生日”之后,为了避免人云亦云,没有急于让幼儿讲述,而是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用绘画方式做计划,表现自己的构想。如此,每个幼儿都有充分发挥主动性咱勺空间,满足了探究式学习的需要。
第三环节,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的计划,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零星经验和构想经过归纳整理,形成几种有典型意义的过集体生日的方式。这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还能提升他们分类、归纳的能力。
第四环节,完善计划。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积极阐述自己对不同月份出生的人具体以什么方式过集体生日的见解,最后达成一致。这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经验,也能赋予活动更多的社会意义。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十五
案例背景:。
教材概述:《祖国真大》是一首简短的诗歌,诗歌内容讲述了中国的地大物博。这首诗歌共分为三节,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祖国的博大,生动形象的讲述了南北的气候差异及东西部的人文差异,简单易懂,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在设计活动时,首先通过观察地图,初步感知祖国有很多城市,再通过自制小图卡展示各地有不同的美景和习俗,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各地的差异等。在一系列表象积累的基础上,在让幼儿学习使用各种符号以及说明描述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表述对祖国的感受,不仅引导幼儿感受、体验祖国的伟大和美好,产生自豪和热爱之情。
教学背景: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东西相距约5200千米,所以南方和北方气候特点不同,东部和西部也有着不同的景象。爱祖国教育是幼儿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过去,我们进行这方面教育时,往往选择认识祖国、北京、少数民族、宝岛台湾等内容,形式以结合图片介绍为主,说教的成分较重,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如何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并获得真正的感受和体验呢?我觉得应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已有经验以及兴趣需要来选择教育内容和形式。因此,我以城市旅游为切入点设计了大班语言活动《祖国真大》。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用自豪的声音朗诵诗歌。
2.能从不同的角度赞美我们的祖国。
3.萌发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中国地图一幅。
2.图卡:冬爷爷、雪花,春姑娘、花,滑雪、游泳、围着火炉吃西瓜。
3.抒情的背景音乐。
4.教师和幼儿事先共同收集“祖国大、祖国美、祖国物产丰富”的资料。
案例实录:。
1.出示中国地图,感受祖国之大,体会祖国像妈妈。
(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地图上中国的形状。
(2)教师介绍看地图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引导幼儿在地图上找一找东海县的位置,同时体验东海县实际面积与地图上面积的大小差别之大,感受每一个地方就像是祖国妈妈的孩子一样,祖国妈妈的孩子非常非常多。
教师:“大家知道我们东海县有许多好玩的地方,那别的城市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4)播放祖国各地的风光照片。请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5)在中国地图上找到祖国的最南边和最北边,同时出示字卡“南”、“北”,幼儿自然地认读。
教师:“在冬天,祖国的最南边是什么样子的?祖国的最北边又是什么样子的?(如。
果幼儿未能回答出与诗歌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用一些小问题加以引导。如:天气有什么不同?那里的孩子又会做些什么呢?)”同时出示冬爷爷、雪花,春姑娘、花的图卡。
(6)比较南方和北方区别。
教师:“中国的地方很大,在同一个时间里,北方天气很冷,在下雪,南方却很温暖,鲜花盛开,在同一个时间里,各个地方的气温等都不一样,做的事情也不一样。看看不同的地方人们都在干什么?”
(7)小结:我们的祖国很大很大,南方和北方在同一时间里气候不一样,北方很冷,南方很热。
2.根据小图卡自编诗歌。
(1)随着幼儿的回答,教师在地图的相应位置贴上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小图卡。
(2)鼓励幼儿根据小图卡自编诗歌。教师:“我们来试试把这些小图卡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好不好?”
(3)幼儿自由创编诗歌,教师注意观察、倾听。
(4)教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创编的儿歌。
3.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结合小图卡,用甜美、自豪的语气朗诵诗歌。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首描写祖国美丽风光的诗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老师也创编一首儿歌,我也请小朋友来听一听!”
(3)幼儿感受到祖国的大、祖国的美,激起幼儿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教师:“听了这首诗歌,你们有什么感受?”
(4)让幼儿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简练。
教师:“这首诗歌是怎么赞美我们祖国的?它的语句听上去和我们编的诗歌有什么不一样?”
