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应的活动方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启示。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难点:
欣赏生活中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体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用多媒体展示色彩搭配的图片实例,引导学生欣赏感受色彩(出示课题)。
1.欣赏图片后的感受是什么?
2.学生讨论,分析,谈自己的感受。
3.教师归纳总结,由图片实例引导出色彩知识。
二、新课展开。
好的色彩搭配能满足人的情绪和审美两方面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色彩感觉,
但想要创造和谐的色彩效果,就要认识和运用色彩的三要素。
1.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指色彩本来的相貌。
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叫明度。在有色彩系列中,最深的颜色是蓝紫色,最浅的颜色是柠檬黄。有色彩是以无色彩的明度为基准来判断的。
纯度:指色彩中色素的饱和程度。色彩的相对纯度取决于色彩中加入黑白的多少。
2.色彩搭配方法。
色相对比:
不同相貌的色彩被运用到一起,会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展示体现色相搭配的图片)。
明度对比:
同一色相的色彩进行变化统一,形成不同明暗层次的色彩,是只有明度变化的配色,给人以亲和感。(展示体现明度搭配的图片)。
类似色的对比:
色环上相邻色的对比,如红,橙,黄给人以融合,平静的感觉。
冷暖色的对比:
如红,橙,黄的搭配给人温暖的感觉,绿,兰,紫的搭配给人清冷的感觉。
3.生活中色彩搭配实例的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生活中色彩搭配的成功实例,学生思考生活中实例都运用了哪些色彩知识。
三、实践与作业。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用简单的造型来根据色彩搭配知识来完成色彩的自由组合。
以生活中的雨伞为例,把伞的简单造型画在黑板上,让学生完成造型后,根据学习的色彩知识自由创作色彩的搭配。
四、课堂总结:
生活中的色彩无处不在,好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和对美的追求,通过对色彩实例图片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对色彩知识和色彩规律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反思:
本课的教学组织中,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法,多从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思索和讨论,在这当中学习和认识色彩规律。在启发和引导的过程中还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的实例来使学生真正感知和理解。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发言,并引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从色彩写生训练,变成学会感知色彩现象,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淡化专业”的思想。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二
1.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来完成。教科书通过对印象派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印象派的产生时间、背景,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1)印象派的概念;(2)印象派的主要画家;(3)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4)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表现技法。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光与色千变万化的依据,以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特色。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印象派画家的相关画册。
教学过程。
1.尝试表现,新课导入。
(2)l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有一批画家,他们的绘画也注重对景物光和色的视觉感受,你们知道这个画派吗?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2.引导欣赏,分析深人。
学生讨论。
(2)出示三棱镜的展示图,师生分析,光通过三棱镜后,由白光分解成彩色光谱。
(3)教师总结:。
莫奈根据这一原理,研究出光线与色彩的关系。画家为了更真实地表现自然界中光与色的变化,探索了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所呈现的光色变化。
(4)出示作品《日出·印象》:你觉得这幅画画得好吗?如果你是评论家,请你评一评这幅画。教师从表现方法上进一步引导(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什么时间?天气如何?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光与色的关系人手,了解作品对光与色的客观表现。
(5)教师总结:《日出。印象》描绘的是法国北部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的印象,它采用速写的方法,与传统风景画细腻的画法显然不同。当它公开展出时,当时的艺术批评家勒鲁瓦发表文章,以这幅画的名称来讽刺与莫奈作品相同风格的绘画为“印象派"这一本意为嘲讽的名称,恰好符合立志革新的莫奈等画家强调真实地表现客观对象瞬间印象的艺术主张。
3.欣赏作品,加深体会。
(2)出示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作品的光源来自哪里?给画面带来了怎样的色彩。
感受?
学生讨论。
(2)将课前对早晨印象习作进行再创作,尝试运用不同的笔触,表现出不同物体在光照下的色彩变化。
5.知识拓展。
印象派作品欣赏。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三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把书封设计的学习与装饰学生自己喜爱的书结合,通过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我喜爱的书》,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技巧,培养其设计意识。
编者没有沿袭传统的以具象图形为主的设计形式,而是强化了借助文字图形这个相对抽象的设计元素进行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组合图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试图把文字作为一种独立的视觉图形进行设计处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封面设计的一般性规律及表现要领。
这种设计元素的单纯化、抽象化处理,可以促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与掌握封面设计的规律性知识。在学习封面设计的同时,本课侧重于提高学生字体设计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作市场调查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到书店选购书籍、观摩书籍封面,并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封面介绍给大家。通过调查、交流丰富学生对书籍封面的认识,在交流不同表现形式的书封设计资料的同时,教材提供了相关图例,使学生讨论时根据类别有所对照。教材还提供了书籍封面的展开图片,使学生了解到完整的书封设计是封面、书脊、封底的统一设计,在设计时要认真综合考虑。
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及文字的其他各种设计处理都直接关系到整个设计的效果,分析时应加以强调。教材对文字的版式组织布局也给予了重点关注。
把学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采用对称或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书籍封面,其二是利用非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具有个性的书籍封面,并提示可设计系列书封,教材提供了相对应的图例,p3下图还对图例进行了简要分析,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教材主体部分提供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照片,对设计制作时运用的材料、手法给予一定提示,用作学生参考。
教材设置的“活动一”是一个为其后续活动开展设置的教学准备活动,教师应当在课前提示学生更为明确的活动要求与方法引导,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获得书籍封面设计优劣与市场销售状况之间某种内在联系的调查结果。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书籍封面对于书籍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考虑到封面设计均衡与否不宜成为前后两个活动最为重要的区分点,教材“活动二”与“活动三”的设置在实际教学中或许会遇到一些操作上的困难。因为两种版式布局都属于同一知识层面,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知识侧重与难度上的明显变化,如果调整为“活动一”侧重封面版式形式美的学习,“活动二”注重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的封面设计,则更能体现教学的梯度和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与知识升华,也更易于明确两个活动的不同教学侧重点。