(5)教师:“你能为这首儿歌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
4.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朗诵诗歌。
(1)看着小图卡尝试自己朗诵诗歌。
(2)小组轮流朗诵诗歌的第二句、第三句,共同朗诵第一句和最后一段。
(3)跟随教师在音乐声中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5.学习用比较丰富、简洁的语言,赞美祖国。
(1)教师鼓励幼儿赞美祖国,尽可能多请一些幼儿讲讲。
(2)教师请幼儿一起来修改、补充,让语言尽可能丰富、简洁、富有感情。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十六
1、引入激趣:话题引趣。
2、让幼儿看"大地图",使他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很大。
(1)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出首都北京的位置。
(2)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出中国最北、最南的地方。(最北的地方是漠河,那里天气很冷,到那里去要穿厚厚的皮大衣。中国的最南面是南沙群岛,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热,到那里要穿很薄的衣服)。
(3)向幼儿介绍我国的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东北的大片森林和我国的两条河流:长江、黄河。
3、引导幼儿看图片,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
(2)师生共同观看《故宫》录像或图片,教师讲解: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有近一万间房屋。房屋的顶是金黄的琉璃瓦,四周装饰着各色的图案,雕刻着龙、凤等吉祥物。故宫里有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4、活动结束:
请幼儿"游览"美丽的祖国,幼儿自由结伴,在大地图上的"各地"游览,说说自己来到了祖国的什么地方,看到了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游览"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你们有什么感觉呀。"。
师:"那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我们祖国那个地方最美。"。
让幼儿自由的发挥语言能动性,表达自己认为美丽壮观的地方。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十七
目标:
1、从同一时候各地气候的不同感知祖国真大。
2、感知诗歌的趣味性,学习用图标朗诵、记忆诗歌。
重点:
学习诗歌。
难点:
学习用图标朗诵、记忆诗歌。
准备:
2、有观看天气预报的初步经验,布置好动态天气预报中的材料。
过程:
1、出示地图,引起幼儿兴趣。
师:你们认识这是什么?
我们的地图像什么?
2、播放天气预报视频,以播报天气预报的方式来朗诵诗歌。
(1)师:你们看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呀?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她今天给我们播报了一段什么天气预报。
(2)教师朗诵诗歌。
3、幼儿学习诗歌。
(1)回忆诗歌内容,教师逐一出示图标。
(2)教师完整朗诵诗歌。
(3)幼儿看图标学习朗诵、记忆诗歌。
4、通过提问让从幼儿同一时候各地气候的不同感知祖国真大。
(1)师:我们都看过了天气预报,有没有发现全国各地的气候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祖国真大,南方和北方在同一个时间温差那么大。作为人你们心里感觉怎么样?
(2)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3)教师:我们的祖国很大,南方和北方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南方一年四季都很温暖,而在北方,现在就开始下雪了,很冷很冷,因此在同一个时候我们的祖国会发生很多不同的事情。
5、游戏:动态天气预报。
(1)幼儿自由分组,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让幼儿巩固诗歌内容。
(2)幼儿游戏,结束活动。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十八
1、学习欣赏儿童诗,增强对诗歌韵律的敏感性。
2、感受我们的祖国真大,增强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中国地图
前期经验:对中国地图有一定了解。
一、看看中国地图——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
1、师:你知道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吗?
师:中国的地图像什么?
2、小结: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我们的祖国很大,很大。它在就像一只雄壮、美丽的大公鸡。
二、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了解南、北方因气候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情况和活动
1、师:中国的最北方在哪里?最南方在哪里?(最北方:漠河,最南方:南沙群岛)
2、师:最北方和最南方的天气一样吗?
追问:零下20度是什么样的天气,20度是什么样的天气?
那里的孩子又会做些什么呢?(最北方的地方天气很冷,到那里去要穿厚厚的皮大衣。最南方那里则一年四季都很热,到那里要穿很薄的衣服)
3、随幼儿的回答,教师在地图的相应位置贴上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小图卡。
小结:我们的祖国真大!当北方飘着雪花,人们在雪地上滑冰时,南方却盛开着鲜花,大人和孩子们在吃着西瓜。
三、欣赏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
1、结合小图卡,用甜美、自豪的语气朗诵诗歌。
2、师:听了这首诗歌,你们有什么感受?
3、师:这首诗歌是怎么赞美我们祖国的?