“评价建议”一栏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状况灵活设计,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资料库”中对“封面设计”给予了解释,同时提供一些印刷字体资料,给学生设计带来帮助。如果能有一些作为图形处理的字体设计,或许更能体现对教材主体的支持与呼应。
“学习大空间”中针对封面设计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书籍装订的形式。并提供特殊效果的书籍封面设计图片,开阔了学生视野。
在现代设计中,许多的招贴设计比书籍封面设计更多运用了把文字作为图形设计的表现方法。如果能够在此展示几件此类作品,进行提示,不但可以直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开阔学生学习视野,还可以为课堂教学引入新的教学资源指明方向。
二、教学目标。
_够在调查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_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_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
三、教学思路。
课前布置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书,用旧挂历纸背面或较厚的单色纸包好作为课堂教学的准备。书本可选择新发的教科书,也可选择课外书籍,甚至可选择主题相册、随笔日记等心爱之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集的书封资料及调查结果,讨论书籍封面设计的特性和不同表现形式,分析怎样的书籍封面更能具有市场吸引力。
通过交流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书籍封面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如书籍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常以文字、绘画、摄影、图案为主,结合图例讲解,提示学生书籍封面设计是正、侧、底面的统一设计,培养学生设计时的统一意识和全局观念。
本课重点是利用文字元素进行封面设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文字在此不再只是作为一种进行识别与交流的语言符号而存在,更多被看成一种可以进行造型变化与设计的抽象图形。但在教学中可以先不必考虑文字的图形设计处理,而是强调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及考虑文字的大小、颜色、位置等因素的整体设计,让学生基本把握封面设计的一般形式规律与设计要点。
为此,教学可以暂时把不同文字的语言符号差异忽视,先用不同形状、大小、色彩的方形色块替代,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示以文字元素设计的不同风格的书籍封面,对应展示以方块组合概括处理的设计图例。通过欣赏、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建议把相同文字不同布局的书封设计作对比分析,使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构图处理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从而初步理解与把握形式美的一些法则。
教师对文字设计、处理手法要作相应提示,重在文字外形的设计,而不要过分强调复杂与难辨的装饰。另外,颜色的恰当使用也是设计成功的关键,提示根据书籍的内容联系色彩的象征意义来把握色彩,引发学生对以前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回顾,在设计时综合考虑。依据活动设置把文字的组织布局作为学习重点予以关注,安排图示分析,并把不同布局效果的书封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动手设计。
接着过渡到下一个教学内容,以不均衡的布局为主,强调形式设计与书籍内容的有机结合,然后学生尝试设计。在条件允许时可以鼓励学生考虑设计系列书籍封面。
学生作业可鼓励其尝试多种工具、手法设计制作,如水彩笔、钢笔、水粉颜料等都能达到好的效果,手绘、剪贴、电脑绘制等形式也都可以。系列书封设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出其中的一个草图或构想进行讨论修改,然后集体协作设计制作完成。
评价环节提倡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把握评价运用,可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教学选择。
如果学校硬件条件允许,“活动二”可以设为借助电脑,直接利用已有印刷字体作为主体设计元素,尝试书籍封面版式的设计。
文字设计中所指的文字应当包括汉字、外文字母及各种数字、字符等语言符号。教学中可以从汉字设计入手,也可从外文字母设计入手,甚至也可从阿拉伯数字或者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式符号设计入手。
学生如果附近没有书店进行市场调查,可以新学期发的各种书籍在同学之间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大家对不同教科书封面设计的喜好程度的意见,并通过简单列表的方式发现大家喜好的缘由。如下表:
色彩版式图形文字其他。
五、教学建议。
请在以下几个方面填写你认可书籍封面设计的理由。
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可以尝试初步总结大家普遍喜好的书籍封面在设计上有何特点。思考为何获得大家认可的理由。
教学内容中有字体的多种因素的处理问题,建议利用电脑课件展示一些变化的效果,会给学生更多信息与视觉冲击。
教学过程可灵活把握,例如:
1.市场调查——交流讨论——注重版式形式美的设计——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设计;。
2.市场调查——交流讨论——字体设计——书封设计(任选布局形式)——系列书封设计。
教学情境设置可有多种思考,例如教师可建议学生将自己最喜爱的书送给好朋友或捐给希望工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建议不必要求学生在书写美术字上面下功夫,通过方块替代文字在封面设计中的基本变化特点,引导学生更多关注文字在版式设计中的处理技巧。
第二课时的教学引导及练习要求都务必突出形式与内容的内在联系,因为文字设计与图形设计一样,同样可以表达书籍的主题与情感。
在整个单元教学的学生作业完成后,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供一个适当的展示机会将十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作品展示,将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竞争意识的有效教学手段。
由于一般常见的封面都是以图形为主的设计,教师在“活动三”的展示介绍中引导学生对比书籍原有封面设计来介绍自己重新设计后封面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巩固、升华借助文字图形设计封面的方法,深刻理解封面设计中各种设计元素的运用技巧。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四
1.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来完成。教科书通过对印象派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印象派的产生时间、背景,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1)印象派的概念;(2)印象派的主要画家;(3)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4)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表现技法。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光与色千变万化的依据,以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特色。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印象派画家的相关画册。
教学过程。
1.尝试表现,新课导入。
(2)l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有一批画家,他们的绘画也注重对景物光和色的视觉感受,你们知道这个画派吗?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2.引导欣赏,分析深人。
学生讨论。
(2)出示三棱镜的展示图,师生分析,光通过三棱镜后,由白光分解成彩色光谱。
(3)教师总结:。
莫奈根据这一原理,研究出光线与色彩的关系。画家为了更真实地表现自然界中光与色的变化,探索了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所呈现的光色变化。
(4)出示作品《日出·印象》:你觉得这幅画画得好吗?如果你是评论家,请你评一评这幅画。教师从表现方法上进一步引导(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什么时间?天气如何?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光与色的关系人手,了解作品对光与色的客观表现。
(5)教师总结:《日出。印象》描绘的是法国北部勒阿佛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的印象,它采用速写的方法,与传统风景画细腻的画法显然不同。当它公开展出时,当时的艺术批评家勒鲁瓦发表文章,以这幅画的名称来讽刺与莫奈作品相同风格的绘画为“印象派"这一本意为嘲讽的名称,恰好符合立志革新的莫奈等画家强调真实地表现客观对象瞬间印象的艺术主张。
3.欣赏作品,加深体会。
感受?