4、幼儿跟随教师朗诵诗歌。
5、小结:从这首儿童诗中,我们知道了祖国幅员辽阔。那么除了北方和南方有那么大的不同之外,东面与西面有什么不一样吗?关于这个问题,请你们回家去动动脑筋找找答案吧。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十九
使幼儿初步了解祖国地域之辽阔广大,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准备。
本市(县)、中国地图各1张。地球仪两个。一朵小红花。每个幼儿备一张自己的照片(不超过2寸)。
过程。
1、我的.家在哪里。
教师出示本市(县)地图。并提问:“谁能从这张图上找到我们的幼儿园?”当幼儿找到时,请用小红花贴到幼儿园的位置上。再请幼儿继续寻找“我的家在哪儿?”小朋友分组到地图前找自己的家,找到自己家的小朋友,可把自己的照片贴到上面去。经过大家一番寻找和粘贴,一幅生动、亲切的“我的家”的地图制成了。
教师出示地球仪,并提问:“谁能找到中国在什么地方?”“我国周围有哪些国家?”此时,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幼儿在世界地图上和其他国家比较,最后得出“我们中国在世界上是个很大的国家”的结论。
3、中国的南方和北方。
教师引导幼儿用生动的事实(我去旅游,爸爸出差……)说明我国南方和北方距离之大。
如“我和爸爸去南方(海口),坐了三天火车才到。”“我和妈妈去北方(齐齐哈尔),坐了两天火车才到。以此说明中国之大。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大班语言教案祖国之最(专业20篇)篇二十
认识“飘、鲜”等7个字。学写“北”“家”等6个字。并积累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话。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诗歌,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件、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看,这是我们祖国的地图,它像什么?它傲立于世界的东方。小朋友你知道咱们国家的名字叫什么吗?(中国)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地感受一下——我们的祖国真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诗歌,随文识字。
1、自读诗歌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难的字就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做记号。
2、小组合作读。合作读的过程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选一小组汇报读。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评议朗读诗歌的同学的优点与不足。
3、读诗歌,谈收获。
a、指名读各小节诗,课件出示图片。
b、生谈读完诗歌后的收获。(课件演示)。
4、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开火车”形式读生字,后用生字卡片反复读、组词,选词说话。
5、再读诗歌,加深理解。边读边想我们的祖国有多大。(课件出示全文)师:假如我们一天走8小时,平均每小时走我们操场的20圈也就是4千米,我们按这个速度走下去,沿着国界线走一圈,我们没有任何困难、任何阻碍的情况下,我们要走整整三年多的时间。
你有什么感受?
三、教师小结。
四、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祖国各地的图片资料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北方飘雪花南方开鲜花有的滑雪……。
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1、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卡片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好。
二、交流收集的图片。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祖国的什么地方。
2、全班交流小组内推荐一名说得好的.同学在全班汇报。
三、写字练习。
1、在黑板上田字格中,教师范写“北”让学生观察笔顺书空后在练习本上写。
2、仔细观察课本田字格中范写的字后,讨论其余5个字应该怎样书写。
3、指名学生说说这几个字怎样书写,书空笔顺。说说写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课外作业:
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反思:
《我们的祖国真大》是一首简短的诗歌,诗歌内容讲述了中国的地大物博,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也让孩子们了解我们南方于北方的气候差异。
首先通过一个找中国的游戏,让幼儿进入活动中,利用地球仪,大家都能一下子找出中国,其次通过地图中的比较,让孩子知道中国的广阔,从而激发孩子的自豪感。为了使幼儿能更有效的记住诗歌,我利用了东西南北中的向标,将歌词中的事物放入向标中,帮助孩子记忆。诗歌中的“十月就飘大雪花”“围着火炉吃西瓜”通过讲解以及与我们自身的比较,幼儿都能够理解,也了解了北方的气候特点,知道南北方有着明显的气候差异。
诗歌中心句:伟大的祖国——妈妈,幼儿对于妈妈的概念只局限在自己的妈妈上,对于祖国妈妈还不能理解,一直有小朋友问:“为什么要叫祖国妈妈?”在念诗歌时也经常落下这句,在此老师还需要做更多的讲解,让幼儿真正理解句意基础上,更有效的学习诗歌,不仅知道中国的地大物博,也增进幼儿对祖国的了解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