学生讨论。
(2)将课前对早晨印象习作进行再创作,尝试运用不同的笔触,表现出不同物体在光照下的色彩变化。
5.知识拓展。
印象派作品欣赏。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评一评。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六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演示与图案制作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及其主要构成形式。初步掌握正确绘制二方连续纹样的方法。
结合欣赏我国古代文物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的二方连续纹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珍视传统风格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方连续纹样的组成骨式及其设计制作步骤。
难点:纹样的构成与配色。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第一课时教具:
针织花边,民族花带2~3条。2、古代及少数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3、二方连续纹样骨式图。4、不同的构成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5、绘制步骤分解图。
第二课时教具:
运用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
第一课时学具:
铅笔、橡皮、直尺、课本、作业本。
第二课时学具:
水粉颜料(6色、12色均可),水彩笔(大、小各一支)、调色盘、盛水瓶、课本、作业本。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认真听课。(1分钟)。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约1分钟)。
以提问形式,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单独纹样——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单独使用的纹样。
出示针织花边,民族花带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平时称它为什么(学生答:花边),那么这些花边是怎样设计绘制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
1、概念:(约2分钟)。
以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带状形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以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带状形纹样,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意义:(出示古代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及现代日常生活用具有实物)(约4分钟)。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由于具有重复、条理、节奏等形式,应用最多:原始社会的彩陶器上,二方连续纹样装饰已有了很高的成就;商周时青铜器上二方连续纹样风格厚重、古朴变化极多;汉代漆器上面的二方连续纹样装饰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唐草纹结构严谨,风格典雅、富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兄弟民族在服饰和用具的美化上多用二方连续纹样,并有其各自的传统特色。如广西的壮锦,四川的蜀锦、湘西苗族花带、土家族织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用具器物及建筑装饰上,二方连续纹样的装饰也随处可见:如染织的花布、花带纹样、书籍的装璜、商品包装、黑板报的美化等均广泛应用。下面我们来讲讲二方连续纹样最基本的构成形式:
3、二方连续纹样的骨式:
散点式、倾斜式、垂直式、波纹式、水平式、几何式、结合式等,每种形式可有四种排列方式:顺序排列、颠倒排列、正反顺序排列、正反颠倒排列。
展示各种不同的骨式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给学生欣赏并让学生通过实例辨别出各种骨式。
4设计与绘制步骤:
画两根平行线,并适当定出长度.
根据长度划分若干等分单位.
构思设计:根据用途,内容,表现形式确定纹样的骨式,在草稿纸上精心设计绘制出一个单位纹样.
将设计好的单位纹样复拓到每一个单位上完成铅笔稿。
着色完成作业。
设计要点:
组织节构要有节奏感、韵律感。
不同题材要选用恰当的骨式。
注意各种骨式的综合运用。
注意单位纹样相结合时的关系。
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条有4-5个单位的花边。
要求:1.以你喜欢的花卉或动物为题材,进行纹样设计,造型要简洁、概括。
2.课内要完成铅笔稿。
课堂小结:
讲评作业,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二课时: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听课,检查学具。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图案的色彩是图案“纹样、骨式、色彩”三个主要部分之一,是表现物体形象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如音调不美,尽管是好台词也唱不出好戏,色彩不美,尽管是好纹样,也谈不上是好图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方连续纹样,并完成了铅笔稿。这节课重点学习着色。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的色彩。
(展示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彩图)。
底色:底色是为花纹服务的,为的是增强画面层次,突出花纹。一般淡底色配深花纹或深底色配淡底色花纹,但都必须适当掌握明度。使纹样在底色上鲜明突出。底色要求均匀,一般要加入白粉颜料才容易均匀,如果用水粉颜料,就不一定要加白色。
配色方法:(以前在学习单独纹样的过程中,已学过图案的配色方法,这里可以提问的形式复习。)。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七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在本教学方案中,我主要采用四个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倡导的主导方向相协调:
1、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
本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美术的第一课,所以建立非常重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仅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也为以后更好地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身边的新同学,多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不随便给同学取外号,与同学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2、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
合作学习方式,既区别于独立学习、独立作业,又离不开自主参与,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培养学生的互动学习,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式、合作创作式、互动交流式、比赛评选式等几种组织形式。
为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更多地把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我鼓励学生课后去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等。
3、以描绘为主,其他表现方式为辅。
在为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时,以描绘为主,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其他表现方式。学生可以用铅笔画,可以是用国画、漫画来表现,也可以用纸版画、雕塑(橡皮泥)、剪贴画来表现。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来表现,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
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被广大教育者重新审视,对其重新注入了新的意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美术教学中的评价,除了注重教师的评价外,我更加注重学习主体----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而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主要采用语言描述和建立学习档案袋等方式进行。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大大的提高,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开了个好头。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学具准备:绘画工具等。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猜猜“他”是谁。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你、我、他)。
二、描述特征。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芬奇、《蒙娜·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2、《凡·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4、现代版的《蒙娜·丽萨》。
5、探索。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表情。
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
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
a、人体比例——立七、坐五、蹲三半。
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过渡: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
六、引导评价。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
(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七、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交流导入。
1、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
2、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搜集过程和感受。
3、欣赏罗中立《父亲》。
三、授新。
1、看“图”写“话”
出示赵延年的版画《鲁迅像》《阿q像》。
学生仔细观察、体验。
各小组任选其一,写100个字左右的肖像描写。
小组派代表读一下,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说。
2、看“话”画“图”
教师出示一段人物肖像描写,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画一幅人物肖像画。(3分钟左右)。
肖像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创作的肖像画,学生教师进行点评。
3、表现方法。
结合图例,简单介绍一下油画、版画、国画、素描等表现方法及其优势。(如有学生了解的,请学生向其他学生作介绍)。
4、漫画在人物特征表现中的特殊作用。
出示漫画作品。
学生自己体验、讨论。
说说漫画的特点(夸张)。
5、特征的把握。
通过对人物形象整体特征的把握,并恰当地强化细部特征,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绪、年龄和职业等。
四、创作表现——尝试为同学画一幅肖像画。
仔细观察人物特征。
选择任何一种表现方法创作肖像画。
可以画正面,也可以画侧面。
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
在所画的肖像画旁写上所画对象的姓名和你表现他的哪些特征。
五、引导评价。
能否通过学习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并和同学建立友好的关系。
和同学一起讨论他们的作业,询问他们对这样的学习活动的感受,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同学和老师如何评价你的作品。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八
课程分析:
本课程为我区美术名师工作室尝试开发的校本课程,在我区翰文学校育才分校初中阶段尝试实施,进行学习,并希望能通过本区工作室的影响力,最终来辐射我区部分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而促进美术活动的开展,提高美术学科的影响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学科的兴趣。课程内容以湘版教材七年级《第五课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为依据,来进行的一个课程延伸性的探究。课程主要围绕民间艺术扎染的制作方法来进行展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同的扎法,简单了解扎染艺术的历史,了解扎染艺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尝试手工制作,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从而体会我们祖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魅力。
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选择七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演示,主要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把扎染的一些技法过程用手指灵活的制作出来,在思维上,他们刚进入初中,很多时候还保留着小学孩子思维的活跃性,不会受到太多的思维固式,这样他们能更加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创新和想法。可以认识到中国民族传统工艺美术扎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扎染艺术,知道扎染的制作方法,尝试完成一件扎染作品。
2、过程与方法:可以尝试合作来完成一件作品,也可以通过创新尝试一些新的扎法,通过逐步了解扎和染过程中一些细节的把握,从而能形成不一样渐变效果的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和制作扎染的过程,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体会成功的自信心。同时,感受中国深厚的民间文化艺术,体会了艺术服务于生活的终身实用性。
教学重点:
能够制作一副扎染作品,了解扎染艺术。
教学难点:
尝试一些新的有创意的扎法,并完成效果好的作品。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1、扎染作品。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情境。
导入。
布置:一副玻璃装框的扎染布、一个靠枕、
一个背包、挂起的扎好的包、扎染的手帕、
1、播放音乐,同学们进入教室,请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
2、上课。
打开小礼物。
在你打开的时候,你要关注2个小小的问题:、
你是怎么样把他打开的?打开后有什么感受呢?
像这样把织物部分结扎起来进行染制,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我们叫做扎染。
音乐+扎染作品背景。
二、初步感受扎染。
1、一起欣赏生活中的扎染。
图片和实物。
2、扎染的美在哪里?
三、学习扎染的制作方法。
1、师播放视频。
2、扎染的工具。
3、扎染的步骤是怎么样的呢?
师总结:扎染步骤:折、扎、染、展示。
微课。
四、折法体现变化美。
1、讨论折扎的方法。
同学展示。
师总结:横条纹的扎法。
圆形放射纹的扎法。
2、我们来欣赏一下不同的扎法不同的作品。
图片展示扎法和染的规律。
五、自主学习。
1、完成学习任务单。
讨论学习。
总结学习任务单。
六、扎染的不同方法。
师:除了我们常见的捆扎法还有夹染法和缝制法。
图片。
七、复习美术色彩知识。
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
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同类色、近似色、互补色。
八、实践制作。
请同学们尝试扎染一块手帕。
我这里有一个背包和二条围巾,有没有同学想挑战一下实物的?
九、了解扎染的历史文化。
1、扎染已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是白族的民族扎染,古老扎染的染制方法要经过印花、扎花、染色、晾晒的过程。扎花是需要用针带笔进行缝制,染色有冷染和热然,每染制一次需要拿出晾晒,然后再染。一件作品大约需要染制十来次。
现今,这种古法染制的师傅越来越少了。需要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图
十、作业展示与点评。
1、把作品用图钉按到我们的前面kt板上。
2、请你来说说:你对自己的作品满不满意,有什么更好的设想?
3、师和同学一起说说自己喜欢的效果。
十一、总结。
1、师:今天我们制作了一副扎染作品,感受了扎染艺术的魅力,我们学习了这一课,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加入到我们社团中来,更好的传承民间扎染艺术。
2、下课。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九
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
1、学习速写的表现方法,用简洁的线条迅速地表现出人物的动态特征和精神状态,画出成功的速写作品。(了解)。
2、通过速写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练习)。
重点。
训练人的观察对象的能力和以迅速、简单的线条画出对象的主要特征的能力。
难点。
养成教育: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收获。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范作。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画一画人。
板书课题。
2、讲解“速写”。
什么是速写呢?
速写,是以简单而迅速的笔调表现一种动态形象的图画,即在短时间内用简炼的线条扼要的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
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及迅速表现对象(描绘)的能力。
要画好速写,必须坚持勤奋练习。
3、欣赏:。
欣赏课本4、5页,叶浅予、黄胄的画,以加深对速写的理解。
讲明简单的线条表现动态、神态。
写生前的准备:。
教师挑选四位特征明显的四位同学,摆出看书的姿势,讲明模特的要求。
教师示范:。
(1)抓大形,大构架,大比例。
(2)用简单的长线表现特征,省略繁琐的。
(3)细描。
指导练习:。
记住:“站七坐五盘三半”,也就是说,坐着看书时,人高是五个头高。站的时候,人高是七个头高;坐在地上时,人高是三个半头高。
我们在画人物速写的时候,抓住人物头、手与书本的微妙关系,才能画出动态。注意线条越简单能体现动态越好。
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8、讲评:。
对作业中线条简练、概括的表扬,鼓励学生在课外、课间休息的时候多画画人物速写,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十
为了更好的上好本课,我对本课的教材和学生的学情进行了深入分析。
1、教材分析。
《唐代墓室壁画》属墓室壁画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唐代墓室壁画进入中学美术课堂对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唐代丰富多彩的壁画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解,以及对个人品味和审美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前已经学习过了《敦煌莫高窟》,学生已经对壁画艺术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并掌握了壁画的制作方法,这些都为学生学习唐代墓室壁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墓室壁画,所以我在课件中展示了多幅作品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唐代墓室壁画,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其探索墓室壁画的兴趣。本课我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比较分析唐代墓室壁画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使学生对唐代壁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
3、教学目标。
作品结合教学内容,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途径、情感与评价、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等4个方面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唐代墓室壁画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特征;学会用对比分析法分析比较唐代墓室壁画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
方法与途径:欣赏唐代墓室壁画,了解唐代墓室壁画的历史和意义;在讨论与交流过程中,了解唐代墓室壁画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不同艺术特征,能用线描的形式临摹壁画作品的局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评价:感悟唐代墓室壁画的艺术美,分析壁画的不同表现形式,提升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运用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用语,多激励,多引导。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唐代墓室壁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评价唐代墓室壁画的美。
教学难点:运用比较分析法探究唐代墓室壁画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
二、教学准备。
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壁画珍品馆,撰写观后感。查阅唐墓室壁画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总结唐代墓室壁画中的题材、构图、人物造型、色彩特点艺术特色。分析比较唐代墓室壁画与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并结合壁画图片详细列举,将所需要的图片配上简要的文字资料制作成幻灯片在开课前循环播放。制作多媒体课件供详细讲解需要。
教学方法:欣赏法、对比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数: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导入】用已学知识,引出课题(2-3分钟)。
1、课前循环播放敦煌莫高窟壁画和唐代墓室壁画经典代表作品。
2、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里的壁画?
3、回顾敦煌莫高窟壁画,引导学生说一说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唐代壁画除了莫高窟壁画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作品?引出唐代墓室壁画。
【讲授】欣赏感知,合作探究(8-10分钟)。
1、什么是墓室壁画?(课件展示)。
墓室壁画作为中国传统壁画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绘于墓室的四壁、顶部以及甬道两侧。墓室壁画的内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动情况,也有神灵百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日月星辰以及图案装饰,目的主要是说教和对亡者的纪念或者希望死者在冥间能过上好日子。
2、唐代墓室壁画。
(1)、唐墓壁画简介。
唐墓壁画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独具特色的珍贵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画精品近600幅,达1000多平方米。其中5件(组)18幅被国家定为国宝级,69件(组)82幅被定为一级品。唐墓壁画以风格独特的建筑、简约传神的人物、特色鲜明的器物、简洁明快的山水与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描绘了当时的仪礼规范、生活习俗、服饰特色、娱乐方式与建筑风格,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尤其是贵族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形象资料。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墓壁画包括章怀太子墓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懿德太子墓阙楼图、仪仗图,永泰公主墓宫女图在内的壁画珍品97幅;以及辅助文物18件组,其中有些是上展壁画墓出土,有些则与画面内容有关。为了便于观众比较唐墓壁画和唐代传世绘画,还专门选出唐代前后的传世名画复制品作为辅助展品。
(2)、欣赏永泰公主墓壁画。
永泰公主墓,李仙蕙(684-701年)中宗李显的第七女,谥永泰公主。其墓为高宗乾陵陪葬墓,长87.5米,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甬道、前后墓室组成。出土随葬品1300遇见。壁画题材有青龙、白虎、建筑、仪仗、列戟、宫女等。
《永泰公主墓宫女图》是陕西省乾县唐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前室东壁南侧出土的画,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高176厘米,宽196.5厘米。李仙蕙是唐中宗第七女,初封永泰郡主,后赠永泰公主。此图场面宏大,保存较好,画中人物为九位风姿绰约的宫女,头梳高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个个体态丰盈,婀娜多姿。她们手捧方盒、酒杯、拂尘、如意、团扇、蜡烛等,在为首女官的引领下款款徐行,或低语、或回顾、或凝神,神态被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体现了大唐喜好秀丽丰满、华贵艳媚的女子的风尚,真实的展示出唐代皇室贵族奢靡生活的一瞬间。整体构图既注意到各显人物特点,又顾及到画面和谐统一,色彩丰富,线条流畅,人物的装束、服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精美的画面又有极高的艺术性。画师着重通过人物的正、侧、背、转各种微妙的变化,使单调排列的宫女神情相应,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是唐墓壁画中的精品,达到了艺术效果与历史价值的高度统一。
(3)、总结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人物造型与色彩特点。
充满气势的构图、朴拙生动的造型、流动飞扬的线条、丰富热烈的色彩。
3、自学探究章怀太子墓壁画、懿德太子墓壁画。
(1)、小组合作思考、讨论章怀太子墓壁画中人物的造型与色彩特点。
(2)、小组合作思考、讨论章怀太子墓壁画中人物的造型与色彩特点。
(3)、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
小组合作运用对比分析法分析比较唐墓室壁画与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将讨论结果写到黑板上。(8-10分钟)。
老师总结(4分钟)。
相同点:
1、社会背景相同。尽显唐朝的繁荣文化、当时所盛行的厚葬文化和墙绘画风气的流行。
2、相同的材料与绘画思维方式。运用毛笔蘸墨在墙上勾勒出人物,山水、花鸟的形体,然后赋予应有的理想色彩,其用色方法、绘画技巧、构图方法和文化习惯,都透漏出中国人的审美和人生哲学,与西方美学相异。
3、都是心灵的寄托。论两者的产生原因,都是源于心灵的寄托。唐莫属壁画所服务的是皇亲国戚、贵族后裔,表达他们希望自己在死后或转世人能享受荣华富贵、权利、地位等。莫高窟壁画则是贫苦老百姓、商户、官员的心理愿望,祝福祖先在另外一个极乐世界幸福,寄托自己在外经商平安,脱离尘世的痛苦,来生可以投胎到富贵权势人家,过得比今生更好。
不同点:
1、题材的选定各有不同。唐墓室壁画是贵族皇室流行厚葬所产生的绘画作品,大体表现自己奢华的生活和历史事件。主要有仪仗出行、外交、狩猎、宫女、乐舞等,希望死后仍能享受今世的快乐。取材关注自己的生活,作品富有生活化、真实化的特点。敦煌莫高窟壁画则是寄托百姓所想,题材大都选自佛经故事、佛教教义、佛教历史画、西方净土等,经变画是这时期的重点内容,供养人也渐渐进入了画面,绘画题材与百姓的生活逐渐融合起来。
2、构图处理手法相异。两者共有长方形构图和长卷式构图,三联式构图和立体藻井构图是盛唐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独特的。
3、艺术语言各有追求。唐墓室壁画,构图简约,形象生动,故事情节简练,追求自然生动、生活气息浓郁的真实感受;用笔用色虚实相生,具有中国画的写意属性;设色为工笔淡彩但又不失该有的厚重感。莫高窟壁画中,故事内容丰富,构图饱满,气氛活跃,人物造型比较丰满,显示佛家的大度与佛法的广大,具有普度众生之意;场面宏大,画面复杂,装饰性比较强烈,颜色丰富多彩,表述了佛国的一派盛世之象。其用笔设色属于传统的工笔重彩画。
【展示与评价】(3-5分钟)。
1.组代表发言,自评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分享心得。
2.激励学生学会有针对性、抓重点进行高效讨论。
3.小组互评讨论结果,说说自己在今后的课堂讨论中该如何改进。
【总结】(2-4分钟)。
鼓励学生谈一谈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教师补充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点,同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课后作业】。
1.周末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参观。
2.撰写200字左右的观后感,在课余时间和同学交流感受。
3.尝试用线描形式划一划壁画中的人物。
以上内容3选2。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十一
教学背景:
(1)工艺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作业不像小学美术教学那样突出,而工艺性作业的效果较有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力量性、协调性、精确性等)迅速发展,有可能在各种工艺课业中做出较好的作业;同时也由于初中生的兴趣转向现实,对某些创意、设计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
(2)知识性。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所以,知识性较强的美术常识、美术欣赏课越来越受到初中生的欢迎;同时由于初中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发展,也希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美术作业。
(3)创造性。美术课都应成为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维,为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提供机会。
(4)个性化。初中生的个性差别日益明显,使美术作品呈现出风格各异的景象。
(5)动机作用。小学生“无意性”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兴趣。初中生的学习也需要激发兴趣,但动机的作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画一画人。板书课题。
2、讲解“速写”。什么是速写呢?
速写,是以简单而迅速的笔调表现一种动态形象的图画,即在短时间内用简炼的线条扼要的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
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及迅速表现对象(描绘)的能力。要画好速写,必须坚持勤奋练习。
3、欣赏:。
欣赏课本4、5页的画,以加深对速写的理解。
讲明简单的线条表现动态、神态。
4、写生前的准备:。
教师挑选四位特征明显的四位同学,摆出看书的姿势,讲明模特的要求。
5、教师示范:。
(1)抓大形,大构架,大比例。(2)用简单的长线表现特征,省略繁琐的。(3)细描。
6、指导练习:。
记住:“站七坐五盘三半”,也就是说,坐着看书时,人高是五个头高。站的时候,人高是七个头高;坐在地上时,人高是三个半头高。
我们在画人物速写的时候,抓住人物头、手与书本的微妙关系,才能画出动态。注意线条越简单能体现动态越好。
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8、讲评:。
三、案例的几点启示。
体现教学者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初中一年级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不是模式,教学者不但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是怎样想,让学生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由学知型转变为创造型,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由表象型转变为感受型,由技巧型转变为素质型。”在美术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和传统技法的学习之外,最重要是通过美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因此在学校实施这样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美术课程”更具有意义和作用。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十二
《寻古探幽》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21世纪亟需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紧贴这一时代的脉搏,以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为“综合?探索”课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在研究性的学习中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寻古探幽的学习过程可设计为三课时进行,它融以下个学习领域为一体:
融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美术学科内的融合(第一课时)。
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前到阅览室、图书馆或者通过上网查阅画像石、画像砖的有关资料,课上互相进行交流和探讨。在查阅、记录资料、短剧表演和评述作品中提高视觉感受力以及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养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融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美术学科内的融合(第二课时)。
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欣赏评述,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画像石、画像砖的基本知识后,运用阴线刻、仿制一块画像转。在画、刻、雕、拓的过程中感知泥材特有的质感,体验造型的乐趣,并进一步去理解线条、形状、空间、质感等基本的造型要素。
融人文地理、摄影、文字撰写、手抄报编辑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多学科间的融合(第三课时)。
先把学生分成4-6人一组,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或参观博物馆,或采访民间的收藏家,或考察探寻当地的文物古迹、名胜风景,并采用拍照、设像、手绘线条、文字记录等不同的手段记录好探寻的来龙去脉。返校后每个小组创编一份以保护文物为主题的手抄报。
1.教学目标。
a.体验与发现:通过考察当地文化古迹,探访民间收藏家或参观当地博物馆的方式寻古探幽,与古老文明对话,鼓励学生对未解之迷大胆设想和推测,用汇编考古手抄报的方式传承家乡的文明,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
b.实践与创造:运用阴线刻、凸线浮雕等艺术手法,动手在泥板上绘刻、仿制一块画像砖,感知泥材的质感,体验造型的乐趣,提高造型能力。
c.欣赏与评述:学生通过查阅画像石、画像砖的资料,课堂上交流收集到的与画像石、画像砖有关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在评述作品中提高视觉感受力及语言表达力,养成崇尚文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学习态度。
2.教学内容。
3.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所呈现的内容、思想内涵及其艺术风格。
(第二课时)刻制“画像”的方法。
(第三课时)培养崇尚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学习态度,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手抄报的编辑常识。
4.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画像石、画像砖艺术特色的理解,如何正确认识其艺术和考古价值。
(第二课时)对浮雕中的线条、形状、空间、肌理等造型元素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课时)外出考察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安全保护,时间的统筹安排。
5.建议课时:3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
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教具:制作各种画像石、画像砖的幻灯片。
学具:课前布置学生围绕课本上的范例,收集有关画像石、画像砖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
2.教学策略。
欣赏、感悟、交流、表演、评述、点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表演的_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3.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创设情境。
播放一段讲述历史故事的自制课件(《靳轲刺秦王》画像石拓片加配乐录音)。
创设古朴庄重而神秘的情境,准确诠释古代画像石的内涵。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十三
1、引导幼儿在几何图形上联想出简单的花朵。(难点)。
2、学习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培养幼儿的。(重点)。
1、活动前让家长带幼儿出游,观察秋天万物的变化和人们的活动。
2、课件、范例。
(二)幼儿讨论后,师:这幅画是用几何图形拼画上去的,看看几何图形象什么,再添画而成的。
(三)引导幼儿根据几何图形联想。
1、出示贴有几何图形的图画纸: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个图形象什么?
2、幼儿回答后师。
(四)出示课件幼儿观察花朵的形状、颜色与几何图形对比进行联想。
(一)选择一种几何图形进行绘画,想想它象什么,画于适当位置,根据想象添画。
(二)涂色时注意颜色的搭配,添画时主次分明。
(三)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想象添画。
展示作品,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对画面颜色鲜艳、联想丰富、创作新颖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十四
活动目标:
1、感知蝴蝶翅膀对称的图案,学习用对印画的方式表现对称。
2、迁移已有经验,能够用各种线条、图案来装饰蝴蝶。
3、大胆制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人手一张蝴蝶形状的黑纸。
2、红、黄、绿颜料,棉签,抹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一班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看是谁呀?
教师:今天晚上他们要开蝴蝶晚会,大家都要穿上美丽的衣服去参加晚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蝴蝶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二)幼儿观察蝴蝶,发现蝴蝶左右对称的特称。
教师:蝴蝶翅膀上有什么呀?
教师: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他们是对称的。
(三)教师示范,提出活动要求。
1.出示一只黑色蝴蝶。
教师:蝴蝶翅膀打开来,棉签轻轻画下来,蝴蝶蝴蝶合起来,蝴蝶翅膀打开来。
教师:棉签上也有标记,什么颜色放什么颜料盒里。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大胆制作任意形状的衣服。
2.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制作,并尝试用不同的颜色。
(五)教师讲评。
教师:你给她穿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除了颜色,还有什么形状的衣服?
教师:谢谢你们,今天蝴蝶可以穿上美丽的衣服参加晚会啦!
文档为doc格式。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十五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为响应我院全面贯彻院团委增强学生诚信主题教育,进一步凝聚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提升学风建设,增强诚实守信精神,我们决定策划首届“常春藤”杯校园艺术节活动,目的是令同学们在校园艺术活动创作的过程中,在与队员的交流、合作中,以他们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呈现出团结、奋斗、拼搏、创新的精神,同时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加深其对诚信的理解。
二活动要素:
1.活动主题:诗情画意绘摹校园。
2.活动对象:____学院大一全体学生。
3.活动口号:诚信建设我们画。
4.活动时间:__年3月20日至4月10日。
5.主办单位:___学院。
6.承办单位:___学院宣传部。
7.协办单位:___学院团学会各部门。
三.活动内容及要求:
1).作品要求及说明:
a,海报,手绘,尺寸大小为二开;书法,绘画尺寸不限(二开大小为860_580mm。
)。
b.海报与手绘设计主题:我的大学生活。作品以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来突出校园公共环境的主题和特点,图案简洁、含义明确、色彩明快,并给自己设计的海报赋予积极向上的象征意义。制作工具材料不限。
c.上交作品时需提供真实姓名、专业、班级、联系方式、作品名称;。
e.参赛者的作品所需要的材料与工具自行购买。
f.参赛作品可以以个人和团体形式创作,每班至少要交三幅作品。
2)评选细则。
a.创意好,整体效果佳;。
b.美工好,色彩搭配合理,生动逼真;。
c.作品主题突出,有较强的启发性,引起共鸣;。
d.有创新性,构思新颖。
(3)作品整理以及保存。
a作品评审工作完成后将作品按班级整理并存放,以便归还。
b作品整理保存等工作由部长指定人员负责。
c获奖名单:由学院会宣传部负责记录获奖者。
四.具体实施流程:
(一)策划书拟定和审批。
策划书由我部门集体协商起草最终定稿后,上交主席团审批,最后交给老师审阅。
(二)活动前期宣传:
1)海报:由我部门打出相关海报宣传,内容以海报书画大赛活动预告及投稿通知为主。
2)书面通知:大赛通知由我部门召开宣传委员会议,转发给各班级负责人。通知内容应在3月20日前下发。
3)在校园广播站报道活动流程与情况。
4)在校园各qq群里面宣传。
(三)活动准备:我们将把大赛获奖作品在休闲坪展出;联系大赛评委,组建评委团,进行评定。
五.奖项预置:
海报、手绘、书法、绘画作品设置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奖颁发学院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励)。
六.经费预算: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十六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展示阶段:
1、游戏介绍。
(1)谈话:上节课的水墨游戏大家玩得非常开心,今天还想玩吗?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更有意思、更富有变化的水墨游戏。
(2)揭题:《水墨游戏》(二)。
2、游戏活动。
(1)听雨声:小朋友,听!是什么声音?原来是小雨点在说话。
(2)示范:
a.教师示范用笔蘸墨在宣纸上画点。
b.重点解决墨色的浓淡:再画一个不一样的小雨点。(师:“再加点水,这次点重一点,慢一点。比比看和刚才的小雨点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用墨用水多少及用笔轻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师小结:点可以变的:浓浓淡淡、干干湿湿、大大小小、疏疏密密……)。
(4)作业形式:“这些各咱各样的点组合在一起像什么?你能不能把它们变成一张画呢?”
3、欣赏:
(1)大师作品:黄宾虹及张大千用点来表现的山水画。比较两幅画的不同。
(2)学生作品:看看小朋友画得多丰富啊!
(3)搞个小小展览,看哪个小组的作品既好又多又有创意。
三、反馈阶段:
教师巡回辅导。
要求:1、小组合完成。
2、教师提醒学生小心墨汁不要弄翻,注意不要把墨汗翻掉型脏教室。
3、展评:
各小组将作品集中展示,大家巡回欣赏,谁的点变化最多?谁的画最美?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各种各样丰富的线条、色块、形象,看能否像大师一样画出更加精美的水墨画来。
搜集画报上画家们画的水墨画作品,并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们交流。
五、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小学美术课中首次出现的国画课,不强调要让学生画出某一具体形象作品,而要强调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方式,激发学生自由表现、大胆探索、感知水墨性、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从而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问题的意识及口头发表、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十七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检查学习效果。
二、发挥主体。
1、播放可见欣赏不同的点线色,欣赏大师作品,要求学生寻找点线色,加深学生对点线色的认识。
2、尝试用点线色进行具象表现。欣赏运用点线色表现的三张学生作品。
三、发展主体。
画手的游戏,运用点线色画出美丽的小手。
课堂总结:
总结两节课所学的内容,小结小朋友们作画情况。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十八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猫的兴趣,体验绘画乐趣。
2、能画出猫的主要特征,掌握简单的布局方法。
活动准备:
1、关于猫的图片、磁带;。
2、水彩笔、油画棒;。
3、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及形态。
活动过程:
一、幼儿跟随音乐学猫的动作。
二、出示猫的图片: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部位。
三、观察与讨论。
1、开门见山:“你们喜欢猫吗?”
2、进一步感知猫的生活习性:“猫有什么本领,吃什么呢?”
3、欣赏各种动态、各种样子的猫:“谁来说说猫会干什么”?
老师引导儿童了解猫能捕捉老鼠,喜欢吃鱼,喜欢玩球,喜欢睡懒觉,还喜欢看电视。)。
四、感知猫的身体。
1、初步感知猫的身体:“谁来说说长猫有哪几部分组成”?
3、具体感知猫的躯干、四肢、尾巴等特征:“谁来讲讲猫的四脚,尾巴、躯干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猫眼的瞳孔随光线变化,白天光强时呈一条线,夜晚睁大呈圆形。猫的身体比较长,上面有皮毛覆盖全身,后边拖着长的尾巴。猫的四肢长在腹部下面,脚掌上长有肉垫,跳下来没有声音,有尖的爪藏在脚里。)。
五、观察作画步骤,引起幼儿绘画兴趣。
1、解决难点,创新示范步骤:
“那怎样画你喜欢的猫呢”?引导幼儿观察课件中作画步骤:在纸的一侧先画猫的头部外形,然后添画五官,想一想猫在做什么?画出脸上的神情。画出猫长长的身体,以及腿和脚,再车出尾巴,添画细节。还可以画出身体上皮毛上的花纹。
2、激起幼儿绘画兴趣:“谁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画的有趣的猫!”
六、幼儿自由作画,教师辅导(播放音乐)。
行间巡视鼓励儿童大胆表现形象,并不断注意与儿童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出示典型作业,启发思考,激活创造力。对不同心理发育阶段儿童的视觉符号创造给予充分肯定。
七、作品评赏。
八、活动延伸。
可在各个区域活动中继续猫的活动。如手工区中设计给猫造房子、科学区中设计猫吃食物的活动、语言区中设计讲述《我的猫咪趣事》可结合此次活动进行。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十九
1.学会欣赏各种各样花瓶图案的美。
2.能够用五彩的颜料对玻璃瓶进行线条、图案装饰。
3.体验利用身边废旧资源发现美、创造美的乐趣,激发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知识准备:有一定的线条形状涂鸦的基础。
物质准备:各式透明玻璃瓶,画笔,颜料,教师示范用的半成品一份,护衣,抹布。
一、可怜的玻璃瓶——倾听玻璃瓶的故事。
师:今天老师在家里发现一个小东西,看,就是它。(出示玻璃瓶)。
讲述“可怜的玻璃瓶”的故事。
师:你们觉得这个废旧的玻璃瓶还有用处吗?
幼儿讨论,个别讲述。(插花、放东西)。
小结: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今天在这里我们就一起来帮助“玻璃瓶”,不仅让它变得有用,而且让它变得更漂亮。
二、好看的花瓶——欣赏各种花瓶的图案、色彩。
师:你們见过的漂亮花瓶有什么好看的颜色和图案吗?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说一说它们有什么颜色和图案。(出示不同类型花瓶的图片)。
小结:你们的观察都很仔细,那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下,你想画些什么呢?
幼儿发挥想象,描述自己的想法。
三、玻璃瓶的华丽变身——涂鸦美的创意。
1.出示玻璃瓶涂鸦半成品,激发幼儿创作兴趣:这是老师画的玻璃瓶,上面用了哪些颜色?画了什么?相信你们一定能比老师弄得还漂亮,但是在动手制作之前请你们好好学习一下用颜料装饰玻璃瓶的方法。
2.讲解装饰要求。
(1)想好自己想要画的东西。(2)选择自己需要的颜色,注意不同颜色的笔不要混在一起,会把颜色弄脏。(3)大胆想象创作,帮助“玻璃瓶”华丽大变身。(4)画完以后,整理画笔和颜料。
3.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涂鸦时专心,细心。
(2)粘上不需要的颜色时用抹布小心擦拭掉。
四、美丽的自然角——互相欣赏交流想法。
1.幼儿用涂鸦好的花瓶装饰自然角,体验成功的乐趣。
2.互相欣赏,交流自己觉得看的、最喜欢的作品。
五、寻找下一个“玻璃瓶”——环保创意大延伸。
小朋友,通过我们的奇思妙想和巧手涂鸦,本来已经没什么用的“玻璃瓶”竟然变成了这么好看的花瓶,让我们的自然角变得更美了。今天回去让我们再去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什么像“玻璃瓶”一样看上去闲置无用,其实还可以华丽大变身的东西吧!
中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美术活动方案(精选20篇)篇二十
寒冷的冬天到了,看见一只小鸟在冷风中飞翔,好似没有落脚的地方。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多可怜的一只小鸟呀?心中一动,何不将这样一个题材设计一次活动,培养幼儿的爱心以及爱护小动物,能够乐于助人的良好情感。这样的题材孩子们一定很喜欢,会很乐于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
这节活动意在让幼儿在宽松、积极向上、帮助别人时的振奋心情的氛围中,自主选择各种剪贴方法,在学习各种剪贴技能技巧的同时,使幼儿懂得要关心别人,爱护周边的人和物,学会尊重个体,培养团结互助的良好情感。
1、根据幼儿美术活动能力的差异,让幼儿选择一或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操作活动。要求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使用剪刀,进行剪贴活动。
2、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常规,培养团结互助的学习精神,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1、人手一把剪刀、透明胶、双面胶、胶水、作业纸。
2、各种废旧物品。树叶、花瓣、小纸片、报纸、挂历纸、塑料玩具、碎布片、花生壳等。
一、直接引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这么多的东西,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看看这些东西能做写什么呢?”幼儿人手一盘废旧物品,让幼儿自由玩耍,教师巡回轻声提问几位幼儿。
朱家希说:“我用小纸片搭出一座小房子,很小,可以给娃娃家的娃娃住。”
伍丝说:“我用包水果的白色泡沫做一双手套,冬天可以戴。”
陈思宇说:“我用玩具插出一顶雨伞,下雨的时候可以撑。”
王爽说:“我用小纸棍摆火车、铁路和房子。”
二、集中提问。
1、教师拍手,让幼儿拿着手中的物品与教师围在一起,席地而坐。
师:刚才,小朋友玩的很高兴,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了许多好看的东西,谁愿意来说说?”
曾林说:“我用棉花签摆出房子,用废纸卷成纸棒,用小棍子摆出各种图形。”
陈心仪:“我用扫帚的毛来做孔雀的尾巴,用树叶和泡沫盖房子,还用布来做被窝。”
黄艺:“我用有颜色的小纸片来摆出大马路和铁路。”
王小琪:“我用吸管和泡沫来做一个窝,大母鸡可以在上面孵蛋。”
三、幼儿操作。
师:小鸟刚来我们南方,天气这么冷,它没有一个温暖的家那可不行,我们今天先送给它一个温暖的小家,好吗?请幼儿利用手中的物品及教师提供的一些辅助材料,进行制作。幼儿进行操作时,教师针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四、欣赏。
老师:谁能说说自己为小鸟准备的小家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吗?
黄森:我用花生壳拼成房子,小鸟一定会喜欢的。
陈心仪:我用棉花给小鸟作窝,软软的,一定很舒服。
王芳:我用玩具搭成的房子,一定很牢固,小鸟不会从上面掉下来。
李林:我用毛线和纸棒给它作窝,一定很暖和。
丘帅:我用各种图形给小鸟作窝,它可以认识图形。
李小曼:我用小纸片贴在上面,就像铺瓷砖一样漂亮。
(一)在这一环节中,从孩子们专著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的确确想为小鸟送上属于自己的一份礼物。幼儿动手能力很强,想象力很丰富,能大胆进行尝试,运用老师提供各种桌面材料和工具进行“温暖的家”的制作。在此同时,一些幼儿习惯很好,他们是先把自己想象的家的基本模型摆放出来,然后在边上观看整体效果,觉得满意后,才进行制作的。在活动中体现出了团结互助的精神,幼儿能主动帮助别人,这一点我能及时抓住并进行表扬。这里的人员安排应该注意,不要过多幼儿同处一桌,避免幼儿在操作时互相模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询问或是提示某个幼儿时,应轻声进行,以免影响其他幼儿的想象和思维。
(三)再次肯定幼儿的成绩,重温助人为乐的喜悦,培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良好品德。创造想象机会,让幼儿保持继续尝试的愿望,为下次的尝试活动提出新的目标。